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显微技术.ppt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ppt课件
– 体内: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细胞间相互影响 – 体外:缺乏动态平衡的稳定环境 – 发生的变化
• 分化现象减弱 • 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 • 一定时间后死亡或者转化获得不死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 体外培养的细胞仍具有研究的意义
– 许多性状仍与体内相同
• 如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仍可博动,
– 细胞在培养中的表现,存在相应基因关闭/ 开启引起的现象,在培养的细胞中某些特定 功能的丧失,可为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提供 线索。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 成纤维细胞型
– 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生长时呈放射状。 – 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外,凡由中胚层间充质起源的组织,
如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等常呈本型状态。 – 凡培养中形态与成纤维类似时皆可称为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 上皮型细胞: • 扁平不规则多角形,彼此紧密相连。生长时呈膜状移动, 细胞很少单独行动。 • 起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如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 管上皮、肝胰、肺泡上皮等皆成上皮型形态。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组织块接种: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一
• 传代期:
– 原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便改称做细胞系 (Cell Line)。此期的持续时间最长。
– 在培养条件较好情况下,细胞增殖旺盛,并 能维持二倍体核型。
– 为保持二倍体细胞性质,细胞应在原代培养 期或传代后早期冻存。
• 特点
– 细胞群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 – 细胞克隆形成率(Cloning Efficiency)低,即细胞独立生
存性差。 – 由于原代培养细胞和体内细胞性状相似性大,是检测药物很

细胞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 实验操作流程 •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 实验技能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细胞培养和细胞转 染技术
探究细胞信号转导的机 制
实验背景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结 构和功能的基础
能量转换
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可以将光能或化学能转换 为细胞可利用的ATP等能 量形式。
信息传递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和 电信号传递信息,协调各 种生理活动。
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
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 可以复制自身并产生新的子细胞。
细胞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会逐渐失去其 全能性,并获得特定的功能和形态。
定性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和推理,探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
结果解读与讨论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解读,明确实验目的和 结论。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提出可能的假设和 研究方向。
05 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 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实验步骤
实验包括细胞培养、显微观察、细胞计数等步骤,每个步 骤都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实验涉及细胞培养、显微观察、细胞计数等技术,通过这 些技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 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清晰,学生能够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并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显微操作仪
转基因显微操作过程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细胞化学技术
•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用于对某些 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
• (一)固定 1. 物理固定:血膜空气干燥、冷冻干燥。 2. 化学固定:如甲醇、乙醇、丙酮、甲醛、戊
二醛和锇酸等试剂。显示多糖常用乙醇固 定,显示酶类多用甲醛丙酮缓冲液固定。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1、 原理
•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波长与加 速电压(通常50~120KV)得平方根成反比;
• 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 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 分辨力0、2nm,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 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小于0、2µm)。
激光共聚焦扫描 显微镜光路图
LCSM Image of a Xenopus Melanophor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green) and the nucleus (blue)
(四)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视野背景 就是黑得,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 衍射得光线进入物镜,物体边缘 就是亮得。
• 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要 喷涂上一层重金属膜,重金属在电子束得轰击下发出次级电 子信号。
SEM LIGHT PATHWAY
人类红细胞
酵母
人类精子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 原理:根据隧道效应设计,当原子尺度得针尖在不到一个纳 米得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重叠,外加一电压 (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形成隧道电流。电流强度与针尖 和样品间得距离有函数关系,将扫描过程中电流得变化转换 为图像,即可显示出原子水平得凹凸形态。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G. 氯化汞 性质:无色粉末,剧毒
优点:渗透力强,对蛋白质有强烈的沉淀 作用
缺点:材料收缩
*常与甲醛、冰醋酸、丙酸等配合使用。 用碘除汞
H. 碘 性质:棕红色晶体
优点:渗透力强,野外使用方便
缺点:易挥发,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溶于碘化钾溶液配置固定液;使用时可与 福尔马林配合使用。是低等单细胞生物、 浮游生物的良好固定液
有必要,必须采用与固定剂中的酒精浓度相同或相近 的酒精。
2.凡是含有铬酸、重铬酸钾、锇酸的固定剂,必须用流 水冲洗,冲洗时间应等于或多于固定时间。
3.如固定液中含有氯化汞,应根据溶液的性质用水或酒 精冲洗,冲洗完毕必须在70%酒精中加碘液去汞 。
4.含有苦味酸的固定剂,宜选用70%的酒精进行洗涤。苦 味酸的黄色在70%酒精中能自行脱去,或加入碳酸钾饱 和水溶液除去。
I. 锇酸 性质:灰黄色结晶,强氧化剂,剧毒
优点:目前最好的固定剂之一,脂类物质 唯一的固定剂
缺点:渗透力弱,组织固定不均匀,价格 昂贵
*取材较小,固定后用过氧化氢漂洗
第二节 洗涤和脱水
一、洗涤的目的和原则
洗涤的目的:将组织间隙中的固定剂清洗干净以免妨碍 染色或使材料在后续处理中变质。
洗涤的原则: 1.固定剂为酒精,或酒精混合物,一般不要求冲洗,如
第二章 光学透镜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
➢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和聚光镜都是由多个单透 镜或复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但其实质上只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虚 像,在显微镜上不能单独使用。
第七节 脱蜡与染色
四、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辅助试剂
a. 媒染剂
有的染料不能直接使细胞或组织着色。媒染 剂通常能在水中电离金属离子(金属盐类或 金属氧化物)而与染料结合成有色复盐(不 溶于水或酒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nuclei
28
四、作业
1.绘制口腔上皮细胞(点线绘图法) 2.低倍镜、高倍镜下测微尺的标定方法及结果 3.计算核质比
29
镜台测微尺
30
目镜测微尺(200小格)
31
实验二、细胞生理活 动的实验观察
32
实验目的
通过制片与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等生理活动 掌握死活细胞鉴别的原理及方法
许多酸性染料不易穿过活细胞的质 膜进入细胞内,却能渗入死亡的细胞 内,使其着色,以此来鉴别死活细胞。
8
9
(一)临时制片——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制备
取载玻片一张(揩净)→加一滴生理盐水→取材(口腔内颊 部上皮细胞)→涂于生理盐水中→盖盖玻片→染色(甲基 蓝)1’→观察
10
(二)显微测量
1.显微测量计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11
(1) 目镜测微尺
1.外形是一圆形玻片,装入目镜镜筒中。 用于测量标本用。 2.刻度标记0~100,实际分为200等份,每一个格的长
度需用镜台测微尺标定。
12
(2) 镜台测微尺
1.外形是一载玻片,上有一带精细刻度的标尺。 2.总长度为1mm,分为100等份,每一个格的长度为
0.01mm(10μm)。
13
(3)标定方法
①将镜台测微尺置镜台上。 ②低倍下找到镜台测微尺,使之与目镜测微尺平行且
左端对齐(0刻度重合)。
using of the microscope
(I) Use of low objective lens (II) Use of high objective lens
7
Structure of the microscope Mechanical part Optics part Lighting part

