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练习1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练习一、本文作者司马光字,世称。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去世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
其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白:(1)世以清白相承()(2)不知东方之既白()(3)不白之冤()(4)便可白公姥()(5)黄白之物()(6)浮一大白()2、病:(1)吾不以为病( ) (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3)君子病无能焉()(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非:(1)酒非内法()(2)人不相非也()(3)非有仲尼,墨翟之贤()(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4)服太阿之剑()(5)水土不服()(6)窹寐思服()5、干:(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刑天舞干戚()(3)置之河之干兮()(4)恐犯忌而干讳()6、节:(1)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2)守节情不移()(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寝食违节()7、类:(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2)走卒类士服()(3)佛印绝类弥勒()(4)义不杀少而众,不可谓知类()8、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3)弈之为数,小数也()(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5)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9、望:(1)卿为清望官()(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3)吾尝跂而望矣()(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5)七月既望()(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10、鲜:(1)以约失之者鲜矣()(2)治大国若烹小鲜()(3)衣服常鲜于我()(4)君子之道鲜矣()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然:(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3)死灰独不复然乎:;(4)雍之言然:;(5)欣欣然:;(6)其视杀人如艾草菅然:;2、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3)家祭无忘告乃翁:;(4)作计乃尔立:;(5)吕公女,乃吕后也:;(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语文练习(六){教用}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基础篇一、形音义辨析(二)这是什么“酒”?“酉”字虽是地支的第十位,但往往与“酒”相关。
请依下列各文句中的注音,写出与“酉”字字边相关的字形。
(三)“数”的字义:“数”的意义随文句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请阅读下列文句,判断“数”的意义,并将答案填入空格中。
二、成语(词语)(一)生活境况的贫富中国成语丰富,使语文表达厚实生动,本课的成语运用即是成功之例。
除此之外,请想想看,还有哪些关于“贫富”的成语?请在()中填入正确的字,完成下列成语。
(二)生活态度的俭奢下列人物皆与节俭或豪奢相关,请从本课课文内,摘取关键文句填入空格,以表明该人物之事迹,并对此例为正例或反例加以说明。
三、文法练习:请判断下列句子何者为倒装句、比较选择句、因果句、假设句?并将答案填入空格中。
贰、加强篇一、认识司马光:下列各段文字皆出自苏轼所着司马温公行状,请于阅读后,指出它们各在描述司马温公的何种美好特质?二、相关阅读请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后,回答问题。
晋武帝曾光临王武子家,武子奉献食物,全用琉璃器皿盛装。
婢女一百多人,都穿着绫罗衣裤,端着美酒和佳肴。
有一道蒸乳猪,肥腴鲜美,滋味和平常的大不同。
武帝觉得奇怪,问是怎么回事,武子答道:“用人奶喂养小猪。
”武帝非常不以为然,饭没吃完就退席。
纵使奢侈成性的王恺和石崇,都还不知这道美味佳肴的作法。
1.请翻译文中“以人乳饮豚”。
答:用人奶喂养小猪。
2.文中武帝“食未毕,便去”的原因是什么?答:对于王武子以人奶喂猪很不以为然(认为过度奢侈)。
3.由此段文字的描写可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极为节俭鄙吝的人。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1、翻译及答案练习一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职语文习作_训俭示康

附录二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42分﹚一、字音探勘队(每小题1分,共8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音。
二、字形领航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形。
三、字义飞行伞:下列各组“”中的字义,两两相同者请画“○”,不同者请画“×”。
(每题1分,共6分)四、作者思想起(每格2分,共20分)请依据你对司马光的认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4分,共24分)((C))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句中的“公孙布被”可与下列何者替换而意思不变(A)曲突徙薪(B)缘木求鱼(C)欺世盗名(D)牛衣对泣。
1.(A)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
(B)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
(C)欺骗世人,盗取美名。
(D)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
((B))2.“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此句表现出司马光的什么特质(A)标新立异(B)生性俭朴(C)华丽奢侈(D)离经叛道。
((A))3.宋人办筵席为何要“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A)担心筵席不够奢华(B)担心宴客次数频繁不合俭德(C)宾客过多,邀请不易(D)担心行事高调,易招人忌。
((A))4.下列文句,何者可看出世风奢靡的现象(A)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B)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C)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D)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B))5.下列文句,何者没有使用“回文”修辞法(A)没事多喝水,多喝水没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5.(B)类叠、对偶、转品。
语译:从尊敬自家的老人,进而推及尊敬别人家的老人;从爱护自家的孩子,进而推及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孟子梁惠王上((D))6.下列文句,何者没有“两者相较取其一”之意(A)与其不逊也,宁固(B)与其奢也,宁俭(C)宁我负人,毋人负我(D)不宁不耐。
