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

合集下载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
2
在皮肤缺损的邻近 部位设计一皮瓣,沿一 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 。供皮区遗留的创面, 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 作辅助切口后缝合(见 下图)尽量使缝合线与 皮纹平行。如因供皮区 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
(三)交错皮瓣
3
交错皮瓣
• (或称易位皮瓣,常用的有Z字形成的瓣W皮瓣 等)通过皮瓣位置相互置换,达到松解张力,增 加挛缩方向的长度,以改善局部的功能与外形。 常用于线状、条索状及蹼状疤痕挛缩的松解。做 成对偶三角形(Z形)然后互换位置即可延长挛 缩方向的长度,三角形皮瓣的角度愈大,则其增 长的长度也愈大但角度太大时常因两侧皮肤松动 受限。
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 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
增强局部血运 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
三、皮瓣的分型
推进皮瓣(又称滑行 或滑行推进皮瓣)
旋转皮瓣
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旋转皮瓣
旋转皮瓣
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设计一皮瓣, 沿一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供皮区遗 留的创面,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作辅 助切口后缝合,尽量使缝合线与皮纹平 行。如因供皮区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皮瓣护理
正常皮瓣术后早期质地柔软而有弹 性,轻压后皮瓣表面皮肤,使毛细血管 排空而变苍白,去除压迫后如在3 s内恢 复充盈,则说明皮瓣血供正常,超过时 间则表明供血障碍。同时为预防大血管 损伤出血,要密切观察创面伤口渗血情 况,特别夜间应加强病房巡视。
术后护理
伤口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取皮区渗血渗液 情况,注意防止敷料脱落,抬高患 肢30度。以利于血液循环,注意观 察肢端末梢血循环和活动情况,拆 开敷料后,可予护架烤灯照射,患 肢制动5 d,并行功能锻炼。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皮瓣的分类和特点
皮瓣的分类
根据皮瓣的来源和供区不同,皮瓣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腹部皮瓣、背部皮瓣 、侧胸皮瓣等。不同类型皮瓣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皮瓣的特点
皮瓣移植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皮瓣移植术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供区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
皮瓣移植术的手术过程
1 2 3
术前准备
包括受区准备、供区准备等。受区准备包括清 创、止血等;供区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皮瓣供 区,进行必要的消毒、麻醉等。
手术操作
根据受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皮瓣,按照一定 的手术步骤进行移植。手术步骤包括切开、分 离、吻合血管等。
术后处理
包括抗感染、抗凝、制动等措施,以保障皮瓣 的成活和受区的功能。
03
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皮瓣移植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皮肤肿瘤
01
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手术切除后可直接缝合
创面或植皮修复。
瘢痕修复
02
对于瘢痕性秃发、瘢痕挛缩畸形、皮肤组织缺损等,可采用皮
瓣移植进行修复。
美容整形
03
如双眼皮成形术、鼻整形术、乳房再造术等,通过皮瓣移植术
可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06
学习参考资料推荐
专业书籍及教材推荐
《皮瓣外科学》第二版
该书由国内知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编写,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皮瓣 移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皮肤与整形外科》杂志
该杂志为国内权威的皮肤与整形外科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指导 意义,有助于读者了解最新的皮瓣移植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
中国知网
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医学文献资料,包括中文和外文文献,可 以帮助读者括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论文、 研究报告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皮瓣移植的相关知识。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ppt课件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ppt课件
检查蒂部血流
确保蒂部无受压或扭曲,保持血流通畅。
及时处理血液循环障碍
一旦发现皮瓣颜色变暗、温度下降或毛细血管充盈缓慢,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 施,如调整包扎松紧度、解除受压因素等。
伤口感染的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换药、接触伤口等过程中, 务必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
风险。
定期清洁伤口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消 毒液进行定期清洁,去除分泌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术前宣教
在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 准备,从而减轻术前的紧张情绪。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休息与活动安排、饮食调整、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 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心理支持与疏导
术后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惑,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加入相关的康复团体,与病友交流经验, 共同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物和坏死组织。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生 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皮肤坏死的风险评估及干预
评估皮瓣张力与血运情况
01
密切观察皮瓣张力是否适中,血运是否良好,以及时发现皮肤
坏死风险。
采取减压措施
02
对于张力过高的皮瓣,可采取适当减压措施,如调整包扎方式
、使用减压贴等,以降低皮肤坏死风险。
03
术后早期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与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 处于稳定状态。
定期检查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采取 措施。
评估患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休克等并发 症。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百科名片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简介分类皮瓣移植术手术适应症逆行设计皮瓣形成各种皮瓣详介皮瓣移植术后的预防及护理基本信息简介分类皮瓣移植术手术适应症逆行设计皮瓣形成各种皮瓣详介皮瓣移植术后的预防及护理[编辑本段]基本信息英文名称:tuboovarian abscess中文名称:皮瓣移植简称缩写:TOA名词解释:输卵管卵巢脓疡已知是妇女骨盆腔发炎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的并发症,多是急性或慢性输卵管发炎造成输卵管沾黏、阻塞后的脓疡淤积。

