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妆容发展史
隋唐妇女面部化妆与发饰演变
隋唐妇女面部化妆与发饰演变
隋唐妇女的面部妆饰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古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色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名叫“黛眉”。
唐代妇女黛眉名目甚多,从细而长的“蛾眉”到宽二阔的“广眉”,应有尽有。
《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的眉饰,就是一种广眉。
所谓“花钿”是两眉之间的装饰。
据说在南北朝时,一日,寿阳公主卧殿檐下,一朵梅花正落其额上,染成颜色,拂之不去。
宫女见之奇异,乃争相效仿。
到了唐代,花钿除了用颜色染绘之外,还有用金属制造者。
至于面靥,是因为有个贵妇,面颊上有块斑痕,特点此作为掩饰,众人觉其妍丽,便竞而效之,遂成一时风气。
左1图为“花钿妆”妇女;左2图为“黛眉妆”妇女;左3图为“花黄妆”妇女。
左4图为“面靥妆”妇女;左5、6图为“花钿妆”妇女。
妇女发髻的演变唐代妇女发式有半翻髻、反挽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蹄顺髻、盘桓髻、变环望仙髻及各种鬟式等。
大体看来,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
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
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
左1图为隋代妇女的发髻;左2、3图为初躺妇女的发髻。
左4、5图为盛唐妇女的发髻;左6图为中唐妇女的发髻。
左7图为中晚唐妇女的发髻;左8图为晚唐妇女的发髻;右图为五代妇女的发髻。
唐代妆容的演变
中唐时期
安史之乱后,女子妆 容经历了数十年的平 和过渡期,其间并未 产生太多新式样;只是 面妆变得浅淡,花钿 不再如盛唐那般抽象 艳丽,多是作小小花 草形态或是直接略去
晚唐时期
女子妆容重回到纤丽 精巧的轨道上,主流 是以长长柳眉、小小 朱唇为喜好。眉形和 唇妆作为化妆的重点
花子式样
初唐时期
起初只是简单的形 状绘制和晕染
谢谢观看
逐渐向丰满、秘 丽、圆润发展
盛唐时期
丰满、稂丽、圆 润的唇形达到顶 峰
中唐时期
晚唐时期
流行唇式变为圆 且小的“樱桃 式”,又产生了 乌膏注唇一类的 奇特唇色
唇式名目极多, 其中更已有了特 别强调晕染效果、 由唇心向外晕染 开来的唇式
斜红式样
初唐时期
起初只是呈简易 的垂直伤痕状
武周时期
在武则天时代演 变出云形、花形 等繁丽的式样
武周时期
在武则天花钿的样 式逐渐变得复杂, 出现了形式各样的 花子
盛唐时期
盛唐开元年间,花 子式样相较简化, 出现了图案叠加花子样式逐渐趋近 于形状的单一化, 但是颜色相较于前 期有所改变
花子样式主要以多 瓣组合的花朵样式 为主
唇式
初唐时期
初唐唇式以纤小 秀美为尚
武周时期
武周时期
女子妆容大体延续着 贞观末年的时尚柳眉 白面,眉眼双颊涂红 额上的花钿与两颊的 斜红愈加浓艳,产生 了更丰富的花式
盛唐时期
开元前期的妆容都较 为柔和,眉形细长如 柳叶,斜红形如新月, 面靥可贴在嘴角及眼 下承泪等处。开元末 年以来,女子的妆容 变得明艳多样,直至 天宝年间,妆容再度 变得柔和
唐朝妆容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唐代妆容的演变
唐代妆容的演变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妆容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代妆容的演变可以从唐初的素雅妆容到盛唐时期的繁复妆容,再到晚唐的清新妆容,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
在唐初,妆容以素雅为主。
当时的女性追求朴素自然的美,注重皮肤的养护和保养。
她们注重保持皮肤的白皙和光滑,使用一些天然的植物粉末来遮盖面部的瑕疵。
同时,她们也注重修眉和染唇,使眉形更加清晰,唇色更加红润。
这种素雅的妆容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体现了唐初女性的朴素美。
然而,随着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女性的妆容也开始变得繁复多样。
盛唐时期,妆容的色彩丰富多样,注重突出面部的立体感。
女性开始使用各种颜料和化妆品来修饰面部,如红色的胭脂、黑色的眼线和唇膏等。
她们还喜欢使用假发和假发饰品来增加发型的丰盈和华丽感。
此外,盛唐时期的女性还注重眼妆的修饰,使用一些颜料和细线来勾勒出双眼的轮廓和神采。
这种繁复的妆容给人以浓郁的艺术感和宫廷气息,展现了盛唐时期女性的风华绝代。
然而,随着唐代的衰落,妆容也开始回归简约清新。
晚唐时期,女性的妆容逐渐简化,追求自然和清新的美。
她们注重保持皮肤的透明感和自然光泽,不再使用过多的化妆品和颜料。
她们注重修眉和涂唇,使眉形更加清晰自然,唇色更加鲜艳。
