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行为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行为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行为教育教案幼儿园中班是幼儿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此时孩子们开始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基本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行为教育教案是指定的主题,我们将从浅入深地探讨,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行为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规则意识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规则意识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学会的重要技能。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这正是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

二、行为教育教案的制定和实施1.目标设定:制定行为教育教案的第一步是明确培养的目标。

通过行为教育,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在制定行为教育教案时,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例如:上课秩序、午睡时间、饮食卫生、玩耍规则等,设计具体的行为教育活动。

3.教学方式:行为教育需要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例如:游戏教学、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4.评价和总结:在实施行为教育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了解孩子们在规则遵守方面的表现,并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在幼儿园中班规则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需要在家中加强对孩子的规则意识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老师则需要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行为教育教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小霸王”变形记——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

“小霸王”变形记——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

一、案例简述赵XX入学才几天,是班里的“刺头”。

每节课间都有人递他诉状:“我们做游戏,他总来捣乱”,“他又拿我的东西”……任课教师也抱怨:“你班那个赵xx,太淘气了……”其实,我的课堂上他也好不了多少,不是随意离开座位,就是随便插嘴。

有时貌似安静,那也是在琢磨如何搞恶作剧,难得消停。

二、案例分析大部分学生一开始都会对新生活有所不适,多数会在一两周内调整适应。

像赵XX这样完全不适应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委实不多。

通过与他谈心,我发现他思维敏捷,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他说:自己不是真想捣乱,只是管不住自己,想和大家一起玩,被拒后很生气,就故意搞破坏。

为帮助他早日融入集体,我对其进行了一周的跟踪观察。

并把其家长请到学校了解情况,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条分缕析,我发现其症结:规则意识淡漠,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散漫,我行我素且自控能力差。

其原因是:(一)特别的关爱,特异的行为赵XX家是三代单传,家境优越,孩子一出生就由奶奶代养。

奶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

奶奶的宠溺让他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奶奶又担心孙子会在外吃亏,所以总是让他一个人在家里玩。

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大一点自然就会好。

这样,赵XX很少有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根本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欠缺交际常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理解的偏差,教育的放任,规则意识的缺失以下是我与其母亲交流时的一段对话:师:孩子上课不太守纪律,听课的习惯不太好。

母:老师,不瞒你说,我们认为现在的教育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师:好习惯成就人生,规则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小学阶段又是养成的关键时期,不能错过。

母:如果我们对孩子限制要求的太多,不利于孩子成长。

师:但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母:有些东西随着年龄的增加,他自己就会明白的。

我们还是觉得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

……部分家长教育认识的偏差,个别幼儿教师的放任自流,导致该生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未形成一种规范的规则意识,没能养成一些好习惯。

三到六岁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形成

三到六岁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形成

三到六岁儿童的规则意识如何形成三到六岁,正是小娃娃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爆棚的阶段。

这个时候,他们就像一群欢脱的小兔子,到处蹦跶,规则意识?那对他们来说,可能还像是天边的云朵,有点遥远,有点模糊。

但别急,这可不代表没办法让他们慢慢理解和形成规则意识。

我家小侄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回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

这小家伙一进超市,那眼睛都亮得像星星,撒开脚丫子就跑。

看到五颜六色的糖果,小手就伸过去抓,嘴里还喊着:“我要,我要!”我赶紧拉住他,告诉他不可以这样,要先付钱才能拿。

可他哪听得进去呀,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哭出来。

这时候我灵机一动,蹲下来跟他说:“宝贝,如果每个人都不付钱就拿东西,那超市的叔叔阿姨会很伤心的,因为他们没办法赚钱给家里的宝宝买好吃的啦。

而且,警察叔叔也会来把不乖的小朋友带走哦。

”听到这,小侄子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有点明白了,小手慢慢地缩了回去。

其实啊,对于三到六岁的儿童,规则意识的形成不能靠强硬的命令,得像春风化雨一样,慢慢滋润。

比如说,每天的作息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规则训练。

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固定下来,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形成习惯。