临床上,输卵管卵巢脓疡的临床表现常缺乏专一性,必须与单纯的骨盆腔发炎疾病、卵巢囊肿性肿瘤破裂或并发发炎反应、并发性或出血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外孕、卵巢扭结及其馀由不同器官产生的骨盆腔或下腹部脓疡,如盲肠炎、憩室炎、Crohn's disease等做鉴别诊断。

[编辑本段]简介皮瓣也称带蒂移植皮肤。

现代观点认为,皮瓣是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可以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需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也可暂不连接,移植后再进行血管吻合。

皮瓣的血液运输和营养在早期完全依靠蒂部供应。

当皮瓣在移植处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渐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就可以切断蒂部,皮瓣移植过程也就结束了。

有时,有的皮瓣也可以不断蒂,比如象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等。

皮瓣移植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皮瓣移植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和缺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瓣移植术的历史、技术、疗效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皮瓣移植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皮瓣移植技术来修复受伤的皮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皮瓣移植术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外科医生Joseph逝,他在19世纪末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皮瓣移植手术。

自此以后,皮瓣移植术成为了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皮瓣移植术的技术包括供皮区的选择、皮瓣的设计和制备、皮瓣的移植等步骤。

其中,供皮区选择的原则是损伤最小、易于取材、易于成活。

皮瓣的设计和制备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供皮区的实际情况。

皮瓣的移植需要通过显微手术来实现,确保皮瓣与受区紧密贴合,减少血液供应的损失。

皮瓣移植术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术后恢复情况和美学效果两个方面来进行。

术后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时间、瘢痕增生程度、皮肤感觉恢复等指标。

美学效果则涉及到皮瓣的颜色、质地、纹理等方面的匹配度。

一般来说,如果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美学效果满意,那么皮瓣移植术就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皮瓣移植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的皮瓣移植技术被研发出来,比如三维打印技术、组织工程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皮瓣移植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皮瓣移植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损伤和缺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这项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一、定义:为了覆盖创面并代替组织缺损,用于恢复外观及功能的组织移植方法。

特点:皮瓣移植早期的存活完全依赖于蒂部的血液供给,皮瓣蒂是皮瓣早期存活的生命线。

二、分类:1、随意型皮瓣局部皮瓣、邻位皮瓣、远位皮瓣2、轴型皮瓣一般轴型皮瓣、岛状皮瓣、肌皮瓣、游离皮瓣、含血管蒂的皮肤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三、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1)观察生命体征收缩压应保持在100mmHg以上,如下降报告医生,予以加快补液速度。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渗血情况,估计出血量。

(3)疼痛护理疼痛机体释放5羟色胺,使血管收缩,处理不及时要导致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