此外,晚唐时期的女性还注重脸部的轮廓修饰,使用一些细致的线条和颜料来突出脸部的立体感。
这种清新的妆容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展现了晚唐时期女性的纯美风采。
总的来说,唐代妆容的演变可以从素雅到繁复再到清新,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多样美。
从素雅的唐初妆容到盛唐时期的繁复妆容,再到晚唐的清新妆容,每一种妆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唐代妆容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美丽和自信。
唐代妆容的演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唐代女子妆容
• 花钿的起源有一说出自于南朝宋皇帝之女寿阳公 主,她一日倦卧在殿庭屋檐下,有一朵梅花飘落 在额上印出了花瓣形状,洗都洗不掉,宫人们竞 相仿效,制成花子贴面,这种花子叫「梅花妆」。
• 一说是唐代上官婉儿所创,她触怒武则天,在额 上留下伤痕,后来用花子掩饰。
五、点面靥
• 面靥,也称「妆靥」,是施于面颊 酒窝处的一种妆饰。据说原本是宫 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一 后妃例假来临,不能 接受帝王御 幸又难于启齿时,祗要在脸上点上 两个小点,女史见之,即不列其名。 以后这种作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 成为一种妆饰。
唐代女子妆容
前言
• 唐代经济兴盛,国家与民族之间交流频繁, 其服装与妆容成为亚洲国家仿效的对象, 唐代女子也热衷于追求流行。如同现代时 而流行粗眉、时而流行咬唇妆一般,不同 的时期,唐代女子的妆容也有不同变化。
以胖为美,崇尚富丽
• 唐代女子以珠圆玉润、丰满为美,从唐代 壁画、雕塑及各类艺术品中可以看出,唐 代女子脸蛋圆润、妆容精致。
•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 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 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 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 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 至今已知的眉型就超过10种!
• 黛眉一词的「黛」,指的是画眉的材料, 类似于现代的石墨,古人画眉时喜欢剃掉 原本的眉毛,重新画上符合当时流行的眉 型。
• 部落客Gatita示范的唐朝眉型
• 通常用胭脂点染,妆靥的具体形状, 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 两颗圆点。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 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有的 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 如杏桃,称为「杏靥」。讲究的在 原来面靥的周围,还饰以各种花卉, 俗称「花靥」。多用朱红色,也有 黄色、墨色。
《唐代时期的妆容》课件
。
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与再现
影视作品中的唐代妆容
现代影视作品在还原历史背景和人物形 象时,经常采用唐代妆容作为参考,再 现了那个时代的美丽与风采。
VS
时尚界的唐代元素
在时尚界,唐代妆容的元素经常被运用在 各种创意设计中,为现代妆容注入古典之 美。
《唐代时期的妆容》ppt课件
目录
• 唐代妆容概述 • 唐代妆容的主要类型 • 唐代妆容的色彩与元素 • 唐代妆容的材料与工具 • 唐代妆容的影响与传承
01
唐代妆容概述
唐代妆容的特点
01
02
03
浓艳
唐代妆容色彩丰富、浓烈 ,追求华丽的效果。
多样
唐代妆容形式多样,包括 面妆、眉妆、唇妆等,每 种妆容都有多种样式。
眼线与眼影
眼线
眼线是唐代女性眼部妆容的重要部分 ,主要成分是石墨和胶水,能够突出 眼部轮廓,使眼睛更加有神。
眼影
眼影是由各种颜色的粉末制成,主要 成分包括铅、汞等有毒物质,能够增 加眼部层次感和色彩感。
唇膏与唇彩
唇膏
唇膏是唐代女性常用的口红产品,主要成分是蜂蜡和色素,能够增添嘴唇的色彩和光泽 。
总结词
柔美、娇嫩、浪漫
详细描述
粉色系妆容在唐代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它能够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娇嫩。女性使用 粉色系的粉底涂抹脸部,再搭配上淡淡的腮红,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黄色系妆容
总结词
高贵、典雅、端庄
详细描述
黄色系妆容在唐代常被用于展现女性的高贵和典雅。女性使用黄色系的粉底涂抹脸部,再搭配上金色的饰品和华 丽的头饰,使妆容更加端庄。
揭秘!唐朝不同时期的女性妆容都有哪些特点?
