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一、幻想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边缘地位 •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质,趋向实际和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争、革命、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于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名词解释:1. 白话文:白话文是指以口语为基础的文字表达方式,与古代文言文相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文的兴起和普及被认为是一次文学革命,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易懂、更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

2. 新文学: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潮流。

在20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提倡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的作品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汉语口语化:汉语口语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20世纪中叶以后,作家们开始注重表达方式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大量运用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4. “文革”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一场重大事件,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而一些作品则被用来宣传和歌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中国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流派。

这种文学风格强调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

作家们尝试以多元化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个人和社会的困惑和矛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和特点。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品味中国现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今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现代文学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社会变革,一批爱国志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新青年》和《新小说》等,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文学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茅盾等,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

3. 抒情诗的兴盛:20世纪上半叶,抒情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聂绀弩、朱自清等。

这些作家以纯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聂绀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4. 抗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承载着抗争和希望,成为了人们抵抗外敌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有名的作家如艾青、丁玲、王实味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例如艾青的《乌篷船》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5.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复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受到迫害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在困境中发声。

在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新人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承接着先辈,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着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8 .“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豪无人格而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Q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9.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10.“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格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20世纪初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11.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12..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13.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4.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爱的哲学”;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5.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17.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早期象征诗派“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9.呐喊:鲁迅1923年结集的第一本小说集;收狂人日记故乡等小说;取名呐喊意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所以明显地保留着“五四”高潮期奋起呼唤的特色..20.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1928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曾对他们的原则和理论展开论战..新月诗派活动分前后期..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要求创造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闻一多、徐志摩及朱湘、饶孟侃、刘梦苇等等发表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意义..1931年;徐志摩又创办诗刊;后期有陈梦家等等..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示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新月派的小说家有沈从文、凌叔华等..21.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22.“湖畔诗人”:指1922年4月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的湖畔诗集而得名的一群年轻诗人..他们是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等..他们的诗集中表达了“五四”青年的爱情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
前言
• 什么叫“中国现代文学”? • 1917-1949;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
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与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相适应;是吸收外来文学(文化)的结 果,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变革。 (前言) 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胡适、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1929-1933, 清华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王瑶、刘缓松、 唐(韬)。(王序)
第二章 鲁迅(一、二)
• 《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
• • • •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 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30)陈哲衡的《一日》(1917年6月)。 它的创新之处:1、打破了传统情节结构;2、用第三人称描述人 物的心理、幻觉,所有叙述都渗透了主人公的心理;3、“小序” 形成了文本的双重视角—我、余、隐含作者。(34)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18-1923,15篇, 后抽出《不周山》。 《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1924-1825,11 内向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叙事模式 1、看与被看(吃与被吃)《示众》《祝福》《药》; 2、离去-归来-再离去《故乡》《在酒楼上》。(31-34)
•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办有《语丝》周刊, •



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 平伯等,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语丝体)。(122)莽原社、 未名社、沉钟社、湖畔社。(18) 胡适的文学理论 1、白话文学论:1916年在美国留学即 提出这个观点;二、历史的文学观论。(19-21) 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发表于 《新青年》;2、平民的文学:1919年1月发表于《每周 评论》(仲密)(21-24)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 对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 1、林纾(琴 南),《荆生》(10)。2、学衡派:因1922年创刊于南京 的《学衡》而得名,梅光迪、胡先驌、吴宓,主张用伦理 道德来凝聚中国(文化保守),他们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 判。(11)3、甲寅派:因章士钊复刊的《甲寅》而得名, 认为白话文不能代替文言文,《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 化运动者发生争论。(10-11)复古派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成 份。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特点: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怀的流 行、主体个性的张扬、多种方法的尝试。(24-30)人与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引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概述本教案将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2.1 清末小说的兴起和革新- 讲解清末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分析《红楼梦》的创作与价值2.2 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学- 介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分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2.3 五四运动和诗歌革新- 解读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价值2.4 抗日战争和现代战争文学- 探讨抗日战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红高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性3.1 思想与创作的多元化-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思想倾向和主题多元化- 分析不同作家的创作特点和风格差异3.2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 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中各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发展- 分析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形式的创作特点3.3 地域与民族的多元性-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的表现和反映 - 分析不同地域和民族作家的文学风格第四部分:中国现代文学与社会4.1 文学与社会变革-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推动作用- 介绍文学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角色4.2 文学与政治运动- 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在政治运动中的角色和影响- 探讨文学在传递政治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3 文学与文化传承- 讲解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分析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教学活动和评估5.1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创作比赛等- 确定活动目标和步骤,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5.2 学生评估方法- 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演讲、小组展示等 - 关注学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六部分: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6.1 相关教学资源-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资料等 -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的链接,请注意避免包含网址6.2 参考书目- 提供一份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使用- 避免包含邮箱地址,可以提及一些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资源第七部分: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7.1 教学计划- 设计一份教学计划,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安排等- 组织合理的课程结构,确保重点内容的讲解和讨论7.2 课程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安排和时间分配 - 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充足性结语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古代文学:1840年以前。

