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专题
毛概 专题三
![毛概 专题三](https://img.taocdn.com/s3/m/84fd294408a1284ac85043ab.png)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路线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分割点:鸦片战争从独立主权→半殖民地历史的下沉和倒退态势从封建→半封建向上和前进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仍占据着明显的优势4、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5、中国实际上是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中国人民经济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少见的。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发展他们的资本主义→洋务官僚力图控制和垄断近代企业中国的封建制度根基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阻挠和扼杀,封建政府对其征收苛捐杂税,地方官吏,顽固守旧势力更是以民族资本为异端中国民族资本有着先天的不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近代中过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地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https://img.taocdn.com/s3/m/ad26c73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1.png)
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考研政治毛概第三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一、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两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二,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密切联系着的;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
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
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3.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经验,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第二,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联的分析;第三,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论述。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3c079f7375a417866f8fb8.png)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质】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da898a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f.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xx成人高考《政治》毛概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xx成人高考《政治》毛概第三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0432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b.png)
xx成人高考《政治》毛概第三章试题及答案1.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C.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邓小平理论D.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B.开展社会生产力C.消灭,走向共同富裕D.建成兴旺的社会主义社会5.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顿了,就要走向灭亡。
”这段话说明了( )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根本原那么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可概括为( )A.一个中心B.两个根本点C.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D.一个中心、一个根本点7.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 )A.认清生产力的性质和开展水平B.认清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C.认清上层建筑的性质和状况D.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矛盾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太10.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是在(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1.我国制定“三步走”开展战略的根本依据是( )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B.我国的产业构造不合理状况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12.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A.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开展B.经济开展C.政治开展D.文化开展13.我国经济开展,必须( )A.以提高速度为中心B.以提高比例为中心C.以提高规模为中心D.以提高效益为中心14.教育是根底,科技是( )A.前提B.保障C.中心D.关键15.我国社会主义开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经济的开展B.社会的全面协调开展C.人民利益D.富强、民主、文明16.我国经济开展的战略重点是( )A.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B.第三产业C.新兴产业D.金融业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完整word版)大二毛概第三章知识总结+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大二毛概第三章知识总结+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d02d80029bd64783e2cac.png)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后问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原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完成,阶级矛盾变成主要矛盾。
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但这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既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答: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概第三章练习题
![毛概第三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fbbb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9.png)
毛概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1、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阶段,由国营商业供给原料和包销产品。
A.生产合作社B.供销小组C.互助组D.供销合作社正确答案:B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的矛盾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D.劳动人民和非劳动人民正确答案:B3、中国共产党提出把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是在()A.中共八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七届三中全会正确答案:B4、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十大关系D.矛盾论正确答案:B5、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慢一点,稳一点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大干快上,赶美超英D.力争高速度,快压倒一切正确答案:B6、关于如何变革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的两种方式是()A.兼并和参股B.没收和收买C.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D.收购和赎买正确答案:C7、中国有对资木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四马分肥B.劳资两利C.统筹兼顾D.一化三改正确答案:A多选题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确答案:A、B、D2、中国工业化道路“两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建成一个()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与国际接轨的B.比较完整的C.独立的D.重点突破的正确答案:B、C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
A.坚持依法治国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从严治党正确答案:B、C4、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供销小组C.手工业生产小组D.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正确答案:A、B、D5、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并举。
毛概 第三章节
![毛概 第三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fdcf2e33580216fc700afd5d.png)
可能性: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 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国家的不统一,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相互争夺,军阀割据及其混 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 (2)大革命的影响,群众运动的基础 (3)正式红军的存在 (4)党的正确领导及决策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这里诞生
3、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三者之 间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 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保证。 (3)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 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 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中国革 命的具体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28年毛泽东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和 《井冈山的斗争》等 文章中提出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思想。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8年毛泽东在 《战争和战略问题》 文章中明确指出:经 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农村,后取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 来。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 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独立自主地分析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 中国革命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概第三章第二、三节
![毛概第三章第二、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b82871f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79.png)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略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1.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1956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成分占主要部分。
②政治领域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③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矛盾1956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意义
1. 最伟大、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2. 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3. 提高了工人阶级等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基础。
4. 人民当家作主
5. 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世界和平
6. 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以独创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5bcddcd680eb6294dd886ce1.png)
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 的,革命的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 的。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民主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 , 必 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 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 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 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军管会没收 中央银行命令。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视察 上海申新九厂。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5、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 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
• 第一,新的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 的,而五四以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组织了 自已的政党,充当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不同是新旧民 主革命最根本的区别。
毛概课件 第三专题:当代中国的改革话语与实践
![毛概课件 第三专题:当代中国的改革话语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9c47b4e2af90242a995e52b.png)
1)沸腾的岁月,历史的警醒
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大跃进”民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 多? 快? 好?省?
