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多个分散部署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自组织: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自主组网,实现自组织的特性。

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通过自动配置和自我组织来建立网络连接,无需人工干预。

2. 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广泛的区域内,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全面覆盖。

传感器节点之间能够自主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大规模部署:为了获得更好的网络覆盖效果和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会大规模部署。

节点数量众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

4. 能耗限制: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使用电池作为能源,能源有限,因此能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感器节点需要设计低功耗的硬件和节能的协议,以延长网络的寿命。

5. 通信能力有限: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能力通常较弱,包括有限的带宽和较短的通信距离。

因此,在设计传感器网络时需要优化通信协议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能效。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1. 路由算法: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算法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数据从源节点到达目标节点的路径。

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路由算法,如基于能量的最小路径算法、基于多路径的负载平衡算法等,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能效。

2. 节能技术:为了降低传感器节点的能耗,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节能技术。

比如,节点睡眠技术可以让节点在不需要工作的时候进入睡眠状态,以降低功耗;数据压缩技术可以减少数据通信量,从而减少能耗。

3. 安全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一、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它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用于监测、控制和采集物理和环境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篇文章将从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等方面来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二、技术原理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包括传感器、处理器、通信模块和电源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通信模块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电源为无线传感器节点提供电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的关键是多跳无线通信技术。

当无线传感器的通信距离比较远时,需要通过多跳方式来实现通信。

多跳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以一定的速率,通过多个节点进行中继传输,从而突破单个节点的通信距离限制。

三、研究进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自组织、动态调整、自适应和灵活部署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

在数据传输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MAC协议实现了低延迟、低功耗、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的特点。

同时,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能量消耗问题,提出了各种省能算法和能量平衡技术。

在数据计算方面,为了解决传感器节点处理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分布式计算、异构网络、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在安全性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等技术手段用来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四、应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智能家居方面,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实现对居家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整。

在智能农业方面,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对土壤、光照、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实现高效自动化农业生产。

在环境监测方面,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污染、气候等环境数据,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五、结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创新的通信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潜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与广泛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定义、组成和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在环境监测、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的新进展与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定义与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传感器技术的网络系统,它由大量分布式的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与协同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由传感器节点、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单元和能量供应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核心部分,它们配备有感知环境的传感器,并负责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同时还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可以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节点或基站。

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实现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根据需求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能量供应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重要保障,常用的供能方式包括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军事领域,最早用于军事监测和目标跟踪等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逐渐扩展到民用领域。

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念,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项目。

自此以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在发展过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研究与原理验证阶段,研究者重点关注传感器节点的设计、通信协议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等方面。

第二阶段是小规模应用示范阶段,通过在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进行小规模试点应用,验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应用推广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领域的新进展与应用1. 环境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日益成熟。

在各大企业、学术机构的不懈努力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将针对这些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进行探讨。

一、机器学习在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机器学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也已经开始被应用。

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方法,其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将给人工操作造成很大的不便。

而机器学习能够根据大量数据进行学习,不断优化算法,进而达到更为高效的运作效果。

目前,很多学者正在探寻机器学习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二、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质量优化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质量一直是一个瓶颈和难点。

如何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成为了很多学者和企业探讨的问题。

在这方面,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优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耗: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而优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能耗,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最近的研究表明,将传感器节点与移动设备结合,利用移动设备处理数据、优化网络节点的能耗,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加强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可靠性。

2. 优化传输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传输协议也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传输协议能够有效处理传感器网中的数据,保证数据的高质量传输。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中的安全性问题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广泛使用,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向:1. 拓扑结构设计:在当前的传感器网中,主节点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极易引起攻击者的注意。

因此,拓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很多最新的研究着眼于拓扑结构设计来优化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进而防止非法攻击和信息泄露。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能够对物理或化学量进行测量、感知、处理和传输等多项任务。

该技术有望推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备受学者和产业界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1、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单元,它需要具有小巧灵活、低功耗、高性能、易部署等特点。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各种新型传感器节点设计方案,如无源/半无源传感器节点、多传感器节点、组合式节点等。

无源/半无源传感器节点是指将电力来源从传统的电池、太阳能等换成环境能源,如无线充电、温差发电等,以降低节点的功耗成本和维护难度。

多传感器节点是指一种节点集成多种传感器,提高网络测量精度及传感应用的灵活性。

组合式节点则是指在满足节点特定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将已有元件(如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组合便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这种方案既省设计成本,又能满足差异化需求。

2、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无线传感网络中各节点的编号、位置、连接方式等。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和网状结构。

随着新型应用的出现,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索符合实际场景需求的新型拓扑结构。

例如,分簇拓扑是传感网络中的一种重要拓扑结构,主要是将传感节点按聚集距离远近分组,然后指定一组节点为簇头节点,该节点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发,并与上层节点通信,达到良好的数据整合效果。

3、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核心之一。

面对信道质量恶劣、多传感器数据通信问题等,研究人员们提出了各种新算法和协议。

例如,多跳通信是一种传感器节点间经常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中继节点传递数据,从而实现跨越较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尝试利用构建信道模型的方法深入挖掘信道特性,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

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未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更加接近人工智能。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目前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浅显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完成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传感器网络将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真正统一。

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微处理器、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关于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散布在工作区域中大量的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无线通信、传感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

