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1单元 诗意生活-1 开卷有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 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 课外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edb29cc850ad02df804127.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美文欣赏乡村如画①乡下,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
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的老家在高楼东岩,那里风景如画,到处有山,到处有水,美丽极了。
带着无尽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回程。
②车停下了,我们下了车,看到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子,道路两旁栽着柳树,碧绿柔软的枝条随风飘动,真是“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盏盏路灯,像哨兵,竖立在路旁。
③房屋前后,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一簇簇,一树树,被微风吹落,宛若红霞飘落,落英缤纷,清香沁人肺腑。
成群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偶尔有蝴蝶飞过来,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落在花上,看着看着,恍惚间以为花儿长了翅膀飞了起来。
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我可以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
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儿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当你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的时候,只有鸟鸣能让你回到现实。
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金黄的稻子,有绿油油的蔬莱。
当你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河时,你会看到河里游着许多红嘴白毛的鹅,你又立刻会进入“曲项向天歌”的美好意境中。
⑤到了晚上,你又会听见许多孩子快乐的笑声,那是乡村的孩子们在月光下玩¨藏猫猫”,还会听见许多大人坐在屋前聊天。
在宁静的乡村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但一定不缺少天籁——田园虫鸣加上快乐的笑声。
⑥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1)文章第①段中能概括乡村风景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能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情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喧嚣”的意思是________,“天籁”指的是________。
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3)以下最能体现第③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A.朵朵粉红的桃花缀满枝头B.乡村显得宁静又干净C.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D.迷迷离离地陶醉在这幅画中(4)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乡下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阅读理解训练 (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阅读理解训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fc4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3.png)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红霞( )的鸟儿( )地吃起来( )的微风( )的田园风景画( )地进入梦乡3.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个造句。
天高地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 ”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把纺织娘鸣叫说成是________,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喜爱。
5.文中画“ ”句子运用________描写,“红霞”和“鸟儿”_______,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也成了乡下人家的“______”,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和周国的景象一起,构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景画。
6.怎么理解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谈读你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中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___________之情。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阅读理解训练1(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阅读理解训练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09b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e.png)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训练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给加点字注音。
屋檐.( ) 装饰.( )芍.( )药鸡冠.( )花2.多音字组词。
结jiē( )jié( )场chǎng( )cháng( )3.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藤( )的装饰( )的农家风光一( )石狮两( )大旗杆几十( )竹一( )浓阴几( )春雨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装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为什么说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8b6f1033d4b14e852468c3.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古诗词三首》选段,回答问题。
(一)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以下汉字读音错误的是()A.清平乐.yuèB.翁媪.wēn C.锄.豆chúD.莲.蓬lián2.“最喜小儿亡赖”,你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这个“小儿”的顽皮?()3.“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乡下人家》选段,回答问题。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436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3.png)
课外阅读训练(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一)月夜的松泉①我沿着幽幽的曲径往前走,不一会儿就走出了讳莫如深的松林,来到隐逸在松林中间一片狭窄.(zǎi zhǎi)山坡的松泉。
这泉没有悬崖挂瀑和起伏跌宕的雄姿,却显一派朴拙静穆、优娴贞清的风度。
泉眼被水泥砌成的圆形泉井围护起来,泉水在山体深层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推动下,无休止地从石缝.(féng fèng)涌出来,经过千万重沙石的过滤,清澈得无一点儿杂质和尘屑。
泉水夏日清凉,冬天温热,就是大旱年景也“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无穷无尽。
圆圆的泉井象一块明镜,映着月和树的影子。
偶尔,一颗小小的松果被风吹落下来,打碎了井中银黄色的月影和婆娑的松影,细细碎碎地波动了一阵,又恢复了原形,泉更孤寂了。
②沁凉而宁馥的泉水是多情的。
它在夜幕下悄悄地汇成淙淙..(cóng zōng)的细流往山下淌,却曲曲折折地迂回着不愿直流而下,让更多的水渗.(sèn shèn)入山体和植被,滋润着溪边的松树、野蒿草和紫的、黄的、白的小山花。
我觉得它的自然神韵里隐着一种灵性,泛出精诚的爱,闪着温柔的光。
③我在泉旁站得累了,就坐在一块阴凉的岩石上,沐浴着墨色的夜光,呼吸着树与花草融混在一起的芬芳空气,用宁静淡泊的心欣赏着夜空上的悬月和斑斑点点的银星,欣赏着朝朝暮暮奏鸣流韵的一池清纯泉水,人沉在澄明如水的气氛中,心也在泉水的流动中,将尘世的万般积垢和一切烦扰洗涤得干干净净。
