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合集下载

电算化审计风险成因及措施

电算化审计风险成因及措施

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
力。
认证与考试
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相关认证和考 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竞争
力。
人才引进与交流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与同行 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
审计水平。
04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策略
规避易发风险
对于审计过程中易引发的风险,可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 范围、加强内部控制等方式进行规避。
电算化审计风险成因及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电算化审计风险概述 •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 •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预防措施 •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监控与评价 • 电算化审计案例分析
01
电算化审计风险概述
电算化审计的定义与特点
电算化审计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审查 、验证和监督,以确定其合规性和有效性的过程。
数据质量与完整性风险
数据输入错误风险
人工输入数据时可能出现 错误或恶意篡改数据的风 险。
数据完整性风险
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或不一 致,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不 准确或存在偏差。
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泄露或被非法访问可 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 审计失败。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失
内部控制不足风险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能导致数据被篡改、遗失或滥用。
电算化审计的特点包括:数据集中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速度快、数 据存储容量大等。
电算化审计风险的类型与表现
数据风险
由于数据录入错误、数据丢失或数据被非法 篡改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策略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策略

财经纵横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策略钟福连 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讯速普及,各种计算机应用在现在的公司管理也迅速出现。

因此作为现在公司管理重要的环节审计也日益应用其计算机,计算机审计也油然而生,这样可以迅速推进公司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审计工作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并且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

现在我们现在就是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研究出解决策略,促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良好进行,实现审计工作的高速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问题的成因;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225-01现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计统计的电脑化应经成为不可逆装的趋势,相应的审计工作也要做出相关的调整和转变。

但是现在的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还不是很了解,对相应的系统运用还是存在巨大的问题。

这无疑就对现在的审计工作带来众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风险。

我们必须更好的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使计算机更好地应用到现在公司的审计工作之中。

本文就是针对计算机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对现在出现的各种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公司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现在企业的良好的发展。

一、计算机审计出现问题的原因1.传统的审计工作逐渐消失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基本是运用计算机审计,相关的管理人员将相关的数据输入电脑,打印财务表格。

这中间全部都是计算机的指令进行直接操作,这样使一些传统的数据都消失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相关的磁盘和磁带的相关的电子产品,这些物品都是是计算机只读模式的,不能直接用肉眼识别。

但是这些基本的数据信息,经常会被修改、删除、隐匿以及转移,造成原始数据的丢失,这样就增加了审计风险,造成公司的管理的混乱。

2.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不严密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之中,我们进行内部控制都是看得见的,保留大量的原始数据。

现在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很多都是计算机指令完成的,使手工之中的相关技术都不是很适合,这也大的变化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做出调整。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原因
1、信息不一致:审计过程中,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如果当前
企业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审计信息未能及时更新,这样就会导
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2、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审计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如果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财务报表设计和审计标准的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要符合有关财
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如果有关财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发生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4、审计方法的不合适: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如果审计方法不适当,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5、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环境也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
果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审计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正确的审计工作和记录: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业务技能,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好记录,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当组建一支经验丰
富的审计团队,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IT审计是指对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进行检查、评估和审计,以确保其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IT审计风险构成指的是在IT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合规性造成影响。

本文将对IT审计风险构成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IT审计风险构成1. 数据泄露风险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财务信息等。

一旦这些数据发生泄露,将对企业的声誉和财务安全造成巨大影响。

数据泄露风险的原因可能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系统漏洞、员工不当操作等。

2. 安全漏洞风险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包括软件漏洞、网络漏洞、物理安全漏洞等。

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或内部人员利用,对系统进行攻击或恶意操作。

3. 合规性风险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否则将面临各种合规性风险。

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对企业信息系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系统不符合这些规定,将面临高额的罚款和法律追责。

4. 不当授权风险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着用户权限不当设置的情况,一些员工可能拥有超出其工作需要的权限,这将增加系统被恶意攻击的风险,并且也会给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混乱。

5. 技术陈旧风险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如果系统技术陈旧,将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安全性降低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

1. 数据保护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易被篡改和窃取,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性。

2. 定期漏洞扫描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3. 制定合规性规范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合规性规范,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因合规性问题而受到处罚。

