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飞机信息化条件下战伤抢修新课题被攻克

合集下载

现代作战背景下飞机维修保障防卫策略探究

现代作战背景下飞机维修保障防卫策略探究

现代作战背景下飞机维修保障防卫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2-11-21T13:56:03.975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4期作者:李键[],孙会利1,乔永利1 [导读] 随着现代作战样式的快速变化李键[],孙会利1,乔永利11.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航空维修管理工程系,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随着现代作战样式的快速变化,航空兵部队的飞机维修保障防卫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威胁。

本论文结合新战争形势特点,分析飞机维修保障的不足,同时针对性探究总结合理的防卫方式和应用策略,通过周密演练、综合防卫、打防结合、信息化防护和提升战伤抢修来加强维修保障能力,进而保证战时飞机的生存力以及战斗力。

关键词: 作战;飞机维修保障;防卫中图分类号: V267 文献标识码: A随着信息化、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作战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航空兵部队机场往往会成为敌人被打击的重要目标之一。

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战争一开始就对伊拉克机场实施猛烈轰炸。

2017年美军向叙发射的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最终极其精确的命中了机库里的飞机,对跑道也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2022年俄乌冲突起始阶段,俄罗斯就轮番用精确制导武器对乌克兰多个空军机场实施导弹打击。

从这些实例中可看到飞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那么飞机其维修保障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作战任务实施。

为此飞机维修保障需重视各种条件下的防卫工作,不断探索、完善与改进防卫的方式方法,确保航空兵作战任务的顺利开展。

一、飞机维修保障面临的威胁在侦察方面,外军应用各种高技术侦察卫星,增加了战场透明度。

飞机维修场景可以被敌人实时捕捉。

在火力打击上,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使用已然成为主力,比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现在的俄乌冲突等。

这就导致在采用普通的飞机防护措施失去效果。

现在信息化技术发达,各种电磁干扰、网络信息的窃取破坏等频频出现[1]。

这对于飞机维修保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化使用造成安全威胁。

建军节特辑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

建军节特辑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

建军节特辑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军队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与现代化建设,其中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建军节这一特殊的时刻,我们回顾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发展和成就,不禁让人感到自豪。

一、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重要性信息化战争能力指的是军队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作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军事行动的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战争能力已经成为军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而中国军队在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提升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中国军队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发展历程1. 信息化战争能力的起步阶段中国军队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

当时,中国军队开始重视引进和研发信息化装备,提升通信侦察和指挥控制能力。

2. 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快速跃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军队逐渐加强了对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重视,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

这一改革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提升为中心,包括装备更新、人员培训以及组织架构的调整。

3. 军事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需求,中国军队注重培养军事人才和推动创新。

这包括各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科研机构的建设,以及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4.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与运用中国军队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与运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无人机、导弹系统、雷达系统等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使用,使中国军队在信息化战争中具备了更强大的实力。

三、中国军队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发展成就1. 指挥控制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中国军队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了指挥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增强了作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2. 信息侦察能力的提高信息侦察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环节,它对敌方情报的获取和分析至关重要。

中国军队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一系列信息侦察装备,提高了对敌方信息的侦察能力,增强了作战的胜算。

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探索

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探索

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科技经济导刊 2016.22期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探索易相成 彭南洋(中国人民解放军61213部队航空修理厂 山西 临汾041000)1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的现状1.1修理能力面临多元化,修理能力加大由于我军装备的直升机种类多,而且有新机不断的充实到部队之中,这就产生了一个战斗机场存在多种机型并存的情形,又由于战场形势的十分复杂性,从而使战伤抢修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这都加大了修理的难度,战况难以预料,会遇到很大的突发事件,直升机的战伤抢修工作很难按部就班的进行。

1.2战伤抢修面临新挑战和过去相比,现代战争的特点在反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直升机的战伤规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损伤类型发生了变化。

战斗中,各种新式炮弹造成的损伤增加。

二是损伤部件,损伤部位发生了变化。

许多平时不易出现的故障在战中状态下都可能出现。

战伤修理的难度和强度都将比过去大得多。

1.3新机型,新设备对修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是“让人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但是新装备必然出现许多不曾遇到的问题,而且在一些关键部位,很多航空修理厂都不具备修理的能力,缺乏一批顶尖人才,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直升机战伤抢修技术的发展趋势由直升机战伤抢修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中可发现,更想使直升机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其重要的力量,成为局部战争的主要武器。

我们就要在未来建立起良好的“科学维修”理念和“平战结合”、“ 平战转换”中的战斗力。

2.1建立“科学维修”的战伤抢修理念(1)深入学习以及普及现代维修理论。

各级维修部门的负责人,一线的维修工作人员都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弄清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辩证关系、应用方法。

要充分发动广大官兵,采取各种学习方式,掀起学习理论的热潮,树立“科学维修就在我身边”的观念,坚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建立一种“讲科学、讲实践、讲创新”的学习氛围。

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反击作战提高部队装备抢修能力和保障效率的新途径

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反击作战提高部队装备抢修能力和保障效率的新途径

攻击 、 中火力袭击 和电磁打击 , 空 这些都是对我 军装 备机动性和
远战能力 的考验 。 为适应 战场需要 , 实现 战役 目的, 必将通过广泛 机动来形成对敌的动态优势。 面对高速多变的战斗进程 和装备保
有效的手段。 因为武器装备的战场抢修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 正 用, 西方 军事强国都把 它摆 到了装备保 障的重要位置 , 作为 战时 装备保障的重要 组成 部分来研究和对待 。 在信息化条件 下边境反 击作战 中, 备抢 修是 降低 战场损失 , 装 恢复部 队战斗 力的主要措 施, 也是保障 由抗击转入反击的重要 手段 。 因此 , 装备抢修 已成为
在未来边境反击作战中 , 战场空间大 , 武器装备复杂 , 防节奏转 攻 换快 , 机动作 战频繁 , 我军 武器装备将面 临敌精确打击 、 特种部队
装备战伤抢修 是对作战损伤装备 进行 的以再次 投入作战为 目的 的恢复性修理。在战役进行 中 , 装备抢修对于保持 和恢 复部
队战斗力 , 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 用 , 是战伤装备 战场“ 再生 ” 最直接
明, 必须 突出快速抢修能力 , 高战伤装备抢 修的时效性 , 提 力争在
最短时间 内完成战伤装备 的抢修 , 确保部 队获得持续 的战斗力 。
( ) 防 转 换 频 繁 , 动 保 障 增 多 , 求机 动 抢修 能 力要 强 。 三 攻 机 要

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反击作战装备抢修 的地位和作用
武器装 备持续参 战的基本保证 。部 队装备抢修能力的强弱 , 直接
障的高时效性 , 使得装备维修保障难 度加 大 , 保障任务更加 繁重 , 要求装备保障必须具备广泛 的机动抢修能力 ,确保仗打到哪里 ,
机动抢修“ 随” 伴 到哪里。 ( 器材需求大 , 四) 专业种类杂 , 要求 器材供应能力要 强。 信息

信息化条件下飞机战伤抢修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飞机战伤抢修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研究

