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指导和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上第七章教材答案
高等数学上第七章教材答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高等数学第七章教材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第七章通常是关于多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学的学习。
在本文中,将提供一些关于多元函数导数和微分的例题和详细解答。
1. 多元函数的导数第七章首先介绍了多元函数的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多元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偏导数求解,即固定其它变量,只对某个变量求导。
举例来说,如果给出一个多元函数 f(x, y),其中 x 和 y 是变量,我们可以通过求解∂f/∂x 和∂f/∂y 来得到该函数的偏导数。
例题 1:考虑函数 f(x, y) = x^2 + 3xy + y^2,求该函数的偏导数∂f/∂x 和∂f/∂y。
解答 1:对于∂f/∂x,将 y 视为常数,则有∂f/∂x = 2x + 3y。
对于∂f/∂y,将 x 视为常数,则有∂f/∂y = 3x + 2y。
2. 多元函数的微分在第七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学习了多元函数的微分。
微分是导数的线性逼近,可以用于估计函数值的变化。
多变量函数的微分可以通过求出各个偏导数的和来得到。
例题 2:给定函数 g(x, y) = x^3 + 2xy^2 - y^3,求该函数在点 (1, 2) 处的微分dg。
解答 2:首先计算各个偏导数:∂g/∂x = 3x^2 + 2y^2,∂g/∂y = 4xy - 3y^2。
然后带入点 (1, 2) 得到∂g/∂x = 7,∂g/∂y = -8。
因此,在点 (1, 2) 处的微分dg = ∂g/∂x · dx + ∂g/∂y · dy = 7dx - 8dy。
3. 高阶偏导数和混合偏导数在处理多元函数时,我们还需要了解高阶偏导数和混合偏导数的概念。
高阶偏导数指的是多次对同一变量求导的结果,而混合偏导数则是对多个变量进行求导后的结果。
例题 3:考虑函数 h(x, y) = x^3 + x^2y + xy^2 + y^3,求该函数的二阶偏导数∂^2h/∂x^2。
教育学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教学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
6.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7.教学的一般任务有:(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9.智力是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10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有:(1);(2);(3)。
3.(教学的意义)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内居于中心地位。
4.教学的主要作用:(1);(2);(3)。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备课讲稿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刚体力学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解 答]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 答](1)22(30001200)1/601.57(rad /s )t 12ωπβ⨯-⨯===V V(2)222220()(30001200)302639(rad)2215.7πωωθβ--===⨯所以 转数=2639420()2π=转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 答]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o 时,(3)转过90o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解 答](1) A ˆˆt 0,1.2,R j 0.12j(m/s).0,0.12(m/s)x y ωνωνν====∴==v(2)45θ=o时,由2A 1.2t t ,t 0.47(s)42.14(rad /s)v Rπθωω=+==∴==⨯v v v得(3)当90θ=o 时,由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 的平行臂AB 和CD 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o时门中心G 的速度和加速度.[解 答]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 的速度、加速度与B 或D 点相同。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第七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for(i=0;i<N;i++)
{
printf("%4d",a[i]);
}
bubble_sort(a,N);
printf("\n");
}
void bubble_sort(int a[],int n)
{
int i,j,tmp;
for(i=0;i<n-1;i++)
{
for(j=0;j<n-i-1;j++)
for(i=0;i<n/2;i++)
{
t=a[i];
a[i]=a[n-1-i];
a[n-1-i]=t;
}
for(i=0;i<n;i++)
{
printf("%-4d",a[i]);
}
}
P1985对称矩阵
#include<stdio.h>
void print(int a[][3],int rows,int cols);
int a[M][N]={1,2,3,4,5,6,7,8,9,10,11,12,13,14,15,16};
int i,j,m=0,n=0;
for(i=0;i<M;i++)
{
for(j=0;j<N;j++)
{
printf("%4d",a[i][j]);
}
printf("\n");
}
for(i=0;i<M;i++)
m++;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答案一、单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教书育人C、学会做人D、学会认知E、增强技能正确答案是:教书育人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A、读书指导法B、谈话法C、讲授法D、讨论法E、演示法正确答案是:讲授法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A、现场教学B、小组教学C、个别教学D、班级授课制E、复式教学正确答案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属于我国当前推崇的教学新理念中的()新理念。
A、实践教学B、体验教学C、对话教学D、有效教学E、反思性教学正确答案是:有效教学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属于()新理念。
A、有效教学B、对话教学C、反思性教学D、实践教学E、体验教学二、多选题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讲授法B、参观法C、读书指导法D、谈话法E、讨论法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A、机械学习B、接受式学习C、独立学习D、发现式学习E、意义学习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发现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方式可划分为()。
A、合作学习B、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D、接受式学习E、独立学习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A、时代性B、发展性C、科学性D、基础性E、地方特色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我国当今推崇的教学新理念,除了有效教学、反思性教学外,还包括()新理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备课资料教案(含答案)
