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环境系统分解为生态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

2.大气运动的驱动力:大气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3.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4.地貌外营力可以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淀或堆积作用。

5.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自净能力。6.按照引发地震的直接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如下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7.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运动,潮汐运动,洋流运动

8.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蒸发面的温度,空气湿度和风,蒸发面的性质。

9.核心为较老的岩层向两侧依次渐新的褶皱为背斜,核心为较新的岩层向两侧依次渐老的褶皱为向斜。

10.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保育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或异地保护,离体保护三种。

11.海陆风白天海风,晚上陆风

1.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

力而使天体成圆球状,并且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太阳系共计八大行星,冥王星是矮行星。

2.智慧圈包括人类社会系统在内的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存在形态。

3.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4.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质是有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5.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者持久性污染物,在体内累积并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该持久性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作用。

6.洋流或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域水平或垂直的向另一个海域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7.露点:在气压一定并保持空气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水汽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8.风蚀作用:风挟带沙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称为风蚀作用。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

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10.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地球大气层顶垂直太阳光束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

1.人类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以四种主要方式改变环境,即改变区域环境系统的物质组成,改变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改变区域环境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过程,人为释放能量。人类积极的改造优化区域自然环境,也给地球环境带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由于地球环境系统的复杂多变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人类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地球环境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可归结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2.土壤水分可分为土壤气态水,土壤固态水,土壤液态水。意义是:土壤气态水是指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其移动取决于土壤剖面中的温度梯度,这就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土壤固态水包括化学结合水和冰,化学结合水又包括结晶水和组构水,固态水一般不参与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土壤液态水包含束缚水和自由水,

可以细分为束缚水,主管水,重力水。束缚水是指土壤颗粒表面各种作用力对水分的吸附而附着在矿物表面的膜状水,不能迁移营养物质和盐类,植物根系一般不能吸收利用,属于无效水。主管水是指在土壤主管理作用下保持和移动的液态水,是输送土壤养分至植物根际的主要载体,土壤中各种理化,生化过程,几乎都离不开他。重力水具有很强的淋溶作用,能够从溶液状态使盐分和胶体随之迁移,它的出现标志着土壤空隙全部被水所充满。

3.山谷风:在山地区域或山麓地区,日出以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快速增温,而山谷中同一高度上的空气,因距离地面较远,增温缓慢,故产生了由山谷指向山坡的气压梯度力,风由山谷吹向山坡,这就是谷风;夜间,山坡因地面长波辐射快速冷却,气温也快速降低,而谷中同一高度的靠空气冷却缓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这就是山风。

4.焚风:气流运动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空气冷却水气凝结,当气流越山之后顺坡下沉,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已经减少了,气流按干绝热递减率增温,以致被风坡气温比比迎风坡同一高度的气温要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这就是焚风。

5.水分循环的资源环境意义:1,缓解了地表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2,是地球环境系统中营养循环的传送带。3,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水利资源和水资源。4,使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机制。5,是自然地理过程主要组成部分。6,许多矿产资源的行程也有赖于长期的水分循环。

6.人类活动会水圈的影响:对地表水循环的大气调节(温室效应),对地表水量进行人为再分配(洪涝,干旱,盐碱),对水体的人为污染,超采地下水资源,人类活动引起的湿地退化,水环境净化机修复技术7.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全球生态系统呈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其地带性又可细分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高度角及其季节变化因纬度而异,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经度地带性则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垂直地带性是因为随高度增加,年均降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而温度不断降低,这样就引起了垂直方向上的生态系统规律更替。8.自然资源的特性:1.稀缺性:地球环境系统中自

然资源的总量、再生资源的再生能力都是有限的。

2.系统性:地球环境系统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过程,从而使区域内形成一个相互制约联系的动态系统。

3.时空差异性:自然资源有明显地域性并随时间变化。

4.多用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的基本物质原谅和能量,表现出多种有用性。

5.共轭性:各种自然资源在区域中的相互联系性,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外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9.生物的几种关系:1互助:不相互依赖可以单独生存,彼此受到利益。如昆虫和花。2互惠共生:均获得一定利益,彼此不能分开而单独生存,如固氮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收益另一方不受害也无利,如小鱼隐藏在海葵之间。4竞争:对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有相似要求的不同物种或同种物种的不同个体,为了生存都力求一直对方,给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如鸟类占据地盘。5捕食:捕食生物袭击并捕食被捕食生物的现象,如狼和羊。6寄生:一个物种的个体生活在另一物种个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其组织中吸收营养,但不一定导致寄住生物死亡。如冬虫夏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