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奇妙分子
dopamine 分子结构
dopamine 分子结构Dopamine 分子结构引言: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对dopamine 进行详细介绍。
一、多巴胺的基本信息多巴胺是一种由苯乙胺经过羟基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化学名为3,4-二羟基苯乙胺。
它的分子式为C8H11NO2,相对分子质量为153.18 g/mol。
多巴胺分子由苯环、乙胺侧链和两个羟基组成,其结构如下:苯环部分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氨基构成,它们通过一个碳原子相连。
乙胺侧链则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氨基构成。
这个侧链通过一个碳原子与苯环相连。
在苯环上,3和4位置上分别有两个羟基。
二、多巴胺的重要性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巴胺能够通过与神经元的突触间隙中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并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它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包括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奖赏机制以及注意力等。
三、多巴胺的合成途径多巴胺的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个关键酶的催化反应:酪氨酸羟化酶(TH)和芳香氨基酸脱羧酶(AADC)。
首先,酪氨酸经过酪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作用,被转化成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
然后,L-DOPA经过芳香氨基酸脱羧酶的催化作用,被转化为多巴胺。
四、多巴胺的作用机制多巴胺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来发挥生物学效应。
目前已知有五种多巴胺受体,分别为D1、D2、D3、D4和D5受体。
这些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区域和神经元类型上。
不同的多巴胺受体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应,它们通过激活或抑制神经元的活动来调节多巴胺的作用。
五、多巴胺的功能与疾病关联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非常复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
它参与了运动控制,缺乏多巴胺会导致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发生。
多巴胺还参与了情绪调节,与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关。
此外,多巴胺还参与了奖赏机制和成瘾行为的形成。
多巴胺
多巴胺——创造神秘的“幸福感”题记:早在高中时期,多巴胺就时常出现于课本之中,然而当时仅局限于其结构的研究,而未真正涉及其本性。
大学期间又有兴趣去更多了解,特查阅文献,进一步去探秘创造人幸福感的物质——多巴胺。
随着对人的精神状况的“科学解释”的日渐丰富,对其加以解决的技术手段(有些还是设想)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由于“多巴胺”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心智现象的生理基础,其神奇功能不断扩展,它能解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可能成为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巴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太陌生的词了,各种医学报道和科普文章都频频捉到它。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脑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简称“DA”。
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
多巴胺能传递快感,能影响每一个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
据说性高潮和吸毒者所产生的快感都因为脑垂体分泌了多巴胺,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
例如,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
因此,近年的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
相反,一旦多巴胺分泌减少,向下传递的信号就无法很正确地传递到肢体,这个时候我们执行的命令就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根本没有受到大脑控制,帕金森病人的颤拌及僵直等症状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就可从多巴胺入手,给患者脑内移植含有多巴胺生成细胞的人胚胎脑组织,可以消除部分患者的症状。
一位意大利科学家在试验中给帕金森氏症患者注射普通的盐水,结果发现他们的脑细胞出现了与接受药物注射时同样的反应。
也就是说,安慰剂能够通过提高脑部多巴胺水平来产生疗效,甚至像个别帕金森氏症病人接受“虚假”手术后也能够提升身体原本缺乏的多巴胺水平。
一.多巴胺提高人对快乐的预期有人甚至认为人们追求财富和权力也是源自多巴胺的驱动,多巴胺无孔不入,对财富、权力、性以及成功的欲望都来自于它。
据资料称。
曾有研究人员给61名志愿者列出一份包括希腊和泰国等80个旅游胜地的名单,请他们对到这些地方旅游可能带来的快乐程度进行排序。
兴趣 知乎 多巴胺
兴趣知乎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 da),化学式:c6h3(oh)2-ch2-ch2-nh2,是一种激素和一种神经递质,可以控制多种功能,包括运动活动、认知、情绪、正向增强行为、食物摄入和内分泌调节等。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和苯乙胺家族的有机化学物质,通过从前体化学物质l-dopa(左旋多巴)分子中除去羧基而合成,主要发生在人脑细胞和肾上腺细胞中。
合成多巴胺的前体是芳族氨基酸酪氨酸,通过两步反应将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胺:第一步反应是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被认为是该途径中的限速酶)催化,将酪氨酸转化为1-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第二步是dopa脱羧反应,通过芳香族1-氨基酸脱羧酶(aadc)催化,可产生多巴胺。
像大多数胺一样,多巴胺也属于一种有机碱,在酸性环境中,通常会质子化,其质子化形式是高度水溶性相对稳定的,但如果暴露于氧或其它氧化剂中,则能够被氧化;而在碱性环境,多巴胺则不会质子化。
多巴胺是脑内极其重要的神经递质,因为其作用特点又被称作快乐物质,约占大脑中儿茶酚胺含量的80%。
在大脑中,多巴胺通过神经元(神经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将信号发送给其他神经细胞。
目前共发现五种多巴胺受体,分为d1型受体(包括d1和 d5)和d2型受体(d2、 d3 和d4 )。
多巴胺受体都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超级家族。
大脑包括几种不同的多巴胺途径,其中一种在奖励动机行为的动机部分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大多数类型奖励的预期会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并且许多成瘾性药物会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或在释放后阻止其重新吸收到神经元中。
其他脑多巴胺途径也参与运动控制和控制各种激素的释放,这些途径和细胞群形成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多巴胺系统。
传统理论认为,多巴胺通常被视为愉悦的主要化学物质,但目前药理学方面的观点是多巴胺赋予了动机显着性,换句话说,多巴胺表明了感知到的动机所突出的结果(即期望或厌恶),反过来又推动生物体的行为朝着或远离实现该结果的目标。
神奇的多巴胺
神奇的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简称:DA;化学式:C8H11NO2;系统命名:4-(2-乙胺基)苯-1,2-二酚。
多巴胺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囊泡中,可通过胞裂外排的方式由神经元释放。
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生理作用。
