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5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相见欢》教学课件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小结
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 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 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 背后,却隐藏着作者极深的哀 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 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 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 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 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 我们慢慢的去品味了!!
尘埃落定,一梦浮生。天降李煜于滚滚红尘 中,也不过只为了结人世一段债罢了:情债、 文字债、国家债。
作者简介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 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
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
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
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 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课件
朱敦儒
作者简介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 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 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 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 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 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 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诗词赏析
• 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的表达效果。
•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 夕阳中。
•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 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诗词赏析
•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
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
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
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背诵诗词
•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诗词理解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 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 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 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 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思考与讨论
1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 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夏季.黄昏) (“藕花”“日暮”)
2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常记) (愉快.欢乐)
(常 ) (沉醉)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
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 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 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 “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中考链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 中“惊”字的妙处。 2.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 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 2.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训练(word含答案)
人教版八上《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2019/9/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谢谢欣赏!
2019/9/23
•
诗词理解
•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 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抒 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 (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 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 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 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词理解
•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 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 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诗词理解
•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 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 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 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 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 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诗词赏析
• 4.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作简要分析。
•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 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7
课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授课时间:一课时学校:教者:教材分析:《相见欢》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阙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阙一个“乱”子,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充满无限悲慨。
这首词会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基调;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和移情,还原、丰富画面,感受词的意境美;3.联系比较,感受到词人独特的“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词;2.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一、飞花令节目,激发学习兴趣《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节目,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把班级分两组,也来一场“飞花令”比赛,主题词是“秋”。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和“秋”有关的宋词,一起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
《相见欢》是这首词的什么?(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慢慢读词,感受音韵之美1.指名读或背词,学生点评。
2.自由慢读全词,用“/”划分诗歌的节奏,用“△”标出韵脚。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这首词节奏的划分有什么特点?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去感受一下这首词节奏上的特点。
4.归纳你们看,这个节奏是二四三的节奏,二四三这个节奏让我们有一种什么感觉?(顿挫感)还有其他发现吗?字数上有没有看出什么特点来?师范读。
每一个九字句都是跟在三字句的后面,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有一种愁苦的感觉在心头绕啊绕的,就像一个人在不停地长吁短叹。
)大家齐读一下,一起来感受这种韵律。
(投影)刚刚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的韵律。
三、想象画面,品味意境1.有人说,这首词自成一画。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1
《相见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
2、准确地背默这首词。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词中名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相见欢【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每天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
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以审美的眼光来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三、理解内容1、释词:锁:锁住,笼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一般:一种。
2、古诗今译: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
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
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欣赏诗歌上阕写景:(1)形象描绘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是哪一句?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落寞、孤寂之情。
(2)词的上阕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写了残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景物,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了词人落寞、孤寂之情。
描绘出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3) 下阕:直抒胸臆。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课件_4
见
宋欢
朱 敦 儒
学生活动一:慢慢读词,感受音韵
1.慢慢地读词,用“/”划分词句的节奏,用 “△”标出韵脚。
2.结合你的朗读感受,说说这首词节奏上有什 么特点?
相见欢 朱敦儒
金 陵 /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 夕 阳 垂 地 /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 悲 风 吹 泪 / 过 扬 州。 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请同学读一读这首词,读出你心 目中的《相见欢》,可以个读(读出原 汁原味),可以组合读(小组分内分 工合作),也可以自我创造读(词作改 编。)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无言凭栏西楼 残阳低垂 大江奔流 尽在这一方清冷的秋 何处合成泪 薄暮人消瘦
——曹操《观沧海》
学生活动二: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同伴交流:想象人物的穿着、 形体、容貌、神情、动作……
金 陵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夕 阳 垂 地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故国路遥梦难回 悲上心头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资料助读
西楼——传达离别之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残阳——衰弱国势无可挽回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元好问《岐阳三首》
大江——时光流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抒发的家国情怀;
-举例:如何让学生联系历史背景,感受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对国家、家乡的思念和忧虑。
-诗词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举例:探讨《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宏大的意境,展现作者的情感。
-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举例:如何通过朗读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
-诗词意象的挖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夕阳”、“大江”等,并体会其象征意义;
-举例:引导学生探讨“夕阳”在古诗词中常见的象征意义,如衰落、没落等。
-修辞手法的分析:识别并解释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诗词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方面,还需多下功夫。今后,我将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定不够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设定讨论主题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讨论更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4.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体会诗词韵律美;
5.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感悟作者抒发的家国情怀;
6.诗词拓展:联系其他相关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感培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教学设计及说明执教者:永康市第三中学尹妙玲一、教材分析《相见欢》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词,这是继第六单元25课《渔家傲》后,又一首当时南渡之后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对课内作品的拓展。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了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这首词由登楼入题,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因此,这首词的主题可以确定为: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语文新课标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八上《教师用书》第351页教学建议强调:诗词教学要特别重视诵读,应当以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本节课就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欣赏品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准备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以及诗词的特点,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音韵美。
