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西方建筑史总结

合集下载

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

世界近现代建筑风格

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英国国会大厦与大本钟 国会大厦的大厅
浪漫主义建筑
3.折衷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 潮。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 样式,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 醉于“纯形式”的美。也称为集仿主义。 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 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法国巴黎万神庙
法国巴黎凯旋门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
德国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表现 分为两个阶段:
①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 调。 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②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 如:英国国会大厦。
巴黎歌剧院 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加上洛可可的装饰。
巴黎圣心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圣吉尔斯教堂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 思潮的促进者。出现初期功能主义。
初期功能主义代表作品: 巴黎国立图书馆、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
三种新结构方法,材料成为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
水晶宫
水晶宫
1936年11月30日晚毁于火灾
水晶宫特点:
①新材料的大胆应用、②造价和时间的节省、③新奇简洁的造型,这些特点 后来都变成了现代建筑的核心。
2.埃菲尔铁塔——现代建筑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的一个宣言。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艾菲尔铁塔,创 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的新纪录。由工程 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 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新结 构和新设备体现了工业化初期大工业生产的强大 威力。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法——巴黎万神庙,柏林宫廷剧院,军功庙

国会大厦,雄师凯旋门,大英博物馆
• 巴黎万神庙 • 它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结构空前地轻。墙薄、柱子细。穹顶是泥的,内径20米,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第二
层上画的粉彩画。穹顶顶端采光亭的最高点高83米。 • 万神庙西面柱廊有六颗19米高的柱子,上面顶戴着山花,下面没有基座层,只有十一步台阶。它直接采用
获得多大好处。
• b、早期的资本累积,使下层人民有憎恨工业,回避现实的心态 。 • c、 封建贵族痛恨资产阶级革命,留恋传统文化,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产生一种怀旧的思潮。 • d、革命中获利最大的资产阶级,有一部分是从贵族转化而来,在国际竞争中也希望强调本国的文
化传统,从而培养民族信心。 • 这些复杂的社会意识,在艺术和建筑上产生了浪漫主义的思潮——复兴中世纪的文化
• ②1775~1781,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The United State诞生
• ③1789~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晚最彻底-资产阶级共和国)
•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工场阶级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度。
•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C上半叶,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 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 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C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古罗马庙宇正面的构图。 • 它的形体很简洁,几何性明确,力求把哥特式建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来,这种想
法,明显地是启蒙主义的。
美国国会大厦 用白色砂岩和大理石建成的国会大厦是首都华盛顿的象征。它坐落在市中心一个25.3米的 高地上,高地因此被称为国会山。中央主楼那高高的圆顶,是华盛顿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大厦总高度87.65 米。主楼中央的圆形大厅宏敞宽阔,金碧辉煌,可容二三千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

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

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

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

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

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

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

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

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

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外国近代建筑史一、近代建筑现象1.复古主义古典复兴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

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1.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出现在18世纪的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出现在 世纪的工 业革命以后,特别在19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业革命以后,特别在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扩至 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 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 备了条件。 备了条件。 工业革命的冲击, 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和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1、大工业城市,因生产集中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 、大工业城市, 2、住宅问题严重 、 3、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 、 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市场 、
3、百货商店 、
巴黎廉价商场----第一座由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自然 巴黎廉价商场 第一座由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自然 采光的百货商店
4、博览会与展览馆 、 19世纪后半叶,工业博览会给建筑的创造提供了最 世纪后半叶, 世纪后半叶 好的条件与机会。 好的条件与机会。 博览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博览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在巴黎开始和终结,1798—1894 )在巴黎开始和终结, 范围是国家性的 世纪后半叶, (2)占了整个 世纪后半叶,具有国际性 )占了整个19世纪后半叶 质,博 览会的展览馆成为新建筑方式的试验田, 览会的展览馆成为新建筑方式的试验田,博览会的 历史不仅表现了铁结构在建筑中的发展, 历史不仅表现了铁结构在建筑中的发展,而且在审 美观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 美观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 在国际博览会时代中, 在国际博览会时代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一、古典复兴
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 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 世纪60年代到 在建筑史上是指 世纪 年代到 世纪末在欧美 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26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27
英国议会大厦(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1836-
1867, Sir Charles Barry, Augustus Welby Pugin)
8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9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10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11
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1792, J. G. Soufflot)
建筑学概论
第四讲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1
讲课框架
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划分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新建筑运动 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化/公共生活 技术背景:材料、施工和技术的进步 四位大师的开拓性工作 建筑师的实践
2
1.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划分
划分的依据:时间,重大事件/变化 古代:最初人类活动——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
正对爱丽舍大街的一面是1920年11月11日设立的 无名战士墓。
上部是博物馆,陈列着拿破仑生平的文献资料。
14
巴黎雄师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15
巴黎雄师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Paris, 1808-1836, Jean Chalgrin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国会、法院、银行、 交易所、博物馆、剧院) 代表建筑: 雄师凯旋门
雄师凯旋门
古典主义代表建筑
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 国国教 的中心 教堂, 它直接 采用古 罗马庙 宇正面 的构图。
古典主义代表建筑
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 。形式仿照巴黎的万神
庙,更加丰满雄伟,大穹顶的结构采用了铁 构架。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哲学,从十九世纪起西方哲学流行所谓“否定思维”,它们在 不同程度上背弃古典哲学,反对传统思维;
2.艺术,20世纪初,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于1913年出版《艺 术》一书,贝尔提出他的艺术定义,即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
3.机器美学,1904年法国美学家苏里奥,出版《理性的美》一书, 对工业产品和机器从美学角度大加赞赏。
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
行,建筑师瓦格纳 。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维也纳分离派
由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 夫曼与画家克里木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 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 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
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作品有: 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维也纳美国酒巴间 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时间: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上半叶; 起源: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资产阶级改革阶
段中,产生新的社会矛盾,浪漫主义者回避现实, 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追 求中世纪田园生活情趣;
建筑形式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塞堡或哥
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建筑类型:教堂、学校、车站、住宅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 的战神校场上,是1884年法 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法国资 产阶级大革命一百周年,举 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立起来的 永久性纪念物。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概述西方近现代建筑转折——从古代到现代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背景:1、许多传统建筑类型如教堂、宫殿、城堡、府邸等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现代建筑正处于建造盛期,工期紧迫,讲求效率和经济性;2、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应运而生,必然导致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萌芽1、世界博览会建筑1851年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89年由法国铁路桥梁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博览会的机械馆就布置在铁塔后面,是一座空前的大跨度建筑,长420米,跨度达115米,四壁全为大玻璃)标志着20世纪建筑历史的到来,即现代建筑的诞生。