因此,术后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止痛剂及方法。

(4)防止感染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注意无菌技术。

(5)加强皮肤护理2、体位护理原则是保证移植再植物的血供,防止受压;防止移植再植物血管蒂部发生扭曲和张力,有利于局部引流;遵守各种麻醉后体位。

一般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cm,略高于心脏水平。

如患处发绀、水肿则表示静脉回流不畅,应适当抬高体位。

如患处苍白,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钝,表示动脉供应不足,可将体位放平。

3、局部保温移植或再植物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皮瓣坏死。

保温的方法:室温保持在25~28度,患处可用60W普通电灯照射烘烤,距离约30~40cm。

4、皮瓣的血液循环观察(1)皮瓣的颜色术后皮瓣复温后皮肤颜色应红润、色泽较健侧稍红或与健侧相同。

如色泽表紫常提示静脉回流受阻,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2)皮瓣的温度皮温的变化已被证明是判断皮瓣血循环情况最为敏感和有效的方法。

复温后的皮瓣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健处1~2度,应在33~35度以上。

低至27度提示动脉性血循环障碍,降低到27~31度之间,提示静脉循环障碍。

(3)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用手指压迫移植皮瓣使之苍白,放松压迫时,皮瓣应在1~2秒内转为红润,如超过5秒,或反应不明显,则考虑血液循环障碍。

(4)皮瓣的肿胀程度术后轻微肿胀是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术后3~7天肿胀逐渐消退。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2023-11-05
目 录
• 皮瓣移植术概述 • 皮瓣移植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皮瓣移植术的手术方法与步骤 • 皮瓣移植术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 皮瓣移植术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 皮瓣移植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皮瓣移植术概述
定义和简介
定义
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修复或重建皮肤和软组织 缺损,通过将自体或他人的皮肤、脂肪、肌肉等组织移植到 受损部位。
术前准备
充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控 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预防感 染。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及 时处理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如皮瓣坏 死或脂肪栓塞,需及时进行手 术治疗。
05
皮瓣移植术的成功案例与 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一位男性患者,因工作时不慎被机器压伤,导致右手掌缺失,经过皮瓣移植 术,成功修复了手部损伤,术后恢复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恢复,外观也得到 了改善。
简介
皮瓣移植术是整形外科领域的重要技术,可以用于修复各种 原因导致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如创伤、烧伤、肿瘤切除等 。通过皮瓣移植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和外观 。
皮瓣移植术的分类
01 02
自体皮瓣移植
使用患者自身的组织进行移植,包括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带蒂皮瓣 是指将组织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而游离皮瓣则是指将组织 从供区完全切取后转移到受区。
异体皮瓣移植
使用他人的皮肤、脂肪、肌肉等组织进行移植。由于免疫排斥反应的 存在,异体皮瓣移植需要严格的组织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
03
人工皮瓣移植
使用人工材料制成的皮瓣进行移植。人工皮瓣通常由生物相容性材料

皮瓣移植原则

皮瓣移植原则

皮瓣移植原则
皮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常用于创面修复和外科手术。

在进行皮瓣移植之前,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
1. 选择合适的皮瓣:选择的皮瓣应当与受损部位的形状和大小相符合,且应当来自同一人体区域,以保证皮肤颜色、质地和厚度的一致性。

2. 手术技术要精细:皮瓣移植手术需要精细的操作技巧,以确保皮瓣在移植后能够生长、愈合并与周围皮肤无缝衔接。

3. 保证血液供应:在皮瓣移植过程中,应当保证皮瓣的血液供应,以避免皮瓣坏死或无法生长的情况。

4. 术后护理要得当:术后护理也是皮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当注意患者的疼痛、感染等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护理。

总之,以上几个原则是皮瓣移植手术中必须要注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 1 -。

骨科手外科远位皮瓣移植术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外科远位皮瓣移植术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手外科远位皮瓣移植术技术操作规范一、管状皮瓣移植术【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上肢皮肤缺损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3.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4.手术操作(1)单蒂管状皮瓣移植术①根据受区创面需要在前胸部或腹部设计单蒂管状皮瓣。

②皮瓣的宽度取决于患指周径,并应比患指周径大1cm。

皮瓣的长宽比不要超过1.5:Io③切开皮瓣蒂部以外的皮瓣边缘皮肤,在深筋膜浅层掀起皮瓣。

④适当修剪皮瓣边缘的皮下脂肪,若是随意型单蒂管状皮瓣,皮瓣可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然后将扁平皮瓣卷成管状,并缝合皮瓣两相对缘。

