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稽康传
稽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参考译文:嵇康,字叔夜,魏国谯郡铚地人。
他的祖先姓奚,会稽上虞人,因为躲避仇家,才搬迁到这里。
铚地有座嵇山,他的家就在嵇山的旁边,于是就以嵇为(命名)姓氏。
哥哥嵇喜,有做官的才干,历任太仆、宗正等官。
嵇康很小时就父母双亡,有奇特的才能,孤高而不合群。
他身高七尺八寸,谈吐气质不凡,很有风度仪表,但他却使形体像土木一样,保持本来的面目,不肯修饰自己。
人们认为他有龙的文采、凤的姿容,天生的资质出于自然。
《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嵇康遇害》“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嵇康遇害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
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
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博览无不该通。
该:完备。
B.此书既行。
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
诉:叙说。
D.宜因衅除之。
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①远迈不群①与魏宗室婚①知其不可羁屈也①吕安服康高致①辞相证引①会以此憾之①嵇康卧龙也,不可起①言论放荡非毁典谟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
《世说新语》之嵇康及翻译(二十一则)德行第一:十六、四十三言语第二:十五、十八政事第三:八文学第四:五、九十八雅量第六:二赏誉第八:二十九品藻第九:三十一、六十七容止第十四:五、十一伤逝第十七:二栖逸第十八:二、三贤媛第十九:十一任诞第二十三:一简傲第二十四:三、四排调第二十五:四《德行第一》十六未见喜愠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四十三罗母焚裘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1/7页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言语第二》十五瞳子何必在大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
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嵇中散(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将白起的风采,遗憾的是器量狭窄啊。
”赵景真说:“尺长的标杆可以测定太阳运行的精确度,寸长的竹管可以测定音乐的高低。
嵇康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注释】
1. 谯国铚人:指嵇康出生在谯国铚县,即今安徽省濉溪县。
2. 会稽上虞人: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省上虞市。
3. 以避怨,徙焉:因避祸而迁徙到铚县。
4. 嵇山:位于铚县,因嵇康家族而得名。
5. 命氏:以嵇山为姓氏。
6. 太仆、宗正:官职名称,太仆掌管车马,宗正掌管宗族事务。
7. 孤:幼年丧父。
8. 远迈不群:才华出众,与众不同。
9. 龙章凤姿:形容嵇康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10. 天质自然:天生具有自然之美。
11. 恬静寡欲:性情淡泊,不追求名利。
12. 含垢匿瑕:宽容待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
13. 宽简有大量:性格豁达,胸怀宽广。
14. 《老》《庄》:指《老子》《庄子》,道家经典。
15. 中散大夫:官职名称,为中散大夫。
16. 修养性服食之事:修养身心,注重饮食。
17. 导养得理:养生之道。
18. 安期、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19. 君子无私:君子无私欲。
20. 矜尚:自以为是。
21. 名教:儒家教义。
22. 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儒家教义,顺应自然。
23. 审贵贱而通物情:审视世间万物,通晓事物之情。
24. 物情顺通:顺应事物之情。
25. 无措:不拘泥于形式。
26。
嵇康养生论原文及译文
嵇康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
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译文嵇康养生论原文,养生论是嵇康众多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作品,这篇作品不是谈文学谈思想,而是与后人谈养身,谈修心养性,也算是开创了早起养生的先河,下面是关于养生论的原文和译文,一起来看看吧!嵇康养生论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嵇康传文言文翻译
嵇康,字叔夜,三国魏末年人,魏国山阳郡(今河南焦作)人。
康少孤,早孤,性倜傥,不修威仪,而才学博赡,善于属文。
性好养生,常服五石散以健身。
时人以其超然物外,称为“竹林七贤”之首。
康年二十,丧父,家贫不能葬,乃葬于洛阳北邙山。
后迁居山阳,结庐于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六人结为竹林七贤。
七贤常集竹林,饮酒赋诗,谈玄论道,放浪形骸之外,名噪一时。
康性好琴,尤善弹《广陵散》。
此曲传为古琴名曲,曲调激昂,旋律悲壮,传为康所作。
康常以琴会友,或自弹自歌,或与友共赏,乐在其中。
康与阮籍齐名,二人相知甚深。
一日,康与籍共游洛水,见一女子采莲,籍戏问康:“此女子何人?”康曰:“此女子非吾所知,但观其采莲,似有清雅之态。
”籍曰:“吾观其采莲,犹如观莲花出水,清新脱俗,真吾所愿也。
”康笑而应之。
康性好酒,尝自言:“吾饮酒,非为醉,乃为醒。
”康饮酒时,常作诗自嘲,有云:“吾饮酒,何人知?但闻酒香,心自清。
”康饮酒之后,常作诗抒怀,或以诗寄情,或以诗会友。
康好养生,常服五石散。
一日,康与友人饮酒,醉后狂歌,忽感身体不适,遂卧床不起。
康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乃作《养生论》以告诫世人。
其言:“养生之道,在乎养心,养心之道,在乎养性。
养性之道,在乎养气。
养气之道,在乎养形。
形神相即,长生久视。
”康性好游,尝游于洛水之滨,见一女子在河边洗衣服,康遂吟诗一首:“洛水清且深,女子采莲时。
白露未晞,青苔满地。
”此诗传为康所作,言其感慨人生无常,世事如梦。
康尝游于山阳,见一女子在田间劳作,康遂作诗一首:“山阳女子劳,采桑于山陲。
采桑日已长,采桑夜未归。
”此诗传为康所作,言其感慨女子勤劳,生活艰辛。
康好交友,与阮籍、山涛等七贤相知甚深。
一日,康与七贤饮酒,醉后狂歌,康曰:“人生如梦,富贵何为?唯愿与君共饮,笑傲江湖。
”七贤皆感怀,共饮而歌。
康性好山水,尝游于名山大川。
一日,康游于华山,见一女子在山间采药,康遂作诗一首:“华山女子采药,山间幽径深。
嵇康文言文翻译
原文:嵇康,字叔夜,会稽上虞人也。
幼而聪慧,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康性高洁,不慕荣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因兄事而涉世,遂游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康少好老庄之学,尤喜《庄子》。