02细胞生物学技术PPT课件

02细胞生物学技术PPT课件
把一物体放在光源和观察者之间,当光线通 过一固体物的边缘时,在高倍放大情况下所观察 到的干涉效应。
15
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用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可直接从显微中 观察未经固定和染色的活细胞。
通过活细胞的光的相位 发生了变化,相差和微分干 涉差显微镜可使光相位变化 转变为振幅变化,产生高反 差影像。
不同显微结构的尺寸
由左至右依次为动物细胞、细菌、线粒体、流感病毒、核糖 体、绿色荧光蛋白、胸腺嘧啶。虚线为光学显微镜分辨极限。
5
凸透镜的五种成象规律
物距 (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2f>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 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 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 分构成;
• 分辨率0.2nm,放大倍数达百万倍; • 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小于0.2µm)。
27
制样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固定技术 负染法和投影法 复型和冷冻蚀刻技术
28
超薄切片技术
电子的穿透能力很弱, 因此要把样品做成很薄。
2. 熟悉细胞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技术特点。 3. 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3
细胞生物学的许多进展,尤其是近年来振奋 人心的发展,都是由于引入新研究方法的结果。
1 显微镜技术 2 细胞培养 3 细胞及其组份的分离和纯化 4 重组DNA技术 5 细胞工程技术
4
一、显微镜技术
一个典型的动物细胞,直径为10~20µm,比 人肉眼能见到的最小颗粒还小5倍。
最常用的是50纳米左右 的切片,即一个一般大 小的 动物细胞要切成300片。 用超 薄切片机 (ultramicrotome) 制作。

