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静载试验技术及要求
桩基竖向静载试验
![桩基竖向静载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b5262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9.png)
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试验目的及要求桩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通常用来确定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与位移的关系,并校核动力公式的准确程度。
当在桩身埋设有测量应力、应变、桩底反力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以测定桩周土层侧摩阻力和桩端土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测定桩身应力变化,求出桩身弯矩分布。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试验桩有如下要求:(1)从成桩到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满足不少于规范规定的休止时间。
(2)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
(3)试桩桩头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30,一般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以薄钢板圆筒做成加筋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强度等级的砂浆将桩头抹平。
(4)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高程一致。
2.试验设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由加载装置、反力装置、荷载测量装置、变形测量装置等组成。
加载装置由主梁、次梁、锚桩或压重等反力装置,千斤顶及油泵等组成。
荷载及变形观测装置由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或荷重传感器等组成。
一般静载试验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荷载测力系统可采用荷重传感器测量荷重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实现加卸荷与稳压自动化控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
千斤顶的合力中心与反力装置的中心、被检桩的横截面的形心重合,并保证合力方向垂直。
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它包含了桩身结构极限承载力和支承桩侧、桩端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两层含义。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强夯地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强夯地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45f2d0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9.png)
强夯地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强夯地基静载试验就是地基承载力试验。
用针入法试验,普通地基要求大于400千帕(KPa)。
强夯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一般1周左右; 按规范则为: 6.4.2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d;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
强夯置换地基间隔时间可取28d。
静载试验以单桩竖向抗压为例,标准试验时间25小时。
前期现场准备工作(平台架设,通电情况等)大概6-12小时,试验所需时间根据试验类型和试验方法、试验情况不同也有所区别,以单桩竖向抗压为例,标准试验时间25小时。
1、查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查验数据和施工记载,不符合规划要求时应补夯或采纳其他有用办法。
2、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查验,应在施工完毕后距离必定时刻进行。
3、强夯地基均匀性查验,可采用动力触探实验或规范贯入实验、静力触探实验等原位查验。
查验点数量应场所杂乱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认。
关于简略场所上的一般建筑物,按每400m2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不少于3点;关于场所杂乱的场所或建筑地基,每300m2不少于1个检测点,且不少于3个。
4、强夯地基承载力检测的数量,应根据场所杂乱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认,关于场所简略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载荷实验查验点不该少于3个点;关于杂乱场所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添加查验点数。
除了以上几点,地基处理做为建筑建筑物重要过程,关于安全、质量的检测更是要谨慎稳重,施工过程中应严厉依照施工计划来履行,到达施工计划上的要求。
在试夯时也应严厉遵从试夯收锤规范,到达规划要求的影响深度,和收锤规范时才能进行施工。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6d3f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b.png)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主要是指导和规范地基承载力试验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要求,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试验目的、试验设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和试验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介绍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
一、试验目的:地基承载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地基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试验设备:1. 试验桩:试验桩应根据试验需要选用适当的尺寸和类型,如静力触探法、动力触探法或钻探法等。
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包括静载试验机、千斤顶、变形测量仪器等。
3. 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和观测情况,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试验步骤:1. 桩身清理:清理试验桩的表面和底部,确保试验桩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桩身标志:在试验桩上标志好测点位置和试验编号,便于后续观测和记录。
3. 静载试验: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静载试验机对试验桩进行逐级加载,记录加载荷载和相应的沉降变形。
4. 动力触探试验:根据设计要求,使用动力触探法对试验桩进行击沉,观测击入次数和桩身阻力。
5. 变形观测:使用变形测量仪器对试验桩的变形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侧向位移、沉降和弯曲变形等。
四、试验结果:1. 承载力计算:根据试验数据和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得出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承载力曲线:绘制荷载与相应的沉降曲线,分析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3. 试验报告:编制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等,提供给地基设计和施工等相关单位。
五、试验应注意的事项:1. 试验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要做好,确保试验设备和试验桩等的完好和准确。
