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锅炉15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说明书
无锡锅炉15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说明书要点

目录一、前言 (2)二、锅炉基本特性 (2)1.主要工作参数 (2)2.设计燃料 (3)3.安装和运行条件 (4)4.锅炉基本尺寸 (4)三、锅炉结构简述 (4)1.炉膛水冷壁 (5)2.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6)3.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7)4.燃烧设备 (8)5.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 (10)6. 省煤器 (11)7. 空气预热器 (11)8. 锅炉范围内管道 (12)9. 吹灰装置 (12)10. 密封装置 (12)11. 炉墙 (12)12. 构架 (13)13.膨胀系统 (14)14.锅炉水压试验 (14)15. 锅炉过程监控 (14)四、性能说明 (16)一、前言我国电站锅炉的燃料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锅炉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烟气,携带有SO2、NOx、粉尘等有害物质,是我国许多城市雾霾产生的因素之一,为此2012年国家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新建锅炉烟气有害气体排放中SO2<100 mg/m3、NO x<100 mg/m3;2014年已在全国主要省区逐步推广,并推广到全国。
2015年国家又颁布了环保法,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产生污染源的企业,污染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规定,为此我们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紧跟市场的需求,按照全新的低氮燃烧、低能耗设计理念,设计制造出低排放、低能耗、高可靠性的新型环保循环流化床锅炉,来满足用户最新的要求。
由于脱硫剂加大了NOx原始排放量,因此我们希望在锅炉尾部采用烟气脱硫的工艺进行脱硫;我们在返料腿上设置了脱硫剂加入口,作为炉内临时石灰石脱硫之用。
二、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 150 t/h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给水温度 215 ℃锅炉排烟温度~137 ℃排污率≤1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30 ℃锅炉计算热效率 91.5 %锅炉保证热效率 91 %燃料消耗量 24.3 t/h(设计煤种)一次热风温度 175 ℃二次热风温度181 ℃一、二次风量比 50:50循环倍率 20 ~ 25灰渣比 7:32、设计燃料(1)煤质分析资料:入炉给煤粒度: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
3×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及注意事项

3×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及注意事项3×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及注意事项摘要: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优缺点。
以某化工厂用3×15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阐述了这3台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强调了在化工装置开车时,锅炉的负荷调节。
在此基础上,针对煤质变化及磨损情况对锅炉燃烧情况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CFB ;锅炉运行调节;故障处理及注意事项1.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固体粒子经与气体或液体接触而转变为类似流体状态的过程,称为流化过程。
流化过程用于燃料燃烧,即为流化燃烧,其炉子称为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在鼓泡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炉型,它与鼓泡床锅炉的最大区别在于炉内流化风速较高(一般为4~8m/s),在炉膛出口加装了气固物料分离器。
被烟气携带排出炉膛的细小固体颗粒,经分离器分离后,再送回炉内循环燃烧[1]。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炉膛(快速流化床)、气固物料分离器、固体物料再循环设备等组成,第二部分为对流烟道,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与其它常规锅炉相近。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所需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炉膛中完成,炉膛四周布置有水冷壁用于吸收燃烧所产生的部分热量。
由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离装置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
2. 某化工厂3×15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及简介2.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额定蒸发量150 t/h额定蒸汽温度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 MPa给水温度191 ℃锅炉排烟温度140 ℃排污率≤1 %。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ZK-35/3.82-M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使用说明书20-96-0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二、锅炉首次点火启动应具备的条件三、锅炉对燃煤的要求四、锅炉首次点火启动五、锅炉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六、锅炉常见故障处理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煤技术,是对传统的炉排炉和煤粉炉的一个重大革新。
它对各类煤种的燃烧适应性好,可以有效地燃用褐煤、各类烟煤和无烟煤,也可燃用如树皮、木屑、油页岩、石煤和石油焦等劣质燃料,同一台锅炉甚至可以同时燃用多种然料。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石进行比较简便的炉内脱硫处理,而一般的尾气脱硫技术费用昂贵,难于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燃烧为高硫煤的合理燃用提供了途径,由于燃烧温度低,其NO x排放亦低。
流态化,是指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因相互之间运动速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特定运动状态下的体系。
对于煤燃烧系统而言,主要是指固体颗粒和空气。
这种特定的状态,是指固体颗粒群体在气体作用下具有流体的一些特性,就是流态化。
各种流化床燃烧锅炉,差别主要是燃烧系统,尾部对流受热面与常规锅炉没有根本的不同。
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主要包括:炉膛、气固分离器和返料器这三个关键部件。
与鼓泡床相比,循环流化床炉膛截面尺寸较小,燃烧分布在整个炉膛容积内,因此炉膛温度上下均匀;炉膛下部仍有一个密度较高的密相区,但不设置埋管受热面,避免了鼔泡床埋管磨损严重的问题;由于炉膛截面尺寸较小,锅炉启动点火更加容易;炉膛上部四周布置水冷受热面,磨损情况比埋管大为改善;燃烧所需一、二次空气分级供入,强化了炉内物料掺混,物料与空气接触更加强烈、均匀,有利于燃烧,同时可使NO x生成进一步减少;被烟气携带出炉膛的物料被一、二级分离器分离后经返料器进入炉膛,物料如此反复循环反复燃烧,排出锅炉的灰、渣含碳量较低,锅炉燃烧效率和热效率较高、煤耗较低;而由于采用上下基本均匀的流化风速,在降负荷运行时,风速降低的裕度大,负荷变化可超过0.4:1,锅炉负荷调节范围较宽;由于进入炉内的煤只占炉内高温循环物料量的5%左右,煤进入炉内很快着火燃烧,锅炉煤种适应性很广。
锅炉双色水位计技术要求1我公司锅炉为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双色水位计技术要求1、我公司锅炉为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厂家为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锅炉,每台锅炉锅筒配套双色水位计为两台,锅炉主要工作参数为:额定蒸发量 150 t/h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汽包工作压力 10.8 MPa汽包工作温度 317 ℃2、双色水位计技术要求:2.1双色水位计要求为无盲区自冲洗双色水位计,水位计本体主要有表体、阀门、冲洗器、光源总成(光源罩、观察罩)及电源。
2.2水位计显示效果为:汽红,水绿,汽满全红,水满全绿。
要求显示效果明显,通过摄像头能够清晰看到实际水位显示。
2.3该水位计通过汽、水阀门与锅炉汽包汽侧、水侧相联接,形成连通体,利用连通器的原理使水位计水位与汽包水位保持一致,在可视范围内的通过云母片和密封保护垫片的方法实现视窗化设计,使锅炉汽包内的液位显示方便观测,并且能够准确掌握准确水位位置。
2.4水位计所附带的冲洗器所产生的饱和泠凝水可以实时更新汽包水位计表体里面的水质,且在流通云母片表面时还能起到冲洗云母片的作用,在云母片表面还能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阻止云母片表面结垢,使水位计始终保持清晰的观测效果。
2.5水位计光源选择LED红绿发光管,输入为220V/50HZ,输出为5V具有连续调压功能的电源器,光源整体使用寿命不少于3年。
2.6水位计密封组件3水位计选型要求:3.1水位计接管尺寸为Φ28*4 ,材质为20,水位计中心距根据买受人提供的图纸UG5036-01和52J81-31-0自行计算,连接形式为焊接,显示形式为双色云母片式,阀座密封形式为合金钢,显示要求无盲区。
3.2水位计设计压力要求不小于16MPa,买受人现场实际使用压力为10.88MPa3.3要求水位计配套汽阀和水阀3.4出卖人提供安装使用说明书2份,并负责免费到现场指导安装使用。
兴东热电150t循环流化床运行规程

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技术指导文件XD-SC-RD-011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受控状态:受控编制:审核:批准:2019-05-28颁布 2019-06-28实施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规程是根据《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的技术图纸、主辅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编制的;本规程是锅炉运行值班员进行锅炉运行维护和操作的标准。
为了便于规程的贯彻实施,有关管理和生产人员应根据各自的岗位认真学习本标准。
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有限公司TG-150/5.3-M型次高温次高压、自然循环、平衡通风循环流化床锅炉设5备运行必须遵循的参数、方式和正常运行、维护及锅炉主、辅设备、系统的启动、停止及异常和事故处理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锅炉设备的运行操作及维护。
