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2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2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10767d06f1aff00bed51e25.png)
GCGC NarI BsaHI
GGCC
BbeI HaeII XbaI Bcl I
FspI
ApaI BanII
Bsp1286
T****A T****A NruI T****A T****A
EaeI MscI
GTAC **** **** **** **** A****T A****T A****T A****T A****T
② 不完全同裂酶: 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如Xma I 和 Sma I。
Xma I
Sma I
5’-CCCGGG -3’ 3’-GGGCCC-5’ 5’-CCCGGG-3’ 3’-GGGCCC-5’
(6)同尾酶(Isocaudamers)
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 端。如BamH I、Bgl Ⅱ、Bcl I、Xho Ⅱ等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特性 I类内切酶 II类内切酶 III类内切酶
限制和修饰 单一多功能的酶 活性 内切酶和甲基 共同亚基的双 化酶分开 功能酶
内切酶的蛋 3种不同的亚基 白结构 限制作用所 ATP、 Mg2+和SAM 需要的辅助 因子 寄主特异性 EcoB: 位点识别序 TGA(N)8TGCT 列 EcoK: AAC(N)6GTGC
BamH I Bgl Ⅱ
Bcl I Xho Ⅱ
5’-GGATCC-3’ 3’-CCTAGG-5’
5’-AGATCT-3’ 3’-TCTAGA-5’ 5’-TGATCA-3’ 3’-ACTAGT-5’ 5’-UGATCY-3’ 3’-YCTAGU-5’
U代表嘌呤;Y代表嘧啶。
Sau 3A
BfaI
DpnI
HinpI
HaeIII HhaI
基因工程知识点
![基因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87dfa68762caaedd33d435.png)
名词解释1.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连接转入目标生物细胞,通过复制、转录、翻译外源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活性表达,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操作。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一段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此切割DNA 双链的内切核酸酶。
3.同切点酶:又称同裂酶,是一类来源于不同微生物、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同尾酶:是一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它们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5.酶的星号活性(Star activity):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酶的星号活性现象。
6.DNA连接酶:是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端磷酸基团末端之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
7.载体:在基因克隆中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复制、整合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8.多克隆位点:是包含多种同一个限制性酶切点的一段很短的DNA序列9. α互补:为质粒DNA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α亚基,宿主细胞可编码β亚基虽然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互补现象叫α互补。
10.黏粒载体(考斯质粒载体):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载体。
11.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12.探针:当用一个标记的核酸分子与核酸样品杂交,便可查明该样品中是否存在与该标记核酸分子具有同源性的核酸分子。
这个标记的核酸分子称为探针(probe),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或合成的寡核苷酸.13、SD序列:是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内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1d647d66f1aff00bed51ed4.png)
DNA甲基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中含有Dam甲基化酶 和Dcm甲基化酶。 •Dam可以在GATC序列中腺嘌呤N-6位上 引入甲基 •Dcm在CCA/TGC序列的第一个胞嘧啶C-5 位置上引入甲基。 •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对甲基化的DNA不能切 割,如FbaI和MboI等。
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选用上述酶的同功酶,如Sau3AI,DNA 识别切割位点与MboI相同;但不受甲基化 影响; ②利用甲基化酶缺失的受体细胞进行DNA 的制备,如E. coli & nbsp; JM110和链霉菌 等,前者Dam和Dcm甲基化酶已敲除,而 后者细胞内本就没有甲基化酶,从这些细 胞中抽提的DNA就能被上述酶切割。
CATG
SAGE Tag 5
CATG
SAGE Tag 2
SAGE Tag 4
SAGE Tag 6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之中或
附近,产生以下4种情况。 ① 5’粘性末端;② 3’粘性末端;③ 平末端和 ④ 非互补的粘性末端 •无论DNA的来源如何,只要是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 切酶,所留下的残端都是一样的。 •经酶切后,5’端总是保留一个磷酸根;3’端总是 保留一个OH
第二讲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本节内容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异切割 •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 •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异性切割 •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 •核酸连接酶—用于DNA和RNA的连接 •核酸末端修饰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饰 •其它酶类--用于生物细胞的破壁、转化、核酸纯化、 检测等。
