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老字经营的成功典范

合集下载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

昂首向前。
“中华老字号”现况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勉强维持现状 长期亏损、面临 倒闭 效益良好、形成 规模
没落原因
• 第一,文化上的保守性。
• 第二,技术上的局限性。
• 第三,经营上的狭隘性。
如何在现代经济中生存
社会
(人类福利)
社会营销观念
• 2.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有来自于社会的发展。• 3.以客户为导向,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 在诚信方面也要做到顾客至上的要求; • 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只要行业 的职业道德。
• 4.注重创新,利用现代的手段,发行股票,经营 的产品变的多样化,涉及的领域变的越来越广, 实现集团化。
• 5.走向世界,与国外合资组建有限公司并注 册,冲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桎梏。
不断倒下,同仁堂不断反思, 寻求自己的市场定位。
同仁堂明白,要成为一家
优秀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必须 要有核心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的 支撑。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可以 阐述为:讲求经营之道、塑造 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更 有其独有的“六观”为其进行
全方面的指导。
以和“为家”?
企业文化的建设殊 为不易。同仁堂深知要 以人为本。而市场竞争 也让同仁堂的高层们知 道了高端人才的重要性 ,通过公开招聘广纳贤 才,引进现代管理理念 与老牌文化相结合,同 仁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 中找到了自己“容身之 所”。
老字号的营销典范
同仁堂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 药行业著名的老 字号,创建于清 康熙八年,自雍 正元年正式供奉 清皇宫御药房用 药,历经八代皇 帝,长达188年。
同仁堂成功发展的市场营销理念是什么?
• 它所体现的是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 1.注重产品的质量,对于所取药材他们做到— “取其地,采其时”。从生产上看,他们做到了 “炮制其繁必不敢省人工”,从他们的营销业绩, 营业收入29.4亿元,而净利润仅占2.6亿元,仅占 了收入的8.8%

同仁堂历史故事

同仁堂历史故事

同仁堂历史故事同仁堂,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药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历史故事承载着中华医药传统的精髓,传承着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医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

同仁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同仁堂是一家小小的中药店,创始人是一位名叫张恩溥的中医师。

张恩溥以其精湛的医术和诚信的医德,深受当时民众的信赖和尊敬。

他不仅治病救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人民造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仁堂逐渐发展壮大,不仅在北京城内开设了多家分店,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药房和分支机构。

同仁堂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当时京城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最知名的中药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一直秉承“诚信为本,医术为先”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优质的药材和精湛的制药工艺,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品和服务。

在同仁堂的药房里,不仅可以买到名贵的中药材,还可以求得名医良方,因此,同仁堂被誉为“中医药的殿堂”。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就是同仁堂的第二代掌门人张大千。

张大千继承了父亲的医德和经营理念,不仅将同仁堂发展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中药企业,还将同仁堂打造成了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领军企业。

他还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集医药制造、医疗服务、科研教育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

在全国范围内,同仁堂的药品和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和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智慧,传承着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杰出代表。

同仁堂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

通过对同仁堂历史故事的回顾和总结,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同仁堂的发展历程,还能够深刻领会中华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仁堂的历史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发展史,更是中华医药文化的生动写照,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一、案例综述本案例介绍的是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文明遐迩的老字号、中医药的第一品牌,他在经营中始终坚持传统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闻名海外,并在经营中大胆创新而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他成为经典的老字号。

通过调查了解同仁堂的,探究它保持传统并致力于创新的方法。

一、同仁堂的传统经营与保持同仁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积淀而成“同仁堂”文化。

重质量、刻意精研,依德、诚、信树企业形象,以人为本凝聚一方。

同仁堂人视产品质量如生命。

自创立之初,同仁堂人便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一直至今。

他们完善严格的内控标准,用地道的药物,严守炮制之规。

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日趋精湛。

90 年代以来,同仁堂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一直影响着同仁堂人。

他们把养生济世作为经营宗旨,几百年来,同仁堂人代代相传,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

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标准,但在同仁堂人眼中,它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一定是首要标准。

同仁堂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职工以诚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仁堂注重用同仁堂文化理念凝聚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团队合力与向心力。