《生物显微技术》课件

《生物显微技术》课件
详细描述
荧光显微镜在观察细胞和组织时,利用荧光物质对样品进行 标记。这些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通过 显微镜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细胞内分子的分布和动态变 化。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
总结词
共聚焦显微镜采用点扫描方式,逐层 扫描样品,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 。
详细描述
共聚焦显微镜采用点扫描方式,逐层 扫描样品,并对每个点进行聚焦成像 。这种技术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 图像,适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和动态变化。
分子生物学研究
检测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分子水平的变化。
生态学研究
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与 功能。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 2
污染物检测
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评估环境 质量。
生态监测
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种群变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
3
放射性监测
检测放射性物质,保障人类和环境安全。
达和定位。
荧光染色
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或 组织进行染色,以便于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

特殊染色
针对某些组织或细胞类 型,使用特殊的染色方
法以显示其特征。
观察与记录
显微镜操作
调整显微镜焦距、光线等参数,以便清晰观 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记录方式
采用拍照、绘图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记录观察 结果。
观察目标
观察组织样本中的细胞形态、排列、结构以 及抗原表达等情况。
目前,生物显微技术已经 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 、农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和应用研究。
应用领域
生物学
研究细胞结构、细胞器功能、 基因表达等。
医学
诊断疾病、研究药物作用机制 、观察病理组织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激光共聚焦扫描 显微镜光路图
教学ppt
16
(四)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丁达尔现象 • 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照明光线不直
接进人物镜,只允许被标本反射和衍 射的光线进入物镜,因而视野的背景 是黑的,物体的边缘是亮的。 • 可观察 4~200nm的微粒子。
教学ppt
17
(五)相差显微镜
• 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见未染色的组织、细胞和细菌、病毒等活机体的图像,因 为通过样品的光线变化差别(反差)很小。
• 标本染色后改变了振幅(亮度)和波长(颜色),影响了反差而获得图像。但 是染色会引起样品变形,也可使有生命的机体死亡。要观察不染色的新鲜组织、 细胞或其他微小活体必须使用位相显微镜。
• 采用组合方式,集 普通光镜加相差、 荧光、暗视野、 DIC、摄影装置于 一体。
• 自动化与电子化。
教学ppt
23
二、电子显微镜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教学ppt
24
1. 原理
•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的波长短,并且 波长与加速电压(通常50~120KV)的平方根成反比。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METHODS AND 教T学EppCt HNIQUES
1
本章内容提要
• 第一节 显微技术
• 一、光学显微镜
• 二、电子显微镜
• 三、显微操作技术
•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三节 细胞分离技术
• 第四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
教学ppt
2
第一节 显微技术
• 光学显微镜:以可见光(或紫外线)为光源。 •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为光源。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ppt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ppt