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1.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与酶切位点。 2.辅基: Mg++。 特定识别序列一般长4 - 8对碱基; 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
基因工程概要
![基因工程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0476f7e02768e9951e73852.png)
基因工程概要第一章:绪论让幸福的细胞不凋亡;让开心的基因多表达;让健康的质粒常转染;让快乐的双链不变异;让烦恼的片段永封闭。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二、四大里程碑遗传物质的明确——DNA;DNA双螺旋结构理论(半保留复制及其中心法则);基因遗传密码子的破译;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三、三大技术发明工具酶的发明:内切酶、合成酶、连接酶;基因合成和测序(合成仪、测序仪);PCR技术(PCR扩增仪)。
四、基因的现代概念移动基因;断裂基因;假基因;重复基因;重叠基因;或嵌套基因五、工具酶种类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反转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第二章:重组DNA技术基础1、DNA组成与结构:核酸、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2、RNA的组成与功能:mRNA、tRNA、rRNA.3、核酸的理化性质:(1)一般性质:核酸的溶解度.;酸碱性;核酸的高分子性质粘度: DNA>RNA dsDNA > ssDNA;核酸的紫外吸收(OD260)单核苷酸 > ssDNA(或RNA) > dsDNA;核酸的化学性质: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能进行脱氨、聚合、烷基化等反应等。
(2)DNA的变性:DNA变性的本质是双链间氢键的断裂;(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 DNA复性(renaturation)的定义: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热变性的DNA 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减色效应: 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的现象.(4)核酸酶: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5)核酶:催化性RNA 作为序列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降解mRNA; 催化性DNA人工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也能序列特异性降解RNA。
《基因工程》课程说明书
![《基因工程》课程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2657e032af90242a895e59f.png)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开放实验室实践。
无 闭卷(时间为分钟,满分为分)。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或实验设计题等。 缺席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 .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传送给任课老师。 .若以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本课程答疑时间、地点为:每周六、生科院实验楼。 .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实验技术,使学生们开 阔思路,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为进一步的 深造和就业创造条件,用高科技为生命科学、农、林、医等领域生产服务。
1/3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四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第四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节 修饰酶和连接酶的特性及应用 第五章 基因工程的宿主及载体 第节 宿主细胞的类型 第节质粒载体
第五章 基因工程的宿主及载体 第节噬菌体载体 第节其它载体
第五章 基因工程的宿主及载体 第节重组体导入细胞的方法
章后作业 见教案
《基因工程》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周国利 性别 男
研究方向
动物遗传育种
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职称
副教授
生命科学学院
讲授课程
基因工程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 中文 称
英文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f008b94e45c3b3566ec8b48.png)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工作思路,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及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门课是以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酵母菌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教学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也可以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历史;(3)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2)难点: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e640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2.png)
哺乳动物中的甲基化酶在5‘CG’3序列中的C5位上引 入甲基
(3)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性质
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 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 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Star activity现象。
6.II 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的操作
大部分II型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的反应条件
