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

合集下载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作文立意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作文立意

曾国藩三千步识人作文立意说起曾国藩,那可是清朝响当当的人物。

他的识人用人之术,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他那“三千步识人”的故事了。

据说,有一回,曾国藩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三个年轻人,都自称颇有才华,希望能得到曾大人的赏识和重用。

曾国藩没有急着表态,只是淡淡一笑,说:“那明日诸位一同来我府上吃个便饭吧。

”第二天,这三个年轻人如约而至。

曾国藩没有一上来就和他们谈论学问、抱负啥的,而是先请他们到院子里散步。

这一走,可就走出了名堂。

一开始,三人都还有些拘谨,走得规规矩矩。

但走着走着,就渐渐放松了下来。

其中一个年轻人,东瞅瞅西看看,对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时不时还弯下腰去闻一闻花香,脸上满是陶醉的神情。

另一个年轻人呢,则是目不斜视,步伐坚定,一直紧紧跟在曾国藩身后,表情严肃,仿佛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行军打仗。

而最后一个年轻人,走得倒是不紧不慢,眼神却一直在四处打量,一会儿看看房屋的结构,一会儿又瞧瞧地上的砖石,好像在评估这宅子值多少钱似的。

三千步下来,曾国藩心里已经有了数。

回到屋里,饭菜已经备好。

曾国藩让他们就座,可这一坐,又有了新的发现。

那个对花花草草感兴趣的年轻人,一看到满桌的美味佳肴,眼睛都放光了,立马大快朵颐起来,边吃还边夸赞这菜做得好。

而那个表情严肃的年轻人,正襟危坐,等曾国藩动筷了他才开始吃,而且吃得很斯文,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至于那个一直在打量宅子的年轻人,吃饭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眼神时不时瞟向四周,好像在盘算着什么。

吃完饭,曾国藩把朋友叫到一旁,说道:“这三人中,第一个年轻人,心思单纯,贪图享受,难堪大用;第二个年轻人,过于拘谨,做事可能会墨守成规,缺乏变通;第三个年轻人,心思缜密,却心机过重,若用之,需谨慎提防。

”朋友听了,对曾国藩的识人之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瞧瞧,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千步和一顿饭,曾国藩就能把人的性格、品行看得八九不离十。

这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识人用人管人内容提要:人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用不了。

用钱总有用尽时,用人才才能坐拥天下。

曾国藩处世三绝,独到的听声辨人之绝学。

道破世间用人的各种禁忌及任用天下智才、天下偏才、天下奇才、天下权者等的妙法。

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管人不精,则功亏一篑。

无须通天本领,无须绞尽脑汁,只要掌握了鉴人的妙招,就能洞察人性优劣,识别人心好坏,精明老练的用人,得心应手的管人。

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好在用人,坏也在用人。

你明白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人!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不是UFO,不是百慕大三角,不是艾滋病,而是关于人自己的秘密!人们总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们常说:千难万难,最难的事在于识人、用人、管人。

纵观历史上重大的阴谋,都是从不识人开始的;考察社会上最大的悲剧都是从用错了人开端的。

真可谓:“好在用人坏亦在用人”,“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

于是有了《识人·用人·管人》一书的问世。

本书所要告诉人们的,绝对是一些能让你“恍然大悟”、“霍然而起”、“拍案叫绝”的识人、用人、管人秘诀。

有人说一般人学会识人即可,聪明人学会用人则妙,而天才、大才、领导之才就一定要学会管人之道。

不能识人,何谈用人?不能用人,何谈管人?不能管人,何以打天下,创事业?根据五行的分类,各种形态类型的分述如下。

(1)金形人。

形貌:面额和手足方正轻小,如一块方金,骨坚肉实。

肤色:白色。

声音:圆润亢亮。

性格:刚毅果决,睿智机敏。

(2)木形人。

形貌:瘦直挺拔,如笔直大树,仪态轩昂,面部上阔下尖,眉目清秀,腰腹圆满。

肤色:青色(白中透青)。

声音:高畅而洪亮。

性格:温和宽仁。

(3)水形人。

形貌:圆满肥胖,肉多骨少,腰圆背厚,眉粗眼大。

肤色:略黑。

声音:缓急不定。

性格:情感丰富,富有想像力,聪明机智,多变。

(4)火形人。

形貌:头额窄下巴宽,鼻子高大而露孔,毛发较少。

肤色:赤色。

声音:燥烈。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1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  曾仕强

