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地理全套介绍+高清版+学习建议
鲁教版初中地理全套介绍+高清
版+学习建议
2022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全套课本介绍+高清版电子课本+学习建议_相关_版本_信息
在确认具体版本时,你可以参考:
A:版次。
例如2016年7月第1版。
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有时版本修订,封面,书名全部一样,修订后版次不一样,课本就会有部分不一样。
如果能够确认封面,书名和版次一样,基本能够99%确认就是这个版本。
B:目录。
如果您实在要100%确认这个版本,可以再将目录比对一下。
如果书的目录一样,就是百分百是您找的版本。
C:相关的最新信息,你可以在相关出版社官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当然你也可以在搜狐号上搜索相关信息。
本页所有子课本图片来自美英桥精选文档网,由于上传图片数量限制,只有一部分,您可以在相关网站上查阅。
三:本套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课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2012/2013审核通过的初中化学教材。
以下是课本的信息:
一:2022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六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图片:
二:2022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图片:
三:2022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图片:
四:2022年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图片:。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表格式)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表格式)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日期课型新授执教人案序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七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内容氛围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七年级教材安排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
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更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围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四大地理区域是综合自然和人文特点而划分的,所以,区域界线与主导因素的接线不完全一致。
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区域特点鲜明,互相之间差异显著。
由于四大地理区域是全国第一级的综合区域,所以,每个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
教材重点说明区域内部差异明显,为后续第六至第九章讲述四大地理区域中的次一级区域做好铺垫。
教材突出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界限的主导因素,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和差异。
2.学生分析本章内容较少,且多为学生已熟悉的,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七年级上册在讲地形、气候等内容的时候多有涉猎,学生掌握内容较好,个别学生稍有差池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良好巩固。
本课前半部分主要讲气温、降水、地势等的差异所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再到人文差异,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明确这样的一个思路,避免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只听知识点,不能很好的理清学习思路,导致日后做题过程中产生推理困难。
同时上学期学生已经对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有简单涉猎,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根据所学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并总结,下学期,将继续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的放矢。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第9章 西半球的国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美国的土著居民是英国人B. 美国本土位于北寒带C. 美国、加拿大交界处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D.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答案】D【解析】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A错误美国的本土位于北温带 B错误美国、加拿大交界处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C错误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D正确故选D2.美国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①气候条件优越②耕地广阔土壤肥沃③高度机械化和生产区域专门化④农业科技发达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D【解析】美国的农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美国的农业科技发达使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高故选D3.下面是关于美国某汽车制造车间的描述“许多零部件是由韩国提供钢材是用巴西的铁矿石炼制制造轮胎的橡胶来自泰国部分工人来自墨西哥” 这说明了()A. 美国缺乏铁矿石B. 美国缺乏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C. 墨西哥工人技术水平高D. 国际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某汽车制造车间的描述是国际经贸合作日益密切的体现.故选 D.4.下列不属于同时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A. 俄罗斯B. 埃及C. 美国D. 澳大利亚【答案】D【解析】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美国地跨大洋洲和北美洲澳大利亚是大洋洲的国家故选D5.(1)图中位于甲地的农业带是()5.(2)关于甲农业带发展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 乳畜带B. 棉花带C. 玉米带D. 小麦区【答案】C【解析】(1)读图甲地是温带地势平坦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农业是玉米带故选C【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甲地地处地处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提供水源 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 巴西高原B. 东南沿海C. 亚马孙平原D. 北部地区【答案】B【解析】巴西90\% 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以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交通运输便利在发展中国家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70\% 以上7.对图中①\sim ④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所在国工业和城市多分布在该山以东B. ②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C. ③山脉是落基山脉所在国家最大城市是纽约D. ④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知①国家是俄罗斯其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②是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③国家是美国其东部的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④是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B不符合题意.故选 D.8.关于美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密西西比河最终注人太平洋B.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C. 地形呈南北纵列三部分D. 地跨南、北半球【答案】C【解析】A.美国密西西比河最终注人大西洋故A选项错误B.美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故B选项错误C.美国地形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密西西比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故C选项正确D.美国地处北半球故D选项错误故选C9.美国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是()A. 棉花带B. 乳畜带C. 玉米带D.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答案】B【解析】美国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是乳畜带该地区气候冷湿水源充足适宜牧草的生长该地区人口与城市多消费市场广阔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0.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之一请对以下两个国家区域特征加以比较完成下面表格【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据图判断 A国家是澳大利亚 B国家是巴西可联系所学知识填表11.(1)两国的平原面积都广大也都有山脉的分布说出A平原和B山脉的名称11.(2)两国都有淡水湖分布说出世界最深的淡水湖C和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D的名称11.(3)说出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条件11.