⑤供区刨面一般稍加游离,或做附加切口后直接闭合。

⑥形成的单蒂管状皮瓣套入撕脱的手指,将管状皮瓣的游离缘与指根部缝合。

⑦术后处理:可靠固定3周。

2周拆线,3周断蒂,断蒂前应做皮管夹蒂试验。

(2)双蒂管状皮瓣移植术①在供区适当部位,按受区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皮瓣长宽比为2.5:11②切开皮瓣皮肤,深达深筋膜浅层。

③在深筋膜浅层从切口一侧向另一侧游离,形成双蒂皮瓣。

④皮瓣两侧缘的皮下脂肪稍许修剪后,间断缝合皮瓣相对缘,卷成管状。

⑤供区一般可直接拉拢缝合。

⑥皮管制作过程中,皮瓣2个蒂部所形成的菱形创面,用水平褥式缝合法闭合。

⑦用纱布将皮管与其下的供区皮肤隔开,在皮管的两侧沿皮管纵轴放2个略粗于皮管的纱布卷,再用敷料包扎,以免皮管受压。

⑧术后处理:术后2周拆线,开始训练拟首先转移的皮管一侧蒂部,3周断蒂,将其转移至受区创面的一侧。

5周后开始训练皮管的另一侧蒂部,6周后断另一侧蒂,转移至受区创面的另一侧。

【注意事项】1.若供区皮肤较厚,设计皮瓣时应较正常情况下设计的皮瓣略大些。

在卷管之前应适当修剪皮下脂肪,修剪厚度以可以将皮瓣卷成管状,缝合时无张力,又不影响皮管血液供应为宜。

2.为防止皮管蒂部两侧缘直接缝合,绞窄蒂部血液供应致皮管坏死,可采用各种方法以确保供区及皮管无张力缝合。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ppt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ppt

促进伤口愈合
减少感染风险
通过适当的护理,如定期清洁 伤口和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
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加速细胞再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合理的营养摄入和保持适度的 湿度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加
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减少疼痛不适
术后使用止痛药物和采取合适 的体位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促进伤口愈合。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预防并发症
伤口感染通常由细 菌侵入伤口并繁殖 引起,可能导致疼 痛和炎症。
处理方法
清洁伤口,使用抗 生素,必要时重新 缝合,并加强术后 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避免剧烈运动,定 期随访检查。
出血和血肿
出血原因
术后出血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包扎过松导 致。
血肿形成
术后局部血管损伤,血液流出并积聚在组织中形成 血肿。
做好交接班工作
确保信息传递准确
交接时应详细说明患者情况、 手术细节和术后护理要点,确 保信息无误。
责任明确
明确交接班双方的责任,确保 术后护理的连续性和患者的安 全。
记录完整
交接班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 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 果评估等。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 案
01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
避免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
倾听与沟通
01
主动与患者进行倾听与沟通,了解他们的疑虑、
担忧和需求。
情绪支持
02
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帮助他们建
立积极的心态。
信息提供
03
提供关于皮瓣移植术后恢复的详细信息和预期,
减少患者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皮瓣移植术后护 05 理的常见问题及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
对于因创伤、手术等原因留下的瘢痕,可以通过瘢痕切除和 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皮瓣移植可以提供更为自然的皮肤质 地和颜色,使瘢痕得到较好的隐藏。
功能恢复
在瘢痕修复的同时,皮瓣移植还可以改善瘢痕对局部功能的 影响,如关节屈伸、肌肉收缩等。
创伤修复
皮肤缺损覆盖
在严重创伤后,往往会出现皮肤缺损。皮瓣移植可以提供足够的皮肤覆盖创 面,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
01
术后瘢痕增生是皮瓣移植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患者瘢 痕体质或术后感染引起。
02
瘢痕增生的表现包括局部凸起、红肿、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
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瘢痕增生的处理方法包括局部压迫、使用抗瘢痕药物、激光治
03
疗等,严重者需要手术切除瘢痕组织。
05
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与康复
术前护理
01
02
03
03
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皮肤肿瘤的治疗
皮肤肿瘤的切除
皮瓣移植术常用于治疗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在切除肿瘤的同 时,可以选择性地保留周围组织,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愈合效果。
创面覆盖
在切除皮肤肿瘤后,皮瓣移植可以作为创面的覆盖物,有效保护创面,减少感染 和瘢痕形成的风险。
瘢痕修复
瘢痕切除
神经、血管保护
皮瓣移植还可以保护裸露的神经和血管,减少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先天性畸形修复
面部畸形修复
先天性面部畸形,如唇裂、耳部畸形等,可以通过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皮瓣移 植可以提供更为自然的组织和结构,改善面部轮廓和功能。
肢体畸形修复
在先天性肢体畸形中,皮瓣移植可以用于修复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缺损,恢复肢 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高级别的治疗水平发展。