本规程起草单位: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本规程由开原市宏阳热电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目录第一章安全警示 .................................................................................................................. - 6 -第二章设备规范及燃料特性 ................................................................................................ - 7 -2.1、锅炉设备规范........................................................................................................................ - 7 -2.1.1锅炉设计铭牌.................................................................................................................... - 7 -2.1.2主要参数............................................................................................................................ - 7 -2.1.3主要承压部件规范............................................................................................................ - 8 -2.1.4.燃烧设备............................................................................................................................ - 9 -2.1.5.安全阀.............................................................................................................................. - 10 -2.2 附属设备规范...................................................................................................................... - 10 -2.3燃料特性................................................................................................................................. - 14 -2.4锅炉流程简介......................................................................................................................... - 15 -第三章启动前的准备 ..........................................................................................................- 25 -3.1 烘炉........................................................................................................................................ - 25 -3.1.1 烘炉前的准备工作及应具备的条件 ............................................................................. - 26 -3.1.2 烘炉的方法及过程......................................................................................................... - 26 -3.1.3 烘炉注意事项................................................................................................................. - 27 -2.2 化学清洗................................................................................................................................ - 28 -3.3 冷态空气动力厂试验............................................................................................................ - 29 -3.3.1 目的................................................................................................................................. - 29 -3.3.3 锅炉系统漏风试验......................................................................................................... - 30 -3.4 锅炉设备检查........................................................................................................................ - 31 -3.4.1 炉膛................................................................................................................................. - 31 -3.4.2 过热器省煤器............................................................................................................... - 31 -3.4.3空气预热器...................................................................................................................... - 32 -3.4.4回料系统.......................................................................................................................... - 32 -3.4.5风系统.............................................................................................................................. - 32 -第四章启动运行 .................................................................................................................- 33 -4.3 点火前的准备........................................................................................................................ - 34 -4.3.1 点火前的检查................................................................................................................. - 34 -4.3.2 锅炉上水......................................................................................................................... - 35 -4.3.3 风机................................................................................................................................. - 35 -4.3.4 装填床料......................................................................................................................... - 36 -4.3.5 空气清扫......................................................................................................................... - 37 -4.3.6 点火................................................................................................................................. - 37 -4.3.7 燃煤................................................................................................................................. - 38 -4.4 温态启动................................................................................................................................ - 39 -4.5 热态启动................................................................................................................................ - 39 -4.6 疲劳寿命损耗数据表............................................................................................................ - 39 -4.6.1 冷态启动曲线................................................................................................................. - 40 -4.6.2 温态启动曲线................................................................................................................. - 40 -4.6.3 热态启动曲线................................................................................................................. - 41 -4.7 吹管........................................................................................................................................ - 41 -4.7.1 吹管目的......................................................................................................................... - 41 -4.7.2 组织分工......................................................................................................................... - 41 -4.7.3 蒸汽吹扫工作内容及验评标准 ..................................................................................... - 42 -第五章正常运行 .................................................................................................................