(4)推测俄罗斯农业分布特点并说出理由【答案】(1)A是东欧平原 B是落基山脉【解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是东欧平原 B是落基山脉【答案】(2)C是贝加尔湖 D是苏必利尔湖【解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C是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D是苏必利尔湖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答案】(3)平原、耕地面积广大主要位于北温带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等灌溉水源【解析】(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领土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大国结合美国自然地理特征可知美国平原、耕地面积广大由所学温度带知识可知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美国农业区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等灌溉水源【答案】(4)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南部或西南部理由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解析】(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所处纬度较高热量较少而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便是热量综上所述俄罗斯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或西南部该区域与俄罗斯北部相比较而言纬度更低热量相对较充足12.(1)巴西的首都是________ 俄罗斯的首都是________12.(2)俄罗斯和巴西两国地形均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12.(3)日本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极度________ 所需原料、燃料严重依赖________ 然后在本国加工制造产品大部分销售到世界各地12.(4)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巴西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 俄罗斯的工业特征是________【答案】(1)巴西利亚, 莫斯科【解析】(1)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答案】(2)平原, 高原【解析】(2)俄罗斯和巴西两国地形均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巴西主要是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俄罗斯从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答案】(3)缺乏, 进口【解析】(3)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能源和矿产资源严重缺乏原料、燃料都依赖进口【答案】(4)热, 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分布于欧洲【解析】(4)巴西主要位于北纬5度至北纬35度之间主要位于热带由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巴西东南沿海气候凉爽、海运便利、矿场资源丰富工业区主要分布于此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于欧洲接近矿产资源分布地区13.(1)美国的领土包括本土和A、B 两个海外州分别是A________州 B________州13.(2)C河流是________ 向南流入________湾其东北部五大湖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 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为________【答案】(1)阿拉斯加, 夏威夷【解析】(1)美国的领土包括本土和A阿拉斯加州、B夏威夷州两个海外州【答案】(2)密西西比河, 墨西哥, 苏必利尔湖, 乳畜带【解析】(2)依据位置图中C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其东北部五大湖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五大湖附近的农业带为乳畜带。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地理疆域手写课堂笔记
五四制鲁教版七年级地理疆域手写课堂笔记摘要:一、中国地理位置1.东亚地区2.临海国3.纬度位置4.海陆位置二、疆域范围1.陆地领土2.海域面积3.陆上国界4.海岸线三、行政区划1.省级行政区划2.特别行政区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资源分布2.经济发展3.文化交流4.地缘政治正文:我国位于东亚地区,是一个临海国。
从纬度位置来看,南北跨度较大,北部属于中纬度地区,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和南部濒临太平洋,拥有较长的海岸线。
我国的疆域范围包括陆地领土和海域面积。
陆地领土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海域面积约为300 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陆上疆域方面,我国与14 个国家接壤,陆上国界漫长。
在海岸线方面,我国拥有1.8 万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四大海域。
在行政区划上,我国分为34 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此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许多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以保障各民族的自主发展权益。
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源分布来看,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从经济发展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从文化交流来看,我国地理位置的多样性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表格式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了解我国大的地形单元的概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辩证的分析。
2.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建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中国的地形
特征一:山脉纵横交织特征二:地形复杂多样特征三:山区面积广大。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1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比较接近()1.(2)此时 M地的状况是()A. 清明节B. 端午节C. 春节D. 中秋节【答案】C【解析】读图可得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的位置接近冬至比较接近春节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D【解析】读图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M地处于冬季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此时该地昼短夜长 M点位于昏线上处于黄昏时分2.(1)图中各点符合下列条件它的东部是东半球西部是西半球北部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2.(2)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南北极点除外)④丁点所在纬线比甲所在纬线短2.(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A. 甲点B. 乙点C. 丙点D. 丁点【答案】B【解析】(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 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由此可判定东部是东半球西部是西半球的点位于20°W经线上北部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有太阳直射现象的点位于23.5°N纬线上也就是说该点的经纬度是20°W、23.5°N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乙点的经纬度是20°W、23.5°N故选B【答案】D【解析】(2)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①正确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度越大线圈越小纬度越小线圈越大故②错误在地球仪上除南、北极点外每条纬线都是圆圈故③正确在地球仪上纬度越大线圈越小丁点所在纬度为23.5°S 甲点所在纬度为66.5°N 丁点比甲点纬度位置低丁点所在纬线比甲点所在纬线长故④错误故选D【答案】D【解析】(3)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由此可判定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甲能到达北极点乙可以回到出发点故选D3.(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3.(2)有关图中四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 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C. 经线的形状是一个圆D. 沿纬线直行可以到达极点【答案】B【解析】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A错误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故B正确经线是半圆形故C错误沿经线直行可以到达极点故D错误【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点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正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西北方向故B正确③点的经度为0^\circ 位于本初子午线上 20^\circ W和160^\circ 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C错误④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故D正确根据题意4.兰州的小明在学校上课而他的爸爸美国出差正值黑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海陆差异D. 昼夜长短【答案】A【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时间差异其形成原理是地球的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的5.用来表示东经的字母是()A. EB. WC. ND. S【答案】A【解析】E表示东经 W表示西经 N表示北纬 S表示南纬故选A6.桥梁附近低处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 260米B. 340米C. 370米D. 450米【答案】C【解析】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四季的变化B. 昼夜更替C. 昼夜长短的变化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8.小红的微信好友小敏这样描叙她的家乡“四周峰峦叠蟑群山连绵内部一马平川水田成片”小敏的家乡的地形是()A. 盆地B. 山地C. 丘陵【答案】A【解析】由题目可知小敏家乡“四周峰峦叠蟑群山连绵内部一马平川水田成片” 说明这里是盆地地形故选A9.读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图是西半球B. 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C. 丙点的经度是110°wD. 