尝谓:“吾闻庄子之言,犹如闻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康曾作《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此论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嵇康在其中最为杰出,其才华横溢,令世人敬仰。
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安西参军。
在任期间,康屡次上书,弹劾权贵,直言时弊。
然终因直言进谏,触怒朝廷,被诬陷谋反,于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杀。
嵇康临终之际,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其妻曹氏哭之甚哀,康曰:“人死何足悲?吾生亦何足喜?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畅游于天地之间。
”康言辞之间,透露出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嵇康,字叔夜,是会稽上虞人。
自幼聪慧,广泛阅读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已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嵇康性格高洁,不追求名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来因兄事而涉世,于是游历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嵇康年少时喜欢老庄之学,尤其喜欢《庄子》。
他曾说:“我听说庄子的言论,就像听到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嵇康曾写《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这篇论文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最为杰出,他的才华令世人敬仰。
《晋书》之竹林七贤传
《晋书》之竹林七贤传嵇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嵇康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有删改)译文:秘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
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抚琴咏诗,自足于怀。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缄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
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选自《晋书·嵇康传》,有删改) 译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
文言文翻译嵇康临刑
嵇康,字叔夜,魏晋之际之贤士,才高八斗,性情豁达,为世所重。
然因直言敢谏,屡遭权贵排挤,终被诬陷,下狱论罪。
时年四十有五,临刑之日,百感交集,遂作《临刑歌》以抒怀。
原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川萧条极望时,魂断无因见旧知。
抚剑长叹空自惜,青青子衿何人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如下: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离去,此地仅剩下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白云千载悠悠飘荡。
晴朗的江面上,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
日暮时分,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江上的烟波让人愁绪满怀。
山川萧条,极目远望时,我心中的愁绪断无因见旧知。
手抚宝剑,长叹空自惋惜,青青的衣领有谁识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想要看尽千里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下坚定的信念,照亮千古汗青。
嵇康临刑之际,作此歌以抒怀。
歌中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生死观念的感悟。
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嵇康不畏生死、坚守信念的品格。
然而,英雄终究难逃一死。
嵇康在临刑前,依然保持镇定,毫无惧色。
当他被绑赴刑场时,他仍然谈笑风生,泰然自若。
刑场上,他神色从容,仿佛早已看破生死。
最后,他高呼“吾命休矣”,从容赴死。
嵇康之死,震动朝野,成为千古佳话。
他的忠诚、正直、勇敢和坚定,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他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嵇康临刑之歌,亦成为千古绝唱,传颂不衰。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山巨源绝交书_嵇康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嵇康临刑奏文言文翻译
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与阮籍并称“竹林七贤”。
其生平磊落,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因直言敢谏,屡遭权贵打压,最终被诬陷谋反,于公元263年被斩首。
临刑之际,嵇康作文以示决心,此即为《临刑奏》。
原文如下:临刑奏曰:臣闻古人有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死者,天地之常道也。
自古及今,贤愚共之。
盖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万物以死生为命。
臣虽不敏,敢不以死尽忠?夫忠臣之事,虽死弗避;烈士之节,虽危不渝。
是以昔者苏武杖节牧羊,颜渊喟然叹逝,孔明鞠躬尽瘁,孙武卧薪尝胆,皆以死报国,何曾有所畏惧?今臣虽不幸,遭逢国难,临危受命,竭忠尽智,敢以死明志。
臣虽不才,窃闻古之君子,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何其多也!昔孔明事刘备,临危不惧,死而后已;郭嘉助曹操,舍生取义,至死不渝。
是以臣敢以死尽忠,以谢天下。
夫忠臣义士,无问其故,皆为天下国家,而不为一家一己。
是以古人有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臣虽不幸,愿以死报国,尽忠尽职,以成仁义之名。
昔子路见危授命,孔明鞠躬尽瘁,皆以死报国,何曾有所畏惧?臣今虽死,亦愿与古之忠臣义士同游于地下,共论生死,以明臣之心。
夫天地之大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以臣敢以死尽忠,以谢天下。
且臣闻之,忠臣之事,虽死弗避;烈士之节,虽危不渝。
是以臣虽不幸,遭逢国难,临危受命,竭忠尽智,敢以死明志。
夫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臣虽不敏,敢不以死尽忠?翻译如下:临刑时上奏说:我听说古人有这样的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者,是天地的大德;死者,是天地永恒的规律。