( 2)熟悉 战伤抢 修信 息 的分级 与分 类 。飞 机 战 伤 抢 修信 息是 航 空兵 部 队抢修 训 练 的重要 基 础 ,它 具 有 真实 性 、 目的性 、快 速 传递 性 、共 享性 和 时效 性 等 鲜 明特点 。为充 分 利用这 些 特 点 ,应熟 悉 其分 级与分类。 飞机 战伤 抢修 信 息分 为 战略 计划 信息 、管 理控 制信 息和 技术 处理 信 息三 个 等级 。 战略 计划 信 息是 指高层管理者 需要 的关系到全局和 长远 利益 的信 息 ; 管理 控 制信息 是 部 门负 责人 需要 的各 种 关系 到局 部 工作 的信 息 ;技术处 理 信息 是抢 修 和抢 修支 援 的执 行人 员需要 的各 种工 作信息 。 飞机 战伤 抢 修信 息一 般分 为 九类 :一 是反 映抢 修装 备基 本情 况的抢 修 实力 信息 ;二是 抢 修组 织 指 挥信息 ;三是抢修 训练信 息 ;四是抢修 远程技术支援 信息 ;五是抢 修 人 员信 息 ;六 是抢 修物 资和 费 用信 息 ;七是抢修 技术 文件 信息 ;八 是抢修 环境信息 ;九 是抢 修装备 研 发信息 。 ( 3)能进 行 战伤抢 修信 息 的收集 与处 理 。飞 机 战伤抢 修信 息 收集 与处 理 的主 要任 务 是根 据 飞机 战 伤抢 修 的需 求 ,确 定抢 修保 障所 需 的信 息 ,并进 行 分级 处 理 ,从 中找 出与 抢 修保 障关 联度 大 的信 息 资 源 ,其 重点 为 :一 是保 证信 息 准确 可靠 , 即必须 反 映 飞机 战伤 抢 修 的客观 实 际 ;二是 保 证信 息 系统 全 面 ,即信 息收 集 的范 围不 能过 窄 ,要 尽量 收 集飞 机 战伤抢 修 全过 程 中的各 种 有 关资料 和 数据 ;三 是保 证 信息 及 时连 续 , 即信息 的 收集和 整 理要 通 过 专们 的途 径 ,不能有 中断和 遣漏 ,同时要 保证信 息收集 、 传 送 和反馈 连 续及 时 ;四是保 证信 息 的 收集 与处 理 简便 易行 ,即收集项 目的确 定、统计表格 的拟制 、统 计 制 度 的规定 、统计 责任 的 落实 等简 便 易行 、切实 有效。

战伤飞机抢修与现代空中作战——访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博士

战伤飞机抢修与现代空中作战——访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博士

16 / 军事文摘 / 2013.02现代战争要想掌握制空权,必须保证参战飞机的数量和批次需求。

及时修复损伤飞机,才能达到需求,保持航空兵部队具有持续的战斗力。

在飞机战伤抢修工程中,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战斗力。

快速、科学、准确地进行技术决策与施工是战争期间保持航空兵持续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前不久,本刊特约记者在青岛有幸地采访了我军战伤飞机抢修专家、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博士,就历次局部战争中飞机的损伤与修复情况、飞机战伤抢修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我海军战伤飞机抢修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记者(以下简称记):胡博士,您好, 首先请您谈谈军用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好吗?胡友芳(以下简称胡):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用飞机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对空中、地面、水面、水下目标实施有效打击,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作为进攻一方的以色列飞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采用突袭作战的方法,将约300架埃军飞机击毁在地面,一举夺取了制空权。

战争中,阿方共损失飞机560架,以军仅损失飞机46架。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接受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围绕制空权与以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争的结果使军事家们充分认识到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

战伤飞机抢修与现代空中作战——访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胡芳友博士胡宝良 马 文的战斗力,取得持续的制空权。

可见,现代战争中飞机的战伤抢修是十分重要的。

记:近几年来,拦截导弹发展很快,那战伤抢修的意义是不是不那么大了?胡:不是这样的。

历次战争表明,战伤飞机的数量远远大于战损飞机的数量,战争手段越先进,航空装备的技术含量越高,参战飞机的伤损比就越大。

不是说没有可修的飞机了,而是需要修的更多了。

因此,要确保航空兵部队持续战斗力,就必须对战伤飞机实施“急救”。

由于高科技装备大量应用于战争,飞机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被一次性击毁的可能性不断降低。

现代战争中表现相对顽强的是南联盟空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架米格-29飞机,在被美军导弹三次击中后,该飞机仍能升空作战,令敌方胆颤心惊。

以信息化为牵引全面提升空情预警体系作战能力

以信息化为牵引全面提升空情预警体系作战能力

以信息化为牵引全面提升空情预警体系作战能力李康阮怀北(空军雷达学院,湖北武汉430019)喃耍]本文从全面提升空情预警作战能力入手,明确提升空情预警作战的重大意叉,挖掘影响和制约提升空隋预警作战能力的因素,通过分析其动态模型,提出提升空睁预警体系作战能力的对策。

巨键词]信息环境;空情预譬体系作战环境;动态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军事迅猛发展,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已经到来。

随著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作占曼1乍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对战争和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使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将是一场以信息为主体的局部战争。

面对这汹涌的信息洪流,为赢得新世纪我们国家的安全和我军战略的主动权,我们应拓展思路,掌握信息作战的本质特征,把握其发展的趋势,研究其对策,以信息化为牵引,全面提升空情预警作战能力,本文就此谈点相浅看法。

1提升空情预警体系作战能力的重大意义1.1提高雷达兵核心作战能力之根本途径美军于2006年2月13日正式颁布实施似合信息作战条令>曾提出,“信息作战是成功执行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作战行动。

信息作战的主要目标,是使美国及其盟国获取并保持信息优势。

”信息作战是综合运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心理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在特定支援能力和相关能力配合下,影响、扰乱、破坏敌方人脑或自动决策过程,同时保护己方不受敌方类似活动的影响。

信息作战的核心能力包括电子战、,D理战、计算机网络战、军事欺骗和作战保密。

雷达兵核心作战能力正与之相呼应,而推动其提高的根本途径,只有全面提升空隋预警体系作战能力。

12增强空军信息作战能力之关键环节高技术战争中,空军作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夺取制空权,而夺取和保护战场信息优势,取得制信息权,是夺取制空权和战场主动权的基础和前提。

空军信息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空中作战信息侦察:单独或在其他军种和后备信息战力量的支援配合下,组织实施空中进攻作战、防空作战和空降作战中的信息作战,夺取空战场局部信息优势。

飞机战伤抢修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研究

飞机战伤抢修人员信息素质培养研究

扎实的科学文化与抢修技术基础、 良好的身体素质 与心理 品质和 良好的创新素质等。 .
通 用 信息 素质 。信息 素质 是一 种 对信 息社 会 的
高新武器装备造价 昂贵,且使用空前频繁 ,导 致信息化战争耗资巨大。
7 . 信息 优势 成 为战 争胜 负 的重要 因素
适应能力 ,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 的应用。包括以下 8 个方面 :一是运用信息工具 的 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 ,特别是网络传播
争的基本作战方式和主要甚至全部的内容。战略信
体化联合 ,战略、战役 、战术行动相互渗透 ,所
有作战单元被整合成一个战争系统。所 以,作战力
息战、战役信息战、战术信息战相互交叉 ;太空信 息战、海洋信息战、陆地信息战覆盖战场 ;控制系
统信息战、指挥系统信息战、情报系统信息战、火
量的大小 ,不再 以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来决 定 ,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 同高素质的作 战人员相
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 , 构成了军事信息高速公路 , 形成了侦察、监视 、情报、通信、信息处理 、决策、 指挥控制、突击和战场评估的无缝化连接 ,指挥控 制体系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陆、海、空、天