多巴胺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相关名词解释:@黑质在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
黑质细胞富含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
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
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核。
纹状体分为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两部分。
@新纹状体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端脑。
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
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小脑以及其它锥体外系的影响。
大细胞发出的传出纤维到达同侧的苍白球。
目前已知,新纹状体与维持机体的固定姿势有关。
@神经递质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叫做化学传递。
化学传递的物质基础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在突触前囊袋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出间隙,作用于下一级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多巴胺被证实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
每种神经元通常以其末梢释放出的递质而命名,如末梢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被称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
多巴胺多巴胺(C6H3(OH)2-CH2-CH2-NH2) 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4-(2-aminoethyl)benzene-1,2-diol)。
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导致的结果。
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
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2012年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
治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
德国研究人员称,多巴胺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这一发现或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
多巴胺最常被使用的形式为盐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的结晶。
无臭,味微苦。
露置空气中及遇光色渐变深。
在水中易溶,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极微溶解。
熔点243℃-249℃(分解)多巴胺也是大脑的"奖赏中心",又称多巴胺系统。
基本介绍多巴胺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1,2-二醇,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
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导致的结果。
所以,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
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
治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
多巴胺 分子式
多巴胺分子式多巴胺分子式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乙胺,分子式为C8H11NO2。
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于人体的运动、情绪、认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的结构和性质多巴胺分子式为C8H11NO2,其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多巴胺是一种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它在人体内主要由酪氨酸代谢产生。
多巴胺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双重性质,在水中可溶解,也可以在脂肪中溶解。
此外,多巴胺具有弱碱性,在中性条件下呈现出阳离子状态。
多巴胺的功能1. 调节情绪多巴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在人体内,多巴胺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来调节情绪。
当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较高时,会使得人感到愉悦和兴奋;而当多巴胺水平较低时,则会导致抑郁和情绪低落。
2. 调节运动多巴胺对于人体的运动调节也非常重要。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通过影响神经元活动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控制人体的运动。
3. 调节认知多巴胺还能够影响人体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多巴胺可以促进大脑中与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活动,从而提高人体的认知能力。
4. 调节食欲多巴胺还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食欲中枢来调节人体的食欲。
当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较高时,会使得人感到饱腹;而当多巴胺水平较低时,则会导致食欲增加。
多巴胺与药物治疗由于多巴胺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相关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例如,帕金森病患者常常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来缓解其运动障碍;抗抑郁药物中也包含多巴胺类药物,可以用于调节患者的情绪。
总结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于人体的运动、情绪、认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分子式为C8H11NO2,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双重性质。
多巴胺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相关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多巴胺在电极上的点电化学聚合
多巴胺在电极上的点电化学聚合《多巴胺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超有趣的化学话题——多巴胺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不过别担心,老师会用咱们都能听懂的方式来讲哦。
首先呢,咱们得知道多巴胺是什么。
多巴胺是一种很神奇的分子,就像一个小小的精灵,在我们的身体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我们的情绪、感觉还有很多生理过程都有关系呢。
那电化学聚合又是啥呢?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建筑工程,不过是在电极这个特殊的“工地”上进行的。
咱们先来说说聚合这个概念。
聚合就好比是搭积木,小分子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长长的大分子。
就像我们用小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每个小珠子就是一个小分子,串起来后的项链就是聚合后的大分子啦。
那电化学在这里面又扮演什么角色呢?咱们可以把电极想象成一个特殊的电池的两极。
这时候,我们的多巴胺分子就像是一群想要到电极这个“舞台”上表演的小演员。
当它们靠近电极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
这里面就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啦。
化学键呢,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离子键就像是带正电和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比如说,就像小磁铁一样,正极和负极互相吸引。
