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教研听课评课发言稿
《四边形》教研听课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刘老师的执教《四边形》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四边形”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段的内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从边和角的角度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方
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让学生自主探索,关注主体
王老师很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有一定的认识,导入部分直接让学生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四边形。
认识特征时让学生进行猜测、验证等活动进一步探究长正方形的秘密,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体验的时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长、正方形的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的环节中,老师采取了两次活动。
整节课下来,王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
不慢,教学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自然,他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感。
三、注意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运用赏识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
还注意采用商量的语言与进行交流。
以上是我的粗略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初步认识》评课稿
一、准确把握学生起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关注主体
冯老师非常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并不是一张白纸。
导入时,让学生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并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加入数学思想,然后同过一幅学校情境图复习之前所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环节师生交流完四边形的特点时,让学生通过4个图形的判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总结出完整的四边形特点。
二、关注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让学生在途中寻找图形,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
在这个环节上,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三、让学生动实践,加深理解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新知和巩固应用环节,冯老师采取了涂一涂、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实践真理,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4、对学生评价多元化,信息技术贯穿整个课堂
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方式多元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现代化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过程,课件生动,学生很感兴趣。
整节课下来,冯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教学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自然。
她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李老师的这节课,奇思妙想层出不群,让我受益匪浅。
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1、导入新奇,用小动物铺地,猜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了学习热情。
2、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扎实有效。
3、李老师在学习中渗透了猜测验证的数学思想。
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
4、练习很精彩,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我是形象代言人”设计很出彩。
建议: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环节,可以集体发现,小组证明来节约时间,还有前面判断四边形的环节不必每个图形都说原因,这样就可以吧精彩的练习呈现出来了。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4篇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4篇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4篇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1李老师的这节课,奇思妙想层出不群,让我受益匪浅。
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1、导入新奇,用小动物铺地,猜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了学习热情。
2、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扎实有效。
3、李老师在学习中渗透了猜测验证的数学思想。
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
4、练习很精彩,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我是形象代言人”设计很出彩。
建议: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环节,可以集体发现,小组证明来节约时间,还有前面判断四边形的环节不必每个图形都说原因,这样就可以吧精彩的练习呈现出来了。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2一、本节课的特点(一)教学设计合理,准备充分1.四边形概念的揭示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近及远。
先整体认识四边形,感悟四边形,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动动手创造一个四边形。
这种设计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最后是展示,汇报,评比,明确。
2.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一]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四边形的活动。
[活动二]用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验证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课件制作体现了童真童趣。
比如,测量花园和花坛的直径和半径。
(二)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如果不是四边形你就挥挥手,如果是四边形就请你点点头”。
“老师,我要补充,你补充,我喜欢听到这样的声音”。
“给她留点时间,让她缓冲一下”。
孩子,我们的先站一边好不好?“等你们呀,你们听了以后,就没有意见吗?”(三)情态观的渗透恰到好处1.在说教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五篇)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熟悉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篇一一、注意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盛老师让同学自主合作,小组争论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同桌间、小组间相互沟通,分工合作共同验证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充分体现数学以学为本,培育同学手脑并用,探究学问的力量,引导同学自主进展。
二、遵循以进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
本节课老师主要以进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同学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索。
让同学经受: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练习少而精。
盛老师整节课只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推断图形,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在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同时渗透了教学难点;其次个练习推断题,不仅好玩,有吸引力,更能概括巩固全课的学问重点;第三个练习分图形,让本节课的学问得到拓展和延长,体现了数学学问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从同学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到最终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到处体现了以同学为主体,依据同学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为几何图的消失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很好地培育了同学的思维敏捷性和深刻性。
同时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就是在出示集合图的时候,应当先出示一个大的集合图表示四边形,再在大的集合图里面画两个小的集合图表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集合图,其余空白的地方表示任意四边形。