《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训俭示康司马光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
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
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
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
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
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
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以:益:(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9)岂庸人所及哉! 及: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篇一:训俭示康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常识填空(9分)1、司马光,字,晚年号,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朝代)著名的家、家。
因反对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这是我国最详尽的(体例)。
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出自;而本文中的,两句也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2、类:(1)走卒类士服(2)枣、柿之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3)汝非徒身当服行.5、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3)不可遍数.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参政鲁公为谏官..(3)自为乳儿(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7、多:(1)今多穷困(2)多不过七行..8、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以约失之者鲜矣..(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问其所来,以实对.11、身:(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12、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3)常数月营聚.16、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三、找出活用的字词并解释(22分)1、故就酒家觞之2、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3、妾不衣帛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5、枉道速祸6、上以无隐,益重之7、果、肴非远方珍异8、远罪丰家9、至孙以骄溢倾家 10、而耻衣恶食恶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1、酒酤于市:2、公亦少从众:通五、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8分)1、或三行五行:2、然后敢发书:3、君子以为忠:4、石崇以奢靡夸人:七、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仓慈传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
练习1: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1-2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强记练习(1-20)1.爱◎例释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o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练习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答案】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奉养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1陈涉世家》怎么⑧沛公安在《史记o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答案】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最新《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30训俭示康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人争非之,以为鄙吝()(4)奈何饮于酒肆()妾不衣帛,马不食粟()2.《训俭示康》一文选自《》,作者,字君实,世称先生。
他是我国时期著名的。
康,是作者的儿子。
“训俭示康”意为。
写作目的是教诲儿子不要追求奢靡,并要求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文章列举了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的重要性。
3.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语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2),今人乃以俭相垢病。
(3)由俭,由奢。
(4)俭,;奢,。
(5)君子寡欲则,,小人寡欲则(6)君子多欲则,,小人多欲则课堂练习4.课文第1段中,作者从自己的行为写起有何作用?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酒非内法(2)人争非之(3)以为鄙吝(4)风俗颓弊如是6.对“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帮助他们吗?B.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C.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还能忍心助长这种人的作风吗?D.对居高位有权势者的这种恶劣风气,虽然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助长吗?7.对此段文字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士大夫以奢侈为荣是不得已B.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风气是士大夫们助长起来的C.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坏风气是“居位者”们助长起来的D.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坏风气,士大夫们即使不能够禁止,也不能助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高职语文课本_训俭示康

附录二、训俭示康◎司马光※学习重点一、认识司马光及其时代背景。
二、学习列举史例以增强说服力的写作手法。
三、思考“俭德”的时代意义。
题解本文选自司马文正公集。
康,指作者的儿子司马康。
这是一篇家训类的文章。
宋代官俸优厚,加上太平已久,士大夫因此侈靡成习。
司马光唯恐其子司马康沾染当时的风气,故以崇尚俭素、戒除奢靡为文,训勉其实践俭约的美德,并期望能以此传之子孙。
作者于文中昭示以俭相传的家风,并引用圣贤名言,列举古今事例为证,阐释俭约可以立德成名、奢靡则会招致败亡的道理,在今日的社会尤其具有启发作用。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世称涑水先生。
