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影视资料(如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断)。
[教材学情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主旨:甲午之役是近代以来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华战争,广大爱国官兵虽然英勇抵抗,但清廷君主专制政体的腐败暴露无遗。
战争的惨败加剧了民族危机,昭示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坎坷,同时也进一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背景、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②整理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原理,推导出日本发动这场战争“国运相赌”的结论,初步习得根据间接史料推导结论的方法。
通过观看《时局图》,发现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瓜分中国形势的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这些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
通过台湾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树立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午战争的背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启示,《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篇:阴云密布-------战争背景导入:战列舰、刘公岛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提问:洋务派官员为什么要练兵制器?设计意图:再现北洋海军辉煌时期,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但理解到专制政体与西方近代技术使用之间出现了矛盾。
幻灯片出示对比同时期中国“自强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
师: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清政府又是如何看待这场变革的呢?设计意图:甲午海战前清朝在骄傲自大心态的驱使下,被蓄谋已久的日本借机抓住了把柄。
慈禧太后“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令彼终生不欢”。
设计意图:日本“国运相赌”、急不可耐挑起战争对比清政府的“歌舞升平”。
师:而此时朝鲜恰好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借口。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水平。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 教学重点/难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过程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894年中日间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水准。
至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侵略者并没有停止宰割中国的步伐,随着侵略势力的一步步深入,中国大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呢?中国是否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呢?那么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展示教堂三幅PPT图片同学们来识别这三幅图中是什么建筑么?(通过十字架和文字提示)生:教堂。
[教师]:点击出图片文字对,这些都是济南的基督教堂,其中洪楼教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经四路教堂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所教堂,在国内外影响较大。
那么从这些图片中同学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生:都集中在济南(山东济南),教堂规模大。
[教师] 那列强为什么要在中国建教堂?列强是真的是要用宗教福利中国人民么?生:不是。
[教师] 对,肯定是要继续他们侵略行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
其实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就是鸦片、枪炮、十字架。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内容主旨】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概况以及失败的原因,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识读《甲午战争形势图》《时局图》、战争场景、人物图片,以及文字史料等不同类型、载体的史料,架构证据链以提升证史信度与效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对史实的分析处理,养成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
3、通过《黄海海战》电影片段的播放,邓世昌、左宝贵等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官兵英雄事迹的讲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70周年纪念日,青岛海面上一场规模空前、精彩纷呈的新时代海上大阅兵,显示了我国海军的雄壮威武。
播放海上阅兵的片段。
与一百多年前甲午战争中的海军对比,引入课文。
设计意图:用生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联系到甲午战争中的清朝海军,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环节2:播放介绍甲午战争概况的短视频。
提示:观看的同时注意这场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提问:战争发生的背景怎样?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出示材料一至三:日本的大陆政策内容,结合视频、书本资料回答:日本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说明他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书本知识,学生初步了解战争的起因和经过结果,对甲午战争有初步了解,同时认识到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必然的。
环节3: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大事表格。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奋发向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甲午战争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甲午战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甲午战争有什么了解?引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思考。
2. 课堂讲解(1)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清政府腐败、军事实力薄弱、民族矛盾尖锐等。
(2)甲午战争的战争过程讲解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等。
(3)甲午战争的结果分析甲午战争的结果,如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等。
3. 小组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认识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甲午战争。
(2)撰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历史考试,检验学生对甲午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甲午战争》教学设计内容主旨:发生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个东方古国在19世纪下半叶两场近代化运动间的比拼。
战争的失败扯开了洋务新政的画皮,暴露了古老中国虚弱的本质,相比因体制落后而“技不如人”的陆军,缺乏持续性经费投入以致“器不如人”而最终覆灭的北洋海军,尤其表现出传统中国在落后的小农经济主导下,统治集团缺乏近代海权观点,封闭保守,腐朽僵化。
晚清中国整体上的近代化水平低下是甲午战争是真正的致败之由。
在马关签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深重民族危机面前,天朝之梦逐渐惊醒,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开始探寻新的近代化道路。
