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常见问题(自整理)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古诗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它常常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在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很多考生遇到了各种难题,如理解古文意境、解读古文语言、分析古文结构等。
本文将从这些常见难点出发,探讨应对方法,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难点一:理解古文意境古文是经过漫长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意境。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古文意境常常是一大挑战。
应对方法:在鉴赏古文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其一,练习读古文。
通过大量阅读古文,提高对古文的感悟力和鉴赏能力,逐渐熟悉古文的语言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境。
其二,注重情感体验。
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感悟,考生可以通过仔细品味古文中的情感描写、意象等元素,加深对古文意境的理解。
难点二:解读古文语言古文语言独特,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表达,对于考生来说,解读古文语言常常是一项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
应对方法:在解读古文语言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其一,积累词汇。
熟练掌握古文常见的词汇、短语和固定搭配,提高对古文语言的理解能力,使解读更加准确和深入。
其二,借助工具书。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准备一本古代汉语词典或古文工具书,遇到不懂的古文词语时,可以查找相关解释,帮助理解古文语言。
难点三:分析古文结构古文结构多样,常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于考生来说,分析古文结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应对方法:在分析古文结构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其一,注意段落划分。
仔细观察古文的分段情况,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整篇古文的结构。
其二,寻找关键词。
通常来说,古文中会存在一些关键词语,通过寻找这些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结构和脉络。
总结:在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理解古文意境、解读古文语言和分析古文结构等难题。
通过练习读古文、注重情感体验、积累词汇、借助工具书、注意段落划分和寻找关键词等方法,我们可以应对这些难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总结

古诗鉴赏的常见题型总结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鉴赏古诗是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一种方式。
在古诗鉴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题型,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古诗鉴赏题型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判断句子真伪在古诗鉴赏中,常会有一些句子的真伪判断题。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判断一句话是否出自某位古代诗人之手,或者是新增加的。
在回答此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对古诗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句子的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句子的语言风格和诗人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用词和意象等,来判断句子的真伪。
2. 解释诗句含义解释诗句含义是古诗鉴赏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理解和解释某个句子的意思。
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整首诗,了解诗的背景和主题,然后从诗句的语言文字、隐喻意义以及上下文等方面入手,深入解读诗句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按要求填空填空题是古诗鉴赏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古诗的内容,在给定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或者短语,使句子完整、通顺。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古代文学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4. 选取诗句选取诗句是古诗鉴赏中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给定的古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诗句。
在回答此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诗歌的写作风格。