2.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加载程序和要求操作,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试验环境要保持良好,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4.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护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提高地基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为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桩基静载各试验方法的规范要求
![桩基静载各试验方法的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69fa75c83c4bb4cf7ecd1a4.png)
试验方法 关于时间的警示信息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水平静载荷试验(单向多循环加载法)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30min 总试验时间小于5小时水平静载荷试验(慢速维持荷载法)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增强体静载荷试验(JGJ 79)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2小时增强体静载荷试验(JGJ 340)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增强体静载荷试验(GB/T 50783)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0.5小时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JGJ 79、JGJ 340)某级加载用时少于90分钟 总试验时间小于16.5小时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GB/T 50783)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0.5小时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某级24h未稳定加载总试验时间小于20小时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某级24h未稳定加载总试验时间小于20小时岩石地基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30min加载总试验时间小于7小时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试验方法 系统更新后的警示信息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超过上级沉降量5倍,且总沉降量大于40mm 总沉降量大于0.05D且大于40mm超过上级沉降量2倍且24h未稳定未达最大试验荷载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 超过上级上拔量5倍总上拔量大于100mm未达最大试验荷载水平静载荷试验(单向多循环加载法)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30min 总试验时间小于5小时 总水平位移大于30mm水平位移值超过设计限值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水平静载荷试验(慢速维持荷载法)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 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 总水平位移大于30mm水平位移值超过设计限值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增强体静载荷试验(JGJ 79)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2小时总沉降量大于40mm超过上级沉降量2倍且24h未稳定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增强体静载荷试验(JGJ 340)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总沉降量大于40mm超过上级沉降量2倍且24h未稳定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增强体静载荷试验(GB/T 50783)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0.5小时超过上级沉降量5倍且总沉降量大于等于40mm总沉降量大于等于0.10b(b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且大于等于100mm 超过上级沉降量2倍且24h未稳定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JGJ 79、JGJ 340)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90分钟总试验时间小于16.5小时总沉降量大于0.06b(b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GB/T50783)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0.5小时超过上级沉降量5倍且总沉降量大于等于40mm总沉降量大于等于0.10b(b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且大于等于100mm 超过上级沉降量2倍且24h未稳定未达最大试验荷载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某级24h未稳定总沉降量大于等于0.06 b(b为承压板边长或直径) 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加载总试验时间小于20小时岩石地基载荷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30min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加载总试验时间小于7小时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某级加载用时少于2小时总试验时间小于25小时上段或下段位移增量超过上级位移增量5倍且位移总量大于40mm 上段或下段位移总量大于0.05D且大于40mm超过上级位移增量2倍且24h未稳定未达最大试验荷载其它警示信息:未及时传输、桩(点)号先试验后备案、试验开始未及时告知、结束未及时告知、中止未及时告知、机顶盒异常未及时告知、检测位置异常、机顶盒GPS未上传、油压异常、过程调表等为通用警示信息,判定规则不受影响。
桩基静载试验方法
![桩基静载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6e81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9.png)
桩基静载试验方法桩基静载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工程测试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桩基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和承载力进行测量,以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关于桩基静载试验方法的详细介绍:一、试验前准备1.选择试验场地: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验,如建筑物或桥梁等。
2.确定试验桩类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试验桩类型。
3.测量桩身直径:使用测量仪器(如卡尺)对试验桩身直径进行准确测量。
4.设置检测点:在试验区域内设置检测点,用于记录各个深度处的位移和应力等数据。
5.安装传感器: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各项数据变化,包括位移、应力、压力等。
6.确定加载方式: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加载方式,包括单向或双向加载等。
二、试验过程1.初次荷载:首先对试验桩进行初次荷载,使其达到预定荷载水平,并记录各项数据变化情况。
2.增加荷载:逐步增加荷载,直到试验桩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者出现较大的变形。
3.保持荷载:在试验桩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者出现较大的变形后,需要保持荷载水平一段时间,记录各项数据变化情况。