- 46 -5.1 设备检查................................................................................................................................ - 46 -5.1.1 炉膛................................................................................................................................. - 46 -5.1.2 过热器省煤器............................................................................................................... - 46 -5.1.3 空气预热器..................................................................................................................... - 47 -5.1.4 回料系统......................................................................................................................... - 47 -5.1.5 风系统............................................................................................................................. - 47 -5.3 负荷调节................................................................................................................................ - 48 -5.4 水位调节................................................................................................................................ - 48 -5.5 床温调节................................................................................................................................ - 49 -5.6 汽压调节................................................................................................................................ - 49 -5.8 NOx、SO2排放浓度调节....................................................................................................... - 50 -5.9 配风调节................................................................................................................................ - 50 -5.10 吹灰调节.............................................................................................................................. - 50 -5.11 预防措施.............................................................................................................................. - 51 -5.12 锅炉运行调整方法.............................................................................................................. - 52 -5.13 锅炉运行杜绝事项.............................................................................................................. - 53 -5.14 其它...................................................................................................................................... - 54 -第六章停炉.........................................................................................................................- 54 -6.1 正常停炉至冷态.................................................................................................................... - 54 -6.1.1 停炉程序......................................................................................................................... - 54 -6.3 紧急停炉................................................................................................................................ - 57 -6.4 紧急停炉的快速冷却............................................................................................................ - 58 -第七章常见事故处理 ..........................................................................................................- 58 -7.1 床温过高或过低.................................................................................................................... - 58 -7.2 床压高或低............................................................................................................................ - 59 -7.3 水冷壁爆管............................................................................................................................ - 60 -7.4 过热器、省煤器、再热器爆管 ............................................................................................ - 60 -7.6 缺水事故................................................................................................................................ - 61 -7.7 满水事故................................................................................................................................ - 62 -7.8 管道水击................................................................................................................................ - 62 -7.9 断煤........................................................................................................................................ - 63 -7.10 主燃料切除(MFT)........................................................................................................... - 63 -7.11 锅炉检查的注意事项.......................................................................................................... - 65 -第八章维护保养 ...................................................................................................................- 68 -8.1 充压防腐................................................................................................................................ - 68 -8.2 热炉放水烘干保养方法........................................................................................................ - 68 -8.3 冲氮方法................................................................................................................................ - 69 -8.4 防冻........................................................................................................................................ - 69 -8.5 维护........................................................................................................................................ - 69 -9.1 水质要求................................................................................................................................ - 71 -第十章特别说明 .................................................................................................................- 71 -第一章安全警示锅炉是一种承压而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
吉安UG-150T9.8-M5锅 炉 说 明 书

校对审核标准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锅炉厂)2010年 2 月目录一、锅炉基本特性 21、主要工作参数 22、设计燃料23、安装和运行条件34、锅炉基本尺寸 3二、锅炉结构简述 41. 炉膛水冷壁 52. 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63. 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64. 燃烧设备75. 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96. 省煤器 107. 空气预热器108. 锅炉范围内管道119. 吹灰装置1110. 密封装置 1111. 炉墙1212. 构架1213.膨胀系统1314.锅炉水压试验1315. 锅炉过程监控13三、性能说明15一、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150 t/h额定蒸汽温度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 MPa 给水温度215 ℃锅炉排烟温度~140 ℃排污率≤2 %环境设计温度20 ℃锅炉计算热效率90.5 %锅炉保证热效率90 %一次热风温度180 ℃二次热风温度180 ℃一、二次风量比55:45 循环倍率20 ~25 2、设计燃料(1)煤质分析资料:注:1、按设计燃料,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详见附图。
2、校核燃料,粒度范围可放宽到0~15mm,50%切割粒径d50=3mm。
(2)点火及助燃用油锅炉点火及助燃油采用# 0 轻柴油,油质暂按下表进行:(3)脱硫剂特性石灰石纯度要求:CaCO3 :≦92.3%;MgCO3 :≧2%;水份:≧0.12%惰性物: ≧0.12%;石灰石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mm,50%切割粒径d50=0.25mm,粒度分布曲线见附表。
3、安装和运行条件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条件Ⅲ类锅炉给水满足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4、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701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4850mm炉膛顶棚管标高345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377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43000mm运转层标高8000mm操作层标高5200mm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9400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21100mm二、锅炉结构简述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150吨高温高压锅炉技术资料.