同时也需要对古代文学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地选择出符合要求的诗句。
5. 连线题连线题也是古诗鉴赏中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会给出一组古诗诗句和对应的诗人,要求我们将诗句和诗人进行正确的匹配。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需要对古代文学和诗人的作品有所了解,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题材风格,才能正确地进行匹配。
总结起来,古诗鉴赏的题型多种多样,包括判断句子真伪、解释诗句含义、按要求填空、选取诗句以及连线题等。
通过学习这些题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欣赏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诗歌鉴赏的3大问题及应对策略你是否曾被一首华丽的诗歌所折服,但同时又感到苦恼和困惑?毕竟,诗歌不同于日常用语,它充满了象征、隐喻和深层含义。
因此,诗歌鉴赏往往成为许多人面临的挑战。
那么,诗歌鉴赏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策略一:拆解诗行,逐字品味第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没有将握住诗歌阅读的精髓。
当我们直接面对一首诗时,我们往往会被其文字和情感所迷惑。
然而,拆解诗行并逐字品味,将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用心之处。
解决方案:·把一首诗分成小段落,每一段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主题和表达方式。
·针对每个词汇和诗句进行解读,寻找内在的象征和隐喻。
·注意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它们与诗的意境相辅相成。
策略二:背景知识,理解上下文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许多作家在创作诗歌时候会引入历史、宗教、文化等元素,这可能会让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产生困难。
解决方案:·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针对特定的诗人或诗歌流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学习诗歌中常见的象征和隐喻的含义。
策略三:共享鉴赏,开放讨论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经常不愿意与他人进行诗歌鉴赏的交流。
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分享意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解决方案:·参加诗歌鉴赏小组或俱乐部,与其他对诗歌感兴趣的人交流。
·在线平台上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或活动,与专业人士互动。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历史。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不少难点和易错点。
一、字词理解的难点与易错点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与现代语言有所不同。
1、古今异义许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相差甚远。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则指的是妻子和子女。
如果按照现代的意思去理解,就会曲解诗词的原意。
2、一词多义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诗词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以“可怜”为例,在“可怜九月初三夜”中表示“可爱”,而在“可怜身上衣正单”中则是“值得怜悯”的意思。
3、生僻字古诗词中会出现一些生僻字,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这些字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需要专门去查阅字典和注释才能明白其含义。
易错点在于容易想当然地用现代常用的词义去解释古代字词,或者对生僻字不求甚解,从而影响对整首诗的理解。
二、语法结构的难点与易错点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不同,这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1、倒装句为了押韵、强调或符合格律要求,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倒装句。
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正常语序应该是“欲目穷千里,更上楼一层”。
2、省略句诗词的篇幅有限,所以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里省略了问的内容和童子回答的详细过程。
3、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较为常见。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使……变绿”。
易错点在于按照现代语法规则去分析古诗词的句子结构,导致理解错误。
三、意象与典故的难点与易错点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1、意象的多义性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月”这个意象,有时象征团圆,有时又象征思乡。
2、典故的陌生一些诗词中会用到不常见的典故,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人的意图。
易错点在于对意象和典故的理解不够准确或片面,从而误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存在问题及策略