近代文学:1840——1919现代文学:1919——1949当代文学:1949年以后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先秦文学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一听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我就觉得这可真是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咱们先来说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吧!就好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电影。

从五四运动开始,那可真是风云变幻呀!鲁迅爷爷,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文豪!他写的那些文章,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剑,直直地刺向那些不好的东西。

他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多么有气势呀!他的《狂人日记》,哎呀呀,读起来让人心里一惊一乍的,难道不是吗?还有茅盾伯伯,他的《子夜》写得那叫一个精彩!就好像带着我们走进了那个热闹非凡又充满矛盾的上海滩。

那里面的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就像在我们眼前演戏一样,你说神奇不神奇?再说老舍先生,《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为了生活苦苦打拼,却总是被命运捉弄,多让人心疼啊!这难道不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吗?有时候努力了,却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再看看中国当代文学史,那也是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地!王蒙爷爷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读起来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想啊想。

还有莫言叔叔,他写的那些故事,充满了魔幻和现实的交织,就像一个神奇的梦境,让我们在里面流连忘返。

他的《红高粱家族》,那一片片火红的高粱地,仿佛就在眼前,难道你不想去看看吗?这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就像是两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吗?一条充满了激情和变革,一条充满了创新和探索。

它们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我觉得呀,了解这些文学史,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我们能看到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怎么表达自己的。

这不仅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是吗?所以,咱们可都得好好去研究研究,去感受感受它们的魅力!示例文章篇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那可太精彩啦!》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吗?这可真是两座巨大的知识宝藏!先来说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吧。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老舍小题1、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2、1921发表短篇处女作《她的失败》,在英国完成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均连载于《小说月报》3、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294、6部长篇《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转》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大明湖》被战火所焚,1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5、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长篇:《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1948,短篇小说集《贫血集》1944、《东海巴山集》1946、《微神集》1947,话剧《残雾》1940、《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 30年代新诗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1931创办《诗刊》季刊2、1932年施蛰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3、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性诗集:《望舒诗稿》戴望舒1937、《鱼目集》卞之琳1935、《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汉园三诗人”《预言》何其芳1945、《二十岁人》徐迟1936、《绿》玲君1937、《石像辞》南星1937、《春野与窗》林庚19344、何其芳,把自己写诗的道路成为“梦中道路”,《预言》、《季候病》、《再赠》废名代表作《十二月十九夜》林庚《沪之雨夜》、《夜行》、《空心的城》5、政治抒情诗:郭沫若诗集《恢复》殷夫,原名徐伯庭,学名徐祖华,笔名白莽,《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4本诗集,《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被称为“红色鼓动诗”6、蒲风,原名黄日华,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7、长篇叙事诗:杨骚《乡曲》、穆木天《守堤者》、王亚平《十二月的风》、柳倩《震撼大地的一月间》、温流《我们的堡》、江岳浪《饥饿的咆哮》8、臧克家,新月派,1933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有名的诗篇,被称为农民诗人、乡土诗人9、田间和艾青的诗歌创作开始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课件