这样同学对四边形的集合图会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熟悉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篇二王发辉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班级数学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观看,比较和动手操作,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培育同学的观看和分析力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同学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他在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环节,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给同学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几例评课记录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课稿(2)教学评议:1、课的开始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从而引出新课的课题(四边形)。
2、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准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升课堂气氛。
5、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升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来说之,这节课教师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理解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水平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周长》评课稿核心提示:《周长》一课是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程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空间和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的。
学习这个课的目标:①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②让学生探索测量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方法;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对于这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活动情景,在具体情境中,联系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释对于这位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活动情景,在具体情境中,联系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重视创设情景。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评课稿一、课程导入本节课的导入方式简洁而有效,教师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基本几何知识,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概念——四边形。
这种导入方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得教学流程连贯、顺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四边形的特性和分类。
教师通过对四边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四边形的概念,并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四边形。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几何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讲解、讨论等,这些方法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氛围本节课的教学氛围积极向上,教师热情洋溢,学生积极参与,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教师通过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特性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要求,教学方法得当,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六、学生参与度本节课的学生参与度较高,他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努力探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等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七、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四边形的特性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并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四边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教师表现本节课的教师表现出色,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他们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需求;同时他们也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认识评课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张春霞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本课通过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2.多样化的教学才是智慧的。
本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难点是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教学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1.重生活经验,让学生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数学。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评迟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三年级上册《四边形》全校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评课伊始,高茵老师首先从四大点谈了自己的讲课思路:初步感知四边形,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按角的不同给四边形分类,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的四边形。
接下来由各位***老师集体评课,现将评课内容简要归纳如下:1、巴主任: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突破?迟栋:四边形的特征是难点。
四边形的评课稿doc
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 教师的教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不是说朱教师教态不好
而是我觉得与学生的亲和力还不够
情感可再真挚一些
语态可再亲切、细腻一点儿
3.四边形的概念:只简单的描述为:有4条直的边就是四边形
我觉得不太准确
是不是描述为:由4条直的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四边形
你能动手画一个四边形吗?这一连串的问题活动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巡着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活动
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
从直观到抽象
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状态
让学生看着情境图中的四边形
来说说什么是四边形?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思维的进程中
了无痕迹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 交流平台
并非最终目的
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回归到数学知识点上
我觉得
本节课
朱老师对"生活化数学"的处理是十分到位、十分精准的
可说是让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了
由生活情境图引入四边形
再在生活中找四边形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四边形
每个环节的设计
每个步骤的安排
虽然都取自于生活
但并不是让学生就生活而学生活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朱老师的这节课
还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如教师点拨的适时、恰当
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等
这里就不一一评说了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提两点商榷的意见:(只说两个即可)
1. 教师的语言如果再干净利落一些
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密
小学数学公开课《四边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公开课《四边形》评课稿《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去概括认识四边形。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 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例 2 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殊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朱老师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立足学生起点,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细节;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四边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接触到,从学生的起点来看,学生或者多或者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朱老师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了自己所认为的四边形。
接着朱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寻觅四边形。