同仁堂的的经营保持了传统的优良的经营方式,摒弃了不合理的经营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企业的创新与改革。

三、同仁堂的创新同仁堂的经营创新包括:经营理念的创新和经营组织的创新,企业的经营机制的改革,产品创新,市场创新1、经营理念的创新同仁堂注重产品的质量,对于所用药材做到“取其地,采其时”。

他们以客户为导向,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在诚信方面也做到顾客至上的要求。

注重创新,利用现代手段,发行股票,经营的产品变得现代化,多样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实现集团化。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2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2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724)一、案例分析题1.“炭”里寻商机我们都知道白居易笔下有个卖炭翁,在北京朝阳区东四北大街151号,却有一家当代“卖炭翁”。

店主李晶,是位精干的女士。

涉足过广告行业的她,为何会看上并不起眼的黑竹炭,并认定其有巨大市场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关于“卖炭翁”介绍。

一心想创业的她,对陶吧、咖啡厅都有过考虑,但技术和资金的壁垒成为李晶实现理想的障碍。

关于“卖炭翁”的介绍引起了她的注意。

李晶同先生一道来到了其总部——杭州遂昌县。

在那里,李晶亲自验证了竹炭的功效。

坚定了她把经营竹炭作为自己创业方向的信心。

此前,李晶不知道炭除燃烧外,还有其他功能。

“我认为,这就是潜在的市场。

”2004年4月24日,第一家“卖炭翁”终于落户北京,店主就是李晶。

令李晶欣慰的是:在开张前三天,店面还在装修时,就创造了近400元的营业额。

“那时,我还在忙着装潢。

就有不少顾客十分好奇,知道是竹炭产品后,他们都很感兴趣。

甚至都不管店面是否开张,就买了我的商品。

现在,他们几乎都是我的常客。

而回头客带来的收益,几乎占到总营业额的60%。

”李晶说起来特开心。

当然,也有让李晶费心的事。

“卖炭翁”经营的竹炭产品属于新面孔,加上配套的市场宣传滞后,李晶不得不耐心地就顾客提出的诸多问题仔细解答。

一女士听说竹炭能与饭一同蒸煮,便担心会不会把饭煮黑,一男士也对一张炭制凉席标价500元而耿耿于怀。

李晶对每个问题都细心回答,“只有顾客了解了这一产品,才可能去买它!”李晶对产品前景充满信心:竹炭产品,利用最多的是其吸附和除湿。

吸附除味,除湿保健——这都与老百姓生活贴近,冰箱有味了、鱼缸水质变坏了都能用竹炭改善。

商店开张后,李晶非常注重质量和服务,一次,一女士反映:她所购买的竹炭腰带尺寸太小,根本无法佩带。

李晶在收回该顾客的商品后,便向总公司反馈,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不要看只是一个顾客,他的背后是一个市场。

案例而今迈步从头越同仁堂传奇

案例而今迈步从头越同仁堂传奇

案例而今迈步从头越:同仁堂传奇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创建的、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

在坎坷的岁月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同仁堂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日见辉煌——由解放前的三间小门脸发展到今天营业面积为4600平方米的大楼;从过去“供奉御药”的中药房发展为总资产18亿元、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现代集团企业,并成为医药界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

其店名更成为企业德、诚、信的化身。

同仁堂经营不少名贵药——上百上千元的人参鹿茸,同时廉价药品也十分丰富:一元一张的狗皮膏、几角钱一瓶的眼药水……他们做大生意,但也不放过小买卖,“只要能方便顾客就行”。

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

前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流行肝炎,特效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的汽车排起了长队。

同仁堂的职工昼夜奋战,生产高质量的板兰根。

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况且配料之一白糖库存没有了,用的是高价糖,如果按原价出厂不合算,应提高价格。

但同仁堂将治病救人视作自己的天职,岂能乘人之危发难民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同仁堂“德、诚、信”这一服务宗旨更是体现在药品质量上。

60年代曾发现过一批保存了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同仁堂制作的中成药,这些药香气浓郁,润而不干,就像是近期制作的一般,其过硬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同仁堂的药质和药效让人备感神奇,殊不知它的采购和制作是何等的考究。