4.卸载:在试验结束前需要进行卸载操作,逐步减少荷载并记录各项数据变化情况。
5.恢复原状: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将试验场地恢复原状,包括清理、填平等操作。
三、数据处理1.计算位移:根据传感器监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各个深度处的位移量,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
2.计算应力:根据传感器监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各个深度处的应力值,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
3.计算承载力:根据位移和应力等数据计算试验桩的承载力,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4.编写报告:将以上所有数据和分析结果整合编写成报告,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总之,桩基静载试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地基工程测试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其全面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桩基静载检测压力要求
![桩基静载检测压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0b3aa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e.png)
桩基静载检测压力要求一、检测标准桩基静载检测的依据为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等。
在进行桩基静载检测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设备桩基静载检测需要使用到静载试验设备,包括反力装置、荷重装置、沉降观测装置等。
其中,反力装置可采用堆载或锚桩方式,荷重装置可采用千斤顶或预制桩等。
所有设备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方法桩基静载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等。
其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用于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并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在进行检测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合理选择试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报告桩基静载检测结束后,应编写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目的和要求、试验方法和原理、试验数据和计算分析、结论和建议等。
报告的编写应遵循客观、准确、清晰的原则,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格式化和标准化。
五、合格判定桩基静载检测结果应进行合格判定。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应将其值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定是否存在缺陷或隐患。
在合格判定中,应遵循客观、准确、严谨的原则,避免误判或漏判。
六、检测频率在进行桩基静载检测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检测频率。
通常情况下,对于重要的建筑物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检测频率,以确保桩基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检测人员进行桩基静载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d4a57e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8.png)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桩基静载试验是建筑工程、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地质勘察试验,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基的安全性和基础的特性,也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桩基静载试验规范》,桩基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桩基静载试验前准备:
1、确定试验桩的位置,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的间距安装桩基;
2、确定试验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试验桩;
3、确定试验桩的试验装置,确定试验方法和试验参数;
4、安装试验桩,调整试验桩的立桩角度;
5、检查试验桩的尺寸、深度等;
6、确定测量仪器,准备测量仪器和记录仪;
二、桩基静载试验:
1、按照设计要求,给试验桩施加静载荷,并记录每次施加的荷载量;
2、每次荷载施加后,应该观察试验桩的变形,记录试验桩的变形
量;
3、继续施加荷载,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荷载;
4、记录试验桩的稳定特性,观察试验桩是否发生破坏;
5、记录试验桩的抗拔力和抗侧推力,并记录试验桩的抗拔比;
三、桩基静载试验后处理:
1、结束试验,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妥善保存;
2、解除试验桩的荷载,根据试验结果做出报告;
3、拆除试验桩,清点拆除的桩,做好桩基拆除记录;
4、检查场地,恢复试验桩施工前的地貌;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针对桩基试验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旨在保证试验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工程设计、施工和施工监督的要求。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a97052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2.png)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该试验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从而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本文将从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试验原理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荷载作用的试验方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从而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试验原理基于土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和验证这些理论的适用性。
二、试验方法地基静力荷载试验通常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种方法。
静载试验是在地基上施加静态荷载,并观测荷载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
动载试验是在地基上施加动态荷载,并观测荷载下地基的动态响应。
两种试验方法都可以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但在具体应用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三、试验过程地基静力荷载试验的具体过程包括试验前准备、试验装置安装、试验荷载施加、试验数据采集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步骤。
试验前准备包括确定试验目的、选择试验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设备和材料等。
试验装置安装包括选择合适的试验装置、安装试验装置并调试、检查试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试验荷载施加是将预定的荷载施加于地基上,并通过试验装置来实现。