揭秘!唐朝不同时期的女性妆容都有哪些特点?作者 | 人生北斗一个《唐宫夜宴》的节目带我们梦回盛唐,重新领略了大唐热烈奔放的美。
大唐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诗仙李白的诗词里,古代文人的字画里,还有唐朝女子的妆容中。
而朝代历史文化又会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女子的妆容面貌。
今天人体工程学给大家讲讲关于唐朝的妆容!一朝代思想文化影响妆容人体工程学认为,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心态气质和所处环境,对人的外貌妆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唐朝三百年,妆容变化巨大。
初唐、盛唐、中晚唐的妆容各不相同。
而不同时期的妆容不同,就跟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1.初唐唐朝历经五胡乱华以及南北对峙等等动乱,终于建立大一统王朝。
经济社会百废待兴,百姓安居乐业,女性的妆容特点也趋向自然,淡雅的风格。
2.盛唐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都让唐朝成为了一个国运昌盛的朝代。
盛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唐朝甚至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
而在这时期的女性妆容就极其艳丽精致。
唐朝有位诗人王建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讲述盛唐女子卸妆的诗句:“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
虽然运用了夸张手法,但也不难想象出盛唐女性妆容到底有多浓厚华丽了。
3.中晚唐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败。
中唐时曾出现一股追求怪异、怪诞的妆容风潮,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时世妆》。
据诗中所载,当时女子流行画八字眉,嘴唇不涂口红而涂成黑色,脸上不施朱粉和胭脂,而是涂上赭粉。
白居易认为,这种“赭面”妆容不符合汉族传统妆容审美,看起来“似含悲啼”,是“乱世之相”。
盛唐社会繁荣昌盛,处于鼎盛时期,百姓心态积极,女性的妆容和精神面貌都是焕然发光的;而当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女性的妆容也从华丽的风格变成了消极、怪诞的风格。
由此可见,朝代的昌盛或衰败也在影响着女子的容貌特征。
二唐朝妆容特征唐朝三百年,妆容变化巨大,而《唐宫夜宴》里宫女的妆容,更趋近于盛唐前后。
唐代仕女图妆容发式
六、面料
绫锦 斜纹为基本织纹 缂丝 绫(素) 缭绫
唐朝官员在宴会服
作业
找三款以唐代服装元素设计的现代服装, 解释其中的元素
以胖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隋唐美女的主 导性标准。 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 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
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 感”倾向。
质料贵,色彩艳,式样多,装饰精美 腰节线
掩乳高腰线 乳下高腰线 自然腰
上身无内衣,披纱罗
唐后期
长: 拖地 丰: 多幅为佳 6幅 面料:丝织品/鸟羽 颜色
石榴红 深红、杏黄、绛紫、月 青、草绿 间色裙
4)半臂与披帛
半臂
最先宫女用→民间←家规严、不用/中唐后渐少 短袖 长至腰节以上 对襟 胸前系带 少 数套穿
12丶血晕妆:“血晕妆”是唐代长庆年间 京师妇女中流行的一种面妆。以丹紫涂染 于眼眶上下,故名“血晕妆”
13丶北苑妆:“北苑妆”是缕金于面。略 施浅朱,以北苑茶花饼粘贴于鬓上。这种 茶花饼又名“茶油花子”以金箔材料制成, 表面缕画各种图纹。流行于中唐至五代期 间,多施于宫娥嫔妃。
面妆
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们就开始“着粉施朱”。 在古代多以白粉来做妆粉, 妆粉的原料为:米粉、铅粉、石膏粉或滑石粉。
2)胡帽演变
幂褵 →帷帽→胡帽 浑脱帽
初 游牧之家,小牛 上开一孔,去骨肉 以皮充皮→皮馄饨 唐人 较厚锦缎或乌羊毛制成 帽顶尖
3)流行
《唐书.五行志》: 天宝初 贵族及士 民好为胡服胡帽 妇人则簪步摇钗, 领袖窄小 裙腰→自然腰节位 置 披帛→窄如飘带 秀润妖媚之气→盛 唐雍荣丰腴之风 缠足
个朝代的妆容总结
个朝代的妆容总结一、妆容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妆容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不同的朝代,妆容不仅是女性美的象征,也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体现。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的妆容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夏朝妆容的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妆容特点简洁而古朴。
夏朝的女性常常将头发盘起,佩戴腰带和首饰。
脸部妆容以淡雅为主,注重保养皮肤的功效。
夏朝妆容强调自然美,追求朴素而高贵的气质。
三、秦朝妆容的特点秦朝的妆容注重形象的庄重和端正。
秦朝的女性妆容以白皙的肤色为基础,擦抹粉底,突出眉毛和嘴唇的线条。
秦朝妇女通常涂抹脂粉以增添自己的面容,同时佩戴着金银饰品,展示出贵族的身份。
四、唐朝妆容的特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妆容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妇女注重修饰脸部轮廓,通过画眉来强调眼神的魅力。