曾国藩的用人识人之道曾仕强一、识实务者为俊杰。

识实务者为俊杰,不是跟着世界潮流走,不是投机取巧,要看适合自己出来不。

不同于俊杰,英雄是不管怎样都硬拼,多半是结果坏的。

为了空洞的“我说了算”,却是担责任。

中国人争气,争“我说了算”,但是,这是空洞的,你说了算你才有责任。

are you ready?不是你准备好了吧吗?而是你心中有数吗。

时候不到宁可归隐,务本务实,顺应时势。

人和人大致相同,不同的过程,不要重视结果。

挫折是好事。

大器晚成。

二、十年锻炼铸良基。

每个人一辈子都是起起伏伏,老天是公平的,我们都要喝2杯酒,宁可先喝苦酒。

十年锻炼铸良基:1、忍辱。

年轻时难以忍辱,后来明白,要看自己心态:侮辱者是菩萨。

变卦,自己的卦自己变。

2、刚强坚忍建德修业,忍等时机。

3、胸襟宽广,适时调整。

和小人适当距离。

听到任何一番话,都可以把它转一转,都变成好的,你看到坏人你把他当成镜子,你和他不一样就是好事情。

你看他好,他就会变好,相反。

成功的原因:1、良师益友。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内圣,修养自己。

慎独:小心地走好自己的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主敬:看重眼前的人事,别人看不起你的原因往往是你看不起他。

求仁:心诚:3励志:以别人困难为忧,以小人没有被感化为忧。

来不及管自己的得失。

4明强,。

智仁勇(中国三联字者,中间者主要。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担当大事,修养品德,养家教子都要以明强为本。

男儿自立要有倔强之气。

气是看不见的、重要的,形成“实”后就没那么重要了、难改了,如形成习惯,。

5坚忍,等待时机。

做老实人,坏人那一套你学不来。

6刚柔:自立自强为刚,谦让为柔,刚柔并济。

儒:柔。

7. 修养自己。

8廉矩:腐败时人走“近道”,不贤者志满气得。

9勤敬:喜爱的人要知道其短处,相反。

爱民,不是顺民。

察人才能知人,知人才能用人。

知人要会听话。

10、诡道:多变化。

可以脸色暗示,不可脸色威胁。

恩情不如仁义,威严不如礼遇。

我们曾经梦想:大学生多了则社会进步,人们有钱了就安定了。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

曾国藩用人识人总结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用人识人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一个人的品德就像是根基一样,根基要是不牢,就算有再多的才能,那也是白搭。

在他的观念里,忠诚、诚信、正直这些品德是最为关键的。

忠诚的人会对自己的团队、对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不会轻易背叛。

就好比战场上的士兵,如果对自己的将领不忠,那打起仗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诚信的人呢,说话算话,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大家都愿意相信他,这样的人在团队里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情的推进。

正直的人不会搞那些歪门邪道,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大家都会服气。

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总是先考察品德这一关,只有品德过关了,才会进一步去看这个人有没有才能。

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识人的方法,那就是观察细节。

从一个人的小习惯、小举动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比如说,看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

如果一个人一看到一点小利益就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想要据为己有,那这样的人往往是比较贪婪、目光短浅的。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淡定,考虑的是整体的利益或者是更长远的利益,那这种人就比较可靠。

再看一个人对待小事的态度,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马马虎虎的,那大事肯定也难以托付。

相反,那些对待小事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往往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是值得信赖的。

曾国藩用人也是很有一套的。

他懂得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不会强求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安排合适的职位。

比如有的人擅长出谋划策,那他就把这样的人放在谋士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有的人勇猛善战,那就把他们安排到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不会让擅长谋划的人去打仗,也不会让只会打仗的人去做文案工作。

这样一来,整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团队的力量也就发挥到了最大。

而且,他用人还讲究用人不疑。

一旦他认定了一个人是可用之才,他就会给予充分的信任。

曾国藩:三千步内惊天识人术

曾国藩:三千步内惊天识人术

曾国藩:三千步内惊天识人术
佚名
【期刊名称】《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曾国藩,一个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在攻打太平军时,曾因兵败投水,多次自杀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七个字一一得人才者得天下。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佚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6.1
【相关文献】
1.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2.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3.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4.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5.曾国藩的识人之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锋芒内蕴,丹眼识人