试验数据采集包括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并记录相关数据。
试验结果分析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和承载能力。
四、试验结果地基静力荷载试验的主要结果包括地基的变形特性和应力响应。
地基的变形特性主要指地基的沉降、侧向位移和倾斜等变形形态。
应力响应主要指地基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基静力荷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土木工程试验方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于地基上,观测地基的变形和应力响应,得出地基的力学性质。
该试验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可靠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静载试验规范内容
![静载试验规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f78dbae31126edb6e1a1009.png)
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C.0.1 条地基土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
C.0.2 条试验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mmC.0.3 条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C.0.4 条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5 条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 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地侧向挤出;2. 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C.0.6 条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23. 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0.50m,可取s/b=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C.0.7条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D.0.1 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
D.0.2 条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采用直径为0.8m的刚性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应不少于80cm。
D.0.3 条加荷等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 分级施加。
工程桩静载试验方案
![工程桩静载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78d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5.png)
工程桩静载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静载试验是为了验证桩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通过试验确定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能力,以保证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桩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以评估桩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二、试验对象本次试验对象为工程中使用的预制桩,桩直径为φ800mm,长度为20m,材质为混凝土。
试验共选取3根桩进行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试验条件1. 地基情况:试验区地基类型为粉土,地下水位较低,地基土层较为坚实。
2. 桩基情况:桩承受的设计荷载为3000kN,试验荷载为设计荷载的1.5倍。
3. 试验设备:试验采用静载试验机和相关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
四、试验方案1. 桩基础准备(1)清理桩基周围土壤,保证桩身清洁和无杂物。
(2)对桩进行表面清理,清除桩身附着的杂物和污渍。
(3)设置试验台和相关仪器,进行相关设备检测和监测。
2. 试验过程(1)竖向加载试验:以逐级增加的荷载值进行单桩的竖向加载试验,观测桩身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
(2)抗侧力试验:通过对桩顶施加水平荷载,观测桩的侧向位移和侧向应力变化情况。
(3)水平拉拔试验:对桩身施加水平拉拔荷载,观测桩的水平拉拔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
3. 数据采集与分析(1)静载试验机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荷载、位移、应力等参数。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桩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的试验结果。
五、试验报告1. 试验前期准备:对桩基础进行清洁和准备,确保桩体无污渍和杂物附着。
2. 试验结果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试验的荷载值、位移值、应力变化情况和试验过程数据。
3. 试验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得出桩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的试验结果。
4. 结论与建议: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对桩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六、安全措施1. 试验现场安全:在试验现场进行工作时,必须戴好安全帽、手套和防护鞋。
灰土地基静载试验技术规程
![灰土地基静载试验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9971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8.png)
灰土地基静载试验技术规程
1、首先灰土地基不属于复合地基。
2、静载实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采用的是浅层载荷板实验,在书得一百页有详细说明。
3、检测数量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一般情况下是1000平以内不少于3个点。
1000平以上3000平一下,每100平一个点,3000平以上每300平一个点。
还有其他一些抽检数量你看可以看这本规范。
地基种类: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地基就是基础下面承压的岩土持力层。
天然地基是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其节约工程造价,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为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
土层。
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桩基工程静载试验方案
![桩基工程静载试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81a7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e.png)
桩基工程静载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和意义桩基工程静载试验是为了确定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以及验证施工后的桩基桩顶荷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静载试验, 可以获取桩基在承载力和变形方面的性能数据, 为桩基施工质量的评估和地基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对象和试验方法试验对象:工程现场中的单桩或桩群。
试验方法:采用水平加载试验进行。
