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纺纱》习题
一、概述
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
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
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
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
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
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工艺流程短。
产品质量:1、纱线强力:低于环锭纱。纺棉低10~20%;纺化纤时低20~30%。(原因:①纤维形态紊乱,弯钩纤维多,②纤维伸直度低③纤维在纱中径向迁移度低,④径向捻度差异大,捻度分层⑤分梳辊造成部分纤维断裂,⑥纺纱张力低,纱线紧密度小。)
2、条干:100多倍的并合效应使条干优于环锭纱(中
粗号优10~12%)(原因:①并合效应,②分梳辊分梳作用强,纤维分离度好③无罗拉牵伸波。)
3、纱疵:少而小,仅为环锭纱的1/3~1/4(纺杯中
留下或分梳去除)(原因:①前纺作用,②附排杂装置的转杯纺纱机,③纺杯中排杂。)
4、耐磨:高于环锭纱10~15%。原因:不规则的外
层使纱不易解体。
5、弹性:稍好于环锭纱。原因:捻度大
6、蓬松性:高于环锭纱10~15%,染色性好(原因:
纤维伸直度差,排列不整齐,有外包缠纤维)
7、捻度:比同号环锭纱高10~30% (原因:捻度损失;
强力低)
品种适应性:转杯纺适纺中粗号棉产品,较不适纺长纤维及非棉产品。品种适应性较环锭纺差。
3.转杯纺对前纺有那些质量要求?
良好的熟条质量(含杂少、条干好、混合均匀)
4.与环锭纺相比转杯纺对前纺加工有那些特殊要求?
答:1、开清棉:工艺原则:多包取用,精细抓棉,
1
均匀混合,渐进开松,以梳代打,早落少碎,少伤纤维。
2、梳棉:普通单联梳棉机,加工低品级原棉措施:加强预开松(附加元件);增加除杂效能(扩大除杂长度);良好机械状态(针布等);加强并均匀吸风(风量加大)。双联梳棉机适用于质量要求高的纯棉产品,不适用于化纤。除杂效率高,分梳作用好,均匀混合作用好。纱强高3~5%,断头率低30~50%。
3、并条:并条工序的重点应控制好熟条的重量不匀率相条干cv%值,使纤维充分伸直平行并提高纤维的分离度。(1)并条的道数以两道为宜。纺长纤维和混纺产品时,两道并条均可采用8根并合;纺低级棉纤维时,两道均可采用6根并合。若梳棉机采用自调匀整,并条可采用一道。(2)并条是产生粗经、粗纬等突发性纱疵和规律性条干的主要工序,应保证牵伸部件的状态良好.隔距、加压正确,胶辊圆整、灵活,通道光洁,吸风正常。
5.转杯纺喂给部分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机构组成与作用:
喂给喇叭:压缩棉条呈扁平状9mm*2mm、7mm*3mm
口径渐缩,出口尺寸与棉条定量相适应。
使棉条作90°转向引导可防止拥塞
喂给罗拉与喂给板:握持并输送棉条供分梳辊分梳:隔距0.05~1.4 (常用0.07~0.25)
弹簧加压:24~28N
进口到出口隔距:由大→小
分梳工艺长度:接近纤维品质长度双罗拉:可有效避免须条分层,适用于长纤维的喂入
工艺要求:
握持力足够、均匀、稳定,为分梳辊的分梳除杂作用提供良好条件
6.简述转杯纺分梳辊的结构和常用工作参数特点。分梳辊结构
铝合金或铁胎,直径60-80mm,转速5-9kr/min 表面有锯齿包卷型、锯齿环套型、植针型、齿片组合型。目前主要是前两种,统称锯齿分梳棍
锯齿分梳辊参数:见题7
分梳辊转速: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高速小直径分梳辊,其直径为60-80mm,转速为5000-9000r/min(1)分梳辊转速提高,分梳作用增强,条干不匀下降,断头相应减少,但应尽可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2)分梳辊是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短绒率增加,加工纤维越长,纤维损伤越严重。(3)分梳化纤时,分梳辊转速适当提高,有利于纤维转移,且成纱均匀度
得到较大改善。(4)分梳辊的速度比直径对离心力的影响显著,故采用小直径分梳辊并提高分梳辊转速,有利于杂质的排除和纤维的转移。(5)喂入条子定量重,为给速度快时,分梳辊转速要增大,否则容易绕花。
7.说明分梳辊的锯齿规格与分梳作用的关系
答:锯齿规格包括工作角、齿尖角、齿背角、齿高、齿深与齿密等。根据分梳理论,其中锯齿工作角对分杭效果起主要作用。
(1)工作角:锯齿上作角与成纱质量关系密切,
在分梳辊转速固定的条件下,随着锯齿工作角的增大,转杯纱的不匀率增大,断头相应增多。相反,工作角小,纤维易于被锯齿握持而增加
分梳作用,提高成纱质量,但工作角过小,纤维易缠绕锯齿而影响转移。由于化纤与金属摩擦时产生较多的静电而容易缠绕,所以在纺化纤纱时锯齿工作角应适当放大。
(2)齿形:为了既加强分梳而又不绕锯齿,可采
用负角弧背形齿形设计,即在离齿尖—定深度后,工作角改变为大于90“的负角,配合采用弧形齿背.来解决分梳与转移的矛盾。
(3)齿尖角与齿尖硬度;齿尖角越小,齿越尖,
越容易刺入条子,分梳作用越强,但齿尖角过小,齿尖强度不够,同时会使齿背角增大,纤维容易下沉,影响分梳质量。此外,齿尖直接关系到齿尖的锋利度和耐磨度,齿尖硬度与锯齿材料和热处理有关,而热处理硬度又与齿尖截面大小有关。齿尖截面太小(即齿尖角太小),锯齿易发脆,为了延长锯齿的使用寿命,可采用新型合金材料、金属镀层和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齿尖经热处理后,
往往留下痕迹易缠绕纤维,需再进行电解抛光或射线磨光,以减少缠绕现象的发生。
(4)齿密:齿密分纵向齿密和横向齿密,纵向齿
密对分梳质量的影响大。一船横向齿密(即分梳辊上锯条的横向螺距)变化不大。因此选择齿密时,大多考虑纵向齿密。齿密越密,分梳作用越强。选择齿密也应考虑与纤维长度和摩擦性能相适应,例如纺化纤纱时要兼顾分梳与转移的要求,齿密可选择稀些。
8.分梳辊转速的配置主要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分梳辊转速(影响分梳、除杂、损伤和转移——纱质、纤维品种、喂入条定量、分梳辊直径)
配置要求:
最大限度地将条子分梳成单纤维(条干、断头、粗细节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