4. 完善的权限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制度,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控制,确保用户拥有的权限与其工作需要相匹配,避免不当授权带来的风险。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由于系统本身的无意差错少、会计信息的查询容易等,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笔误或汇总错误而出现的各种核算错误,减少了审计人员复核的工作量,使审计人员快速地收集资料和获取证据,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据美国向兰特·艾伦的调查,在158起计算机舞弊案中,由审计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发现的不足半数,计算机审计风险可见一斑。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审计线索的缺乏性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在计算机内运行,所需的审计线索除少数部分打印出来以外,绝大部分是审计人员不能直接看见的。

虽然,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仍然保留一部分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但这些有限的审计线索,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手工系统情况下有很大不同。

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极易被销毁或修改,但又无明显痕迹,使审计发现错误的机会减少,难度增大。

2、审计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中,除了手工审计的内容外,还必须兼顾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两个方面,包括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审查、系统应用程序的审查,如审查系统应用程序的处理功能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财经法纪的规定、能否正确完成各项业务的处理、程序控制是否恰当有效等。

另外,除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监督其合法性和正确性外,还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的开发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

审计内容、范围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现有很多审计人员并不具备,计算机审计风险也不可避免。

3、内部控制的巨大局限性现代审计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测试被审单位的内容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审计旨在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但也存在着一些
风险与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应对。

风险:
1. 数据质量问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数据源来自于企业的各种
系统和数据库,如果数据质量不好,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2. 数据获取问题:有些系统的数据不容易获取,可能需要额外
的工作,如编写数据提取程序或手动提取数据。

3. 数据完整性问题:有些数据可能被误删除、篡改或丢失,这
可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技术问题: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需要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如
果审计人员技术水平不够,可能难以正确地分析数据。

5. 安全问题:企业的敏感信息可能会被恶意攻击者窃取或篡改。

应对策略:
1. 数据质量控制:企业应该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及时发现
和纠正数据源的错误和问题。

2. 数据获取规划:企业应该规划数据获取的流程并确保数据的
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备份和恢复: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避免数据丢失或篡改。

4. 培训和技术支持:企业应该给予审计人员相应的培训和技术
支持,确保他们具备计算机辅助审计所需的技术和知识。

5. 安全保障: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IT审计是指对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IT审计风险构成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安全风险。

下面将对这些风险构成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不成熟和不稳定性导致的潜在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漏洞和数据完整性问题等。

硬件故障可能导致关键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对业务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软件漏洞是黑客攻击的入口,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数据被篡改或系统被破坏。

数据完整性问题涉及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如果数据备份不完备或者恢复效率低下,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数据被篡改。

为了防范技术风险,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硬件设备应该是可靠的,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软件系统应该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审核,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复发现的漏洞和问题。

数据备份和恢复方面,应建立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备份频率和备份存储位置,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或不合规造成的潜在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不作为或不当行为、项目管理不规范等。

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安全漏洞被利用或者恶意操作。

人员不作为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信息被篡改或者系统遭到破坏。

项目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或者资源浪费。

为了防范管理风险,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应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合适的人员只能访问合适的资源。

应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策略,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理解。

对项目管理进行规范,建立清晰的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里程碑和质量控制点,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安全风险是指由于安全措施不足或安全政策不合理导致的潜在风险。

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员工错误操作等。

网络攻击可能包括黑客攻击、病毒和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瘫痪或数据丢失。

计算机环境审计风险

计算机环境审计风险

计算机环境审计风险一、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成因审计是专业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向社会提供的专业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专家意见,以提升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分析现代审计环境和审计技术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机环境下导致审计人员未能有效发现财务报表中存有的重大错报漏报情况,以致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技术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和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1、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有待提升。

计算机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只依靠审计人员过去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胜任的。

此时,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审计人员不同时具备这些知识,则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在进行人机对话时,很可能出现审计人员所得与所想的会计信息存有偏差,而这当中也可能隐藏了重要的审计线索,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待增强。

与传统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风险的内容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或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集中表现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上。

审计人员必须对此引起充足的重视,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变化,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手工控制,这种控制形式责任明确也便于审计人员的调查和做出客观评价。

而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控制的方式由手工控制变为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

手工控制主要通过设置不同人员的权限来实现,因为现行会计软件多为商品化软件,被审计单位对程序的设计缺乏充足的参与认识,这在一定水准上会影响到被审计单位在人员权限设置上的科学性。

论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论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论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提要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主要有来自信息载体、开放的网络技术、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知识构成等风险。

其成因主要在于信息载体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审计线索的日益电子化与隐蔽性、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风险、审计对象的多元化。

应当采取开辟独立控制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审计软件的设计、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改变审计人员知识构成等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关键词:审计领域;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会计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也使审计领域逐渐进行电子信息化。