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 ,必然导致信息战争的出 现。现代信息化战争表明,信息战已成为信息化战
2 . 战 争进程 明显加快
体等严峻挑战 n 1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面向信息化战 争的飞机战伤抢修人员能力素质培养研究,其意义
重大 。

以往 战争持 续时间一般 比较 长 ,而信息化 战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争 ,节奏明显加快 ,进程大大缩短 。在信息技术的 作用下 ,武器装备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 ,杀伤力在 增加 高技术手段的运用 ,使军队的机动能力 、打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航空装备的保障形势及对策分析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航空装备的保障形势及对策分析

第33卷第4期机电#$%&'()Vol.33,No.4 2020年7月Development&Innovation of M achinery&E lectrical P roducts Jul.,2020文章编号:1002-6673(2020)04-109-03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航空装备的保障形势及对策分析陈浩(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空军作战特点和航空装备保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航空装备保障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航空装备'装备保障中图分类号:E07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20.04.037Analysis of Supporting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viation Equipment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ed WarCHEN Ha&(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eronautical Mechanics School,Xinyan*Henan464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ba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 force and the situation of 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for aviation equipment suppor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war.Key words:information war;aviation equipment;equipment support0引言作为信息化战争,其主要武器为信息化技术装备,将信息的对抗作为主要的方式,其核心在于细心全的夺取,最终达到某一些外交、政治、领土、经济等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为了能够达到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就需要针对信息化战争空军航空装备保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探讨,这样才能够帮助我军做好对应的军事斗争准备)1信息化战争空军作战特点分析1.1信息化作战提升空中作战效能在信息化空战中,将视线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机载火控系统和预警指挥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处理)针对空中作战,其目标、距离、方向,甚至是具体的爆炸方式都会受到信息的)信息的出现,将兵器系统、保障设备以作战的,最终的配合,以此来帮助军其作战效能叫修稿日期:2020-06-07作者简介:陈"(1978-),男,河南正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0:航空装备的教学研究,航空8面设施的设计、制造与维护$1.2精确打击是主要的作战手段在航空航天领域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空中武器的中,这样才空中击的)要中精度,就需要将确制导武器大)对于这一类武器,其特点在于:为大,中,在外能够命中目标)就的统计显示,在海湾战争之中,美军投放的精确制导弹仅仅只有5%,在科索沃战争中达到35%,在阿富汗战争中达到60%,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直接超出了90%324)经过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精武器,化,能够为的空中打击提供技术方面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空袭条件下我国人民防空行动模式的转变

信息化空袭条件下我国人民防空行动模式的转变

向陆 、 海、 空、 天、 电磁 、 网络 、 心 理 等七 维交 融 领域 大幅延 伸 … , 实施 多维 立体 、 全 域 一体 的 防护成 为
客观要 求 。

主 导 转 变
信息化 战场上 , 信息 已经无处 不在 、 无 时不
有, 人民防空要实现 由“ 工程主导型防护” 向“ 信息 主导 型防 护 ” 的转 变 。 _ 3 现 代 战 争是 “ 发 现 者 的胜
提供 了可 能 。根 据 敌 目标 选 择 理论 、 空 袭 兵 器 特 点、 精 确制 导机 理 和打击 破 坏 效应 , 可 以实 施精 确 防护 。传 统 的 “ 雾里看 花” 式 的 概 略 防 护 渐 行 渐 远, 实施 “ 精准可控” 的精 确 防护 就 越 来 越 近 。应
行新形势下的使命任 务, 是需要迫切研 究的重大
向 网络域 和 电磁 域 拓 展 , 把 防护 行 动 由有 形 空 间
察、 打击 和评 估效 能 。既要 消极 藏 ( 即掩 蔽 ) , 又 要 积极 扰 , 以施 放 烟 幕 、 电磁 干 扰 、 布 撒 诱 饵 等 手 段 干扰 、 误 导敌 高技 术 侦察 与精 确制 导武 器攻 击 。
三是技 术 手段 与 战 法对 策 相 结合 。战争 中 的 任何 行 动都 离 不 开 技 术 手 段 和 战 术 措 施 , 技 术 手 段是 基 础 , 战术 运用 是 灵 魂 。人 民防 空行 动 中 , 应 把技 术 手段 与 战法 对 策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实 现 相 辅 相成 , 相得 益彰 。要 把 技 术 手段 用 好 , 广 泛 运 用新 材料 、 新 技术 、 新工艺 , 充 分运 用 主 动 防 护 、 积极 防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