东方乌托邦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mpg
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
人民公社是“金桥”: 顺口溜----小农经济独木桥,
走一步来摇一摇;互助组,石头桥,风吹雨打不牢靠; 合作社,是铁桥,要上天堂上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 共产主义路一条。
重大挫折: 出现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1959、1960、1961)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后果
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大灾难。它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直接
成败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A、农村改革的合法化过程。举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 民的契约。(1978年尝试 1982年推广)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
*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对比表 农村人均收入 农村总产值 1978年 191.33元 1627亿元 1984年 355元 6340亿元
评价 这种着重于以速度作为划分标准的分析框架,
易于理解,但讨论相对流于表面。
2、经济学家科尔奈的区分标准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Janos Kornai)认为,从纯 粹形态上说,“后社会主义” 的转型有两种战略。
战略A
亦称有机发展战略(the Strategy of Organic Development),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条件, 使私有部门得以从下而上地生长起来。
转向:矫正发展生产力急于求成的错误,同时注重轻工 业等维系人民生活资料领域的建设,使产业结构日趋合 理。效果是将潜在的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使人 们的消费结构上档次、合理多样,从而培育了新的增长 点,刺激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营造了 比较宽松的改革环境。
国开2023毛概专题测验三答案
![国开2023毛概专题测验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f15f0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3.png)
国开2023毛概专题测验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是指( C)。
A毛泽东同志的著作B毛泽东同志的讲话C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2、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B )。
A党的六大 B党的七大C党的八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C"三个表代表"的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A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时俱进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 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 D与时俱进7、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下列四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 C )。
A认真通读毛泽东的所有著作B掌握和了解毛泽东的几部主要著作的观点C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D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 D理论联系实际9、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A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10、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哪篇文章?( B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古田会议决议》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词是( A )。
A实事求是 B求是C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为人民服务12、思想路线属于( D )。
A认识路线 B群众路线C理论路线 D行动路线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 A )。
毛概第三章总结(通用4篇)
![毛概第三章总结(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794f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1篇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2篇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3篇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毛概第三章总结第4篇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毛概 第三专题
![毛概 第三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c193fa04a1b0717fd5dd37.png)
第三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案例1:整理党务案1926年6月19日,中国国民党中央致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整理党务案”的规定,成立两党联席会议。
国共两党联席会议的成立,完全是“整理党务案”的结果。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活动。
1926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
蒋介石等九人联名向全会提出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
该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省、特别市党部担任执行委员时,其数额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机关部长;中国共产党对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所发的一切指示,应先交两党联席会议通过才能发出;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必须全部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存。
对这样一个反动议案,中国共产党本来应该进行反击,但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政策,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进行退让,结果使得这个议案获得了通过。
整理党务案出台后,国民党中央指派张静江、蒋介石、吴稚晖等为国民党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
随后,中共中央指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中共出席联席会议代表。
在国民党联席会议代表中,几乎全是右派人物,这进一步加剧了统一战线破裂的危险。
案例2:中山舰事件蒋介石早有反共的思想基础,这时,他以为有了可以利用来发动政变的借口。
于是在1926年3月20日,他就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中山舰事件。
这个事件是他尝试着对革命发动进攻的第一次突然袭击。
1926年3月18日晚,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欧阳钟等三人,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广州文德路李之龙(时为代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住宅,传达一个所谓的命令,全文如下:“顷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为祷。
此致海军局大鉴。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驻省办事处。
三月十八日。
”这是蒋介石精心设下的诬陷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就是:制造这么一个假命令,把中山舰调出广州,开赴黄埔,以便为他们后来加给中山舰“异动”、“发生不守纪律举动”、“接运俄械”、“要把校长骗上中山舰送到俄国去”等等罪名埋下伏线。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8bf83611b7360b4c2e3f6419.png)
农业改造与手工业改造的比较
相同点 性质 个体农业 手工业 小私有、 合作化 积极领导、 逐步 劳动者 道路 稳步前进 过渡 道路 方针 方式 不同点 步骤 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供销小组、供 销合作社、生 产合作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 ♣方 ♣政 ♣道 ♣内 ♣步 据 法 策 路 容 骤 ♣必要性 ♣可能性
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 件和手段。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 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2.为什么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马分肥
(个别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分配)
资本家红利 20.5% 企业公积金 30%
国家税收 34.5% 职工福利 1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资本家红利:20.5%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b72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0.png)
毛概第三章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选题1、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正确答案:又联合又斗争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成熟的标志性文章是正确答案:《论人民民主专政》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正确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4、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正确答案:井冈山根据地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正确答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8、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正确答案:武装斗争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正确答案:《辛丑条约》10、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三大1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正确答案:农民问题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正确答案:党的四大14、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最根本原因是正确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15、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正确答案:中国无产阶级16、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正确答案:五四运动1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的是正确答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正确答案: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19、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正确答案:党的二大20、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正确答案: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2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正确答案:土地革命22、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正确答案:农民阶级二、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正确答案: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正确答案: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3、反对帝国主义基本内涵是正确答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正确答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正确答案: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6、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革命有正确答案: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戊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正确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8、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内涵是正确答案:允许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引导;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节制或者限制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提出的策略思想是正确答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正确答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正确答案: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三、判断题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毛概第三章整合知识点