Tris--HCl 50 mM pH 7.5
MgCl2 10 mM
NaCl
0 -150 mM
DTT
1 mM
Volume 20 - 100 μl
T 37 ℃ 1- 1.5 h
0 - 50 mM 低盐酶 100 mM 中盐酶 150 mM 高盐酶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距
TGAN8TGCT AACN6GTGC
距识别序列1kb 处随机性切割
旋转对称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性切割
GAGCC
CAGCAG
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第一个字母: 大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属名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三字母: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种名的第一、二个字母 其它字母: 大写或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菌株号 罗马数字: 表示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
4.同尾酶(isocaudamer)
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粘 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 的选择余地更大。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 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d10bc96680203d8cf2f2413.png)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平头末端 •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切割方式 同裂酶(isoschizomers):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 内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不同或相同的末端。但有些同 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不同。 同尾酶(isocaudamer):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 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的选择余地 更大(相容性末端)。 常用的限制酶BamHⅠ、BclⅠ、 BglⅡ、Sau3AⅠ和XhoⅡ就是一 组同尾酶,它们切割DNA之后都形成由GATC 4个核苷酸组成的粘性 末端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 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hsdS :编码产物协助上述两种酶行使相应功能 1968 Linn和Arber从E.coli B中发现限制酶Ⅰ 1970 Smith(美)在流感嗜血杆菌发现限制酶Ⅱ 1978 W. Arber,H. O.Smith,Nathans因发现限制性内 切酶及对其功能研究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1973年H.O Smith和D. Nathans提议的命名系统,命名 原则如下: 1.用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字 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Eco表示; 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用Hin表示。 2. 用一个右下标的大写字母表示菌株或型。如EcoK, EcoR(现在都写成平行,如EcoRI)。 3. 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内有几种不同的限制与修复 系统,用罗马字母表示。如EcoR I,EcoR V。 4. 限制酶前面要带上R(Restriction), 修饰酶前面要带上M(Modification)。(现已省略)。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https://img.taocdn.com/s3/m/debfb8ca6bd97f192379e98d.png)
T
T
A
G
C
C
G
怎样切? •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例:大肠杆菌(E.coli)的一种限制酶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限制酶
限制酶
几种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Pst I
Provindencia stuartii 164
Haemophilus influenzae Rd
4363 pBR322物理图谱
练习题
为了绘制长为3.0kb BamH Ⅰ限制性片段的限制性图谱,分别用EcoR Ⅰ、Hpa Ⅱ、 EcoR Ⅰ+Hpa Ⅱ消化这一片段的三个样品,然后通过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溴化乙锭染色后观 察DNA带型。请根据这些结果绘制一个限制性图谱,要标明EcoR Ⅰ和Hpa Ⅱ识别位点间的 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kb)。
现非特异性的DNA片段的现象。 易产生星活性的内切酶用*标记。如:EcoR I*
造成星活性参数 甘油浓度12-20%,酶与DNA比例,离子强度,45%聚乙二醇(PEG),有机溶剂,8%二甲基
亚枫,二价阳离子,12%
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1、重组DNA前的切割 2、构建新质粒 3、构建物理图谱 4、DNA分子杂交 5、制备DNA探针 6、亚克隆以用作序列分析 7、基因定位,DNA同源性研究。
A. 连接的两条链必须分别具有 3′端自由羟基(-OH)和5 ′端磷酸基团(-P),而且只有这两 个基团彼此相邻时才能进行连接反应;
B. 在羟基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是一种耗能过程,因此连接反应必须有能量分子的参与, 通常有两种能量分子,即ATP和NAD+。
是两条链-因此不能将两条单链连接起来或使单链环化起来。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酶工程第一章酶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7827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b.png)
酶的生产方式
01 02
微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酶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 途径和酶系,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酶。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生物和发酵条 件,可以大规模生产酶。