唐朝的妆容追求丰满而健康的肤色,涂抹胭脂、脂粉等化妆品来突出女性的美。
此外,唐朝的妇女还喜欢佩戴饰品,如头饰、首饰等,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身份。
五、明朝妆容的特点明朝妆容相对保守而朴素。
明朝的女性妆容以白皙的肤色为基础,注重皮肤的保养和美白。
与唐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妇女更注重眉毛的修饰和强调,通过描绘精致而清晰的眉型来强调自己的气质。
同时,明朝的妇女还喜欢在脸颊上涂抹胭脂来突出面部的红润。
六、清朝妆容的特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妆容以皇家妆为主。
清朝的女性妆容更加注重庄重和尊贵的气质。
清朝的妇女常常梳起头饰,将头发束起,佩戴金银首饰,以展示贵族的地位。
脸部妆容之所以注重庄重,是因为清朝妇女会使用厚重的脂粉来突出自己的面容。
此外,清朝的妇女还注重眼部的修饰,通过强调眼睛的轮廓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七、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妆容特点,从夏朝的古朴和简洁到清朝的庄重和尊贵,每个朝代的妇女通过修饰自己的面貌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妆容不仅是女性之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唐朝女子妆容的发展过程
唐朝女子妆容的发展过程
唐朝女子妆容发展悠久,在不同年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色。
魏晋时期,女子妆容就开始被提高到神圣的水准,人们普遍崇尚自然,崇尚素净,女子的妆容以淡淡的桃红色为主,眼睛用兰花发面纱盖住,因此又称“兰发”;发型也没有大的讲究,以自然的盘发型最为受欢迎,再以小碗和领花装饰,非常好看。
隋朝在皇家妆容上有着诸多创新,它取材和魏晋时期相反,特别强调高贵典雅,金碧辉煌,女子崇尚削脸妆容,为了挡住脸部,女子会用金边面纱遮住脸部,发型繁复挽起多层马尾,后面有枝叶状或虎纹图案,有些下耳式,头部上有像花帽一样的装饰,有着较艳丽的装饰。
唐朝妆容发展到顶峰,唐朝宫廷女子的妆容引领着时尚的潮流,以素色系的淡
妆为主,以暗上浅,浅上暗的画法,梳理发型既美丽又精致,发型多以髻型、上耳式,搭配多样的饰物,以金融珠子,玉佩珍耳饰,宝石铭牌等装饰,显示出宫廷女子皇室的尊贵与气势。
近现代,唐朝妆容和以往相比变得更加自然,蛋白质面膜等产品更加入乡,护
肤是女子妆容开始重视的一个方面,日常妆容也更加轻薄,发型也不再复杂而高贵,���裹盘发,披肩的简约发型越来越受欢迎,只用轻微的修饰就能达到清新可人的效果,更显时髦优雅。
综上所述,唐朝女子妆容从最初自然之美,到后来追求美观大方,再到节俭自然,慢慢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带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尽管在形式上同改变了,但本质上还是保留着历史文化特色,在历代中沉淀出了金碧辉煌,美观典雅的经典妆容。
唐代妆容知识点讲解整理
一、唐代妆容简介〔一〕简述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速兴旺,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封建文化灿烂辉煌的伟大时代。
唐代女子的妆容更是别出心裁。
妆容有:白妆、红妆。
分为:面妆、眉妆、唇妆、面饰等。
从隋唐时期开场,妆面比拟繁复,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面白,腮红,唇朱之外;还有花钿、面靥、斜红等修饰。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特别是教坊妓院都是浓妆艳抹,刻意修饰。
唐宇文氏"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红妆中最浓艳者,称"酒晕妆〞也称"醉妆〞;比酒晕妆的红色稍浅一些的面妆名为"桃花妆〞。
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故名。
比桃花妆更淡雅的红妆为"飞霞妆〞。
隋唐一度流行过"白妆〞,即只施粉,不敷胭脂。
〔二〕唐妆的妆面:大气,艳丽,以线条为主,颜色以桃红,紫红均可,整体显得妩媚动人即可。
粉底:稍白,使脸型饱满,圆润。
定妆可稍厚一些。
眼部:眼线夸大,,眼尾略向上翘,眼影顺眼线斜面延长,重点在眼尾,假睫毛浓密,有的甚至把眉毛延长至鬓角,使人觉得更加妩媚。
眉毛:也可上扬,显出一些霸气。
但最后还是应模特而定。
现在的影楼很少有把眉毛画上扬的,都是根据情况而定。
最早唐朝时娥眉,初唐时期是"柳叶眉〞,中唐时期是"八字眉〞,晚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
唇: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用一品红,桃红,玫红都可以。
腮红:可搭配眼影和唇,沿发际线边缘协向晕染。
二、唐代化装顺序唐代女子的上妆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一〕敷铅粉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装品,用途跟现在的BB霜或遮瑕粉差不多,取少量擦于面部,涂匀,可以使整个面部看上去更加白皙、柔嫩、光滑,没有杂质,即使你脸上有一些斑痕,也可以帮你到达掩饰的效果。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唐
第三页,共20页。
宋
第四页,共20页。
我国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第十六页,共20页。
洛可可时代——18世纪