锋芒内蕴,丹眼识人

锋芒内蕴,丹眼识人锋芒内蕴,丹眼识人人的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玉亮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

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

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

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

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

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

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

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按照曾国藩的经验,一个愚笨的人,在不断的训练中,如果大脑升华了,人也聪明起来了,眼神也会由浊而清。

以下介绍的是曾国藩的丹眼识人方法,也许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个由浊到清的人。

曾国藩7岁时,他父亲因多次童试未果。

愤而设立私塾,起名叫“利见斋”,曾国藩就开始随他读书,前后共八年。

他父亲自信心连遭重创,因此自卑,自认天分有限,教书的秘诀就是不厌其烦,重复是记忆之母。

父子俩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时时不忘考曾国藩功课。

他常自我解嘲地说,“因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们这些笨弟子来,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曾国藩并不聪明(至少在童年时没有表现出聪明),才思也欠敏捷。

一天,他与妹妹随父亲外出,一路上学习作对联。

父亲随景出上联“狗尾草”,妹妹立刻接口说出“凤冠花”,父亲点头说:“也还工整。

”曾国藩却答不上来。

过一座桥时,父亲又命上联:“观风桥。

”兄妹俩都未对出佳联。

一天,曾国藩跑去对父亲说:“对‘听月楼’。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曾国藩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官员、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家。

他在史书中被称为“曾侯乙”,以其深谋远虑和高超的治理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卓越的业绩。

曾国藩不但在政治、文化和军事领域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识人择善,用人慎不误”的处事风格,更是颇有名气。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讨论“曾国藩十大识人技巧”。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曾国藩在训练自己的识人能力时,极为注重开发自己的感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

他常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身边的优秀之人,从而引导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

二、认真分析身边的人物曾国藩在分析身边的人时,善于从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职业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对人进行分析。

这使他能够迅速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使用人才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重视团队精神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非常注重团队精神,他通过改变管理方式和理念,寻求符合其要求的人才,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地加强团队发展的实力。

四、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给予尊重曾国藩显然是一位十分尊重他人的人,他不仅会对自己的下属、同事等团队成员给予尊重,还会对所有接触到的人给予同等的待遇。

无论是进入国门办事的使节、还是偶然路过的行人,曾国藩都会以同样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五、追求真诚和诚信曾国藩在使用人才时是非常追求真诚和诚信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的诚信度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他往往要求人们要诚实,不欺瞒,把工作能力真实地呈现出来。

六、崇尚专业知识曾国藩非常崇尚专业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工作中胸有成竹。

他倾向于选拔那些在专业领域有卓越表现的人,并鼓励和赞赏那些不断学习的人。

七、关注人才的思维方式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习惯以及态度能够非常明确地表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才干,他会密切关注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从中分析出该人的优势和缺陷。

曾国藩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

曾国藩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

曾国藩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曾国藩说过:“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就算不识字,但是只要勤劳肯干,就算做力气活,也能养家糊口。

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识人,哪怕自己再有本事,取得了成功,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防人之心,而被坏人算计,落入别人的圈套。

很多人其实对识人术有误解,认为默默地观察别人,感觉是阴险的行径。

其实不然,为人处事的时候,把跟自己打交道的人看清楚,并不是为了去算计别人,而是为了保护好自己。

识人的时候,不怕自己没有经验,最怕的是心有偏见。

如果以貌取人,仅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肯定会看走眼。

最高明的识人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看穿它的内心和动机。

这就是以心鉴人的识人术:谨记这三条识人口诀,以心鉴人,看人一看一个准。

一、答应别人要求太随意的人,往往很少遵守信用。

我们识人的时候,并不需要把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完全搞清楚,而且我们也做不到。

就算两个人朝夕相处,每天生活在一起,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是我们发现不了的。

所以识人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信,能不能靠得住。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随随便便就答应别人请求的人,千万不要轻信他。

有的人会问,这种人对朋友很热情,请他帮忙他也不会拒绝,对人很和善,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为什么不值得信任?这种人不管朋友关系远近,不管拜托他的事情难易,他都会马上答应下来。

但是他真的有能力、有精力去帮助别人做这么多事情么?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做不到,还要答应别人,本身就说明他没有把朋友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后很多事情都会不了了之,所以这种人不值得信任。

