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36196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一、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二、赏析步骤: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
(抓意象)⒊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⒋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三、基本积累:1.思想内容A.热爱自然感伤春惜时之情B.归隐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孤独寂寞失意之情2.意象A.物(各个具体事物以及各事物组成的意境)附: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B.抒情主人公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落寞失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热爱自然、积极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语言A.总体风格: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B.炼字:特别是写景的某一字既突出景物特征,又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
C.修辞:4.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A.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a.描写(1)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细节描写(2)侧面烘托:衬托(3)各种修辞手法b.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表现手法:联想、烘托(衬托)、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化动为静、动静结合、C.布局谋篇: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开门见山、照应、渲染、铺垫、对比D.修辞:比喻、夸张、对比、比拟、设问、反问。
写景抒情诗鉴赏13
六、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衬托 同工之妙。 都是 的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写景、叙事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 作者对 隐逸 生活的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面来描写。 2、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下而 上、由上而下等。
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含蓄隽永、 旷达豪迈、沉郁顿挫、高昂乐观
3.确定作品抒发的情感属哪一种?体味作者抒发的 感情。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抒发的是_ 亲情 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友情 情”抒发的是_______;“死去原知万事空, 爱国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抒发的是_______;“飞 热爱自然之情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___ ____;等等。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 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 “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 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景 完 全 有 可 能 是 为 反 衬 “ ”情 服 务 的 。 如 李 白 的 这 首 乐 《 下 曲》 : “ 月 天 山雪 ,无 花 只 有 寒 。笛 中 闻 折 柳 , 塞 五
通 过 赏 析 以 上 几 首 古 典 写 景 诗 歌 中 的景 与 情 ,可 以看
树 悬 挂 枯 藤 ,归 鸦 瑟 缩 身 躯 ; 小桥 横 跨 村 头 ,流 水 哽 咽 不 是 以乐 景 写 哀 情 , 以客 观 景物 与 主 观 感 受 的 鲜 明对 照 , 反
畅 ,房 舍 稀 疏 冷 清 ; 古 道 绝 少 人 行 , 秋 风 萧 瑟 砭 骨 , 瘦 马
衬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浓 厚 。 诗 人 借 清 新 美 好 的 春 景 的描 写 ,
来反衬 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 ,而是悲壮 ,豪壮 了。
2 2 0 01 . 8
出 ;鉴赏写 景抒情诗 ,只要 善于抓住景物 与情 感的关系 ,
春 色 未 曾看 。 晓 战 随 金 鼓 ,宵 眠抱 玉 鞍 。愿 将 腰 下 剑 ,直 整体把握诗 歌所创设 的独特 意境 ,由此进 入意境 ,理解 作 为 斩 楼 兰 。 ”前 三 联 写 塞 下 艰 苦 的 环 境 条 件 和 紧 张 的 战 斗 者 的思想 感情 。领会作 品的精髓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将 不
现 ,也 可 以 拿 明 丽 的 景 色 衬 托 , 如 唐 朝 李 华 的 《 行 即 春
兴 》 : “ 阳城 下草 凄 凄 ,涧 水 东 流 复 向西 。 芳 树 无 人 花 宜 自落 , 春 山一 路 鸟 空 啼 。 ”这 首 写 景 小 诗 , 写 于 安 史 之 乱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写景抒情”诗具体教学思路:对写景抒情诗而言,适用的方法是读诗文- 找景语- 析词语- 悟情感- 赏技巧(读—品—悟—探)具体步骤如下:1、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2 、找景语,抓住“意象”: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鉴赏意象一定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意象”一词。
中国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比如“蟋蟀”“大雁”“莲花”“折柳”“鹧鸪”“红豆”等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就很自然地进行相关链接,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修养。
叶迦莹先生认为:“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所以,要求学生要“常见字眼,正确解读”。
如:松、竹、梅——坚毅菊——隐逸牡丹——高贵莲、蝉——高洁红豆——爱情红叶——传情杨柳、芳草——惜别鸿雁、鸿鹄——大志哀鸿——流离杜鹃——悲苦月光、月辉——思念家乡,盼望团圆3、体会意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诗境即诗歌的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
中国抒情诗很发达,从诗经开始就有了良好的抒情的传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惜别和怅惘之情,开创了“情景交融”的美学传统。
历来判断一首抒情诗的高下,也往往用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为标准,所以,掌握了“意境”,即掌握了中国即景抒情诗的精髓。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我以为“缘景入情阅读法”比较适合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
“缘景入情法”就是透过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具体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眼”,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内容,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神”的“文眼”。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文章在开头这样写到:“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丰富的生命历程。
”“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这两句话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暗示下文的内容就是描写维也纳三个月份不同的景致。
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春天画面的描写来赞美青春的魅力。
抓住了这个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对于把握散文主旨和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的氛围与境界。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
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如何鉴赏古代写景的诗歌
如何鉴赏古代写景的诗歌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把握住写景特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鉴赏写景诗歌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鉴赏写景诗歌的方法(一)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鉴赏诗词离不开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
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思想情感,就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高考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例1】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
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关注注释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
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在原诗之后提供的注释是“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就为回答“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暗示:两位诗人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
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
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
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
浅议高考写景抒情诗赏析
浅议高考写景抒情诗赏析浅议高考写景抒情诗的赏析湖北宜昌外国语学校付邦郎写景抒情诗是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如何鉴赏这类诗歌呢?一、首先明确写景抒情诗的抒情方式:根据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一是触景抒情,先有“ 景” 后有”; 情” 。