❖ 18世纪,随着资产阶级地位不断的上升,巴洛克 时代的帝国风格也将告退,逐渐被洛可可时代所 代替,18世纪的欧洲人经常不洗澡,人们靠化妆 来遮掩肮脏的皮肤,用香水来遮掩体臭,洛可可 时期开始用粉底和蜜粉,涂抹脸部的粉底霜通常 是铅粉做的,两颊施以少许脂粉,18世纪末法国 的民主思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品味,人们开始倾 向于清新的空气气味,鄙弃浓重的香水味道,18 世纪德男女都盛行在头发上洒香粉,女人用面粉 洒在头发上,看上去效果会更好,再往后,受革 命的影响,人们开始崇尚自然的品味,女人开始 把自己的头发梳成自然松散的形状,18世纪早期, 时装文化开始兴起,时装杂志也开始反映生活方 式,是大中变的对时尚更敏感了,人们紧跟着巴 黎服装的步伐。
❖ 而中世纪的发型以自然为主,女子发型无外乎两种,松散飘 逸或者是编成辫子。
第十四页,共20页。
文艺复兴时期:
❖ 文艺复兴是一个星光灿烂的时代,涌现出很多杰出 人才,在文艺复兴时期不论男女,出门时必不可少 的服饰之一就是面具,在此时期有一个美容协会, 专门发明实验各种新型美容产品及配方,而此时期, 女子服装裁剪上最引人瞩目的发明是衬箍,它最早 出现在西班牙宫廷里,中世纪的未婚女子把头发中 分,让长长的卷发自然的披在肩上,当时的发型比 较简单,只靠佩戴头饰来点缀。
化妆的起源与发展
大唐盛世·发髻之美——唐三彩陶俑发髻演变与艺术特征
唐朝诗人孟浩然的《美人分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正在分香的绝色女子,“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这两句尤为生动形象,发髻轻盘,似解非解,妩媚动人,黛眉细抹,端庄秀丽,短短数语,一位明媚动人的唐代女子的形象就跃然于纸面。
唐朝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朝代,至今千余年历史,其间女子发型妆容受外来文化影响多有改变,而唐朝女俑是我们研究女子髻型装束演变最为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的参考物。
我们在对大量的考古文物资料的研究中发现唐代女俑发型的演变过程与唐朝鲜明而突出的精神面貌与时代特征关联密切。
从出土的红、白陶女俑及唐三彩女俑的头饰发型来看,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上梳、平梳和下梳。
这几种发型恰好与唐朝国势的兴、盛、衰遥相呼应。
即可分为:1.早期上梳发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朝气蓬勃的健康美,与初唐的百废待兴相对应;2.中期的平梳发型,展现出一种厚重平实的成熟美,与盛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蒸蒸日上相对应;3.晚期的下梳发型,则传达出一种散漫疏懒的病态美,与晚唐的衰败相对应。
这种不同造型美的艺术再现,典型地反映了唐朝民间艺人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与创造力,无不体现出大唐的生活气息和工匠们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力。
唐朝从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大唐盛世·发髻之美——唐三彩陶俑发髻演变与艺术特征李国强 李 想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
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舞学平阳态,歌翻子夜声。
春风狭斜道,含笑待逢迎。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朱慧敏基,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留下了耀人眼目的亮点。
当时,君臣一体励精图治,社会稳定,民丰物阜;文论武功,睥睨当世,超越前代。
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盛况空前,文学、宗教、雕塑、艺术、美容服饰艺术,从太宗发端就长盛不衰,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兴照千古流溢万年的辉煌景象。
璀璨夺目的盛唐文明,即使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们仰慕、激动不已。
唐代女子妆容 T
唐女子眉式
眉形与实物对照图眉形Biblioteka 实物对照图眉形与实物对照图
眉形与实物对照图
全妆图
• 到了宋代之后,面妆没有唐代那么夸张了, 宋代崇尚淡雅,讲究韵味。女性的装扮风格 属于清新、雅致、自然。
• 明清时期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美观从 健康型转为弱病型、秀美型,浓重粗犷的阔 眉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两弯温婉秀美 的柳叶眉、纤细的眉形。
唐代女子妆容
• 发型: • 云朵髻、双缨髻、双环望仙髻、透额罗髻 等
云朵髻
双缨髻
双 环 望 仙 髻
螺髻
透额罗髻
堕马髻
朝天髻
簪花高髻
惊鹄髻
双丫髻
半翻髻
飞仙髻
妆容有:白妆、红妆。 分:面妆、眉妆、唇妆、面饰。
唐五代面妆,以浓艳的红妆为主流,许多贵 妇甚至将整个面颊,包括上眼睑乃至半个耳 朵都敷以胭脂。
唐宇文氏《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敷) 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 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红妆中最浓艳者, 称“酒晕妆” 也称“醉妆”
红妆中最浓艳者, 称“酒晕妆” 也称“醉妆”
比酒晕妆的红色稍浅一些 的面妆名为“桃花妆”。 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故名。
贴面靥 描斜红
涂唇脂
敷铅粉:
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 我国古老的化妆品,用途跟现在的BB霜或遮瑕 粉差不多,取少量擦于面部,涂匀,可以使 整个面部看上去更加白皙、柔嫩、光滑,没 有杂质,即使你脸上有一些斑、痕也可以帮 你达到掩饰的效果。