丁点的经度是120°E【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乙是位于160°E以西的东半球故A错误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位于20°W以东的乙东半球故B正确丙点的经度是155°w 故C错误丁地的经度是115°E 故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0.(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周期是________10.(2)“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登陆当天地球刚好运行在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序号)这段时间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④位置时我国的节气是________10.(3)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10.(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我们安阳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答案】自西向东, 一年【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周期是一年【答案】④, ①, 昼短夜长, 冬至日【解析】1月3日地球刚好运行在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④与①之间即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④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答案】赤道, 昼夜平分【解析】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即北半球的春分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答案】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解析】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②即北半球的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11.(1)小朋友汤姆所在位置A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11.(2)小朋友玛丽所在位置C地位于地球五个温度带中的带11.(3)汤姆所在位置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半球11.(4)玛丽所在位置位于________(填“高”“中”或“低”)纬度11.(5)假如这两人分别从A、C两地出发向正东沿纬线航行分别到达B、D两地那么所行路程是否相等?________ 为什么?【答案】(1)(170°E 50°N)【解析】(1)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线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读图可知 A地的地理坐标是(170°E 50°N)【答案】(2)热【解析】(2)由图可知 C地的纬度是10°S 为五带中的热带【答案】(3)西【解析】(3)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图中A地的经度是170°E 所以汤姆位于西半球【答案】(4)低【解析】(4)由图可知玛丽所在C点的纬度为10°S 为低纬度【答案】(5)不相等, 因为各自航线所在的纬线圈大小不同【解析】(5)同样的两条纬线距离赤道越近其长度越长由此可判定汤姆和玛丽两人分别从A、C两地出发向东沿着纬线航行分别到达B、D两地他们都跨越了经度20°他们所行路程不相等玛丽航行的路程长12.(1)在图中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并在轨道上将地球11月5日所处的大致位置用★标注出来12.(2)北京今天昼比夜________(长/短)结合表1中数据到冬至前北京的夜长将比今天逐渐________(增长/减短)2018.11.5 06 47 35 17 08 1912.(3)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北京的白天时间最________ 夜晚时间最________ 这天的节气是________ 一年中北京天黑得最早的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这天的节气是________【答案】【解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11月5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据此标注即可【答案】短, 增长【解析】北京是12月11日此时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从今天到冬至前北京的夜长将比今天逐渐增长【答案】长, 短, 夏至日, 12, 22, 冬至日【解析】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一年中北京天黑得最早的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2015·全国卷Ⅰ)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 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根据图中等高线和山峰高程可知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山上多积雪冰川夏季融雪易出现雪崩、落石等灾害该地海拔高缺氧可能发生高原反应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山高谷深人烟稀少原始森林茂密可能迷路且该季节蚊虫多。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3.2土地资源课件共22张PPT.pptx
课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
标 准 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学习目标
阅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运用数据, 学习目标 1 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
源的基本特点。 了解目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实
学习目标 2 例讨论切实可行的合理措施,理解我国的土地国 策。
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主要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利用类型构成特点
东部:耕地、林地 地区分布不均
西部:草地、难以利用土地
谢谢
耕地
旱地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
草地
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林地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难以利用土地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丘陵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 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 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依据歌词完成1、2题。
找出林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林地主要分布山区。
找出难以利用的土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主要分布在西 部内陆,多沙漠、 戈壁、石山、高寒 荒漠、永久积雪和 冰川等,土地利用 程度较低。
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建议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达成学习目标1】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你所知道的 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新知1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新知2 地区分布不均
阅读教材,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3.2 土地资源—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共27张PPT)
3C 3B 8D
4C
答案显示
5D
4A 9B
5C 10 C
1.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类型是( D ) A.耕地 B.可利用草地 C.工矿、交通和城乡建设用地 D.永久积雪和冰川
2.某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则该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3.我国人地矛盾中最突出的是( C )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小 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
LJ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点要点·拨疑难 核心笔记
1.作用: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和生活、生产的空间。
2.分类 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建筑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
5.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 D ) A.占多少,垦多少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点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保护耕地尤 为重要,所以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 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培优精练
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属于建设用地的是( D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交通用地 【点拨】交通用地属于建设用地。耕地、林 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
4.图3-2-1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判断下列土地 利用类型分布正确的是( C ) A.Ⅰ为旱地 B.Ⅱ为草地 C.Ⅲ为林地 D.Ⅳ为水田