每个节点可能具有不同的感知形态,例如声纳、震动波、红外线等,节点却可以完成对目标信息的采集、传输、决策制定与实施,实现区域监控、目标跟踪、定位和预测等任务。

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存储、处理、传输数据的能力。

通过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也可以把信息传送到远程端。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目前,传感器网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文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简单介绍一下。

2.1 军事防御军事传感器网络探测和获取敌军情报。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如果靠人去收集敌方情报是很危险的,而通过将传感器网络放置在敌军阵地却可以安全地获得精确的信息,同时也不容易被敌军察觉。

在士兵、装备及军火上加装传感器以供识别,分清敌我,防止误打。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外研究现状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内研究现状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半导体与微机电系统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应用于军事、工业、农业和宇航各领域。

无线网络传感器是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装置于一体, 集传感与驱动控制能力、计算能力、通信能力于一身的资源(计算、存储和能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

由这些微型传感器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监测对象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传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的具有通信和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以无线的方式连接构成的自治测控网络。

一种普遍被接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为:大规模、无线、自组织、多跳、无分区、无基础设施支持的网络,其中节点是同构的,成本较低、体积较小,大部分节点不移动,被随意散布在工作区域,要求网络系统有尽可能长的工作时间。

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包括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群) 、接收发送器汇聚节点、互联网或通信卫星和任务管理节点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组网方便、灵活等特点。

从21世纪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热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WSN由具有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交换路由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交换传输组成多跳的自组织、自学习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把感知对象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者。

WSN已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并在军事、工业、商业、医疗、灾害预报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WSN经历了从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3个发展阶段。

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节点不仅具有据采集能力,而且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网络,这些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环境或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现象,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优化、网络通信协议、能量管理策略等。

接着,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物联网、医疗健康、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还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和应用概览,同时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广。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网络拓扑与协议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传感器节点,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多种节能的通信协议,如跳频扩频、时分复用等,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因此,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数据融合旨在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成一条或多条有用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隐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这 些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 法、同态加密等。这些加密技术能够有效 地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VS
安全路由协议
安全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数 据篡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路由 协议,如基于密钥的安全路由协议、基于 身份的安全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能够有 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特点
低功耗、微型化、分布式、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 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用于气象、水文、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医疗护理
用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实现对患者生 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
用于家庭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居设备的互 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据传输。
网状结构
所有节点都通过多跳路由的方 式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自组织
的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01
02
03
MAC协议
负责协调和安排网络中的 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避免 碰撞和冲突。
路由协议
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同 时优化能量消耗。
同步协议
负责协调网络中各个节点 的时钟,以确保数据传输 的同步性。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智能家居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实 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 新的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实 现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部署在室内 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可以实 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并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 行分析和控制。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第一章: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输技术,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包括其概念、原理、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每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包含感知、处理、存储和通信等基本功能模块,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分布式、自治、协作、动态自适应等特点。

第三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多种技术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其中,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将感知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嵌入式系统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存储。

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协议技术,用于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第四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土地监测、气象监测、农作物生长监测等。

在工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远程监控、精细化生产管理、自动化控制等。

在环境监测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等。

第五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未来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将越来越小,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模块。

二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实现更为智能的数据处理和网络管理。

三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六章:结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将继续得到发展。

今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网络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效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发展一、引言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小型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网络,这些节点能够感知、处理、存储和传输所收集到的环境信息。

WSN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涉及到环境监测、健康监测、无人机技术、智能交通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从技术实现、协议设计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讨论WSN的研究与发展。

二、技术实现WSN节点的实现与设计是WSN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WSN节点的实现有多种方法,例如单片机方案、片上系统方案、嵌入式系统方案等。

这些实现方案各具特点,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实现方案。

在WSN的实现过程中,能量消耗是其最大的挑战之一。

由于WSN节点需要一直运行,而工作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WSN节点的能耗问题是制约WSN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WSN节点的使用寿命,研究人员采用了许多能量节省技术。

其中,新型节能芯片和低功耗协议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三、协议设计WSN的通信协议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WSN中节点数量众多,而且这些节点的通信协议需要支持大规模数据采集和高效的数据处理,因此为WSN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WSN通信协议主要分为两类:有限节点数协议和无限节点数协议。

有限节点数协议适用于节点数量较小且网络拓扑结构固定的场景;无限节点数协议则适用于节点数量大、分布随机的场景。

同时,WSN通信协议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和网络的延迟等因素。

四、应用领域WSN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是WSN的主要应用之一。

在环境监测方面,WSN可以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气象监测等;在健康监测方面,WSN可以用于心电监测、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

此外,WSN还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

通过在道路上启动WSN节点,可以实现车流量的检测和路况的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摘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网络通信快捷性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的无线传感器得以衍生,因其具有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和环境下获取可靠信息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

基于此,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开展探究,以明确无线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使其能被更加安全和高效地运用到社会之中,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探究;进展;通信发展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得以衍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在不断地研究发展之中,各个部门都在致力于研究出更加新型与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众。

基于此,相关的研究部门就应结合当前无线传感器在社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对其网络通信和基础设施等研究进展深度研究,以研究出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发挥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价值,加快我国通信行业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

一、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所谓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

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WSN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System,MEMS)、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

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感器→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量微型、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多跳无线网络)。

传感器衍生的阶段可以追溯至越战时期使用的传统的传感器系统,当时是通过声音或是动作感知获取信息,在无线传感器阶段,主要是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美军研制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系统。