2.“文界革命”
★最早是梁启超在1899年《夏威夷游记》
中提出的。并先后在主编的《清议报》 《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业上予以 实践。主张以“欧西文思”启发和激活 汉语思维,目的在于把文章从八股文、 桐城古文和骈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 立一种新文体。
3.“小说界”革命 ★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
③狭邪小说: 对人性中情欲的关注 a 溢美类: 《花月痕》 →才子佳人的妓女版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欢场如情场 鲁迅评价:“平淡 而近自然”
韩 邦 庆
b 溢恶类: 《九尾龟》 欢场如官场 展示了整个社会总的 道德危机。
张爱玲:“张爱玲五详 《红楼梦》,看官们三 弃《海上花》”。
张爱玲《海上花开》
侯孝贤《海上花》
晚清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① 谴责小说:提出了价值观的问题 ② 科幻乌托邦小说:重塑了关于时间 和空间的意识 ③ 狭邪小说:对情感和欲望的关注 ④ 侦探小说:提供了对正义的新的想 象 总结:晚清正是五四的一个丰富的源泉。
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原因
文学变革
笔记
背景
社会原因 动因 新文化运动 思想的启蒙 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1:Biblioteka 诗界革命“适用于今,通行于俗”
19世纪末的文学变革 小说界革命
文界革命
提高思想教化功能 平易畅达
打破古文藩篱
呼吁提倡白话文
域外小说的翻译
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2:混乱而又比较自由
废科举、兴学堂 新式教育
笔记
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倡“诗 界革命”(我手写我口),维新变法失 败以后,梁启超倡导了“小说界革命”, 还提出了与“新民说”相适应的“新文 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 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 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1917年《新青年》 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 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 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 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Democracy )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 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 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 用西方文化。
第一章 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20年代文学论争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
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 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 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 2、到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潮。他们 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 务,人人谈西学”。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 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绪 论(1)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 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 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 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 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 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 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 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 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 “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 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 新型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主要在于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深远的历史变革和政治动荡,这些事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文学作为中国复杂阶级关系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成分是复杂多样的。

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具有其他重要意义。

例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现代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动荡时的反应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自由、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它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并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视角。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填空题鲁迅是周树人在1918年5月发表()时用的笔名。

【答案】狂人日记《林家铺子》的作者是()。

【答案】茅盾《红烛》的作者是()。

【答案】闻公多《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答案】艾青《断章》的作者是()。

【答案】卞之琳《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

【答案】郭小川曹七巧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案】《金锁记》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是()。

【答案】《伤逝》《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

【答案】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作家是()。

【答案】老舍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小说是()。

【答案】《围城》刘世吾是王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案】《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小说《长河》的作者是()。

【答案】沈从文《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答案】徐志摩二论述题1.试述闻一多诗歌的艺术成就【答案】(1)注重诗境的绘画美。

(2)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3)语言的凝练、形象的奇险。

2.比较鲁迅导张爱玲的虚无生存体验.【答案】鲁迅的虚无体验更多地与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强调了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版抗精神;而张爱玲的虚无体验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揭示了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唐和挣扎。

两位作家的作品都以女独特的方式,对虚无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深讨和表达,为我们理解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3.试述高觉新的双重人格。

【答案】(1)他少年聪慧、有理想、有抱负,渴望幸福生活和自由的爱情,但旧礼教的熏陶封建家长的管教使他变成了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长房长的地位使他必须承担起维持这个大家庭的重任。

(2)面对各种非难,他用“无抵抗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奉行作揖原则,多郁地承受着苦难的生活。

但他又是受过五四新思想洗礼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解,个性自由,因此他的思想经常处在矛盾之中卸为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提)

·民众戏剧社: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锌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小二黑结婚》: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写解放区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

·“反思小说”:出现于七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对解放以来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地批判与反思,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代表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造大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

1.简述鲁迅《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1)《朝花夕拾》是鲁迅带有回忆性质的散文集;(2)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寓褒贬于平淡的叙述中;(3)清新恬淡与讽刺幽默相统一。

2.新感觉派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1)“新感觉派”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2)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觉,采用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3)开掘人的梦幻与变态心理的无意识领域。

3.简析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这部戏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选择了“茶馆”这个最具有表现力的地点,截取三个时代的片断借以展示历史变迁;(2)塑造了以王利发为代表的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3)《茶馆》的戏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意味,注重人物对白的个性化。

4.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2)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3)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家的忧患意识;(4)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1.以《边城》和《八骏图》等作品为例,试论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可以《边城》和《八骏图》为代表;(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了美德和新的活力;(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生形式;(4)由《边城》和《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第二节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新质一、时间概念:以1917 ——1949年为时间段落。

二、语言变革:以现代汉语为书写形式。

三、观念更新:“文学是人学”。

在新文学发展几十年过程中,“文学是人学”的观念已得以牢固树立,“人的解放”的内涵也得以不断拓展,使文学观念得到根本性的刷新。

四、新的内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体验。

五、新的形式:以现代审美—艺术手段为表现方式。

第三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流程一、第一阶段:1917—1927年。

二、第二阶段:1928—1937年。

三、第三阶段:1937—1949年。

上编第一个十年的文学(1917—1927年)(24学时)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2 学时)一般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和面貌。

重点:文学革命;新文学的主要社团与流派。

难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标志,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

二、文学革命:以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为标志,是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等重要理论文章。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北京。