第7卷第4期2009年12月中 国 工 程 机 械 学 报CH I N ESE JOU RNAL O F CONS TRUCT ION MAC HIN ERY Vol.7No.4 Dec.2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535)作者简介张均勇(5),女,博士生2j y z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张均勇1,2,李武奇2,奚邦志2,张新芳2,闻邦椿1(1.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 110004;2.中国人民解放军93115部队,辽宁沈阳 110031)摘要:面对未来战场的需要,开展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介绍了飞机战伤抢修性的概念及其特征,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总原则和设计准则的理论体系,为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关键词:飞机战伤抢修;抢修性;设计中图分类号:V 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81(2009)04-0478-06I n vest i g at io n i n t o co m bat r esi lien ce desi g nf o r m ili t a r y ai rc r af t sZHANG J u n 2yo ng 1,2,L I W u 2qi 2,XI Ba n g 2zhi 2,ZHAN G Xi n 2f a n g 2,W EN Ba ng 2cu n 1(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 neeri ng and Aut omati on ,Northeas tern Uni versi t y ,Shenyang 110004,Chi na ;2.No.93115of t he PLA of China ,S henyang 110031,Chi na )A b s t r act :To confron t w it h t he fut u re demands on bat tle fi el ds ,t he combat res ilience desig n is si gnifican t 2ly c rucial t o aircraft damage repair.Prelimin arily ,t he concep t an d feat ure of aircraft co mbat resilien ce is i nt roduced.Aft erwa rds ,s yst emi c yet g eneric desi gn p ri nciples an d crit eria are p ost ulate d for t his p u rp ose.T herefo re ,t his app roac h se ts a reference t o aircraft combat resilie nce desig n.Ke y w or ds :ai rc raf t damage repai r ;combat resilience ;desig n 现代战争中,特别在作战初期,飞机的总出动架次是决定战争或战役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飞机战伤修理(或称抢修)对于持续保持飞机高出动率是至关重要的.各国普遍认为:当前的部队抢修能力尚满足不了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1,2].因为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的局部战争,特殊的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得飞机战伤率还会越来越大,现场维护和修复的难度加大.损伤的飞机,在战场上,是否能够迅速地恢复战斗力,关系着战斗的胜负和空军人员、装备的安全;撤离战场返回基地后,是否可以迅速地恢复作战功能,直接影响着下一作战任务的兵力部署和后备力量.因此,飞机的战伤抢修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大幅度提高飞机的战伤抢修能力呢?这就需要从“优生”入手,从“源头”抓起,即要求飞机本身设计有便于抢修的特性(称之为固有抢修性)且其保障系统设计有所需的抢修能力(称作配套抢修资源).若在飞机系统研制之初就考虑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并提出抢修性指标,纳入飞机研制系统工程中,这样就能从基础上更广泛更有效地解决飞机战伤后的修复问题.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是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是一个新课题.由于飞机系统本身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组成复杂,再加上战伤抢修的影响因素繁多等原因,飞机抢修性设计研究难度大[3,4].从目前发展来看:国外的同行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在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对基础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在对战伤抢修性工作进行实际而全面系统的指导研究上无法深入.为此,本文在参考国内外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资料、机械设计理论以及我部飞机战伤抢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0010:197-.E mail :un ong hang2000s i na.co m 第4期张均勇,等: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 相对比较全面系统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总原则和设计准则等理论体系,为以后的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1 飞机战伤抢修性的定义及特征1.1 飞机战伤抢修性的定义飞机战伤抢修性是指在作战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以应急手段和方法维修时,使损伤飞机恢复到完成某种任务所需的功能或自救的能力.显然,它是飞机的一种设计特性,从人机系统的角度看,它不仅是装备的一种特性,而且还强调了掌握装备的人的作用.具有这些特性,抢修人员就可以利用战场上能够得到的器材,采用应急手段对损伤飞机进行快速抢修[5].1.2 飞机战伤抢修性的主要特征飞机战伤抢修性是飞机固有的特性,是由设计确定的,一旦设计方案确定,其抢修性也随之确定.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①时间要求.使战伤飞机在极短时间内被修复而形成新的战斗力,是对飞机战伤抢修性提出的首要条件.②外场修理条件的要求.在战场上,战伤飞机能够在时间紧,工具、器材、设备、人员受限制的条件下,实施必要的抢修.③修复后的状态要求.抢修性的最高目标是恢复飞机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实战中,并不要求飞机百分之百恢复完全完成任务的能力,因为在战场上敌对双方抢修性的较量中,时间要求往往比修复后的状态要求更重要.飞机战伤抢修性三特征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而外场修理条件决定着抢修时间.修好后的状态又是飞机能否再次形成战斗力的基础.对于一定数量的飞机,就保障工作而言,抢修性的起点是战伤飞机,终点是修复后的飞机所能达到的任务水平,其过程就是对飞机进行的修复工作[6].2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总原则为了保证飞机系统得到合乎要求的抢修性,飞机抢修性设计的总原则应主要从全寿命和全系统两个方面去考虑,具体为:2.1 全寿命考虑不只限于飞机装备部队后,而是在研制、生产中就要考虑抢修性,并从设计和资源上采取措施,保证部署使用后的战伤抢修.这就要求在飞机的寿命周期内加强如下管理与控制:(1)在立项论证阶段,使用部门负责组织飞机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时,应当提出战伤抢修性的定性、定量要求,特别是飞机战伤修理时间的指标要求,以及修理战伤的备件、工具、器材的要求,并纳入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研制任务书中.(2)在飞机系统的初步设计阶段,要保证在系统的设计中,不至于忽略那些对飞机战斗损伤的快速修理起重要作用的特征.应将战伤抢修性与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生存性和综合保障工程等全面分析,通过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同时,还应在设计不同水平的抢修性与性能、费用、进度之间综合权衡.(3)在飞机系统的详细设计阶段,应当进一步分析在飞机的抢修性与性能之间是否已经达到优化平衡,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使飞机的战伤抢修性定量化.(4)在飞机系统的生产及部署阶段,对改变其结构设计的建议必须加以审查,以确定对飞机的战伤抢修性是否有不利的影响.(5)在飞机系统的使用保障阶段,对飞机装备系统的战伤抢修性要不断地评审,对改装或改型的飞机装备也要注意评审与验证,以保证飞机的战伤抢修性不致受到损害.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的使用维护中,对于在实际中出现的和战伤抢修性有关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以利于下一步的改进与完善.设计阶段所设计的抢修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来自实际工作中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 全系统考虑飞机抢修性是武器技术装备和机体的一种新的特性,是当武器技术装备、机体在战斗中遭到破损时,9742.2 中 国 工 程 机 械 学 报第7卷 进行修理或更换的快速性和容易程度.根据飞机的作战任务及其可能遭到最大的武器威胁而造成的损伤,根据飞机各系统和零部件损伤的概率和损伤的程度的估计,根据实战和演习的经验分析,各系统的可抢修性都要在设计阶段研究与确定,并且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尽量容易获取战时可能要进行损伤修理或更换的装备和零部件.(2)尽量减少需用的专用工具,也就是说在战场上能够不用专用工具就能迅速拆卸、运送和重装系统,这样可以缩短修理和更换部件所要求的时间,以便在时间上为飞机战伤抢修赢得保证.(3)尽可能保证同类零部件的同型性与互换性,并有必要使之标准化.同型性与互换性不但可以在同一飞机上的一切技术装备之间实现,而且可以在同级飞机甚至不同飞机之间实现,同型性还应考虑到同型机按统一图纸设计以便于战场抢修.(4)尽可能对零部件和修理工具采用箱式结构,并在各个系统和机体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这样,不但可以使更换零部件迅速,而且可以促进对高度关键性的零部件有冗余的设置.3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准则抢修性作为飞机装备新的特性,在设计时必须提出抢修性准则.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准则包括飞机本身的设计准则(即固有抢修性设计准则)和外部抢修性(也叫配套抢修资源)设计准则.3.1 固有抢修性设计准则固有抢修性设计准则可以从战伤评估和战伤修复两方面来考虑.3.1.1 来自战伤评估方面的准则(1)功能(结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为了取得最佳效益,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飞机系统的构成形式,有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建立模块体系,并运用模块组合成系统的全过程.功能(结构)模块是将一个单元体、组件、部件或零部件,设计成一个可以单独处理的单元,使其便于飞机战伤评估员进行损伤检测和隔离.(2)可达性设计.可达性的具体指标是用飞机的开敞率来表示的,即飞机表面可打开的舱盖和口盖净开口面积占飞机表面积的百分比.战伤可达性标志着飞机在受损后其抢修部位被接近的难易程度.飞机可达性设计是指需要测试、调整、拆卸、更换或抢修的所有部位、零件、部件或组件等都必须提供可达的通道,特别是战斗关键部件的可达性要好,应提供战伤检测物理通道、检测通道和应急检测设计(包括采用具有自诊断功能的设计),以便于进行战伤评估和战伤修理[7].(3)可测试性设计.战伤可测试性是指装备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其战斗状态(可执行全部战斗任务、可执行部分战斗任务或者不能执行战斗任务)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可测试性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实时监测、自动检测设计:达到智能自动评估水平;②兼容测试设备设计:减少战场检测设备;③综合检测设计:自动、半自动、人工合理搭配;④应急检测设计:即提供机内检测系统战伤后应急使用的检测技术,以确定功能系统或其部件是否正常或能否继续作战.受损部位是否便于测试、评定,直接影响着对战伤的正确评估与修复.因此,战伤可测试性好的飞机就能减少抢修作业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4)电线和管路标识设计.海湾战争的经验表明,电线、管路有时修起来比修结构还难,故应标识以便评估员检查损伤的线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飞机上大量使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此减轻飞行员的工作压力,提高飞机的技术性能和生存力.因此,飞机内分布了大量的各式导线,而且一般使用捆匝带等材料把几十根导线捆匝在一起.这样做增加了导线的强度,但如果不采用线路标识,一旦飞机导线在战场上受损,快速并且正确地连接各根导线是非常困难的.相反,如果有线路标识,修理人员可迅速连接关键功能的导线,使飞机恢复执行任务的能力,从而大量缩短检测时间.因此在飞机设计时应利用标记或计算机识别等手段区别不同线路.(5)故障诊断设计.以便使飞机的战伤故障能准确迅速、有效地识别、隔离并排除,方便进行战伤评估,制订战伤抢修方案.3 来自战伤修复方面的准则()合理选用易修材料随着力学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飞机大量使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新型材料084.1.21.. 