而共价键呢,是原子共用小钩子连接。
想象一下,两个小伙伴想要紧紧拉住对方,他们就共用一个小钩子,这样就不会分开啦。
在多巴胺的电化学聚合过程中,会形成新的化学键,把一个个多巴胺分子连接起来。
这整个过程还和化学平衡有点关系呢。
化学平衡就像是拔河比赛,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两队人。
在这个电化学聚合的过程中,反应物这边是多巴胺分子,生成物这边就是聚合后的产物。
一开始,可能反应物这边人很多(多巴胺分子很多),反应就朝着聚合的方向进行,就像拔河比赛中一方用力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拉。
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这边也慢慢有了人(聚合产物越来越多),当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时,就像拔河比赛双方都使不出更多的力气了,绳子就不动了,这就是化学平衡状态。
多巴胺
D1和D2多巴胺受体都典型地发现于对多巴胺神经末梢是突触后的成分,两类受体也见于皮层-纹状体的末梢, 在此多巴胺末梢与谷氨酸能末梢形成轴突-轴突型突触以调节谷氨酸的释放。重要的是,在多巴胺细胞胞体,树突 和末梢都有多巴胺受体发现。这些自身受体既调节多巴胺的合成、释放,也调节神经元的冲动发放频率。从药理 学角度看,这些受体似与D2受体性质相似。刺激脑内多巴胺受体产生的确切行为变化尚不清楚。多巴胺通过在锥 体外运动系统中的作用肯定参与运动调节。当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受损时,将导致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丧失或 运动不能的产生。多巴胺似乎也参与摄食和摄水的增强和调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时,膜蛋白构造改变,允许Ca2+流入,囊泡与神经末梢或树突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多巴胺 释入突触间隙。有两种释放方式:一种是间断性释放,即动作电位到达时一过性释放多巴胺,然后快速回收入神 经元;一种是持续性释放,即低水平持续释放多巴胺,此时的多巴胺水平不足以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只能 激动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受体,抑制间断性释放。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 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 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探秘多巴胺:你不知道的神奇分子
探秘多巴胺:你不知道的神奇分子引言: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座繁忙的城市,神经元之间不断传递着信息,而多巴胺就像是这座城市中的奖励机制。
每当我们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体验到愉悦的事情时,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作为奖励,促使我们去重复那些带来愉悦的行为。
从品尝美食到获得成就,多巴胺都在幕后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那么,这个神奇的“快乐分子”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它又与我们的哪些行为和情感息息相关呢?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多巴胺的神秘世界,揭开它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一章:多巴胺的生理基础——大脑中的“快乐信使”1.神经递质:大脑的化学信使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组成。
这些神经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于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神经递质。
2.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多巴胺的合成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多个酶的参与。
它主要在脑内的特定区域合成,如中脑的腹侧被盖区。
合成好的多巴胺被储存在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这些小泡就会释放多巴胺,传递信号给下一个神经元。
3.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发挥作用的“门户”多巴胺的效应取决于它与特定受体的结合。
多巴胺受体分为多种亚型,分布在不同的脑区。
这些受体就像是一把把锁,只有特定的“钥匙”(即多巴胺分子)才能打开。
不同的受体亚型,对多巴胺的反应也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多巴胺在不同脑区发挥的不同作用。
4.多巴胺的神经通路多巴胺在脑内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沿着特定的神经通路进行传递。
这些通路与我们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例如:•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与奖赏、动机、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
•中脑皮层多巴胺通路:与认知功能、运动控制等密切相关。
5.多巴胺与其他神经递质多巴胺并不是大脑中唯一的神经递质,它与其他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共同调节我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
这些神经递质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复杂的神经系统。
多巴胺的功能和结构
多巴胺的结构和功能一、多巴胺的简介多巴胺(dopamine,DA,或3-羟酪胺,3、4-二羟苯乙胺)又名儿茶酚乙胺或羟酪胺,是儿茶酚胺类的一种,分子式为C8H11 N O2(化学式和空间结构如图1)。
是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1]。
图1 多巴胺的化学式和空间结构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与去甲肾上腺素囊泡不同点在于它不含多巴胺β-羟化酶,所以不会将多巴胺羟化成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行使储存多巴胺的功能。
脑内多巴胺的代谢产物主要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2]。
多巴胺神经元在脑内分布相对集中,支配范围较局限。
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主要投射于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部位。
黑质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黑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在纹状体储存。
当黑质被破坏或黑质-纹状体束被切断,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随即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脚间核头端的背侧部位,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前脑边缘;结节-漏斗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其神经纤维投射到正中隆起[2]。
在大脑中合成、分泌多巴胺递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位于中脑组织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和红核后区。
二、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以与脑内广泛表达的多巴胺能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神经元可调节和控制许多重要的行为过程,其中包括运动、认知、奖赏、情感、学习记忆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等。
其中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1.运动——帕金森病多巴胺对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多巴胺拮抗剂和激动剂应用的研究表明了多巴胺受体在运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如:大鼠的前进,后退,僵直,吸气和理毛功能。
通常激动剂提高多巴胺的运动功能,拮抗剂作用相反。