YG-150/9.8-M3型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设计说明书图号:57200-0-0编号:57200SS编制:校对:审核:标审:审定: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二ΟΟ六年三月目录一、锅炉简介 (3)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 (3)三、供用户资料 (3)四、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 (4)五、锅炉整体布置说明 (6)六、锅炉结构 (7)七、锅炉所配安全附件 (11)八、锅炉脱硫、氮氧化物排放、锅炉初始排放烟尘浓度 (11)九、锅炉的防磨、密封、低温腐蚀等措施 (12)十、其它 (13)一、锅炉简介该锅炉是在总结了济锅集团130t/h、170t/h和240t/h等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大量设计、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由我公司自行设计开发的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低、节约燃料、便于调节等特点。
该炉设计燃用烟煤。
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通过炉内加石灰石脱硫。
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炉膛外集中下降管结构。
过热蒸汽采用四级加热,两级减温方式,便于过热蒸汽温度大幅度的调节,保证额定的锅炉蒸汽参数。
该锅炉采用“П”型布置,框架支吊结构。
炉膛为膜式水冷壁。
尾部设炉顶包覆受热面和多组蛇形管受热面及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
燃烧系统由炉膛燃烧室、旋风分离器、U 型返料器和床下点火系统等组成。
锅炉露天布置,运转层标高8米。
锅炉构架为金属结构,适用于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2g的地区。
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设计规范按照:——1996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JB/T6696-1993《电站锅炉技术条件》——DL/T5047-19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国家标准。
设计技术依据:——锅炉热力计算按《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强度计算按GB/T9222-198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水动力计算按《电站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烟风阻力计算按《锅炉设备空气动力计算标准方法》等锅炉专业标准。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手册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手册第一章循环流化床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流态化过程第二节循环流化床的基本原理第三节流化床燃烧的原理系统及组成第二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一节炉膛的结构第二节布风装置的结构及原理第三节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四节返料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五节燃料粒度与燃料制备系统第六节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三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点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过程第三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区域第四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和一、二次风配比第五节循环流化床锅炉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第六节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和运行第一节点火启动方式,原理及系统组成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点火启动过程第三节锅炉升压第四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第五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监视和调整第五章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问题分析第一节运行经验及体会第二节运行中的问题分析第六章锅炉的停止运行第一节正常停炉第二节锅炉停炉后检查项目及措施第七章循环流化床锅炉常见事故处理方法第一节事故及故障停炉第二节锅炉满水第三节锅炉缺水第四节汽包水位计的损坏第五节水冷壁管损坏第六节省煤器管损坏第七节过热器管损坏第八节炉膛超温结焦第九节返料器结焦第十节锅炉灭火第十一节骤减负荷第十二节厂用电中断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及前景展望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问题,我国是产煤大国,也是用煤大国,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能源消费已达到12 亿吨标准煤,90 年代末,我国能源需求量为17-20 亿吨标准煤,而实际供应量大约只能达到14 亿吨标准煤,从1993 年开始我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能够持续性发展,国家《节约能源暂行条例》、《节能政策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与《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以及《小火电机组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均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烧发电,并且明确规定必须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从80 年代中期,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酸雨降雨频率逐年增加,据环保部门统计,当前多数城市大气污染物中S02的87%、N02的67%、CO的79%烟尘的71%均来自燃煤,从保护环境质量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质量标准》等法规,明确提倡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下点火说明书一.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所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锅炉效率高,床内添加石英石灰易实现经济脱硫和低NOx排放量等有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我国至今为止已有容量为75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