同仁堂一向不惜以高价购买上品参茸;对于不按时令采集的劣等药材,尽管市场价格便宜,也绝不购买。

对黄酒、蜂蜜等附加料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视。

在制作成药过程中,同仁堂严格地按照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行事。

如今,“质量第一”的宗旨不变,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

店内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炮制工到包装上柜,要经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

营销案例: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营销案例: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营销案例: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着而闻名海内外。

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同仁堂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4,392,082.05元,净利润146,648,474.92元。

集团下属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300多年的老字号又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同仁堂是老字号经营的典范,那么,在老字号大多数经营不利的今天,同仁堂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呢?让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通过对国内老字号的分析,大家已经认识到老字号经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顽固守旧,企业组织形式老化,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数百年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而我们的老字号要么是典型的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思创新;要么是家族企业,规模小,效率低,很少的资产顶着老字号巨大无形资产的大帽子。

2、不能坚持顾客导向。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是现代营销思想的精髓,只有顾客导向型的品牌才能致胜,或许有人会为中华老字号精湛的传统工艺而自豪,但其产品若不能紧随现代人的消费观而改变,老字号也只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3、品牌没有进行国际化扩张。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而品牌的国际化扩张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完整word版)北京同仁堂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北京同仁堂案例分析

引言:同仁堂,是提起中药,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的名字。

他历经数代,发展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

然而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同仁堂又是如何与时俱进,成功实现跨国经营,带领中药走向世界的呢案例简述: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

通过上百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造出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在跨国发展的道路上他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凭借其原材料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制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牢固的信任。

SWOT分析:1同仁堂国际化三部曲分析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以循序渐进,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着。

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2.海外投资控股。

3.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

第一步,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的第一品牌,是业内的老字号,其300余年中时刻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得同仁堂金字招牌的经久不衰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因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

在海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同仁堂注重品牌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接近,所以,先天的脐带效应也使得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中药,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最终进入其他国家市场。

同仁堂的300年历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有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技术资源。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团队和体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西药的科研技术,使得中药发生质的蜕变,从而与其他国家接轨。

1993年起,同仁堂相继在香港开办了母公司及四家子公司,同仁堂以其品牌与独到的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势入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

同仁堂案例分析

同仁堂案例分析

而今迈步从头越:同仁堂传奇在北京大栅栏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古朴庄重的楼阁,这便是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尊育创建的、享誉海内外的老字号“同仁堂”药店。

在坎坷的岁月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同仁堂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日见辉煌——由解放前的三间小门脸发展到今天营业面积为4600平方米的大楼;从过去“供奉御药”的中药房发展为总资产18亿元、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现代集团企业,并成为医药界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

其店名更成为企业德、诚、信的化身。

同仁堂经营不少名贵药——上百上千元的人参鹿茸,同时廉价药品也十分丰富:一元一张的狗皮膏、几角钱一瓶的眼药水……他们做大生意,但也不放过小买卖,“只要能方便顾客就行”。

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所动。

前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流行肝炎,特效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的汽车排起了长队。

同仁堂的职工昼夜奋战,生产高质量的板兰根。

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况且配料之一白糖库存没有了,用的是高价糖,如果按原价出厂不合算,应提高价格。

但同仁堂将治病救人视作自己的天职,岂能乘人之危发难民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同仁堂“德、诚、信”这一服务宗旨更是体现在药品质量上。

60年代曾发现过一批保存了几十年甚至百余年同仁堂制作的中成药,这些药香气浓郁,润而不干,就像是近期制作的一般,其过硬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同仁堂的药质和药效让人备感神奇,殊不知它的采购和制作是何等的考究。

同仁堂一向不惜以高价购买上品参茸;对于不按时令采集的劣等药材,尽管市场价格便宜,也绝不购买。

对黄酒、蜂蜜等附加料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视。

在制作成药过程中,同仁堂严格地按照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行事。

如今,“质量第一”的宗旨不变,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

店内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炮制工到包装上柜,要经上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作者:宋联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百年老字号,可是能让我们记住的已为数不多,能经住历史变革和经济大潮考验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提起“同仁堂”,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是什么力量让同仁堂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呢?许多老字号有着非常好的事业基础,可是靠着吃老本或守着旧思想,最终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让人痛惜。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适者生存。