移动互联技术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移动互联技术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移动互联技术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这样的新兴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特定参数,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央基站。

与传统的有线环境监测系统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成本低、易于部署和灵活等优点。

因此,它们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篇文章将探讨移动互联技术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传感器传感器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

它们负责监测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在节点通信之间,大多数传感器具有低功耗和小尺寸等特点,使它们适用于集成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中。

具有集成传感器的智能设备相关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逐渐应用到了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等领域。

二、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

在过去,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采用树形结构或单跳网络。

然而,现在的研究趋势是建立分层和多跳网络形式以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分层网络中,将节点按照其位置和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对于更准确和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非常有效。

在多跳网络中,消息可以通过多个节点直接或间接传递,这可以通过增加节点间的多跳路径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和可靠性。

三、传输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协议对数据的处理和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输协议应该保证数据传输是高效、安全、可靠的。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网络状态不稳定,节点可能会不断加入或退出网络,传输协议还必须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SPIN、LEACH、ADEM等。

四、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是广泛应用,示例如下:智能交通: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道路上配置传感器节点和摄像头来监视交通的情况,如路况、车速和车流量等,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导航路线。

智能家居: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房屋内配置传感器节点来监测温度、湿度、照明强度等参数,以自动控制家庭电器,提高家居舒适度,节省能源。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大量分布在某一区域内的独立节点组成的网络,其节点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互。

这种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方面。

但是,由于网络节点数量众多,节点部署较为分散,同时节点设备具有较低的计算能力和能源限制,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着许多安全挑战,例如信息泄露、节点伪造和网络攻击等。

因此,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手段之一。

基于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如AES算法和DES算法,仍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技术。

同时,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如RSA算法和Elgamal算法,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计算能力和能源限制的特殊性,传统的加密算法需要较高的处理能力和较大的存储空间,同时需要较多的通信开销,因此需要对其做出优化和改进。

二、密钥管理密钥管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通常很大,因此需要一种可扩展的密钥管理方式,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

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密钥管理方式包括基于分层结构的密钥管理方案、基于主密钥加密的密钥管理方案和基于节点协商的密钥管理方案等。

同时,一些新型的密钥管理策略如“节点级联”、“密钥种植”、“区域密钥管理”等也被提出,以提高密钥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攻击检测与预防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免受各种形式的攻击,需要建立有效的攻击检测和预防机制。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播距离短、数据量小的特点,传统的网络安全机制难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攻击检测和预防技术,如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检测算法、基于信任的攻击预防算法和基于协同的安全管理算法等。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研究成果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水下环境监测、深海探测、军 事领域等方面。
在水下环境监测方面,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参数的实时 监测和数据传输,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例如,美国伍兹霍尔海 洋研究所部署了一套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马尾藻海的环境参数,为研 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研究现状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节点被部署在海洋环 境中,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系统。近年来,水下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优化能效、提高网络寿命、增强数据融合等 方面。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节点部署困难、能量受限、信号传播距离短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 展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研究成果
引言
随着海洋探测和监测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WSN)已成为 研究的热点领域。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在水下环境中实现对各种参数(如温 度、压力、生物量等)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考古、海 底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 络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成果,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建模、仿真和实验。建模方法通过 数学模型对网络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仿真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网络运行情况, 实验方法则通过实际的水下环境试验来验证网络性能。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适用 范围也不尽相同。
建模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数据传输机制等方面的 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网络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网络的 优化设计和协议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持。然而,建模方法通常需要一些假设条 件,且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进行精确建模比较困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许多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监控中心或其他节点。

WSN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保健等。

本文将介绍WSN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1. WSN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基站和通信网络组成。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模块等组件组成,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量,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基站作为WSN的控制中心,接收来自节点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信网络则负责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常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Bluetooth)等。

2. WSN的研究进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成熟,WSN的研究进展迅速。

在节点设计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节点的感知能力、能源管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

他们提出了低功耗、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节点,延长了节点的使用寿命。

在网络拓扑方面,通过优化节点的布局和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数据传输效率。

此外,还针对WSN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3. WSN的应用领域WSN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环境监测方面,WSN可以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森林火灾预警等。

传感器节点分布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无线通信,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在智能交通领域,WSN可以用于交通流量监测、智能停车管理等。

通过在道路上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收集交通信息,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交通管控。

农业领域也是WSN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例如土壤湿度监测、灌溉控制等。

通过WSN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技术也在不 断进步。例如,LoRa协议的提出,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传输距离和稳定性方 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随着5G技术的不断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开始 采用5G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进展、应用前景、挑战、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一组自组织、低功耗、微型化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地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目标的信息,实现对复 杂环境的智能感知和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动态性、鲁棒性等特 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农业生产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应用的深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开始 得到重视。例如,在医疗方面,无线传感器可以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 和健康状况,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在工业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 用于实现工厂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数据传输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在数据传输方面,无线传感 器网络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直接传输、多跳传输、网状传输等。直接传输 是指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传输给接收器或基站。多跳传输是指数据 从一个节点跳转到另一个节点,最终到达接收器或基站。网状传输是指整个网 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充当路由器,将数据传输到更远的节点,最终到达接收器或 基站。
2、技术挑战方面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未来仍面临着一些技术挑 战。例如,如何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如何降低节点的功耗和提高其 寿命、如何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这些技术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 究和探索,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战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战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战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因其高度分布性、实时性和自组织性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军事战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战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作战环境感知、目标追踪、战场通信、情报收集和战术决策等方面的发展与应用。

