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压强》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硬币浮在水面上、书包背带设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压强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书包背带为什么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这两个问题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3.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旨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教学案例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压强的理解和观点。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测量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形变程度,探讨压力与形变的关系。
3.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压强计算题,互相检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压强现象。
1.提出问题: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水的深度对硬币的浮力有何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硬币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压强?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解释心脏压强与血压的关系?汽车轮胎压强对行驶有何影响?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硬币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硬币能浮在水面上?这与压强有何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硬币受到的浮力与水深度的关系,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在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时,我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下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下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如雪山、深海等,引导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四)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纳
1.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压强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介绍影响压强的因素,包括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以及是否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探讨影响压强的因素,并提出实验方案。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探究压力、受力面积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合作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压力、受力面积与压强的关系。
3.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过程,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
1.概括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强调压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归纳学生在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升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3.强调物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
2.思考题: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如何通过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来增大或减小压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亮点解析: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本案例注重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实验、分享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如鞋子底部的花纹、自行车的轮胎等,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存在,如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施加相同的力,观察压痕的深浅,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压强的概念。
3.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本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压强的兴趣和热情。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些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压强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压强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进步。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冰块压力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好奇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以“压强”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压强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此外,结合我国实际,可适当引入相关领域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提问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如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压强?压强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压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压强现象。
2.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讨论,共同完成对压强现象的分析。
3.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胎、容器等的设计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压强现象。
2.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讨论,共同完成对压强现象的分析。
3.各小组汇报分析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提问,共同探讨压强的原理及应用。
(四)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压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压强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多元化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压强的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并提出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物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压强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如“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压强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二)讲授新知
1.压强的定义:我会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2.压强的计算公式:我会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同时,我会强调公式中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我会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压强是如何受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影响。
5.作业小结: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压强的概念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作用。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自行车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吗?跳水板为什么要有一定的弹性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压强”,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理解。
2.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让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的进步。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通过实验和实例,解释压强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如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3.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如自行车轮胎、跳水板等,讨论压强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实验,如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在相同压力下的凹陷程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为什么跳水板要有一定的弹性?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影响因素。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压强的本质,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压强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学习影响压强的因素:通过实验、图片等资源,让学生观察、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应用压强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公式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工厂、实验室等,观察压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压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压强变化。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如何测量和记录压强数据,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为什么脚踩在雪地上会陷进去?”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不同硬度表面上站立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压强的存在。
3.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际情况,提出与压强相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影响压强的可能因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整和改进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对液体的压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设疑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固体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是不是也有压强呢?环节二:新课讲授过渡:学生列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

1.潜水员必须穿潜水服潜水;2.科学实验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连罐头也被压爆;3.很多鱼类无法在深海生存;4.水库大坝上窄下宽。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演示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演示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讨论交流橡皮膜总会发生形变,并且总是向外凸出。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它的压强大小又如何呢?压强的大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假想在液体内部深度h处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积为S。

小液片要受到它上面液体的压力F,这个压力就等于上面液体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与质量m有关,质量m与液体密度ρ和体积V有关。

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计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公式p = F/S,使学生理解压强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压强的大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此外,我还会讲解一些有关压强的性质和规律,如压强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产生压强等。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压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压强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掌握,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堂所学,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强的知识。
2.解释为什么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实践性实验探究,加强知识理解与应用
本案例注重实践性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压力、受力面积与压强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5.全面反思与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得到了充分重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此外,教师还会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压强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小椅子对地面的压强?”“为什么在雪地里行走要穿雪地靴?”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提问,让学生探讨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设计实验探究压强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压力的定义,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掌握压强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使学生了解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4.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的关系。
5.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压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
此外,我还注重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品质,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课堂结束后,我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例如询问学生有没有经历过肩膀疼痛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疼痛的原因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如气球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力的存在。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压力传递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压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

压强是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因而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通过教材图14.1—1和14.—2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大小有关。

从而设计、进行实习,引入并学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通过例题进行压强的计算。

再根据压强的公式结合教材图14.1—4、14.1—5、14.1—6的内容,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知道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学会定性分析和控制变量的研究思想。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习,观察实习现象、采集的实习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历观察、实习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公式的理解应用是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探究和压强的定义是难点四、教学准备实习室准备:实习小桌、钩码和泡沫塑料和其它替代品五、学法指导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力有关的现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亲身参与实习,观察现象采集实习数据,获得基本的的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了解引入压强这个科学概念的意义。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复杂的科学问题的意义,每次只研究一个量对物理问题的影响可以使问题简化。

了解在实际中可以用控制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方法来改变压强。

六、教学过程1.导入①古罗马帝国统帅狄杜把抓来的战俘抛入死海的故事进入本章;②观看杂技演员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图片。

为什么演员不会受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压强知识。

2.进行新课看图14.1—1和14.1—2,蕴涵了怎样的物理规律呢?①链接压力的相关知识,图例略。

②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可能跟压力大小、压力作用面积大小、物体的形状和材料有关。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习,来验证你的猜想。