长期以来,我国流化床点火多为固定床木柴油点火和流化床床上燃油两种点火方法,前一种方法相对落后,主要用于小容量的工业流化床锅炉,工人劳动强度大,点火强度大,点火成功率低。
流态化床上油枪点火方式虽有进步,但燃油热烟气的热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工人劳动强度仍然很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不是造成结焦就是点火不着,可靠性差,耗油量大,且时间难以控制。
为了提高点火成功率,降低点火油耗,提高点火自动化程度,我厂和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利用燃油热烟气经布风板点燃床料的“床下点火”技术。
为了用户正确使用床下燃烧器点火技术,特编制了本说明书,供用户运行时参考。
二.设计特点1.点火燃料:0#轻柴油,低位发热量Qvdw=43.3MJ/Kg。
2.点火床料粒经范围为0-5mm,平均粒径为3mm,含炭量≤2%,启动时床内料层厚度在100-300mm内。
3.点火时风室热烟气温度最高可达900℃,床料能被加热成600℃以上,风室最低温度可调至200℃左右。
4.采用两台燃烧器并排布置方案,接入风室前热烟道德的一次风管直径为800m。
5.流化床有效面积8㎡,水冷布风板上.下表面分别敷设有厚度120mm,80mm的耐火混凝土。
6.油管路油压≈2.5MPa,油枪每一只油量150-300Kg/h。
三.系统布置锅炉配置两台点火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燃油热烟气经混合风后降至800℃由炉前穿过风室前端面,进入风室和水冷布风板,加热床料,点燃床层。
点火用轻柴油经油泵升压通过油量计进入有喷嘴。
本装置采用机械压力雾化点火采用GD12-3型交流高能点火器实现油燃烧器自动点火,该点火装置单词储能达12焦耳,确保点火成功可靠。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该循环床锅炉是新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
锅炉安装完毕后的首次起动是对各设备各系统设计、安装的一次全面检查,通过试运,暴露和消除设备的缺陷和问题,为机组投产做好准备,启动前应根据有关规程和设备技术文件制定符合设计、设备特点的启动试运调整方案及措施,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通过启动和如烘炉、煮炉、吹管等,使运行人员通过操作设备,熟悉系统,积累经验,检验各种联锁保护,自动系统投入率,同时也是对循环流化床系统、燃烧系统、上煤除灰除渣、辅机等的一次运行考核,在整定安全阀等工作结束后,转入七十二小时试运。
二、锅炉机组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1.试运现场的条件⑴场地基本平整,消防交通及人行道路畅通。
厂房各层地面起码应做好粗地面,最好使用正式地面,试运现场应有明显标志和分界,危险区应有围栏和警告标志。
⑵试运区的施工脚手架应全部拆除,现场清扫干净,保证运行安全操作。
⑶试运区的梯子、步道、栏杆、护板应按设计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
⑷新扩建部分的排水沟道畅通,沟道及洞盖板齐全。
⑸试运范围的工业、消防及生活用水系统应投入正常使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⑹试运现场具有充足的正式照明。
事故照明应能在故障时及时自动投入。
⑺各运行岗位都有正式的通风装置。
根据试运要求增设的临时岗位、并应有可靠的通风联络设施。
⑻严冬季节,应对有关阀门和管道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以防冻裂。
2.下列系统中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安装完毕,保温完成。
锅炉范围内管道、汽水系统、疏放水、放汽系统、加药系统、辅用蒸汽系统、排污系统。
3.下列设备经调试合格⑴一、二次风机,引风机经调试结束并符合点火要求。
⑵热工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调试已符合点火要求。
4.漏风试验该炉对炉墙的严密性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进行漏风试验。
以检查炉墙的严密性。
检验方法一般采用负压法,在进行引风机试验时进行。
具体方法是关闭炉膛及烟道上所有门、孔,启动引风机,保持炉膛出口负压在100~150Pa左右,用火把或腊烛靠近炉墙,逐一检查,如有火舌被吸说明漏风,作好标记预以消除。
150T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1

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试行)石河子国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47热电联产二零一一年前言本规程根据各设备制造厂家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及现场使用有关规定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标准,本规程主要依据锅炉厂锅炉设计说明书、安装使用说明书以及辅机系统随机文件等、《中小型锅炉运行规程》、《技术管理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及现场使用有关规定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有关标准制订。
结合50MW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实践编策。
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如果大家在学习和执行的过程中有补充改进建议,请反馈给生产部,使本规程得到不断的完善。
