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科举制的世界影响与现世意义

08历史刘雅婧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其以考试为表现形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的对外传播,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从大业元年创立进士科,到1905年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其持续1300年的历史,在当代中国还有着许多遗存,更有着重要的现世意义。本文将着重探讨科举制度的世界影响和现世意义。

关键词:科举;世界影响;现实意义

一、何谓科举

所谓科举,就是中国和东亚国家帝制时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1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个广义科举和狭义科举的问题。

(一)、广义的科举

广义上的科举可以始于汉代。在往上追溯,则可以推至先秦时期的乡举里选。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就用史料来说明事实。

1、周代的乡举里选

认为周代的乡举里选是科举制度的源头的说法取自《大明会典》卷78《学校》:“科举,本古者乡举里选之法。”2确实,从《周礼》、《礼记》所记载的一些史料来看,西周时似乎已有一套相当完整的选举人才办法。其中对此记载最为详细的是《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观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西周除了在天子的王城和各诸侯的国都设立国学之外,还在地方上设立了乡学,《礼记·王制》这段话说的正是从乡学经过考试选拔俊秀之士如国学深造,毕业后任与官职的做法。而说乡举里选是中国科举制的最早的源头,则更是因为这段话的记载正是隋代设立进士科的古本依据。

2、汉代察举

所谓察举,即考察人才之后予以荐举任官的意思,因此又称荐举。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初始形态。3汉代察举制之中有着许多的名目。

(1)贤良方正:真正具有考试性质的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于前元二年(前178年)十一月,发生日食,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十五年的这次招举贤良采用了策问这种考试方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策试。所谓“傅纳以言”,意思为让对策者敷陈其言而供皇帝纳用。

(2)明经,明法诸科:明经意为通晓经学,明于儒术。自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之后,儒家经学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央太学中立《五经》博士,培养博士弟子以经术入仕,举贤良文学实际上也是以经学为本。但是,这还不够,故有特别设立专门的明经科来选

②刘海峰,《科举百年祭》,选自: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四十五页。

③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二页。

④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九页。

拔儒学人才。

明法,即明习法令。任何时代都需要一些通晓法律的人才,为制定和贯彻当朝的法令,汉代设明法科以选拔一些精通法律的人才。

(3)岁举孝廉秀才:孝廉之称,意为孝子廉吏。孝与廉都是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又说民有德行称孝,吏有德行称廉。察举孝廉意在促进地方教化,劝导社会风气,并为郡国挑选有德行的官员。

才之秀美者为秀才(又称茂才)。“秀才”这个名字始见于《管子·小匡篇》,汉武帝之后,秀才成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其地位则介于举贤良方正和举孝廉之间。

而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差距制度,虽有变化却依旧是沿着汉代察举制度的轨迹发展下去的。这一时期的分裂局面长达300多年。这经历了这样长时间的分裂后,隋朝统一了中国,这时选拔人才维护国家统一又一次成为了国家的重要议题。因此隋炀帝首次开科考试,狭义上的科举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狭义的科举

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科举是以进士科出现作为起始标志的。进士科举在中国延绵了1300年,对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4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后,5特别是唐代,科举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唐朝的中晚期,绝大部分时间都开科取士。除非唐王室已自顾不暇,万不得已,才会停举。在五代十国的战乱时代,除了后梁有3年因考虑“举子学业未精”等原因,后晋有2年因“员阙少而选人多”而停举外,其他年份一如既往开课取士。到了宋代以后,科举制已成为“帝制时代中国最重要的一项政治及社会制度。”6经历过元代的反复比较,到明清两代,科举制进入成熟阶段,更为稳固和连续。开科成了几乎是雷打不动的社会大事。即使遭遇战乱和大灾等不可预测的事件,也要易地开科或次年补行。也正是科举制的这种重要性与持续性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了国外,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影响。

二、科举制的世界影响

说到科举制的世界影响,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对东亚文化圈国家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对近代乃至现代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的影响这两个问题。

(一)、东亚文化圈

说到东亚文化圈,我们首先应该搞明白:“什么是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是指学者从文化圈的角度去定义东亚,此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在中国发生的诸文化要素成为此区域的共通文化要素,而此诸文化要素流布的区域即历史上的“东亚”。有名的学说如西坞定生所提出的四要素:汉字、儒教、佛教与律令。上述四要素建构了“东亚世界”的“独自之文明”。7这之中受中国科举制度影响最大并形成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则是三个国家,他们分别是日本,朝鲜和越南。

①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五十七页。

②关于建立进士科的时间说法不一。除此之外还有:开皇七年说,不迟于开皇十五年或十六年说,大业二年说,大业三年说,大业十年说,始于唐代说。本文采取刘海峰先生的大业元年说。

③李弘祺,《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台北联经出版社,1994年版,第十四页。

①甘怀真,《中国古代皇帝号与日本天皇号——东亚政治秩序与儒家经典诠释之研究》,网址:

/product/BookDetail.aspx?Plucode=7561757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