色。用于显示糖和脱氧核糖核酸(Feulgen反应)。
3. 联苯胺反应:过氧化酶分解H202。产生新生氧,后者再 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合物。 4. 5. 脂溶染色法:借苏丹染料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 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
二、免疫细胞化学 immunocytochemistry
LCSM
• 用激光作光源,逐点、逐行、逐面快速扫描; • 能显示细胞样品的立体结构; • 分辨力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
• 用途类似荧光显微镜,但能扫描不同层次,形成
立体图像。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LCSM
LCSM Image of a Xenopus Melanophore
级电子信号。
SEM LIGHT PATHWAY
人类红细胞
酵母
三、显微操作技术 micromanipulation technique
• 是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
作的一种方法。
• 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 显微切割等。
– 细胞核移植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2 年,Briggs和King等 将不同阶段的蛙胚细胞核注入去核的蛙卵,构建核移植胚。
机处理,输出统计结果,并可根据这些性质分选出高纯度
的细胞亚群,分离纯度可达99%。包被细胞的液流称为鞘 液,所用仪器称为流式细胞计(flow cytometer)。
三、细胞电泳
• 原理:在一定PH值下细胞表面带有净的正或负电 荷,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泳动。 • 各种细胞或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同种细胞荷电量 有所不同,故在一定的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 。
核苷酸;③4种dNTP;④Tag DNA聚合酶,来自于嗜热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_PPT幻灯片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_PPT幻灯片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嗜碱性颗粒白 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小板
【作业】 绘图: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并标示出 细胞的各部分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二 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和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
【实验步骤】
A. DNA和RNA的定位
制备蛙血涂片1张,晾干。 固定:70%乙醇固定5min。 染色:滴1d甲基绿-哌洛宁染液染色5-10min,
水冲洗后在纯丙酮中分化处理2-3s。 观察绘图
【实验步骤】
B. 血细胞计数
制备蛙血细胞悬液,稀释400-600× 熟悉血细胞计数板,找到计数室和计数区域 盖玻片盖在计数板槽上,吸取1d血细胞悬液滴在盖
【作业】
绘图:人口腔上皮细胞(显示线粒体) 小鼠肝细胞(显示线粒体) 兔脊神经节细胞(显示高尔基体)
光镜下高尔基复合体
实验三 细胞内核酸的定位 和细胞计数
【实验目的】
掌握细胞化学技术定位细胞组分的一般方法; 掌握细胞内核酸的分布特点; 掌握活细胞计数的方法。
【实验原理】
A. 细胞化学染色与DNA和RNA的定位
核酸分为DNA和RNA,呈酸性, 可与碱性染料 反应而显色和定位。由于两类核酸分子聚合程 度不同,对不同的碱性染料亲和力不同,甲基 绿-哌洛宁染料的两种组分分别对DNA和RNA 有高亲和力,并分别将二者染成蓝绿色和红色。
【实验原理】
B. 细胞计数
血细胞计数板包括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9个 大格,每大格的体积为0.1mm3,计数4大格内(4 个角)的细胞数,根据每大格的体积和细胞悬液 的稀释倍数即可算出细胞密度。
玻片外侧边缘,使其渗入计数室 10×物镜下计数(四角的4大格) 细胞密度换算: 细胞数/ml=4大格细胞数/4 ×10000×稀释倍数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ppt-PowerPointPres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ppt-PowerPointPres

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4、实验小结(15分钟):总结实验过程中学 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如果不成 功,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实验作得比较好。提 醒预习下节课实验内容,提问。共150分钟。
实验作业
1.细胞间凝集的原理是什么? 2.简图表示血细胞凝集原理.
实验总结
1.为什么对照组有PBS液作对照呢? 没什么巧,因为凝集素中本身含PBS缓冲
液,当含本身凝集素是不含PBS的,只是因为 本实验中凝集素的提取时用到了PBS.
实验总结
2.那么红细胞悬液是怎么制备的呢? 其实也不难,无菌抽取动物静脉血液,当然血液
抽出来后肯定要先加抗凝剂了,然后再加生理盐水。 那么怎么从血液中将红细胞分离出来呢?想想,血液 中有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按道理来讲红 细胞应该最重吧(有待查证),用离心机在2000r/min下 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得到的应该就是红细胞了, 再加适量生理盐水洗涤几次后,加一定量是(按压积 红细胞体积算)生理盐水即可配成相应浓度的红细胞 悬液了。
三、实验仪器
普通离心机、 组织捣碎机、 粗天平、荧 光显微镜。
烧杯2个, 250ml量筒1个, 滴 管20支, 10ml刻度离心管20 支, 试管架5个,纱布若干, 无荧光载片和盖片各4片。
四、实验材料
新鲜 菠菜
五、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一)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1.选取新鲜的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后去除叶梗脉,
2. 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细胞凝聚
的原理。
3. 观察凝集的现象
Company Logo
二、 实验原理
①细胞质膜外表面的一层黏性多糖物质构成的细 胞全委会被在细胞间的联系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分化、 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PPT课件

