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写作技巧之对比衬托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a05fa508a1284ac85043dc.png)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一、修辞手法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3、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借代:生动形象,突出特质5、拟人:使物具情,印象深刻如,“人面不知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夸:突出特征,增强感情。
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7、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⑵一语双关:如“也无风雨也无晴”。
8、对比:如,“旧时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对偶:音节整齐,节奏感强。
10、设问:如,“丞相祠堂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1、反复:增强气势,效果强烈。
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2、互文:如,“时明月汉时关”。
二、表现手法1、衬托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罗敷惊人的美貌。
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2、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
如,商隐《夜雨寄北》、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4、动静结合:《沁园春。
》5、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
如,“春风十里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
如,杜甫《旅夜抒怀》。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亦为写实。
7、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
衬托、对比、铺垫的复习ppt课件
![衬托、对比、铺垫的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07d4c25a8102d277a22f57.png)
1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答:因为晓春的毅力和努力的行动感动了老师的内心
。
精选课件ppt
7
如何理解与赏析:
1、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 手法叫衬托。
衬托的作用:
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 以深刻的感受。
分类:
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
分析:作者把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对 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精选课件ppt
12
练一练:
小说《孔乙己》一开始就对两种不同身份的顾客——“ 短衣帮”与“穿长衫的”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 什么作用?
答:“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的服饰不同,喝酒的 方式不同:一“里”一“外”;一“长”一“短”;一“坐” 一“站”;一边是“要酒要菜”,一边是“用钱并不阔 绰”。这些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生动地 描绘了“短衣帮”的辛苦劳累,生活贫困;“穿长衫 的”悠闲自在,大模大样,有钱有势。文章含蓄 地揭示了顾客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答:运用了铺垫手法,为下文写父亲蹒跚过铁道 ,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我”解渴时,“我”感激“父 亲”,理解父爱作铺垫。这种激动的心情就一发 而不可收,作者感情进入高潮,作品内容也进入 高潮。这就是铺垫的效果。
精选课件ppt
16
总结归纳:
1.总结表现手法的一般题型:
(1)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作者是如何写… …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 (4)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最新】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10~16 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
![【最新】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10~16 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28a1975f0e7cd1842536bf.png)
【方法总结】 第一步:辨析文章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
“有限视角”。(相关知识见统编九上教参《我的叔叔于勒》) “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
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 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考向3 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统编七上教参《植树的牧羊人》“问题探究”)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牧 羊人这个人物形象的?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解答此题,可从两 个方面去考虑。第一是从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直接表现人物形象; 第二是通过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 做的事。”作者观察了牧羊人数十年;“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 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里直接点明 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②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例 如从牧羊人拣选橡子时,一颗一颗选择,并且拒绝“我”的帮忙,独自完成的 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又例如作者询问土 地的归属时,牧羊人不知道,更不关心,这样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他一心种树, 毫无私心。再如他从山下的农场中独自一人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说明他 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③直抒胸臆:“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 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 民,感到无限的敬佩。”直接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收到了什么效果。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 层次的分析。
考向2 表达方式(2014·9) 【中考常见设问】 2014河南9题: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 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2019江西14题:作者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 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通过运用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通过运用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b38d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4.png)
写作技巧知识:如何通过运用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在小说、散文、传记等文学作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对比是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境遇等方面,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
本文就如何通过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进行探讨。
一、对比的形式对比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对比,生活中的对比,史实和虚构的对比等等。
具体来说,文学作品中的对比分为语言上的对比和情节上的对比。
语言上的对比是通过对比词语,比如黑白、冷暖、光线与暗示等,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特点。
情节上的对比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场景、事物的反差,来为人物形象注入强烈的特征和人格鲜明的性格特点。
生活中的对比,特别是对比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等可以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的不同境况、不同性格,从而印象深刻。
史实和虚构的对比,则往往是体现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的比较,更多时候是对著名人物传记的处理策略。
二、对比的运用1、对比人物的外部形象人物的外部形象不仅仅是容貌,同时也包括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
对比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外部形象进行比较,明确反映出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地位差异。
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出水芙蓉”的形象与宝玉的“兰质蕙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气质迥异,互成反差,对比突出了林黛玉清高寂寞,而宝玉温润柔和的性格特点。
2、对比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构建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可以通过比较人物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的反应和表现,透露出人物性格的特点。
在《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就是鲜明的对比,前者坚强、脾气好、有分寸,而后者则柔弱、容易悲观。
她们宣泄悲情和人生感想时的口吻举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差异,更强调了后天教养和性格形成的不同。
3、对比人物的命运和境遇命运和境遇是构建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比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彰显出人物的生活境况和性格。
第11课《老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0ebd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5.png)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衬托、白描等写作手法和并列句、因果关系等语法知识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老王》这篇散文,掌握作者杨绛通过文字表达的对老王的关爱、尊重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举例:分析文中描述老王生活状况的句子,理解作者为何多次强调老王的“苦”与“善良”。
(2)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残疾、荒僻、取缔、塌败、镶嵌”等,并学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口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阅读与理解:通过深入阅读《老王》,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运用: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第11课《老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老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杨绛的散文《老王》,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
2.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残疾、荒僻、取缔、塌败、镶嵌等,并掌握它们的用法。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关爱、尊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写作手法和语法知识点。
小说艺术手法 (2)
![小说艺术手法 (2)](https://img.taocdn.com/s3/m/52bf2d93b14e852458fb57b1.png)
1
赏析的命题意义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
审美能力
人文素养
2
概念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 规律和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的。
鉴赏方法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作品运 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 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3
思考
鉴赏角度有哪些?