教学目标:知道甲午战争的过程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理解马关条约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战争胜败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字、数据、图像史料的细读、对比和分析水平,学会辨析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落实史料实证意识,树立尊重史实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海权意识,使之树立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奋勇追赶时代浪潮的积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甲午战争胜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甲午战争胜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北洋海军军歌》视频,创设情境。
出示北洋海军致远巡洋舰的图片,指出日本海军中拥有一艘致远的姊妹舰吉野号巡洋舰。
询问:传言称吉野先由中国订购再被日本买去。
这是否属实?由此导入清朝海军军费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情境,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
环节1:出示翁同龢的停购船械折的主要内容,后果。
出示北洋海军实际军费收支状况,与日本海军的军费状况实行对比。
学生由此得出结论:北洋无钱购置新舰新炮,清朝在海军上已落后于日本。
设计意图:用史实否定传言,落实史料实证的意识。
环节2:讲授丰岛事件到平壤战役的过程。
出示卫汝贵言论,提问:清军在平壤迅速溃败的原因是否真如卫汝贵所言“子药已尽”?出示日军缴获弹药、盛军消耗弹药、日军伤亡人数三组数据,学生算出:盛军每杀伤一名日军需消耗多少弹药?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清陆军战斗素质低下,“技不如人”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材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主线,通过介绍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局以及战争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题上,学生可能对战争的细节和过程较为感兴趣,但对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战争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足够数量的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3.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请大家说说,什么是甲午中日战争?”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初中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初中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背景和原因。
2.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战争结果。
3. 认识中国近代史中的抗日斗争。
二、教学重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 抗日斗争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原因a. 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b. 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对朝鲜的争夺。
c. 甲午战争的背后原因是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不平衡。
2.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a. 甲午战争以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
b.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款2亿两白银。
c. 甲午战争揭示了中国的落后和弱小,引起了民众的愤慨和反思。
3. 抗日斗争的重要性和意义a.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警钟,促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国家的危机。
b. 甲午中日战争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埋下了伏笔,为中国的抗日斗争积累了经验和动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互动等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相关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4. 总结: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概括和表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3. 意义理解: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欣赏。
2. 安排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
以上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初中历史教案的范本,希期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黄海海战是中日海军之间的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中国损失严重。那能不能说这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呢?――不能,虽然中国损失惨重,但中国的两艘铁甲舰岿然不动。那问题出在哪呢?――黄海战败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残余的北洋舰队龟缩在威海卫不准主动迎敌,这样就把制海权完全给了日本,日本在黄河海面畅通无阻。(见地图行军路线,日本顺势攻占辽东半岛,接着发兵南下,在山东登陆,北洋舰队在日本海路军的夹击下瓦解。)
2、不要泛泛而谈,要突出重点。
3、讲战争,要注意对地理位置的把握。
4、要激发学生的热情。
初步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从李鸿章在自强新政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参与签订《马关条约》这些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邓世昌、林永升登反抗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台湾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树立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中国必将统一的信念。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何事件:丰岛之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旅顺口大惨案和北洋海军覆灭;知道这些战役和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知道邓世昌、林永升邓英勇抗敌的事迹;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形势。
从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在侵略动向,即西进朝鲜和中国东北;南下琉球和台湾,理解为什么中国会成为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最大受害者。从黄海海战中日兵力的比较,分析清政府自强新政的得失:一是毕竟有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能够与侵略者实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二是因为海军军费被挪用修颐和园,使得北洋海军的兵力落后于日本,从而深入理解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从《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这个条约严重的侵略性质。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议论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设计一个短视频或图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2.通过一个小游戏,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挑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每个小组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探讨意见。
步骤三:讲解与总结(30分钟)1.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归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教师向学生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并引导学生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步骤四:课堂讨论和互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展开思辨性的讨论;2.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模拟辩论,一个阵营代表日本,一个阵营代表中国,就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辩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议论文;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但需要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呈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历史议论文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文书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堂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准备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甲午战争课程设计