1.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具有感知和通信能力。

军事战斗的环境往往复杂且危险,传统的战斗手段面临着一些困难,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能够弥补这些缺陷,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2. 作战环境感知作战环境感知是军事战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实时感知作战环境的各种参数。

传感器节点能够收集环境中的声音、图像、温度等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指挥官,从而帮助指挥官了解战场的态势。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监测目标的移动轨迹、识别目标类型和数量等,提供给指挥官更多的决策依据。

3. 目标追踪目标追踪是军事战斗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通过多个节点的协作,实现对目标的精确追踪。

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和传输,通过分布在空间中的节点来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并实现目标的跟踪。

这种分布式的追踪方式,不仅增加了追踪的准确性,还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生存能力。

4. 战场通信在战场上,保持有效的通信是至关重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战场上建立一种可靠的通信网络。

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场作战能力。

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可以与便携式设备和战斗平台进行通信,实现与指挥官之间的实时交流。

5. 情报收集情报收集对于军事战斗的胜利至关重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作为情报收集的有效工具。

传感器节点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情报数据,包括地理信息、天气状况、敌军活动等,通过网络传输给指挥官和情报部门。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环境、物体和人的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感知和监控。

本文将着重讨论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概述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许多微型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

每个节点都可以感知环境中的某些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等,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无缝连接,并能够长期运行,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于布署等特点。

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在传感器节点的设计方面,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延长节点的寿命和提升数据准确性。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感器网络中,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更精准地预测和识别环境信息。

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研究人员还在尝试将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这种方式可以将无线传感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应用领域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具体介绍几个应用场景。

1.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通过对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可以合理施肥,减少成本。

2.智慧医疗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病人身上植入传感器,医生可以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心跳、呼吸等身体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行治疗。

此外,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还可以被用于病房环境监测,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3.智慧交通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交通的监测和控制。

比如,在城市道路上分布的传感器可以感知交通流量、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交通指挥中心,从而实现交通流量的控制和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

基础硬 件 平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结构、 台、 代表性应用及研究项目
图" 所 示 为 一 个 典 型 的 传 感 器 网 络 的 系 统 结 构, 包括分布式传 感 器 节 点 (群) 、 接 收 发 送 器、 互联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 ! 其 中, 传感单元 (由传感器和 组成包括如下 # 个基本单元: 模数转换 功 能 模 块 组 成) 、 处理单元 (包 括 $ 存 % &、
收稿日期: D D ’术研究所创新基金项目 (’ ) ; “ 百人计划启动基金” 项目 (’ ) % % A B % A % % % ( A % ’ %
" L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 ) ; ; K, # < "
以及网络仿真技术等几个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做比 较详细的进展综述 !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协议栈;数据链路协议;能耗管理;网络仿真
, ( ) $
中图法分类号
类社会三元世界的连 通 G传感器网络具有十分广阔
8 引