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每天晚上到了八点半,不用大人催,自己就会乖乖爬上床,因为他知道,这是“规定”的睡觉时间。

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像玩滑梯,大家得排队,一个一个来,不能插队,不能推挤。

一开始,总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不遵守,结果不是自己摔了,就是把别的小朋友弄哭了。

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情况,他们也就慢慢明白,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更安全。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也至关重要。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都没有规则意识,比如过马路闯红灯,那孩子怎么可能学好呢?相反,如果家长以身作则,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孩子也会跟着模仿。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比如说,周末出去玩,可以让孩子一起商量去哪里、几点出发。

当孩子参与其中,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规则,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儿童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交通事故对儿童的伤害风险较高,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以加深人们对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认识。

首先,交通事故对儿童的伤害风险不能被低估。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或受伤。

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主要原因在于对交通规则意识的缺乏。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至关重要。

其次,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其核心是培养儿童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交通安全课程应该纳入正式教学,并与学科相结合。

通过讲解交通规则、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基础知识,增强儿童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同时,组织实地考察、交通安全演练和模拟案例分析,让儿童亲身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和社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长应当成为儿童交通安全的榜样,与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并严格执行上下学的安全路线,家庭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同时,社区应当建立安全的交通环境,如设置过街线、人行横道和减速带,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交通出行条件。

另外,媒体也可以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公益广告、海报和媒体报道等可以向广大家长和社会公众传达交通安全知识,引起公众对儿童交通安全的关注。

媒体应该注重宣传交通事故案例和相关的教育资源,提高家长和社区对儿童交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综上所述,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在提高小学生的交通规则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和媒体都应当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安全的交通环境和提供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

只有通过综合的教育和宣传,才能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有效降低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第7-8期规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每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保障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的有序进行,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影响因素(一)家庭环境学生最经常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父母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比较粗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不仅影响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环境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家长、教师以及同学,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规则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的板报和宣传栏也可以向学生传递规则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社会环境不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多久,最终都要步入社会,因此家长和教师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人为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人性化教育,同时还要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

(一)向学生传递规则意识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规则意识以及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正确践行各项规章制度。

教师可以召开班会向学生讲解班级、学校以及社会的法律规范,使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展示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制定民主的班级规范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规范,使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公平性、民主性,进而使学生从心底认可班级规章制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旦学生违反班级制度,一定要采取惩罚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意识到规则的严肃性,增强学生对规则的敬畏心理。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新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所谓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规则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话题,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去营造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整个社会就能有序的运转;当学生的规则意识则他律转为自律时,人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

一年级孩子的问题,是所有孩子都面临的问题。

很多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小学生,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转变。

我们这里的孩子许多是没读过幼儿园的,他们直接就从家来到了小学。

他从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学校里要守纪律的小学生了,这是个转变。

人生最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而这些最重要的习惯都是一年级养成的。

所以这段时间千万不能着急,因此班主任老师就要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规则教育。

1、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质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休息时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食堂要排队;进出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等。

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

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中班遵守规则教案

中班遵守规则教案

中班遵守规则教案【篇一: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龙源期刊网 .cn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作者:邵荟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遵守规则是人们社会性的表现。

幼儿天生不具有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行为。

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其规则意识是幼儿自我管理的表现,是幼儿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

就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我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有关内容,探究培养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方法。

在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洛克德育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纪律教育等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目前存在的规则意识培养方面的问题,促进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社会化的发展。

一、背景我们每个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遵守社会中的规则。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共同制定的限制性要求,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场所的行为准则,使人们能够有序、有效地活动。

当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时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规则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从小培养。

中班幼儿正处于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此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状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之一是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指出:乐意遵守规则,与人和谐相处;能遵从活动的规则表现守纪律的行为。