而适应市场的企业必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仁堂正是完好地继承了先祖留下“德、诚、信”思想,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将其发展成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使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一、风雨三百年北京同仁堂的前身为乐家老铺,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乐显扬拟定堂名为“同仁”,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

雍正元年,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从此独办官药至清末将近200年。

然而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乐家后人不善经营,加上天灾人祸,乐家无力经营同仁堂。

不得不由乾隆批准,同仁堂交给乐家世交张世基继办,乐家获二股分息。

但情况仍未改善,业务难以维持,又不得不按典让的方式合股经营。

直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第十世子孙乐平泉继承同仁堂,他努力重振祖业,累积资本,排斥外股。

终于在1843年,正式将同仁堂股份全部收回,使同仁堂得到了巩固的发展。

其后,国内战争不断,乐家的书籍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的大火之中,同仁堂的情形也日旷而下。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同仁堂公会,乐家负责人乐松生出任同仁堂经理,同仁堂是当时北京最著名的私营企业。

到1966年又正式改为全民国有制企业。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同仁堂的牌子取消、科研中断、文献被毁,直到1979年才恢复原名。

为了保护这个老字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在1989年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而且“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

关于北京“同仁堂”启示摘要: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完善的企业管理和品牌定位使其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本文介绍了同仁堂集团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经营状况,列举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同仁堂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及成功的海外营销策略,归纳了其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同仁堂;多元化;创新;海外营销一、绪论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二、北京同仁堂的发展历程1.创业伊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医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乐显扬逝世,其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

为了方便医家和仕商选购药品,乐凤鸣还印制了《同仁堂药目》一册,迅速波及全国,同仁堂声誉大振,不但一般病家、商客前来买药,而且还供奉御药房所需的各种中成药。

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立以来,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这84年之间一直由乐姓人独资经营,乾隆十八年同仁堂因经营不善,将同仁堂卖给外姓人张世基。

后来张世基又将自己的股本卖给他姓,同仁堂的外股越来越多。

从乾隆十八年一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34年),同仁堂的外股逐渐增多,乐姓家族日渐衰落,终于在乐平泉手中恢复了祖业。

乐平泉善于经营,勤于管理,将濒于危亡的同仁堂起死回生,其经营同仁堂的思想、方式、手段一直应用到晚清数十年,这种影响延续至民国直至北京解放。

2.解放期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但在中药行业中,依然是头面店家。

同仁堂品牌故事

同仁堂品牌故事

同仁堂品牌故事同仁堂,中国最著名的药物企业,也是一家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

它的故事始于十七世纪的清朝,当时以专精于家庭药物的张盹祖先创立同仁堂,这标志着了中国药学的发展历史。

张盹祖先在1636年在北京的官家山开设了一家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小药店,提供丰富的药材、中成药、民间药等等,满足了当时北京人民的药物需求。

之后,张盹祖先便把这家小药店取名为同仁堂,并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拥有一个全国性市场的药业集团企业。

同仁堂坚持“大爱无疆”的使命,专注于弘扬中华传统药学,满足全球消费者的药品需求,赢得了全球用户的信赖。

除了备受赞誉的中成药之外,同仁堂的益生菌也是全球消费者最熟悉的品牌,它提供的种类多,价位实惠,质量可靠,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复保健产品。

此外,同仁堂也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营一系列中药保健产品,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

随着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需求的重视,同仁堂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深受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并成为中国药物健康行业的一颗闪耀的明星。

今天,同仁堂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一半,并已经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营销网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性药业格局,其核心竞争力也逐渐显示出来。

作为一个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断结合现代科技,推出新发展产品,拓展更广泛的市场,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药品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仁堂以其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市场定位,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同仁堂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当今药物行业的佼佼者。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药业品牌之一,同仁堂以其古老而经典的品牌史,它不仅代表着药物领域的发展历史,也象征着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遗存,成为一个值得国人永识的品牌,一个永恒的中国品牌。

明天,同仁堂会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实现更大发展,满足更多消费者对药品服务的需求,坚持“大爱无疆”的哲学精神,让全球用户拥有更安全、更可靠、更便利的健康保健药物服务。