2、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为莫里斯和拉斯金1859~1860年间由魏布设计的莫里斯自宅“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

红屋平面布置按功能要求呈“L”型,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3、新艺术运动及其影响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是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的信号。

其目的是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这一派的建筑师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要成就是室内装饰,建筑外形较简洁,常有花饰。

典型的例子是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

装饰的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荣生长的草木的形状曲线,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莫不如此。

人物: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作品具有强烈的怪诞性,带着神秘的朦胧感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玩偶)、圣家族教堂(“玉米棒”,建造了110多年至今仍未完工)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瓦格纳出版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材料、新结构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路斯认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是依靠本身的形体之美而不是依靠装饰”,代表作为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建筑完全没有装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

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

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

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

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

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

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

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10、最早的幕墙的实例是联合国大厦的秘书处大楼,被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代表作的是利华大厦。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1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1

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1. 初期生铁结构
2. 3. 4. 5.

• • •
铁与玻璃配合 生铁框架 升降机与电梯 新类型:①图书馆;②市场;③百货商店;④博览会、 展览馆 1858-1868年巴黎国立图书馆——拉布鲁斯特(结构古 典主义) 1851年水晶宫——帕克斯顿 1889年机械陈列馆——杜特 1889年埃菲尔铁塔——埃菲尔
1、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了第一座生铁桥。桥的跨度达30m,高12m
1818-1821年英国布赖顿的印度皇家别墅铁制的大穹窿被支撑在细瘦的铁柱上
2、1833年出现了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巴黎植物园温室
3、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 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 重墙。 •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 理建造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 庭保险公司大厦,它的外形还 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第五章 外国近代建筑
主要内容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二、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国会大厦采 用的是亨利 第五时期的 哥特垂直式。
(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1820—1920年)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 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 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 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 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 国较为突出。 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究比 例权衡的推敲,常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外建筑史知识点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筑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背景。

作为一门学科,建筑史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中外建筑史的知识点,现在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建筑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最早的建筑实践和技术。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质结构是主要特征,如建筑采用的榫卯结构和屋顶的斗拱结构等。

此外,我还学习到了古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神庙等。

二、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宗教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哥特式建筑成为主导风格,其特点是尖顶拱门、复杂的雕刻和窗户中的玻璃艺术等。

同时,中世纪城堡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它们象征着贵族的权力和地位。

三、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称、比例和纪律性,它注重建筑的几何形状和装饰。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模仿,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建筑作品,如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大教堂等。

四、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它体现了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的形式和创新的结构。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富勒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思想为这个时期的建筑带来了新的风貌。

五、中国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建筑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建筑作品出现,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等。

总结起来,中外建筑史是一门宏大的学科,通过学习建筑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西方建筑归纳总结知识点

西方建筑归纳总结知识点

西方建筑归纳总结知识点西方建筑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对一些西方建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西方建筑之美。

一、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被誉为西方建筑的起源,以其简洁、对称的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古希腊建筑有神庙和剧场。