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国防、 工农业、 城市管理、 生物医 疗、 环境监测、 抢险救灾、 防恐反恐、 危险区域远程控 制等许多重要领 域 都 有 潜 在 的 实 用 价 值, 已经引起 了许多国家学术 界 和 工 业 界 的 高 度 重 视, 被认为是 对’ $ 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G 本 文 将 首 先 介 绍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的 基 本 概 念, 包括系统结构、 基础层硬件平台以及具有代表性的 研究项目, 然后根 据 提 出 的 网 络 体 系 结 构 框 架 简 要 介绍各相关研究 方 向 的 最 新 进 展, 最后针对数据链 路层协议、 网络层 路 由 协 议、 协 议 栈 优 化、 能耗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ISSN 100021239ΠCN 1121777ΠTP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5(1):1~15,2008 收稿日期:2007-11-08 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项目(2006CB30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533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473075);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NCET 2052033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李建中 高 宏(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01)(lijzh @hit 1edu 1cn )Survey on Sensor N et work R esearchLi Jianzhong and G ao Hong(School of Com 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Abstract Recent advances in sensing techniques ,embedded computing techniques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have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 2works 1As there is a bright future in their applica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ve become a new research area in the 21century 1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challeng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a 1Since 2000,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work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a lot of research results have already been obtained 1Suiveyed in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ch work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cluding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mmunica 2tion techniques ,infrastructure techniques ,middleware techniques ,data management techniques ,sensor node and embedded software techniques 1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and the new research issues are also discussed 1At the end of the paper ,many significant references are listed for the re 2searchers 1K ey w ords sensor node ;sens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frastructure ;middleware ;data man 2agement摘 要 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1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阔应用前景,它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两个层面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大量挑战性问题1从2000年开始,国内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日趋热烈,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1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节点及其嵌入式软件技术等5个方面系统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提供了广泛的参考文献1关键词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基础设施;中间件;数据管理中图法分类号 TP393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人们研制出了各种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1由许多微型传感器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WSN 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实时监测、感知、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获得详尽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1WSN 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环境条件下获取大量详实可靠的物理世界的信息,并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1WSN 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在新一代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1美国《商业周刊》认为WSN是全球未来四大高技术产业之一,是21世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1M IT新技术评论认为,WSN是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1WSN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正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制定了WSN研究计划,投资3400万美元支持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1美国国防部和各军事部门都对WSN给予高度重视,把WSN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WSN研究项目1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等信息工业界巨头也纷纷设立或启动相应的行动计划1世界很多国家都纷纷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1我国最近几年也开始重视WSN技术的研究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了很多WSN研究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1在“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报告中,有7项技术课题直接论述了传感网络1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信息技术确定了3个前沿方向,其中有两个与WSN研究直接相关1由于WSN电源能量有限、通信能力有限、节点计算能力有限、传感器节点数量大且分布范围广、网络动态性强、感知数据流巨大、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WSN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两个层面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大量挑战性问题1从2000年开始,国内外的WSN研究皆日趋热烈,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1本文从WSN 