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药膳
药膳作用暨功用分类
• 养生保健延寿类: • 养生保健菊花药膳 补益气血、调补阴阳、 调理五脏、安神补脑 益智、明目聪耳、延 年益寿
美容美发类: 增白祛斑 润肤美颜 减肥瘦身 乌发生发 固齿
• 桂圆归枣粥
具有双补气血、滋润肌肤的功 效,适用于气血亏虚、心失所 养所致失眠心悸、面色苍白、 身体瘦弱、倦怠乏力等症。
现代药膳:向理论化、科学化发展
一、总结前人经验不拘泥于古,阴阳五行, 中药理论及实际配伍为指导 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的相结合 三、现代技术运用广泛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 学》
药膳简介——分类
形态分类
固体类
分类
流体分类
半流体类
按制作方法分类:
炖、焖、烝、煨、煮、 熬、炒、熘、卤、烧、 炸
市场推广方式
• 设立研发中心,统一研发制定药膳标准 • 实行连锁店:定做、送膳一体化。另外店 面设计要区别于饭店和药店,尤其中药店。 • 网上推广,如:同城网、美食网 • 实行咨询服务 • 同时借助中医外形、推广药膳文化
价格定位
• 高、中、低皆可以 • 制定服务的不同标准
原因:食材价格、制作工序繁杂不同,理应 价格不同。
组长: 组员:龚鹏
概论
• • • • • • 药膳起源与发展简介 药膳简介、作用 药膳应用原则 药膳市场不同定位 药膳的推广 药膳的价格定位
药膳起源与发展简介
• • • • • • • 起源 蒙昧时期: 萌芽时期:夏禹——春秋时期 奠基时期:战国——东汉末期 形成时期:晋朝——唐朝时期 全面发展时期:宋元时期 完善时期:明清时期
• 蒙昧时期:“《孟子》食、色,性也”人类的本能 • 萌芽时期:代表《黄帝内经》载有“凡遇诊病,必 问饮食居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药膳之源流
药物的性能 (药性) 狭义 一般 广义
形成时期:晋朝至唐朝(四)
孟诜集唐以前药膳之大成,收集了当时有营养价值 可供药膳用的药物241种,编成了《神养方》
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 87 条,成为三卷,改名叫《食疗本 草》 该书的问世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
南唐陈士良著书《食性本草》十卷
根据《神农本草经》以及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 修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有关食疗的 内容加以整理分类,附以己见编成 该书对药膳作较为有系统的总结,为药膳的发展作并了 很大的贡献
萌芽时期(二)
传说中的伊尹创制汤液,使药物逐渐由「咀」的方 法过渡到煮食或去渣喝汤。
伊尹→商汤之?师(管理烹调之职)→后为宰相
《吕氏春秋〃本味篇》所载的商汤和伊尹的对话中 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既是食物和调 味品,也供药用(辛温解表) 周朝(AC1128年)
食医→皇帝之食物→ 六食、六饮、 周礼天官 疾医→万民之疾病 六膳、百馐、 (医药政令) 伤医→外科之医学 百酱、八珍 兽医→百兽之病 这充份说明,我国很早就有饮食营养法研究,且形成了制度
《灵枢〃五味》首先提出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 义
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奠基时期:战国至汉朝(二)
《灵枢〃营卫生会》说明饮食对人体正常生理及健 康的关键作用 《素问〃五常正大论》曾指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 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 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毒”,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剧烈程度而言 即峻烈的药物治病,十分病证,减去其六分、七分、八 分病情,不可再用。即便是无毒之品,也要适可而止, 不可过分,以免身体受损,其余邪可用饮食的方法来调 理使之痊愈
药膳历史与发展趋势
药膳历史与发展趋势
中国药膳,又称“药膳料理”、“药膳菜”或“药膳食疗”,是中国古老的文化成果,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应用草本药材来调配料理,久而久之发展出独特的烹调方法,以达到
调补养生之用,到如今仍然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应用。
药膳料理起源于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更是兴盛,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八大家药膳食疗学,也出现了《初门精舍集》与《食经》等,都将草本药材与料理相结合,构成了药膳料
理的形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药膳料理开始逐步发展出规范体系,出现了《秦汉两代药膳汇编》、《千家诗》、《万家灯影》、《明世宗实录,宰宗服食录》等著作。
明清时期,《明世宗
实录,宰宗服食录》等著作介绍了当时宫廷药膳料理;近现代,由于治病观念改变,药膳
料理开始发展以养生和疾病治疗为主的方向。
如《中药保健》、《国医百例》、《健康膳宜》等,都阐述了药膳在养生和疗效上的作用,使药膳料理的理论建立更加完善。
近几十年,随着健康趋势的发展,药膳料理越来越受欢迎。
如今,药膳在中国的发展
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型餐饮品牌也开始探索药膳制作与菜品,研宝宝、金
麦芽、元气蔬果等药膳菜品更是备受消费者青睐。
而且,由于它既养生又美味,现在也被
广泛运用到宴会、婚宴以及其他场合,为宾客提供美味佳肴。
从历史上看,中国药膳料理经历了从传统性的理论哲学,到医学综合体系,再到现代
大众健康生活的发展历程,药膳料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未来,药膳料理会
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宴会和其他高档次的场合;从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更好地
帮助人们调节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各种市场经济的发展。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运用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通过烹调技术将食物烹制成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四个主要时期:1.起源时期中医药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探究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逐渐总结出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谱。
据史书记载,商代时期已有“汤液”的制作,即通过烹制食物来治疗疾病。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将饮食养生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中医药膳的雏形。
2.发展时期从秦汉到唐宋时期,中医药膳逐渐走向发展成熟。
在这个时期,医学家和美食家开始深入研究食材的搭配、烹饪技巧以及药食的性味与功效。
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诸多药膳配方,涉及汤、粥、酒等多种形式。
同时,民间也开始兴起养生和保健的风潮,药膳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繁荣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药膳的繁荣阶段。
此时,中医药膳已经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药膳烹制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药膳书籍,如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等。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药膳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功效,为后世中医药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成熟时期进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的发展更加成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中医理论和药膳烹制技术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完善。