英国《eyfs早起学习与发展目标》提出: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以及为什么;考虑个人言行对自己及他人会产生的后果。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规定:在与同伴愉悦的生活中,注意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它等等。

从各项法律条文不难看出,各个国家都很重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幼儿教师就要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

从小抓起,培养规则意识1. 引言1.1 重视儿童时期的规矩教育在儿童时期,规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至关重要。

通过规矩教育,孩子可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从小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规矩会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成为他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重视儿童时期的规矩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模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家长们应该重视这个时期的规矩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成为一个品行端正、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好的发展和表现。

1.2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是父母教育孩子时的一项重要任务。

规矩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为将来自立更好地打下基础。

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教导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

父母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老师和同学等。

只有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父母还要培养孩子拒绝诱惑的能力。

在社会中,很多时候孩子会面临各种诱惑,而遵守规则就是一种拒绝诱惑的表现。

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诱惑。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规矩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让孩子从小就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相信他们将来必定能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2. 正文2.1 建立家庭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建立家庭规则意识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社会规则的地方,家庭中的规矩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规则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正确行事。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父母孩子2022.6文/王莉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

大宝俊哥已经上初中,他上幼儿园时,我没给他报任何学科类课外培训班。

实践证明,他上一年级时虽然看上去比那些“抢跑”的孩子慢几拍,但是他的求知欲、好奇心被保护得很好,很快就迎头赶上。

现在小宝俊弟正上幼儿园大班,我坚持践行自然生长教育——尊重儿童生长客观规律,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认为,幼小衔接的关键内容并不是提前学习语数知识,以达到“超前”或防止落后。

家长应该理解捍卫童年、让孩子享受童年的重要性,并做好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准备,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养成好习惯。

这才是小学阶段最需要,也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品质。

公共空间意识为什么进入小学后,有些孩子在教室里总是大吵大闹,这是缺乏公共空间意识的表现。

这个意识在大班阶段或更早就开始培养,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大有裨益。

有一年春节,我带着俊哥在新加坡旅行,电梯里涌进四对母女。

“八仙女”以高分贝音量旁若无人地聊天,不时喷发出大笑声,让其他乘客感到无所适从。

等她们出电梯后,俊哥小声问我:“妈妈,她们怎么那么吵啊?”我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小声说话。

培养孩子的公共空间意识,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在家里不要大声说话,尽量和声细语,这样在公共场所才会习惯低声说话,不影响到别人;在火车、飞机上听音乐、看电影时都应该戴上耳机,因为这是“公共空间”。

责任意识一些孩子上小学后丢三落四,今天忘记带文具,明天忘记带课本,后天又把校服落在学校。

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会出现问题,因为他没有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我们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

从俊哥、俊弟两三岁开始,我经常对他们说“凡事靠自己,对人少要求”。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他人。

独立不是什么大口号,而是点点滴滴从小做起,从管理自己的玩具做起。

家长尽量做到不包办、不代劳。

俊弟每次出去玩要带玩具,我说可以,一要自己拿,二要保证把玩具带回家。

从他两岁开始,只要想带扭扭车出去玩,都是自己负责拿出去,带回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家庭教育:1.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示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

2.讲述规则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实例等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奖惩机制: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惩罚教育,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4.家庭规则制定: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涉及到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二、学校教育:1.规则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规则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规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定,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存在意义。

3.规则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规则实践活动,比如模拟交通安全演练、防范欺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规则的作用。

