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如何研课磨课》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如何研课磨课》有感
寒假中,我阅读了邹春红、刘仙玲编著的《教师如何研课磨课》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全书共34个研修主题,基本涵盖了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教研主题和常见的教学问题。每一个研修主题下设四个板块,通过教学现场、问题诊断、专业指导、名师示范,引领读者明确话题范围和讨论视角。能切实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优质课例。
我想和谈谈其中的一个专题——如何在教学目标中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学校教师在研课磨课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板书、教学生成等多方面进行研磨,才能真正在研磨中转变教学理念,深度挖掘教材,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智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要解决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中落实的问题,就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厘清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他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其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量变是从一维到三维,质变就是由强调知识和技能到强调学生发展三维整合的结果。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相互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地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缺乏任一维度的目标教学就都会使学生发展受损。显然三维目标,与双基相比,既有继承更有超越。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样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和超越,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
二、明确三维目标的不足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教育发展的一项极大的创新,有效地克服了双基的缺陷,实现了知识整合,学生的素质形成有了可能。但三维目标,仅仅描述了确定性知识的完整形态,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缺少了描述,本质上仍属于知识本位。只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多了两个维度,缺少了对人的发展内涵清晰的描述。因此,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核心素养来自于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发展、提炼和整合。是通过系统科学学习之后而获得的,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教育情境,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以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要突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要改造三维目标的设计角度:
首先,知识与技能要在学习学科核心知识、概念原理等基础上,关注在真实
问题情境中,学生综合运用并以此解决问题的知识,在与老师的交流同伴的互助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生长性的知识,经过梳理而形成系统共性的知识。
其次,过程与方法对知识的加工、消化和吸收,并由此进行内化、转化和升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过程与方法特别要关注知识的创生过程,即知识怎样的具体情境中产生,又是怎样通过观察、发现、探索得到的;关注在信息时代下,学生怎样提取与筛选、联系与整合、理解与评价知识信息的。
最后,目标更要体现学科精神、学科文化和学科学习的意义,重视与学科知识学科和活动的整合,内化为人的品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锤炼性情,砥砺品质,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的载体,学科核心素养也是课程标准的魂,决定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高度和品质
基于课程核心素养下的研课磨课,是一个原本粗放型的备课,走向精细化打磨的过程,实现了由个体教研走向群体教研的转型,由封闭课堂向透明课堂的转变。“相观而善之谓摩”,教师们在相互观摩与研习中切磋学术、表达观点、凝练思想,是一场幸福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