抹胭脂:
胭脂是用各种花瓣研制而成的,颜 色多为红色,所以制胭脂的材料多为粉色 或红色的花瓣,像桃花等,并且也选带香 味儿的花瓣,取一些置于钵内,捣碎,然 后乘出来,晒干即可用了。擦于脸蛋两颊, 使脸蛋略显红晕,光彩照人,看上去更加 有魅力、更加有精神。胭脂在我们现代也 有,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现在叫腮红。
香奁润色(古代化妆术)
• 晚唐:尚细长 桂叶眉:形如桂叶 ,形阔色浓,呈现出渐 细的趋势。 远山眉:始于卓文 君,眉形细长,眉峰上 挑,给人远山飘渺的感 觉。
(三)额饰
1.额黄 • 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 ,“花黄” 。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 而得名。 • 南朝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张芸叟《使辽录 》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 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 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 知虏妆尚黄久矣。” • 额黄在唐代尤为盛行,这一时期,额黄的外部形 态如花朵,花蕊一般,额黄与眉式相匹配,或高 或横向发展,色彩有深浅的变化,花姿妖娆,异 常艳丽,极富想象力。
十眉图
• 明杨慎《丹铅续录· 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 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 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 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 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 八曰还烟眉,又名涵烟眉; 九曰横云眉,又名横烟眉; 十曰倒晕眉。
1.初唐:细眉向阔眉过渡 柳叶眉:状似柳叶,眉 形两头尖细,中间较宽。韦庄 《女冠子》:“昨夜夜半,枕 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 花面,频低柳叶眉。 这种娟秀端庄的眉形深 受女性青睐,成为了妇女日常 的基本眉妆之一。 却月眉:比柳叶眉略宽 ,也更弯曲,形如新月。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画眉之风有增无减,史称魏武帝曹操“ 令宫人扫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谓之仙蛾妆, 齐梁间多效之。”可见其流行程度。 • 直到隋炀帝大业年间,这种纤细修长的眉式仍为妇女所爱 好。据说宠姬吴绛仙因“善画长蛾”受到隋炀帝的青睐。 一时间数千宫人争画长眉,致使螺黛供不应求。隋朝政府 则不惜加重征赋,从波斯国(今伊朗)运来大批眉黛,分 发给后宫嫔妃。“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 子黛出波斯国,每颗直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 ,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
唐朝妆容发展史
唐朝妆容发展史------------------------------------------作者xxxx------------------------------------------日期xxxx中国历代妆饰之唐朝时期的妆饰唐朝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教昌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唐朝与世界各国的使臣,异族同胞亲密往来,对外交流频繁,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交流也促进了妆饰文化的发展。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式盛唐没人所独有的,唐朝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迷醉。
一:化妆1.面妆(1)洒晕妆:唐朝流行浓艳的红妆,红妆中最为浓艳者当属洒晕妆,亦称“醉妆”,这种妆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图2-16)。
(2)桃花妆: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花钿如桃花状而得名(图2-17)图2-16 洒晕妆图2-17 桃花妆(3)飞霞妆:其妆色浅淡,比较自然,多见于少妇使用(图2-18)(4)胡妆:唐朝当时比较开放,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尤其与少数民族亲密往来,在化妆领域,亦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胡风妆饰(图2-19)图2-18 飞霞妆图2-19 胡妆1.面饰(1)额黄:额黄在唐代尤为盛行,这一时期,额黄的外部形态如花朵,花蕊一般,额黄与眉式相匹配,或高或横向发展,色彩有深浅的变化,花姿妖娆,异常艳丽,极富想象力(图2-20)(2)花钿:花钿之俗从秦汉之初的简单的一个圆点发展到唐代已经有各种花鸟飞禽以及各种抽象的图案了。
花钿与额黄在妆饰部位上非常相似,都以修饰额部为目的图2-20 额黄,花钿(3)斜红:斜红之俗虽然始于南北朝,但却并未普及,直到唐代才开始广泛流行。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有形如弦月者,也有状似伤痕者(图2-21)。
唐朝末期,斜红逐渐销声匿迹。
(4)面靥:面靥在唐代盛行一时,起初面靥是点于嘴唇两边的酒窝处,通称笑靥。