在实践中,药膳逐渐形成了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疗法,如针对老年病的延年益寿药膳、针对女性疾病的调理药膳等。
同时,许多烹饪专科也相继出现,如药膳餐厅、药膳烹饪班等,使中医药膳更加普及化和实用化。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经了起源、发展、繁荣和成熟四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原理和药食同源的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烹制技术将食物转化为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的药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膳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膳食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既有助于保健养生,又能辅助治疗疾病,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膳的研究现状,介绍其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药膳的历史渊源中医药膳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早在唐代,《食疗本草》记载了大量的膳食疗法,认为“食疗胜药疗”,强调“药补不如食。
”宋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有大量对食疗的探讨。
明清时期,随着膳食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膳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逐渐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医药膳的分类与特点中医药膳按照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进行分类,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
每一类膳食在性味、功效、适应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旨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特点是“药食同源”,即通过食用药材烹饪成菜肴,既可起到药物的作用,又能提高口感,增加食欲,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三、中医药膳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膳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不少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了中医药膳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通过现代药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揭示了中医药膳的作用机制和养生保健效果,为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中医药膳的应用价值中医药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养生方式,还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中医药膳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类型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制,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
此外,中医药膳可以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五、中医药膳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药膳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医药膳学(上篇_总论)完整版
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
四、明清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了大量食物(包括
乳腐、酥、鱼鲊等),并列举了许多食疗方,极大地丰富了药膳食
疗保健的内容。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了大量 饮食保健品的制作方法,如茶、酒、醋、酱 油、菜蔬、蜜饯等的制作法,内容丰富。
清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详细记载了
孙思邈《千金方》“夫为医者,当须先洞病源,知
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
“食治”专篇。
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 记述,除在食物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 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 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 药膳保健食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 浆、茶、乳等。 《圣济总录》包含有食治方285个,食膳类型又增加了 散、饮、汁、煎、饼、面等。
物”。 《金匮要略》有“禽兽虫鱼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 忌并治”两篇,专门论述了“食禁”内容并有当归生姜羊 肉汤的药膳记载。
二、魏晋隋唐时期药膳发展情况
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 羊肝治雀夜盲、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等。 孟诜《食疗本草》中共收载食物药261种(包括动 物、植物和矿物)。
姜茶饮
制作方法:把紅茶包放進杯中,以熱水沖泡,再加入適 量的生薑汁和黑糖(或是蜂蜜),就完成了。 紅茶的功效 紅茶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排尿。另外,從 中醫的陰陽論來看,紅茶之所以看起來紅紅的,是因 為它屬於溫暖身體的食物。也就是說顏色屬於藍、白、 綠的食物會冷卻身體,紅、黑、橙的食物會溫暖身體。 所以綠茶會冷卻身體,紅茶會溫暖身體。歐洲之所以 不流行綠茶而流行紅茶,就是因為歐洲天氣比較寒冷 的緣故。
中药药膳历史发展历程
中药药膳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中药药膳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代经典中,就有关于药膳的记载。
这些经书中记载了许多中草药的疗效和应用方法,以及与食物相配伍的方法。
在隋唐时期,中药药膳的研究更加深入。
《本草纲目》是当时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中药与食物的搭配方法,并强调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此外,在唐代还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药膳的著作,如《食疗本草》等。
宋代是中药药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名为“九转熟地黄丸”的药物,它是由中药熟地黄与其他草药和食物组合炮制而成,用来治疗肾虚等疾病。
此外,宋代还有一些中医家撰写的药膳经典,如《本草衍义》等。
明清时期,中药药膳的研究更加深入。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名为“天王补心丸”的药物,它是由中药人参、黄芪等和食物配制而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同时,明清时期还有一些中医家撰写的药膳著作,如《饮膳正要》、《食物本草》等,这些著作对药膳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药膳的研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现代中医药研究机构积极探索中药与食物的搭配应用,将科学实验方法应用于药膳研究。