这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一、IT环境下的主要审计风险审计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IT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其发展带来了契机,但与此同时,审计工作也将面临着来自信息技术的巨大风险。

(一)来自信息载体的风险。

这一种风险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存储介质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纸质介质转变为以磁盘、磁带为介质,一旦有用户非法通过系统的防火墙,就极易造成数据的被篡改和窃取,并且不留任何痕迹。

(二)来自审计线索、审计证据的风险。

这种风险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从原始数据的录入到报表的自动生成,几乎不用人工干预,使得传统的审计线索不复存在,难以实现诸如签字、盖章等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为审计师追查审计线索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来自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环境下特有的风险,它包括计算机软件运行、开发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计算机硬件毁损、丢失带来的风险,以及计算机操作人员行为失当带来的风险。

(四)审计人员知识构成的风险。

在IT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具备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否则,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而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成为新环境下加大审计风险的又一因素。

二、IT环境下审计风险的成因(一)信息载体的变化。

it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思考

it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思考

财富生活>>Wealth LifeIT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思考■ 文 / 申亚君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各行各业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近些年来信息科学化技术不断发展,IT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

近些年来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IT审计所产生的风险在当前的风险管理控制研究过程中也成为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关于当前IT审计的风险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合理提出当前IT审计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IT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IT审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一、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现代信息化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去,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支柱应用到当前的审计工作中,IT审计也逐渐成为当前审计行业发展的新型空间以及新时代下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计算机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实践,对于现代化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着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保障审计质量。

然而IT审计工作也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必须要及时防治。

二、IT审计的特点IT审计是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而生的现代化工作方法,主要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保持在一定的合法性以及正确性范围之内,能够保证最终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审计流程。

IT审计与传统审计工作相对比,同样是对经济进行监督、对职能进行评价,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与传统审计工作相比,IT审计工作使用的工具不同。

IT审计融合了众多的学科理论,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会计学以及审计学等等,目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核算和审计,提出科学的改进意见,开展审计监督服务,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经济的繁荣稳定。

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

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

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摘要:针对计算机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内涵、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如审计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审计技术不规范、审计线索不完善、会计软件评审机制不完善等等,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效防范对策,保证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希望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审计线索;会计软件评审机制;审计技术;数据模型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计算机审计风险,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审计过程之中发生的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之后,针对审计项目情况,发表自身意见,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不符的风险。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隐蔽性计算机审计面对大量电子数据,数据的输入、输出需要人工完成,其余环节均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使得审计线索越来越模糊化,审计失察现象时有发生。

(二)不可控性计算机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高效性也比较强,利用磁介质来储存信息,使得各项数据储存载体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系统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旦发生控制失灵现象,很容易引发大规模计算机审计风险。

二、计算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审计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了第一例计算机犯罪案件,国际相关组织颁发了电子数据处理审计机制。

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审计制度存在较多缺陷,新《会计法》对网络财务方面内容缺乏相应指导,使得电算化会计审核难度不断增加,增加了计算机审计风险的防范难度。

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对计算机审计系统所输出的信息真实性影响较大。

从审计单位角度来分析,如果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会降低审计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引发严重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技术不规范在传统的会计记账中,主要由原始凭证和会计报表组成,原始凭证与会计报表均采用纸质记录方式进行记录,审计人员结合之前记录的各项数据,运用合理的审计手段获得相应的会计信息,而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存储在磁性介质当中,形成良好的电子数据,存储与使用更加方便,删除与修正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如何防范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如何防范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如何防范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

也可以理解为审计职员不能正确公道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一、形成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原因
1.传统审计线索逐渐消失。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账簿记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不同的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

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帐簿没有了,尽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会计信息大都存储在磁盘或磁带上,因此,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了。

况且,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很轻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的痕迹,因此,审计职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就减少了,而审计风险就增加了。

2.审计技术、日趋复杂。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有的是商品化软件,有的是自行开发的软件,在功能、程序处理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其要求运用的
感谢您的阅读!。

计算机审计论文

计算机审计论文

计算机审计论文计算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摘要:当计算机引入审计后,审计工作在大大提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详细阐述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控制风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1、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1.1传统审计线索逐渐消失在我们原先采用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从最开始的原始凭证到最后的报表,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工作人员签字审核,我们也就可以按图索骥的来开展审计工作,因为这样的手工会计系统对审计线索的寻找非常便利。