【备考对策】
无论是全篇还是某一句,都存在着表达技巧的 综合运用问题。答题时想到一处就答,不多角 度思考,结果因遗漏要点而失分。
答表达技巧时要多角度思考,如从修辞手法思 考;从表达手法思考,从结构篇章来看,当然, 不要过度答题。
原因之五:答题思路不清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下阕记事抒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 ,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 愁更深一层。
原因之二:答题不合规范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学生答案】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喜爱 之情。
【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将“南风”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
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诗歌描写了在寂静清幽的秋夜里,残叶“迎风尚有
声”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要准确确定答题思路,就要进行这方面 的训练。要综合研究诗歌内容、表现手法 和题目要求,运用已知推求未知,根据要 求确定层次。
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
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 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备考对策】
1、平时训练要留意各类题的答题规范,如: 分析意境:描绘诗中画面;概括画面特点;
分析思想感情 语言有何特色一般要回答:点明语言特色;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分析表达的情感。 分析表现手法:指出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加
参考答案(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 流泪等一系列事件(动作、表情)表达愁绪; 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 达自己的孤寂惆怅。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已整理)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8
炼句型: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古诗词鉴赏 答题模式及例析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 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25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 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 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 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 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骤一) ? 意境真 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 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 色跃然纸上(步骤三)。 26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 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 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与易错点。
一、字词理解的困难古诗词往往运用古老而独特的词汇,这些字词的含义与现代常用义有所不同。
例如,“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并非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值得怜悯”,而是“可爱”的意思。
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对于这些古今异义词,如果不加以准确把握,就很容易误解诗句的原意。
另外,古诗词中还常常出现生僻字。
如李白《蜀道难》中的“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砯”字,读音和意思都较为陌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注重积累常见的古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准确理解其含义。
二、语法结构的特殊性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比如语序倒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这种倒装是为了满足韵律和意境的需要,但却给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还有省略现象,“愿君多采撷”,省略了主语“我”,完整的意思应是“(我)愿君多采撷”。
在理解诗句时,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和诗词的语境,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三、意象与典故的隐晦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各种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如“明月”常寄托思乡之情,“杨柳”多表示离别之意。
但对于不熟悉这些意象内涵的人来说,可能无法领会诗人的真正意图。
典故的运用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例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中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如果不知道这两个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四、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一首古诗词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环境、哲学思潮等,就很难真正理解诗词的内涵。
比如,读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不了解唐代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矛盾,就难以深刻体会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批判。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易错点。
一、语言理解的困难古诗词往往使用古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白话文存在较大差异。
1、词汇含义的变化许多古代词汇的含义在现代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变得不常用。
例如,“可怜”在古代有“可爱”的意思,“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
如果按照现代的理解去解读,就会产生误解。
2、语法结构的不同古诗词中的语法结构常常与现代语法不同。
比如倒装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欲穷千里目”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欲目穷千里”。
还有省略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省略了介词“于”,完整应为“两个黄鹂于翠柳鸣”。
3、典故的运用诗人为了表达丰富的内涵,常常引用典故。
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难以理解诗词的真正意思。
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中就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二、意境把握的挑战古诗词讲究意境的营造,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1、时代背景的差异每首诗词都有其特定的创作时代背景,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对古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等了解有限,这就增加了理解诗词意境的难度。
2、诗人个人经历和情感诗人的经历和情感对诗词的意境有着重要影响。
不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就可能无法体会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3、象征和隐喻的运用古诗词中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明月”常象征团圆或思乡,“梅花”常隐喻高洁的品质。
如果不能准确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就难以把握诗词的深层意境。
三、韵律和格律的复杂性古诗词在韵律和格律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1、平仄的规则平仄是古诗词音律美的重要体现,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平仄以及按照平仄规则创作或欣赏诗词是有难度的。
2、押韵的技巧押韵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不同的诗词体裁有不同的押韵规则,如律诗要求偶数句押韵,且押平声韵,而词的押韵规则则更加多样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严维民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
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同学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
有的答成: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
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
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
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
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
二、手法误认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
例如: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