同时,一些中医药大学和研究机构还组织了药膳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中药药膳的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中药药膳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至今,中药药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中药药膳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中医药膳,即中医食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以发挥出药物和食物的双重作用。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养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简史的三个主要阶段:
1. 早期发展阶段
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已开始利用食物治疗疾病。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这些经典中已有许多关于食物疗法的记载。
早期的药膳以天然动植物为主,如红枣、薏米、山药、萝卜等,这些食物都具有药用价值。
2. 食疗理论的确立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食疗理论也逐渐形成。
宋代开始,食疗理论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专门的食疗著作。
这些著作对食物的性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因食致病,因食疗疾”的观点。
同时,还介绍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药膳方剂,如八珍汤、四物汤等。
3. 食疗药谱的丰富
明清时期,中医药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食疗药谱。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共收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有很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同时,《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大量药膳食谱,这些药膳既美味可口,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等著作中也收录了许多药膳方剂。
总之,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食疗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 三、药膳的分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 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中医药膳是一门古老而有益的疗养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它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草药疗法,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和药材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综合性食疗方式。
1. 早期的发展阶段(原始时代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原始阶段,人们对食物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某些食物能够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将食物与草药结合使用,以治疗疾病。
这可以被视为中医药膳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2. 食疗理论的确立(隋唐时期 - 宋明清时期)在隋唐时期,因为食物的功效被更多人所认可,中医药膳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食疗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确立,其中包括了食材的性味归经、药食同源的原理,以及不同食材对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的调理效果等。
许多专门研究中医食疗的经典著作也相继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有《饮膳正要》、《千金方》等。
3. 现代中医药膳的发展(20世纪至今)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中医药膳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医学证实了许多中医药膳的疗效,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科学解释。
研究发现一些食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调节血压和降低胆固醇等具有显著作用。
中医药膳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总结与回顾:中医药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运用到理论的确立,再到现代科技的支持和深入研究的阶段。
它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更是一种与西医药物相辅相成的养生方式。
中医药膳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疾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方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中医药膳的爱好者,我深信中医药膳的独特价值和长期益处。
通过合理的食疗,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并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包括对食物的烹饪、草药的研究和营养学等多方面的融合。
以下是中医药膳发展的主要阶段:
1.古代:早在古代,我国就有了一定的食疗传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食疗的原理和方法。
在古代,人们通过调理饮食来维持身体的平衡,防治疾病。
2.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草药的使用在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食疗方面的理论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的食物分类和食疗原则。
3.中世纪: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食疗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物著作之一,对于食物和草药的性味功效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为中医药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近现代: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中医药膳逐渐融入到了现代养生理念中。
人们对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对于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5.当代:在当代,中医药膳在中医养生和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医药膳因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特点逐渐受到重视。
在中医药膳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医理论、草药学、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中医药膳强调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和烹饪方法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内容