在设计实习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加以指导:(1)控制变量。

(2)怎样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或减小)怎样改变压力大小?(3)如何使实习的效果更明显。

各小组相互讨论,设计实习。

请一至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各小组分组进行实习探究。

交流小组结论。

③压强概念(1)提出压强概念。

板书课题:《压强》(2)学习压强概念、公式、单位。

﹙3﹚动手动脑学物理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老师引导学生如何估测、突破难点)学习简单的压强计算﹙4﹚增大或减小压强a提问: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b请一名学生上前表演。

得出结论。

归纳: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c指出物体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写成调查报告。

七、板书设计13.1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3.单位:Pa1N/m2=1Pa八、效果反馈1、把细木条压在橡皮泥上时,可由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2、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在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3、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D、压力的作用面积总是等于支持物表面积4、把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压强与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力、压强进行比较,正确的是()A、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大B、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力大C、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强大D、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强大5、下列各述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的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2)拖拉机安装履带;(3)埋电线杆时垫上一块基石;(4)滑冰时穿带有冰刀的鞋;(5)书包带做得比较宽;(6)螺钉下要装垫圈。

其中属于为了增大压强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6、履带拖拉机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3Pa,一台质量为5000kg的履带拖拉机,它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多大?(g=10N/kg)7、小阳原来睡在木板床上,最近他买了一张席梦丝软床,感到十分舒服,这是什么原因?教后反思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借助教材情景,提出问题。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

为下一步学生猜想做准备。

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发现后,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假设后,立即让学生去设计实习,学生必定会感到茫然。

老师的指导便成了本节课学生实习成败的关键。

学生设计实习时不受器材的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设计完毕,让组与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实现思维的碰撞。

学生实习时,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进行实习,让学感到“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习”的乐趣。

实习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结论,老师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实习,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快乐。

结合探究过程,引出“压强”。

压强的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强调。

学习压强的概念、计算后,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而是通过动手动脑“估测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学生估测自己对地面压强的基础上,提出“怎样使你对地面的压强迅速增大一倍?”从而引出增大或减小压强。

发现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

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缭绕”之势。

反思课堂之上,虽然我对“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定义讲授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量时间,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也是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准学生与我在“压强”上讲授与接收的对接口,没有真正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有效的概念链接关系。

在本节课中,“压强”的物理意义是从课本设置的物理情境中引发出来的,而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讲并不太熟悉,教材从所给情境中表达出了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即是压强不同,但站位比较高,没有从学生角度对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进行素材引导,没有有效触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很朦胧、很飘渺,形成低效概念;在后面的探究实习中,虽然实习形式简单,意图明确,但这个实习太过理论化、抽象化,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探知欲,有一种概念与实际的隔裂感,有一种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意味,所以实习结论无助于概念的有效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我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教材素材和内容进行了再处理。

首先,我把教学用时按排成了两个课时,把压强公式的变形拓展应用单独按排了一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用来讲授压强的概念和应用。

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简单说一下教学过程。

这次没有使用教材中的课题引入素材,而是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圆珠笔,然后,复习前面的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当用双手食指夹压笔的两端时,笔尖与笔头对两手食指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既是课题引入,又是物理情境创设,也是探究重点,可谓一石三鸟,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学生活动。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两手的食指感受不一样、形变不同?(前面学生刚学过力的相关知识,对力的概念比较熟悉,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们对压力也有一定的认识,而对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我就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以学生的原有认知角度和生活用语来分析讲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我先是引导学生思考: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最后我们看到它们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那到底是什么不一样才导致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哪?(控制变量思维)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一样的压力在笔尖上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小,作用力就比较集中;而在笔头上,一样的压力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大,作用力就被分散开了,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我顺势总结到:这个不同的作用效果就是我们物理上说的“压强”不相同,压强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一样,而作用效果不相同,那就是压强不相同。

刚才,同学们还分析到,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一样,但受力面积不同,假设我们从两手指上都取出一样大小的一块儿面积作为样本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在相同的面积上强度不同:笔尖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分到的压力多,强度大;笔头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上分到压力少,强度小,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即压强不同。

我们把取出的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受力面积称为单位面积,那么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就叫做压强,根据定义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式(板书)。

这样学生们就从自己的力和生活常识的角度理解了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定义,知道了“压强”原来就是“压力的强度”而已,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重新构建,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新的概念联系。

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按图钉时我们要用手按钉帽这一端,而不能按钉尖这一端的原因来加深学生对“压强”物理意义与定义的体会和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习则把它按排成验证性实习,从略学习,节省出时间来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这一节课下来,用时不多,但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实习不多,但综合性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性很大;教材内容再设计较大,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却变小了。

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不要唯教材是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灵活对教材内容和素材进行再处理,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科学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从学生认知角度、从“前概念”剖析和认识新概念,用学生自己的概念基石来构建学生自己的概念大厦;在概念教学中,探究实习一定要从学生身边寻找,一个实习分析要透彻全面,情境创设、分析与总结相结合,提高探究实习的综合利用率;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学生表述与教师规范总结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