沈雁冰、周作人、叶绍钧等。

主要刊物是《小说月报》。

文学主张“为人生”,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

二、创造社:1921年,日本东京。

郭沫若、郁达夫等。

主要刊物是《创造季刊》。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以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

三、新月社:1923年,北京,闻一多、徐志摩等。

主要刊物《新月》。

“三美”理论。

四、语丝社:1924年,北京,鲁迅、周作人等。

主要刊物《语丝》。

“语丝文体”。

第三节本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和面貌一、基本特征:文学创作以民主、科学的精神为指导,以思想启蒙为目标;创作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创作方法的丰富多样。

二、基本面貌:总体上呈抛物线形。

尝试—活跃—转向第二章小说(一)(6学时)一般知识点:鲁迅人生和思想。

重点:《呐喊》、《彷徨》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难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等代表性作品。

第一节鲁迅的人生和思想一、鲁迅的人生:1898年“走异路,逃异地”;1906年“弃医从文”;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1927年的广州生活;1930年“左联”活动。

二、鲁迅的思想:20世纪最痛苦的灵魂;以“立人”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思想;反抗绝望。

第二节鲁迅小说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1、表现的深切:农民与知识分子题材。

启蒙主义立场。

“忧愤深广”的基调。

2、格式的特别:小说新形式的创造,叙事形态的丰富性。

二、作品选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讨论课)第三章小说(二)(4 学时)一般知识点:本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重点:人生派写实小说;浪漫抒情小说。

难点: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郁达夫《沉沦》。

第一节概述一、“问题小说”:冰心、俞平伯。

二、三种小说形态:“人生派”小说、浪漫抒情小说与乡土写实小说。

第二节人生派写实小说一、人生派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入世;人道主义;注重写实。

二、叶绍钧的小说:主要表现对象;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冷静客观的写实。

第三节浪漫抒情小说一、浪漫抒情小说的创作特征:“生的苦闷”与“性的苦闷”;浪漫主义。

二、郁达夫的小说:主要表现对象;代表作《沉沦》;主观、主情的“自叙传”。

第四章诗歌(一)(4学时)一般知识点:早期白话诗运动;多种诗歌流派的创作。

重点: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及其意义。

难点: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一节概述一、早期白话诗运动:胡适的《谈新诗》与《尝试集》,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等早期白话新诗。

二、多种诗歌流派的创作:小诗派与湖畔诗人;创造社;新月诗派;象征诗派;冯至及其他诗人。

第二节闻一多和徐志摩一、闻一多的诗歌:1、诗歌理论的建构:《诗的格律》与“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诗歌创作:爱国主义诗人。

从《红烛》到《死水》。

3、作品选读:《太阳吟》《发现》《死水》等。

二、徐志摩的诗歌:1、三位一体的人生观:爱、自由、美。

“单纯的信仰”与“颓废的怀疑”。

2、自由、唯美的艺术世界:飘逸灵动的诗风。

3、作品选读:《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再别康桥》等。

第五章诗歌(二)(4学时)一般知识点:郭沫若的人生与创作。

重点:《女神》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凤凰涅槃》、《日暮的婚筵》。

第一节郭沫若的人生与创作一、郭沫若的人生:巴蜀文化的滋养;张扬浪漫的个性;“泛神论”思想的影响。

留学日本。

组织创造社。

诗人、历史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二、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等。

第二节《女神》一、《女神》: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1、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叛逆与破坏;爱国与牺牲;乐观与进取。

2、浪漫主义的艺术世界:新颖奇特的艺术构思;极端自由的诗歌形式;多样化的风格。

二、作品选读:《凤凰涅槃》《日暮的婚筵》《炉中煤》《天狗》等。

(讨论课)第六章戏剧(2 学时)一般知识点:早期话剧的基本情况。

重点:田汉和丁西林的创作。

难点:《湖上的悲剧》、《压迫》。

第一节概述一、现代话剧的萌发:春柳社。

民众戏剧社。

二、多样探索的话剧创作:现实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和现代派倾向的戏剧。

第二节代表性剧作家的创作一、田汉和《湖上的悲剧》:唯美主义倾向的戏剧。

二、丁西林和《压迫》:讽刺喜剧。

第七章散文(4学时)一般知识点:现代散文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重点: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创作。

难点:鲁迅的《野草》;周作人《乌蓬船》。

第一节概述一、现代散文的兴起:1、杂文:《新青年》的“随感录”;鲁迅的早期杂文。

2、美文: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及创作、朱自清、冰心等散文。

3、报告文学: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二、散文创作流派纷呈:人生写实派、浪漫感伤派、新月派、语丝派。