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简史内容中医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饮食文化的结合产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药膳疗法和烹饪技巧。
中医药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这是一部记录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经典之一。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中草药和食物可以共同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药膳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烹饪技巧。
在唐宋时期,中医药膳的应用范围扩大,烹饪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开始将中草药与食物相结合,创制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谱。
这些食谱中融合了中医理论和烹饪技巧,充分发挥了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健和治疗方案。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药膳逐渐成为宫廷和贵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皇宫中,有专门的御膳房负责制作中药膳供皇帝食用,以维持其健康和活力。
同时,民间也兴起了中医药膳的烹饪技艺传承,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与饮食的密切关系。
食材的选择、搭配和烹制方法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研究,促进了中医药膳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膳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中医药膳的有效性。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饮食健康,中医药膳也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和烹饪技巧。
中医药膳在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方案。
随着现代科学的验证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医药膳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华药膳
治疗类
此类膳食是针对某种疾病而辨证施膳,以达到病理变化的改善或康复的可能。例如临床发现有营养不良患者, 则可运用茯苓鲤鱼羹治疗,以补充优质蛋白,使血浆蛋白浓度很快提高到一定水平,从而获得消肿的目的。又如 肺经虚寒咳嗽,可采用川贝杏仁豆腐清痰镇咳,以收疗效。若患胃肠热证而便秘者,选以黄芩膏茶清热通便润肠, 收效不错。
此外,当代也有另一种分类,“生物工程食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开拓的新型营养健康人食用的食品,“天 然保健食品”,则是以传统药膳为主,辅以现代化加工而成的滋补性食品,可促进患者或第三状态者康复其功能, “强力美容食品”,既可增强体质,又能保护皮肤健康,而且国外命名此类膳食为“健康膳食”。
原料选择
原料选择
食疗分类
保健类 预防类
康复类 治疗类
保健类
这类食品是针对人体的不同情况,投予不同的食品膳食,从而达到机体健康的维护和慢性疾病求得早日康复 的功效。比如肥胖者可用减肥之品,消瘦者可用增肥食物,智力较差者可用增智、增力类药膳,视力欠佳者选用 明目之品,耳不聪者可用耳聪药膳,要求美容乌发者,也有相应的膳食。
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 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不仅成为祖国各民族进行养生的手段, 而且近代以来这项理论和技艺已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诸如东南亚邻国人群中间,都很喜爱药膳。中华药膳,漂 洋过海,先是东渡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而后又走向西方欧洲大陆。近代国内各地区,曾2~3年召开一次食疗养 生康复等不同类型的会议,1989年中日两国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盛会,继此1993年又在京召开了亚洲首届药 膳大会,这门学科,已经引起了世人的。
中医药膳全说 药膳的发展史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
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中药药膳学
根据不同人
的体质、病症
情况的差异,对药膳的具体施法方面也应有所区 别,这就叫“辩证施膳”。《金匮要略》:“所 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 体,为害则成疾。”。
•
•
(一)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 (二)根据所病脏腑、部位施膳
•
•
饮食分:酸、辛、甘、苦、咸五味。
• 饮食五味入胃后,各归所喜脏腑和部位,滋养脏腑之气 不同的部位和脏腑之病,也要根据脏腑和部位所喜所克 的规律调节饮食。《灵枢》曰:“病在筋,无饮酸;病在 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
色、香、味、形,好药膳是美食,寓治疗、调养于享受之中。
一系列措施方法。
第三节 药膳的特点
• 1.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行之有效、流传较广:药膳是特殊食品,几 千年历史,经验丰富,如“大黄酒”、“杜松子酒” • 2.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阴阳五行、脏腑、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 导配膳。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注重五味与五脏关系,以脏补赃; 提倡辨证用药,因人、因时施膳。
三、按药膳作用分类
• 1.滋补强身类:滋补类组成、具调养气血、补阴补阳作用,用于体 弱或病后体虚的食用,如十全大补汤、茯苓包子等。 • 2.抗衰老类:选性味平和,作用缓慢、调理性药物配制,具延年益
寿、抗衰防老,适于中、老年抗衰老,如参麦团鱼、仙人粥。
• 3.健美类:减肥类,如参芪鸡丝蒸冬瓜、盐渍二皮;美容类,如笋 汤海参、佛手笋尖;美发类,如三豆乌发美发糕、首乌胡萝卜
二、药膳的理论形成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秦始皇、汉武帝
《神农本草经》:最早本草学专著,365种; 《内经》:13首方剂 ,药膳6种,如乌贼骨丸 《伤寒杂病论》:大量药膳方,如猪肤汤、百合鸡 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中医药膳发展史
中医药膳发展史
中医药膳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
古代中医药膳主要是指将中药材配伍煮炖,用于调养身体、预防疾病。
最早记载中医药膳的著作是《黄帝内经》,该书中详细记录了药膳的食材与炮制方法。
随后的《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医药著作也对药膳有所记载。
在唐宋时期,中医药膳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唐朝的《本草拾遗》、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都收录了大量的药膳方剂,推动了药膳的发展。
宋代医家苏东坡也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成《饮薄草堂医案》,其中包括许多药膳方剂的应用。
明清两代是中医药膳发展的高峰期。
明朝医学家李时中撰写了《饮膳正要》,详细记录了药膳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而清代医学家吴鞠通的《本草正义》、陈元靓的《本草纲目拾遗补遗》等著作也对药膳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补充。
近代以来,中医药膳继续发展壮大。
1956年,中国卫生部颁
布了《中医药食疗方剂说明书》,对中医药膳进行了规范管理。