【PPT课件】皮瓣移植可编辑全文

【PPT课件】皮瓣移植可编辑全文
2. 手术要点:分期进行 第一期:皮管形成(缝合皮管;供皮创面处理;
术后处理) 第二期:断蒂移植—多次断蒂 ⑴.直接转移:由供皮区直接移植至缺损区断
蒂,转移,成活后断蒂缝合; ⑵.间接转移:皮管距缺损区较远,须2次以
上转移者。
四、皮瓣和皮管的并发症
(一)。血运障碍 1. 皮瓣(管)血运障碍:按摩,热敷,
缝合原位 2. 移植后血运障碍:减张;促进回流;
降低代谢;高压氧治疗 (二)。感染:多发生在蒂部下方的开
放创面;v-s冲洗;抗生素液湿敷;引流 (三)。皮瓣或皮管撕脱
皮肤移植种类的比较
结构 与身体关系 手术特点

效果
皮片
不带脂肪的皮肤 不连 一次完成
皮瓣
近位 远位
全皮+脂 全皮+脂


一次完成 2次以上手
管状皮瓣:又称皮管,是一个创面内卷, 缝合成管状的双蒂皮瓣
优点为,创面不暴露;血供好;感染少; 但手术次数多。
(三)皮以 确定切口,留蒂位置
2、皮瓣长宽比:<1.5:1,否则会致皮瓣 远端坏死
3、皮瓣走向:与血管走向一致,蒂部应在 血管近心端
(四),皮瓣长宽比例失调 的处理—延迟手术
②.游离皮瓣,向前推移 ③.修整切口两端(蒂部)皱折(猫耳)
(四)旋转皮瓣
适用于缺损邻近有重要结构,须跨越重要 结构时
三、远位皮瓣移植
(一),扁平皮瓣(开放性皮瓣与铰链式 皮瓣)
1. 皮瓣设计要点 ①.蒂位血管近心端时,长宽比2:1 ②.蒂位血管远心端时,长宽比1:1 ③.颈部,长宽比2.5:1
2. 手术要点: (1)以皮瓣蒂基底远端远离创面的角为旋转
中心,作与缺损区相似,略大1/4倍的皮 瓣

皮瓣移植术及护理ppt课件

皮瓣移植术及护理ppt课件

换药和拆线
定期对手术部位进行换药,根据愈合情况适 时拆线。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焦 虑和抑郁情绪。
03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
伤口清洁与消毒
疼痛管理
饮食指导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 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
缓解疼痛。
提供高蛋白、低脂肪、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促
消毒和铺巾
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并 铺上无菌巾。
制备皮瓣
根据需要,从供区切取皮瓣, 确保皮瓣的血液循环良好。
缝合伤口
用缝合线将伤口逐层缝合,确 保皮瓣固定在位。
手术后处理
观察皮瓣血液循环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等异常情况。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手术部 位的恢复。
术后问题
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导致皮瓣坏死。
结论
对于存在血管病变的患者,游离皮瓣移植手术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评估。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皮瓣移植术在处理皮肤缺损、烧伤、创伤等方面具有广泛应 用,手术成功与否与患者的自身条件、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 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瓣移植术将更加成熟和安全, 同时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也将更加科学和有效。未来,皮瓣 移植术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进伤口愈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 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
持。
特殊护理
01
02
03
04
皮瓣观察
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 质地和渗出物,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防止皮瓣受压