此刻,我已溶入大自然中,产生了一种物我两忘的超脱之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清澈——()偶尔——()宁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一句属于______态描写,第二句属于______态描写,妙趣横生。
4.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主题阅读课外阅读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主题阅读课外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afd99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4.png)
最新部编版⼈教版四年级下册语⽂全册单元主题阅读课外阅读含答案解析第⼀单元主题阅读⼀声⾍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李丹崖草⾥的⾍⼦⼀开腔,春天就⾛向深处了。
乡村⾥,除了⼈语,最喧嚣的就是⾍鸣。
⼈语⼈⼈懂,⾍鸣却未必任何⼈都能了悟。
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
乡村⾥,雄鸡⼀唱天下⽩,⼈们开始劳作;⾍⼦⼀唱,村庄⾥万籁俱寂,⼈们已经⼊睡,⽝也不吠了,唯有⾍⼦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说,⽉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
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鸣才是乡村的眼睛。
不⽌是萤⽕⾍,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们布置起来的⾳乐场,是⾍⼦唱起的赞美诗。
⼀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重奏,⼀坑蛤蟆是合唱。
乡下⼈把鸟与青蛙也称为“⾍⼦”,可见他们是爱这些⼩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繁盛,⾍⼦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背上的“两把刷⼦”,⼊我床下的蟋蟀发出⾦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声⾼过⼀声……我曾⽆数次在故乡的⽥园⾥打量过这些⾍⼦。
它们⽣活在最隐秘的⾓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最为原始的⼼事。
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的那些⾍⼦:“喓喓①草⾍,趯趯②⾩螽③;未见君⼦,忧⼼忡忡。
”草⾥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却因为思念远⽅的故⼈,⼼如万千只⼩⾍在跳着。
那个在远⽅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唱呢?这些裹挟在⾍鸣⾥的故事,⾍⼦不说,恐怕也没⼈能说得清。
(选⽂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鸣声。
②趯(tì)趯:昆⾍跳跃之状。
③⾩(fù)螽(zhōnɡ):即蚱蜢,⼀种蝗⾍。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理解下列词语、句⼦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
(2)⽂中画线的诗句出⾃《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对此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活在草⾥的⾍⼦跳跃、鸣叫的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同步阅读练习及答案(两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同步阅读练习及答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cd1bf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同步阅读练习及答案(两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同步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从春天出发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
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
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
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
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
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
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
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
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
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
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
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③段加点词语。
(2分)问候: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出发”去哪里?(4分)3.第⑤段中,“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
假如你在那里静静地坐,会想什么呢?(4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⑥段的含义。
(4分)1.“问候”的本义是“问好”,在这里表示“欣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训练题 1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训练题 1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eafa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a.png)
四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外阅读训练题(一)①我爱鸟语花香,更爱眼前的这片竹林。
又一次走进竹林,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心都醉了。
单是听微风中竹叶的窃窃私语,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动人。
竹林里生机勃勃,真让我陶醉。
②鸟雀在竹枝间欢蹦乱跳。
它们这儿一声,那儿一调,上下呼应,远近应和,清脆婉转。
噢,它们今天是在竹林里开歌咏会,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鸟儿见到我,有的羞答答地躲进竹林里;有的大胆地站在枝叶上,向我点头致意;。
我不禁鼓起掌来,为它们的表演叫好。
这下可不妙,它们害怕了,乱糟糟地叫成一团,好像在问:哪里来的庞然怪物,到这里来捣乱?③有鸟语便有花香。
花儿有名的,没名的,朵朵艳丽而芬芳。
低头看去,一簇一簇的。
我真担心,看多了,我的眼睛会被染成五颜六色的。
不过,染了彩也好——看多彩的世界就更方便了。
禁不住,我俯身摘下一朵,放在心口。
我真希望它能变成我的灵魂。
④最妙的是,竹林间竟有一条小河。
河水叮咚,更衬托出林中的寂静。
偶尔有阳光从竹缝中跳到河面上,顿时,小河波光闪动,光芒直刺我的眼睛。
河中的鱼儿异常活跃,在河水中忽上忽下地蹿动着。
清澈的河水蜿蜒东去,带着岸边的鸟语花香,去向太阳问好。
⑤我不是第一次来这竹林,但每次来了就不肯离去。
如果真有来生,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株竹子,永远扎根在这里。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②段,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使语段通顺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dd312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e.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乡下的村庄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峻)拔的小山。
山呈“箕”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
整个村庄被半月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
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
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阳光灿烂,天气和暖。
门角的土地平整,阶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
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不(遇逾)半步。
那些树木,枝杆圆润饱满,枝条伸展,苞蕾微鼓,年华正轻。