生于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一九年),卒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年六十八。
司马光自幼即聪颖好学,仁宗宝元元年(公元一○三八年)中进士。
神宗时,因批评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编撰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政,为相时废去新法,恢复旧制,任职八个月病卒,追赠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为人恭俭正直,曾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其文章朴实明畅,以端正世风为主,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主撰的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而成,上起战国,下迄五代,编年纪事,极具史学与文学价值。
课文‧注释一吾本寒家○1,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2,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3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4,“闻喜宴○5”独不戴花○6。
同年○7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8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9以矫俗干名○10,但顺吾性而已。
二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11吾固陋,吾不以为病○12。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13。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14!”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5。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6。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一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一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⑪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⑫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⑮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⑪吝惜,舍不得,吝啬;⑫喜爱,爱护;⑬喜爱;⑭喜爱;⑮爱护;⑯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⑪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⑫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⑬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⑮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⑱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⑲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⑪⑫使……安定;⑬疑问副词,怎么;⑭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⑮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⑯安稳,安定,安全;⑰安逸,安乐;⑱使……安定;⑲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⑳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第23课《师说》(练习)【中职专用】高一下学期语文

第23课师说同步练习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孰.(shú)苌.(cháng)弘经传.(zhuàn)针砭.(biǎn)时弊B.谀.(yú)句读.(dòu)谄.(chǎn)媚不拘.(jū)于时C.蟠.(fán)严谨.(jǐn)或不.(fōu)焉惑.(huò)之不解D.聃.(dān)贻.(yí)之师襄.(xiāng)以资切磋.(chuō)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A.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今之众人..(许多人)B.士大夫之族.(家族)或.师焉,或不焉(有的)C.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郯子之徒.(徒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A.名词用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请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君子不齿.()(3)吾从而师.之()(4)而耻.学于师()(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B.不拘于时(被动句)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5.文学常识填空。
韩愈,字,世称,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一)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a)知之(b),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c)为惑(d),终不解(e)。
生(f)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g)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h)存,师之所存也: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训俭示康练习

《训俭示康》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常识填空(9分)1、司马光,字,晚年号,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朝代)著名的家、家。
因反对变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这是我国最详尽的(体例)。
