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案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一致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晋的成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认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状况和北方十六国成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西晋为何是一个短寿王朝”的剖析,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史实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西晋一致的短暂,诚然是多种矛盾矛盾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心腐败是致使当时政治黑暗不行忽视的一个问题。

历史提示我们,应安不忘危,汲取历史教训。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西晋的一致、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课难点:西晋的短暂一致的原由。

三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情导入三国鼎峙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成立的,国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发问:那么三国鼎峙中,你以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一致全国?为何?预计学生会回答:魏国。

因为曹魏的发展超出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指引,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可以一致,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指引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联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研究研究一:西晋可以一致中国与三国鼎峙有何关系?(分层研究 )1.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实力最强?2.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最初消亡?【概括】在三国鼎即刻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权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为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遇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各族人民都急迫要务实现全国的一致。

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

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明显,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分,所以以后全国的一致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达成。

研究二:八王之乱【想想】为何西晋的一致只有很短的时间?(分层研究 )1.西晋一致后,统治公司快速腐败,其表此刻哪些方面?2.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3.第一次人口迁移热潮在什么时间?【概括】(1)统治公司豪侈腐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附学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附学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自主预习一.西晋的建立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

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巩固练习】1.建立西晋的是( D )A.司马懿B.司马睿C.司马昭D.司马炎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A.匈奴B.鲜卑C.羌D.氐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 A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蒙古、鲜卑、羯、氐、羌4.阅读下图,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三个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2.时空观念:解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各族内迁。

4.历史解释:通过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5.家国情怀: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书《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很自然的事,而“分久必合”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是如何统一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课堂,探究三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吧!板书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教师讲解: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出自此时。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由此,三国尽归司马氏。

教师提问: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司马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学生回答: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教师讲解: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7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题第17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2022年版)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的过程知道西晋的统治状况及八王之乱的始末;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对其中原地区各族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十六国北朝政权的更替。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内迁的路径,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交往、交流、交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 通过阅读史料发现乱世百姓的生存艰难。

通过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古代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家国情怀)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难点八王之乱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出示不完全信息的“三国鼎立”示意图及问题:图片表示的是古代史的哪一局势?这一局势将怎样发展?2.师出示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并引导学生从子目上把握本课的三个内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学生回忆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权并立时代。

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理顺西晋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进入统一的西晋时代。

课标解读出示课标,并解读:首先,了解西晋建立、统一的过程知道西晋的统治状况及八王之乱的始末;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对其中原地区各族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十六国北方的社会。

明确三国消失的顺序是魏灭蜀,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氏晋代建晋代魏,最后晋灭吴,等等这些基本的史实,需要理清先后。

2.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内迁的路径,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交往、交流、交融。

农耕社会,人口迁移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3. 通过阅读史料发现乱世百姓的生存艰难。

通过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古代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教学过程】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2.简述西晋建立的过程。

(三国政权的演变)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

(原因、目的、后果等)(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政权的更迭、西晋的统一等基本史实,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西晋的统治情况和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初步理解西晋短命的原因。

识读地图,了解西晋游牧民族内迁及胡汉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地看待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会用时间轴和图示为线索,梳理十六国至北朝更替的基本情况,培养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理解统一是大势所趋,安定是民心所向。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上承三国鼎立,下启南北朝的对峙。

以西晋的建立、统一、消亡,至十六国、北朝为时间线,辅以北方各族的内迁加强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内容的编排上,时间感和空间感都很强。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有强烈的认知兴趣。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初步的材料概括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经过前课学习,对于三国鼎立的格局有明晰的了解,有助于本课时间线的初始勾勒;经过前单元学习,对游牧民族有一定的概念,有助于本课北方各族内迁的背景构建;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于西周的分封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分封制于春秋战国的纷争的学习印记应当较深,有助于理解西晋的分封诸王对其短命的影响;结合现实情境,对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很强的认同感。

但同时,对于西晋和十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认知度可能较低,知识储备的可能性更低。

重难点重点: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

难点:游牧民族内迁带来的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资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6月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XX年6月版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魏晋南北朝史》中华书局XX 年1月版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XX年5月版佟春燕著:《唯美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生活剪影》学林出版社XX年10月版朱大谓等著:《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知识回顾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1.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