可以想象,若有一日枝头盛开,它们的花朵,足以把一座小院点亮,一朵花开,就是一片无限的春光。
这些懂得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点种着自已喜欢的树木、庄稼。
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乡村的气息。
夜晚的村庄,月明星稀。
各家的院里院外,门楼上,都悬挂着一对新年的大红灯笼,既装饰了门面,照亮了街道,又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温暖、祥和、喜庆。
村庄朴素的本性,就在于夜晚的柔美,白天的安宁。
(选自《时文精粹月色中的栀子花香》煤炭工业出版社)1. 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风水宝地”的意思是。
下面的词语与“风水宝地”的“宝”字意思不同的是()。
A.国宝B.宝藏C. 宝石D.宝刀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村庄比喻成,把小山比喻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村庄、院落。
5.短文通过对描写了哪些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课外阅读。
窗我最喜欢从富子里看外边的景物。
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7ac60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0.png)
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一)呼呼直响的炉子冬天,只要炉子里火一生旺,屋子里就热闹了。
炉子呼呼直响,好像乐队里的大喇叭,而炉门砰訇,好像铜铙钹。
这些呼呼和砰訇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喇叭呼呼地响,得有人去吹它。
可是有谁在吹炉子呢?不是的,是有冷空气流向了炉子。
事情是这样的。
当我们把炉火生起的时候,炉子里的空气就烧热了。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它要往上升,室内的冷空气就进来填补它空出来的位置。
于是,产生了一股气流——空气从炉子底下经过炉子向上流去。
这很容易证实。
拿几张小纸片放在一张硬纸板上,不过小纸片得放在硬纸板的边沿上。
把硬纸板靠近炉门的小孔,小纸片就一张跟着一张飞进炉子里去了。
那是从室内流进炉子的空气流。
空气流带走小纸片,就像河流带走扔进去的小木片。
可见并没有谁在吹炉子,而是空气自己向那里跑的。
可是空气热了真的会往上升吗?这你可以亲眼看到。
在有太阳的日子,那一支点着的蜡烛或者一盏灯放在窗台上。
你看到窗台上有火焰的影子,在火焰影子上面还有往上升的空气流动的影子。
正是因为这个,火焰总是往上伸展:空气上升引着火焰一起跑。
现在你可明白,为什么要在炉门上钻孔?为了让空气进去。
可是为什么需要空气呢?那是因为劈柴在炉子里燃烧需要空气。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了空气。
他们发现,空气是几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氮和氧。
燃烧需要的气体正是氧。
没有空气——比如在一只密不通风的炉子里一劈柴就燃烧不起来。
通风越好,劈柴就燃烧得越好。
你大概已经注意到:通风好的时候,劈柴就烧得旺;而通风不好的时候,劈柴就烧得有气无力了。
(本文节选自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内容有删改)1.“只要炉子里火一生旺”中,“旺”字的意思是( )。
(填序号)①旺盛。
②多;充足。
③姓。
2.烧旺的炉子会呼呼作响的原因是( )。
(填序号)A.有人在往炉子里吹空气。
B.是炉子里的劈柴在燃烧过程中,被烧裂开后发出的声音。
C.炉子里的热空气上升,炉子外的冷空气填补进来后发出的声音。
部编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1)
![部编人教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2e1506f4431b90d6d85c77f.png)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一)山雨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
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
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
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解释说明;②转折;③声音延长。
短文有四处运用了破折号。
你知道这四处破折号各起什么作用吗?(8分)第一处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雨中的景色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仔细读读短文,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爱乡村的傍晚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af0a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9.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有答案)【例题精析】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
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
”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
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
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
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解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阅读训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8c598482fb4daa48d4b68.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阅读训练1. 课内阅读。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 )这两段选自《 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_ 文, 章是按照 ______ 的顺序写的。
(2 )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句子,并说说从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2. 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鸡,乡下人家照_____ (列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 _____ (倘淌)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__________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__________ 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3 )“都是他们的好友”中“他们”指的是谁?“好友”又是指的谁?(1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2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关联词。
(4 )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专题三 校园在线1 开卷有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专题三 校园在线1 开卷有益](https://img.taocdn.com/s3/m/4d809edc482fb4daa48d4bdc.png)
第三单元校园在线开卷有益理解词语的方法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种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句子里,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每个词语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即词义。
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这个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
“引申义”是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比喻的方法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草地上有许多野花(本义指可供观赏的植物的性繁殖器官)。
头昏眼花(引申义为眼睛模糊迷乱)。
花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引申义为颜色、种类错杂)。
寻花问柳(比喻女人)。
正是由于词语具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特点,所以想要准确理解词义比较困难。
而考试时,往往对词语的解释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字义准确,引申义、比喻义也要求能写出来。