4.规则考核:学校可以设立规则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遵纪守规进行评定,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三、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互动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社区警务人员、交通安全人员等来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规则和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3.社会服务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注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制定规则,有“规”可循
一是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好的共同的规则。如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 一日常规》等,要组织学生加强学习,知道哪些是 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二是“班规”的制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班规的制定走“民主路线”。要让每个孩子 都参与进来,针对班里的情况共同制定班级公约。
显然,闯红灯者缺少的并不是交通法规知识,而是规则意识, 即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在日本,大家生活在一个遵守规则的环境里,人人都具有强烈的 规则意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交通规则被严格遵守, 依次排队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垃圾分类得到近乎苛刻的执行……
记得2004年秋季,有一个叫香田证生的日本年轻人,不听政府 劝告,执意来到战火中的伊拉克旅行,结果被恐怖分子绑架。虽 然政府多方营救,香田最终还是被杀害。消息传到日本后,一些 日本人给香田的家人打电话,指责香田不守规矩,给政府添了麻 烦。在舆论压力下,香田的家人不得不向政府和公众道歉。在恐 怖分子公布的一段录像中,香田对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说: “对不起,小泉先生,我给您添麻烦了。”可见,在日本,一个 人不守规矩,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 力。
为什么要讲规则意识?
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对长辈无礼、经常发脾 气;不理解父母,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还挑吃挑穿……
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课堂上,不专心听讲, 随便说话,坐姿不正,举手姿势不正确;卫生间里,上完厕所不 冲水,浪费厕纸……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 校中养成。”其实就是指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中小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现状及培育路径探析

中小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现状及培育路径探析

中小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现状及培育路径探析
规则意识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明程度,反映了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中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不仅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探讨了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内涵,然后结合目前基础教育现状,从三个方面对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缺乏表现进行分析,并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缺位、学校规则教育缺失、学生自律意识不强、转型期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五个角度探析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的原因,最后从明确规则的内容要求和标准、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科学制定规则、加强协同育人增强教育合力等七个方面提出培养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和路径,同时强调规则教育要持之以恒,强化落实,从细微处着手,在实践中加深认知和理解,使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

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

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规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认识感知的敏感期,这也是家长和学校布置规则的重要时期。

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本文将探讨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的必要性规则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获得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维持秩序、促进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发展。

1. 帮助小学生理解社会规范小学生不仅仅是要学习课程,他们还要逐渐适应和理解社会风尚和规范。

通过规则教育,小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准确地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明确遵守社会正常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只有在良好的社交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越性,规则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合适的生活习惯。

2. 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规则教育也有助于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生的交际过程中,如果没有规则约束,那么就会导致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过度嬉笑、用语不当等。

通过规则教育,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人际之间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和尊重别人权利的原则,从而展现出个人的人际关系优势和自我价值。

3. 帮助小学生培养心理分析与反思能力在规则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诲人不倦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小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和总结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含义和规则背后的逻辑。

这些技能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有极大的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

二、重视小学生的规则教育的方法要想让小学生正确的接受规则的约束、建立良好的习惯都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从而在日常教育中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控制和教育:1. 以身作则身教比言教更加重要。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他们的行为和语言方面体现出一个良好的榜样。

只有在教育者自己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以身作则的情况下,孩子才能接受规则大家都需要遵守的共同价值。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课件(共16张PPT)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课件(共16张PPT)

以后每一次当小孩说到没做到,我们都 可以说,是不是要等到瓜熟的时候呀,你还记 得那个齐襄公瓜熟的时候不?再把这个故事简 要地跟他回顾一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 式更能让人接受。
谢谢观看
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学校里自 然就形成了自我行为控制;
一方面不会因为太调皮而有安全隐患,另一方 面,也可以在学习中养成规律的好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只有 营造了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才 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空间 。
培养孩子规则 意识
家长带头做榜样。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小 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 ,家长的规则意识会潜移默化到他,这个影响 是最深远的。
小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个复印 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不 可能培养出小孩子的规则意识的。
要润物细无声
小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 个建立各种神经元链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抓住 各种机会来培养他。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他 还在玩,那我们大人可以先吃,他看到大人吃 ,或者他饿了自然会乖乖地来吃饭,不用千呼 万唤始出来。讲故事的时候碰到类似的问题可 以多启发,刻意说教的效果往往不太好。
比如:史记里的一个故事——瓜 熟的时候,春秋时期,齐襄公派连称和 管至父去戍守葵丘(今山东临淄县西) ,瓜期时(七月)派他们去,答应等到 第二年瓜熟的时候就派人代替他们,让 他们回来。
但是,第二年瓜熟的时候,连称 和管至父送个瓜给齐襄公提醒他瓜已经 熟了,齐襄公还有点生气跟他们俩说, 什么时杀,付出惨重的代价。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孩子 的问题看起来是无伤大雅的小缺陷,背 后直接导致的原因是因为缺乏自制力。
家长要制定好规则,让孩子知道每件事的界限 。
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 能适应学校规则,以后走上社会也会更容易适