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去判断,在判断中学生对于四边形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如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图形,有八个角、 8 条边的,有弯的边的。
通过这一个动手过程学生总结出四边形是有 4 条直边, 4 个角的。
学生肯定了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并且把已有经验上升到更加数学化、层次化的内容。
应该说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掌握四边形的概念。
2、通过寻觅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学生生活体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珍贵资源。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朱老师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在理解了四边形的概念以后,寻觅校园场景的四边形,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在学生不仅有了自己原先体验的知识,会更加明确一些看似四边形实际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
通过寻觅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3、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沟通已有知识,发散学生思维;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同桌合作将四边形进行分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原先的分类知识,学生根据不同的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进行分类。
四边形评课稿15篇
四边形评课稿15篇四边形评课稿15篇四边形评课稿1听了老师这节课后,有以下体会:一、对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准确他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和对课程标准熟悉以及对中考要求的把握。
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熟练的驾驭教学过程,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陈德军老师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把知识和方法梳理成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让学生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突出了复习课另一个特点深挖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拓展知识的外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中每一个问题的例题设计,强化了前面学习中存在模糊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进一步剖析了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在学习与分析中感悟数学中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
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得主体作用,注重启迪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训练扎实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同时老师还通过学生的讨论、问题的回答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得快了和愉悦。
四、教学语言精练、板书整洁、教学重点突出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现学生回答突出点后,他马上说:你把最后一句话再说一遍,“……”我就要你这句话;简单的一句学生重复,再加上老师调侃幽默的肯定,从中就让我们感悟到老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和幽默。
板书设计的合理,粉笔字秀气都体现了授课老师较深得教学基本功底。
五、例题练习题设计组织的梯次恰当合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同时注重学生书写、答题的规范练习。
这节课如果课堂的应试味道再淡一些,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归类和总结就更完美了。
四边形评课稿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
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课的开始,我从参观小学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特别是找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这时,老师抓好这个时机,引入新课。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拼一拼等多种活动中斩获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三.设计开放性的活动,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进
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有的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标准分,有的学生按照是不是直角分,有的学生按照直角的多少分,有的学生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照边相等的多少分……这种种分法,正是学生活跃思维的体现。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评课稿四边形评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边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边形评课稿1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片,让他们自己先观察、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解决了,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割补法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钱老师多次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了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重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钱老师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四边形评课稿范本
(荐)四边形评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边形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边形评课稿1本次联片教研活动的主题《追求三步导学精致化》,朗老师参与本次活动做课,之前经过3次磨课,磨课过程体现了我们对本次活动的重视和积极参与的认真态度,一节优质的课展现了联合体团队的智慧和授课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三步导学精致化,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在上课之前,朗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成功=勤于动脑+合作探究+正确方法简单的一个公式,有数学的特色,运算符号参与简单明了,老师的解读给学生以信心和合作探究重要性。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本节课具有一下特点:一、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开课导入,郎老师采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同学们在问题驱动下大胆猜想,同时有了操作、尝试的欲望。
通过猜一猜,比一比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时自然的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老师顺势引导把问题大胆的抛给学生。
出示:请同学们动手动脑,想办法探求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郎老师抛弃了纯课件演泽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借助课本图示和文字的帮助,在小组内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老师让学生呈现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充分讨论、辨析,直到真理越辩越明,知识点自然生成,乃至水落石出。
最后郎教师再把课件展示了平移拼补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归纳总结,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重视过程与方法,营造了一个真实的课堂。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富有生命力。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教学目标是:
1、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
概括抽象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其实可以分成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第二次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
罗老师把第二次分类订为本课的难点和亮点。
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
的标准,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
(可以根据角的特点,也可以根据
边的特点)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同的想法,时而加
上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概括能力。
分类结束以后,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罗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好这部分的内容。
本人有这样的建议:如果这节课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第二次分类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的内容,把分类讲的透、细。