![毛概第三章整合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586dfb700abb68a982fb67.png)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是最中国革命的最基本动力】革命领导: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联盟,共同团结战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一个【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概整理
![毛概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b511036edb6f1aff001f9d.png)
第一专题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理论构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灵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
毛泽东思想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
2、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二、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1、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2、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三、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1、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2、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马列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五、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
第二部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一、为什么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的代表,这个理论成果以他的名字命名?胸怀大志,刻苦读书。
深入实际、注重调查。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
逆境中不消沉。
热爱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部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个人禀赋:邓小平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
毛概专题三伟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复习题【范本模板】
![毛概专题三伟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复习题【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a2eafca482fb4daa48d4b58.png)
专题三:《伟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A.一化三改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封官的革命2、建国初期,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A.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的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原则是() A。
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C.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D.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6、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定息 B.“四马分肥”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7、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标志我国( )A.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D。
社会主义已经建成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其中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的性质是( )A。
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是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的企业C。
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D.是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9、“四马分肥”不包括( )A。
国家所得税B。
工人红利 C.企业公积金 D.工人福利费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A.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C.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种?A.三B.四C.五D.六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代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D.私人资本主义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阶级构成中,()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6.党的()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A.七届一中 B.七届二中 C.七届四中 D.七届五中7.建国初期,党内关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预期时间约为()A.三到五年B.十到十五年C.十五到二十年D.二十到二十五年8.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A.1952年9月 B.1950年6月C.1953年6月 D.1954年2月9.()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A.1952年9月B.1950年6月C.1953年6月D.1953年12月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被概括为()A.一体两翼 B.一化三改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马分肥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第一个五年计划C.社会主义现代化D.社会主义科技化12.马克思、恩格斯在()中最早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A.《哥达纲领批判》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13.()最早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4.毛泽东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 )A.《论十大关系》B.《新民主主义论》C.《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D.《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开始的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基本完成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17.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阶段为()A.合作社B.互助组 C.高级社 D.初级社1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入社参加集体劳动的人员采取()的分配方式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D.自行分配1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采取的主要方法为() A.直接剥夺B.和平赎买 C.说服教育D.自愿捐献20.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运作形式B.垄断资本主义的别称C.战时共产主义的资源调配方式D.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 )A.按劳分配 B.按资本分配C.平均分配D.四马分肥 22.()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同时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23.在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中,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国防安全 D.农业机械24.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式是()的方法”:A.革命B.科学C.斗争D.和平25.()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 D.1956年26.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改革开放2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2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0.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3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34.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3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3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3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38.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40.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4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3.1953 年到 1956 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46.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7.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8.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49.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5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A.加工定货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 5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5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党的八大的召开5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5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5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C.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57.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