水平加载是指在桩顶施加水平力, 通过水平加载试验可以获得桩顶移动的力-位移曲线, 从而确定桩的水平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三、试验仪器和设备1. 静载试验机:用于在桩顶施加水平负荷, 同时记录桩顶的位移。
2. 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桩顶的水平位移。
3. 荷载传感器:用于测量加载施加在桩顶的水平力。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桩顶的位移和荷载数据, 并生成力-位移曲线。
5. 其他辅助设备:如支撑架、横梁等。
四、试验过程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对试验桩进行清理和处理, 清除桩顶杂物, 表面附着物等。
b. 安装试验仪器和设备, 并进行初步调试和校准。
2. 安装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a. 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桩顶, 用于测量桩顶的水平位移。
b. 荷载传感器安装在加载装置上, 用于测量加载施加在桩顶的水平力。
3. 进行试验加载a. 由试验人员操作静载试验机, 施加水平力载荷到桩顶。
b. 同时记录桩顶的水平位移和荷载数据。
c. 根据设计要求, 逐步加大荷载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荷载。
4. 卸载和数据处理a. 在达到最大荷载后, 逐步减小荷载, 直至卸载。
b. 对试验过程中获得的位移和荷载数据进行处理, 绘制力-位移曲线。
5. 结束工作a. 检查试验设备和仪器是否正常, 确认数据处理和绘图结果符合要求。
b. 拆除试验设备和仪器, 清理试验现场, 填写试验报告。
五、试验数据分析和评价根据试验结果, 可以分析出桩的水平承载力、变形特性和荷载-位移性能。
并根据设计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以确定桩基工程的质量和设计可行性。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含图)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含图)](https://img.taocdn.com/s3/m/7e002024360cba1aa911da66.png)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方案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1、试验依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查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查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2、检测目的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否知足设计要求。
3、主要试验设施①试验桩的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点值的 2.0 倍,依据加载要求选择油压千斤顶。
② 加载反力装置可依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承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结合反力装置、地铆反力装置(一般设施安装表示图如图一、二,其余方案同),反力装置能供给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
③ 沉降量丈量可用位移传感器或大批程百分表。
4、现场检测(1)、现场办理要求① 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的破裂层和脆弱混凝土。
②桩顶部应高于试坑底面, 为保持承压板和基桩优秀接触, 桩顶可铺设10-20mm的中粗砂。
③ 基准梁应拥有必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桩上。
固定位移计的夹具及基准梁防止振动或其余外界要素的影响。
设施安装表示图二:(2)、慢速保持荷载法试验步骤(也可用迅速保持荷载法)①试验加载量为单桩承载力特点值的 2 倍,加载分级进行,采纳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载荷一般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 ,第一级取可取分级载荷的 2 倍。
②每加一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此后每隔 30min 测读一次。
⑶ 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固标准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相对稳固标准:从分级载荷施加后第30min 开始,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出,并连续出现两次。
⑷卸载按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 2 倍,每卸一级,保持一小时,测读桩顶沉降量。
卸载至零后,测读桩顶剩余沉降量,保持 3 小时。
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319bc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6.png)
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地基静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方法,它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的细则,主要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准备、试验的操作流程等方面。
以下是地基静载试验实施细则的详细内容。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地基信息:收集与试验地点相关的地质勘察、土壤力学试验等资料,了解地基的地质情况、土层分布、土壤类型等信息。
2.确定试验地点:根据工程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具有代表性。
3.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实际情况,制定试验方案,确定试验的载荷大小、试验时间等参数。
4.准备试验设备和仪器: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准备所需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包括静载试验机、测量仪器、传感器等。
5.安全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试验现场的管理、人员的安全等方面。
二、试验方案的制定1.确定载荷形式:根据试验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时的载荷形式,可以选择单点加载、均匀加载或分段加载等方式。
2.确定试验载荷大小:根据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和工程设计要求,确定试验时所施加的载荷大小,应保证试验载荷在地基承载力范围内。
3.确定试验时间:根据试验要求和工程设计要求,确定试验的持续时间,一般需要多次测量并进行时间累积。
4.确定试验测量参数: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试验中需要测量的参数,包括地表沉降、地表倾斜、地下水位等。
三、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准备1.试验机:选择合适的静载试验机,根据试验载荷和试验方式,确定试验机的型号和规格。
2.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用于测量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理量,包括载荷、位移、沉降等参数。
3.测量仪器:准备合适的测量仪器,用于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和记录,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显示仪表等。
4.校准和校验:对试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和校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试验的操作流程1.准备试验现场:清理试验现场,确保试验区域的平整和清洁,设置试验仪器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并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79a622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a.png)