同仁堂京都老字号的成功之道

同仁堂京都老字号的成功之道

同仁堂:京都老字号的成功之道作者:张良来源:《财经界》2010年第07期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从1669年北京的一间简陋的“同仁堂药室”,到如今资产总额近60亿元、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中医药集团,己至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

目前,同仁堂已经完成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从手工操作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

规模不断拓展,除在国内拥有10余家子公司、329家商业网点外,还在海外拥有14家合资公司、药店。

其业绩也连年稳步上升。

2003年,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2.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0%、25%;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增长21.6%,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首位。

可以说,作为老字号,同仁堂在国内国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

一、成功经验1体制好转换上世纪90年代之前,同仁堂也是传统国有企业,包袱沉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不良资产很多,并深陷在三角债中不能自拔,“谨慎”、“保守”成了同仁堂集团的代名词。

后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把北京大小20家发展状况不错的中小中药企业,划到同仁堂名下,组建成“同仁堂集团”,打同仁堂品牌,这种把同仁堂推向前台的做法,很快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同仁堂本身的药品市场越做越大,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因为搭上同仁堂金字招牌,从而也获益匪浅,可谓“一箭双雕”。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1997年国务院确一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

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1997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0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

消费者 (需求满足)
社会营销观念
公司 (利润)
对社会、民族负有使命
• 一、“中华老字号”是我国极其重要 的文化遗产
• 二、老字号肩负传承儒商文明的历史 责任
对顾客负责
• 一、进行服务创新 • 二、保证货真价实
公司内部改革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1.摈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落后的经营理念 2.要有创新和发展的理念,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3.引进先进的技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来改进
在市场经济的大趋 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 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 团队和体系。在自己的老品牌 中融入了更多的新科技,使得 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并 且迎合了网络文化的流行,开 展了网上买药,看病的网上药 店,为广大顾客提供方便。
何处“安家”?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 竞争日益残酷,许多老字号企 业不断倒下,同仁堂不断反思 ,寻求自己的市场定位。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4
“中华老字号”现况
70%
60%
50%
勉强维持现状
40%
长期亏损、面临
30%
倒闭
20%
效益良好、形成 规模
10%
0%
没落原因
• 第一,文化上的保守性。 • 第二,技术上的局限性。 • 第三,经营上的狭隘性。
如何在现代经济中生存
社会 (人类福利)
真诚服务
便民利民
“顾客就是上帝”在同 仁堂体现的淋漓尽致。多年来, 同仁堂坚持为顾客提供费时、费 工,不见经济效益的各种便民服 务。小到咨询熬药,大到送药上 门,代换货币。或许很多企业笑 同仁堂“傻”、“败家”“白费 钱”。可正是这种傻子般的行为 ,让同仁堂的品牌深入人心,享 誉海内外。这支撑着同仁堂能够 屹立百年而不倒,并且不断的腾飞 。

同仁堂

同仁堂

作用于影响:
一、被搁置的半截子工程得以继续推进,把同仁堂工 业企业由城区搬迁至昌平、大兴,实现了同仁堂工 业的第一次布局和技术改造; 二、解决了新产品研发的问题,实现了多年未一直想 解决却始终没有实现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 三、构建了自己的销售终端。 四、打通了同仁堂产品、市场、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 通道 五、2010年7月9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 功地由创业板转主板,中国老字号和国际知名大企 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仁堂
第三组: 主持:秦贝贝 记录:周婷 组员:颜琪、叶丹凤、丁为全、仇庆有
——老字号成功的典
一、同仁堂之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 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 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 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 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 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 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 大板块 。

上半年,同仁堂营销分公司结合市场需求认 真分析其负责的产品特性,细化品种经营模 式,针对不同的地区、人群、消费特点,采 用媒体广告、门店推广、主题活动等多种方 式相结合的推介方法,使品牌形象推广更加 深入,客户群反馈理想,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总之,在上半年内同仁堂主导品种仍然保持 了良好增长势头,带动了公司整体销售情况 的上行,较好地实现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 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 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 中迈出重要步伐。 2000年 五月,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 限公司,同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 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 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2001年 七月 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 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 重大变革。