多巴胺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乔博 胡剑青 张一弛 张文涛关键词多巴胺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 受体 帕金森病摘要多巴胺(DA)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囊泡中,可能是通过胞裂外排的方式由神经元释放。
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生理作用。
多巴胺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1. 概述多巴胺(DA)按系统命名法,名为邻苯二酚乙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
其盐酸盐为白色、有光泽结晶。
熔点243—249℃(分解)。
无臭。
味微苦。
置于空气中及遇光时颜色渐变深。
易溶于水。
在五十年代以前,多巴胺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
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阿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证实了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并且还和帕金森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此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关于多巴胺的研究,人们对多巴胺这个神奇的小分子在大脑内的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卡尔森也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 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2.1 解释几个名词黑质:在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
黑质细胞富含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
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
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核。
纹状体分为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两部分。
新纹状体: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端脑。
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
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小脑以及其它锥体外系的影响。
多巴胺的功能和结构
多巴胺的结构和功能一、多巴胺的简介多巴胺(dopamine,DA,或3-羟酪胺,3、4-二羟苯乙胺)又名儿茶酚乙胺或羟酪胺,是儿茶酚胺类的一种,分子式为C8H11 N O2(化学式和空间结构如图1)。
是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1]。
图1 多巴胺的化学式和空间结构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中的囊泡与去甲肾上腺素囊泡不同点在于它不含多巴胺β-羟化酶,所以不会将多巴胺羟化成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行使储存多巴胺的功能。
脑内多巴胺的代谢产物主要是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2]。
多巴胺神经元在脑内分布相对集中,支配范围较局限。
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主要投射于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部位。
黑质纹状体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黑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在纹状体储存。
当黑质被破坏或黑质-纹状体束被切断,纹状体中多巴胺的含量随即降低;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脚间核头端的背侧部位,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前脑边缘;结节-漏斗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其神经纤维投射到正中隆起[2]。
在大脑中合成、分泌多巴胺递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位于中脑组织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区和红核后区。
二、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以与脑内广泛表达的多巴胺能受体结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神经元可调节和控制许多重要的行为过程,其中包括运动、认知、奖赏、情感、学习记忆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等。
其中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1.运动——帕金森病多巴胺对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多巴胺拮抗剂和激动剂应用的研究表明了多巴胺受体在运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如:大鼠的前进,后退,僵直,吸气和理毛功能。
通常激动剂提高多巴胺的运动功能,拮抗剂作用相反。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 DA)是神经系统中另一类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含量至少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含量的50%。
多巴胺一度被认为仅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1958年,瑞典药理学家Carlson首先报道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高,约占全脑多巴胺含量的70%,且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并不一致。
这使人们提出设想,多巴胺可能是脑内独立存在的神经递质。
60年代,人们证实帕金森病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用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L-DOPA)可获较好疗效,这对多巴胺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70年代中,应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方法证实体内存在着多巴胺受体,某些化合物能与其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
进入80年代后,大量实验深入分析了DA受体的亚型及其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A受体的不同类型得以克隆,其结构也被阐明。
第一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分布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显示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Falck-Hillarp(1962)发现,神经元内的单胺类物质可与甲醛蒸汽反应,聚合成为异喹啉(isoquinoline)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射出波长不同的荧光,神经元内的儿茶酚胺可转变成绿色荧光物,5-羟色胺可转变成黄色荧光物。
运用这一方法,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分布被成功定位。
到目前为止,已知脑内有10个多巴胺细胞群,继去甲肾上腺素的A1 ~ A7细胞群之后,被命名为A8 ~ A17,其中A8 ~ A10细胞群分布于中脑,A11 ~ A14细胞群在丘脑,A15、A16位于端脑,A17在视网膜内(表1)。
A8 ~ A10细胞群集中了约70%的DA能神经元。
表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定位A8 位于红核后方的网状结构内,内侧丘系外侧部的背侧A9 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内侧黑质复合体,大部分位于致密部,少部分位于网状部A10 位于脚间核的背侧和腹侧被盖区。
多巴胺 的介绍,及其物化性质
测,其回收率在97.7%-101.6%范围内.