甲午战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学生能够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甲午战争期间的国际形势,掌握战争与近代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空间思维和时间序列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甲午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从甲午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爱国情怀和强国意识。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甲午战争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旨在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甲午战争背景:介绍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分析清朝内忧外患的局势,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态势。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与清朝的危机”2. 甲午战争经过: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主要战役,重点分析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关键战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甲午战争的经过”3. 甲午战争结果与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甲午战争的结果与影响”4.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通过分析甲午战争,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和强国意识。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5课甲午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事件;知道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抗敌的事迹;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形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实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因为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朝。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台湾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使学生树立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中国必将统一的信念。
[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海海战。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说明:1.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故为重点。
2.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订,能够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较难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黄海海战邓世昌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瓜分中国赔款割地设厂通商[训练设计]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为什么“颐和园又搭天棚”?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
颐和园又继续实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战争中主要的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
无法抵御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清政府失败的根源所在。
(2))通过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族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优良传统。
(3))通过畅谈甲午战争的启示,使学生认识到“落后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
中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材重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
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4 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业纸
备课教师:主备人:教研组:使用时间: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小组:。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5课甲午战争内容主旨:通过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分析,理解到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战争的惨败是因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腐败导致的。
从战争中官兵的英勇作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
教学目标:1、掌握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事件等基础知识,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等知识;2、认清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基本形势;以及深入理解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3、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初步学会根据间接史料推到结论的方法;从《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条约的严重危害;通过观看《时局图》发现甲午以后列强瓜分中国形势的历史信息。
4、通过邓世昌、林永升等反抗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台湾人民的反抗等树立学生中国必将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1:用今天中国的发体现状引出120多年前中国是怎样的?播放一段音频。
从而导入课文中日《甲午战争》设计意图:从身边事实出发,易引起共鸣,调动学习探究的兴趣。
环节2:表现介绍甲午战争的一段视频,并提出问题:战争的目的、战役名称、地点、结果?结合书本资料回答:日本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说明他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设计意图:简略介绍甲午战争,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大致了解战争的概况,给学生一个初步印象。
分析资料,从多方多种资料中得出结论:战争时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水平,并指导孤证不立的史学思想。
环节3:利用地图,简略讲解各次战役。
选择《黄海海战》的视频,提出问题:这场面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中国军人表现怎样?体现了怎样的气概?同时表现相关史料。
设计意图:精选战役场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到现在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独立、自主仍需要这种精神,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实行德育渗透。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甲午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五课甲午战争【教材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绕不开去的一个话题。