酶的分离纯化
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手段,从生物材料中 提取和纯化酶。
酶的改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对酶进行改造,以提 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酶的固定化
将游离酶或细胞固定在特定载体上,实现酶 的重复利用和连续化生产。
酶的生产与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实现酶的工业化生产, 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酶工程的应用领域
1980年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酶 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酶的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
02
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
02
01
03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 域,通常由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空间结构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凹 陷的空腔,能够与底物特异结合。
酶的活性中心具有催化作用,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只能催化一 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性质。
酶的专一性分为绝对专一性和 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是指 酶只催化一种底物反应,相对 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的结构有 一定选择性。
酶的专一性是由酶的活性中心 决定的,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 和化学组成决定了酶对底物的 选择性。
03
拓展酶的应用领域,将酶应用 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纺织 工业等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环境污染。
酶学基础知识
![酶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bbfb4204693daef5ef73ded.png)
S: substance P: product E: enzyme
酶学基础知识
酶反应的速度不停在变
)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
酶学基础知识
酶反应的初速度与 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
实验上只有初速度 的测定才有意义
酶学基础知识
Michaelis-Menten方程(1913年)
E+S
ES
E+P
+I Ki EI
Ki=[E]*[I]/[EI], Eo=E + EI + ES
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E+S
ES
E+P
Eo=E + ESI + ES
+I Ki ESI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
酶学基础知识
非竞争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1814年 Kirchhoff发现稀酸对淀粉的加水分解作用 【麦芽抽提液加入淀粉后能生成麦芽糖, 即麦芽 抽提液中必定有能水解淀粉的水溶性物质 →ferment (酵素)】
1826年 Mitscherlich提倡水溶性酵素为
" unorganized ferment "
1830年 Kuhlne开始使用Enzyme这一术语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
酶学基础知识
米氏方程和米氏常数的意义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
Km值越小, 底 物与酶的亲和 力越强, 反应 越迅速
酶学基础知识
Lineweaver-Burk plot(双倒数作图)
1/v = Km/Vmax *1/[S] + 1/Vmax
基因工程知识点
![基因工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7043e2102de2bd96058856.png)
名词解释1.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连接转入目标生物细胞,通过复制、转录、翻译外源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活性表达,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操作。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一段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此切割DNA 双链的内切核酸酶。
3.同切点酶:又称同裂酶,是一类来源于不同微生物、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同尾酶:是一类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它们来源各异,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切割后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5.酶的星号活性(Star activity):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酶的星号活性现象。
6.DNA连接酶:是能催化双链DNA片段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端磷酸基团末端之间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的一种核酸酶。
7.载体:在基因克隆中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复制、整合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8.多克隆位点:是包含多种同一个限制性酶切点的一段很短的DNA序列9. α互补:为质粒DNA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α亚基,宿主细胞可编码β亚基虽然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互补现象叫α互补。
10.黏粒载体(考斯质粒载体):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DNA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载体。