可是在开始会计电算化以后,以往我们赖以搜寻的审计线索变得难以寻觅,因为许多的文字记录不复存在了。

那些信息大多数都被保存在磁盘上,而这些磁盘上的信息虽然容易保存且信息量大,但却也存有较容易遭人修改、删除且不留下让人容易发现的线索。

这样也就造成了审计人员通过磁盘内的信息来进行审计的实际效果降低。

1.2审计技术、方法日趋复杂;在将计算机引入财务工作之后,我们开展审计的技术以及方法也发生了相对应的更改。

现在审计对象使用的财务软件种类繁多,既有商品化的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 ,也有不少单位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来研发的财务软件,这样就使得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程序上千差万别,对审计的技术与方法也难以照搬照套,对审计工作的进行增加了许多复杂因素。

而面对千差万别的财务软件,审计人员如果没有使用正确的审计方法来审计就肯定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出现并对最后的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1.3在动态中进行审计取证较难;在很多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的计算机内的财务信息系统是24 小时处在工作状态,如果将计算机停止运行势必对单位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我们审计人员不但需要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还要让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这就需要我们在运行期间进行高难度的取证工作,这当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也是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之一。

1. 4 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在对经济信息系统使用计算机来工作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与技术也进行了相对应的变化,这其中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企业财务的内控手段已经从手工改变为计算机;二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运算时原先手工控制的方法已经无能为力,失去了其应有的控制作用,需要采用新的手工控制方法来取代。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IT审计是指对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运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审计和改进,以保障企业客户、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在IT审计过程中,风险构成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理解IT审计风险构成,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信息安全和IT管理水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1. 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企业存储了大量敏感的商业信息,如客户数据库、营销计划等,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内部人员有可能进行非法泄露,给企业的信誉和商业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技术原因,企业的敏感信息可能会被黑客窃取,从而导致信息泄露。

2. 存在IT资源被滥用的风险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可能会利用IT系统进行不正当活动,例如使用公司电脑进行个人活动、散布非法信息等,这种行为对企业的领导和董事会造成不良影响,会导致企业背负可避免的法律和金融风险。

3. 存在未授权访问、恶意软件和病毒攻击的风险黑客和病毒是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头号敌人,为了实现攻击目的,黑客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如社会工程学、木马程序、恶意软件等,来获取企业有价值的敏感信息,从而侵犯企业的利益。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这种风险,很容易受到重大损失。

1.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对于那些存储了大量敏感信息的企业,必须加强对信息的保护,采用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等措施,确保信息整体安全。

此外,企业也应严格制定员工使用IT资源的规定,防止内部人员滥用。

2. 建立安全防火墙企业需要建立安全防火墙系统,严格限制网络访问,放置用户安全策略,防范被黑客入侵的风险。

在安全防护方面,企业部门与运营商之间需要进行密切协作,协同出击,加强安全防御的能力。

3. 建立灾难恢复体系企业应当对于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体系进行充分的规划和部署,防止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任何不幸事件发生。

在灾难事件发生后,企业能够及时恢复信息系统和数据,确保在失去数据时能够维护公司的业务持续性。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摘要】IT审计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T 审计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重点探讨IT审计的风险构成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分析了IT审计中常见的风险来源,包括数据泄露、系统漏洞、内部作弊等。

介绍了如何通过加强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等措施来预防和降低IT审计风险。

本文总结了对企业进行IT审计的重要性,强调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IT审计的风险构成和防范措施,提高IT 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关键词】IT审计,风险构成,防范措施,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IT审计是指对信息技术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合规性进行评估和审查,以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IT审计风险也日益增加,对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IT审计风险的构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等。

面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IT审计风险的构成和防范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IT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的时代,IT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IT审计风险的构成1. 系统安全风险:系统安全是IT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病毒侵入、数据泄露等问题都属于系统安全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2. 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泄漏、篡改、丢失等问题都是IT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计算机审计风险与控制

计算机审计风险与控制

计算机审计风险与控制摘要:计算机审计方便了审计人员工作中的取数和查证,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效率,但计算机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方式,在给审计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审计风险。

只有审计人员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的为审计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风险;防范1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调查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才能全面评估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处理与会计控制关系,才能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审计方法除传统审计方法之外,还需计算机审计软件来辅助审计工作的完成。

计算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会计处理形式改变,风险因素增加传统审计只是对纸质财务信息进行审查,收集审计信息。