1980年代以后,中医药在抗击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获得了
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中医药膳已经成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
同时,中医药膳也
在不断创新发展,结合了现代营养学和烹饪技术,不断推出更加适合现代人群需求的药膳方剂。
中药药膳历史发展历程
中药药膳历史发展历程中药药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药药膳历史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最早的中药药膳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周朝的《周礼》和《左传》等古代文献中。
在这些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草药的用法和应用。
古代人们经常采用草药熬制成饮品,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养身体。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药膳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著名医师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详细记录了许多草药的用法和配伍,包括一些中药药膳的方剂。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了“方剂逢遇,分为四气”、“脉证并治”等独特的理论,进一步推动了中药药膳的发展。
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至13世纪),中药药膳的使用更加广泛。
当时,中医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医药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药药膳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许多方剂也被纳入正式的医学文献中。
明清时期(14世纪至20世纪初)是中药药膳的发展高峰。
在明代,李时中等医学家编纂了《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和用法,对中药药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代,中药药膳的研究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民间,药膳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近代以来,中药药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应用。
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中医药的兴起和国家医疗保健政策的支持下,中药药膳的研究和应用得到新的突破。
各个省市也纷纷成立了中药药膳研究机构和药膳专科医院,集中进行中药药膳的研究和应用。
现今,中药药膳已经成为中医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许多中药药膳的方剂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养生秘方。
总之,中药药膳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中药药膳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养生保健方式。
中药药膳将继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
药膳
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ຫໍສະໝຸດ 药 膳 的 应 用 原 则
1.因证用膳 2.因时用膳
与 君 弹 做 天 籁 曲
3.因人用膳
4.因地用膳
行 遍 天 涯 谁 知 音
点 滴 皆 为 天 作 物
千 杯 品 来 都 是 香
四季药膳
春季药膳
在疾病多发的春天,春季饮食健康对防治 春季疾病至关重要。中医提醒,春季饮食 健康,5点最重要! 一、少食酸、略增甜 二、水果 三、助阳食品 四、补充津液 五、清淡多样
药膳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 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 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 著。 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进入更加 完善的阶段。明代《本草纲目》, 仅谷、菜、果三部就收集了药用食 物3000多种。 从汉初到明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 有3000多部,目前应用则更加广泛 。
中国药膳的特点
药膳的起源
我国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和膳字,而 将这两个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 早见于《后汉书· 烈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 思情笃密”的文字。这证明至少在1000多年前, 我国已经出现药膳之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已出现 了药膳制作和应用的记载。《周礼》记载了“食 医”;疾医则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 病”,这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 《黄帝内经》曰:“药以祛之,食以随 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内经》 共有13首方剂,其中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
冬季膳食
冬季进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在保障 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方面,有着独 特的贡献。
夏令药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膳全说药膳的发展史一、中医药膳的特点二、中医药膳的作用三、药膳的分类四、药膳的应用原则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
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
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
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
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二、中医药膳的作用►治疗疾病1.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个阶段可以用药膳或食物为主加以治疗。
例如桂枝汤就是食疗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主方;《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以治妇人脏躁等,都是以食疗方为主治病的实例。
2.药食结合以辅助治疗疾病《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食物疗法是综合疗法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古代医家主张在病邪炽盛阶段依靠药物,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亦须及时与保证,以恢复正气,增强其抗病能力。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主张攻邪居先,食养善后,这是典型的药食结合。
3.辨证施膳治疗疾病辨证施膳是从辨证论治发展而来的。
它是根据食性理论,以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阴阳属性等与人体的生理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指导,针对病人的证候,根据“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原则,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法则,应用相关的食物和药膳治疗调养病人,以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病人的膳食基本上分成温补、清补、平补、专病食谱四大类。