皮瓣移植名词解释

皮瓣移植名词解释

皮瓣移植名词解释皮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手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皮肤组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皮瓣移植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

一、皮瓣移植皮瓣移植是一种手术,它将患者身体上的皮肤组织移植到另一个部位,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皮肤组织。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烧伤、创伤、手术切除等情况下的皮肤缺损。

二、自体皮瓣移植自体皮瓣移植是指将患者自身身体上的皮肤组织移植到另一个部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但缺点是需要额外的手术切口,可能会导致术后疤痕。

三、异体皮瓣移植异体皮瓣移植是指将来自另一个人身体上的皮肤组织移植到患者身上。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额外的手术切口,但缺点是可能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四、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瓣移植是指将皮肤组织从身体上完全分离,然后将其移植到另一个部位。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修复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如手指、手掌等。

五、植皮植皮是指将皮肤组织移植到受损的皮肤表面,以促进伤口愈合。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治疗烧伤、创伤等情况下的皮肤缺损。

六、切口切口是指在手术中切开皮肤的部位。

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切口通常用于取下皮瓣或将其移植到另一个部位。

七、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的护理。

在皮瓣移植手术中,术后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等。

总之,皮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手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皮肤组织。

了解这些涉及到的名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手术,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术后护理。

皮瓣移植状态的护理

皮瓣移植状态的护理

皮瓣移植状态的护理皮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修复组织损伤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缺损。

皮瓣移植后的护理对于确保手术成功和促进愈合非常重要。

以下是皮瓣移植状态的护理的一些建议:1.检查术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体温、脉率和呼吸状态。

监测人体功能的不稳定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2.严密观察皮瓣移植部位的循环:移植皮瓣后的部位应保持温暖、灵敏、灌注良好。

定期观察皮色和灌注状态,观察有无水肿、疼痛或渗出液体等征象。

3.维护患者术后舒适度: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应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

同时,避免因皮瓣位置不正确而引起的不必要的张力。

4.保持移植皮瓣的清洁: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患处,并避免受到异物、强压或磨擦。

5.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皮瓣移植区域的干燥和清洁,减少感染的发生。

6.防止感染:术后皮瓣容易感染,因此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观察移植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征象。

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向医生报告。

7.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皮肤修复和愈合。

患者应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避免过度或不足摄入。

8.避免局部压力:避免局部压力可能引起皮瓣坏死,如长时间压迫、挤压及摩擦等。

9.特殊护理:有时,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应用负压引流装置、使用物理治疗或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10.应对心理压力:术后患者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倾听,并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

总之,护理皮瓣移植状态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移植部位的循环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以及保持移植区域的清洁。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愈合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瓣移植一皮瓣移植的概念皮瓣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flaps)也称皮瓣转移(flap transfer)。

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

与游离皮片移植不同的是,皮瓣必须有由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

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pedicle flap transfer);后者则称为游离皮瓣移植(free flap transfer),或血循重建游离皮瓣移植(revascularized free flaptransfer)。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分类与特点1.带蒂皮瓣带蒂皮瓣在临床上还可分为若干类,自前较常用的是按转移形式与血供来源分类。

(1)随意皮瓣(random flap):也称皮肤皮瓣(skin flap)。

此类皮瓣的特点是:由于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要受到一定限制。

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随意皮瓣目前均属近位带蒂转移。

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1)移位皮瓣:又名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或“Z”字成形术。

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

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故这种皮瓣多应用于狭长形的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口的闭合以预防术后瘢痕挛缩。