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到财务报表编制,都有经办人员的手工签字及记录,传统审计具有成熟的审计操作方式进行审查,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采用会计电算化后,传统的会计处理形式发生了改变,通常是以磁性介质存在,只有计算机才能转换成我们看的见的会计资料,审计切入点单纯依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会导致审计重要性估计不足,造成审计风险因素增加。

(2)内部控制制度变化,加大审计风险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其内部控制制度也会随之进行调整,过去通过印章、手签程序能体现的财务内控制度,现在是通过计算机显示或打印出来,有些内部控制由印章、手签控制变成了对人和对计算机的控制。

如果计算机操作人员无论是谁只要懂得操作程序和进入程序的密码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就会对有些会计电算化业务进行修改,系统只能留下设定人员的操作痕迹的,但这可能不是真正的操作员本人所为,所以在审计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上,审计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了。

(3)篡改会计电算编程,无法控制风险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录入相关经济业务资料由计算机的程序替代人工来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的。

有些人员既懂的会计电算化编程,又懂得会计业务处理规则,一旦他们有意篡改计算机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到时弥补恐怕都会来不及,这种风险在有些单位可能是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发表时间:2009-11-06T11:07:06.983Z 来源:《中外企业家》第7期供稿作者:赫延玲[导读] 计算机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审计的目的和职能与传统审计相比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的职能计算机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审计的目的和职能与传统审计相比没有本质区别,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的职能。

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和内容、审计技术和方法改变的同时,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

因此分析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是当前审计人员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但在审计内容、审计轨迹、审计技术等方面与传统的手工审计有很大的不同。

就计算机审计的定义而言,目前尚无定论。

但一般认为,计算机审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二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审计。

据此内容,我们可将计算机审计活动设定为:⑴审计人员利用手工审计方法和技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即绕过计算机审计;⑵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和技术对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的审计,即利用计算机审计;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和技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即通过计算机审计。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绕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适用,通过计算机审计必将是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审计风险理解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对被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一、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成因分析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的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计算机的固有风险是计算机会计系统自身带来的风险,审计人员只能评估此风险而不能左右和控制,它的具体表现为:1.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差。

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得网络审计在安全性能上受到极大的挑战。

一是人为篡改或破坏数据。

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的电子化并以磁性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使舞弊者或破坏者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且不留下审计线索成为可能,这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提出了挑战,给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

二是病毒感染易使数据丢失。

计算机易感染病毒的脆弱性使审计数据的丢失现象经常发生,从而使出现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三是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即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口令使用其他用户的信息资源。

这使得一些计算机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经常利用IP地址进行欺骗,攻击网络系统,进行目标系统的窃取或破坏数据。

这使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的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在保密性方面效果较差。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多样性导致审计取证困难。

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种,这些软件基本上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核算标准基本功能规范》。

但其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库文件的设置、数据处理系统的复杂性、文件记录和系统操作的非规范化,都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尤其是用户单位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时,一要考虑保密程度要高,二要考虑自身管理的需要。

这都限制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十分棘手,极大地增加了审计工作量。

3.会计电算化中审计软件的不完善。

一是会计电算化中审计软件种类少。

目前我国在审计软件的开发方面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大软件公司在审计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很有限。

二是审计软件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中国软件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曾发布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其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不同的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便于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适应用户的特殊要求,为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标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各软件开发商以保护数据安全为借口,将数据进行层层保护,使得会计软件与审计软件的数据交换越来越难,这给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

二、计算机审计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审计、计算机、网络的综合知识。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审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审计。

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审计不仅包括对会计软件模式的审计,而且还包括系统的安全性、合法性审计及系统是否保留审计线索的功能评价。

这些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综合的素质,即既要懂计算机知识,又要精通审计理论,而且还要熟悉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过程,只有这样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对会计核算系统作出正确的评价。

然而,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复合型的高级审计人才不足,导致审计人员对会计核算系统审计时常常作出错误的职业判断,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更多的检查风险。

2.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增加了历史文件提取的难度。

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

增加了历史文件难以提取的可能性。

对账户或交易的重大实质性测试往往离不开企业的历史数据。

由于软件版本的更新,所以从往年账簿里提取这些历史数据,就迫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从浩如烟海的文档中收集整理历史数据。

这不仅降低了审计效率,而且带来了更多的检查风险。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一家软件公司会和盘托出其软件设计过程、程序文件和数据结构。

相反,他们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保守其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只会采用愈来愈严格的防范与保密措施,这更增大了审计取证的困难。

(漯阜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