第4期张均勇,等: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 这些材料在给飞机带来高性能的同时,给飞机的战场损伤修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以目前飞机上大量采用的复合材料为例,它可以透过雷达波,用来制造雷达外壳,同时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使飞机具有一定的隐身效果.但是,一旦飞机受损,修理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复合材料的修理对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非常严格,在战场环境下是无法满足的;②飞机受损后周边材料的损伤检测以及修理后的修理质量检测手段不可靠.除了复合材料外,飞机其他结构材料对抢修性的影响同样很大.因此,如何均衡飞机性能同抢修性的矛盾,是飞机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满足飞机设计性能的前提下,应合理选用便于战场抢修的材料,尽可能降低材料修理对专用工具设备、工艺条件的要求、操作环境的要求[8].(2)简化设计.飞机系统的构造复杂,将带来使用、抢修的复杂,随之是对人员技能、抢修用设备、技术资料、备件器材等要求提高,从而造成人力、时间及其他各种抢修资源消耗的增加,抢修费用的增长,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因此,简化设计是重要的抢修性要求,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简化功能;②合并功能;③减少元器件、零部件的品种和数量;④系统与其抢修工作协调设计.(3)标准化设计.飞机零部件采用标准化设计,有利于飞机装备备件的储备,也有利于飞机装备在战场快速抢修中采用拆拼、代替修理.(4)互换性设计.互换性是指按照关于标准化的概念,同种产品之间在实体上(几何形状、尺寸等)、功能上能够彼此相互替换的性能.在飞机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同一机种中零部件的互换,而且应该考虑不同机种间的零部件互换.如果在同一机种或不同机种间采用了大量的互换设计,则很多零部件能够相互替换,便于快速实施战场抢修.当执行不同任务时,即使某机种飞机受损严重,而其他机种飞机暂时不执行战斗任务,即可采用零部件互换,迅速恢复受损飞机,提高飞机的战备完好率.(5)替代设计.替代设计有两层含义,第一,飞机自身主要功能与非主要功能间零部件的替代.由于战场损伤修理将修理时间和修理的简便性置于最高优先级,有时不惜降低甚至牺牲某些非关键功能,因此,当关键功能零部件受损而非关键功能零部件完好时,使用非关键功能零部件替代关键功能零部件,可减轻对零部件需求的压力.例如某些不同型号飞机或不同功能的类似部件设计有相同的接口和支座,以便必要时代用.第二,战场环境应急加工零部件.由于战场环境下的加工能力和所能得到的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人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且有时还需要穿上笨重的防化、防核服,所以零部件的加工质量一般很难达到工厂水平.因此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放宽某些不必要的要求,以此提高飞机的抢修性.(6)单元体和组合件设计.以简化战时维修,使一线部队不用专用的搬运设备和大型的工具就可以迅速拆装、运送和重新组装飞机系统中的战伤部件.(7)余度设计.包括冗余设计和旁路设计.冗余设计是指系统具有多个备用资源,分为两类:一是数量上的,设置备份件,当其中某一部分发生战伤故障时,备份件可自动代替去执行正常的功能,如双电源、双重供油系统、双重操纵系统;另一类是质量上的,设计部件的负载能力大大高于额定负载能力,以减少故障的发生,如采用高承受力的轴承、高抗干扰的电路等.旁路设计包括对流程或运动提供可替代的途径,确定战伤后可从系统中旁路掉的非关键部件和(或)管线,被旁路部分能方便地与系统连接或从系统中分离出去等.余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增加余度资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若飞机系统中的电子零部件、油路、动力结构件、操作传动件等等采用了余度设计,在经过检查确认余度件工作正常后,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适当推迟战伤抢修或者继续工作[9~11].(8)防差错设计.其意义在于保证不会出现抢修差错和提高工作效率.战伤防差错设计时,应避免或消除在使用操作和抢修时造成人为差错的可能,即使发生差错也能立即发觉和纠正.外形相近而功能不同的零件、重要连接部位和安装时容易发生差错的部件,在结构上应加以限制或有明显的识别标记.因此防差错设计时必须做到:①避免采用对称形状的结构,如长方形结构不采用四边直角,而是一边为直角,另一边为圆角,或采用五边形;②对称形状结构不采用对称紧固件布置;③采用明显标志,如快卸锁上锁后有明显标志;④对于战伤抢修中容易发生维修差错的重点设备或部件采用“错位装不上”措施.(9)抢修安全设计.是指在抢修飞机时,不会出现因触电、有害气体、失火、爆炸等造成损伤的抢修事故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涂写明显的警告标记、设置安全连锁开关、紧急短路开关、接地、良好通风等,均可避免抢修人员的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184.. 中 国 工 程 机 械 学 报第7卷 (10)人素工程设计.使抢修人员在体力上、感官上、耐受力上以及抢修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人体量度等与所抢修的飞机的关系是合理的、科学的,借以提高抢修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减轻抢修人员疲劳等.如飞机发动机上需抢修的管路、附件等,应尽可能安排在发动机的上部或侧面,以减少人员的跪、蹲、卧、趴等不合人员因素工程要求的姿态.(11)制定推迟维修的准则.根据系统设计,说明哪些预防性维修和哪类损伤的修理可以推迟进行和可推迟的程度.(12)适当限制飞机系统战场上可更换的部件的体积与质量,需要搬运的部件尽量可以依靠人力搬运,以便于在战场环境中实施快速拆卸与更换.(13)各个结构件的配合和定位公差尽可能放宽,以便于在分解与结合飞机系统的部件时不需要专用的定位工具与吊具.为了搬运方便,飞机系统中比较重的部件要设置扶手与起吊的系点,以保证飞机战伤抢修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等设备的情况下便于人力搬运和利用绳索起吊.3.2 配套抢修资源设计准则(1)战伤抢修工具的设计.由于战场环境特殊,抢修时间紧迫,平时的一些维修设备及工具难以展开作业,所以应设计一些便于简便操作的成套工具以满足战伤抢修的需要.(2)战伤抢修设备的设计.应采用小型化、通用化、多功能、模块化、智能化、野战化的设计原则,以适应抢修环境和抢修性要求.(3)战伤抢修运载平台的设计.由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作战空间大、战场变化大、战争节奏快等特点,因此应将战伤抢修运载平台设计为具有敏捷作战保障和快速机动能力,并能够迅速展开,原位快速抢修.(4)战伤抢修备件的储备.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飞机装备的备件消耗较平时将有大幅度增加,并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战时将更多地采用换件修理的方法,因此抢修备件的储备是提高抢修能力的关键.(5)抢修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抢修人员的数量及素质直接决定着抢修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抢修人员的素质包括抢修技术种类、技术水平、精神面貌、心理及生理因素等.战时抢修与平时维修不同,其抢修环境更复杂,抢修任务更加紧迫,这就要求抢修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素质.4 结语战伤抢修性是评定军用飞机综合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飞机的战伤抢修性是设计出来的,新机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应根据抢修性设计理论,与其他重要技术指标一同考虑,并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支持和优先权,全程进行抢修性控制.对于已研制出投入使用的飞机,其战伤抢修性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控制指标,这就需对其使用中的抢修性进行评估,以利于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高.而对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要依据战伤抢修性设计准则等理论确定评价指标,再运用相关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估,以反映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优劣.由此可见,本文对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探析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可为决策部门向飞机设计机构提出明确的战伤抢修性要求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飞机设计者提供战伤抢修性设计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为飞机战伤抢修性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 DENNIS H K.Model ling aircraf t combat dam age repair [C ]∥Proceedings Annual R &M Symposiu m.New York :[s.n.],1984:25-28.[2] J EFFER Y W H.Aircraf t bat tl e dam age repai r[J ].Aero s p ace America ,1992,6(1):5-9.[3] ST L U B T f []∥R &M Sy N Y [],63[] ST L U B f []∥R y M y Sy N Y [],284A C P J .he ne e d o r co mba t re sil ie nce C P roc ee di ngs A nnual mposi um.ew o rk :s.n.198:489-49.4A C P J .A irl a nd ba t tl e 2001-de sign o r comba t re silie nce C A nn ua l eli a bil it a nd aint ai na bi lit mposiu m.e w ork :s.n.1988:14-18. 第4期张均勇,等: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探析 [5] 张建华,焦良,姚武文,等.飞机战伤抢修工程学[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Z HAN G Ji anhua ,J IAO Liang ,YAO Wuwen ,et al.The engi neeri ng of ai rcraft co mbat resilience [M ].Beiji ng :Aviatio n Indust ry Press ,2001.[6] 陈素彬,李健越,潘卫星.飞机设计中的新指标———战斗恢复力[J ].航空科学技术,2000,33(2):31-32.C HEN Subin ,L I J ianyue ,PAN Wei xing.The co mbat res ili ence ———t he new i ndex of ai rcraf t des i gn[J ].Aviation Technology ,2000,33(2):31-32.[7] 张耀辉,张仕新,刘颖.装备维修工程[D ].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02.Z HAN G Y aohui ,ZHAN G Shixin ,L IU Y i ng.Equip maint ai n engi neering [D ].Beiji ng :The Engineering In sti t ute of Arm o red Arm s ,2002.[8] 冯柯,钟津,严骏.工程装备战场抢修性分析[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72-74.F EN GZ Ke ,ZHONG Ji n ,YAN J un.The anal ysis of com bat resili ence fo r engi neering equip [J ].The Transactio n of PLA Science Uni 2versi ty ,2004,5(2):72-74.[9] 王哲.现代飞机结构维修性设计[J ].航空维修与工程,2003,234(1):33-34.WANG Zhe.The maint ai n design of modern airplane st ruct ure[J ].Aviation Mai nt enance &Engineeri ng ,2003,234(1):33-34.[10] 吕宏庆,马振利.液压系统的维修性设计[J ].流体传动与控制,2008,31(6):47-49.LV Hongqing ,M A Zhenli.The mai nt ain desi gn of hydrauli c press ure syst em [J ].Li qui d Tran sm i ssio n &C ont rol ,2008,31(6):47-49.[11] 孙护国,霍武军.航空发动机的维修性设计[J ].航空科学技术,2001,41(5):27-29.SU N Huguo ,HUO Wuju n.The mai ntain desi gn of aeroengine[J ].Aviatio n Technology ,2001,41(5):27-29.简讯“工程起重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题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为配合科技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部署,尽快在我国工程起重机械行业搭建一个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实施技术合作,联手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共同推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工程起重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1月16日在大连星海假日酒店胜利召开。