古诗词的难点与易错点剖析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对于许多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难点和易错点。
一、语言文字的障碍古诗词往往使用古汉语,其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1、词汇方面许多古诗词中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常用,或者词义发生了变化。
比如“可怜”在古文中常有“可爱”之意,“走”则表示“跑”。
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者按照现代词义去理解,从而产生误解。
2、语法方面古诗词中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常常省略主语、宾语,或者使用倒装、互文等特殊句式。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了互文的手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军战死、壮士归来,而应理解为将军和壮士经过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3、文字通假通假字也是常见的难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如果不了解通假现象,就难以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古诗词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典故运用诗人常常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就无法领会诗人的真正意图。
比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2、礼仪制度古代的礼仪制度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女子的拒绝方式就遵循了当时的礼教规范。
3、社会风俗不同朝代的社会风俗也会影响诗词的创作和理解。
例如,重阳节登高、端午节赛龙舟等风俗在诗词中时有出现,如果对这些风俗不熟悉,就难以理解诗人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三、意象与意境的把握古诗词常常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1、意象的多义性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月”这一意象,有时象征团圆,有时又寄托思乡之情,有时还寓意孤独。
2、意境的复杂性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整体氛围和情感境界,理解意境需要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易错点

古诗词鉴赏易错点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鉴赏可没那么简单,里面藏着好些易错点,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坑里啦!
比如说,咱很容易误解诗词里的意象。
就像“月亮”,咱不能一看到月亮就觉得只是写景,它可能代表着思念、团圆或者孤独。
你想想,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亮不就是他思乡之情的寄托嘛!要是咱没理解对,那可就曲解了诗人的心意啦。
还有啊,对诗人的写作背景不了解也是个大问题。
好比杜甫的诗,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的疾苦。
如果咱不知道这背景,能真正读懂他字里行间的忧国忧民吗?就像你不知道一个人的经历,怎么能明白他的喜怒哀乐呢?
再说说诗词的修辞手法,有时候那叫一个复杂!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夸张手法用得,多惊人啊!要是咱没看出来,不就错过了诗人那奇妙的表达?
总之,古诗词鉴赏可真是个精细活,得处处留神,不然就会误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咱们得认真研究,才能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你说是不是?。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问题及答题策略语文组康理明在“唐宋诗词”这一模块的学习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如何把握诗人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如何使自己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结合到一起,回答问题时有没有相应的公式套话,有没有什么具体技巧等等。
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进行评论。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考题来看,所选的古代诗歌并不难懂,但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答题失误频频,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面:即学生读不懂诗,不明题意,不会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具备这么四种意识:整体意识﹑语言意识﹑审题意识和表达意识。
整体意识和语言意识的作用是让考生能够把一首诗读懂。
所谓整体意识,就是诗歌虽然很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个完整生命力,所以有些学生把某一句孤立的理解,脱离整体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整体的把握,局部问题要依托整体得到…如果一个考生善于把握诗歌的语言,比如说情语,就抒情的语言,比如说论语,议论的语言,因为议论是表达诗人主张的,抒情语是表达诗人情感的,抓住了这些,一首诗的中心就有了。
其实学生不仅读懂一首诗应该具备这两种素质,读文也应该具备。
那么答题则需要另两种意识,一种意识是审题意识,就是学生懂不懂这个题目在问什么,现在的考题它的题目很少直来直去,它有时候要出一个诗论,比如说“外诗造化,中得心缘”,向大自然学习,从自然景物里引起感悟,实际上这就是平时老师教的,我们训练的借景抒情,或者说融情于景。
考生把这个题看透了,这个题本质是什么他才好下笔,有时候学生答题答了很多,但是最后一分不得或者得分很低,常常是由于答非所问,通俗的说他说的这些话并不是命题者让它说的话。
要想把这个题答对,除了审题意识,看清题之外还要有一种表达意识,有时候学生答了很多字,和答案要的那个要点却靠不上,这是什么原因?首先说学生是不是按某种规律答题的,命题者那个答案并不是想当然的,而是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古诗文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考试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针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在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断章取义古诗文鉴赏中的一个常见错误就是断章取义。
学生们往往只看到古诗文中的某几句话,而忽略了整个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这种错误导致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全面,无法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改进方法:首先,要读懂整篇诗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主旨。
其次,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整个作品进行分析,不仅要对重要段落进行解读,还要对整首诗或整篇文的情感、意境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二、死记硬背一些学生在古诗文鉴赏中存在只是机械记忆的问题。
他们死记硬背了大量的诗文内容,但对于其中的意境和内涵却一知半解。
这种错误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赏析古诗文,也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鉴赏题目。
改进方法:要摆脱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可以通过多读经典古诗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理解古代诗文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通过关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经历,将古诗文与自己的体验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三、用词不当在古诗文鉴赏中,一些学生喜欢用一些生硬、普通的词汇来描述文学作品。
他们缺乏对修辞手法和细腻之处的观察和感悟,导致作品的表达力和美感无法得到准确地体现。
改进方法:要注重对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进行观察和理解。
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多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鉴赏文章,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
四、缺乏思想深度古诗文鉴赏不仅仅是对作品表面现象的观察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古诗赏析失分原因