表达技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概念
10、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的主题的,看似细小平凡, 却包含典型意义、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 这样写容易写得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1、对比衬托
21
四、结构角度 1、开头结尾的特色: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2、结构严谨,留有余韵
3、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4、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22
五、选材剪裁特点 1、选材是否新颖、典型、真实、有力 2、剪裁是主次详略的安排
16
3、曲笔:通过新颖独到的构思,把作 者的思想感情含蓄、巧妙、曲折地表达出 来。它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常用借代、 讳饰、暗示等修辞手法,把语意表达得含 蓄、曲折、耐人寻味,从而收到更强的艺 术效果。例子见第四册《药》
再往上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分明有一圈 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19
7、用典:引用前人的语句,过去的事 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和表达自己的志向。它通过典故的暗示和 启发,能使作品语言精练、形象更加鲜明、 主题更加深刻。如第二册《神奇的极光》
8、虚实相生:将实写和虚写互相结合, 以实衬虚,以虚衬实。
20
9、欲扬先抑: 既将气氛的压抑与振奋、情绪的抑制与兴 奋、对生活的错觉误会与正确认识等矛盾的 两个方面统一于一个整体中,使它们两相对 照,形成起伏之势,从而达到给读者强烈印 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写作技巧之对比衬托
![高考语文复习-写作技巧之对比衬托](https://img.taocdn.com/s3/m/0f6142a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a.png)
策略
另外在横向对照中,又可以分为“一体两面比”和“两 体一面比”。“一体两面比”也就是说可以运用同一个人或 同一事物在不同背景场合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情形。而“ 两体一面比”是指不同的人或不同事物在同一背景场合下面 对同一对象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如《变色龙》中,契诃夫 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 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 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 ,一会儿又是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 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矛盾对照,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 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策略
一、关于对照 二、关于衬托
三、明确对照和衬托的区分
策略
一、关于对照:
1.对照的分类 从大的方面来说,对照包括横向对照、纵向对照。 ①横向对照 横向对照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 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 ,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横向对照常常通过两者在处理 相同或者类似问题中的对峙态度来表现其特征。高尔基写 的《海燕》中这种横比的手法特别明显。在狂风暴雨中,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骄傲地勇敢地翱翔,而企鹅等动物却四 处躲藏。通过了海燕和企鹅等的对照,更反衬出海燕的伟 大与崇高,海燕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对照衬托技能
目
录
一 解读
二 解读
三 策略
四 试题解析
解读
对照手法是作文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它是通过 对不同人、事、物的对照描写或说明,以突出其各自 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 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彰显其变化。在行文中恰当使用 对照的手法,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实,形象生动而 鲜明,中心明确而集中。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所有表现手法总结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所有表现手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1cfb426bec0975f565e233.png)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手法有哪些及其特点
![写作手法有哪些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e47b1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d.png)
写作手法有哪些及其特点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1、第一人称叙事法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
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及作文写作技巧
![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及作文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54a1acb7360b4c2f3f6451.png)
语文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及作文写作技巧丨假设分析丨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
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
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
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
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
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丨层层追问丨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
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周国平曾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
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
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恶相错,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人生。
文章开篇设问,生命的短暂是幸还是不幸,引人思索。
再由此生发开去,对人生中的回忆与负累、幸福与痛苦展开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源于此。
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
![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202f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f.png)
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一、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就是写作中进行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
写作技巧受限于作者的世界观、艺术观,同时又作用于他的写作实践,为写作活动服务。
写作方法可以有语言技巧(如修辞,句式,意蕴,用词,作者风格),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构思方法等四大类。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
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
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
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1、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
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2、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3、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
【名校】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10~16 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
![【名校】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10~16 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e7f49e50e2524de4187e38.png)
