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复习及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许多技能的学习过程符合幂定律,即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的时间与练习量之间的关系符合T—aP-b (a,b为常数.T表所需时间,P表练习次数或所花费的练习时间)这一公式说明,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研究表明·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①流畅性;②迅速性;③经济性;④同时性;⑤适应性。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前者指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后者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来完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前者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后者技能主要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可以相互独立。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前者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机体自身的内部反馈信息进行运动。后者技能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赖外界反馈信息进行活动。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无须操纵各种器械或仪器;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

(二)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的含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考试大收集整理

3.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关系根据R·M·加涅的观点,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我们可以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而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操作的定向

1.操作定向的含义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定向的作用

操作定向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操作活动的自我调控机制。

3.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包括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定向映像的建立,是通过如下心理活动完成的。首先,通过对教师示范动作的直接感知而形成动作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区分动作的内部特性,建立有关动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动作要领。

(二)操作的模仿

1.操作模仿的含义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2模仿的实质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模仿是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模仿可以检验已形成的动作定向映像。二是可以加强个体的动觉感受。

3.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相互衔接不连贯,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三)操作的整合

1.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操作整合的作用

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概括化才得以实现。因此,整合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是从模仿到熟练的一个过渡阶段.也为熟练的活动方式的形成打下基础。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外界条件保持不变时,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四)操作的熟练

1.操作熟练的含义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操作熟练的作用

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各种技术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操作的熟练为基础的。

3.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

(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二F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