二、经常当面吹捧别人的人,背后也会说别人的坏话。

我们身边有一种人很吃香,经常在朋友圈里很混得开,他们的特点就是特别会说话,经常说一些花言巧语,让大家很开心,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

这种人跟大家相处的时候,会一直察言观色,一旦发现你的喜好,就顺着你的心思往下说,把你说到心花怒放,让你享受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曾国藩看人识人的方法
1. 观其言: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他的思想和性格。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言辞是否得体、真实、诚恳,以及是否有逻辑和深度。

2. 观其行:除了言语,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

他会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端正、稳重、有条理,以及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3. 观其神: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眼神、神态、气色等,以及是否有自信和决心。

4. 观其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朋友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朋友是否有品德、有才能,以及是否与他志同道合。

5. 观其敌:除了朋友,曾国藩也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敌人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能力。

因此,他会观察一个人的敌人是否有实力、有智慧,以及是否与他有仇怨。

总之,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会从多个方面观察一个人,以判断他的性格、能力和潜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合作。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1. 观其言行:即通过观察一个人说话和做事的方式来了解他的性格、品德和能力。

需要细心观察,不仅要看其外表,更要关注他的言辞、表情、身体语言等细节,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

2. 见其交际:即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社交行为来了解他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和背景。

需要留意他的交友圈子、聚会方式、话题重心,了解他的朋友、业务关系、政治关系等,从中了解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问其家庭:即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家庭情况来了解他的性格、背景和人生经历。

需要了解他的家庭成员、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从中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和了解他的价值观、情感和背景。

4. 辨其名人:即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名誉、声望和成就来了解他的能力、品德和文化素养。

需要了解他的职称、业绩、荣誉、名气等,从中判断他的能力、品德和文化素养。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是曾国藩在他一生中所积累出来的一套识人术,也是他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

这八句话不仅被用于识别和判断他自己的心腹和他手下的官吏,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近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

首先,“勤者能成大事”,指的是勤奋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因为勤奋的人总是更加努力、更加敬业,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因此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智者博学多识”,指的是智者常常会有更多的学识,无论是从书本上学习,还是经历了实践,都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

第三,“忠者无私”,指的是忠诚的人总是能够把集体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不计私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追求完美。

第四,“仁者宽厚”,指的是仁慈的人,不仅会把对自己的好处和赐予他人的好处并重,而且还能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以宽容和厚赐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第五,“勇者敢作敢为”,指的是勇敢的人总是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惧任何困难,勇往直前,拿出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六,“俭者富贵”,指的是节俭的人,不仅能够把自己的财富和财物得到有效的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节俭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财富,最终实现财富的积累。

第七,“善者爱人”,指的是善良的人,能够真诚地对待他人,对他人怀有温暖的爱心,以及关心和支持他人的态度,并不断努力的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乐者知足”,指的是乐观的人,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能够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去追求更多,而是知足常乐。

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被誉为对于识别和判断人格特质的重要依据,有效的把握这八句话的含义,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他人的性格特点,从而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现代还是近代,曾国藩识人术的八句话,都是一套成功的良好礼仪,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人格特质。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

曾国藩4条识人之术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江南地区时,总结出了一些识人之术,这些识人之术不仅适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

第一条:观其言行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言行举止得体,有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如果对方言行粗鲁,不讲礼貌,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粗鄙无礼的人。

第二条:听其言语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和态度。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听对方的言语,从中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态度。

如果对方言语清晰、有条理,表达得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敏捷、有见识的人;如果对方言语含糊、不清晰,表达得不恰当,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思维迟钝、不够敏捷的人。

第三条:看其交友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和品德。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交友情况,从中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品德。

如果对方的交友广泛,朋友众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待人友善、性格开朗的人;如果对方的交友圈子狭窄,朋友不多,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的人。

第四条:察其为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可以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为人处世,从中了解对方的品德和修养。

如果对方为人正直、诚实守信,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如果对方为人虚伪、不诚实,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品德低下、没有修养的人。

