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化共相——概括所有社会在进化历程中必然出 现的、具有普遍性的制度特征,包括:分层结构、 政治结构的文化合法性、科层制、市场体制、普 遍性法则、民主体制等。其演化形态表现为:适 应性增长;分化;容纳;价值概括化。分别对应 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四项功能需求。
第三节 默顿的功能主义思想
• 罗伯特· 金·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美国著 名的社会学家,结构功 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 物之一。1910年7月4日 出生于美国费成南部的 一个平民家庭。1931年 获坦普尔(Temple)大学 学士学位,尔后进入享 誉世界的哈佛大学,师 从著名社会学家P.A.索 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 史家G.A.L.萨尔顿。
• 3、AGIL功能分析模型(核心) • (1)、基本原理:社会系统乃至更大的行动系 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需求。满足这 些需求,使系统生存的先决条件。这些需求正 式通过系统内部的结构得到满足的。结构功能 分析的任务就是是别的基本的功能需求,分析 哪些结构满足了功能需求,如何满足这些功能 需求的。 • (2)、分析框架:AGIL • 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相 互依赖、影响。
• 1936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1939 年至1941年间在图兰恩(Tulane)大学工作,先后任 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默顿去了哥 伦比亚大学,在那里度过了他此后全部的社会学生 涯,并先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 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美 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席、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 席、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 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并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 荣誉退休教授。 • 2003年2月2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
• 帕森斯介绍:(1902~1979) Parsons,Talcott • 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 斯 ,1979 年5月8日卒于德国 。 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学 习 ,1924年获文学士学位。 后赴欧洲,先在伦敦经济学院 学习,复又转到海德堡大学研 究经济学和社会学,1927年获 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哈佛 大学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 1944年成为社会学教授,1946 年出任社会关系系主任,1973 年退休
• • • • • • • • •
(1)提出中层理论的原因: ①帕森斯理论过于庞大,难以实践; ②理论和经验相脱节; ③遭到了大量的批评,亟待完善; ④社会问题频发,需要理论指导。 (2)中层理论的特点 ①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可验证); ②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③可以融入到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去(部分);
第二编 现代社会学理论
• 背景:20世纪初, 社会学中心的转移。 • 美国成为世界社会 学研究的中心 • 芝加哥学派(微观 研究); • 结构功能主义(宏 观理论)。
第五章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崛 起的最重要的社会学流派。它一反美国早期社会学 十分重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传统方向,以一种高 度抽象的宏观理论的面目出现,成为公认的社会学 一般理论,从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界 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 简介:结构功能主义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 一个理论流派。它认 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 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 统,社会的各组成部 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 关联,并对社会整体 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 存在着,任何部分的 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 衡。 • 该理论在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在美国崛起, 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和默顿为代表。在 战后20年间,一直占 据着美国乃至世界社 会学的主流地位。
文化人类学家布朗
• 一个社会的习俗、制度就像 有机体的器官,各自发挥着 自己的功能。并且共同维持 有机体的生长。 • 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功能 分析不能脱离结构分析。提 出了功能统一性假设:社会 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 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 节的冲突。
第二节 帕森斯的功能主义思想
• 著述:默顿一生勤奋,每天凌晨四点半就开始 工作。先后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200多篇论 文,代表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 年)。 • 默顿批判了帕森斯的过于宏大、抽象的理论, 提出了中层理论,完善了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 二、对帕森斯理论的批判 • 1、与帕森斯的理论分歧——中层理论 • 抽象理论——中层理论——经验研究
• 条件: • ①满足功能的结构; • ②结构之间能量、信息交换关系。 • 文化系统(高级) • 社会系统 • 人格系统 信息控制 能量
• 有机体系统(低级)
4.社会变迁思想 20世纪60年代由于社会动乱不断发生,以社 会系统的均衡状态为理论核心的结构功能主义遭 到激烈的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结构 功能主义过分注重社会系统的稳定和秩序,只强 调均衡,看不到冲突,无法解释社会变革现象。 帕森斯社会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是结构分化 和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结构分化是社会现代 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带来了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 的复杂化,往往造成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紊 乱,从而推动社会变革。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特征及渊源
• 一、主要理论特征:
• 1、研究层次、社会观: 实证主义的立场、社会唯 实论的社会观、强调以社 会整体(社会结构)作为 研究对象。 • 2、研究方向:解释的方 式——强调功能分析而非 因果分析(适者生存的基 本理念)。
• 3、研究主题: • 社会系统要维持平衡、稳定, 必须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如何 满足?注重和谐、稳定、平衡, 忽视冲突、失调、变迁。 • 4.基本特征:全新的观察角度, 全新的系统分析方法。方法论 意义大于理论意义。 • 二、思想渊源 • 1、早期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的 有机体思想: • 孔德、斯宾塞有机体思想 • 静力学、动力学; • 有机论、进化论。
• 行动系统 • A(adaptation) • 适应功能
有机体系统
goal-attainment G目标达成
人格系统
文化系统
社会系统
L维模功能 latency
I整合功能 integration
• A: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所需资 源的手段,或者说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 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 G: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 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的目 标; • I:系统有部分组成,系统必须将各个部分 联合在一起,使各部分之间协调一致; • L: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时,原有的运 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 重新开始运行时能恢复互动关系。
• (1)、情感变量:中立性——情感性 • (2)、利益变量:公益性——私利性 • (3)、评判变量: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 (4)、地位变两:自致性——先赋性 • (5)、义务变量:专一性——扩散性。 注意:任何一种角色关系(社会结构)都是以上5 对变量的某种组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 的,而是由价值规范预先规定的。——模式变量 是价值规范在互动系统中的表现。 思考:传统与现代?