桩基静载试验规范要求
桩基检测规范的要求如下:
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
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样数量不计入验收检测的抽检总数。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应采用单桩竖向抗
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4、对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
向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
且不得少于3根。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低应变检测数量为100%。
6、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和丙级的桩基,评价混凝土灌注桩
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
评价预制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
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
7、对于直径不小于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评价桩身完整性应增加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8、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
地基承载力的试验值的规范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试验值的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d8832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0.png)
地基承载力的试验值的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试验是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用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承载能力。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关规范对地基承载力试验的过程、方法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下面将从试验前准备、试验过程和试验后处理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地基承载力试验值的规范要求。
一、试验前准备1.试验样品选择:地基承载力试验可以采用现场取样或室内制备试样的方式进行。
在进行现场取样时,应遵循现场取样规范,确定取样位置和数量,并保证取样质量。
在室内制备试样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试样的尺寸和形状,确保试样与实际地基的代表性。
2.试验设备校准:试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包括荷载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水平仪等设备。
校准记录应进行保存,并在试验报告中进行说明。
3.试验方案编制:根据地基工程的具体要求和试验目的,编制详细的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包括试验方法、试验荷载、试验步骤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试验方案应经过审核,并在试验前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各方对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达成共识。
二、试验过程1.试验操作规范: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试验设备的安装、试样的制备和放置、试验荷载的施加等。
试验操作人员应熟悉试验方法和设备操作,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2.试验荷载施加:试验荷载的施加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试验方案进行。
在静载试验中,试验荷载应逐渐增大,以便反映地基的变形性状;在动力荷载试验中,应保证荷载施加的均匀性和标准化。
3.试验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
包括荷载-沉降关系曲线、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试样的变形情况等。
试验数据记录应规范、完整,并包含必要的文图资料。
三、试验后处理1.试验数据处理:试验数据处理应根据试验方案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包括荷载-沉降曲线的绘制、荷载-位移曲线的分析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等。
试验数据处理结果应准确可靠,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步骤
![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9f837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d.png)
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步骤
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呢,得先把场地准备好。
你想啊,这就好比给一场大戏搭舞台,要平整、坚实才行呢。
把试验场地清理干净,不能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不然会影响试验结果的。
接下来就是要安装反力装置啦。
这个反力装置就像是个大力士的支撑脚,有堆载式的,还有锚桩式的。
要是堆载式的呢,就得把那些重物,像沙袋呀、混凝土块之类的,稳稳地堆上去,可不能堆着堆着就倒了,那就闹笑话啦。
锚桩式的话,就要把锚桩打得牢牢的,就像把钉子死死地钉在木板上一样。
然后就是安放千斤顶啦。
千斤顶可是个关键的小能手呢,要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它能够准确地施加压力。
这就像给小能手找个最佳工作岗位似的。
再之后呢,就是放置沉降观测装置啦。
这个装置就像小眼睛一样,要仔细盯着地基沉降的情况。
一般会用一些高精度的水准仪之类的仪器,可不能马虎,毕竟这关系到整个试验的准确性呢。
都准备好以后,就开始加载啦。
加载的时候要慢慢地加,就像给一个小宝宝喂饭,不能一下子塞太多,要一点一点来。
每加一级荷载,就得停下来看看沉降的情况,记录好数据。
这个数据可重要啦,就像宝藏的密码一样。
在加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沉降突然变得很大,或者地基已经出现了破坏的迹象,那这个试验就得赶紧停止啦。
就像发现危险信号就得立马刹车一样。
试验结束后呢,就根据记录下来的那些数据,来计算地基的承载力啦。
这就像是考完试后算分数一样,要仔仔细细的,这样才能知道地基到底有多“强壮”,能不能承担起上面建筑物的重量呢。
宝子,这样说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啦 。
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标准
![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6e565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7.png)
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测试混凝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同时也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标准。
二、测试对象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的对象是地基基底土层,一般是建筑基础下方的土层。
测试时应注意,测试对象的土层应该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土质变化或裂缝等情况。
三、测试方法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方法主要有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两种。