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慨。
二是借景抒情,先有“ 情” ,后有”; 景” ,诗人不能直抒胸臆,缘“ 情”而找”; 景”,借相关的“ 景”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
二、明确写景抒情诗的”;景”与“情”的种类:1、景的种类:对于”;景”进行分类,目的在于提取写景抒情中的意象。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树木类、花草类、风霜雨雪类、风景类等。
2 、抒情种类: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之意;借景表达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写景抒发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三、掌握“写景抒情” 诗鉴赏的基本方法:(一)初读,抓信息:1、读题目,明确诗歌写了什么。
2、读作者,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3、读出处、朝代、时间,了解背景。
4、读注释,解决具体问题。
(二)再读,整体感知:1 1 、抓意象,明确诗歌画面。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比如”; 大雁”“ 莲花””; 折柳”“ 鹧鸪” 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比如:”;松、竹、梅”表坚毅,“菊”表隐逸,”;莲、蝉”表高洁,“月光、月辉”表思念家乡,盼望团圆。
2 2 、抓诗眼, 明确诗歌情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炼字常常是诗歌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炼句往往是绝句、律诗中的第二、三两联。
写景抒情诗鉴赏指导(共10张PPT)
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的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写景的手法 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3、对比 4、衬托(烘托—反衬) 5、修辞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哀景、乐景、哀情、乐情 常见情感:惜春伤春、爱情(闲愁)、乡愁、别愁、闲适
哀景:色彩暗淡、偏冷、较单一;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颓败、枯落、萧瑟、冷清、荒凉、肃杀;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调子沉郁、凝重。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①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以动写静,反衬 ③
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 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之情(山水田园诗)、赞美之情等。 一般写法: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注意:乐景写哀情
小结:
乐景:色彩明丽、清新、鲜艳、丰富;
充满活力、生机盎然;
调子轻快、活泼。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高度一致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4、衬托(烘托—反衬)
借景抒情诗阅读技巧
借景抒情诗阅读技巧
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见的手法,指的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环境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或心境。
以下是一些阅读借景抒情诗的技巧:
1. 理解景物象征意义:借景抒情常用自然景物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
识别诗中所描述的自然元素,思考它们可能代表的情感或意义。
2. 注意隐喻与象征:阅读时留意隐喻和象征,因为诗中的景物常常是隐喻或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夕阳可能象征着结束或衰落,而清晨的阳光则可能代表新生和希望。
3. 把握诗歌情感变化:注意诗歌中景物描绘的变化,它们可能随着诗歌情感的发展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起伏或内心世界的变化。
4. 关注诗歌整体氛围:尝试理解整个诗歌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方式可能会影响诗歌的整体情感氛围,从而传达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5. 解读诗歌背后的意义:借景抒情的诗歌通常有多重意义,除了表面描述景物外,还可能隐含更深的情感、思想或人生哲理。
尝试挖掘诗歌背后更深层的含义和意义。
6. 感受诗歌情感共鸣:借景抒情的诗歌常常让人产生共鸣,因为诗人通过景物来表达内心感受。
尝试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借景抒情诗歌,抓住诗歌中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诗歌的内涵。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般规律
暖色调的词——热烈、欢快、 喜爱等情绪 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冷色调的词——冷清、凄凉、 悲痛等情绪 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思维切入点
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月——望月怀远
柳——折柳送别 (梅、兰、杜鹃……)
常见的写景方法和技巧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 角度,如高、低、俯、仰;听觉、视觉、 触觉等的变化。注意作者如何绘形、绘声、 绘色,注意写景的层次,如远、近。 ②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修辞手法;虚实结 合;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 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 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 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 景 抒 情 诗 的 鉴 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
概念指津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意象就是指赋予了作者 二月初惊见草芽。 主观思维切入点 注意修饰限定意象的词语 注意绘景色彩词 注意情感色彩词
绝句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反衬 乐景衬哀情 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从形、色、动、静等概 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 感思想。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总说 图景画面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 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氛了围特诗点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 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 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 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 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 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 是伤感愁苦的。
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
分析意境型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 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 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 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 现。
• (二)画中品诗
•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 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 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 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 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 感的。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①诗前两句写景,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诗中人物形象是怎样的?()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 释。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1、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 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 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 碧莲。2、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3、 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 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 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
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 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 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 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 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 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 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 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 画面。
•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 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 开朗坦荡的心境.
具体表现为: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