盛唐后,面靥的样式变得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制成各种花卉的形状,俗称花靥(图2-21)图2-21 斜红,面靥晚唐五代之时,妇女的妆饰风气更是疯狂,有人认为晚唐时期的妇女妆饰,已经超越了一般审美的范畴,妇女对装扮已经是如痴如狂。
唐朝妆容及服饰特点
唐朝妆容及服饰特点大唐帝国开放的民风,以及丰厚的经济条件支撑下对美丽的追求,造就了唐代女性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
唐朝是浓墨重彩的年代,追求人生灿烂如繁花的理念在唐代女性的妆容和服饰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唐朝妆容唐代女性化妆的七个步骤分别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1、敷铅粉在《齐民要术》的记载中,最早的底妆是由米粉完成的,将挑选出的梁米或者粟米磨成细粉之后,留下的汁水沉淀发酵,最后在太阳下晒干。
有时候还会把各类花草辅料揉在米粉里,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
但是米粉它不持久,为了美,为了白,在探索中发现了铅粉,质地细腻,色泽白润,易于保存还不容易脱妆,深受当时女性追捧。
但铅本身是一种重金属,长期使用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损伤,脸色变得发青发黄。
2、抹胭脂过于白的铅粉遮住了原本皮肤自带的红润气色,为了看上去不显得病态,胭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鲜花汁水做底液,经过几道工序后做成胭脂,颜色鲜艳,味道清新。
浓艳的红妆是唐代女性面妆的主流,其中以“酒晕妆”的颜色最为浓艳。
取大量胭脂涂抹脸颊两侧,不管什么身份的女子都以此妆为美,更有甚者将两颊全部涂红。
虽然胭脂价格昂贵,但也抵不住唐代女性对艳丽的“酒晕妆”的喜爱。
唐朝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
”就从侧面描绘了唐代一位宫女浓厚的胭脂。
3、画黛眉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形最丰富的时期,从初唐开始就不停的在发展变化,现今有迹可寻的眉形也有十几种之多。
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是曾经流行过的眉形。
在唐玄宗时期有过的《十眉图》,记载了当时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等十种眉形。
为了驾驭多种多样的眉形,唐代女性多将眉毛剃掉之后再画。
唐代女子用来画眉的工具称之为“黛”,不像现在的眉笔一样方便,画眉时要先将黛磨碎,再用水化开,一点点在脸上描绘。
最高级的黛就是影视剧中常出现的“螺子黛”,按照不同的需固定成了一定的形状,不需要碾碎,蘸水即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
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
《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
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
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
人们普遍追求红唇。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
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
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
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
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
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
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
唐朝女性妆容研究
唐朝女性妆容研究作者:王一安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1期摘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女性妆容的发展。
唐朝女性妆容的变化与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唐妆的概述;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外来文化、宗教、女性地位提升、男性审美观念的改变四个方面阐释唐妆的形成原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唐朝女性妆容的符号特征,对唐妆进行符号解读;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探索唐朝女性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女性妆容的演变历程,并从中归纳其特征,关键词:唐朝;妆容;时期变化;面膜中图分类号:TS9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1 唐妆1.1 妆容概念妆容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指人体通过某种装扮修饰形成的外在形态表现;从‘妆’和‘容’字分开来可以理解为通过打扮妆饰凸显的人体神态、状态或者说景象、效果。
”妆容既是人体美学的关键部分,指引着女性不断进行视觉创造,同时,妆容也是视觉传达最主要的媒介之一,中国古代就有“女为悦己者容”的观点[1]。
1.2 唐妆的概念唐妆,顾名思义就是唐朝时期女性的妆容。
唐妆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唐朝是我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女性自我表现的意识很强,所以女性不断创新妆饰,从而形成了具有唐朝特色的妆饰文化。