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中间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节点技术及其嵌入式软件系统等5个方面综述WSN 的研究进展11 WSN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111 物理层研究进展目前,物理层通信协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输介质选择、传输频段选择、无线电收发器的设计、调制方式等4个方面,核心问题是能量有效性或节省能量1WSN使用的传输介质目前主要包括无线电、红外线、光波等1无线电是目前最主要的WSN传输介质,需要解决频段选择、调制方式的选择等问题1 ISM频段已经被人们普遍采用1文献[122]给出了基于433MHz和915MHz这两个频段的无线电收发器的设计方法1传感器节点μAMPS使用了基于214GHz频段的无线电收发器[3]1文献[4]给出的传感器节点使用了基于916MHz频段的无线电收发器1文献[3,526]研究了调制方式选择问题1文献[3,5]对二元和多元调制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1文献[3]得出结论:在系统启动能量消耗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二元调制方式比多元调试方式节省能量1文献[6]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SN的低能量调制方式1文献[7]提出,UWB(Ultra wide band)可用于WSN1红外线和光波传输不需要复杂的调制解调机制,接收器简单,数据传输功耗小,但是易受非透明物阻碍,仅能用于特殊环境下的WSN1文献[8]提出了两种光波传输机制1小结:WSN的物理层研究比较薄弱,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如简单低能耗的WSN的超带宽和通带宽调制机制设计问题、微小低能耗低费用的无线电收发器的硬件设计问题1112 数据链路层研究进展数据链路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协议方面1WSN的MAC协议旨在为资源(特别是能量)受限的大量传感器节点建立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多跳通信链路,实现公平有效的通信资源共享,处理数据包之间的碰撞,研究重点是如何节省能量11)基于随机竞争的MAC协议文献[9]提出了MAC协议S2MAC,原理如下:周期性侦听Π睡眠工作方式,使节点尽可能处于睡眠状态,降低能量消耗;邻居节点由一致性协商睡眠调度机制形成虚拟簇,减少节点空闲侦听时间;通过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减少消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采用带内信令减少重传和避免监听不必要数据;通过消息分割和突发传递机制减少控制消息的开销和消息传递延迟1在S2MAC基础上,文献[10]提出了T2MAC协议,根据通信流量动态调整传感器节点的活动时间,用突发方式发送信息,减少空闲侦听时间1文献[11]提出了一种事件驱矾的MAC协议Sift,其原理是当共享无线信道的N个传感器节点同时监测到同一事件吮,希望R个节点(R≤N)能够在最小时间内无冲突地成功发送出事件监测消息,抑制剩余(N-R)个节点的消息发送12)基于TDMA的MAC协议文献[12]提出了一种支持聚簇WSN的基于TDMA的MAC协议1所有节点被划分成多个簇,每个簇具有一个簇头1簇头负责为簇内所有节点分2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45(1)配时槽,收集和处理簇内节点发来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Sink节点1文献[13]提出了协议DEANA,把一个数据传输周期分为调度访问阶段和随机访问阶段1调度访问阶段由多个连续的数据传输时槽组成1每个数据传输时槽分配给特定节点,用来发送数据1随机访问阶段由多个连续的信令交换时槽组成,用于处理节点的添加、删除以及时间同步等1文献[14]针对周期性发送数据的特定WSN,提出了基于周期性消息调度的MAC协议,采用周期性的消息发送模型,构建节点周期性消息发送调度机制,保证节点之间无冲突地使用无线信道1文献[15]提出流量自适应的协议TRAMA,将时间划分为连续时槽,根据两跳内的邻居节点信息,采用分布式选举机制确定每个时槽的无冲突发送者1文献[16]提出了基于数据采集树的DMAC协议1数据采集树是以Sink为根节点的树型网络结构,所有节点都向Sink转发数据1该协议把节点周期划分为接收时间、发送时间和睡眠时间1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均为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时间1下层节点的发送时间对应上层节点的接收时间1该协议采用AC K应答机制1文献[17]提出了一种基于TDMA的协议,不需要全局时钟同步,结合了异步低能耗侦听机制,能量消耗很低13)其他类型的协议文献[18]提出了SMACS和EAR协议,基本思想是为每对邻居节点分配一个特有频率进行数据传输1文献[19]提出了一种CSMAΠCA和CDMA相结合的MAC协议,链路侦听采用CSMAΠCA机制,数据收发采用CDMA机制,不需要严格时间同步,但需要节点提供链路侦听和数据收发两个硬件模块14)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献[20]研究了动态电源管理的问题,提出了5种节省电源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节点间数据传输策略1文献[21]提出了以节省能量为目标的数据包大小的选择方法1文献[22]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周期性数据收集应用的数据收集协议Dozer,集成管理MAC层、拓扑控制和路由层,使之协调工作,减少空闲监听和串音,节省能耗,提高数据传输率1小结:虽然MAC协议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移动WSN的MAC协议、WSN自组织所需能量下界、能量有效的错误控制编码模式、能量有效的节点操作模式等问题1113 网络层路由协议的研究进展网络层路由协议的研究可分为5类:基于聚簇的路由协议、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能量感知路由协议、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容错路由协议11)基于聚簇的路由协议这类协议首先根据某种规则把WSN节点集划分为多个子集1每个子集成为一个簇,具有一个簇头1每个簇的簇头节点负责全局路由,其他节点通过簇头接收或发送数据1L EACH协议是第1个基于聚簇的协议[23]1 L EACH协议随机循环地为每个簇选择簇头节点1每个簇头收集本簇中所有节点的数据,聚集后传送到Sink1文献[24]针对L EACH协议的缺点提出了PE2 G ASIS协议1在该协议中,所有传感器节点被视为一个簇,所有传感器节点把数据传送到簇头,簇头执行聚集操作并把结果传输到Sink1为了保证负载平衡, PEG ASIS协议轮转地选择簇头1文献[25]改进了PE2 G ASIS协议,减少了簇头收集数据的时间延迟1TEEN协议[26]通过抑制不必要的通信来实现节省能量1TEEN通过各簇头向整个网络下发两个阈值:硬阈值和软阈值1在网络开始工作时,每个节点只在观测值超过硬阈值时才向簇头传输观测值,并将观测值记录在名为S V的变量中1以后,每个节点只在观测值与S V中的值之差超过软阈值时才向簇头传送观测值,并用该值替换S