• ④能够区分出微观和宏观社会问题; • ⑤是经典理论研究的延续; • ⑥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只是指明了方 向。 • (3)中层理论的意义: • 对功能主义的传承与创新; •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桥梁。 • 2、默顿对功能主义的批评——对三条理论假 设的批判
• (1)功能统一性假设(社会的协调性);社 会各部分之间总是协调一致的; • (2)功能普遍性(结构的正功能);所有的 社会结构都具有正功能; • (3)功能不可缺少性(社会现象不可替代)。 任何社会现象在社会系统中都是不可替代的。 观点: • ①功能不可缺少性; • ②结构不可缺少性。
一、早期理论:社会行动理论
• 1、帕森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社会是如何可 能的? 早期研究社会行动,后期研究社会系 统。 • 2、单位行动的要素: • (1)、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 (2)、目标: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 (3)、状态:环境因素(手段、条件); • (4)、规范:遵循的价值观 • 3、单位行动的过程: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结构图
行动者与外界环境构成的系统
(文化系统)价值观
行动者
有机体 人格系统
目标达成
目标
社会系统(和其他行动者构成的)
• • • • • • • •
(3)、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分析: 1956年,《经济与社会〉。 经济制度(有机体系统)——适应; 政体(人格系统)——目标达成; 法律和宗教(社会系统)——整合; 家庭、教育制度(文化)——维模。 (4)、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一个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不仅取决于是否具备 满足基本需求的子系统(结构),而且取决于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流式的交换关系。
• 斯宾塞:功能主义的基本 假设;核心概念。 • 涂尔干:对社会整体性的 强调(看作一个系统); • 社会团结思想(均衡稳 定)。 • 2、英国文化人类学对功 能分析方法的继承(功能 主义的三大假设) • 马林诺斯基 • 拉德克里夫-布朗
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
• 反对人类学中的进化 论观点。社会文化现 象最终根源于个人的 那些长期存在和经常 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需 求。提出了功能普遍 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 的假设。
• 价值观 • • 行动者 • • 规范
手段 环 境 因 素 条件
wenku.baidu.com目 标
• 4、行动理论——对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综 合: • (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忽视价值要素) • (2)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忽视环境因素) • (3)行动理论的综合:同等重要。 • 二、帕森斯的后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 《社会系统〉1951年,阐述单位行动是如 何向社会系统转化的。 • 1、行动系统和社会系统: • (1)行动系统的概念:行动者与状态(环境) 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 • • • • • • •
(1)、功能分析的四个基本取向: 显——正 潜——正 显——反 潜——反(默顿认为要特别注意的) (2)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分析的重点是结构的客观后果(功能); ②要充分认识客观后果的多重性,特别注意潜 在后果(潜功能); • ③确定后果的性质(正功能?反功能?)
三、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功能主义的 完善和发展(严格的分析程序) 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一些概念、问题, 完善和弥补帕森斯功能主义的不足 1、默顿的主要概念(也是默顿功能分析范 式的内容) (1)显功能、潜功能;
启发: ①可以明晰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模式; ②促进了对理论上最有潜力的领域的注意; ③意味着社会学知识的重大进步; ④避免朴素的道德判断代替社会学的分析。 (2)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推翻功能普遍性假 设); (3)功能接受者(推翻了功能统一性假设 (4)功能替代物(推翻了不可缺少性); (5)结构制约性 2、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 (2)、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 • 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有机体系统 • (3)、社会系统:行动者与他行动者之间形成的制度 化的角色关系。包括: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 类型,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 统)、小团体、家庭等。 • 2、模式变量:五对;二分法 • 含义:行动者在与其它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 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 个方面的可能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这些可供选 择的五对范畴即为“模式变量”。 • 作用:描述行动者的主观取向特征;后来,又独特地充 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学术界经历了一个大转折, 帕森斯在其中也经历了一个由大师沦为靶子, 最后几成弃履的学术命运 。 • 著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论文 集》 、《社会系统》 、《关于一般行动理论》 (合著) 、《经济与社会》(合著) 、《现 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结构与人格》、 《社会:比较观和进化观》 、《现代社会的社 会学理论》、《政治与社会结构》、《现代社 会的系统》、《社会演化》、《社会系统与行 动理论的演变》、《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