2011年6月6日附加说明:批准:审定:审核:初审:编写:1 锅炉设备系统简介1.1锅炉设备规范及特性1.1.1 锅炉型号为CG—150/9.81—MX型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平衡通风、全钢架紧身封闭π型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
制造厂家: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制造日期:2010年5月19日1.1.2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汽温度 540℃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1Mpa额定蒸发量 150t/h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165t/h给水温度 215℃锅炉排烟温度 135℃锅炉计算热效率 90.35%锅炉保证热效率 90%燃料消耗量 24.5t/h石灰石消耗量 1.5t/h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一次热风温度 190℃二次热风温度 203℃一、二次风量比 50:50排污率 1%锅炉飞灰量 5.5t/h锅炉底灰量 3.7t/h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5时)≥90%1.1.31.2燃料特性=2mm。
1.2.1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1.2.2点火用油〔a〕油种:0号轻柴油(GB252-87)(冬季用-10号轻柴油)〔b〕恩氏粘度(20℃时):1.2~1.270E1.3灰渣特性1.4石灰石特性石灰石纯度分析1.5汽水品质1.5.1 给水品质总硬度:≤2.0μmol/l氧: <7μg/l铁: <30μg/l铜: <5μg/l二氧化硅:给水二氧化硅含量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含量符合标准。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

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说明书首先,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锅炉设备,其特点是燃烧效率高、燃烧烟尘排放低,适用于各种燃料的燃烧,如煤炭、生物质、废物等。
以下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说明:1. 安全操作:- 在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之前,确保所有安全设备正常运行,并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 遵循锅炉的启动、运行和停机程序,严禁进行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行为。
2. 燃料选择:- 根据所需的热负荷和燃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燃料,并确保燃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严禁使用禁止使用的燃料,以防止对锅炉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
3. 点火和燃烧调整:- 在点火之前,检查燃料供给和点火设备的正常运行。
- 根据燃料的特性和热负荷要求,调整燃烧器的气流和燃料供给,以确保良好的燃烧效果。
4. 运行控制:- 在锅炉正常运行期间,监测和控制炉温、压力、燃料供给、燃烧效率等参数,以保持锅炉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
- 定期检查和清洁锅炉内部的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过滤器等部件,以防止积灰和堵塞。
5. 排放治理:- 根据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安装和使用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排放治理设备,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 定期对排放治理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治理效果。
6. 停机和维护:- 在停机之前,先关闭燃料供给和燃烧系统,然后逐步降低锅炉的温度和压力。
- 定期对锅炉进行维护和检修,清洗换热器、除尘器、风机等部件,以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说明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锅炉的使用手册或咨询专业人士。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说明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及脱硫1、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原理煤和脱硫剂被送入炉膛后,迅速被炉膛内存在的大量惰性高温物料(床料)包围,着火燃烧所需的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物料在炉膛内呈流态化沸腾燃烧。
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向炉膛上部运动,对水冷壁和炉内布置的其他受热面放热。
大颗粒物料被上升气流带入悬浮区后,在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不断减速偏离主气流,并最终形成附壁下降粒子流,被气流夹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离装置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循环燃烧直至燃尽。
未被分离的极细粒子随烟气进入尾部烟道,进一步对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等放热冷却,经除尘器后,由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
燃料燃烧、气固流体对受热面放热、再循环灰与补充物料及排渣的热量带入与带出,形成热平衡使炉膛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水平上。
大量的循环灰的存在,较好的维持了炉膛的温度均化性,增大了传热,而燃料成灰、脱硫与补充物料以及粗渣排除维持了炉膛的物料平衡。
煤质变化或加入石灰石均会改变炉内热平衡,故燃用不同煤种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设计及运行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煤种变化时,会对运行调节带来影响。
试验表明,各种煤种的燃尽率差别极大,在更换煤种时,必须重新调节分段送风和床温,使燃烧室适应新的煤种。