(宋伟,陈禹,陈亮,田丹碧.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
22
(
6
):
665-669.
[
4
]
Wang Z H
,
Xia J F
,
Zhu L Y
,
Chen X Y
,
Zhang F F
,
Yao S Y
,
Li Y H
,
Xia X Z.Electroanalyse
,
2011
1.
[
多巴胺(Dopamine) (C6H3(OH)2-CH2-CH2-NH2)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它正式的化学名称为4-(2-乙胺基)苯-1,2-二酚,简称「DA」。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熔点(℃)】218~219
[
1
]
Jonathan N B.Endocr. Rev.
,
1985
,
6
(
4
):
564-589.
[
2
]
Giz M J
,
Duong B
,
Tao N J.J. Electroanal. Chem.
,
1999
,
465
:
72-79.
[
3
]
Song W
多巴胺
多巴胺 -突触,递质与受体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多巴胺受体的多少和人的遗传基因、生活 方式、外界刺激都有一定关系 科学家们通过试验发现,如果人缺少多巴 胺的受体,就会抑制兴奋。 如:一般身材较胖的人体内都缺少多巴胺 受体,他们在接受食物所给的刺激时,往 往要比正常人多。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 食物来满足自己对食物的快感。
盐酸克伦特罗在全世界养猪业中的使用都是违法的
莱克多巴胺正被作为一种新型瘦肉精被一些养猪场使用
大纲
一、简 介 二、药理作用 三、用法用量 四、配制和应用方法 五、不良反应 六、注意事项 七、给药说明 八、小结
多巴胺· 简介
多巴胺是NA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 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这种脑内分泌 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 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 影响, 神经末梢的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多巴胺间存在着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 及多巴胺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
人的脑中存在著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所以 能有七情六欲,控制四肢躯体灵活运动,都 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无阻,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 道山崖中的一道缝,讯息要跳过这道缝才能 传递过去。 这些神经细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触 (synapse),当信息来到突触,它就会释放 出能越过间隙的化学物质,把信息传递开去, 这种化学物质名叫递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 种递质。
药理作用
直接激活多巴胺受体(D1)、α和β受体, 对β 受体作用较弱,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 奋D1受体,特别是肾和肠系膜及冠状动脉 血管的D1受体,使上述血管舒张,血流量 增加。 当静滴每分钟1—5μg/kg时,肾血流增加, 血压和总外周血管阻力不变或稍降低。它 是唯一可直接增加肾血流,改善肾功能的 拟肾上腺素药物。
多巴胺 化学式
多巴胺化学式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多巴胺这个有趣的东西,当然得从它的化学式说起啦。
首先,化学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方式,就像给多巴胺画了一张独特的身份证。
多巴胺的化学式是C₈H₁₁NO₂,这里面的C代表碳,H代表氢,N代表氮,O代表氧。
这些原子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构建出了多巴胺这个奇妙的分子。
那这些原子是怎么组合起来的呢?这就涉及到化学键啦。
化学键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
比如说离子键吧,就好比带正电和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般吸在一起。
想象一下,正电的原子就像带了正电荷的小磁铁,负电的原子像带了负电荷的小磁铁,异性相吸,“啪”的一下就紧紧粘住啦。
而共价键呢,是原子共用小钩子连接。
就好像两个小伙伴,每人都有一个小钩子,他们把钩子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共价键。
在多巴胺分子里,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就像看不见的胶水,把各个原子牢牢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
再说说分子的极性吧。
这个概念有点像小磁针哦。
就拿水来说,水是极性分子,氧一端像磁针南极带负电,氢一端像北极带正电。
你可以想象水分子像一个小小的指南针,有正负极性。
而二氧化碳呢,是直线对称的非极性分子。
这就好比一个两边完全一样的东西,没有明显的正负极之分,就像一根直直的棍子,两边一样平衡,不存在极性。
多巴胺分子的极性也对它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呢。
接下来讲讲化学平衡。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反应物和生成物像两队人。
在反应开始的时候,可能一方比较强,就像拔河比赛刚开始,一方用力大些,绳子就往那边移动。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这就好比两队人力量达到了平衡,绳子就不再动了。
在多巴胺参与的某些反应里,也会存在这样的化学平衡状态哦。
还有配位化合物呢。
这里面的中心离子就像是聚会的主角,配体是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想象一下,中心离子在中间,周围的配体就像一群小伙伴围过来,大家共享一些电子,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就像在派对上大家互相分享乐趣一样。
多巴胺分子量
多巴胺分子量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人体内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巴胺分子量是指多巴胺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数和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多巴胺分子量的相关知识。