11.质粒:是生物细胞内固有的、能独立于寄主染色体而自主复制、并被稳定遗传的一类核酸分子12.探针:当用一个标记的核酸分子与核酸样品杂交,便可查明该样品中是否存在与该标记核酸分子具有同源性的核酸分子。
这个标记的核酸分子称为探针(probe),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或合成的寡核苷酸.13、SD序列:是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内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2721081a58da0116c1749bd.png)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第二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第一节限制性内切酶第二节DNA 连接酶第三节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第四节DNA修饰酶第五节外切核酸酶第六节单链内切核酸酶第七节RNA酶核酸酶:通过切割相邻的两个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导致核酸分子多核酸链发生水解断裂的蛋白酶。
基本概念及其生物功能特异水解断裂RNA分子核糖核酸酶(RNase)特异水解断裂DNA分子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非专一性酶底物或者为DNA或者为RNA从核酸分子末端逐个降解核苷酸叫外切核酸酶从核酸分子内部切割磷酸二酯键使之断裂形成小片段叫内切核酸酶按水解断裂核酸分子的方式:根据作用的核酸底物不同:*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是依赖一些酶(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等)作为工具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
所以把这些酶称之为“工具酶”。
工具酶、限制修饰系统、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和类型、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消化作用第一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bp)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概念性质内切酶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即在核酸分子链的内部制造切口的酶。
形成’P和’OH末端自我保护作用功能细菌的限制和修饰系统(RM体系)来源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存在防御外界物质进入的机制大肠杆菌B大肠杆菌Kphageλ(B)EOP=(限制作用)EOP=(限制作用)EOP=(修饰作用)修饰的phageλ(K)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一些功能性障碍。
即所谓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
细菌的RM体系类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掉。
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EOP成斑率efficiencyofplatingEOP=限制性内切酶将侵入细菌体内的外源DNA进行分解切成小片断。
2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2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89f87a00029bd64783e2c55.png)
14
2. Ⅲ型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不相一致
切割位点相对固定 反应需要ATP、 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EcoP1: AGACC EcoP限制性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识别双链DNA分子中4 - 8对碱基的特定序列
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识别切割(一致) 序列呈典型的旋转对称型回文结构
酶催转换 DNA易位作用
甲基化作用的位点 寄主特异性位点 寄主特异性 寄主特异性 位点 位点 识别未甲基化的序 能 列进行切割 序列特异的切割 不是
能
是 十分有用
能
是 用处不大
37
基因工程中的用途 无用
四、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反应条件 1. 标准酶解体系的建立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 平齐末端(blunt end)。如:
EcoR I 5’-GAATTC-3’
3’-CTTAAG-5’
EcoR V
5’-GATATC-3’ 3’-CTATAG-5’ 产生平齐末端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Bgl Ⅱ
29
Sau 3A
[7] 限制酶的酶活性
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和酶切活性一般在一定的
温度、离子强度、pH等条件下才表现最佳切割
能力和位点的专一性。
所以一般使用专一的反应缓冲液。 ① 星号(*)活性
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就会影响酶的专一性和切割 效率,称为星号(*)活性。
30
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EcoR I和BamH I等都有*活性。
7
4. 如果酶存在于一种特殊的菌株中,则将该菌株
基因工程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版
![基因工程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ddbd1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5.png)
基因⼯程习题题⽬练习(附答案)版基因⼯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考试时间:2009.06.21 上午9:00-11:00 地点5D305基因⼯程绪论1、基因⼯程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在体外把核酸分⼦(DNA的分离、合成)插⼊载体分⼦,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重组DNA),引⼊原先没有这类分⼦的受体细胞内,稳定地复制表达繁殖,培育符合⼈们需要的新品种(品系),⽣产⼈类急需的药品、⾷品、⼯业品等。
特征:1、具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
2、强调了确定的DNA⽚段在新寄主细胞中的扩增。
2、试述基因⼯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的基因的分离2)、DNA的体外重组(载体、受体系统等)3)、重组DNA分⼦转移到受体细胞及其筛选4)、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的扩增、表达、检测及其分析。