《医学细胞生物学》PPT课件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绿蓝 色色 为为 微细 管胞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用激光作扫描光源,由于激光束的波长较短, 光束很细,所以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力,大约是普通光 学显微镜的3倍。
调焦深度不一样时,就可以获得样品不同深度层次的图像,这些 图像信息都储于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模拟,就能显示细胞样 品的立体结构。
1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用 电磁场作透镜的电子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RER的形态
显 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而着色 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分子片段,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氢键 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杂交的双链分子。 这种技术可用来测定单链分子核苷酸序列间是否具有互补关系。
人类染色体 端粒DNA的 荧光原位杂交
最初是使用带放射性的DNA探针,通过放射自显影 来显示位置。后来又发明了免疫探针法,将探针核 苷酸的侧链加以改造,探针杂交后,其侧链可被带 有荧光标记的抗体所识别,从而显示出位置。
显微光谱分析技术
细胞中有一些成分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核酸、蛋白质、细胞色素、维生素 等都有自己特征性的吸收曲线。例如,核酸的吸收波长为260nm,而蛋白质 的则为280nm。根据细胞成分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可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 某些成分进行定位、定性,甚至定量测定
放射自显影术
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 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将标本 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显 示还原的黑色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的准确位置和数量。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不经过切片而将整个微小的或者透明的生物体或者器官封藏起来制成整体装片的方法单细胞藻类菌类苔藓植物和花粉粒等低等植物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雌性生殖器为单细胞极少数例外合子不形成胚直接萌发为植物体藻类菌类地衣植物体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为自养植物体无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极少数例外生活方式为异养植物体为菌藻共生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苔藓例外雌性生殖器由多个细胞构成有颈卵器合子形成胚然后再萌发为植物体植物体无维管束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独立生活苔藓植物厥类植物植物体有维管束孢子体占优势能独立生活
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 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
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2021/3/7
CHENLI
裸子植物
产生种子,雌配子体不能离开孢子体 独立生活。种子或胚珠裸露, 不包被在果实或子房中。一般不具导管
被子植物 种子或胚珠包被在果实或子房中,
不裸露。有导管
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苔藓例外),
雌性生殖器由多个细胞构成,有颈卵器,
合子形成202胚1/3,/7 然后再萌发为植物体CHENLI
醋( 酸加 洋热 红 2021/3/7 )
醋 酸 清 洗
CHENLI
12
孚尔根压碎法 醋酸-铁-苏木精压碎法
2021/3/7
CHENLI
13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 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细胞生物实验技术和细胞的物质基础课件

细胞生物实验技术和细胞的物质基础课件
• R人眼=0.07mm R光镜=0.2um R电镜=0.2nm
光学显微镜技术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相差显微镜 •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 HE染色:苏木精—染核—蓝;伊红—染 质—红
荧光显微镜
• 常用荧光染料:
• 吖啶橙:DNA--绿色;

RNA--红色
• DAPI :DNA—兰色
如:清蛋白、组蛋白等 • 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其它化合物结合而成。 如:糖蛋白、核蛋白、脂蛋白、色蛋白、 磷蛋白
• 按分子形状 • 球状蛋白质:分子呈球状或椭球状, • 多数蛋白为球状蛋白。如:酶蛋 • 白、激素蛋白、抗体蛋白等 • 纤维状蛋白:分子呈长纤维状。多属 • 结构蛋白,起支持作用。如:角 • 蛋白、胶原蛋白等
• 在荧光显微镜的基础上加上激光扫描装置, 以单色激光为光源,使样品被激发出荧光, 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从而得到微细结构 的荧光图像
电子显微镜技术
• 透射电镜 • 扫描电镜 • 分析电镜 • 超高压电镜 • 电子枪发射电子作为电镜的照明光源 • 样品:超薄切片、冷冻制样、负染色、真
空渡膜、冷冻蚀刻
• 教材:医学生物实验学(自编)
• 参考书: • 医学生物学,杨抚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第五版 • 医学生物学,傅松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 教材内容 • 学习方法
• 1.预习-听课-复习 • 2.归纳总结,记笔记,理解性记忆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一、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与分辨率
• 分辨率,即极限分辨率,也即两点间的最 小距离
核酸的观察
• 甲基绿染液可特异对DNA进行着色。
• 哌洛宁染液可特异对RNA进行着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载物台可以旋转。
(七)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
• 1952年发明,利用两组平面 偏振光的干涉,加强影像的 明暗效果,能显示结构的三 维立体投影。标本可略厚一 点,折射率差别更大,故影
(八)倒置显微镜
• 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 • 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
通常具有相差或物镜, 有的还具有荧光装置。
(九)当代显微镜的发展趋势
,
激光共聚焦扫描 显微镜光路图
(四)暗视野显微镜
• 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视野背 景是黑的,只允许被标本反射 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镜,物体 边缘是亮的。
• 可观察 4~200的微粒子,分辨
(五)相差显微镜
• 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 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在构造上, 相差显微镜有不同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两个特殊之处。
• 采用组合方式,集普 通光镜、相差、荧光、 暗视野、、摄影装置 于一体;
• 自动化与电子化。
二、电子显微镜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
1. 原理
• 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电子束波长与 加速电压(通常50~120)的平方根成反比;
• 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 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本章内容提要
• 第一节 显微技术 • 一、光学显微镜 • 二、电子显微镜 • 三、显微操作技术 •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 显微技术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 1. 构成:

①照明系统

②光学放大系统

③机械装置
• 2. 原理:经物镜形成倒立实像,经目镜放大成虚像。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
• 原理:根据隧道效应设计,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 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重叠,外加一电压 (22V),针尖与样品之间形成隧道电流。电流强度与针 尖和样品间的距离有函数关系,将扫描过程中电流的变化 转换为图像,即可显示出原子水平的凹凸形态。
• 分辨率:横向为0.1~0.2,纵向可达0.01。
()
• 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 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 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 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 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 要喷涂上一层重金属膜,重金属在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出次
扫 描 隧、显微操作技术
• 是在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 作的一种方法。
• 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 显微切割等。
• 细胞核移植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2 年,和等将不
显 微 操 作 仪
转 基 因 显 微 操 作 过
越好; • α /2的最大值小于1;镜口率最大约1.6; • 普通光线的波长为400~700,光镜分辨力约
(二)荧光显微镜
• 特点:光源为短波光; • 有两个特殊的滤光片;
• 用于观察能激发出荧光的结构。用途:免疫荧光 观察、基因定位、疾病诊断。
(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
• 用激光作光源,逐点、逐行、逐面快速扫描; • 能显示细胞样品的立体结构; • 分辨力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 • 用途类似荧光显微镜,但能扫描不同层次,形成
• 断面的三种处理方法:
• 蚀刻( )、不蚀刻( )、深度蚀刻 ()
培养细胞内面的深度蚀刻电镜照片,示 衣被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
• 20世纪60年代问世,用来观察标本表面结构; • 分辨力为6~10,因人眼的分辨力(区别荧光屏上
距离最近两个光点的能力)为0.2,扫描电镜的有 效放大倍率为0.21020000X。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细胞化学技术
•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用于对某些 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
• (一)固定 • 物理固定:血膜空气干燥、冷冻干燥。 • 化学固定:如甲醇、乙醇、丙酮、甲醛、
戊二醛和锇酸等试剂。显示多糖常用乙醇
(二)显示方法
1. 金属沉淀法:如磷酸酶分解磷酸酯底物后,反应产物最 终生成或有色沉淀,而显示出酶活性。
• 3. 分辨力:指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 •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 0.61λ.A. • 其中λ为入射光线波长; • N.A.为镜口率 =nα/2;
表一、几种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
空气

香柏油 α 溴萘
折射率
1
1.33
1.515
1.66
• 显微镜的几个光学特点: • 介质折射率越接近镜头玻璃的( 1. 7 )
• 分辨力0.2,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
表二、不同光线的波长
电子束 名 称 可见光 紫外光 X 射线 α 射线
0.1Kv 10Kv 波长(nm) 390~760 13~390 0.05~13 0.005~1 0.123 0.0122

2. 制样技术
• 1)超薄切片 • 超薄切片厚度仅50左右,用超薄切片机()制作。 • 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丙酮逐级脱水,
2. 反应:醛基可使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变为红色。用于显示 糖和脱氧核糖核酸(反应)。
3. 联苯胺反应:过氧化酶分解H202。产生新生氧,后者再 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合物。
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切片, 重金属(铀、铅)盐染色。
2)负染技术
• 用重金属盐(如磷钨 酸) 染色;吸去染料 干燥后,样品凹陷 处铺了一层重金属 盐,而凸的出地方 没有染料沉积,从 而出现负染效果,
3)冰冻蚀刻
• 亦称冰冻断裂。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冰冻。然后断开,升温后, 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铂和碳。然后将组 织溶掉,把铂和碳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
• 环形光阑( ):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 • 相位板( ):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可将直射
原理
用途:观察未经染色的玻片标本。
(六)偏光显微镜
• 用于检测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如纤维丝、纺锤体、胶 原、染色体等。
• 进入显微镜的光线为偏振光,镜筒中有检偏器 (与起偏 器方向垂直的偏振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