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在不同人群中的认知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认知度综述

摘要:艾滋病在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作为中、大学生,更应该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预防艾滋病中。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更好地保护学生。

关键词:艾滋病,学生,认知度,教育

0 前言

从1981年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一。而作为中学生、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均较强,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如不能正确加以引导,容易造成观念、认识的模糊和混淆,最终导致行为偏离。因此,在中、大学生中开展广泛、深入和持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尤为必要。而我国也有不少研究人员对不同高校、中学进行了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相关方面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对健康教育进行了效果评价,得出重要成果。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相关成果。

1 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现状

尽管学校和社会在宣传艾滋病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有不少人对艾滋病了解甚少。包括正在学习的中、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也不够详尽。而不同的高校种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也有所不同。

张文霞等人调查数据显示[1]:高职学校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7.4%。74.1%的学生认识到现在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艾滋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知晓率较低。而对于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只有40.3%的学生认识到其严重性。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但对“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而彭笑等人经调查研究得出[2,综合性大学生对艾滋病经血液及母婴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很高,但对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不够明确。徐刚等人研究得出[3],高中生对于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较高,对一些非常见的传播途径认知率相对较低。而且,结果显示,男生对艾滋病菲传播途径的认知率高于女生。当然,艾滋病的了解程度跟相关教育也有关系。通过段爱旭等人调查显示[4非医学生。这说明医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 防范意识要强于非医学生, 也同时反映他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不够全面, 缺乏系统全面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环境和氛围,没有认识到一般接触不会传染。

2教育方式

中、大学生基本都是未婚青年男女,正处于性活跃且又是性朦胧期阶段。加上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冲击着我过传统的性观念和性文化,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对待性行为的问题上变得开放甚至前卫。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提倡洁身自爱,倡导安全性行为,大力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来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自我防范能力。

2.1

目前中国大学生获取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除了接受卫生工作者的主动宣传外,

主要还是靠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媒介。张英敏等调查小组[5]通过对宁夏某高校大学生

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为主,来自父母、同学朋友、医疗部门和学校教育较少。而徐刚等统计结果显示[3],高中生掌握了一些预防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的基本常识,但不完善,尤其对HIV非传播途径、流行状况等方面的认知率较低,对避孕、安全性行为及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明显缺乏。仅约70%的学生曾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且仅38.3%的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取过相关知识,这与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强烈需求形成了鲜明反差,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学校性教育的落后。段爱旭等调查结果显示[4],中专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网络、电

视广播和报纸杂志,分别占65%、62%和57%,来源于医务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占9%和13%,

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取知识的仅占2%。说明中专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还不够全面,对

艾滋病传播途径尤其对有关艾滋病的社会知识知晓率很低,社会要通过净化网络和媒体环境使他们获取科学、健康和全面的信息,学校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专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

3实施与效果评价

李小波等调查得出[6],教育管理是艾滋病宣传的关键。在与朋友交谈途径获取性知识在男生、女生中分别占2 8. 6 % 和3 .1% 。我们可以通过与朋友交谈的途径来实施同伴教育。但

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是关键。另外,调查对象对了解性知识的愿望是强烈的,对性心理、性生理教育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性心理、处理恋爱关系的需求。即使在高年级学生中也没有明显的降低,甚至有上升趋势。

潘杨等研究得出[7],由于社会角色期待的客观差异使男女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与行为模式有着各自相异的准则。女性相对对婚前性行为更为审慎、保守。女生这种对婚前性行为的约束能力,一方面有利于预防艾滋病,但另一方面,传统观念要求女性应温柔顺从、不懂性事,有可能将女性置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之中。因此,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与性健康教育相结合,并且要把性别差异考虑进去。对男生的教育重心放在改变他们对待性行为的态度及高风险的行为意向上,同时要把更多的努力放在鼓励女生参与到同伴教育活动

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这提示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性生理日趋成熟,在日常学习中,能不同程度的接触到避孕与生育,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相关知识。因此,开展富有实效性的学校性健康教育时应针对性别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艾滋病的传染。

彭笑等调查显示[2],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绝大部分(98.2% )的大学生没做过艾滋病的检测,说明HIV检测尚没有作为一个常规的检测项目,很多同学不知道国家对艾滋病“四免一关

怀”的政策,尤其是对艾滋病的免费检测和免费治疗不知晓。作为当代大学生对这一知识的了解不足,可推断此方面的知识对于社会上大部分的群体来说是一个盲点。所以相关方面应加强对此的宣传,使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及时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这对于减轻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中、大学生这一潜在的高危人群,其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随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性别、民族等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方面,校内开展大同小异。然而学生对于校内开展的宣传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上很多数据表明,学生对艾滋病的宣传只当成“耳旁风”。本人个人觉得,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进行相关艾滋病知识分开教育,采用因人而异的模式。同时,应建立艾滋病常规检测机制,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张文霞,典晓.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中外医疗2010第八期

2 彭笑,赵薇,廖文川,陈保安,李敏敏,孟雪晖.综合性大学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分析,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月第7卷第3期:医学

3.徐刚1,黄红2.蔡泳1,叶秀霞3,沈理笑2,施榕1 .北海市高中生艾滋病和性病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V01.29 No.3 Mar.2009

4.段爱旭, 刘宏, 冯玉荣, 李冰, 赵富玺,某大学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调查中国校医2011 年1 月第25 卷第1 期

5.张英敏,刘东宁,何敬文.宁夏某高校回汉族大学生对性病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较

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11月第32卷第11期

6.李小波,2, 李娟, 袁兆康3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需求比较,赣南医学院学报第30 卷第2 期20 10 年4 月

7.潘杨,高源,杨洋.宋戈扬’,邱培媛,魏小庆。马骁,社会性别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现代面防医学2007年第34卷第7期

8.段爱旭,刘宏,冯玉荣,李冰,赵富玺中专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

高危行为现状调查。全科护理2010年11月第8卷第11期上旬版(总第19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