第七章 7.1.1有序数对知识点: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由有序数对的定义知,任意两个不同的数组成有序数对,两个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如有序数对(2,4)与(4,2),不妨用来表示“教室里座位的位置”,前者表示“2排4号”,后者表示“4排2号”,可见这两个有序数对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注意:应用这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应事先规定,如我们可以规定排号写在前,座号写在后;也可以规定座号写在前,排号写在后.考点1:用行号和列号确定位置的方法【例1】如图是某市市区几个旅游景点所在位置的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如果以O为原点建立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用(2,2.5)表示金凤广场的位置,用(11,7)表示动物园的位置.根据此规定:(1)湖心岛、光岳楼、山陕会馆的位置如何表示?(2)(11,7)和(7,11)是同一个位置吗?为什么?解:(1)湖心岛:(2.5,5);光岳楼:(4,4);山陕会馆:(7,3).(2)不是同一个地方,因为前面一个数字代表横向,后一个数字代表纵向,交换数字的位置后,就不表示同一个位置.点拨:运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有序数对中前一个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后一个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综合这两个条件确定这个有序数对表示的意考点2:用有序数对表示路线【例2】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的几条路径吗?(写出5条即可)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3,5)→(4,5)→(4,4)→(5,4)→(5,3);(3,5)→(4,5)→(4,4)→(4,3)→(5,3);(3,5)→(3,4)→(4,4)→(5,4)→(5,3);(3,5)→(3,4)→(4,4)→(4,3)→(5,3);(3,5)→(3,4)→(3,3)→(4,3)→(5,3).考点3:利用方位角确定物体的位置【例3】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时,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A(5,30°)B.B(2,90°)C.D(4,240°)D.E(3,60°)答案:D点拨:由题意可知C(6,120°),F(5,210°),依据此规律可知A(5,30°)、B(2,90°)、D(4,240°)、E(3,300°),不正确的是E点的表示方法.∙∙第七章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习惯上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叫坐标平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图),每个部分称为象限,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知识点2:点的坐标x轴上的坐标为点M在第三象限正半轴上(x,y)∙∙考点1: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例1】如图是益阳市行政区域图,图中益阳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2,0),安化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2,-1),那么南县县城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分析:方法一:要确定“南县县城”的位置可以先根据“益阳市区”和“安化县城”的坐标建立正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必须符合“益阳市区”和“安化县城”的坐标,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后,易得“南县县城”的坐标是(3,4).∙方法二:利用平移的知识,“南县县城”可以看作“益阳市区”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故可知“南县”的坐标是(3,4).∙答案:(3,4)∙点拨:本题是利用网格的相对位置来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等相关知识,根据已知点的特征来写,建立直角坐标系,如∙考点2:由点的位置确定坐标中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例2】若点A(a,b)在y轴上,则点B(a-2 008 ,a+2 009)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B∙点拨:因为点A(a,b)在y轴上,所以a=0,所以a-2 008 =-2 008,a+2 009=2 009,则点B的坐标为(-2 008,2 009),所以点B在第二象限内,故选B.∙提升点3: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例2】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 ). ∙ A. (-4,3) B. (-3,-4)∙ C. (-3,4) D. (3,-4)∙分析:首先由点P在第二象限内,知道它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再由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得横坐标应为-3,纵坐标应为4,故点P的坐标为(-3,4),应选C.∙答案:C∙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与它到横、纵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提升点4:坐标平面内图形的面积∙【例2】如图,已知△ABC,若将△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分析:要作△ABC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A'B'C',首先要作出A、B、C三点向下平移2个单位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答:如图所示,此时点A'(-1,0),B'(-3,-1),C' (0,-3).所以A'的坐标是(-1,0).∙点拨:解答平行于坐标轴直线上点的坐标时,平行条件往往被忽略,而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与已知点平行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值,以此为突破确定其他点的坐标.∙∙第七章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知识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考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例】 根据下列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标出学校、工厂、体育馆、百货商店的位置. (1)从学校向东走300 m,再向北走300 m 是工厂;(2)从学校向西走100 m ,再向北走200 m 是体育馆;(3)从学校向南走150 m,再向东走250 m 是百货商店.解:以学校为原点,以学校的正东方向为x 轴的正半轴,以学校的正北方向为y 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中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0 m,分别标出学校、工厂、体育馆、百货商店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拨:参照点的选取要恰当,一般以正北方向为y 轴正半轴,正东方向为x 轴正半轴.∙ 第七章 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1: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方式有两种向左平移单位长度图形上每个点都沿着相同的方向平移相同的距离)平移A.(2,3)个单位长度纵坐标不变A'的坐标为图形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例】A'B'C',上点P∙∙ A.(a-2,b-3) B.(a -3,b-2)∙ C.(a+3,b+2) D.(a+2,b+3)∙答案:C∙点拨:由于图形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因此图形上的每个点都作了相同的变化.∙∙。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说课材料
第七章力第一节 力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图1)3、一个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试画出推力的示意图(图2)图1 图2 图34、如图7.1-8,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图3)1.解:(1).用力压海绵,海绵被压扁。
(2).用力将足球踢飞(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弹簧的形变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弹簧可以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门的不同位置,离门轴远的位置的力可以把门推开,而离门轴近的位置的力不能推开门。
2.解:3.解:4.解:不能。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用力推另一艘小船时,另一艘小船也会给自己坐的小船一个反作用力。
第二节弹力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运动员压弯”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越感到费力。
这是什么原因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5、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
沿不同的方向用力F=4NF=75N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