一、多巴胺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多巴胺是一种含氮芳香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8H11NO2。
它是由苯丙氨酸经过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反应后形成的。
多巴胺分子中包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氨基甲酸基团。
它是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晶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多巴胺在人体内主要由黑质和腹侧被盖区的神经元合成。
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人体的运动、情绪、学习和记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巴胺还可以通过血液-脑屏障进入脑部,在脑内发挥作用。
二、多巴胺分子量的计算多巴胺分子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其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数和其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
多巴胺分子中包含有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其分子量为C8H11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即154.17。
多巴胺分子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化学式计算器等工具来进行。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对多巴胺样品进行质谱分析来确定其分子量。
三、多巴胺分子量的应用多巴胺分子量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等方面。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多巴胺分子量的计算和测量对于研究多巴胺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多巴胺分子量的测量可以用于研究多巴胺类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在化学合成领域,多巴胺分子量的计算和测量可以用于合成具有多巴胺结构的新型材料和功能化分子。
例如,通过合成多巴胺衍生物可以制备具有粘附和润湿性能的表面涂层和生物材料。
在材料科学领域,多巴胺分子量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具有多巴胺结构的新型材料。
例如,通过利用多巴胺的自组装性质可以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表面涂层和生物材料。
四、多巴胺分子量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医学、化学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多巴胺分子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寻找新型的多巴胺类药物,以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多巴胺的成分
多巴胺的成分
嘿,你问多巴胺的成分啊?那咱就来好好说说。
这多巴胺呢,其实成分说起来还挺有意思。
它主要是由一些化学物质组成的。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信使。
它的分子结构里有一些特定的部分。
比如说有一个苯环,这就像是多巴胺的小帽子。
还有一些羟基和氨基,这些就像是多巴胺的小手小脚。
这些成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神奇的多巴胺。
多巴胺在我们身体里可重要了。
它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兴奋和满足。
就像一个小魔法师,给我们带来各种美好的感觉。
打个比方吧,多巴胺就像我们身体里的一颗小糖果。
这个糖果有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苯环就像是糖果的外壳,保护着里面的甜蜜。
羟基和氨基就像是糖果的味道,让我们尝起来甜甜的。
多巴胺的成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们的作用可
大了。
当我们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时,比如吃好吃的东西、和朋友一起玩、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我们的身体就会分泌多巴胺。
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特别幸福。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跑步。
每次跑完步,他就觉得心情特别好。
这就是因为跑步的时候,他的身体分泌了多巴胺。
多巴胺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就像给他打了一针兴奋剂。
所以啊,多巴胺的成分虽然不复杂,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可不小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多巴胺
• 爱情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 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 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 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 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 到三四年的时间。
奇妙的多巴胺
• 多巴胺最常被使用的形式为盐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的结 晶。无臭,味微苦。露置空气中及遇光色渐变深。在水中易溶, 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极微溶解。熔点243℃249℃(分解)。
• 多巴胺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 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神经末梢的GnRH和多巴胺间存在着 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及多巴胺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中脑 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