古诗赏析失分原因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1. 字词理解错误。
- 在古诗赏析中,对字词的准确理解是关键。
比如说“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它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很多同学如果理解错了这个字的意思,那么对整句诗的理解就会完全跑偏。
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结果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后面不管怎么分析都不对啦。
如果把“坐”理解成“坐下”,可能会觉得诗人是坐在那里喜爱枫林晚,这听起来就很奇怪,而且完全违背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因为喜爱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原意。
2. 文学常识欠缺。
- 不知道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文学常识,也会导致失分。
例如,赏析杜甫的诗,如果不了解他所处的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的背景,就很难理解他诗中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就好比你看一个人哭,如果你不知道他刚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你可能就会觉得他莫名其妙。
不了解李白的豪放飘逸风格与他的性格、游历经历有关,在赏析他的诗时就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诗中的那种洒脱意境。
二、赏析方法运用不当。
1. 意象理解不到位。
- 古诗中的意象是有特定含义的。
像“月亮”常常代表思乡之情,“柳树”有送别之意。
如果在赏析时不能识别这些意象,那就像看不懂密码一样。
比如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要是不知道“折柳”这个意象代表送别,就会觉得诗人只是听到了曲子里有关于折柳枝的内容,而无法体会到诗人听到这首送别之曲时的那种离愁别绪。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神秘的符号,却不知道它代表什么,只能干瞪眼。
2. 缺乏对表现手法的分析。
- 古诗中常常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如果不能识别这些表现手法,赏析就会显得很单薄。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典型的夸张手法。
如果看不出来,只是说瀑布很高,就没有真正赏析到这首诗的妙处。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魔术师变魔术,只看到了结果,却没看出他用的技巧,那多无趣啊。
而且,有些同学虽然能识别表现手法,但是不能深入分析这种手法对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作用。
诗歌鉴赏难题集锦大全

诗歌鉴赏难题集锦大全
1. 问:如何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境界?
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指诗歌与绘画相互融合,诗歌中描绘的景象与绘画中的意境相得益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境界要求诗人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要有较高的绘画艺术修养,通过语言和画面的巧妙结合,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2. 问: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答: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环。
意象是指诗歌中通过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出来的具体形象。
分析意象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意象的特点和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问: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答:意境是指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和语言来表现意境,读者则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感受意境。
理解诗歌的意境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
4. 问:如何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答: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其次要关注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华丽婉约等;最后还要体会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如平仄、韵律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5. 问:如何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答: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其次要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挖掘其深层含义;最后要归纳总结,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同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例谈高考诗歌鉴赏经常出现的八大问题

例谈高考诗歌鉴赏经常出现的八大问题在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无外乎下面的几种。
一、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试题】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
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
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
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二、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问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问题类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常见问题(自整理)

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常见问题(自整理)A、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B、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C、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a.意象: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①鉴赏人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有关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的有关问题一、考纲要求及相关问题:1、考纲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2,诗歌鉴赏应注意的问题:⑴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⑵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⑶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⑷知人论诗。
3,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⑴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⑶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⑷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
意境指的是:由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许多意象,艺术地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⑸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⑹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⑺常见的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⑻常见的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4,完成古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⑴诵读全诗,抓意象,悟情感:古人云:“诗言志。
”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了表达某一方面的情感或思想。
而诗又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和要表达的思想,往往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或所叙的事中。
如:2004全国卷(山西…)《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诗词鉴赏的几个问题

诗词鉴赏的几个问题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2、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四、表现方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常见问题(自整理)A、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B、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C、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a.意象: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①鉴赏人物形象题型方法与技巧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格等)。
人物形象比较题型的解题技巧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①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①飐(zhǎn)风:在风中摇摆。
(1)简析这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共同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不同点:王诗中的采莲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采莲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解题思路:▲▲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色裁”,写出少女罗裙像用荷叶裁成,在荷塘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
王诗中的“芙蓉向脸”句与白诗中的“荷花深处”句均不是直接描写采莲姑娘的劳作。
“芙蓉向脸”旨在表现少女脸庞与鲜艳荷花的相互辉映,人画难辨;白诗中的“荷花深处”句,实写荷花深处采莲小舟通行,意在引出采莲姑娘的出现。
王诗中采莲女但闻其歌而不见其人;而白诗中的“低头笑”“碧玉”落水等神态动作的刻画,更见情趣。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采莲姑娘。
但王诗始终未让她们露面,而是让她们在田田的荷叶、艳艳荷花的花丛中,若隐若现,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白诗则抓住典型细节,描写一位采莲少女腼腆活泼的情态和心理活动,细腻逼真。
②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考题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
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b.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D、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