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1. 解:“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
“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形变。
因为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2. 解: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设计(含答案)
授课学案一、复习检测:1、“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二、知识讲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例题讲解】例1.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
例2.如图,∠1+∠2=240°,b∥c,则∠3=()A.40° B.60° C.80° D.100°3.如图,一把矩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DE=128°,则∠判定性质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CF BA EDBC的度数为()A.52° B.62° C.72° D.128°例4.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直线AC相交于点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B,D,若∠1=∠2,∠3=75°,求∠4的度数。
例5.如图所示,已知AB∥CD,AD∥BC,问∠A与∠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例6.如下图,已知AB∥CD,∠A=100°,CB平分∠ACD。
回答下列问题:(1)∠ACD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ACB.∠BCD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AB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例7.如图,已知:AB∥CD,∠1=45°,∠2=57°,求∠A的度数。
例8.如图(a),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
(1)在图(a)中,∠B与∠C有何关系?(2)若将橡皮筋拉成图(b)形状,则∠A.∠B.∠C之间有何关系?(3)若将橡皮筋拉成图(c)形状,则∠A.∠B.∠C之间有何关系?【课堂巩固】(一)选择题1. 如图,DE∥BC,那么()A.∠EAC=∠BB.∠FAE=∠CC.∠DAC+∠C=180°D.∠DAB=∠EAC2. 如图,已知AB∥CD,∠A=60°,∠C =25°,则∠E等于( )A.60°B.25°C.35°D.45°3. 如图,直线a∥b,AC丄AB,AC交直线b于点C,∠1=65°,则∠2的度数是( )A.65°B.50°C.35°D.25°第3题第4题4. 如图,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若a∥b,则∠1=∠3 B.若a∥b,则∠1=∠2C.若c∥d,则∠3=∠5 D.若c∥d,则∠2+∠4=180°5. 如图,直线l与直线a,b相交,且a∥b,∠1=80°,则∠2的度数是()A.60° B.80° C.100° D.120°6.如图,把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EG折叠后,点A.B分别落在A′.B′的位置上,EA′与BC相交于点F,已知∠1=130°,则∠2的度数是()A.40° B.50° C.65° D.80°(二)填空题1. 如图,已知a∥b,∠1=70°,∠2=40°,则∠3=第1题第2题2.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1=47°,则∠2 的大小是。
物理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物理第七章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第一题:一个质点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它的速度从10m/s增加到30m/s,所用的时间是2s。
求这个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解答: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以得到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v = v0 + a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30 = 10 + 2a,解得a = 10/2 = 5m/s²。
再根据运动学中的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 = 10 × 2 + 1/2 × 5 × 2² = 20 + 10= 30m。
因此,这个质点在这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为30m。
第二题:一个质点以初速度20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停止。
求这个质点的加速度和它在这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解答: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以得到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v = v0 - a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0 = 20 - 4a,解得a = 20/4 = 5m/s²。
再根据运动学中的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 = 20 × 4 - 1/2 × 5 × 4² = 80 - 40 = 40m。
因此,这个质点的加速度为5m/s²,它在这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为40m。
第三题:一个质点以初速度10m/s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运动了20m。
求这个质点的末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以得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 = v0t +1/2at²,其中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 习题一答案:1.1 题目:求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解答: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x}$。
根据偏导数的定义,我们将 $y$ 视为常数,对 $z$ 对 $x$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接下来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y}$。
同样,我们将 $x$ 视为常数,对 $z$ 对 $y$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所以,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为$\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
1.2 题目:计算函数 $f(x, y) = x^3 + y^3$ 在点 $(1, 1)$ 处的全微分。
解答:根据全微分的定义,我们有:$$df = \frac{\partial f}{\partial x}dx + \frac{\partial f}{\partial y}dy$$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f}{\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f}{\partial y}$。
对 $f(x, y) = x^3 + y^3$ 分别对 $x$ 和 $y$ 求偏导数:$$\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x^2, \quad \frac{\partial f}{\partial y} =3y^2$$代入点 $(1, 1)$,得到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 和$\frac{\partial f}{\partial y} = 3$。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教案(附当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内容分析】力这一章的第三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力,其中的探究实验也是重点实验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会根据G-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2.确定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重力虽然非常熟悉,但生活中重力与质量混淆不清,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重力的方向,画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教学策略及方法的选择】本节课采用探究学习法同时讲练习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各12套。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了解分组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2将自己的橡皮用细线系好。