曾国藩的四条识人之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识人之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
钟辅朝:目清而不定。明白,滑。
吴兰蕙:面偏神动,目有精光,跳皮。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精光,色丰美, 有些出息。
唐顺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2、曾国藩用人的三个步骤
用人第一步----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第二 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派之差、 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包括三代脚 色、兄弟宗族科名、官阶等内容。曾国 藩召见后,在下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 见的是三位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 的表现并不满意。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 五到:眼到,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 手到:于人之优劣,事之轻重,随手笔记 ,以备遗忘。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案例:江忠源 刘铭传和雕毛扇
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日记
何本高,湘阴归义人,兄弟六人,行三,咸丰 三年入营,朴实。
第四要耐受辛苦。健、悍、土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乡气与官气----推广四字用人法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主讲人:林乾 教授
读曾国藩,我有三点感悟: 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 之明、要善于用人;曾国藩每临 大事都要焚香静坐、默默冥想, 我虽然不焚香,但是经常性的静 思是一定的。----柳传志
李克强在安徽接受李诚国学五年

曾国藩三千步内识人秘术,准得不可思议!

曾国藩三千步内识人秘术,准得不可思议!

曾国藩三千步内识人秘术,准得不可思议!曾国藩被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最后的儒家”、“大清圣哲”不但建立了中兴清朝的不世功勋,且十分善于识人用人,曾先后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晚晴名臣。

关于曾国藩善识人,有个这样的故事:某日,李鸿章领着三个人来拜见曾国藩,恰巧曾国藩出门散步去了(曾氏有饭后三千步的习惯),于是李鸿章示意那三人先在厅外等候,自己进到里面。

不久,曾国藩散步归来,李鸿章禀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人。

曾国藩摇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可做后勤供应一类的琐事;中间那位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右边那位脸上有麻子的,是个将才,当可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问:“还没和他们交谈,老师您如何看出来的?” 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在厅外见到了这些人。

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局促,可见是一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肯干,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

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辈,断断不可重用。

右边脸上有麻子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恐不在你我之下。

”那位右边脸上有麻子的“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出任台湾首任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曾国藩识人之神,由此可见一斑,据说曾国藩晚年研习《易经》颇有心得,再结合自己早年识人、用人的经验,遂写成《冰鉴》一书,以期让那些不会识人的人也能成为伯乐,多多发现人才,注意(不保证100%准确喔,毕竟还有像马云这样的外星人)。

《冰鉴》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上层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喜爱。

《冰鉴》共分为7章1.神骨鉴 2、刚柔鉴 3、容貌鉴 4、情态鉴 5、须眉鉴 6、声音鉴7、气色鉴《冰鉴》原文篇幅过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脑补)为便于理解,曾国藩曾在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日记中写了个40字的口诀,这短短的四十字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一生识人相人的智慧总结,也是对《冰鉴》一书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曾国藩看相识人

曾国藩看相识人

那 么 这 些 人 统 统 都 不 会 得 到 重
用 。 ■
编辑 周 俊
个 真 诚 的人 还 是 一 个 虚 伪 的 人 , 主 要看 嘴 唇 。他 认 为 好 的 嘴唇 是
正 ,不 能有 歪斜。第二是鼻子要 厚 实 、 满。 子大而干瘪 的人不可 相 饱 鼻 信。 最不好的就是 “ 两翼如削”就 是 , 鼻子 的两翼 像刀削去 了一样 ,没 有 肉, 子紧贴着骨头 。 鼻 最好 的眼神 是 什么 ? 他认为安定 的眼神是最好 的。
他 在 接 见下 属 的 时 候 ,很 注 意 观 察
他 对 气 宇 、 神 的看 法 , 精 比如他 说
这个 人有 “ 刚之气 , 刚硬 之气 , 清 有
有倔 强之气 , 有轻气 , 静气 , 有 有善 气, 有书 卷 气 , 士 子 气 … … ” 有 如
果 一 个 人 被 他 见 过 之 后 有 此 评 语
知府 , 知 府没 有 做 多 久 , 平 军 但 太 攻破 他 的 城池 , 不愿 意投 降 , 他 投
背 相 .看 着 江 忠 源 一 步 步 走 出 胡
同 口。然 后 回过 头来 跟 郭 嵩 焘 讲
了 这 样 一 句 话 , 他 说 :此 人 京 师 “ 现 在 找 不 到 .就 是 北 京 城 里 现 在 也 找 不 到 这 样 的 人 。 ” 了 一 会 儿 隔 他 又 对 郭 嵩 焘 说 : 这 个 人 今 后 必 “ 立功 名 于 天 下 , 当以 节 义死 。” 然 就 是 说 这 个 人 今 后 一 定 会 建 立 很 大 的 功 名 .但 是 他 最 后 会 慷 慨 死 去 , 得 很 壮 烈 。后 来 果 然 完 全 应 死 验 了 曾 国 藩 的 话 。太 平 天 国 战 争