神庙通常为方形或长方形,以柱廊和三角形的顶部装饰-“三角墙”(pediment)。

古希腊的柱子有三种风格:多立克柱、科林斯柱和伊奥尼亚柱。

二、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借鉴了古希腊建筑的元素,并发扬光大。

其典型的建筑包括大型公共浴场、剧场和大型穹顶建筑。

古罗马建筑注重工程技术和材料运用,以巨大的拱形结构和圆顶建筑为特点。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具有高大、细长、尖锐的特点。

哥特式建筑常见于教堂和大教堂,以其雄伟的垂直线条和复杂的拱形结构而著名。

它还倡导绘画玻璃窗的艺术,窗户上绘制着宗教故事和圣徒形象。

四、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在15-16世纪的意大利兴起,追求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复兴。

其特点是对称、比例和科学性。

文艺复兴建筑强调了圆拱、穹顶和尺度的精确计算。

典型的建筑物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

五、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对文艺复兴建筑的反动。

它追求动感、豪华和装饰性。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曲线、弯曲和复杂的装饰,常见于宫殿、教堂和剧院。

凡尔赛宫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之一。

六、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兴起于18世纪末的欧洲,它恢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新古典主义建筑注重对称、平衡和简洁,常见于政府建筑和学术建筑。

华盛顿国会大厦是一个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七、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于20世纪初,以其简约、功能性和无装饰性而著称。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常采用钢铁、玻璃和混凝土等新材料。

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西方近现代建筑

西方近现代建筑

西方建现代建筑史的阶段划分
近现代建筑史的划分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复古思潮 三大理论
两个标志性建筑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
近代建筑史(1640—1917)
现代建筑史(1917—至今) 两战之间现代建筑派 四大建筑流派 四大建筑师 二战后多元化建筑思潮 重理 偏情
02
最早出现在18世 纪下半叶的英国。提 倡用中世纪艺术的自 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 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 的工艺品。有先浪漫 主义和后浪漫主义。
03
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 纪初欧美盛行。为了 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 主义的局限性,主张 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 种风格,自由组合各 种样式,没有固定的 风格。又称集仿主义。
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 览会“水晶宫”展览馆,由建 筑师帕克斯顿设计建造。它使 用了新材料组合:铁、玻璃和 木材;新的建造方式:模数制 与整体装配;它的缺点是将铁 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 特性;它的意义是低成本,高 效率,八个月完成74400平方 米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开创 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现代建筑的探索期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
莫里斯红屋
位于英格兰肯特郡乡间的红屋是现 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1834~ 1896)的故居。是19世纪工艺美 术运动的重要见证,象征着世界建 筑向现代建筑的转折。
现代建筑的探索期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
莫里斯红屋
全部用红砖建造,不加粉刷,整体的布局完全出于 实用功能的需要布置成L型,是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 型结合的尝试。
18世纪下半叶至 19世纪下半叶
面对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精)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精)

任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他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以他为
代表人物形成了维也纳学派。
2008年4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方晓风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
• 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
维也纳分离派: 瓦格纳的学生们很快就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同传统划清界限的愿望, 1897年奥别列去、霍夫曼和画家克里姆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成立名为 “分离派”的团体,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瓦格纳对年轻人表示了 支持,后来也转入了分离派。分离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别列去和霍夫曼。奥别
新艺术运动: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在欧洲大陆兴起,最初的中心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 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区扩展。在实用美术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和霍塔(Victor Horta, 1861~1947)。主要思想是用新的 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从植物形象中提取了大量的造型素材。霍塔对金属结 构有浓厚兴趣,其代表作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和人民宫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
早期的高层建筑对这一新类型的形式规律有一个探索的过程,逐步由古典外衣向 简洁的立面演化。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 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开辟了道路。
2008年4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方晓风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
• 前现代时期的种种探索
工艺美术运动: 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代表人物是拉斯金(John
科学进步和教学:力学的进步使结构计算成为可能,结构科学“使静力学民主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北欧新建筑探索
荷兰以建筑师伯尔拉赫为 代表,反对折衷主义,提倡 净化建筑,主表现建筑造型 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能 够表达时代特点,
图3证券交易所,采用荷兰 精美砖工,清水砖墙,不加 粉刷,内部采用钢拱架与玻 璃顶棚的新结构,体现新时 代新功能,
图4 芬兰老沙里宁的赫尔辛基火车站 图3 荷兰伯尔拉赫的阿姆期特丹交易所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汪梦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阶段划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 月革命
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代建筑史的发展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复古思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战间现代建筑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战后现代建筑思潮
生平简介: 1883年生于柏林; 1907~1910年贝伦斯事务所工作; 1911年与迈尔合作设计法古斯工厂 见图1 ; 1919年出任包豪斯 Bauhaus 校长,1928年离开; 1925年设计包豪斯校舍 见图2 ; 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1945年成立协和建筑事务所 TAC ; 1949年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见图3 ,
外国近代建筑史
二. 世纪之交欧美对新建筑的探索
1. 艺术与工艺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Movement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The Secession 北欧新建筑探索 芬兰、荷兰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法国钢筋混凝土
图6 格罗皮乌斯和迈尔合作设计的法古斯工厂
外墙以玻璃为主, 造型简洁、轻快、
透明,表现了现代 建筑的特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文档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文档