难点: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2.西晋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皇帝。

他闹出的两个笑话家喻户晓。

一次惠帝司马衷在华林园游玩,听到园中池塘内蛙声响成一片,他凑上前去,傻兮兮地向身旁的随从们问道:“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还有一次,时值天下大乱,百姓饥荒,饿殍遍地,朝中大臣向晋惠帝奏报此事,谁知晋惠帝竟问道:“他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满朝文武听后错愕无言。

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来的肉粥呢?他的无能导致了贾后乱政和“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气数。

那么西晋的灭亡,能够完全归咎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吗?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走进第17课,探寻西晋灭亡的缘由。

新课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图片展示】【具体解读】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具体解读】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是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1.西晋的统治西晋时期盛行豪门政治。

在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经济种种特权的门阀制度下,豪门世族追逐名利,世风沉沦日下。

史载官宦子弟石崇,其“财富丰积,室宇宏丽”。

姬妾百数,皆穿金戴翠,华服绮丽,至于吃的、用的无不极尽当时所选,珍宝田舍无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北迁。

教材通过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和原因。

2.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一、西晋的建立(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1. 背景: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初一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初一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初一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将导训的自主预习做完)板块一西晋的建立建立:________年,魏灭________。

________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________帝。

________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统治腐朽: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在治国方略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多是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板块二八王之乱概况: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16年。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板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__,总称为“________”。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________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____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至316年灭亡的过程。

本课重点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内容紧凑,结构清晰,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西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2.北方各族的内迁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晋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重点讲解晋朝的兴衰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晋会如此迅速地灭亡?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西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能分析得出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中,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西晋兴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二、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预期效果: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具体解读: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人物链接】晋武帝司马炎【具体解读】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2.统治史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史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教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教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短暂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这则材料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2)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灭亡;从客观上看,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4)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答案:(1)晋惠帝。洛阳一带。
(2)①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②西晋统治者昏庸腐败。
(3)性质: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混战:危害:混战长达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衰落下去。
A.魏、蜀、吴B.魏、吴、蜀C.蜀、魏、吴D.蜀、吴、魏
2.西晋第一个皇帝是(D)
A.司马懿B.司马师C.司马昭D.司马炎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A.西晋B.东汉C.西汉D.曹魏
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故事有关,“乱七”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C)
过渡语: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并没有出现长期统一的富强局面,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混战和他们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迅速激化,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板块二 八王之乱
(1)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混战在哪里展开?
(2)西晋为什么会发生八王之乱?
(3)八王之乱的性质及危害是什么?
教学重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设计说明本课上承三国鼎立,下启南北朝的对峙。

以西晋的建立、统一、灭亡为主,辅以北方各族的内迁。

在内容的编排上,时间感和空间感都很强。

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游牧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有助于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结合现实情境,增强学生对“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2.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等基本史实,探究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重点难点重点:八王之乱。

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东西晋演义》(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结论。

那么,三国之后是谁统一了全国?二、预习检查1.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是哪个国家?2.司马氏家族取代了哪国政权?3.说说西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及统一全国的时间。

4.八王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5.说说北方各族内迁的时间及内迁后的主要活动区域。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有一年闹饥荒,老百姓没有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晋惠帝,晋惠帝却问报告的人:“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教师提问: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国家的统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皇帝昏庸无能,无力治理国家。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1. 时空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时间和空间背景,掌握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对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3. 历史解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解释。
内容逻辑关系
2. 关键词:西晋统一;北方各族;内迁;影响;衰落原因。
3. 板书设计:
- 西晋统一:时间、过程、成果
- 北方各族内迁:原因、过程、影响
- 西晋衰落:原因、民族融合、历史影响
- 总结:西晋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意义
课后作业
1. 结合课文内容,简述西晋统一的过程和成果。
2. 分析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 探讨西晋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民族融合的关系进行解释。
4. 比较西晋统一与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及其相互关系。
5.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西晋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认识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教学总结:
在技能方面,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史料分析方法,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听讲,能够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讲授法和讨论法来进行的。在讲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事件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也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1.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

(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

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阅读图片:《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

(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

(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

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