历史趣谈:曾国藩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识人用人之术

历史趣谈:曾国藩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识人用人之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曾国藩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识人用人之术
导语:曾国藩,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即使在今天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世之时,权倾朝野,门生故旧遍布天下,更是因为他的一生...
曾国藩,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即使在今天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世之时,权倾朝野,门生故旧遍布天下,更是因为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几乎达到了世人推崇的完美境界。

曾国藩为官一生,为师为将为相,诸多领域,造诣颇深,在识人用人上曾著有>一书,其书自成一家,流传至今.至今虽未能参透其中至理,我们仍可通过曾公的一则生平小事略窥一二.李鸿章曾在曾国藩门下修习,并受其提携,二人的关系自然不一般。

一日,李鸿章去见曾国藩,与他随行的有三个人。

李鸿章早就听说恩师曾国藩识人用人,犹如伯乐再世,心下半信半疑,今日带着三人就是想试老师一试。

四人进入曾府来到大厅,管家从后堂出来,李鸿章赶紧向前一步,一拱手微微低头道:”李管家,不知恩师在否?”李管家见李鸿章今日如此恭敬,也不敢怠慢,回个礼说道:”大人外出散步,稍后就回!李大人稍坐片刻,老人,上茶!”
“李管家辛苦了,叨扰叨扰!”李鸿章客气道.李鸿章一回头,看到带来的三个人,一挥手便说:”你们三个就先站在门口,恭候曾大人吧!”“是!”三人异口同声回答道.
过了半响功夫,曾国藩回来了.一看这阵势,门口站着三个人,一愣神儿,随即微微一笑,走了过去.
四人看到曾大人回来来,纷纷行礼.众人叙礼毕,曾国藩对那三人挨个从上至下细细打量了一番,沉默不言,然后就走了出去,李鸿章赶紧跟了出去.李鸿章随曾国藩来到后院,终于忍耐不住问道:”老师!刚
生活常识分享。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前言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曾公简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

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

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曾国藩爱才之道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

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

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

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

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

乐不乐意广泛地结交朋友,院做大臣的时候,他就在为人才的缺乏而担忧了。

曾国藩的官做得比较顺利,他30岁到北京做官,只用了7年就做到了二品大员,也就是部院大臣,就是我们今天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

然后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央的六个部里,他做过五个部的侍郎,也就是五个部的副部长,除户部,财政部没有做过侍郎以外,他在其他的五个部都做过侍郎。

可以说明当时的曾国藩是一个被朝廷,最高决策集团所非常看好的一个官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三千步里识人,中国最智慧的识人秘诀!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

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

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

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

有人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

其实,一个人的品性,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他细微的形态动作中看出来的。

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他在缓
步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仔细观察了三个人。

这是一场未曾事先通知的考试。

因此,三个人的表现也都发乎本性。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7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处。

”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

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而作为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

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美名,让全国各地第一流人才对这位曾“伯乐”趋之若鹜,甚至许多新科进士不愿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其二、相人有法
据说曾国藩精通麻衣相法,而事实上,是他一生在考察人才方面摸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

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

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才。

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量才适用
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

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

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因此,曾国藩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材录用。

”长此以往,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其四、琢玉成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

“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

他认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不可动辄说“天下无才”或“无人可用”。

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有“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四种。

教诲之法即教训、教导;甄别之法即对能力、品质考核鉴定;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使得到提拔任用;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

以教诲为例,凡手下将领来拜见,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并谆谆训诲、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平时,他也经常以书信、饭前闲谈的形式对手下提些要求。

因此,属下从士兵到将领,无不将他视为楷模。

其五、奖励为重
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要多鼓励扶助。

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

人才靠奖励而出。

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


在具体实践中,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其积极性——“武人给钱,文人给名”,即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以名位来换幕僚之智,皆大欢喜,军心一统。

通过不停的举荐,曾国藩的幕僚“几乎人人皆有顶戴”,“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不怕部属与自己同职齐名,鼓励他们“自立门户”“自辟乾坤”,并为之铺路搭桥。

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大放异彩。

知人善用,莫过曾公。

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再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别人,最终也将成就你自己——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