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2月第18卷第1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Feb.,2004
Vol.18 No.1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①
于红川1,于宏源2
(1.烟台市审计局经贸科,山东烟台264000;2.香港中文大学政府与行政管理系,香港)
[摘 要]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经济脱离实质经济的过度扩张。恐慌有自我正名的能力,由于
市场的双重标准的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抵抗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能力更加脆弱。在金融全球化
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受到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攻击而爆发金融危机时,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会通过
一定的途径扩散到其它的一些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
挑战。
[关键词]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安全;全球化;恐慌;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04)01001106
Study of Financial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YU Hong2chuan1,YU Hong2yuan2
(1.Econom y&T rade Section,Y antai A udit B ureau,Y antai264000,Chi na;2.Depart ment
of Government&Public A dm i nist ration,Chi nese U 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Chi2 na)
Abstract:The fragility of G lobal Financial System rooted in the extreme enlargement of financial e2 conomy which is divorced from substantial economy.The panic achieves its legitimacy from itself. Also,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ome weaker to counterbalance this panic under the double-stan2 dard regim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when financial crisis happens in some country,the destructive influences will proliferate into other countries,and which will also plunge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o systematic risk.
K ey w ord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security;globalization;panic;developing countries
20世纪最后10年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最为深刻的影响便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体接二连三地受到金融危机的无情打击。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效应已构成了和平时期对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挑战,金融全球化的过度发展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该体系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风险已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最易遭受冲击的便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进行反思,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无法逃避的重要课题。
—
1
1
—
①[收稿日期]20031111
[作者简介]于红川,1971年生,女,山东烟台人,烟台市审计局审计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审计学。
一、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
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名词,金融经济尚无明确的定义。据乔尔・库尔兹曼(Joel Kurtzman)的说法[1],金融经济是一种与权益相关的金融资产及债务的交易相联系的投机经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和其他债务是金融经济中最基本的金融工具,货币是金融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种新兴债务。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是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自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融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真实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它的规模大约是真实经济的30~50
倍。金融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政策以及发达国家私营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定的。
1971年美国黄金窗口的关闭造成了储备货币与黄金的脱钩,使得货币这一传统上真实而具体的财富变成了一种没有基本价值的抽象符号和新兴债务,从而使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成为可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这不仅重新定义了货币,而且切断了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最后联系。
货币脱离真实经济发展需要的过度创造,使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与背道而驰成为现实。中央银行创造货币非常容易,商业银行也有创造货币的巨大能力。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传统方式是贷出存款;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还可以创造“近似货币”。最典型的“近似货币”是信用卡,以花旗银行为例,该行发行的信用卡平均信用额度是2000美元,发行3000万张,就可以创造600亿美元的近似货币。还有很多种近似货币,全部由私营金融机构创造出来,而且除了市场力量以外不受任何约束。
从国际方面来看,欧洲美元市场形成后的二十多年中,数以千亿计的欧洲美元在银行间不断流转、反复贷出,随着欧洲美元贷款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欧洲美元不是具体的纸币或金属货币,而是一种电子货币,虽然这些货币的创造过程与国内银行的货币创造遵守同样的规则,但在1987年以前,这种无国界的美元完全由民间控制,
因此与它们的美国表亲相比更少受到限制。例如,欧洲美元没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经营欧洲美元的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就比国内银行要大的多。此外,在近二十多年中,美国政府又通过巨大的贸易赤字把成堆的新美元送往国外。
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金融期货与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布莱克—肖期权定价理论的完成使金融投机资本通过组织效率的提高、现代理论的指导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高杠杆率的运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电子网络和电子结算系统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货币或资本流动速度的增长潜力。科技的进步使得每一笔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作为购买力的货币或资金可以以光的速度在属于全球市场组成部分的各地市场间流动。在金融经济和真实经济的距离不断扩大之时,科技更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疏离。
图1 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示意图
金融经济过度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的极度扭曲(如图1所示)。世界经济巨大的财富价值如一座倒置的金字塔,底层是实际的物质和知识产品,其上是商品和真实的商业服务贸易,再往上有复杂的债务、股票和商品期货,最后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衍生期货和其它虚拟资本。金字塔的维持和扩张,有赖于各层的适当比例以及上一层结构有多大能力从下一层汲取收入。在整个财富体系难以维持所需的日益增长的收入时,金字塔就会轰然解体。由于连锁反应,庞大的金融体系可能在顷刻间坍塌。
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金融体系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货币资产转化为实物(含知识和信息)。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使得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严重脱节。目前,全球外汇交易额是世界市场进出口总价值的60倍,并且在不断繁衍;美国对金融和房地产投资的新信贷是制造业的3倍,实物贸易额不到期货贸易额的一半。跨国债券和股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高
—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