学生分行实验,巡回指导,正学生验过程作不当方。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该公式。
0.05 0.10 0.15 0.20 0.490.98 1.471.96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知道铅垂线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建造工人的就是重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变包括哪种情况;2.可以改变体的运动态。
细线做圆周运动,体验力。
和学生一起了解科学世界中《飞出地球》相关内容,知道人们在对太空的探索中取得的进步和做出的努力。
阅读相关容,增加对天空世界探的兴趣。
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试身手部的练习。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G=mg。
2019统编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章节教案设计+练习题含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7.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椭圆;了解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理解开普勒三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质疑、批判、猜测、观察与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天体运行研究历史的了解,感悟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开普勒三定律。
【教学难点】行星的椭圆轨道。
【教具准备】细线、图钉、木板、铅笔、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吗?2.曲线运动中,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一点时的速度方向如何确定?3.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二、引入课题学生阅读──本章“引言”部分。
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研究历史,回顾一下科学先贤的工作──学习《行星的运动》。
三、新课教学教师讲述: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认识,起源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哥白尼发展到了“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第一次为天体的运动立了法。
而完全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探究一:第谷、开普勒的研究1.课件展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讨论第谷与开普勒第谷(1510──1601)──天体运动的守候者1510年12月14日生于丹麦斯坎尼亚省基乌德斯特普的一个贵族家庭。
其父是律师。
1601年10月24日,第谷逝世于布拉格,终年57岁。
第谷于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
1560年8月,他根据预报观察到一次日食,这使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562年第谷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却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
1563年他写出了第一份天文观测资料,记载了木星、土星和太阳在一直线上的情况。
1566年第谷开始到各国漫游,并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攻读天文学。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请简述第七章中讨论的主要概念。
答案: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具体概念],它涉及到[概念的详细解释]。
此概念在[相关领域或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解释了什么或如何应用]。
问题2:如何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答案:要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首先需要确定所有必要的变量。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第一步计算过程]2. [第二步计算过程]3. [以此类推,直至最终结果]问题3:分析[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并讨论其对[相关概念]的影响。
答案:在[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概念]的应用。
具体来说,[案例或情境描述]展示了[概念如何影响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问题4:解释[特定术语或理论],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 [特定术语或理论]是指[术语或理论的定义]。
例如,在[相关领域]中,[术语或理论]可以用来[具体应用或解释]。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例子描述],它清楚地展示了[术语或理论]的实际应用。
问题5: [选择题或判断题]。
答案: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正确答案],因为[解释为什么这是正确答案]。
总结:第七章的习题涵盖了对[章节主题]的深入理解,包括理论概念、实际应用和计算技能。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章节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章节内容和习题进行定制。
如果需要针对特定章节的具体习题答案,请提供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和习题,以便我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 第七章 7.2力的合成 教学设计 同步(带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 7.2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同步(带答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力的合成,掌握合力的求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解决力的合成问题,运用合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合成的概念和方法。
•难点:运用合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实验数据记录表和图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分解和物体平衡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分解的概念,并介绍力的合成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力的合成,以及力的合成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3. 合力的求和方法(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实例,向学生介绍合力的求和方法。
•解释向量的合成和分解的关系,并将其与力的合成进行类比说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合力求和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探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4. 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一个力的合成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和绘制图表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合力的性质和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力的合成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解答并讲解答案。