1. 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试方法,可以测定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静载试验一般分为单桩静载试验、双桩静载试验和板载试验三种。
(1)单桩静载试验单桩静载试验是在单根桩上进行的一种试验。
测试时,先将试验桩打入地基土层中,然后在桩顶加上一定的荷载,通过测量桩的沉降量和荷载大小,来计算土层的承载力。
(2)双桩静载试验双桩静载试验是在两根桩上进行的试验,可以测定土层的水平变形特性。
具体过程是,在地基土层上打入两根桩,然后在其中一根桩上加上一定的荷载,通过测量另一根桩的位移量和荷载大小,来计算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3)板载试验板载试验是在地基土层上放置一块负载板,然后在板上施加一定的荷载,通过测量板的沉降量和荷载大小,来计算土层的承载力。
2. 动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快速、经济的测试方法,适用于深层土层的测试。
测试时,将一根长杆插入地基土层中,然后用一定的冲击力将杆子往下推,通过测量推杆时的反弹速度和反弹次数,来计算土层的承载力。
四、测试标准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标准有很多,国内常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1. GB/T 50123-1999 建筑地基试验标准GB/T 50123-1999 是我国建筑地基试验标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基试验。
其中包括了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2. JGJ 106-2014 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定规程JGJ 106-2014 是我国建筑行业中比较常用的混凝土地基承载力测试标准,其中详细介绍了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载试验技术和要求1、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2、量测仪表应每年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并出具合格证,使用时在有效检定期内,以保证基桩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测调试。
3、预制桩休止期持力层为粘性土,应为28天以上;砂质粉土、砂性土宜为14天,灌注桩28天以试桩为中心1.0至1.5倍桩长为半径范围内没有强烈振动干扰的条件下,休止28天以上。
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静载试验,应加载至地基土破坏(抗拔:桩侧土体破坏、水平试验:桩侧土体破坏或桩身结构破坏);为工程验收而进行抽样检测的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水平承载力设计值的2.0倍。
5、抽检数量:单位工程内同一条件下(同地质条件;同桩型、规格;同施工工艺;同队伍、人员素质、机械;同设计要求)试桩数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桩总桩数在50根内,不应小于2根(包括抗拔、水平)。
6、单桩承载力检测应明确给出每根桩的承载力检测值,据此并结合整个工程桩身完整性检测的结果,给出该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7、静载试验前应进行低应变法测试。
8、对接桩质量有明显缺陷的多节预制桩、充盈系数偏大或偏小、扩缩径明显且没有代表性的灌注桩不宜作为试桩。
9、千斤顶使用:A、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应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B、当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其型号、规格应一致。
C、所有千斤顶应并联同步工作,其合力中心应与桩的中心重合。
10、抗压加载反力装置:A、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
B、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应小于预估最大荷载的1.2倍(水平:1.25~1.5倍)。
C、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D、不能利用静压机作反力装置。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11.应对锚桩抗拔力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
12、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规范规定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
应确保消除压重平台对试验的影响,压重平台施加于地基土的压力不应大于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13、地锚反力装置国标《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增加了地锚反力装置,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较小的摩擦桩可用地锚作反力。
14、抗拔试验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尽可能利用工程桩作为锚桩。
15、水平静载荷试验装置A、施加水平作用力的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
B、千斤顶和试桩接触处宜安装球形铰座,保证千斤顶作用力能水平通过桩身轴线。
千斤顶和试桩接触处桩身应适当补强。
C、当采用顶推加荷法时,反力结构与试桩之间净距不应小于5d。
D、当采用牵引加荷法时,反力结构与试桩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0d。
且不小于6m。
17、水平静载荷试验基准桩与反力结构之间的净距A、基准桩与试桩反力结构的净距不宜小于5d。
B、当基准桩在与加荷轴线垂直方向上或试桩位移相反方法上时,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2m。
18、基准梁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10号以上型钢),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可沿基准。
梁方向水平移动(简支于基准桩上).基准桩应以直径40mm以上的钢管打入地面以下1.0m以上,严禁使用搁置在地面的钢凳(或其它物体)作为基准桩。
试桩设备及量测仪表应有遮挡设施,试桩区域不受冲击、振动等影响。
19、荷载量测荷载量测采用荷重传感器或压力表(压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该级增减量的 10%。
20、位移量测试桩位移(沉降、上拔)量测采用4只测读精度为0.01mm的位移计或百分表。
对称安装在离桩顶0.5倍桩径(或边长)且不小于20cm以下平面,桩中心2个正交直径方向的桩侧。
机械百分表长针的零点位置不一定相当于时钟的12时位置,安装前应检查、调整。
抗拔试验上拔量量测平面必须在桩身位置,严禁在上拔钢筋上设置测读点。
21、荷载维持方法试验方法分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速荷载维持法。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抗拔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法中的慢速维持荷载法对工程桩进行验收性检测。
a.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b.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c.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d.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e.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f.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g.地质条件复杂,基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工程;h.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的工程;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明显挤土效应的工程。