此外尚可根据治疗的需要考虑做多个附加切口,设置成连续的多“Z”形对偶三角瓣。

2)滑行皮瓣:又名推进皮瓣。

滑行皮瓣具有一个蒂部。

在接近缺损部位设计一个皮瓣,分离后,利用组织的弹性,将其滑行到缺损部位以整复创面。

皮瓣设计应略大于缺损。

因皮瓣形成后常略有收缩。

切取皮下脂肪的厚薄,应视缺损处需要而定。

临床上,为了增长或缩短某一组织的长度和宽度而常用“V”“Y”皮瓣成形术,也是属于滑行皮瓣的一种。

在皮肤上作“V”形切口,分离三角形皮瓣及两侧皮下组织,利用组织的收缩性,使三角形皮瓣后退,再将切口缝为“Y”形,可以使皮肤的长度增加,宽度缩小。

反之,在皮肤上作“Y”形切口,分离三角形皮瓣及对直切口两侧行潜行分离,利用组织的弹性,将三角形皮瓣向前推进,把切口缝合成“V”形,则可使皮肤的长度缩短,宽度增加。

2)旋转皮瓣:选择缺损附近的皮肤组织形成各种形态的皮瓣,利用旋转的方法以整复缺损称旋转皮瓣,设计时应注意皮瓣的旋转点及旋转半径要足够长,否则仍然不能达到满意整复缺损的目的。

(2)轴型皮瓣(axial flap):也称动脉皮瓣(arterial flap)。

它的特点是有一对知名血管供血与回流,因而只要在血管的长轴内设计皮瓣,一般可不受长宽比例的限制。

上述旋转皮瓣、滑行皮瓣等也均可以轴形皮瓣的形式转移。

除此外,作为含有知名血管的轴形皮瓣常以岛状皮瓣或隧道皮瓣的形式转移。

1)岛状皮瓣:岛状皮瓣系指一块皮瓣仅含有一条血管蒂而言,它的特点是蒂长,经过皮下转移灵活,由头皮转移用眉再造常用此法。

2)隧道皮瓣:隧道式皮瓣指皮瓣必须通过皮下或深部组织进行转移。

与岛状皮瓣不同的是:除含有知名血管外,蒂部的横径与皮瓣的横径相一致,仅仅是在通过隧道的部分蒂部被去除了表皮。

因此,所谓隧道皮瓣实际上是岛状皮瓣与皮下皮瓣的结合与发展。

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时,以额部隧道皮瓣应用最多,皮瓣可通过皮下隧道修复面部缺损,也可通过颧弓下隧道修复口腔及口咽缺损。

这种皮瓣的最大优点是手术可一次完成,而勿需二期断蒂或修整。

2. 游离皮瓣游离皮瓣移植是近25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整复方法,系将身体远处的轴形皮瓣应用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移动到颌面或口腔缺损处,游离皮瓣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已成为肿瘤术后缺损立即整复的主要手段。

根据血供解剖上的不同,目前可将游离皮瓣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皮肤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营养皮肤的动脉在穿出深筋膜后与皮肤表面平行,走行于皮下组织内,并沿途发出小支以供养皮下组织及皮肤。

这种皮瓣即典型的轴形皮瓣。

腹股沟皮瓣、胸三角皮瓣均属之。

(2)肌皮血管皮瓣:也称肌皮瓣。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肌组织发出营养支,垂直穿透深筋至皮下组织及皮肤。

这种皮瓣在移植时决不能将皮瓣与其深面肌分离,否则不能成活。

因此,这种皮瓣实际上是一种复合组织瓣。

胸大肌皮瓣、背阔肌皮瓣等均为此种类型。

(3)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其主要特点是由动脉干上直接发出许多微细的血管支,组成丰富的网状结构,直接营养其所属的皮肤。