V中的值12)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27]这类协议假定每个节点都知道自己的地理位置以及目标节点的地理位置1文献[28]提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距离贪心路由协议:当节点X向目标位置D转发数据时,首先从自己的所有一跳邻居中选择距离目标位置最近的节点Y,然后向Y转发数据1当满足条件的Y不存在时会出现问题1GPSR协议[29]采用“右手规则”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1文献[30]提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角度贪心路由协议1当节点X向目标位置D转发数据时,它首先从自己的所有一跳邻居中选择一个节点Y,使得X,Y和D构成的夹角∠dx y最小,而且∠dx y<π,然后向Y转发数据1GEM路由协议[31]用虚拟极坐标系表示WSN 的拓扑结构,构造一个以Sink为根的有环树1每个节点由其到树根的跳步数和与根的角度来表示1数据路由通过这个有环树进行13李建中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文献[32]提出了支持地理路由协议的虚拟坐标系建立方法,不需要任何地理位置信息,采用基于跳步数的方法建立坐标系,需要较小的通信代价和内存容量1文献[33]利用medial axis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抽象,提出了一种抽象地理路由协议MAP,不需要节点的地理位置且可以根据节点的局部信息进行路由,并实现负载平衡1文献[34]提出了地理路由方法LCR1LCR仅当网络中的某条边影响正常的基于地理位置路由时,才被动地移除造成非平面化网络的边,有效地减少预计算带来的能量开销13)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定向扩散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35]1与基于地址的路由协议不同,节点不再有全局惟一地址,而代之以此节点观测数据的属性1Sink采用洪泛方式传播用户兴趣消息到整个或部分监测区域内的所有节点1用户兴趣消息表达用户感兴趣的监测数据,例如温度等1在兴趣消息的传播过程中,协议逐跳地在每个传感器节点上建立反向的从数据源到Sink的传输路径1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数据沿着已确定的路径向Sink传送1该协议在路由建立时需要洪泛传播,能量和时间开销较大1Rumor2routing协议[36]采用如下方法克服了定向扩散协议开销大这一问题:当监测区域中的节点感知到事件后,沿随机路径向外扩散传播携带该事件的代理消息,同时Sink发送的查询消息也沿随机路径在网络中传播1当代理消息和查询消息的传输路径交叉在一起时,就形成一条Sink到事件区域的完整路径1文献[37]应用Rumor2routing协议的方法处理需要满足多个条件的查询1文献[38]扩展了Rumor2routing协议,给出了一般化的Rumor2routing 协议1TTDD是支持移动Sink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协议[39]1在TTDD中,发现事件的传感器在网络中建立一个网格状的拓扑结构,把事件信息向网格发送1移动Sink发出的与该事件相关的查询只需在局部范围内广播,当查询到达网格中的某个节点时查询就得到了满足,同时形成了一条Sink到事件区域的完整路径1文献[40]给出了一个类似的协议1文献[41]提出了支持查询的近似路由算法1模拟实验表明这些算法的性能接近最优14)能量感知路由协议[27]文献[42]提出了一种能量感知路由协议1在该协议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多条通信路径,每条路径都具有一个与节点剩余能量相关的选择概率1当源节点需要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时,协议根据路径的选择概率选择一条路径进行数据传输1 GEAR协议[43]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建立Sink 到监测区域的优化路径,支持Sink向监测区所有节点发送查询命令,避免了洪泛传播方式,减少了路由建立的开销1GEAR把节点到监测区域的距离和节点剩余能量定义为估计路由代价,并利用捎带机制获取实际路由代价,进行数据传输的路径优化,形成能量高效的传输路径1文献[44]给出的协议通过尽量多地选择节点使之处于睡眠状态来节省能量1在这种协议中,节点一旦进入活动状态就不能回到睡眠状态1文献[45]提出的方法则允许节点根据需要从活动状态回到睡眠状态1文献[46]提出的协议在保证网络连通条件下,令尽量多节点处于睡眠状态15)其他路由协议文献[47]提出了利用多条路径来实现协议可靠性的思想1该协议首先利用局部信息建立多通信路径1在传输数据时,同一个数据包沿多条路径同时传输到目的节点1文献[48]给出了根据用户指定的可靠性要求计算冗余路径条数的方法1文献[49]提出了通过重复传输数据包来保证传输可靠性的方法1文献[50]提出一种基于编码的机会路由协议MORE,不需要严格的同步策略,并且提高了网络吞吐量1由于该协议严重依赖节点间的失效概率,不适于动态性高的WSN1小结:在路由协议方面目前仍然有很多关键问题未解决,如节能与通信服务质量的平衡、支持拓扑结构频繁改变的路由协议、面向应用的路由协议、安全路由协议等问题1114 传输层协议当WSN与Internet或其他网络相连接时,传输层协议尤其重要[51252]1WSN的能量受限性、节点命名机制、以数据为中心等特征,使其传输控制很困难1WSN的传输层需要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小结:令人惊奇的是,目前关于WSN传输层方面的研究非常少12 WSN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除了通信协议,WSN及其应用系统需要很多其他技术的支持,如拓扑控制、时间同步、节点定位、能量管理、网络安全、QoS管理等1人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本节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略介绍1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45(1)211 拓扑控制的研究进展WSN拓扑控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或层次拓扑控制,最小化网络的能量消耗1功率控制问题定义如下:在满足给定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对WSN节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最小化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1当传感器节点部署在二维或三维空间时,功率控制问题是一个N P难问题[53254]1目前在功率控制方面,已经提出了统一功率分配算法COMPOW[55];基于节点度数的算法L IN TΠL IL T[56]和LMNΠLMA[7];基于邻近图的近似算法CB TC[57],LMST[1],RN G,DRN G和DL SS[2]1层次拓扑控制是根据一定机制选择某些节点作为骨干节点,打开其通信模块,关闭非骨干节点的通信模块,构建一个满足覆盖度的连通网络1这样既保证了原有覆盖范围内的数据通信,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节点能量1在层次拓扑控制方面,目前已经提出了成簇算法TopDisc[3]、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G AF[4]以及自组织成簇算法L EACH[5]和HEED[3]1小结:WSN拓扑控制的研究仍需深入1我们需要以实际应用为背景,研究多种机制,强调网络拓扑控制的自适应和鲁棒性,在保证网络连通性和覆盖度的前提下提高网络通信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延长网络的生存期1212 时间同步在WSN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时钟1由于不同节点的晶体振荡器频率存在误差以及环境干扰,即使在某个时刻所有节点都达到了时间同步,它们的时间也会逐渐出现偏差1WSN的协同工作特点需要各传感器节点的时间同步1所以,时间同步机制是WSN的关键机制1由于传统分布式协同系统中的时间同步机制不适用于WSN,人们在WSN时间同步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结果1文献[58]提出了无线网络时钟同步机制RBS:网络节点通过网络物理层定期向相邻节点广播时间信号;接受方把信息的到达时间作为参照点来比较它们的时钟,实现时钟同步1文献[59]提出了WSN时间同步机制post2fac2 