【点拨】图中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为水田; Ⅱ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Ⅲ位于我国的 湿润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为林地;Ⅳ 位于半干旱区的高原,为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616273100061024256初中地理中图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61890046045533798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61890046061891584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61890046078249369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61627358751884083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616273587724361728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61627403853654425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61627403874206515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61627403894339174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61627403914471833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61627447655190528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61627447675742617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61627447696294707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六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61627512731914240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616275325277708288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61627532548322918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61627532568875008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俄罗斯61627532589007667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61627544896353894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61627544916486553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61627544937038643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澳大利亚61627544956751872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 美国61627553825607680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61627553846159769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616275538893611008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6162731067173847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616273106952265728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61627310717036953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61890067275003494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61890067291361280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6189006730771906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61890067324076851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61890087073796096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61890087090992742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61890087107350528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交通运输616274479278202880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616274478867161088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 工业616274479072681984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616274865519075328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 北方工区和南方地区616274865720401920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616274865934311424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13022579507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61627513042712166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6162751306284482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6162751308381634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32920777113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61627532941329203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61627532961461862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61627532982013952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4533256151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61627545352694169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53973666611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6162755399379927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616275540365811712初中地理人教版2第1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2第1章地球和地图1.2 地球的运动2第1章地球和地图1.3 地图的阅读2第1章地球和地图1.4 地形图的判断2第2章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2第2章陆地和海洋2.2 海陆的变迁2第3章天气与气候3.1 多变的天气2第3章天气与气候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第3章天气与气候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第3章天气与气候3.4 世界的气候2第4章居民与聚落4.1 人口与人种2第4章居民与聚落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第4章居民与聚落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6.2 自然环境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 日本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 东南亚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3 印度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4 俄罗斯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1 中东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2 欧洲西部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4 澳大利亚2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9.1 美国2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9.2 巴西1第10章极地地区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1 疆域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2 人口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3 民族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 地形和地势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 气候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3 河流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4 自然灾害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2 土地资源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3 水资源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3 交通运输业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1 农业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2 工业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第6章北方地区6.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6章北方地区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2第6章北方地区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2第6章北方地区6.4 祖国的首都——北京2第7章南方地区7.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7章南方地区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第7章南方地区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2第7章南方地区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第8章西北地区8.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8章西北地区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2第9章青藏地区9.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9章青藏地区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第10章中国在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