►养生保健药膳用于保健养身方面数量多、范围广。
近代出现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是指以增进健康为目的补养食品。
当今,我国市场上保健食品颇多,大体有下列数种:1、滋补膳食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滋补品和食疗药膳的达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药材的1/10,而我国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中药有70多种。
这些特制食疗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加工改进的制品。
其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冬虫夏草、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芝麻、大枣、熊掌、燕窝、乌梢蛇、甲鱼、薏苡仁、莲子、蜂蜜、枸杞子、银耳、龙眼肉、蜂皇浆等。
古代诸如《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
《食鉴本草》中的猪肾酒,可治肾虚腰痛,《遵生八笺》中的黄精饼,具有补肺清肺作用,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特殊滋补食品和药膳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
2、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佳肴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
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糖果、蜜饯等等,不胜枚举。
如元代《山家清供》中的蜜渍梅花、梅花脯等。
药膳保健饮料有汤、饮、酒、浆、乳、茶、露、汁等。
茶类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混合制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等,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食品。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日常饮食中加入健身养生防病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深受群众欢迎。
由于药膳食品具有东方特色,富有饮食文化艺术内涵,可在家居、休息、饮宴、娱乐交际、接待宾客、旅游、疗养活动中,丰富饮食保健内容、改进烹调技术、美化人民生活、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三、药膳的分类人类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和动物,而且需要加工处理。
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及特殊需要,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加工,制成形态、风格、营养价值不同,花色繁多的加工品。
药膳的传统制作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经过加工,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食品。
纵观古代医籍文献的中的分类方法记载,结合现代药膳加工、烹调技术引入药膳后所产生的影响,按药膳食品的治疗作用,制作方法和应用及药膳食品原料等方面进行如下分类。
►按药膳的功效特点分类1.保健药膳:主要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力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益寿药膳及防病与抗衰老药膳等。
2.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而遣药配膳。
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平喘药膳、健脾助消药膳、清热生津药膳、益阳祛寒药膳、泻下通便药膳、理气止痛药膳、安神助眠药膳等。
►按药膳的工艺特点分类(一)流食类:包括 1.汁:如鲜荷叶汁、鲜藕汁等;2.饮:如《圣济总录》姜茶饮等;3.汤:如《千金方》葱枣汤等;4.酒:如枸杞酒、木瓜酒等。
(二)半流食类:包括1.膏:如《积善堂经验方》乌发蜜膏等。
2.粥:如《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等。
3.糊:如藕粉、菱角粉之类。
4.羹:如治疗产后乳少的猪蹄通乳羹等。
(三)固体类:包括1.糖果:如《随息居饮食谱》柿霜糖等。
2.饭食:如茯苓饼、八珍糕等。
3.菜肴:如香椿鱼、冬虫草鸭等。
►按药膳食品原料属性分类1.谷类;2.蔬菜类;3.禽肉类;4.果实类。
四、药膳的应用原则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
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
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
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
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五、中医药膳发展简史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防治疾病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药膳即包括食疗内容。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行中医药膳食疗保健,不仅为我国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史实与现存资料,药膳的源流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A、蒙昧时期(远古)1.《孟子》上说:“食、色,性也”,是说人类的本能。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2.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
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而引起不良反应。
《韩非子-五蠹》说过:“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淮南子-修务训》也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3.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而不宜食用。
《淮南子?修务训》说是:“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
同时,人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即可果腹,又可疗疾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中“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质言之,人类在发现食物的同时,也就包含了食疗药膳的出现。
所谓“药食同源”,应理解为源于同一发现过程,并不是食即是药,药即是食。
4.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到人工制造火(燧人钻木取火),由于“火上燔肉,石上燔谷”,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食品更符合卫生要求,提高了人体素质和增强了抗病能力,对于人类保健具有积极的保健意义,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
以上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加工以及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些措施,都是生活中不自觉的行动,根本没有食疗药膳的概念,所以称为蒙昧时期。
尽管处于蒙昧状态,却是艰难而漫长的一步,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B、萌芽时期(夏—春秋)据文献记载,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