同仁堂经营案例

同仁堂经营案例

一.北京同仁堂的背景及历史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至今已有332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象征。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它开始供奉宫廷用药,成为皇家药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从家族式作坊到公私合营企业再到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同仁堂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7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以北京市药材公司所属18家工、商、科研单位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年,同仁堂集团公司被授予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又被授予国有资产经营权,成为集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于一体的企业法人实体;1997年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0年成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并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创业版成功上市。

目前,同仁全集团总资产已达31亿元,有18个所属企业,拥有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

2000年销售收人达25.2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

1993年以来,同仁堂集团一直是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名列全国中药企业50强之首。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公司就制定了“站稳亚洲,开辟大洋洲.进入美洲,开发欧洲,让同仁堂产品走向全世界”的战略方针,为同仁堂与国际市场迅速接轨莫定了基础。

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给无数民营企业家指明了道路,要想站稳脚,必须放眼于国际,定位于国际市场,适应国际化的环境,才能真正的实行国际化经营。

二.北京同仁堂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环境1政治环境。

我国与美国关系一直处在向前发展中,虽然中间有很多曲折,最近胡锦涛主席的访美更是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与战略意义。

中美在维护世界与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肩负着共同责任。

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互利合作前景广阔;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与促进亚太地区与世界的与平、稳定、繁荣具有战略意义。

中华老字号诚信经营故事

中华老字号诚信经营故事

中华老字号诚信经营故事咱今儿个就讲讲瑞蚨祥的故事。

这瑞蚨祥啊,在老北京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专门做绸缎布匹生意的。

话说有一回,有个老顾客,那是个急性子。

他在瑞蚨祥定了一批上好的绸缎,说是家里急着用,要在某个日子之前拿到。

这瑞蚨祥的掌柜的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可是啊,天有不测风云。

半路上运货的马车坏了,眼瞅着交货的日子就快到了,这绸缎还在路上卡着呢。

伙计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着这下可咋整啊。

这掌柜的呢,他一拍大腿,说:“咱瑞蚨祥可不能失了诚信。

”于是啊,他把店里能用上等绸缎做的布包,全都找了出来。

这些布包原本是用来包装商品卖给顾客的,都精美得很。

掌柜的把这些布包拆了,凑出了老顾客定的绸缎数量。

等老顾客来取货的时候,掌柜的一脸歉意地把事情的经过一说,还把凑出来的绸缎交给他。

老顾客那是又惊讶又感动啊。

惊讶的是,掌柜的竟然能想出这么个办法;感动的是,瑞蚨祥如此看重诚信。

打这以后呢,这个老顾客逢人就夸瑞蚨祥,说在这儿买东西,那就是放心。

这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传越远,瑞蚨祥的生意也就更加红火了。

这就是瑞蚨祥的诚信,用布包出来的诚信,实实在在的。

全聚德的烤鸭,那可是闻名中外啊。

这老字号背后也有不少关于诚信经营的故事呢。

以前有个游客,大老远地跑到北京来,就为了尝尝全聚德的烤鸭。

他走进店里,那眼睛里就透着满满的期待。

店里的伙计热情地招待他,给他介绍烤鸭的各种特色。

这游客呢,点了一只烤鸭,还额外要了一些特色配菜。

可等烤鸭上桌的时候,这游客一吃,眉头就皱起来了。

他觉得这烤鸭好像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香。

这事儿啊,很快就传到了掌柜的耳朵里。

掌柜的赶忙跑到游客面前,满脸堆笑地说:“这位客官,您要是觉得这烤鸭不合口味,那肯定是我们哪儿出了问题。

您放心,我们全聚德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

”说完,掌柜的就让后厨重新烤了一只鸭子,还亲自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完美。

这新烤出来的鸭子一端上桌,那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游客尝了一口,立马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才是全聚德的烤鸭嘛。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PPT文档31页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PPT文档31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பைடு நூலகம்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同仁堂——老字号的营销典范案例分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

同仁堂案例成功启示关于北京“同仁堂”启示摘要: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完善的企业管理和品牌定位使其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和知名度,本文介绍了同仁堂集团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经营状况,列举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同仁堂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及成功的海外营销策略,归纳了其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同仁堂;多元化;创新;海外营销一、绪论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二、北京同仁堂的发展历程1.创业伊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医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乐显扬逝世,其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

