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直线,即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出现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产量增加时,成本保持不变,价格也不发生变化,这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研究的关键区域,不需要考虑总供给对产出的限制。

第二部分为垂线,即其垂直部分,称为古典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已经全部被充分利用,图中标为f Y,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这种情况下不管价格水平为多高,经济中的产量都不会增加。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自由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经济能够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垂线形式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区域。

界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分称为中间区域,即向右上方倾斜区域,随着经济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水平提高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价格水平提高,产出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当劳动市场均衡时,确定了均衡就业水平,根据生产函数即可确定相应的短期产出水平。

一、古典学派总供求模型

由于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因此其总供求模型也相当简单。如

图8.17所示,AS 曲线是一条起始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f Y 的垂线。当总需求水平

为1AD 时,产出水平不变,仍为f Y ,价格水平为1P 。反映了这时价格水平主要

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的高低,总需求变化只有价格效应而不存在产出效应。当总需求水平提高到2AD 时,产出水平仍不变,但价格水平提高到2P ,总需求水平提高的部分一对一地反映到了价格水平上。在均衡点,意味着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这是因为,总需求曲线是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 -LM 模型推导出来的,AD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够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而总供给曲线是从劳动市场均衡推导出来的,A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也都能满足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这样在均衡点上所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图: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

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产出水平要想增加,只有总供给曲线移动才是可能的,在短期技术和资本给定的情况下,总供给的移动是缓慢的,只有技术水平提高、资本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总供给移动,从而增加产出。这就提出了需求管理政策没有实际效应的结果。二是总需求的扩张只会全部反映到价格上涨上来,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总需求作用的结果,控制通货膨胀,只要控制好总需求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他政策手段不起

作用。

二、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

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为宏观经济政策留下了充分的发挥余地。见图8.18。

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f Y 以前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到达f Y 以后,变成

一条垂线。假定初始的总需求曲线为1AD 与总供给曲线AS 相交于1E 点,由此决

定了均衡价格1P 和均衡收入1Y 。在这种情况下,f Y Y <1,经济中资源利用不足,

存在失业,假定这时的就业量为1N ,相应的失业率为1u 。这时,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将总需求曲线推动到2AD ,那么,均衡价格和均衡收入变为2

P 和2Y ,相应地,就业量为2N ,失业率为2u 。明显可以看到,12P

P >、12N N >、12u u <,即虽然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出现了通货膨胀),但换来了就业量提高,失业率下降,改善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图: 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

图: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抑制经济过热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改变货币供应量都会影响到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从上述分析可见,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为其“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改变总需求曲线的位置,从而实现政府的目标。当经济衰退时,即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已经达到均衡,那么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的政策增加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衰退,如图8.18所示。当经济过热时,即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高通货膨胀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政策减少总需求,使经济降温,如图8.19所示。图中,当总需求曲线为1AD 时,与AS 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价格水平为1P ,

AD,则产出经济过热,这时,政府通过紧缩性的政策将总需求曲线向下推动到2

出现稍微的下降,但价格水平下降幅度较大,到达2P,即以损失较小的产出,抑制了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