to,采用如下方法解决RBS能耗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不进行时间同步,仅当检测到事件发生时才采用RBS机制进行时间同步1文献[60]提出了实现全网络时间同步的机制TPSN1TPSN需要一个获取外界时间的节点,该节点可以装配如GPS接收机那样的复杂硬件,作为整个网络的时钟源,称为根节点1TPSN首先把所有网络节点分成层次级别,然后逐级进行时间同步,每个节点与上一级的一个节点进行同步,最终所有节点与根节点同步1文献[61]提出了轻量级时间同步算法mini2 sync和tiny2sync1文献[62]提出了一种实现全网络时间同步的机制DM TS,计算开销小,需要传输的消息条数少,能够与外部标准时间同步,但同步精度较低1文献[63]在TPSN的基础上提出了L TS同步机制,只需要与其父节点同步,同步次数是节点与根节点距离的线性函数,降低了交换信息量1文献[64]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密度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比RBS需要的数据交换量少1文献[65]提出了洪泛时间同步机制,综合考虑了能量感知、可扩展性、鲁棒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1小结:还有很多WSN时间同步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如同步精度与能量有效性之间的平衡、局部同步和全网同步之间关系、抗外来侵扰的同步机制、同步机制的性能估计、安全时间同步机制等问题1213 传感器节点定位的研究进展在WSN系统中,位置信息对于WSN应用至关重要,没有位置信息的数据几乎没有意义1因此,传感器节点定位是WSN的关键技术之一1目前人们提出了两类传感器节点定位方法:基于测量距离的定位方法、与测量距离无关的定位方法1基于距离的定位方法首先使用测距技术测量相邻节点间的实际距离或方位,然后使用三角计算、三边计算、多边计算、模式识别、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进行定位1传感器节点定位中使用的测距技术主要有如下4种:测量无线信号的到达时间(TOA)[66]、测量无线电信号强度(RSSI)[67]、测量普通声波与无线电到达的时间差(TDOA)[68]、测量无线信号到达角度(AOA)[69]1下面我们讨论这4个有代表性的定位方法1与测量距离无关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APIT算法[70]、质心算法[71]、DV2Hop算法[72]、Amorphous 算法[73274]1APIT算法[70]首先确定多个包含待定位节点的多边形,然后计算这个多边形区域的质心,并将质心作为待定位节点的位置1在质心定位算法[71]中,信标节点周期性地向邻近节点广播信标消息;当待定位节点收到来自不同信标节点的信标消息数量超过阈值k,或收到消息数量小于k而超过等待时间超过阈值t后,就把自身位置定为这些信标节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1在DV2Hop算法[72]中,待定位节点首先计算与信标节点的最小跳数,然后估算平均每跳的距离,利用最小跳数乘以平均每跳5李建中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距离,得到待定位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估计距离,再利用三边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待定位节点的坐标1在Amorphous算法[73]中,待定位节点先计算它与每个信标节点之间的最小跳数,再计算它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边测量法或极大似然法计算待定位节点的位置1文献[74]改进了Amorphous算法1这些方法降低了对节点硬件的要求,但定位的误差较大1文献[75]提出了一种适于带有“空洞”的非均匀网络的与测量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REP1文献[76]提出了定位算法MSL和MSL3,适于静止和移动节点组合的WSN,所需的seed节点密度低,定位时间短,精度高,但需要更多的通信和计算开销1最近,人们开始注意节点定位的安全问题1文献[77]提出了安全定位方法,使用隐藏和移动基站的方法来保障定位安全1小结:WSN节点定位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基于测量距离的定位方法需要附加的硬件设备,与测量距离无关的定位方法精度低1目前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定位精度评估、信标节点自身位置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网络拓扑结构对定位的影响等问题1 214 网络安全的研究进展目前,WSN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密钥管理、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方法、攻击检测与抵御、安全路由协议和隐私问题11)密钥管理、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由于资源消耗较大,公钥密码系统无法应用于WSN1目前WSN使用的主要是基于密钥预分配的对称加密技术[78279]和利用基站管理密钥的非对称加密技术[51]1预分配密钥方法的缺点是无法有效地支持节点的加入;而且,当部分节点被敌方捕获后预分配的密钥也将失效1文献[80]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密钥和随机密钥共享技术的密钥管理方法1 TinySec[52]发现RC5和Skipjack适合于在嵌入式控制芯片上利用软件实现1文献[51,81]提出了μTESLA和Multi2LevelμTESLA的身份认证方法1研究表明,在WSN中使用软件实现加密是比较可行的选择1例如,TinySec利用软件实现加密仅增加了5%~10%的计算负载1文献[82]对TinySec 做了进一步改进1文献[83]提出了一种多元变量密钥预分配方案,不需要额外的存储开销,实现了节点到节点的认证和密钥合成,并且保证部分节点被捕获后网络仍具有保密性1文献[84]提出了一种适合基于组的传感器节点部署的密钥预分配机制,允许任何一对相邻节点建立惟一对称密钥,不需要考虑节点的密度或者分布1文献[85]使用传感器节点上的多信道,提出了用于对称密钥发布的协议,信道多样化和节点位置空间多样化,允许节点从它的邻近节点广播的明文密钥来建立安全链路密钥12)攻击检测与抵御在许多WSN的应用中,传感器节点常常布置在人们易于接近的环境中1因此,WSN也容易受到各种恶意的攻击,例如干扰服务、节点捕获等1文献[86]对干扰服务攻击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几种攻击的简单形式:敌方通过向整个WSN广播高能信号来干扰整个网络的运行;在更复杂的攻击中,敌方可通过违反802111的MAC层协议来抑制网络中的数据传输1文献[87]提出了一种对抗阻塞攻击的方法,该方法自动发现拥塞的区域并通过路由绕开拥塞区域1文献[88]采用被干扰区内节点切换通信频率的方式抵御干扰,并解决了干扰区节点和干扰区外节点通信频率协调问题1文献[89]分别从攻击者和防御者的角度考虑以多大的概率实施干扰攻击和检测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1当传感器被敌方获取、解密甚至篡改程序后将对WSN的运行和数据的正确性带来很大的威胁1文献[90]提出了一种通过向独立多路径发送验证数据来发现异常节点的方法1文献[91294]提出了如何对抗被捕获节点的恶劣影响和进攻1文献[95]研究了在时间同步过程中如何对抗攻击的问题,提出了安全并具有弹性的时间同步协议,可以对抗外部攻击和被俘获节点的影响1文献[96297]研究了在节点定位过程中如何检测和抵御攻击问题,提出了对于位置和距离欺骗攻击的抵抗技术,给出了WSN的安全定位机制1文献[98]针对于网内数据融合过程中恶意节点篡改计算结果的攻击,利用Merkle hash tree技术完成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检验1文献[99]提出了一种恶意节点检测方案:每个节点在多属性上监视其邻居节点的网络行为,通过异常数据值检测技术和投票方式来发现恶意节点1文献[100]提出了追踪恶意数据包来源节点的方法,采用转发节点以一定概率进行嵌套签名的策略实现对恶意数据包的准确追踪13)安全路由(secure routing)目前在WSN中的路由协议有很多安全弱点,容易受到攻击1敌方可以向WSN中注入恶意的路由信息使网络瘫痪1Karlof等人对目前路由协议的攻击和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101]1文献[102]提出了采用认证抵御恶意注入的方法1文献[103]提出了广播加密方案RB E1文献[104]提出了一种广播基6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4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