• (帕金森综合征是临床上神经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概念,特指各种 原因(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感染、中毒、外伤、药物以及遗 传变性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 为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 综合征。)
奇妙的多巴胺
• 电视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男主角有一段台词:男女第一次渴 望着对方的时候,性荷尔蒙分泌出睾酮和雌激素,这种渴望持续 下去,到了陷入爱情阶段,就会分泌多巴胺和血清胺,血清胺是 爱情中最重要的物质,能让人一时处于近疯狂的状态,到了下一 阶段,男女会持续双方的关系并希望得到更密切的结合,就会发 展到sex或者是结婚,这时就会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
奇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巴胺
奇妙的多巴胺
奇妙的多巴胺
• 多巴胺(C6H3(OH)2-CH2-CH2-NH2) 由脑内分泌,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它正 式的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4-(2-aminoethyl)benzene-1,2diol)。Arvid Carlsson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他赢得了2000 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 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 也与上瘾有关。
• 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不再,后果或者爱情归于 平淡,或者干脆分道扬镳。如此说来,爱情的保质期只有三四年 而已,所谓的“七年之痒”大概应该改为“四年之痒”吧。不过 爱情本身就是激情而又短暂的,这不是杯具,并不是所有人都因 为多巴胺的减少而选择分手。
奇妙的多巴胺
•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还有责任、亲情、誓言、承诺(三元 论:激情、亲密、承诺亲密关系),坚守着爱情和婚姻的更多是 这些因素,不是电光火石一样的激情。在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不 断的经营,共同的进步,爱情还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才是更 广义的爱。
奇妙的多巴胺
• 科学家揭示出了爱情在大脑中的位置,以及组成爱情的独特化学 成分——多巴胺。研究同时表明,爱情带来的迷狂,在化学组成 上,与人发疯的时候几乎完全一样。所以,那些表白“亲爱的, 我爱你爱得发疯”的男女们,其实并没有夸张,他们在无意中, 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预言。
奇妙的多巴胺
• 科学家还告诉我们: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 感。大脑疲倦了以后,要不减少多巴胺的分泌(也就是俗称的 “情到浓时情转薄”),要不就干脆自动停止分泌。由此引发的 后果就是,或者爱情变淡,或者干脆分手。同时,科学家也警告 所有正在发誓天长地久的疯子们:爱情最长的保质期是四年。
• 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导致的结果。 吸烟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根据研究 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颤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奇妙的多巴胺
• 2012年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治 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德国研究人员称, 多巴胺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这一发现或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 治疗。
奇妙的多巴胺
奇妙的多巴胺
其实,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爱情中心,就是下丘脑。 下丘脑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就像丘比特之箭。
一、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时,这些恋爱兴奋剂就会源源不断的分泌出来, 于是我们有了爱的感觉,享受爱的幸福,甜蜜甚至眩晕, 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多巴胺们”在发挥作用。 (人们总是贪恋美好的感觉,多巴胺带来的兴奋的确可以使人上瘾,如同吸烟,酗酒带来的快感一样。吸烟, 酗酒甚至吸毒,也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飘飘欲仙,难以戒掉。 品尝巧克力的甜蜜,体验爱情的幸福,瘾君子腾云驾雾的满足感,都是几乎同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那么为什么巧克力不像毒品一样让人无法自拔呢? 我们的大脑可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告诉我们这是哪一种感觉,从而调整机体的状态。 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显示,购物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也与多巴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购物能够刺激大脑的主 要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对购物收获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甚至超过了实际收获时的兴奋,于 是即使是只逛不买,或者搜寻降价打折都会令人感觉很有乐趣。反而有可能当时买了一件觉得十分喜欢的衣服, 拿回家却束之高阁,那是因为当购物完成之后,多巴胺的浓度会迅速下降,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也不再有当时 兴奋的感觉。
奇妙的多巴胺
• 介绍一位名人的爱情:那时候他正在热恋,找了位绝色女友,时 不时的看见他带着女友出席各种场合,也时不常地听到他热烈的 爱情表白,有一次,在一个情感访谈节目里,他公开向传统的 “七年之痒”的说法挑战,他说他不信这个,他觉得自己的爱一 定会超越世俗。为此,我更加执着地关注着他的爱情动向,谁曾 想,在他口出狂言的两年后,也就是在他与那女子相识相爱的四 年后,他的多巴胺物质果然迅速减少甚至停止分泌,两人出现了 感情危机,直至离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