1894年(农历甲午年)的一系列战役,是中日两国实行军事实力间的较量,中国自强新政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也在这个年决出了胜负。
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北洋舰队的覆灭,自强新政宣告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代价极为惨痛;同时也使得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教学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以及经过;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后果及影响;初步探索战败的原因2、通过主要战役的填空以及战争形势地图的讲解,形成对甲午战争历史时空观点;通过观看黄海海战的视频初步分析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通过《南京条约》的对比,分析出《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3、感叹国家贫弱与外交卑微的无奈,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教学难点】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大年初一上映的《红海行动》,将很多国人的目光都引向了中国海军,出现了海军的护卫舰和潜艇,体现了我国海军的风采。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海军实力也是不容小觑,据报道,排名世界第二,看这是我们的航母,去年4月下水。
对此,你有何感受?(骄傲)不过如果我们回到过去,回到19世纪末,晚清时期,我们的海军实力怎样呢?还记得之前课中我们讲到洋务运动最大的成果之一是组建了一支海军——北洋海军,北洋舰队在1888年成军,拥有25艘舰艇,是远东最强大的一支海军。
那么这支海军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翻到书本25页(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时事,引发兴趣,温故而知新,回顾北洋海军的内容,导入新课)环节一: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考验北洋海军实力的时刻很快就到来了。
1894年,也就是农历甲午年,北洋海军碰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对手——日本。
日本跟咱们的晚清政府一样,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闭关锁国的国家,受到外国的侵略,但在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面,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强大起来,而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满足不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对资本、原料、市场、劳动力的需求,于是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此时的清政府依旧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于是日本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并且制订了以侵略朝鲜、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甲午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立意】
甲午战争是日本经长期策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长远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战败,促使民族日渐觉醒。
日本却因胜利而日益膨胀,走上军国主义不归路。
列强则因刺激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目标】
知道甲午战争主要战役和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从多视角、多维度的材料去体验甲午战争的发生和对各方的影响;感受甲午战争对国际格局的长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难点: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1:引用法国《小日报》对甲午战争的报道(见附录1)切入课题。
设计意图:以当时国外报纸的报道切入课题,引导学生从国际舆论视角看甲午战争。
环节2:祸起丰岛:讲述丰岛海战爆发,引用多重材料(见附录2、3、4),分析日本战前准备,与中国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分析国际社会反应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用多重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战争爆发前日本在政策制定、军事实践、舆论引导、情报刺探等方面的准备,了解西方国家的态度及原因,与中国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体悟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环节3:黄海决战:简述黄海战役的过程,清政府全面崩溃的结局和旅顺大屠杀,甲午战争失败已成定局。
设计意图:通过对甲午战争过程的了解,感悟战争的危害性,理解日本所谓文明之战的欺骗性。
环节4:凶狠马关:讲述马关条约的过程;通过比较法,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设计意图:引用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屈辱。
将《马关条约》内容与之前不平等相关条约比较,说明《马关条约》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分析的历史学习法。
环节5:战争回响:引入战败后谭嗣同等人的言论(附录5)、日本战前预测 (附录6)和国外媒体的报道(附录7)等材料,启发学生分别从中国、日本和列强三个角度分析战争影响。
设计意图:从中国、日本和列强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感悟甲午战争后中国因战胜而觉醒,日本因战败而膨胀,列强因刺激而瓜分中国,体会甲午战争对世界格局的重要影响。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搜集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舰艇的资料,探究中日武器装备的区别。
【资料附录】
1、 我们见识到花费了巨款建造出来的最新一代舰艇……究竟威力如何。
……(亚洲人)他们的武器已经和我们的一样先进……你看到了吗?在日本,战争这么雄壮地揭开了帷幕,欧洲国家多么羡慕啊!————1894年8月13日,法国《小日报》转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2、
——【澳】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彩图第5页。
3、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是新旧两种文明的冲突,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无须讨论任何理由。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
日本媒体积极参与战争报道,《东京日日新闻》、《国民新闻》、《邮便报知新报》、《大阪每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二六新闻》和《中央新闻》等,纷纷派出随军记者。
官方对媒体的公开姿态,获得了媒体的主动配合,美化战争、美化日军,成为日本媒体的自觉行动,有效地凝聚了日本的民心士气。
——【澳】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4、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
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
——1894年8月12日《英国每日新闻报》
5、“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我皇上赫然发愤,……”
——梁启超1895年,《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人们痛心疾首,联名上书皇帝要求变法图强。
——据《7年级第二学期初中历史》
中国打败了……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小小的日本呢?
——包天笑
6、日本的“参谋人员出兵前还作了两种不测准备,其一为小输,大军退回日本等待大清东渡后的老拳。
其二是大输,全体军民人等退回北海道,甚至西伯利亚荒芜之地”。
——张社生《绝版李鸿章》,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日本向中国索取库银2亿两,并从中国掠去大量战利品(约合1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每年的收入仅8000万日元。
……日本1892年全国动力工厂987家,而到了1896年,全国动力工厂增加到3037家……日本政府大力扩张备战,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分别提出了陆海军的扩军计划。
据统计,从中国所取得的赔偿金中有85%用于军备扩张。
——据《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7、发生在东方的海战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新的东方强国!最近的胜利可能会使它更加好斗,从中国虏获的四五艘战舰将使它的舰队更加雄伟……显然,我们是所有列强中受到震荡最大的一个。
——1895年2月2日,英国《帕尔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