•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合力概念和求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6. 拓展延伸(15分钟)•提出一些力的合成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引导学生将力的合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解合力的作用和意义。
7.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力的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力的合成对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参考答案:课后作业回答提示:1.力的合成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合力,从而确定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单选题1、太阳光自太阳表面到达地球的时间为500s,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6.67×10−11N⋅m2kg2⁄,则太阳的质量最接近()A.2×1024kgB.2×1027kgC.2×1030kgD.2×1033kg2、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泽尔(Reinhard•Genzel)和安德里亚•格兹(Andrea•Ghez),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
若某黑洞的半径R约为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MR =c22G(其中c=3×108m/s,G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A.1014m/s2B.1012m/s2C.108m/s2D.1010m/s23、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A.√3πGρB.√4πGρC.√4πGρD.√14πGρ4、有关开普勒三大定律,结合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既是火星轨道的焦点,又是地球轨道的焦点B.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变C.在相等时间内,火星和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地球和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D.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用的时间的短5、2021年2月10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开启了环绕火星之旅。
假设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绕火星做圆周运动时距火星表面高为h,绕行的周期为T1;火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2,公转半径为R 。
太阳半径为r 1,火星半径为r 2。
若忽略其他星球对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影响,则火星与太阳质量之比为( ) A .R 3r 13B .R 3T 22r 13T 12C .(r 2+ℎR)3D .(T2T 1)2⋅(r 2+ℎR)36、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财经报告文书教学指导和习题答案教学目标:1.了解财经报告文书各文种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
2.掌握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3.把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基本思路。
4.了解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的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分析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作市场调查报告。
教学学时:8学时本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市场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购买商品、消费商品的个人或团体进行调查,系统收集有关商品生产、供应、需求等情报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之后写出的报告文书。
市场预测报告:市场预测报告是反映市场预测工作的分析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书面报告。
它要求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在掌握市场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市场调查获取的资料、数据,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供需前景和发展趋势作出预见,并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或建议。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是以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正确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现实和历史的计划、会计、统计资料以及有关原始记录和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的所有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经济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的行为。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就是反映经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等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拟投资的工程建设、技术改造或科学研究等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选出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的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以后把分析研究结果写出来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产评估报告:资产评估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资产评估机构受委托人委托,对特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并提供公正性意见的经济活动。
资产评估报告是评估机构受托完成评估工作后,向委托方提交的反映资产评估结果的书面报告。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财经纪律,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向委托者或授权者出具的全面反映审计情况、分析结论、评价结果和处理意见的一种书面文书。
二、填空1.市场调查报告包括标题、前言、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2.市场预测报告与市场调查报告是两个相近的文种,其反映对象都是市场。
3.市场预测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现状、预测和建议三个部分。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由项目主办单位、项目名称和文种构成和突出项目名称。
5.审计报告,主要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三方面的作用。
6.按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类型可分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的审计报告和无法(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写作实践题1.对本地区饮食业展开市场调查,并根据材料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2.了解你地区近两年的房价涨跌情况,试写出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3.假设你想在的城市开一家公司,筹划一下开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4.根据下面这份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分析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和“意见段”有哪些具体内容?审计报告ABC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范围段例式)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及2001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