尔雅共识网课航空概论答案

尔雅共识网课航空概论答案

1.1.1航空 1【单选题】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A 、 高空B 、 大气层内C 、 宇宙D 、 大气层外2【多选题】军用飞机可分为 __ AD __两大类。

A 、 作战飞机B 、 侦查飞机C 、 警戒飞机D 、 作战支援飞机3【判断题】军机分为战斗机和侦察机两类。

X1.1.2航天1【单选题】航天器达到A 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A 、 脱离地球B 、 飞出太阳系2【多选题】用于军事目的的航天器可分为三类:A 、军用卫星系统B 、人造卫星航空概论ACD B __的航行活动。

C、反卫星系统D、军事载人航天系统3【判断题】航天是指不能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

1.1.3航天器1【单选题】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靠__ C __升空。

A、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B、推力C、气的静浮力D、拉力2【多选题】人造卫星按用途来分可分为___ ABC ___。

A、科学卫星B、应用卫星C、技术试验卫星D、空间作战卫星3【多选题】下列飞行器中,__ AC __属于固定翼航空器。

A、飞机B、直升机C、滑翔机D、旋翼机4【判断题】嫦娥三号是空间探测器。

V5【判断题】旋翼航空器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两类。

V1.2.1.1气球和飞艇1【单选题】中国春秋时期出现的__ D __,被看成是现代飞机的雏形。

A、竹蜻蜓B、木鸢C、孔明灯D、风筝2【单选题】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的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出现了“孔明灯”,这就是现代__ B __的雏形。

A、飞机B、热气球C、直升机D、飞艇3【判断题】中国古代发明的“竹蜻蜓”飞行原理与直升机飞行原理类似。

4【判断题】齐柏林伯爵号飞艇是齐柏林自己设计的硬式飞艇。

X1.2.1.2飞机的诞生1【单选题】在航空史上,对滑翔飞行贡献最大者是BA、G凯利B、李林达尔C、SP兰利博士D、L.布莱里奥2【单选题】莱特兄弟于__ B __年12 月17 日,驾驶带有动力的滑翔机飞行者1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从此开创了动力飞行的新纪元。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2,20190引言近年来,先进的三代机、四代机已经大量装备空军部队,其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的特点对战时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战争中各种防空武器、空空导弹、激光武器等威力强大,对军用飞机造成的战伤不仅包括机体结构,而且包括机体内部系统和管路等。

军用飞机的功能构造复杂,将加大使用、抢修的难度,也提高了对飞机战伤检测、战伤评估、战伤修复等技术要求。

从维修专业划分来看,军用飞机战伤抢修分为结构抢修与系统抢修两大类。

其中,结构抢修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飞机结构材料修复、战伤评估、抢修技术开发与应用、抢修备件储备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而涵盖液压、军械、动力、仪表、环控、电气、通信、导航等多个专业的军用飞机系统战伤抢修研究则相对滞后,尤其缺乏系统性技术研究和整体性规划。

针对军用飞机结构与系统数量众多、功能构造复杂、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存在缺陷、整体性规划缺乏等问题,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开展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构建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架构,为飞机战伤抢修技术总体发展论证和顶层设计提供指南。

同时,在体系架构下,开展核心关键性战伤抢修技术研究,促进战伤抢修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可提高军用飞机结构与系统战伤抢修效率,也对其他装备战时抢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飞机战伤抢修概述1.1飞机战伤抢修的内涵飞机战伤抢修或飞机战伤评估与修理(AB原DAR),是指战时通过有效使用保障资源对战伤飞机进行评估,采用现场修理或延迟修理等措施,使之恢复一定程度任务的能力(包括至少出动一次或飞回后方修理场所)的战时维修活动。