第二节散文名家、名作一、鲁迅的《野草》与《朝花夕拾》:“我”的哲学与“旧事重提”;独语体与闲话体。

二、周作人和《乌蓬船》:平和冲淡。

三、朱自清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讨论课):漂亮缜密。

中编第二个十年的文学(1928—1937)(24学时)第八章文学思潮(4学时)一般知识点:革命文学的倡导;本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

重点:“左联”、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

难点:“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创作潮流的对峙与渗透。

第一节革命文学论争和左翼文艺运动一、革命文学的倡导、论争、联合及其基本评价:1928年,后期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文学”。

与鲁迅等人的论争。

二、“左联”的成立、活动、结束及其基本评价: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标志着以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为发端的左翼文艺运动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互补一、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

二、左翼作家与“新月派”、“京派”作家的论争。

第三节本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和面貌一、三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对文学的影响:二、基本特征:文学创作较之于二十年代,观察、思考、描写社会生活的视野与角度更为深广。

“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创作潮流的对峙与渗透,既反映了文学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文学的丰富性。

三、基本面貌:文学题材的广泛性、叙事文学的发达(中长篇小说、多幕剧等)、具有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现代品格的作品大量出现,表明了现代文学趋于成熟。

第九章小说(一)(2课时)一般知识点:早期普罗小说。

重点:左翼作家群;“新感觉派”小说。

难点: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第一节左翼小说一、蒋光赤和早期普罗小说:蒋光赤《短裤党》和《少年漂泊者》。

二、左翼作家群小说: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张天翼《包氏父子》;沙汀《法律外的航线》;艾芜《南行记》。

第二节“新感觉派”小说一、“新感觉派”小说的渊源:受日本文学的影响;文艺观的核心是“感觉”。

二、特征:都市的现代体验与文本的实验形式。

三、代表作家作品:刘呐鸥、施蛰存《梅雨之夕》、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第十章小说(二)(2学时)一般知识点:茅盾的人生和创作。

重点:社会剖析小说。

难点:《子夜》。

第一节茅盾的人生与创作一、茅盾的人生:1921年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主编《小说月报》。

参加革命。

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

文艺理论家、作家、社会活动家。

二、茅盾的文学活动:茅盾的“矛盾”:从理论建构到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蚀》、《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第二节《子夜》一、社会剖析小说的范式:二、《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典范重大题材与史诗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复杂而严谨的小说结构。

第十一章小说(三)(2学时)一般知识点:老舍的人生和创作。

重点: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和文体风格。

难点:《离婚》、《骆驼祥子》。

第一节老舍的人生与创作一、老舍的人生:城市贫民的出身,北京文化的浸染,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对传统与现代的审视。

二、老舍的创作:1、视角:以北京中下层市民社会为表现对象,对市民世界的文化反思和现实批判。

2、文体风格:京味、幽默风以及“俗白”、纯净的语言。

3、主要作品:《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等。

第二节《骆驼祥子》一、市民世界的现实批判:祥子的命运。

从人性以及现代性的角度对城市文明病的体察和反思。

二、艺术:民间说书艺术的借鉴,平民化的叙事姿态;京味;“俗白”、纯净的语言。

第十二章小说(四)(2学时)一般知识点:巴金的人生和创作。

重点:巴金小说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家》、《寒夜》。

第一节巴金的人生和创作一、巴金的人生:出身于封建大家庭。

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

“爱”的热情与忏悔意识。

二、巴金的创作:以抗战爆发为界,前期代表作:《幻灭》《家》,是热情的咏叹;后期代表作:《寒夜》《憩园》,是深沉的叙写。

第二节《家》与《寒夜》一、《家》(《激流三部曲》之一):中国旧式大家族腐朽与罪恶的控诉;叛逆者形象与忍耐者形象;注重抒发自我的热情。

二、《寒夜》:现代家庭生活的表现;战争状态下知识分子心灵的剖析;细致而深沉的叙述。

第十三章小说(五)(2学时)一般知识点: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京派”小说。

重点: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与都市生活的互比对立及其意义。

难点:《边城》、《八骏图》。

第一节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一、沈从文的生平:出身于行伍世家。

多民族的血缘。

从军经历。

从湘西到北京。

从“文学工人”到文学大家。

二、沈从文的创作:歌咏湘西世界的优美,代表作《边城》《长河》,抒情的笔调;批判都市生活的病态,代表作《八骏图》《绅士的太太》,讽刺的笔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