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考研《古代汉语教程》专题复习 《古代汉语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专题09.12.31
专题一说文四大家
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学习、研究《说文》的最佳注本,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对字义的来源和发展有较详细的分析。
专题二古书用字的歧异
1、古今字P17
古今字包括古字与今字,是指先后产生或使用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的字。其中先产生或使用的字叫古字,后产生或使用的字叫今字。两个字是在某个特点意义上构成的古今字,如“黄昏”这个意思,“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2、异体字P24
在同一个时期内,构形不同而读音和记词职能完全相同的字,叫做异体字。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
3、繁简字P28
繁简字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是作为同一个词记录符号而存在构件简繁、笔画多少差别的一组字。其中构件繁、笔画多的字是繁体字,构件简、笔画少的是简体字。
4、本借字P30
本借字包括本字和借字。一个词固有的写法,叫做这个词的本字。不用本来该写的字而临时借用一个同音别字相代替,这个被借用的字叫做该词的借字或假借字。
通假字成立的条件:古人借用通假字来记词,纯粹是利用它的字音,把它作为一个音节符号来对待的,至于它的字义则完全置之不顾。读者遇到了通假字也只能据音知词,不拘形体,否则无法知其真意。这就是说,通假字与本字在字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字音上却一定是相同或者极其相近的。可见,音同音近是用字通假的必备条件。
专题三避讳的基本知识
避讳有广狭两义。P457
广义的避讳包括敬讳、忌讳和憎讳三种情况。
出于迷信畏忌心理而讳用、讳言凶恶不吉利字眼或音节的,这是忌讳。如,吴人讳言“离散”,称“梨”为“圆果”,称“伞”为“竖笠”。
出于厌恶憎恨心理而不顾名姓、物称与仇家或鄙夷之人姓、名同的,这是憎讳。如唐肃宗恶安禄山,郡县名多加改易。
由于封建礼制、礼俗规定、约束,或出于敬重的原因,而不敢直呼尊长名字,以至于用与尊长名同或仅音同的字的,这是敬讳。如汉武帝名徹,汉人讳“徹”为“通”,而《史记》、《汉书》并称“蒯徹”为“蒯通”,就是例子。
狭义的避讳专指敬讳这一类情况。
专题四古籍古注基本知识
一、古籍的分类P330
刘歆编成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将图书分为六个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算术、方技六略。
西晋荀勖作《中经新簿》,开创了我国古代图书目录分类的四分法。其后图书四分,基本成为共识。
唐初,魏征撰《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作为部名。《隋书·经籍志》的出现呢,标志着图书四分法的最重确立。
二、古籍注疏的基本类型
古籍注疏主要有五种类型,即:专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和音义类。
专题五修辞
一、互文P454
当须要同时叙述两件存在某种共同性的事物时,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或者为了使得句式整齐,将其共同性一分为二分配给这两件事物,使各举其一而省其一,多数情况下并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加以叙述,这种修辞方式叫做互文。
例如,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对句互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合叙P456
为了使句子紧凑、文字简约,把两件事合在一起加以叙述,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和叙,或称并提。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连及P456
本来是对甲事物做描述,但行文时为了凑足个音节,又连带涉及到乙事物,把乙事物的特征作为陪衬,这在修辞上叫做连及。
如,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专题六语法基本知识
一、意动用法P230
意动用法,是指宾语不具备谓语所表示的那种性质或状态,也不属于谓语所表示的那种人或物;而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这种性质、状态,或把宾语就当做谓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待。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宝珠玉者,秧必及身
二、使动用法P227
使动用法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从主语那里发出的,而是主语强使他的宾语发出的。使动用法中的动宾结构,实际上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