妆面大气、艳丽,线条丰富。
唐朝美人脸型丰满,底妆稍白,眉毛上扬、眼线夸张,略显霸气。
唇部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双颊微染,妩媚动人,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唐代的妆容盛极一时,对周围国家,特别是对日本的影响极为深刻,对现代妆容也有一定的影响。
2 唐妆的形成原因唐代女性的妆容面饰丰富多彩、精巧梦幻。
无论是精致的花钿还是娇艳的红唇,无论是略显霸气的眉饰还是大面积的面靥,都极具个性美,成为中国由古至今妆容史上的瑰宝,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妆饰之唐朝时期的妆饰
唐朝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教昌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唐朝与世界各国的使臣,异族同胞亲密往来,对外交流频繁,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交流也促进了妆饰文化的发展。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式盛唐没人所独有的,唐朝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迷醉。
一:化妆
1.面妆
(1)洒晕妆:唐朝流行浓艳的红妆,红妆中最为浓艳者当属洒晕妆,亦称“醉妆”,这种妆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
脂(图2-16)。
(2)桃花妆: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花钿如桃花状而得名(图2-17)
图2-16 洒晕妆图2-17 桃花妆
(3)飞霞妆:其妆色浅淡,比较自然,多见于少妇使用(图2-18)
(4)胡妆:唐朝当时比较开放,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尤其与少数民族亲密往来,在化妆领域,亦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胡
风妆饰(图2-19)
图2-18 飞霞
妆图
2-19 胡妆
1.面饰
(1)额黄:额黄在唐代尤为盛行,这一时期,额黄的外部形态如花朵,花蕊一般,额黄与眉式相匹配,或高或横向发展,色彩有
深浅的变化,花姿妖娆,异常艳丽,极富想象力(图2-20)
(2)花钿:花钿之俗从秦汉之初的简单的一个圆点发展到唐代已经有各种花鸟飞禽以及各种抽象的图案了。
花钿与额黄在妆饰部
位上非常相似,都以修饰额部为目的
图2-20 额黄,花钿
(3)斜红:斜红之俗虽然始于南北朝,但却并未普及,直到唐代才开始广泛流行。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有形如弦月者,
也有状似伤痕者(图2-21)。
唐朝末期,斜红逐渐销声匿迹。
(4)面靥:面靥在唐代盛行一时,起初面靥是点于嘴唇两边的酒窝处,通称笑靥。
盛唐后,面靥的样式变得更加丰富:有的形如
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制成各种花卉的形
状,俗称花靥(图2-21)
图2-21 斜红,面靥
晚唐五代之时,妇女的妆饰风气更是疯狂,有人认为晚唐时期的妇女妆饰,已经超越了一般审美的范畴,妇女对装扮已经是如痴如狂。
唐朝妇女对装扮大胆追求,超凡的想象力把原本以实用性,修饰性为目的的装扮行为上升到一种艺术审美活动。
这一时期唐朝妇女打破了传统审美观念,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审美尺度与标准,不但为中国历代妆容史留下了最璀璨光辉的艺术财富,也影响着世界各国,日本,韩国就是深受其影响的国家。
唐朝的妆饰一直到今天都是造型师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
二,发式
唐朝是我国发式发展的辉煌鼎盛时期,发式作为妆饰的一部分,在继承传统发式的同时,唐朝妇女创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高髻发式造型,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审美风尚。
(1)惊鹄髻:惊鹄髻的前身是流行于南北朝的惊鹤髻,梳理方法是将长发盘成惊鸟双翼欲展的样子,用棉或丝带缚住,矗竖
于头顶,这种发式在唐代颇为流行(图2-22)。
图2-22 惊鹄髻
(2)反绾髻:有两种形式,一种采用双高髻的形式,为了使头发不下垂而从头的两侧各引出一绺头发,并向头后反绾,然后
高矗于头顶。
另一种则不属高髻,只是集发于后,绾后一髻。
这是
初唐较为流行的一种发髻(图2-23)
图2-23 反绾髻
(3)螺髻:螺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在前面的发式介绍中已经提到,这种发髻在唐代盛行于武则天时代,并有双螺
髻,单螺髻之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思潮对唐朝影响很大,
唐朝继承了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妆饰习俗,螺髻就是其中有代表
性的一种(图2-24)。
图2-24 螺髻
(4)双环望仙髻:该发式由正中分发,将头发分成左右两股,于底部各扎一结,然后将发弯曲呈环状,发梢编如而后发内,是少女发式的一种(图2-25)
图2-25 双环望仙髻
(5)半翻髻:其形状像翻卷的荷叶,尤从侧面看时最为相似。
梳发时自下而上,掠至头顶,然后朝一侧翻转。
其髻高矗顶部
并向一边倾斜(图2-26)
图2-26 半翻髻
总之,唐朝是我国梳高髻鼎盛时期,无论是从高度还是优美的造型以及华丽的发饰,都是前无古人的。
唐朝除了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外,还有大家非常熟识的在唐代绘画作品中经常描绘的娥髻(图2-27)和抛家髻(图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