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引言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守规则是社会行为中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帮助他们成为有意识、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1. 重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

小学生应该明白,遵守规则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和集体利益。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讨论和实际案例,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2. 以身作则小学生往往更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他们信任和尊重的成年人。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严守规则。

当孩子看到家长或老师都在遵循规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规则的重要性。

3. 规则的解释和意义分析有时候孩子并不完全理解规则的用意,家长和老师可以与他们一起解释规则的背后意义。

通过举例说明,让孩子明白规则的存在和遵守规则的原因。

这样的交流过程有助于增强孩子对规则的认同感。

4. 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小学生对奖励和惩罚的反应较为敏感,可以利用奖励与惩罚机制来帮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立积分系统或小奖品激励,给予遵守规则的孩子奖励。

同时,也要明确规则的违反会带来的后果,并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的机制可以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5. 规则的灵活运用规则并不是僵化的,有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适当地调整和灵活运用。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意见小学生渴望被尊重和听取意见。

在建立规则时,让孩子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将规则制定的过程变得更加民主。

这样的参与感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意识。

7. 稳定和一致性小学生需要保持稳定和一致的环境来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保持明确的规则,不能给孩子留下模棱两可或不一致的印象。

幼儿规则培养

幼儿规则培养

幼儿规则培养幼儿规则培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用准确的中文描述幼儿规则培养的过程,并使读者感到仿佛是真人在叙述。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规则的引导。

幼儿规则培养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适合幼儿的规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比如,教会孩子们饭前洗手,饭后收拾桌子,不乱扔垃圾等基本规则。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整理能力。

在规则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正面引导。

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积极的奖励,如表扬、奖励小礼物等。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激发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让他们明白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幼儿规则培养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们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规则背后的道理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不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让小动物生病,从而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比如,组织一场小小警察队的游戏,让孩子们扮演警察、小偷等角色,学习遵守规则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并愿意主动遵守。

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规则环境。

家长和教师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首先要守规矩,严格要求自己。

同时,我们还要与家长、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并执行规则,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受到规则的引导和培养。

幼儿规则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适合幼儿的规则,注重正面引导,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开展游戏和活动,营造良好的规则环境,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班社会活动《生活中的规则》

中班社会活动《生活中的规则》
(4)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做一做,玩一玩
(1)游戏——安全过马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受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快乐。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到家把生活中的规则以小老师的身份教给爸爸妈妈。
看,谁来啦。今天小咕咚要和我们一起做个文明、守则的好孩子。
画面:小咕咚来,它来到教室,这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哎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3、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应该怎么做?
4、为什么要排队倒水?
2、看一看、说一说
还有哪些地方我们要遵守排队的规则?请幼儿来说一说。(喝水、上厕所、玩滑梯、做早操排队、下楼梯等)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规则》
设计意图: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他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培养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制定、理解规则,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存在,初步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出示游戏时没有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么做?
(2)出示生活中人们没有遵守社会规则的图片“小区怎么了”,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做才对?
(3)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师:你看懂了哪张图,这里藏着什么规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告诉幼儿在这些图片中有些人因为不遵守规则才会造成汽车碰撞、上下车拥挤等,如果我们遵守规则,那么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规则与安全的关系。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为孩子赢得美好未来!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为孩子赢得美好未来!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现在的孩子,集家庭成员万千宠爱于一人,在溺爱和娇宠中成长,常常表现出特别严重的我行我素倾向,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情感冷漠,规则意识淡薄。