自古以来,无论贤愚,都共同经历生死。
大概天地以生养万物为心,而万物以生死为命。
我虽然不聪明,怎么敢不用死来尽忠呢?忠臣的事情,即使死了也不回避;烈士的节操,即使危险也不改变。
所以,以前苏武拿着旄节牧羊,颜渊感慨地感叹生命的逝去,诸葛亮鞠躬尽瘁,孙武卧薪尝胆,都是以死报国,哪里有什么畏惧?如今我虽然不幸,遭遇国家灾难,面临危险接受命令,竭尽忠诚,全力以赴,敢于用死来表明心志。
嵇康传的原文及翻译
嵇康传的原文及翻译嵇康传的原文及翻译同学们知道嵇康传这篇古文吗?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嵇康传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 嵇康传》
文言文专题训练------《晋书•嵇康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
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选自《晋书•嵇康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B.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C.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D.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用来区别血缘,而氏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一般只有贵族才拥有氏。
嵇康文言文阅读翻译
嵇康原文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单衣,革带。
康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①争光。
”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
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心神萧散,了无惧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
雅声逸奏,空中称善。
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
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
故来听耳。
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
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
君可更作数曲。
”中散复为抚琴,击节。
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挈其头曰:“闻君奏琴。
不觉心开神悟。
恍若暂生。
”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
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
便从受之。
果悉得。
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
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天明,语中散:“相与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
”不胜怅然。
注释①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常喻指坏人或恶势力。
嵇康译文一次,嵇康正在灯下弹琴,突然一个妖怪出现在屋里,高一丈多,身穿黑衣,腰扎皮带。
嵇康看了妖怪好一会儿,一口气吹灭了灯,说:“和你这样的妖怪同在一盏灯下,我感到十分羞耻!”还有一次,他出远门,来到离洛阳几十里的地方,住在月华亭里。
有人告诉他,此处过去经常杀人。
嵇康为人潇洒旷达,没有一丝惧意。
到一更时分,他还在亭中弹琴,弹了好几首曲子,琴声悠扬动人,忽然听到空中有人叫好。
嵇康一边抚琴一边问道:“你是什么人?”来人答道:“我是一个死在此处的魂灵,听到你清新悠扬的琴声,我以前也十分喜欢弹琴,因此特来欣赏。
我生前没有得到妥善地安葬,形体残毁,不便现形与你相见。
但是我十分欣赏你的琴艺,如果我现形了,你无须害怕。
请再弹几首曲子吧。
”嵇康就接着为鬼魂弹琴,鬼魂就和着琴声打拍子。
嵇康说:“夜深了,你为何还不现身见我,你的样子再可怕我也不会介意的。
”鬼魂就现了形,用手摸着自己的头说:“听到你的琴声,我感到心情舒畅,好像又活了过来。
”于是他便和嵇康谈论琴艺方面的理论,见识非凡,并向嵇康借琴弹了一首《广陵散》。
嵇康锻铁翻译
嵇康锻铁翻译典源出处《世说新语·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
钟要于时贤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引《文士传》曰:‘康性绝巧,能锻铁。
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
家虽贫,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
”《晋书·嵇康传》:“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释义用法魏代嵇康 (字叔夜) 有奇才,卓荦不群,傲视权贵,性喜好锻铁,平日居大柳树下锻。
贵公子钟会去访问他,他不理不睬。
后以此典形容名士隐居自适。
用典形式【嵇锻】宋·苏辙:“读书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
”【锻铁】唐·白居易:“常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
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山阳锻】唐·杜甫:“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好锻嵇】宋·陆游:“细推何所乐,正类好锻嵇。
”【叔夜锻】宋·陆游:“清宵叔夜锻,平旦伯鸾舂。
”【学锻铁】元·耶律楚材:“谋生太拙君勿嗤,不如嗣宗学锻铁。
”【柳下锻】宋·陈与义:“定知柳下锻,远胜崔史陈。
”宋·张孝祥:“柳下锻工真得道,竹林酒友谩称贤。
”【柳阴锻】清·王夫之:“知尔花下尊,无异柳阴锻。
”【隐锻炉】唐·杜甫:“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嵇生锻】宋·苏辙:“阮生未忘酒,嵇生未忘锻。
”清·黄鷟来:“聊藉庾公酌,取适嵇生锻。
”【锻柳嵇】宋·苏轼:“既似蜡屐阮,又如锻柳嵇。
”【不锻嵇康】唐·白居易:“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传原文及翻译嵇康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我们看看下面的嵇康传原文及翻译吧!嵇康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
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
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
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
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