2.欣赏品味,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
3.在诵读中体会词人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准备:ppt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看来,学习诗词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朗诵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相见欢》【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诗词的方法就是朗读,给学生学习诗词指明方向。
环节二:品读诗词,层层深入。
一读——知音韵通过轻声朗读,默读,抽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设计三个逐层拔高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平仄,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 倩qìng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背诵全词。
2.学习一种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一种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教学难点: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课文。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无论是北方的鹳雀楼、蓬莱阁,还是江南的四大名楼,都更因文人骚客的登临吟咏而名扬海外。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二:知人论世(一)朱敦儒(1081-1159),宋代著名词人,字希真,洛阳人。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
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二)写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品读诗歌(一)初读诗歌,感知诗词大意。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zān缨yīng: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qÌng: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重音、节奏停顿。
2.结合注释,梳理词的大意。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3.教师总结: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华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常记”明确点明本词记述的是往事,地点在 “溪亭”,时间是“日暮”,词人饮宴以后,已经 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本词起笔平淡, 却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中。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 路”委婉地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 是一次给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下来的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
收复国土?请西风把我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 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开头两句 写词人登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第二句 “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 二字点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暗示了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用 落日和逝水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抒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以及他渴 望收复中原的心事。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 思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 淡淡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 天气,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 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 燕归来”看似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 强烈。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 寂寞之中,只能独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 找逝去的年华。
词语解释 【金陵】古城名,即今江 苏南京。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 时节的景色。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 饰。缨是帽带。 【收】收复国土。 【倩】请人代自己做。 【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 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任务一:诵读诗词
相见欢
宋·朱敦儒 dūn rú
y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zān yīng
qìng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
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下片:
中原乱, 散,
“乱”概括中原沦丧的现实。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借代手法 散:揭露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几时收? 收复河山的渴望,一时难以收复的无奈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倩,请人代自己做 拟人
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情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悲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西楼”的意蕴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
相思 孤寂 忧愁
万里
象征,描绘了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 色中,滚滚长江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象征南 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情感基 调。
靖康之耻
南宋统治者仅剩半 壁江山,中原沦丧, 不思收复,苟延残 喘;歌舞升平,醉 生梦死,浑浑噩噩。
任务三:赏词悟情
上片: 地点
深秋时节
远望之景
象征、借景抒情,写登楼所见萧条衰败的天边秋色,用 “清秋”“日落”“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营造 出清冷萧条的意境,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抒发了 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沉重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全词赏析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词赏析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鉴赏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4
2.龟虽寿 曹操
•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 老骥(jì)伏枥(lì)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yǐ)。 •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
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3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6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sè)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7
• 白话译文 •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5
• 白话译文 •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
天; •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
为土灰。 •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
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 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 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
【新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要求选摘】
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能在朗读中逐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并能把握住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运用诵读诗词的基本方法,反复诵读《相见欢》,读出感情。
2.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作品中的画面。
【课文】
相见欢
【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书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清秋:清冷的秋天。
一般:一种。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的愁思。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李煜的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2—3遍。
翻译并背诵这首词。
3.《相见欢》上片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课堂探究】
1.《相见欢》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寄寓了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上阕中“月如钩”换成“月如盘”好不好?为什么?
3.被锁着的是清秋,还是人?一个“锁”字表现诗人的()。
4.假设——你是词人李煜,此时站在高高的西楼,你看到什么?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词人剪的是什么东西?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假设你是一位心理医生,现在穿越到古代对李煜说一句鼓励的话——
101
【课后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相见欢》作者,国主,字,世称。
本篇是时作的,借以表达。
其感情基调是。
2.《相见欢》描写词人孤独身影的句子。
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
3、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
4、词中写景简练有序:一句是写仰视之景,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俯视之景所表现的画面。
5、“锁”用的怎样传神巧妙?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比喻,这一比喻有何好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
7、这是一首抒写的词,从入手,形象地表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参考资料】
1.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没有年号,世称李后主。
他苟安于江南一隅,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2.《相见欢》写作背景:李煜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相见欢”为词牌名。
【教学反思】
《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全词语言简介、精炼,写出了李煜作为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代君主,当他成了亡国之君之后,“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惨淡生活。
亡国的悔恨,对江南的思念,伴随着孤独,悲凉的心境,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篇阅读赏析课文,所以本课侧重于手语通读诗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诗词的意境:
一、借助手语,读演词作,引导学生轻松走进文本。
手语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在演绎情节发展,抒发情感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在本课中教者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在读诗词的时候对学生手语的要求。
朗读中,要求读出节奏,读准词义,读通文中情节,读出作者感受,通过学生入神的手语演绎,引导学生轻松走进文本。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102
后主李煜有着传奇性的人生境遇,因此,在进行诗词背景介绍时,我创设了李煜前期奢靡享乐,中期肉袒出降,后期泪眼洗面这样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李后主的生活环境,读通诗词的意义,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走进文本的背景和主题。
三、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词的上片,我引导学生抓住“西楼、钩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的共同点,去体会作者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自己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词的下片,我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中的“离愁”、“滋味”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这首词的主题: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四、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学会自学。
本节课,我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按照导学案的引导课前上网收集李煜词作,通过广泛阅读,感悟李煜词作的特点;课堂上探究问题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充分小组合作准备;课后的练习则侧重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消化。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稍显不足。
为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做如下调整:首先,调整时间,开头的背景介绍可以稍加压缩,只占用课堂一两分钟即可;其次是调整内容,教师应把李煜被囚禁的生活补充得再详细一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再次是调整方法,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