3、基因⼯程在⾷品⼯业上有何应⽤发展?主要是通过基因重组,使各种转基因⽣物提⾼⽣产⾕氨酸、调味剂、酒类和油类等有机物的产率;或者改良这些有机物组成成分,提⾼利⽤价值。
4、转基因是⼀把双刃剑,请客观谈谈对转基因及转基因⾷品安全性的认识。
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是显⽽易见的,在⼈类历史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
⾸先,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们所需要的特性,改良培育新品种;第⼆,延长⾷品保存时间或增加营养成分;第三,将抗⾍防菌基因转⼊到作物中,使作物本⾝产⽣抵抗病⾍害侵袭的能⼒,减少了农药的使⽤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第四,转基因技术及基因⾷物在医学⽅⾯得到⼴泛研究和应⽤。
⼈们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担忧在于环境⽅⾯。
外源基因的导⼊可能会造就某种强势⽣物,产⽣新物种或超级杂草、损害⾮⽬标⽣物、破坏原有⽣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物多样性,也即转基因⽣物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积种植已有数年,⾷⽤转基因⾷品的⼈群⾄少有10亿之多,但⾄今仍未有转基因⾷品对⽣命造成危害的实例;更何况⽬前每⼀种基因⼯程⾷品在上市前,都要经过国家法律认可,⾷品卫⽣部门和环境部门的严格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加入0.5mol/L的EDTA使之在溶液中的终浓度达到
10mmol/L)螯合Mg2+,以终止反应。 此外,还可用等体积的酚抽提酶解产物,提取DNA。 如果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分子后,为了进行凝胶 电泳分析,则可直接加入凝胶电泳加样缓冲液,振荡混合
后,直接上样进行凝胶电泳。
3. DNA分子的双酶切消化
一、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也是一种水解酶,主要从细菌中分 离得到。在细菌体内的作用是水解“入侵”的外源 DNA 序列而保护自身DNA。水解后产生的DNA 产物 是带有5′-P和3′-OH的。
在基因克隆中使用的是R- 的 E.coli 菌株作为细菌转化的受体菌
早在20世纪中期,以Arber等人对λ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不同菌 株上的平板培养效应的研究为基础,发现了原核生物体内存在着寄 生控制的限制(restriction)和修饰(modification)系统。
(b)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 形式的断裂是形成具有平末端(Blunt end)的DNA片段。
同裂酶 (isoschizomers)
有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是同样的核苷酸靶 序列,这类酶特称为同裂酶。
同裂酶产生同样的切割,形成同样的末端。例如, 限制酶HpaⅡ和MspI是一对同裂酶,共同的靶DNA序列 是C↓CGG。
5. DNA的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不同构型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也有 很大的影响。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超螺旋的质粒 DNA或病毒DNA所需要的酶量要比消化线性DNA的高出许 多倍,最高的可达20倍。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
限制性内切酶的标准缓冲液的组分包括:氯化镁、氯 化钠或氯化钾、Tris-HCl,ß -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 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等。酶活性的正常发挥,是绝 对地需要二价的阳离子,通常是Mg2+。
4.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DNA消化反应的温度,是影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 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不同的最适反应温 度,而且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变动范围。大多数限制性 核酸内切酶的标准反应温度都是37℃,但也有许多例外 的情况,它们要求37℃以外的其它反应温度。其中有些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低于标准的37℃,例 如SmaI是25℃;有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则高于标准的37℃,例如Mael II是55℃。
3. DNA的甲基化程度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原核生物限制—修饰体系的组成 部分,因此识别序列中特定核苷酸的甲基化作用,便会强 烈地影响酶的活性。为避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在基因克隆中 使用的是失去甲基化酶/M- 的E.coli 菌株制备质粒DNA。?
如何使用 Methylase(甲基化酶) 对克隆 DNA 进行 保护?此步骤有什么意义?
在限制-修饰系统中限制作用是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 以通过限制性酶的作用,破坏入侵的外源DNA(如噬菌体 DNA等),使得外源DNA对生物细胞的入侵受到限制; 而生物细胞(如宿主)自身的DNA分子合成后,通过修 饰酶的作用:在碱基中特定的位臵上发生了甲基化而得到 了修饰,可免遭自身限制性酶的破坏,这就是限制-修饰 系统中修饰作用的含义。
第2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一、限制性内切酶 二、 DNA连接酶
三、 DNA聚合酶
四、其他工具酶
酶学的基本概念
1、酶的命名原则:
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 水解酶 裂合酶 异构酶 连接酶
2、核酸水解酶: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
按照酶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切酶和外切酶; 内切酶在核酸链的内部切割,生成寡核苷酸; 外切酶从核酸链的末端开始,渐进式地水解核酸链,逐渐 释放单核苷酸。
(a)Pst I切割位点 , 切割后形成3′-OH的单链粘性末端, , 5'-CTGCA G-3, 5'-CTGCA G-3 3'-G ACGTC-5, 3'-G + ACGTC-5,
(b) EcoRI切割位点,切割后形成5′-P的单链粘性末端,
5'-G AATTC-3’
3'-CTTAA G-5’
二、DNA连接酶
作用:催化dsDNA分子中相邻碱基的5’-P与3’-OH间连接成磷酸二酯键