飞机战伤抢修技术是指飞机战伤评估与修复的方法、工艺、技能和手段及其相关理论的统称,主要包括所需的设施、设备、工具、工艺、技能、经验,及其理论知识等。

飞机战伤抢修技术是空军武器装备保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兵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为空军作战战备保障提供坚强支撑。

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研究对我军战时油料装备抢修能力建设的启示

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研究对我军战时油料装备抢修能力建设的启示

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研究对我军战时油料装备抢修能力建设的启示近年以来,美军对飞机战斗恢复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课题的战斗力恢复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

我军在战时油料保障中,保障恢复能力研究与发展建设比较缓慢,而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研究的成果,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标签:战斗恢复力油料抢修能力启示近年来,战斗力恢复研究一直是美军重点研究课题,特别是对飞机战斗恢复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其他课题的战斗力恢复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

战斗恢复力是作战飞机的重要特性,是影响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同样,油料装备作为“战争血液”的输送载体,其战时抢修能力对战役进程和结局具有极大的甚至决定性影响。

本文阐述了战斗恢复力在局部战争中的作用,介绍了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研究的现状,对提高我军油料装备战时抢修能力建设有启示作用。

战斗恢复力在战争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装备。

但战争中,装备的战伤是不可避免的,如集隐身、多余度、人工智能等最高精尖技术为一体的军用飞机,平均战伤率还在30%以上。

如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在战争中受损的装备,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武器装备使其形成新的战斗力,不但会提高单位作战单元作战效能,赢得宝贵的作战时间,而产生军事效益;也能为战争节约人员、装备和经费,而产生经济效益,势必将产生约(1+30%)>1的作战效益,从而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之一。

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高战伤率与不断增大的作战消耗之间矛盾日益升级,战斗恢复力研究便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飞机战斗恢复力,它是指飞机承受战伤后,在战场条件下,24小时快速修复和返回战场战斗的能力。

它包括对飞机的战伤分析、评估和战伤抢修等内容。

据资料统计:1989年美军在入侵巴拿马战争中,有41架直升机战伤,其中有40架都是在24小时内修复的。

快速有效地恢复直升机的战斗力,为美军成功地入侵巴拿马提供了可靠的空中保障。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1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高效哎呀,这可是个大事儿!航空救援可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以前,咱们的航空救援队伍可是靠着双脚走遍大江南北,顶着烈日酷暑,冒着严寒酷冻,才能完成任务。

现在,有了信息化这个神器,航空救援变得更加高效了。

咱们的救援队伍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啦!他们只需要在电脑前输入一下任务地点,就能立刻出发,而且还能实时了解任务进度,真是太方便了!1.2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智能哈哈,信息化不仅让航空救援变得高效,还让它变得更加智能了呢!以前,咱们的救援队伍还得靠人来判断情况,有时候还会出错。

现在,有了信息化这个好帮手,咱们的救援队伍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他们只需要在电脑前输入一下相关信息,就能立刻得出正确的判断。

而且,信息化还能帮助咱们的救援队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这可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1.3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安全嘿嘿嘿,信息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让航空救援变得更安全了。

以前,咱们的救援队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危险。

有时候会遇到恶劣的天气,有时候会遇到复杂的地形,还有时候会遇到突发的状况。

现在,有了信息化这个好东西,咱们的救援队伍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天气、地形等信息,从而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这样一来,救援队伍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大家都能够放心地去执行任务了!二、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2.1 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意义其实,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咱们的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更是为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只有建立了强大的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咱们的国家才能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迅速作出反应,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目标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1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加高效话说有一天,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去郊外野餐,结果小明不慎摔倒,脚踝扭伤了。

大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正好有一位飞行员经过,他看到了小明的情况,立刻用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没过多久,救护车就来了,将小明送往医院救治。

原来,这位飞行员平时就学习了航空救援知识,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紧急救援。

这就是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提高救援效率。

1.2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加安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火灾、地震等。

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和指导,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样,在航空救援中,信息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飞机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能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飞行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样一来,航空救援的安全水平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1.3 信息化让航空救援更加人性化在航空救援过程中,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让救援人员更好地了解被救援者的需求和情况,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比如,在飞机上安装智能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被救援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就能立即采取措施。

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被救援者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这样一来,航空救援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传递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如何加强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信息化工作2.1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购买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培养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等。

只有这样,才能为航空救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2.2 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想让信息化在航空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飞机战伤抢修及其发展趋势

飞机战伤抢修及其发展趋势

飞机战伤抢修及其发展趋势
张建华
【期刊名称】《空军装备》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飞机战伤抢修是损伤飞机的局部再设计、再制造,是恢复其必备作战能力的维修活动。

现代航空及防空武器的飞速发展,使其在作战中对飞机造成的损伤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能否快速有效地恢复战伤飞机的作战能力已成为各国空军极为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飞机战伤抢修的研究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张建华
【作者单位】空军一航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67
【相关文献】
1.飞机战伤抢修课程实战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2.海军飞机战伤抢修特点及对策
3.基于线性回归的飞机战伤抢修时间估算研究
4.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5.基于可拓熵权法的飞机战伤抢修评估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化战场上的天之骄子——无人飞机

信息化战场上的天之骄子——无人飞机

信息化战场上的天之骄子——无人飞机摘要: 通过分析国外陆军无人机的发展应用、未来规划以及我国陆军无人机应用现状,以作战任务、活动半径、续航时间和任务载荷等为依据,提出了我国陆军精确打击体系对无人机的发展需求和配备方式。

并重点分析了无人机在陆军精确打击体系中的任务使命和作战使用方式,提出了发展陆军无人机的关键技术。

为陆军利用无人机实现精确打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军事系统工程;无人机;精确打击;作战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军事技术和理论蓬勃发展,战争的形态和样式也随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实现了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

自海湾战争以来,各个国家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国内外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科技专家,无论是阐述未来发展战略,还是提出新的作战理论,或是组建 21 世纪军队,以及研制新型武器装备,在他们发表的文章或者报告中,都十分频繁地提到“军事工程系”和“信息化”等词,可见,军事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军事学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军事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危机管理、制定计划、部队训练、管理战场、毁伤评估及后勤保障,也成了未来战场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当然,军事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很多军事发展的技术和方法,而无人飞机凭借其灵活性对战场的控制已经成为军事系统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和技术,下面,我就对无人机的发展做一简单的阐述。

一、国外陆军无人机现状与未来1、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系统中的无人机目前美国陆军没有属于自己建制的无人机,历次武装行动中均借用海军或空军的无人机进行战术侦察或火力打击。

在未来作战系统中,美国陆军计划装备 4类无人机,它们按平台性能、任务和作战需求分为: IV级、III级、II级和 I 级无人机。

IV级无人机是陆军未来作战系统中体型最小的无人机,用于排级部队和分队。

IV 级无人机可由一名士兵背负携带,每架无人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约1 h,为离车作战的士兵提供侦察,监视,目标截获( RSTA)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用飞机信息化条件下战伤抢修新课题被攻克
10年前,涂明武以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的身份走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10年后的今天,他的名字总是与飞机战伤抢修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军飞机战伤抢修学科领域“少壮派”的领军人。

