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和其合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血药及其合理应用
一、血液的重要性
1.血液的作用
(1)运输
(2)内环境平衡
(3)调节机能
(4)防御
2.失血对于人体的影响
(1)失血10%:可自我调节,能快速恢复
(2)失血20%: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若代偿后不足以满足血容量和血压的要求,
会影响生命活动。
(3)失血30%: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短时间失血超过30%。
(4)失血50%:慢性失血达50%,会危及生命。
二、止血药相关概念
1.止血药(Hemostatic,coagulant drugs):又叫促凝血药,是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抑
制纤溶过程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出血停止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
引起的出血或出血性疾病。
2.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出血应先采用压迫、缝合、结扎或电凝等措施进
行止血,无效时可考虑给予止血药。
3.出血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使患者止血、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机制发生异常而引发
的一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疾病。狭义的出血性疾病,是指具有出血性
倾向的疾病。根据发病环节,分以下几类:
(1)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2)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
(5)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性疾病:大多为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如抗凝血因子VIII、
IX、XI、V、XIII等;肝素样抗凝物质,见于肝病、SLE等;狼疮抗凝物质,
见于SLE。
(6)复合性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如DIC,严重肝病等。
4.应用人群
三、凝血过程和纤溶过程
1.止血过程
(1)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小板粘附才易实现。
(2)血小板激活后又释放促进血管收缩的血栓素(TXA2)等;凝血因子激活需要
活化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表面。
(3)血小板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并使凝血限于局部。
2.凝血过程和纤溶过程
正常循环血液中始终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纤溶和抗纤溶两个对立、统一的机制,两者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凝血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1)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过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因子Xa。
(2)在Xa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
凝血酶(IIa)。
(3)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因子I)变成纤维蛋白(Ia),产生凝血块止
血。
(4)纤溶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使纤
维蛋白(凝血块)溶解。
(1)
3.内源性止血与外源性止血
(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Ⅻ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时,
可激活Ⅻ为Ⅻa,进而激活Ⅺ为Ⅺa.Ⅺa在Ca2+存在时激活Ⅸa,Ⅸa再与激活
的Ⅷ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X.上述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
于血管内的血浆中,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由于因子Ⅷa的存在,可使Ⅸ
a激活Ⅹ的速度加快20万倍,故因子Ⅷ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轻微的
损伤可致出血不止,临床上称甲型血友病。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当组织损伤血
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Ⅲ与血浆中的Ca2+、Ⅶ共同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因子
Ⅹ。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Ⅲ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
四、止血药的分类
1.作用于凝血过程的药: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
白原、凝血酶、血凝酶等。
2.作用于纤溶过程的药: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肽酶等。
3.作用于血管的药:安络血(安特诺新)、垂体加压素等。
4.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酚磺乙胺(止血敏)、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重组人血小板
生成素等。
5.其他类:鱼精蛋白、云南白药等。
五、止血药的作用机制
1.临床常用止血药物
维生素K、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血凝酶、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氨甲苯酸、
酚磺乙胺、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安络血、垂体后叶素、去氨加压素。
2.维生素K
维生素K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另一类是水溶性的维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维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需要胆汁协助,水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需要胆汁。临床常用制剂为维生素K1、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
维生素K是γ-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生物合成。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分子氨基末端有9~13个谷氨酸残基,它们必须在羧化酶作用下形成γ-羧基谷氨酸,这样才能在凝血过程中与Ca2+ 结合并与血小板磷脂结合,使血液凝固正常进行。
3.凝血因子制剂
从人体或动物血中提取分离,或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体内凝血因子不足引起的出血或局部止血。
凝血酶原复合物:是由健康人新鲜血浆分离而得,含有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少量其他血浆蛋白的混合制剂。主要用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Ⅸ缺乏的乙型血友病,肝脏疾病,香豆素类抗凝药过量及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所致的出血。
人凝血因子Ⅷ:来源于健康人血浆,经过TNBP 和Tween80 混合物(SD )处理以及100 ℃30 分钟加热处理两步病毒灭活。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4.凝血酶
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发挥止血作用。是从猪、牛血提取精制而成的无菌冻干粉,同人血中的凝血酶具有相同作用,局部止血速度快。用于毛细血管、小血管及实质性脏器局部止血以及凝血机能障碍出血的局部止血。
5.蛇毒“类凝血酶”(血凝酶)
蛇毒中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根据酶的活性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丝氨酸蛋白酶和含金属的蛋白酶,后者底物较广,而丝氨酸蛋白酶底物则专一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