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
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
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
自卜已审,若道尽途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
自非重仇,不至此也。
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
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藏垢怀耻。
人之多僻,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磐。
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
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
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
嗟我愤叹,曾莫能畴。
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万石周慎,安亲保荣。
世务纷纭,只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会以此憾之。
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因谮“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帝寻悟而恨焉。
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
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
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
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子绍,别有传。
《晋书·嵇康传》翻译: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
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
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
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
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
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
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
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
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
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
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
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
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
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
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石髓)都凝结成石头了。
(王烈)又在石室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
马上叫嵇康去拿,(可是书)马上又不见了。
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平常,却总是不能遇上(成仙的契机)。
(这真是)命运啊!”他的神智和心灵能感应到(其向往的事情),(故)总是遇到像这一类神秘的,遁世的事物。
山涛将要不再作吏部郎了。
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翻译)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拘束委屈的.。
(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喜欢打铁。
宅子中有一棵长得很茂盛的柳树。
于是绕着它挖了个水沟。
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坐在它下面打铁。
东平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往往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
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
被关在监狱里。
供词里让嵇康来作证。
于是把嵇康也抓起来了。
嵇康生性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忽然被囚禁,竟作了《幽愤诗》。
起初,嵇康家境贫寒。
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叔下打铁,来补贴家用。
颖川钟会,是个出身高贵的公子。
精明干练有才华善辩论,于是去拜访(嵇康)。
嵇康不以礼对待他,继续打铁不停下来。
过了很久,钟会要离开了。
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消息跑来的?又看到什么东西离开了?”钟会说:“听到我所听到的东西所以来了,看到了我所看到的东西所以走了”钟会因此怀恨。
到这时(嵇康下狱时)。
以,因为。
憾,恨,悔恨失望心中不满。
(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条盘踞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
你不用担心天下(不在你的掌握中),只有嵇康必须顾虑罢了。
”趁机进谗:“嵇康本来想要帮助毋丘俭谋反,全依靠山涛不让(他这么做)。
”以前齐国姜太公杀华士,鲁国孔丘杀少正卯。
正因为(他们)扰乱破坏当时的秩序与教化,所以圣贤把他们铲除了。
嵇康和吕安言论放荡,诽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作帝王的不应宽容的。
应当乘这个机会铲除掉他们。
来使风俗淳正。
”司马昭亲昵听信了钟会的话,就把那两人都杀了。
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让嵇康作他们的老师,上面没答应。
嵇康了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琴弹奏。
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
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
广陵散》从此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
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
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