外国近代建筑史一、近代建筑现象1.复古主义古典复兴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

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1.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一、新材料生铁结构1775-1779年英国塞纳河第一座生铁桥1793-1796年伦敦单跨拱桥—森德兰桥1786年巴黎法兰西剧院的铁结构屋顶1801年英国曼彻斯特索尔福德棉纺厂的7层生产车间(生铁梁柱和承重墙混合结构)布莱顿的英国皇家别墅(铁柱支撑铁制大穹窿)铁和玻璃的配合1829-1831年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中的透光顶棚1833年巴黎植物园的温室(第一座完全由钢和玻璃构成的建筑物)向框架结构过渡(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1854年纽约哈珀兄弟大厦1883-1885年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第一座现代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二、新技术蒸汽动力升降机奥蒂斯发明水力升降机贝德文1889年应用于埃菲尔铁塔电梯三、新建筑类型图书馆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1850年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1858-1868 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墙体均用铁架与玻璃制成,既解决采光问题,又保证防火安全;根据功能布置,建筑内容开始与旧形式决裂,在阅览室等其它部分仍受折衷主义的影响)市场空间形式的转变:一间间封闭铺面→生铁结构大空间百货商店在仓库建筑的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845年纽约华盛顿商店(外观保持仓库建筑的简单形象)1876年巴黎廉价商场(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博览会的历史分两段:第一阶段(1798-1849年),在巴黎开始和终结,范围是国家性的;第二阶段(1851-1893年),国际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2.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国际主义风格的另一个体现: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布朗楼。黑色玻璃幕墙。
3)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是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
大楼前宽敞的广场。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以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通用空间)。
代表作:
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
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
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
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
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
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
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4)技术精美。密斯在60年代把自己的设计形式提高到精益求精的高度。比较重要的有芝加哥联邦政府大楼,联邦德国的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是当时世界建筑界顶礼膜拜的圣殿。
密斯垄断了世界建筑的面貌20年之久,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密斯的设计和国际主义风格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集中的表现了工业化的特征,任何拿后工业化的价值和审美标准唉批判他的方式,都是毫无意义的。密斯是他的时代最典型三建筑代表之一。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
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法国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
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约翰逊
课程结业论文
考核课程: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提交日期:2012年12月20日
报告题目: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总结论文
姓名陶现彬
班级p11精化
学号***********
专业p11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正文外国近代建筑史
一、近代建筑现象
1.复古主义古典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
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机建筑论
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的郊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4.赖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十年代)草原式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
草原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
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
刻板中的优雅
国际主义风格的命名人,和密斯合作西格拉姆大厦。在70年代认识到国际主义的局限性,探索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了ATT大楼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所以他是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
杰斐逊国家纪念碑:方案采用一个巨大的金属圆拱,形成了一个面对密西西比河的拱门形式。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大楼:奠定他有机功能主义的里程碑建筑。其中央部分是总入口和中央大厅,形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鸟的形状,在上扬的翼下面,又伸出两个弯曲的翼,作为候机大楼的两个购票候机厅。“大鸟”的背后是两个弯曲的走廊,无论是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基本没有几何形态,完全以有机形式作为设计的构思。同时又保持了现代建筑的功能化,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是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走出有机形态道路的重要建筑。
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参考文献: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全面的建筑观:
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德国斯图加特的新国家艺术博物馆:
该建筑位于斯图加特的一个坡地上,一边高一边低。因此设计上充满利用地势的特点,形成具有强烈罗马特点的建筑群。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但整体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謔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手,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效果,戏謔,冷嘲热讽的手段处处可见。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设计有如下特点:
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c、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标志着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
1.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杜勒斯国际机场:采用16个巨大的有机形状的柱子支撑住弧形抛物型的巨大屋顶。巨大的对外落地玻璃幕墙呈曲面状,向下倾斜,能反映周围的环境。是有机形态和理性主义的完美结合。
家具设计也比较突出:马铃薯片椅子
2)斯特林
英国杰出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采用现代主义与古典风格结合,并加以嘲讽式的处理,严肃中充满勒戏謔和调侃的味道。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1)流动空间。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几何手法抽象
古根汉姆美术馆:
体形特殊,上大下小的螺旋型。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着坡道边上边看。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博物馆建筑。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
a、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