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临床评定技术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态分析临床评定技术常规
【目的】应用运动和力学原理对步行动作进行分析,以评定步行功能,发现异常步态,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为步行训练、矫治异常步态提供必要的依据,有助疗效评价。
【内容】
(一)步行周期: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此足跟再次助着地的时间。
1、支撑期60%:足跟着地→脚掌着地→重心转移到同侧→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期40%:足上提→膝关节最大屈曲→髋关节最大屈曲→足跟着地。
(二)重心:站立时人体重心在第2骶椎前约1cm,离地时在身高的55%处,步行时重心垂直移动,一个周期二次,振幅5cm。最高点在支撑中期,最低点在足跟着地期。侧方移动,左右各一次,最高点在支撑中期。
(三)骨盆旋转:步行时骨盆在水平面上进行旋转,向
前旋转在足跟着地时,向后旋转在支撑中期,共计8°。
(四)骨盆倾斜:步行中骨盆在额状面上进行左右倾斜,角度约5°。
(五)下肢轴的旋转:摆动期内旋约25°,支撑期外旋。
(六)支撑中期: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约15°。
(七)下肢肌群功能:
1、臀大肌、股四头肌、足背屈肌等伸肌在支撑期开始收缩,起伸髋、控制屈膝程度和足放平速度的作用,避免身体前倾,有减震作用。
2、臀中、小肌在支撑早期收缩,起稳定和避免侧向倾斜作用。
3、腘绳肌在摆动减速期收缩,发挥屈膝伸髋及减速作用。
(八)步频数:正常110~120步/min,快速140步/min,慢速70步/min。
(九)步幅:二足跟之间垂直距离,成人男性0~15cm。
(十)步速:每分钟行走距离=步频数×步幅。
(十一)、步宽:双足足中线之间宽度。
(十二)步角:足跟中点到第2趾的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夹角。
【方法】
(一)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足踏开关跨步分析器(从略)(二)目测法。
1、患者沿直线往返行走多次。
2、从前、后、侧三面,在同一高度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3、观察项目包括运动对称性,自如程度,步幅大小,上肢摆动,躯干运动,身体的上下运动;头部位置,肩的位置,骨盆前后倾斜,髋关节稳定性,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运动状况,足跟着地、支撑中期,足趾离地时足的状况,疼痛、疲劳。
4、患者以慢速和快速行走、上下坡、上下台阶、绕障碍物、拐弯,做立定、起坐、蹲起、单足站、踏步等动作。
5、对使用助行工具者,需除去后试行行走。
(三)简易测量。
1、准备秒表、带尺。
1、在地面上铺上15m长白地。
2、足底涂水或滑石粉。
4、行走距离不少于10m,二端至少再加2~3m作为加速减速用。
5、测试距离至少6m,每足连续足印不少于3个。
6、测步幅、步宽、步角、步速等。
(四)异常步态分析。
1、斜肩步,二下肢长度相差3.5cm以上。
2、关节强直步态:髋关节挛缩时,躯干前摆动加大。膝关节挛缩30°以上时,呈坠落性步态。
3、跨阈步态:伸肌痉挛,膝关节伸直位僵硬,踝关节跖屈挛缩,足跟不能着地,使下肢呈棒状,出现划圈回旋步态。
4、短促步:因疼痛使支撑期缩短。
5、鸭步:因臀中肌麻痹、髋不稳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等原因,在行走时左右摇摆。
6、膝反张步态:因股四头肌麻痹,支撑时膝关节不能保持15°屈曲。
7、跨栏步:因胫前肌麻痹,足下垂拖地,出现代偿步态。
8、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无力时,不能主动伸髋,步行时身体后仰,造成挺腰凸肚的体态。
9、剪刀步:内收肌痉挛,摆动期下肢向前内侧迈出,下肢呈交叉状态步行。
10、前冲步(慌张步):步子短而快,各关节活动范围缩小,拖步,躯干前屈,步行中不能迅速停止或转向。
11、醉步:足向前抛,足跟用力着地,每迈一步都出现摆晃,失去平衡,不能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