这种皮瓣的动脉多为体表浅的动脉主干,口径较粗,易于吻合成功;而且主干的两端均较粗,皆可供吻合,在此基础上,可成为桥梁皮瓣与其他皮瓣连接成的二级串连皮瓣。

我国创用的前臂皮瓣属此种类型。

(4)肌间隔血管皮瓣:其特点是动脉行走于肌间隔内,然后发出分支至皮肤,并与其他皮肤动脉吻合。

这类皮瓣常可分离出较长一段血管蒂,且多有两条静脉伴行。

上臂内、外侧皮瓣及小腿外侧皮瓣均属这种类型。

对于口腔颌面部中、小型组织缺损的修复,最常应用的是前臂游离皮瓣,其次是肩胛皮瓣、足背皮瓣、小腿外侧皮瓣。

至于复合组织缺损,则以选用肌皮瓣为佳。

关于肌皮瓣的选用将在复合组织移植中讨论。

3.管状皮瓣也称皮管移植。

实际上它是一种卷起来完全封闭无创面的远位皮瓣;从血供形式来说,它又属于带蒂皮瓣中的随意皮瓣,但它具有双蒂。

管状皮瓣由Filatov在1916年首次提出,故也称Filatov皮瓣。

此皮瓣在整复外科发展上具有历史性的贡献,由于它的出现使颌面部较大型缺损,甚至洞穿性缺损都能获得修复。

然而在游离皮瓣已日趋成熟的今天,管状皮瓣的应用已逐渐减少;由于皮管转移次数多,耗时长,皮肤色泽也不理想,故只有在用游离皮瓣成为不可能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才选择这种方法。

机体表现的皮肤只要能提起摺成圆柱形的部位均可形成皮管。

口腔颌面部缺损常用的皮管形成部位有上臂内侧、肩胸、腹部及胸腹联合皮管。

皮管的长宽比例也要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以不超过3:1为原则。

三皮瓣的选择与设计供皮瓣区与皮瓣类型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1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皮瓣区;2以局部邻近皮瓣安全简便的方案为首选;3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延迟”及间接转移;4皮瓣设计面积大小应比经切除疤痕松解后的实际创面还要大20%左右;5应尽量多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逆行设计:逆行设计或“剪裁试样”是皮瓣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大致程序如下:1先在供皮瓣区绘出缺损区所需皮瓣大小形态及蒂的长度;2用纸(或布)按上述图形剪成模拟的皮瓣;3再将蒂部固定于供皮瓣区将纸型(或布型)掀起试行转移一次视其是否能比较松驰的将缺损区复盖如此在病床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可以耐受的体位模拟比试的设计方法叫逆行设计也叫皮瓣逆转设计法它是防止设计脱离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手术前讨论时是不可忽视和省略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逆行设计才能检验我们所设计的皮瓣其具体大小位置形状能否与缺损区吻合病人对这种体位能否耐受4皮瓣的形成:皮瓣形成时应注意皮瓣的血液循环皮瓣形成后早期的营养供应主要依靠蒂部血液循环供应以维持其活力任意皮瓣长与宽的比例一般不宜超过2:1在面颈部由于血液循环良好长宽比例可略为增至2.5~3:1超过一定的比例皮瓣远端即可出现血运障碍或坏死设计皮瓣时还应使蒂部略宽并循环主要血管的走行方向以保证血液循环近年来对皮肤的血管结构研究逐步深入将皮肤动脉绘制成一模式图可供形成皮瓣时掌握层次的参考皮瓣的动脉供应固然重要但其静脉回流亦不可忽视如果静脉回流不佳时则皮瓣肿胀或起水泡并变为暗紫色最后由于严重组织肿胀压迫动脉使血流完全阻断皮瓣坏死四用途或适应证由于皮瓣自身有血液供应,同时又有皮下脂肪待优点,因而它的用途也就不同于游离皮片,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一)修复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

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二)器官再造如鼻、唇、眼睑、眉毛、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三)洞穿性缺损的修复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

此外鼻梁、上腭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瘘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四)增强局部血运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因而这种皮瓣最好是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五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1.术前除全身准备外重要的是技术和设备的准备。

包括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以及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械等,其次是移植部位的准备,移植部位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无菌创面(即手术创面),另一种是新鲜创伤,在后一种创面移植游离皮瓣时要考虑创伤组织的损伤时间、程度及复杂性,如无把握,不要勉强施行此种手术。

2.术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外,需要密切注意皮瓣血运的变化并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