i.当有充分经验合和相近条件下可靠的对比资料时,也可采用高应变法对上述范围内的工程桩进行补充验收性检测并应以静载荷试验法为评定标准。
22、慢速维持荷载法(抗压、抗拔)试验采用慢速荷载维持法,测读时间如下:a.每级加载后,第一小时内安第5、15、30、45、60分钟各测读测一次,以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当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b.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第5、15、30、60分钟共测读四次,卸载至零时,测读残余沉降量为三小时。
c.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沉降量不超过0.1mm,且连续出现两次(由1.5小时三次30分钟测读值计算)。
23、快速荷载维持法(抗压)快速荷载维持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荷载至少1小时,应根据沉降收敛情况确定是否延长测读时间。
收敛标准:最后15分钟间隔沉降量小于前15分钟的沉降量。
采用快速荷载维持法,测读时间如下:a.每级载荷维持一小时,按5、15、30、45、60分钟各测读一次。
b.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5分钟,按5、15分钟各测读一次。
卸载至零时,测读残余沉降量为二小时。
24、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水平静载试验):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分钟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分钟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
加载时间应近短、快,测读时间应严格准确,试验不得中途停歇。
二十七、单向单循环恒速水平加载法每级荷载施加后,维持20分钟,按第5、10、15、20分钟测读,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0分钟,按第5、10分钟测读卸载至零,维持30分钟,按第10、20、30分钟测读,每级卸载值取加载级差的二倍。
25、加、卸载分级荷载按试验预估最大加载量的1/10~1/12为加载级差,逐级等量加载,第一级取二倍加载级差;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值取加载级差的二倍,逐级等量卸载。
加、卸载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其荷载维持过程中应保持荷载数值的相对稳定,期间荷载变化幅度不得大于分级荷载(级差)的10%。
26、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抗压试验:a.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且沉降达到稳定;b.桩身、桩顶出现明显破坏现象;c.试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单节预制桩)d.试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的2倍,且经24小时尚未稳定;(单节预制桩)e.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形时应按总沉降量控制:桩长小于、等于40m,总沉降量宜按60~80mm控制;(单节预制桩)f.对于灌注桩及有接头的预制桩,当满足本条传传c、d款,但未达到最大加载量时,宜继续加荷至满足总沉降量达到100mm以上的要求。
抗拔试验:a.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且上拔量达到相对稳定b.试桩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上拔量的5倍;c.抗拔试验试桩的钢筋应力达到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0.9倍;d.抗拔试验预制桩或灌注桩桩顶累计上拔量大于30mm,钢桩桩顶累计上拔量大于100mm。
水平试验:a.水平试验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或最大水平位移时;b.水平试验当桩身折断或水平位移大于30~40mm(软土取40mm)。
27、分析判定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
取值(国标)28、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a.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b.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40mm=s曲线按总沉降量确定:混凝土桩宜取Q-s对缓变形c.于40m时,应考虑桩身弹性压缩变形的影响;钢桩宜取s=100mm对应的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当桩长超过40m时,桩长每增加10m沉降量相应增加10mm。
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a.取U-△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b.取△-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c.当在某一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裂(钢筋强度不够)时,取前一级荷载为该试桩的极限荷载。
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a.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按Ho-t-Yo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或Ho-Δyo/Ho的第二直线端的终点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b.单向单循环恒速水平加载法:按Ho-Yo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或lgHo-lgYo的第二转折点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c.取桩身折断或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荷载。
d.检验性试验往往按设计要求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并不一定能得到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
29、确定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当各试桩条件相同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宜按下列步骤确定:a.当试桩数量为2根时,取二根试验结果的小值。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
30、复合地基静载试验一般要求a.加载至地基破坏或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设计值的2.0倍);b.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墩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m;c.间歇时间不小于28天;d.慢速维持荷载法;e.加载和卸载测读:每级间隔半小时测读,卸载至零时,测读残余沉降量为三小时;预载单桩和复合地基试验在试验前应进行预载,预载量不宜大于上覆土的自重。
3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小时24倍2倍、5设计要求、100mm(终止加载条件:累计沉降量大于 a.b.极限承载力:水泥土桩s/d=0.05,碎(砂)石桩s/d=0.07(Q-s曲线第二拐点、s-lgt曲线尾部下折的前一级荷载)。
32、复合地基静载试验a.载荷板应为刚性板,其面积应为单桩承担处理的实际面积;板底高程应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一致;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大于载荷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支点应在试坑外;载荷板下用中、粗砂找平;桩中心与板中心一致。
b.稳定标准:水泥土桩0.1mm,碎(砂)石桩0.25mm,并出现二次;c.终止加载条件:累计沉降量大于10%的载荷板宽度、(设计要求、5倍、2倍24小时);d.极限承载力:水泥土桩复合地基s/d=0.05,碎(砂)石桩复合地基s/d=0.07(Q-S曲线第二拐点、S-lgt曲线尾部下折的前一级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