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才会有更多青少年犯罪现象产生。

面对种种令人心痛和不忍的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报道,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规范之内并且必须遵守规则才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否则,就要为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根据小学低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这个时候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规则意识是必要的,也是最佳时期。

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就能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那么孩子们将终身受益。

怎样做才更行之有效呢?我想我们应该在密切联系家长的情况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对低段儿童作息习惯加以规范,让孩子们在作息过程中建立规则意识家长从决定把孩子送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可很多家长不这样想。

他们有很多理由:孩子还小,应该让他更自由;交给老师管,老师的话孩子最听;叫我们陪着孩子一起遵守这样的作息时间怎么可能等等,正因为家长的不配合,老师无论如何要求,许多孩子还是养成了赖床、拖沓等不良习惯。

如果老师严格要求: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睡觉,家长们严格监督,并制定出相关作息时间表,一家人共同遵守,孩子哭闹也必须坚持。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且潜意识里就会想:上学了,在时间上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

这样的规则意识一旦形成于孩子的大脑中,孩子受益,家长也省事不少:孩子不会因赖床而上学迟到,家长也不会因孩子起床晚而弄得手忙脚乱;孩子不会放学去电玩或游戏,家长也不会因孩子晚归而为孩子安全担忧着急;孩子不会因拖沓而完不成作业,家长也不会为孩子的作业唠叨不停;孩子不会因晚睡而睡眠不足,家长也不会为孩子健康担忧。

二、让低段儿童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发展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年轻的家长们都能帮助孩子做到:手脸洗干净,天天要刷牙,头发梳理好,衣服穿整洁,书包整理好。

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观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观后感看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内容后,真的是感触颇多啊。

首先呢,我就想到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鸡飞狗跳的场景。

比如说,让孩子收拾玩具,那简直就像是在求着小祖宗干一件天大的难事。

以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看了这个才明白,原来是规则意识没建立好。

规则意识的培养,就像是给孩子的小世界里画好跑道。

从节目里我发现,家长得先做个好榜样。

这就好比你想让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天天熬夜刷手机,那孩子心里肯定想:“哼,你都这样,凭啥要求我呀。

”所以啊,家长得先自律起来,自己遵守规则,孩子才能有样学样。

还有啊,定规则不能像一阵风,想起来就说,忘记了就拉倒。

得是那种很明确、很稳定的规则。

就像交通规则一样,红灯停绿灯行,这是雷打不动的。

比如说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那到时间了就得坚决执行,不能孩子一撒娇就妥协。

我之前就总是在这方面犯错误,孩子一哭闹,我就心软了,结果规则就成了摆设。

现在明白了,这是在害孩子呢,孩子会觉得规则是可以随便打破的,那以后长大了可咋整。

而且,在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这就像是大家一起商量怎么玩游戏一样。

孩子觉得自己有发言权了,就会更愿意去遵守。

不能家长单方面地强硬规定,那样孩子就会有抵触情绪。

比如说,一起商量家里的卫生规则,问孩子垃圾应该放在哪里,孩子说放在垃圾桶,那好,这就是大家一起定的规则了,他就会更自觉地遵守。

另外呢,奖励和惩罚也很有讲究。

奖励不能太夸张,不能孩子做了一点小事就又是买玩具又是给钱的。

小贴纸或者一个小拥抱就很好。

惩罚也不能是那种伤害孩子自尊心或者身体的。

比如说孩子没按时完成作业,那就减少一点他玩耍的时间,让他知道违反规则是有代价的。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种一棵小树苗,得精心地浇水、施肥、修剪。

不过只要方法对了,孩子就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守规则、有教养的人。

以后我可得好好按照这些方法来培养自家的小调皮蛋啦。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问题在学校中,纪律和规则是小学生必须面对和遵守的。

然而,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挫败。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问题。

一、理解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让小学生明白学校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教育来实现这一点。