与飞机战伤抢修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飞
机战伤抢修学科正式落户于空军一航院,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之后又一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

1996年,涂明武毕业后分到该院航空修理工程系,飞机战伤抢修对这位工学博士来说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在与飞机战伤抢修工程的接触中,一组组数据和空战实例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中,美军的战机损伤比是1∶2;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空军在战争的第一周,共修复了100架战伤飞机,假如以军没有战伤抢修能力,战争打到第8天,以空军就会完全丧失战斗力。

凭借着战伤抢修技术的优势,以军创造了96%出动率,而这个数值几近是埃军的两倍;海湾战争期间,战机的损伤比增长到1∶9;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推演显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飞机损伤比将远远超过1∶20。

涂明武深刻地认识到:飞机战伤抢修是保持一个国家航空兵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涂明武下定决心,要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有所作为。

人们常说:“一生只做一件事。

”飞机战伤抢修研究从此成为他一生要做的这件事。

在我军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创始人张建华的带领下,涂明武开始涉入这个新领域。

几年里,他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琼浆玉液。

在集体的智慧中,飞机战伤抢修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学科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涂明武成长成熟的过程,扎实深厚的知识基础使他进步飞快,跨上了学科发展高速行驶的列车。

随着新型战机陆续装备部队,关于新机战伤抢修的各种新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新机综合运用了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飞机各系统的构造日趋复杂,战伤抢修的内涵亦随之迅速扩展,成为一个多种现代技术互相渗透,相互关联的复杂学科。

传统的“车钳铆焊,洗刨钻磨”敲敲打打纯机械修理必须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很快,一项关于新机战伤抢修的课题摆在课题组面前,这是涂明武参与的第一个飞机战伤抢修相关课题项目。

科研中,他虚心向老同志请教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使他对飞机战伤抢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题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涂明武经过实践的洗礼也成熟起来。

在课题组成员看来,涂明武已暂露头角;从他自己来看,对飞机战伤抢修研究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战场实践“淬火”中突飞猛进
某年北京,空军科技大练兵演兵场,一架战鹰被“敌”击伤。

接到上级命令后,参演的空军一航院迅速派出一支精干的飞机战伤抢修分队,携带着自己研制的“飞机抢修方舱”出现在演兵场上,检测、评估、方案设计、实施抢修,一气呵成,成为演兵场上人们关注的“明星”,总部和空军领导现场观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某年元旦,空军航空兵某部一架战机在训练中意外起火。

接到消息后,空军一航院飞机战伤抢修实验中心人员携带“飞机抢修方舱”紧急出动,当天千里空运至航空兵某师,在野外条件下独立完成了该战机的损伤抢修任务。

实践证明了新型“飞机抢修方舱”可在野战条件下独立完成大部分现场损伤部件的修复工作,短时间内使受伤战鹰“再生”,重返蓝天。

屡建奇功的“飞机抢修方舱”正是涂明武主持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

在普通人看来,“方舱”不过是一个将各种修理工具汇总的集装箱,而实际上“飞机抢修方舱”的设计与制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叠加。

如果修理工具装入方舱过多,方舱就会因为体积过大而影响机动性;
如果工具太少则又会影响其功用性,难以完成抢修任务。

为科学的设计制作方舱,涂明武带领课题组努力寻找着体积与功能这对矛盾之间的平衡点。

当时,在这个课题中,如何对航空兵部队三等飞行事故进行准确评估和定义,是整个课题的难中之难,若解决不了,将影响到方舱功能的设计和定位,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

为此,涂明武和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全国30多家研究所、工厂和部队,与数十名专家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部队发生的飞行事故的统计分析,运用系统工程、误差分析等理论和技术,对飞机损伤进行了分类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了飞机抢修方舱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他们还根据抢修的需求,研制了一系列抢修专用工具,大大提高了抢修效率。

涂明武“挂帅”完成“飞机抢修方舱”科研项目,不但锻炼了他的研究能力,也培养了他的团队组织能力,该项目获得当年的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久他也被首批评选为空军高层次人才,这标志着涂明武已经成长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也意味着他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才能的舞台。

开拓信息化战伤抢修新领域
走进空军一航院飞机战伤抢修仿真中心,只见科研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显示出一架新型战机的三维立体模型,接着,在多种类别和型号的攻击武器中选择一种,模拟攻击随即开始,爆炸瞬间产生的碎片从不同方向奔向战机,屏幕的下方,飞机和攻击物碎片的参数在飞速变化着,从发射到爆炸整个模拟攻击过程生动地呈现在人眼前。

攻击演示结束后,一份关于战机损伤的评估、项目、更换单元以及各专业所需人员、修理工时等数据立刻显示出来。

点击受损部位,被弹片损伤的部件一一放大呈现出来。

据科研人员介绍,该仿真系统基本上覆盖了飞机全部的重要零部件,计算仿真得到的不同战伤模式、战伤程度、概率分布与实验数据吻合率在90%%以上。

这套刚刚完成的飞机战伤抢修仿真系统是涂明武近三年里完成的又一重大课题项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战伤抢修技术研究由过去靠实战积累经验转变为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战的阶段。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就开展了计算机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的应用研究,而我军在这方面比较薄弱,阻碍了我军飞机战伤抢修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开展飞机战伤机理及其仿真研究成为我军新军事变革中的一项紧迫课题。

飞机战伤仿真在国内尚无经验可以借鉴,而且这个课题涉及力学、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飞机修理技术等多种理论和学科,难度非常大。

在飞机战伤抢修领域“如鱼得水”的涂明武面对这个“硬骨头”,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兴趣。

仿真技术要求课题组用数学建模的语言描述飞机战伤的参数,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飞机三维造型问题。

由于外军对建模方法保密,我军现有的飞机又根本没有现成的三维造型模型,涂明武带着课题组“摸着石头过河”,独立研究开发。

他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一手的实验数据资料,绘制了成千上万个零件模型,将一架架庞大的飞机解析成数学模型。

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弹片散射、弹片打击及飞机损伤变形的数学模型。

他们又综合利用国内外现有的仿真平台,编制适应作战飞机损伤分析的大型软件,使以上各种模型能够实时运行,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实时跟踪显示。

随着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个个模型相互成功关联,一个个程序相继调试完毕,涂明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军内专家在观看完演示后,对此仿真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

系统通过模拟飞机在实战条件下受到敌方空对空、地对空等武器打击后飞机实际损伤情况,预测未来的战伤模式,动态显示战伤形成过程,构建起我军飞机战伤分析技术信息化平台,使作战中战伤抢修兵力部署、抢修技术保障等工作具有针对性,为首长机关进行作战决策提供科学根据。

仿真系统还避免飞机实弹打击而造成武器装备损耗和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人员意外伤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

十年军旅人生,十年情注战鹰。

涂明武在飞机战伤抢修实践与理论的研究中苦心孤诣,
孜孜不倦。

从立下志愿的那一刻,涂明武痴迷战鹰的心和执著的情从未有过改变,他把对祖国的忠诚倾注在一架架重返蓝天的战鹰上,镌刻于蓝天与白云之间。

为了打得赢,他矢志追求,永不停息。

-人物档案
涂明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带头人。

一九六八年出生,一九九六年博士毕业特招入伍,现任一航院航空修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飞机战伤抢修学科带头人,先后完成七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第三届“空军青年学习成才奖”获得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