这样更加出彩。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第二次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特殊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没有必要出现很多种的分法,简单带过就可
以的。
那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
,
这样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教学目标是:1、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
庞学杰老师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四边形构成的美丽图形,感受四边形之美。
从而揭示课题四边形的认识。
然后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看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
其实学生的已经知道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再通过让学生剪一剪,辩一辩、找一找,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其实可以分成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第二次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
罗老师把第二次分类订为本课的难点和亮点。
通过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
(可以根据角的特点,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同的想法,时而加上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概括能力。
分类结束以后,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罗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好这部分的内容。
本人有这样的建议:如果这节课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第二次分类上,那就不需要再出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的内容,把分类讲的透、细。
这样更加出*。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第二次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特殊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没有必要出现很多种的分法,简单带过就可以的。
那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
,这样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个人意见,个人的定位不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想法就不同。
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多多执教。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资料: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评课稿昨天上午有幸听了李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四边形的认识”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1.课堂的引入比较吸引人,从几个小动物提出的谜语来猜谜题,得出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继而又根据自制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总结出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开头非常新颖,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再根据图形总结出四边形,引出课题。
2.对总结四边形的特点比较细致,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不断完善对四边形特点的认知,具体分析什么样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让学生反复说明,强化知识内容,增强学习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根据学校的校园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过渡到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衔接比较自然。
3.在证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证明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科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和学习方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1.课堂开始比较浪费时间,可以直接从给出的很多图形中让学生找四边形,根据找出的图形让学生总结四边形的特点,不需要每一个都让学生说为什么。
2.在小组合作时,李老师课堂设计是让学生先猜长正方形的特点再证明,结果给忘记第一步猜,所以打断学生后加入这一环节,但是之后就完全是由老师牵着学生探究,既想放开有没有放开,导致学生的学习很被动,也造成教师不断的灌输知识。
3.在证明过程中,教师虽然提到了很多方法,但是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像对折的方法,花了较多的时间,其实学生也没有完全明白,这个可以让学课后自己探究完成,课堂重点解决正长方形的特点,先用基本的方法完成课堂重难点知识,为后面的训练节约时间。
4.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可能是问题太宽泛了,教师可以转换问题,使问题具体话,比如可以长方形的特点,可以分开来问,长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特点,再具体就是长方形的各边长度有什么关系呢?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以及一年级下册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通过对四边形概念的肯定与否定的例证辨析,使学生对四边形的概念得以精确的理解和认识的强化,为后续教学中认识和辨析长方形、正方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这就是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
现在,我就梁丹老师执教的《四边形》这节课,看看她是怎么让学生学习的,也谈谈我的看法。
1. 情境创设激兴趣。
梁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猜图形游戏,找准教学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续的通过分类认识四边形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素材。
这一点,非常符合我们主张对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观点完全一致。
2. 小组合作破难点。
探究新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突出并突破教学重难点,梁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小组合作。
显然,在识别四边形之后,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需要
时间保障,梁丹老师给了25分钟的样子;难点是要以有效的策略突破的,我很开心,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借以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个层次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第二个层次发现并概括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这样两个层次后学生对四边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紧接着第三个层次,理解概念内涵,描述四边形概念,在对比、辨析中明确四边形的特点,随后通过对概念的肯定和否定例证辨析,使学生对四边形的概念得以比较精确的分化,强化了认知,既加深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丰富了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3. 联系生活辨本质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四边形的本质特征,体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梁老师设计了:(1)找身边的四边形。
(2)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这两个环节。
我在这里申明一点,联系生活不是数学的点缀,而是思维的基点和主要参考,教学过程里什么时候需要铺垫,减缓坡度,联系生活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4. 梯度练习强技能。
本节课的三个练习(画四边形、判断特征、数四边形),让学生在基础练习中巩固新知,在变式练习中深化新知,在提升练习中内化新知,层层递进,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这一点。
南京大学的郑毓信是学哲学的,但对数学教学有着独到的理解。
他认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有三项基本功:善于提问、善于举
例、善于优化。
练习的设计的梯度,就是设计的梯度的陡与缓,也就是三个层级要有坡度。
梁丹这一点很好,第一阶梯保基本,第二阶梯保巩固,第三梯度保发展。
应该说,学生的达成度,一是依赖教学的三个层级板块的合理化,二就是这个梯度练习起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5. 有效评价注动力。
梁老师在本节课上,能根据课堂生成对孩子进行即时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无尽的原动力。
评价是学情判断的显性标志,会了、会了多少、怎么会的,都是活生生的生成。
这也表现出了梁丹老师精准的准备,合宜的设计,以及所在学校的良性教研氛围。
当然,针对本节课的实施情况,我也有几点建议,供梁老师参考,也希望大家从中对照自己的教学流程:
1. 小组合作中,如何让每位孩子都能有效展示?我的建议是小组不宜大,可以以同桌交流为主,这样的参与面,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同时,展示一定要让中等或者差一点的学生成为主体,因为,这样才可以准确判断学情,微调自己的教学进程。
2. 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我的建议是把三层策略用足,沉静开启学生思维的按钮,不断地启发,互相帮助,就是不能急于导出答案。
如果说这节课有问题的话,就是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理解不深到深”的过程的力度不够。
华应龙说过,错若化开,精彩自来。
如何有效利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