告诉他们学校纪律和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和福祉。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理解,并自愿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

二、建立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在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问题时,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来建立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

鼓励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

当他们能够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时,会感到成就感并意识到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

三、提供榜样和引导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成为小学生的榜样,展示良好的纪律和规则行为。

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让他们能够模仿并学习。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适应学校的纪律和规则。

四、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解决纪律和规则问题的重要一环。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小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对学校纪律和规则的看法和困惑。

在听取他们的问题和意见的同时,我们可以向他们解释学校纪律和规则的理由和目的,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五、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处理学校纪律和规则问题,也意味着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

六、奖励和鼓励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纪律和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

当他们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作者:绵竹市绵竹中学廖艳时间:2012-4-13 15:36:29 来源:会员转发人气:932“没在规矩,不成方圆。

”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

为了促使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已是刻不容缓。

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一、从孩子的“游戏规则”说起如果有人问现在谁最讲游戏规则,我认为就是孩子。

几个小孩子在“打王牌”,谁先打、怎么打、能怎么打不能怎么打,他们有约定的规则。

在玩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违犯规则。

最有意思的是在学生中有打乒乓球的游戏规则,有两位同学先当打,后面的同学则自觉地排起队,如果哪个同学先输掉三个球输了,那对不起只能下台,再排队。

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的,那怕身材高大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也不例外。

这么懂“游戏规则”的孩子,却为什么在校不遵守校规,在家“行为霸道,做事任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伤亡事故的悲剧时常发生?为什么总在学校的楼道里打闹,致使意外伤害的事频频发生?如果我们再从孩子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

第一、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孩子。

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或者成人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

由于孩子是自己“游戏规则”的制定都,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的规则,体现了孩子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

基于此,孩子有遵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

第二、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惩罚。

既然是规则,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

孩子们肯定清楚,如果不按规则玩游戏,就会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跟他玩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跟我玩”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罚。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从规则的制定者来看,只有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才能为孩子遵守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供前提,这也正好体现了“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普遍原则;从违反规则的后果来看,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反思我们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有多少是孩子们参与制定的?大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思维的角度,给孩子们制定了诸如“不能在楼道里追赶打闹”、“上课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践踏草坪”等许多禁止性的规定,而学生只是一个执行者,这种被动的执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一种潜在的逆反。

如果我们能以下的思维去尝试,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

1、民主协商,共定规则,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

不妨试试让学生和我们一起商量制定某方面的规则,如说错话时要主动道歉,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下课不在走廊到处乱跑等等,让他们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哈马斯认为:没有主体间的有效性就没有规则。

规则或规范不像事件那样发生,而是根据一种主体间承认的意义面有效的。

这种联系的养分在于行为的意向性取决于“意义的统一性”,而意义的统一性则依赖于规则主体间的有效性。

有一位教师在讲“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时,他利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他一改过去先是告诉学生交友的原则是哪些,而是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好的朋友”,然后在全班进行统计,结果是有几位学生成为多人的“最好的朋友”,接着教师让大家找一找这些同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多同学的好朋友。

通过大家的分析,在这些同学身上找出了许多的优点,教师将学生找出的优点进行归类,就形成了“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

虽然学生找的这些原则,可能不是十分科学,但却非常有效,凡就是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找出,而且有活生生的现实例子,学生容易接受,那当然就容易做到了。

如果我们将此方法进行迁移,可以用在学校许多规则的制定上。

如班规的制定,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写几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应该做什么?”(鼓励性规则),“你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则),经过讨论、筛选、归纳确立到最后的执行。

这样,以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

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对学校的课间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

那当然,作为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制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规则来,但问题是至少这是一种可执行的规则,是被执行者本身认可的规则,即使是不规范、不完整、不全面,也可能通过实践以后再让学生去补充、修正,这个过程又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与提高,,最终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规则。