为了方便医家和仕商选购药品,乐凤鸣还印制了《同仁堂药目》一册,迅速波及全国,同仁堂声誉大振,不但一般病家、商客前来买药,而且还供奉御药房所需的各种中成药。

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立以来,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这84年之间一直由乐姓人独资经营,乾隆十八年同仁堂因经营不善,将同仁堂卖给外姓人张世基。

后来张世基又将自己的股本卖给他姓,同仁堂的外股越来越多。

从乾隆十八年一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34年),同仁堂的外股逐渐增多,乐姓家族日渐衰落,终于在乐平泉手中恢复了祖业。

乐平泉善于经营,勤于管理,将濒于危亡的同仁堂起死回生,其经营同仁堂的思想、方式、手段一直应用到晚清数十年,这种影响延续至民国直至北京解放。

2.解放期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但在中药行业中,依然是头面店家。

同仁堂诚信的例子

同仁堂诚信的例子

同仁堂诚信的例子一、同仁堂诚信的例子同仁堂,那可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啊。

咱就说它药材的选用吧。

1. 同仁堂在选药材的时候,那真的是特别较真儿。

就像人参这味药,必须得是长白山那一带,长得好的、年份足的。

他们不会为了多赚钱,就随便弄点便宜的、品质不好的参来充数。

为啥呢?这就是诚信啊。

他们知道,来买药的人,那都是信任同仁堂这个招牌,想买到真材实料的药来治病或者调养身体的。

要是在药材上糊弄人,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嘛。

比如说,有一次,有个供应商给同仁堂提供了一批看起来还不错的黄芪,但是同仁堂的采购人员检查的时候,发现有一小部分黄芪的成色稍微有点不对,虽然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但是同仁堂还是坚决退回了这批黄芪。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你信任的菜摊老板,绝对不会把有点烂的菜卖给你一样。

2. 再说说同仁堂制药的过程。

那可是严格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和工艺来做药的。

每一道工序都不含糊。

做药丸的时候,从药材的研磨,到最后的搓丸成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标准。

不能因为想快点做完多赚钱,就少了哪一道工序或者偷工减料。

比如说,制作乌鸡白凤丸,从选乌鸡开始,就得选那种健康的、符合标准的乌鸡,然后再按照配方,和各种药材一起熬制,再制成丸剂。

这个过程中,不会为了节约成本,少放一味药或者把药的分量给减了。

这就像你做蛋糕,你要是为了省事,少放了鸡蛋或者面粉,那做出来的蛋糕肯定不好吃,也不是那个味儿了。

同仁堂就是一直坚守着这样的诚信,才让这个药丸一直保持着好的疗效,大家才一直信任它。

3. 同仁堂的店员也是特别讲诚信的。

你要是去同仁堂买药,他们不会为了多卖钱,就给你推荐一些你不需要的贵药。

他们会根据你的症状,真心实意地给你推荐合适的药。

比如说,你就是有点小感冒,他们不会一下子给你推荐什么特别贵的、补身体的药,而是会给你拿点对症的感冒药。

这就像你有个好朋友在药店工作,他肯定是想着让你快点好起来,而不是坑你钱。

而且啊,要是你对药有什么疑问,他们会特别耐心地给你解释,告诉你这个药怎么吃,有什么禁忌之类的。

历史上企业的担当典型案例

历史上企业的担当典型案例

历史上企业的担当典型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同仁堂的例子吧。

同仁堂啊,那可是老招牌了。

你想啊,在古代,药这东西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同仁堂就特别有担当。

有一回啊,药材市场上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好多药商为了多赚钱,就把那些次等的药材混在好药材里卖。