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为了在炉内进行脱硫。
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份是CaO .而煤粉燃烧后产生的SO2、SO3等,若直接通过烟囱排入大气层,必然会造成污染。
加入石灰石后,石灰石中的的Cao 与烟气中的SO2、SO3等起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的 CaSO3 、CaSO4 (即石膏),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的硫酸类的酸性气体的污染。
另外,由于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温度被控制在800-900 ℃范围内,煤粉燃烧后产生的 NOx 气体也会大大减少硝酸类酸性气体。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可燃烧劣质煤因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有的飞灰再循环结构,飞灰再循环量的大小可改变床内(燃烧室)的吸收份额,即任何劣质煤均可充分燃烧,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的适应性特别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前言 (2)二、锅炉基本特性 (2)1.主要工作参数 (2)2.设计燃料 (3)3.安装和运行条件 (4)4.锅炉基本尺寸 (4)三、锅炉结构简述 (4)1.炉膛水冷壁 (5)2.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6)3.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7)4.燃烧设备 (8)5.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 (10)6. 省煤器 (11)7. 空气预热器 (11)8. 锅炉范围内管道 (12)9. 吹灰装置 (12)10. 密封装置 (12)11. 炉墙 (12)12. 构架 (13)13.膨胀系统 (14)14.锅炉水压试验 (14)15. 锅炉过程监控 (14)四、性能说明 (16)一、前言我国电站锅炉的燃料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锅炉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烟气,携带有SO2、NOx、粉尘等有害物质,是我国许多城市雾霾产生的因素之一,为此2012年国家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新建锅炉烟气有害气体排放中SO2<100 mg/m3、NO x<100 mg/m3;2014年已在全国主要省区逐步推广,并推广到全国。
2015年国家又颁布了环保法,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产生污染源的企业,污染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规定,为此我们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紧跟市场的需求,按照全新的低氮燃烧、低能耗设计理念,设计制造出低排放、低能耗、高可靠性的新型环保循环流化床锅炉,来满足用户最新的要求。
由于脱硫剂加大了NOx原始排放量,因此我们希望在锅炉尾部采用烟气脱硫的工艺进行脱硫;我们在返料腿上设置了脱硫剂加入口,作为炉内临时石灰石脱硫之用。
二、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 150 t/h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给水温度 215 ℃锅炉排烟温度~137 ℃排污率≤1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30 ℃锅炉计算热效率 91.5 %锅炉保证热效率 91 %燃料消耗量 24.3 t/h(设计煤种)一次热风温度 175 ℃二次热风温度181 ℃一、二次风量比 50:50循环倍率 20 ~ 25灰渣比 7:32、设计燃料(1)煤质分析资料:入炉给煤粒度: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
入炉煤粒径分布与锅炉性能密切相关,请按本说明书中的“燃煤粒度(径)分布曲线”执行。
研究证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流化风量的大小是影响NOx原始排放的因素之一。
流化风量越大,NOx原始排放量就越高;反之亦然。
而入炉煤的颗粒度的大小又影响流化风量的越大,所需流化风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因此要求:粒度范围0~大小;入炉煤颗粒度d5010mm,50%切割粒径d=2mm,13mm颗料度所占的比例要<5%,详见附图。
50(2)点火及助燃用油采用床下点火,点火及助燃用#0号轻柴油2.9 锅炉给水质量标准锅炉给水质量标准符合GB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3、安装和运行条件地震烈度4、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8450mm 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4130mm 锅筒中心线标高 38000mm 锅炉顶板标高 42600mm 运转层标高 8000mm 操作层标高 5200mm 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 9900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 17560mm三、锅炉结构简述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锅炉运转层以上露天,运转层以下封闭,在运转层8m标高设置混凝土平台。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三组空气预热器。
本锅炉采用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型的低氮燃烧、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生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经验,是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
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点火燃烧器后进入水冷风室,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
燃料和空气在炉膛内流化状态下掺混燃烧,并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