2、让学生了解规则,逐渐提高对规则的认同度。

让规则的遵守者了解规则,这是规则意识的首要内容。

但是规则是带有普遍生的,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就不可能理解规则的意义。

在学校有些规则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规则的形成和制定,但有些规则不可能由学生直接参与制定,如《交通规则》、《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对此,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了解规则,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

对于学校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循序渐进从普遍性程度较低的规则着手,逐渐提高到普遍性程度较高的规则;从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与实践经验为基础所认识的规则,逐渐提高到比较抽象的规则。

如幼儿园里的孩子虽然不能理解,但基本上都知道“绿灯行、红灯停”的交通规则,由此,可以在小学就进行基本交通规则的教育,在初高中进行安全教育。

3、长期坚持,巩固规则有些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终如一,长期坚持。

只是什么时候突然想起,什么时候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现问题时才提出要求;有时活动前提了要求,活动后却没有进行检查评价。

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抓不懈,才能日积月累,使规则意识得到巩固。

尤其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学生一起制定出来的班级管理规定,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不管是清洁,纪律,学习都要一视同仁。

4、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规则意识。

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认知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规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针对交通安全与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可开展“我当一天小交警”主题活动;对于初中学生可开展“交通事故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感受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再如,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爱护小树”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参加种草、植树,各班承包认领并给小树命名等一系列活动,将学生自己的劳动融于其中,这样让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生命的可贵,才能更好的树立起“爱护花草树木”的规则意识。

5、注意语言的暗示。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青少年不能讲反话。

因为他们存在着一种“逆反心理”。

你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越是喜欢尝试着去做。

如在学生上下楼梯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这样会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说“不要靠左边走,靠左边会很危险的”,从而出现过激行为。

如果教师正面提出规则,就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于增加遵守规则的意识。

另一方面,禁止学生做的事,我们不能用商讨的口气来表达,和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而不是形成错误的或模糊的意识和判断。

三、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了解了规则,明白了规则,并一定就意味着有了规则意识,因为规则意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

一方面,学习规则的最终目的是要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具有规则知识的人并一定就遵守规则,而可能相反,越能违反规则的人可能就是非常了解规则的人。

比如,罪犯中的惯犯,大部分是特别熟悉法律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

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规则知识,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惩罚或者付出代价的。

1、适当采取“自然惩罚法”。

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处罚的,当然这种惩罚有的是即时必然产生的,如“用手直接去触高压线”;有的是潜在可能的,如“横穿马路”。

不遵守规则同样会产生危害性,这种危害既是对自己的,也是对社会的,即社会危害性。

如,现在频频出现的酒驾致人死亡的交通事件。

而规则意识的形成往往是在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这种危害的产生,降低维护规则的社会成本。

教育虽然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采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好处的,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有益的。

如对于不按规定打扫卫生的学生,可以在认识到错误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打扫卫生的工作;对于不爱护花草树木的学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使其负责看护校园花草树木;对于不遵守公共卫生的,可以让其清理和保护公共卫生等。

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要为自己做过的错事承担相应的责任。

2、教育学生不要有“侥幸心理”。

由于大多数违反规则的后果是潜在的、隐性的,所以学生会常常对自己违反规则找出理由或借口。

如我今天在马路上靠右行,并没有发生事故;某同学在楼道内打闹并没有造成伤害等,所以我也可以这样去做,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这是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明白,一次不发生并不是不会发生,一旦发生就会付出严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侥幸心理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最大敌人。

还有,学生有时不明白一次与多次、一人与多人、量变与质变的的关系。

如不让踩草坪,我怎么踩了一下,草并没有死;不让摇树,某同学摇了一下树怎么没有死等。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多人踩草,多人摇树,从都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后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3、注意防范“第一次”。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定要注意对“第一次的”防范与教育。

显然,许多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

如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教作业,第一次……一个人规则意识的缺失,最终可能会轻视社会中的一切规则,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此,作为学校在制定一系列规则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不能仅仅只将规则写在低上,挂在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