但是同仁堂可不干这种缺德事儿。

他们哪怕成本增加,也要到处去找最好的药材。

有个地方闹灾荒,药材产量少了,价格嗷嗷涨,别的药铺都偷偷换便宜药材了,同仁堂却咬着牙,按照原来的高标准进药。

为啥呢?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得对病人负责啊。

要是用了不好的药材,那病人的病好不了,这招牌可就砸了,更重要的是,那是昧着良心赚钱啊。

所以同仁堂就一直坚持这种担当,这么多年下来,就成了大家都信任的老字号,这就是企业担当的典型,不坑人,实实在在为顾客着想。

再给你说个现代的例子,就说鸿星尔克吧。

在河南发大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那情况紧急得很。

鸿星尔克这个企业呢,其实自己的经营状况也不是特别好,就像一个手头也不宽裕的人。

但是呢,这时候它一下子就捐了5000万物资出去。

这可不得了啊,就好比自己还没吃饱饭呢,看到邻居遭灾了,把家里存着的大部分粮食都拿出去帮忙了。

这一捐可不得了,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它的担当。

大家都觉得这个企业够仗义,虽然自己过得也不轻松,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一点不含糊。

结果呢,全国的消费者都开始支持它,都跑去买它的鞋子衣服,这就是企业有担当之后得到大家认可的例子。

企业有担当,大家都愿意和它做朋友,都愿意支持它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着而闻名海内外。

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同仁堂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4,392,082.05元,净利润146,648,474.92元。

集团下属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300多年的老字号又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同仁堂是老字号经营的典范,那么,在老字号大多数经营不利的今天,同仁堂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呢?让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通过对国内老字号的分析,大家已经认识到老字号经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顽固守旧,企业组织形式老,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数百年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而我们的老字号要么是典型的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思创新;要么是家族企业,规模小,效率低,很少的资产顶着老字号巨大无形资产的大帽子。

2、不能坚持顾客导向。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是现代营销思想的精髓,只有顾客导向型的品牌才能致胜,或许有人会为中华老字号精湛的传统工艺而自豪,但其产品若不能紧随现代人的消费观而改变,老字号也只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3、品牌没有进行国际化扩张。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而品牌的国际化扩张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换句话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任何想要塑造强势品牌的企业都要实现品牌经营的国际化,中华老字号也不例外。

4、资金紧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是无法积聚品牌资产的,而这一问题在中华老字号当中尤为严重。

5、没有进行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是品牌管理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如此,被誉为“金字招牌”的知名老字号仍应利用已有的品牌资产,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延伸,借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做大市场“蛋糕”。

当然,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始终是品牌延伸的前提条件。

6、不注重法律保护。

几代人千辛万苦才创出的老字号能维持至今实属不易,倘若一时疏忽被他人抢注了商标岂不可惜。

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

着名品牌为他人抢注的例子已不鲜见,缺乏现代商标保护意识的商人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我们可以看到同仁堂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1.一九九二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六月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易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一年七月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

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步骤,同仁堂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同仁堂已经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了。

2.客为导向一直是同仁堂的信条,多年以来同仁堂抱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不断开发新品种,已经拥有了乌鸡白凤丸、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安宫牛黄丸等许多优秀的药品,并且涉及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机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等。

这些都是适应了患者的需求,所以才能获得发展。

3.一九九七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十二月gpa 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1993年以来,同仁堂相继在香港、马来西亚、英国和澳大利亚开设了分店,与泰国合资组建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

同仁堂科技上半年分拆至香港上市后,公司表示将以科技为先导,以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为目标,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中药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实施国际化的先进管理,进行现代化的市场运作,使自身更具国际竞争力。

通过以一系列的运作,同仁
堂已经成为一家现代化的跨国公司。

4.一九九七年六月,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股票上市共募集可用资金34248.56万元。

2000年3月,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联合集团公司及其他六家有相当实力的发起人共同组建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金23878.4万港元。

这些资金在同仁堂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同仁堂以及其它成功老字号的经验可以看出集团化、股份制和特许连锁制等是解决老字号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

5.同仁堂除了加工、制造、销售中药材、中成药、饮片、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机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外还兼营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用品;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二零零一年六月集团与崇文区卫生局合作,组建北京同仁堂崇文中医医院,并于6月18日正式揭牌,标志着同仁堂在实现中医中药有机结合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品牌扩张是同仁堂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

6.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同仁堂作为驰名商标,已在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以及马德里协定成员国
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受到特别保护。

可以看出老字号同仁堂勇于冲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桎梏,积极向成功的现代品牌学习,重视对品牌资产的培育,开创了中华老字号焕发新生命的成功之道。

希望其它老字号能从同仁堂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在不久的将来,众多老字号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