炉膛内的烟气(携带大量未燃尽碳粒子)在炉膛上部进一步燃烧放热。
离开炉膛并夹带大量物料的烟气经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之后,绝大部分物料被分离出来,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实现循环燃烧。
分离后的烟气经转向室、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
由于采用了新型低氮燃烧循环流化床技术,通过低床温、低氧量、薄料层、分级送风等运行手段,能显著抑制低烟气中N0x的生成,显著降低鼓风机的厂用电率,因而它更能适合日益严格的国家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锅炉的水、汽侧流程如下:给水经过水平布置的三组省煤器加热后进入锅筒。
锅筒内的锅水由集中下降管、分配管进入水冷壁下集箱、上升管、上集箱,然后从引出管进入锅筒。
锅筒内设有汽水分离装置。
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至汽冷旋风分离器,然后依次经过尾部汽冷包墙管、低温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器、炉内屏式过热器、二级喷水减温器、高温过热器,最后将合格的过热蒸汽引向汽轮机。
1. 炉膛水冷壁考虑到合理的炉膛流化速度,炉膛断面尺寸设计成8450 mm×4130mm,炉膛四周由管子和扁钢焊成全密封膜式水冷壁。
前后及两侧水冷壁分别各有105-φ60×5与51-φ60×5根管子。
前后水冷壁下部密相区处的管子与垂直线成一夹角,构成上大下小的锥体。
锥体底部是水冷布风板,布风板下面由后水冷壁管片向前弯与二侧墙组成水冷风室。
布风板至炉膛顶部高度为29.4 m,炉膛烟气截面流速~4.6m/s。
后水冷壁上部管子在炉膛出口处向分离器侧外突出形成导流加速段,下部锥体处部分管子让出二只返料口。
前水冷壁下方有3只加煤口,侧水冷壁下部设置供检修用的专用人孔,炉膛密相区前后侧水冷壁还布置有二排二次风喷口。
前、后、侧水冷壁分成四个循环回路,由锅筒底部水空间引出2根φ426×26集中下降管,通过16根φ159×10的分散下降管向炉膛水冷壁供水。
其中两侧水冷壁下集箱分别由3根分散下降管引入,前后墙水冷壁下集箱分别由5根分散下降管引入。
两侧水冷壁上集箱相应各有4根φ159×10连接管引至锅筒,前后墙水冷壁上集箱有10根φ159×10引出。
炉膛内设有2片水冷屏,由锅筒底部水空间2根219×16的下降管分别引入水冷屏,经过水冷屏后,再有4根159×10的引出进入锅筒。
水冷壁系统的集箱除前后上集箱合并成φ325的集箱外,其余均为φ219×25。
炉膛水冷壁回路特性表:水冷壁、集箱、连接管的材料均为20G/GB5310。
为了运行、检修需要,水冷壁上设置了人孔、看火孔、温度测点、炉膛压力测量孔。
水冷壁顶部设置了4只检修绳孔。
整个水冷壁重量由水冷壁上集箱的吊杆装置悬吊在顶板上,锅炉运行时水冷壁向下热膨胀,最大膨胀量131mm。
2. 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1)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件,本锅炉采用的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专利技术,在炉膛出口布置两只汽冷旋风分离器,分离器直径Ф3600mm,用Ф34×5的管子和鳍片组成膜式壁作为旋风分离器的外壳,并采用蜗壳进口的方式形成结构独特的旋风分离器。
具有分离效率高和强化燃烧的优点。
旋风分离器将被烟气夹带离开炉膛的物料分离下来。
通过返料口返回炉膛,烟气则流向尾部对流受热面。
整个物料分离和返料回路的工作温度为850℃左右。
(2)包覆分离器的汽冷受热面能够有效吸收物料后燃所产生的热量,防止返料器内高温结焦,扩大煤种的适应性,同时由于耐火层薄还可以缩短锅炉的启动时间。
(3)分离器内表面焊有密排抓钉,并浇注一层60mm厚的特种耐磨可塑料,使整个分离器的内表面得到保护,从而使分离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分离器出口管采用高温耐热合金制造,材质为16Cr25Ni20Si2。
(5)分离器入口开设检修门,并保证其密封性。
(6)返料器和立管内设有热电偶插孔及观察窗,以监视物料流动情况。
(7)汽冷旋风分离器做为过热器受热面的一部分。
3. 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锅筒内径Ф1600mm,厚度为90mm,封头厚度为90mm,筒身长约9000mm,全长约 10860 mm,材料为P355GH。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
锅筒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布置有旋风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百叶窗等内部设备。
锅筒给水管座采用套管结构,避免进入锅筒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壁直接接触,降低锅筒壁温温差与热应力。
锅筒内装有30只直径为Ф315mm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筒身全长布置,汽水混合物采用分集箱式系统引入旋风分离器。
每只旋风分离器平均负荷为5吨/时。
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一次分离,汽水分离后蒸汽向上流动经旋风分离器顶部的梯形波形板分离器,进入锅筒的汽空间进行重力分离,然后蒸汽通过清洗孔板以降低蒸汽中携带的盐份和硅酸根含量,经过清洗后的蒸汽再经过顶部百叶窗和多孔板又进行二次汽水分离,最后通过锅筒顶部饱和蒸汽引出管进入过热器系统。
清洗水量取百分之百的锅筒给水,清洗后的水进入锅筒的水空间。
为防止大口径下降管入口产生旋涡和造成下降管带汽,在下降管入口处装有栅格及十字板。
此外,为保证良好的蒸汽品质,在锅筒内装有加药管和连续排污管,为防止锅筒满水,还装有紧急放水管。
锅筒上设有上下壁温的测量点,在锅炉启动点火升压过程中,锅筒上下壁温差允许最大不得超过50℃。
同样,启动前锅炉上水时为避免锅筒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进水温度不得超过70℃,并且上水速度不能太快,尤其在进水初期更应缓慢。
锅筒采用两个吊架,悬吊在顶板梁下,吊点对称布置在锅筒两端。
4. 燃烧设备燃烧设备主要有给煤装置、排渣装置、给石灰石装置、布风装置和点火系统及返料回灰系统。
(1)给煤装置本锅炉给煤机由用户自理。
给煤机与落煤管通过膨胀节相连,解决给煤机与炉膛水冷壁之间的膨胀差(膨胀值120mm)。
给煤装置的给煤量应能够满足在一台给煤装置故障时,其余2台给煤装置仍能保证锅炉100%额定出力。
一定粒度的燃煤经给煤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三根400×250间距为~2.04m的落煤管,落煤管上端有送煤风,下端靠近水冷壁处有播煤风,给煤借助自身重力和引入的送煤风沿着落煤管滑落到下端在距布风板1350mm处进入炉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