考点13 语言特点(13年未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背影》“积累拓展”)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 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 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 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 给读者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 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步:明确不同叙述视角的作用。 全知视角:①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 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②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 加工处理。 有限视角:①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②能使 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点11 叙述视角 【中考常见设问】 2018河南备用题10题: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019四川内江14题:选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 察和感受来写。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18陕西13题: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 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2019湖南岳阳25题: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 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
(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都会出 现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判断出文章采用的记叙 顺序。补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结尾,补充说明故事情节。
写作文的四种方法
![写作文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4f26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d.png)
写作文的四种方法艺术手法,也称“表现手法”。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说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定的语句非政府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内容地可以由点到面地去揪它的特定整体表现方式,首先就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学技巧,种类很多,包含比喻、寓意、生硬、修辞手法、对偶、衬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住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特别注意相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韵文融合、寓意等手法;记叙文的文学创作手法例如首尾联结、画龙点睛、充分运用修辞学、征引得宜、叙议融合、正侧交相辉映等;议论文文学创作手法例如引经据典、赖草譬善喻、逆向Geaune、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绘手法、衬托手法、伏笔和联结、悬念和释念、晶灵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就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必须特别注意完备地理解题目的答题建议,必须简约精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例如观赏写作技巧的题,应当融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利尼县精确把握住,挑选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提问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例如小说刻画人物的种种手法,例如散文抒写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揪至罚球点。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二者生情因景诗传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用的首尾联结,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细致,先总后分后,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阶段、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4、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作文指导:对比与衬托的写作技巧运用(半命题“拾起__”)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作文指导:对比与衬托的写作技巧运用(半命题“拾起__”)](https://img.taocdn.com/s3/m/abbff0c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6.png)
中考复习讲义语文作文专题对比与衬托的写作技巧运用题目同学给我的丝丝情谊,我不曾忘记;师长给我的缕缕关爱,我不曾忘记;书本给我的点点启迪,我不曾忘记;生活给我的滴滴印记,我不曾忘记……现在,让我将它们一一拾起。
请以“拾起的______”为题作文。
(提示:写作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技法写意对比法,就是通过人、物、事之间某一方面或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反映社会现象的写法。
对比法的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人物对比,二是不同事件对比,三是人物外表与内心对比,四是事件前后对比。
在实际写作中,好多时候对比和衬托是交融在一起的。
写社会的发展,用对比能反映中心;写人的变化,用对比好写;用人的外貌和内心对比,是写人的一种比较可取的办法。
用衬托法,往往使文章更加含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們写某人好,先写“我”好,再写他比“我”更好,内容会更加真实,中心会更加突出,不然的话一写别人好都把自己写得一塌糊涂,既不真实,我们心理上也难接受;写内心乱,不直接写,而是用“梁上的燕子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来衬托,更能增加感染性;写某小孩好,记叙了有关事件之后,再写他的小狗和“我”如何亲热,以写小狗的可爱衬托狗的主人的可爱,很有新意,也更抒情。
衬托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衬。
”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
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衬托, 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言彼衬此 , 以宾托主 , 从而获得“彼”愈真而“此”愈明,“宾”愈活则“主”愈显的艺术效果。
衬托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正衬正衬,就是采用相关的或相似的事物做陪衬。
例如:“他两眼直冒金花, 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 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选至《小英雄雨来》) 这句话中写滴下来的血溅在课本的字上, 目的是为了烘托雨来将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二)反衬反衬,就是用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来陪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托的形式有正衬和反衬
❖ 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 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如《三国演义》中, 徐庶作诸葛亮的第一位衬托者,以某比之, 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 反衬就是反面衬托,可利用主体事物相反或 者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西游记》中白骨 精的狡诈就是为了衬托孙悟空的机智勇敢。
作用3:表达文章主题
❖ 文章主题的表达如果能用对比,效果更为突 出明显,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用了三 组对比,“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比, “背不上半句的子曰诗云”与“一件小事” 对比,“人力车夫”和“我”的对比,通过 对比,突出了“一件小事”的重大意义和 “人力车夫”的高大形象。
对比方法2:纵向对比
对比方法1:横向对比
❖ 即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者人物进行对比。好 的和坏的,善的和丑的,懦弱的和坚强 的……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对 比主要表现在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卡西莫 多的人性上。这种极端的美与丑的对照,绝 对的崇高和邪恶的对比,给人以震撼人心的 力量。
写作技巧2:衬托
❖ 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 其他的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 方法就叫作衬托。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 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或 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渲染、以达到突 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 力的目的。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 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 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 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比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比,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衬托。
看看哪些是衬托,哪些是对比?