(意见段例式)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2001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盖章)(签名、盖章)中国北京报告日期2002年3月28日参考答案: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具体内容包括:已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反映的日期或时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的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
审计报告的“意见段”具体内容包括: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5.阅读下列案例,指出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分析方法。
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01年经济活动分析报告2001年分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两调两色四创新,三围八链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集团运作,各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宏观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速度加快,经济形势良好。
投资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自然灾害仍是困扰农业丰收的严重障碍,工业企业的体制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任重道远。
全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今年我局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农业结构调整效益显著,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生产粮食29.5万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3.1%和3.7%。
实现利润160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687元,经济的稳步回升,表明我局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等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全年社会经济出现了明显转机。
主要特点是:一、农业结构调整显露生机,生产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今年初,我局根据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重新审视我局农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了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主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重点突出‘两色’(特色、绿色),努力构造优势。
本着精种玉米,优选水稻,压减小麦,扩种大豆、扩大经特作物的思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克服了气温低等不利因素,顺利地完成了春播任务。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12.34万亩,比上年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95万亩,比上年减少4%。
四大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12.64万亩,比上年增长8.1%,大豆面积33.67万亩,增长14.5%,小麦、水稻面积为15.5万亩和26万亩,分别比上年减少35.1%和7%。
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图2001年垦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强农作物增产技术的应用,采取各种措施克服春涝、夏旱等灾害的不利影响,使粮食产量达到了29.5万吨,其中水稻单产超历史,达到547.9公斤/亩。
我局的肇源和铁力农场的水稻单产在黑龙江垦区分别位于第2、3位,柳河玉米单产位于第2位,铁力大豆单产位于第九位。
2001年粮食作物单产情况表:二、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分局现有各类学校17所,其中成人中等院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9所,普通小学校6所。
拥有教职工3080人,其中教师2705人,在校学生28002人,比上年增加394人。
其中,中专学校在校生180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4307人,普通小学校在生11895人,2001年对教育固定资产投资109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74万元。
卫生事业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得到加强,2001年分局有医疗卫生单位123个,其中医院10个门诊部(含生产连队卫生所)和妇幼保健站计113个,拥有医务人员314人,病床331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7人,每万人拥有病床45张。
2001年全局普遍压缩了机构设置,清理了劳动关系,使在岗职工为18376人,比上年减少1002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3126人,比上年减少了830人,发放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生活费551万元,极大地稳定了社会秩序。
在稳定社会的同时,积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全局职工增产增收的目的。
全局现有人口73459人,实现人均纯收入3687元,比上年增加142元,人均储蓄达到2136元,比上年增加76元。
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话34部,恩格尔系数首次达到0.42,充分表明我局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正朝着富裕程度迈进。
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新建住宅面积18386平方米,修建高等级路面4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线379公里,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6平方米,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0平方米,新建住房1.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8.6万平方米。
1996-2001年人均纯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单位:元,十万元)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二○○二年一月三十日参考答案:这篇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运用了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对比分析法。
通过指标对比来发现问题、揭示矛盾。
如“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生产粮食29.5万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3.1%和3.7%。
实现利润160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687元,经济的稳步回升,表明我局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等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全年社会经济出现了明显转机。
”2、因素分析法。
在发现指标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以市场为导向,重新审视我局农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确定了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主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重点突出‘两色’(特色、绿色),努力构造优势。
”3、动态分析法。
对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及其趋势进行分析。
如运用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图和1996-2001年人均纯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曲线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