1.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作用:只能催化黏性末端间的连接,需NAD+提供能量。 2. T4噬菌体DNA连接酶 作用:催化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间的连接,连接反应需ATP
三、 DNA聚合酶
1、E.coli DNA pol I (Kornberg 酶)
2. DNA的纯度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DNA底物的反应效率,在很大程度 上是取决于所使用的DNA本身的纯度。污染在DNA制剂中的某 些物质,例如蛋白质、酚、氯仿、酒精、乙二胺四乙酸(EDTA)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以及高浓度的盐离子等,都有可能抑 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
为了提高核酸内切酶对低纯度DNA的反应效率,一般采用如下三 种方法: ①增加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用量,平均每微克底物DNA可高达10单 位甚至更多些。 ②扩大酶催化反应的体积,以使潜在的抑制因素被相应地稀释。 ③延长酶催化反应的保温时间。 在有些DNA制剂中,尤其是按微量碱法制备的,会含有少量 的DNase的污染。由于DNase的活性需要有Mg2+的存在,而在 DNA的贮存缓冲液中含有二价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因此在这 种制剂中的DNA仍然是稳定的。然而在加入了核酸内切酶缓冲液 之后,DNA则会被DNase迅速地降解掉。要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高纯度的DNA。
1. DNA相对分子量标准物(marker); 2. pUC19 质粒 DNA 经EcoRⅠ 完全酶切; 3. pUC19 质粒 DNA 经EcoRⅠ 部分酶切; 4. 商品pUC19 质粒 DNA 总DNA的部分酶切(1~9:不同酶量消化结果)
二)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影响因素
1. 酶的纯度:不应存在其他的酶污染
对绝大多数限制酶来说,在pH=7.4的条件下,其功能最佳。
7、星号活性(star activity):
在“非最适的”反应条件下(包括高浓度的核酸内切限制酶、 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用Mn2+ 取代Mg2+ 以及高pH值等等), 有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的特异性便会发生“松动”,从 其“正确”识别序列以外的其它位点切割DNA分子。
有些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切割特异性,受所用的缓冲液成份的 影响比较明显。例如,最常用的EcoRI限制酶,在正常的情况下, 是在G↓AATTC识别序列处发生切割作用的,但如果缓冲液中的甘 油浓度超过5%(V/V),那么其识别序列的特异性就会发生松动, 可在AATT或PuPuATPyPy序列处发生切割作用。EcoRI限制酶的这 种特殊的识别能力,通常叫做星号活性,以EcoR制性内切核酸酶相应的 甲基化酶对克隆 DNA 先进行甲基化修饰,将插入片段上该酶可能 的识别序列先行保护起来。用这种方法,不仅保护了插入片段的 大小不会改变,又有利于插入片段的回收,因为插入片段中特定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位点被保护起来,重组后可以用特定的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将插入片断回收。
H代表宿主微生物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
in 为种名的头两个字母
d 代表该菌菌株
III表示该菌株属于第三个限制-修饰系统的酶
1)识别位点:
绝大多数的II型核酸内切限制酶,都能够识别由4 ~8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我们称这样的 序列为核酸内切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具有双重旋转对 称的结构形式,换言之,这些核苷酸对的顺序是呈回 文结构。
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同一种DNA分子, 从而产生的DNA分子片段带有两个不同的末端。 如果载体也用同样的两种酶酶切,那么就可以把外 源DNA酶切片段定向地插入到载体分子中。
4. 部分酶切/不完全酶切
有时需要得到仅在DNA片段的内部存在的部分限制 性位点切割产生的DNA,这在用待克隆片段内部存在的 限制酶位点进行克隆或/和构建酶切图谱时特别有用。 即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DNA链上 该酶的切口随机断裂,而避免所 有切口断裂的完全降解发生。
同尾酶 (isocaudamer)
与同裂酶对应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它们虽然来源不 同,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都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 端,特称为同尾酶。
常用的BamH I,Bcl I,Bgl I,Xho I就是一组同尾酶。 它们切割DNA之后都形成由-GATC- 4个核苷酸组成的粘 性末端,很显然,由同尾酶所产生的DNA片段,是能够 通过其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用而彼此连接起来的,因此 在基因克隆实验中很有用处。
5'-G
+
AATTC-3’
G-5’
3'-CTTAA
(c)EcoRV切割位点,切割后形成平末端。
5'-GAT ATC-3’ 5'-GAT + ATC-3’
3'-CTA TAG-5’
3`-CTA
TAG-5′
2)切割类型:
检验了非常大量的实验事例之后发现,由核酸内切限制酶的 作用所造成的DNA分子的切割类型,通常是属于下述两种独特的 排列方式之一: (a)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交错地、但又是对称地围绕着一 个对称轴排列,这种形式的断裂结果形成具有粘性末端( matched ends 或 cohesive end )的DNA片段;
克服星号活性的方法: 维持反应体系适当的离子强度、较低的温度或酶浓 度,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或DNA 样品的重新处理等。
三)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又称DNA的物理图谱,它由 一系列位臵确定的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组成,以直 线或环状图式表示。在DN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构建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有许多方法。通常结合使用 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通过综合分析多种酶单切及不同组合 的多种酶同时切所得到的限制性片段大小来确定各种酶的 酶切位点及其相对位臵。酶切图谱的使用价值依赖于它的 准确性和精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