在平常的阅读中,词语理解得含含糊糊,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就会受到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1. 查字典或词典解释词语如果手中有工具书,我们就可以利用字典先查到所要查的字,弄清这个字有几个义项,再结合词或句子确定选用哪个义项,给这个词下个确切的定义。
2.“三步解词法”我们更应学会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正确理解词语。
正确理解词语我们可以分三步走,即:整体理解——逐字解释——找延伸(1)整体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脱离了语言环境,词语解释往往会张冠李戴。
如“醒目的标志”中的“醒目”,就是“形象明显,容易看清”的意思,因为忽略了前后文的内容,解释为“睡醒的眼睛”,凯不是贻笑大方!所以解释词语的第一步就是把这个词代入文中,联系上下文,整体地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感觉、估测一下这个词大概是什么意思。
这样能确保这个词语解释的思路不会有错。
(2)逐字解释在对词语有了大致的理解之后,再解释这个词中的每个字的意义。
在有了刚才整体理解的思路的指导下,对每个字的义项的选择相对要精确些;再把这每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这个词的本义就差不多解释出来了。
1 开卷有益 第1单元 心灵彩虹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下语文
![1 开卷有益 第1单元 心灵彩虹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下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1331543169a4517723a3ce.png)
第一单元心灵彩虹开卷有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言为心声”。
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文章重点词句或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一般会在文章的开头、重点段落、重点句或者结尾处出现。
这些词语往往有概括、引申、加重语气或引发思考的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重点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在理解句子基础上,理解文章的重点桔子。
它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重点词句,那么就能够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文章、对事、对人的思考,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例如,《荔枝》一课中,作者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母亲一生的勤俭、辛劳。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1单元 诗意生活-2 轻松阅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1单元 诗意生活-2 轻松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2916a67c1cfad6185fa717.png)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轻松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句解: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
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句解: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
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到。
4、广陵:即江苏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西辞:向西告别。
因为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在黄鹤楼的东边,故称向西告别。
7、烟花:形容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8、尽:消失。
9、唯见:只见。
10、天际:天边。
点评: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这首诗写的是李白为朋友孟浩然送别时的动人情景,通过刻划眼前景物,抒发了对孟浩然真挚的情意。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集训+综合运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外阅读集训+综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ca518ff01dc281e53af0f7.png)
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集训+综合运用集训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B.振兴.C.高兴.D.兴.盛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B.指青年男女C.哥哥和姐姐D.儿子和女儿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集训二乡村素描[俄]屠格涅夫①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
这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②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朗。
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③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④空气里弥漫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田野里鲜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⑤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巳皲裂了。
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溪底的小石子仿佛在颤抖。
远处,在天空和大地的尽头,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⑥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
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筑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
粗糙不平的玻璃窗上,辉映出七色彩虹。
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的模样。
每座小农舍前,都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
第一单元诗意生活
开卷有益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准确体会语言,形象和意蕴。
吟诵涵詠,品味诗歌语言美。
诗的语言是美的。
诗一般分为行和押韵,具有音乐美和节奏美,所以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感觉特别舒服,诗中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吟诵,一唱三叹,让人回味悠长,语言特别精炼,浓缩,含蓄.,富有跳跃性。
反复吟诵,朗读,才会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读多了,经受了优美语言的熏陶,感染,你的语言也流畅而优美了。
想象联想,感受诗歌形象美。
诗是用形象来说话,来表现的。
诗人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像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体,阅读诗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使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中也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把抽象的东西写的具体。
把静态的东西写的生动,以增强诗歌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蕴美。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诗人笔下的外部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它是诗内在的含义,也成为意蕴。
阅读时,要切己体会,要抓住“题眼”,(题眼,就是这首诗的题旨),“诗眼”,(就是一首诗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来领会诗歌的意蕴美)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资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