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自;“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出自;而本文中的,两句也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2、类:(1)走卒类.士服(2)枣、柿之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3)汝非.徒身当服行5、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3)不可遍数.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参政鲁公为.谏官(3)自为.乳儿(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7、多:(1)今多.穷困(2)多.不过七行8、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以.约失之者鲜矣(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问其所来,以.实对11、身:(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12、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13、病:(1)吾不以为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14、虽:(1)虽不能禁(2)公虽自信清约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3)常.数月营聚16、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三、找出活用的字词并解释(22分)1、故就酒家觞之2、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3、妾不衣帛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5、枉道速祸6、上以无隐,益重之7、果、肴非远方珍异8、远罪丰家9、至孙以骄溢倾家10、而耻衣恶食恶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1、酒酤于市:通2、公亦少从众:通五、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8分)1、或三行五行:2、然后敢发书:3、君子以为忠:4、石崇以奢靡夸人:七、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仓慈传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
训俭示康补充资料

附錄一訓儉示康司馬光一、家訓也稱家範、家誡等,一般是父母對子孫、家長對家人、族長對族人的訓示教誨,另外也包括兄弟姊妹間的誡勉,夫妻間的囑告。
傳統家訓雖然涉及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是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開的。
二、史書體例1.依寫作體裁分2.依所採時代分三、資治通鑑四、編年體史書五、字義比較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七、成語集錦1.矯俗干名:違背世俗,求取美名。
義近:公孫布被、聲聞過情、逆情干譽、沽名釣譽、矯情干譽、欺世盜名、盧杞惡衾反義:實至名歸、名實相符、不務空名、金相玉質、裡外如一2.錦衣玉食:穿華麗的衣服,吃精美的食物。
喻生活豪奢。
義近:蠟淚成堆、食前方丈、無下箸處、山珍海錯、食玉炊桂、酒池肉林、紙醉金迷、衣帛食肉、鮮車怒馬、羅綺珠翠、日食萬錢、炊金饌玉、揮金如土、象箸玉杯、雕蚶鏤蛤、鐘鳴鼎食反義:饘粥餬口、節衣縮食、斷虀畫粥、簞食瓢飲、饔飧不繼、粗茶淡飯、疏食惡肉、豆飯藜羮、啜菽飲水、草衣木食、食取充腹、三旬九食3.不可遍數:無法數得盡。
義近:數不勝數、不勝枚舉、不可殫記、恆河沙數、車載斗量、指不勝屈、更僕難數反義: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寥寥可數4.山楶藻梲:形容住宅之豪華。
(此課亦指生活豪奢,則可與「錦衣玉食」、「鏤簋朱紘」之義相同。
)義近: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瑤宮瓊闕反義:蓬門蓽戶、環堵蕭然、茅茨土階5.紈袴子弟:富貴人家不學無術、行為輕佻的子弟。
義近:王孫公子、千金之子、五陵年少、公子哥兒反義:貧賤之子、氓隸之人(指雇農,身分卑微的人。
氓,音ㄇㄥˊ)6.深謀遠慮:計畫周密,思慮深遠。
義近:高瞻遠矚、深思熟慮、高見遠識、高視遠見反義:目光如豆、短視近利、鼠目寸光、眼光短淺7.廳前旋馬:形容居處之地狹小。
義近:矮牆淺屋、僅容旋馬、蝸舍荊扉、容膝之地反義:堂高數仞、廣廈細旃、深宅大院、庭院深深8.身無長物:比喻節儉或貧困。
義近:家徒四壁、室如懸磬、阮囊羞澀、囊空如洗、環堵蕭然、簞瓢屢空、身無分文反義:堆金積玉、腰纏萬貫、萬貫家財、富可敵國、腰纏十萬八、儉的嘉言1.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俭示康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辄羞赧弃去之:总是;因害羞而脸红
3、二十忝科名:辱,表谦词
4、乃簪一花:才;名作动,插上
5、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衣服;形作名,破衣服;违背;求
6、但顺吾性而已:只不过;本性
7、人皆嗤吾固陋:嘲笑
8、吾不以为病:缺陷
9、与其不逊也宁固:骄纵;句中表停顿;固陋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粗陋的
11、未足与议也:值得
1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竟然、却;嘲骂
13、走卒类士服:大都
14、农夫蹑丝履:踩
15、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死去的父亲
16、酒酤于市:同“沽”买
17、肴止于脯:干肉
18、当时士大夫家皆然:这样
19、人不相非也:认为……不对
20、会数而礼勤:屡次
21、然后敢发书:请柬
22、苟或不然:如果
23、以为鄙吝:鄙陋,舍不得花钱
2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大概
25、风俗颓弊如是:败坏
26、治居第于封丘门内:修筑;住宅
27、或言其太隘:有人;那里;狭窄
28、此为宰相听事诚隘:确实
29、奈何饮于酒肆:为什么;店
30、故就酒家觞之:到;名作动,请人喝酒
31、上以无隐,益重之:因为;更加;形作动,器重(或形作意动,认为……重要)
32、所亲或规之曰:劝告
33、公虽自信清约:虽然
34、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35、公宜少从众:应该;稍微
36、顾人之常情:只是
37、一旦异于今日:有一天
3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立刻;无所依
39、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役使;被
40、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约束;自己;使……
远离;使……富裕
41、枉道速祸:曲;招致
4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百姓;随意
43、败家丧身:使……败坏;使……丧
4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稠粥;稀粥
45、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辅佐;名作动,穿
46、孔子鄙其小器:鄙视
47、史鰌知其及祸:遭到灾祸
48、今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名作动,称第一
49、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51、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一一列举;暂且;列举;训诫
52、汝非徒身当服行:只;自己;从事
二、翻译句子: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2、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3、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4、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5、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
6、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7、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9、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10、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