❖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前不久,三爷家新居落成,请我回去吃“进火”酒。
一幢四层小别墅坐落在村东头,外墙全部能贴上清一色 的白瓷砖,在炎炎夏日的映照下,显得耀眼夺目。仔细观赏, 新居既精致又得体实用,更令我称奇的是所有窗户一律都是 铝合金窗。时下,这种窗户在乡间还是不多见的。瓷砖配上 铝合金窗,使整幢小楼多了几分大气和贵气。
听爸爸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村里大部分 人家住的还是土屋墙,只有少数人家能够住上青瓦砖房,但 不管是土屋还是砖房,窗户都开得很小,而且都是木质的, 简单而且粗糙,窗门通常是一块木板,也有小部分是两块对 开的木板,之间用“插销”,也就是用木窗加以关闭,锁定。 雨天或寒冬季节,窗户往往关上,采光本来就不怎么好的屋 内,光线也就变得更为暗淡,而风雨剥蚀、虫蛀鼠咬,木窗 经不起折腾,腐烂自然不在话下,维修变成了麻烦事。
作文训练:
❖ “比”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横向比较,国家 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也可以纵向比, 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 “比”是一种处世智慧,太阳和月亮比,比出 了太阳的伟大,比出了月亮的美好。比,可以 是堕落的催化剂,可以是前进的发动器,可以 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可以是从新的起点向更 高处攀登的阶梯……
❖ “一只乌鸦。”
❖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 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 “你❖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 乌-----鸦!”儿子已经变得有点不耐烦 了。
“今天,我带着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 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了一只鸟,问我: 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一只乌 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 是只乌鸦……”
手法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 可以用一人衬托另一个人,或用一人衬托几个人, 也可以用几个人衬托一个人。如《三国演义》“温酒 斩华雄”中,作者着力描写次要人物华雄的武勇非 凡,以衬托关羽的神勇无敌。文中并不直接写关羽 的武艺如何高强,甚至连与华雄正面交战的具体描 写都没有,而是着力渲染华雄如何勇不可挡,连斩 四将,连江东猛虎的孙坚也一触即溃,如今兵临城 下,重诸侯一筹莫展,这种情况下,关羽立下军令 状,提刀飞身上马,“酒尚温时斩华雄”,其神勇 无敌便表现得淋漓尽致。
手法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 等来衬托人物
❖ 《最难忘的却是批评》 ❖ “一瞬间我是多么地惭愧和后悔啊。一个人低
着头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灯要 死不活地闪着光,天还没完全黑透,却灰的 厉害。几只乌鸦在枯树上一边盘旋着一边怪 叫,仿佛也是在嘲笑我,唾骂我。”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效地衬托了“我”自我谴责的心情。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 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 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 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 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请 原谅我!”
作用2:塑造鲜明形象
❖ 人物形象的塑造,常常以相反相对的多面角度展现, 在对比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水浒传》中 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绝不雷同,这在很大程度上 得力于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在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 的描述上,林冲忍让妥协,鲁智深火冒三丈,即使 在同一类性格的人物当中,作者也注意用对比的方 法加以区别,如鲁莽型的鲁达和李逵,鲁达鲁莽中 带有机警、豪爽、精明,而李逵则有蛮干、粗犷甚 至是幼稚的成分。
请你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 看法和信念,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500字以上。
写作技巧之对比、衬托、
写作技巧1:对比
❖ 对比就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它通常将 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列举出来, 加以对比,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
❖ 巧妙运用对比,可以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 感染力。
作用1、制造情节波澜
❖ 父子俩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 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