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 设祖国的重任,他们必须了解中国,不仅 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 天和前天。正因为如此,对于我们的大学 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 有必要的。
三、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过中国
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 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 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㈢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 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 专制统治。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 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在经济上,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 的发展。
在政治上,清王朝实行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已 经腐朽不堪,令人窒息。
在军事上,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在文化上,为了维持封建统治,镇压汉族知识分
子及其他反抗势力的排满、反满的思想情绪,实 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 在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 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 特征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 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 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 代化利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高校的大学生经过学习这门课程,普遍反映是有 很大收获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1-10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在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均安排在大一进行讲授,其后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强的关联。
通过本课程的讲述,可以为“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历史背景,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48,其中理论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撰写论文或开卷笔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上编综述风云变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目的要求】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面临的主要任务,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意义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一、导言我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涵盖的范围宽广,时间跨度较长,内容复杂多样。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中小学近现代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概述1. Chinese近现代史的背景和特点我国近现代史的划分通常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巨变的时期,经历了近代化进程、殖民主义侵略、封建农民战争、革命斗争等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中小学近现代史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促进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教学大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兴趣,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教学大纲包括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近现代史的核心知识,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推出,对于我国中小学位等级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现代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瑰宝,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国家,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总结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学大纲的实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近现代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的我国人。
补充内容: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事件、人物、思想文化和社会变迁,掌握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意识;三、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入侵;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政治的变化;4.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6.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7.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阐述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影响;2.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提交研究报告;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整个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2.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百年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每周3个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第2周: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内政治的变化;第4周: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第5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第6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第7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8周:复习;第9周:期中考试;第10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第11周: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和实践;第12周: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第13周: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和展望;第14周:复习;第15周:期末考试。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迎来新一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一变化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整个社会的历史认知和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全面评估这一教学大纲,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这套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了哪些内容?是否有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被纳入其中?教学大纲是否设计了更加符合当代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要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教学大纲的主题。
我们将从整体结构和框架入手,逐步展开对各个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的深入分析。
这样的探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影响,也使得我们的文章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在文章中,我们将多次提及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通过对这些主题文字的引用和解读,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紧密地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也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我们还要在文章中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便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教学大纲。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我们也要共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和排版。
教学大纲的内容最好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这样的撰写方式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将会撰写一篇超过3000字的有价值、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样的文章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更新与改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全校本科学生导言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意义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法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标及要求1.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2.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对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标及要求1.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标及要求1.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
2.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与世界大势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目标及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全面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2)掌握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过程;(3)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供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及评价现实问题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中华民族的新思潮与近代历史起始(1)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想启蒙运动;(2)洋务运动与晚清政治体制改革;(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变迁(1)北洋政府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发展;(2)护国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3)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4)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思想的碰撞。
3.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革命斗争(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早期发展;(2)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3)土地革命与长征;(4)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4.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初期发展;(2)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3)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4)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5.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1)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初期探索;(2)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建设。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听讲、讲解、讨论、课堂互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讨论、小组项目、个人作业等综合评价方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参考书目:(1)韦国清、文波:《中国近现代史教程》(2)黄仲良:《从大地主到大战士:中国近代史教程》(3)陈亦新:《中国近现代史》(4)施如雪:《近现代中国史纲》以上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并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型:选修课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引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分析和解读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能力,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学习目标1. 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跨度、重要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2. 掌握近现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3.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思想和运动,了解他们的影响和贡献;4. 培养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和特征a. 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c. 民初时期的政治斗争与社会变革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抗日战争的胜利e.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中国f.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a.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思想与行动b.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d.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e. 开国领袖毛泽东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f. 改革开放中的邓小平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研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关键问题和现象。
3. 阅读与写作: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书籍和资料,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4. 视听资料: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30%;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3. 论文或研究报告:占总成绩30%。
参考教材1. 王宝华,罗志华,何朝荣。
《中国近代史教程》。
北京:备注:教学大纲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掌握其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观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将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合适的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体框架和时代划分- 清末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辛亥革命和建立的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的兴衰和传统文化的转变-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发展和冲突2. 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国共两党的兴起与合作- 长征和抗日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近现代中国重要人物与思想- 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家和军事家- 齐白石、徐悲鸿等文化名人- 陈寅恪、胡适等思想家和学者4. 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与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与演讲: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讲,介绍教材内容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2. 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近现代中国史有关的文献资料,如新闻报道、历史文献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解读能力。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特定的历史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 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结合教学课件、视频和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呈现真实历史场景和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触感和体验。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与近现代中国史相关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程评估标准为了确保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参与和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指定的个人或小组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大纲(供本科各专业使用)Ⅰ前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现代历史,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
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明天。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急救医学、五官医学、法医学、麻醉医学、医学美容、妇产科学、口腔医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社会体育、药物制剂、药物检验、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英语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社科司, 1版,2007年。
II 正文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教学目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风云变化的八十年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的历史时期。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深化对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必要性,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新趋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教学对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集历史性、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政治性、科学性等于一体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本科学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本科所有专业的全日制大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本科各专业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而不是历史系本科生的专业课。
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XXX,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坚持XXX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了解XXX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课程的义务:(1)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与中国封建势力相联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从而充分地认识到反动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意识,以加强民族自尊心、自自信心和高傲感。
(2)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包括先辈分子和通俗大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费力探索、顽强斗争的历程及其经历教导,充分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挑选了XXX、挑选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拥护党的带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通过《纲要》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表里的环境,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XXX为带领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体味到中国挑选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通过《纲要》课的教学,睁开有关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110007(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 nese hi story(三)开课对象:本科专业(四)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本科专业综合教育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通过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与光明前景为基本脉络,讲述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大变局中传统社会力量的应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命运的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等到重大历史事件等到内容。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 学时分数: 2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学生自学、组织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中国近代史纲要》讲授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缘何开设“纲要”课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框架;
五、如何学好“纲要”课;
六、课程安排及考核事宜;
第一讲: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一、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
欧洲的崛起
三、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
四、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启示与思考
第二讲: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一、现代化的内涵
二、技术的学习
三、体制的改良:
戊戌维新运动
四、体制的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第三讲: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
一、农民起义概述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起义
三、义和团运动
四、评价农民运动的作用
五、启示与思考
第四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与
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发展
四、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对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运动的反思
第五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一、 中国早期
马克思主义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
三、中国共产党的
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四、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
第六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
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四、土地革命的发展
及其挫折
五、中国革命的
历史性转折
第七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
灭亡中国的
计划及其实施
二、从局部抗战到
全国抗战
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从而有助于形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本文将按照2023年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简要概述。
一、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启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十年动乱后,中国共产党崛起,中共成立,中华民国逐渐走向分裂。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抗战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坚决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最终为中国争取了抗战胜利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与国民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三、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革命战争。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中国由封建农业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时代,中国实行了集体农业和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1978年,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从而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五、中国的外交与现代化建设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突发事件,与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作。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发展,也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二0一二年八月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假如忘记的是本民族屈辱的那段历史,就意味着更可悲的背叛!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上编综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了解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加深对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特征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素质拓展】1.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2.试解李约瑟难题: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3.甲午战争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
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
康有为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
梁启超宣扬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亡:“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饮冰室合集·文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
谈谈你对实业救国论的看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通过比较理解今天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理解和掌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失败与民族觉醒【素质拓展】1.收集芜湖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历史资料,讨论开放通商口岸和今天改革开放的不同。
2.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文化渗透,结合现实讨论新形势下西方文化渗透问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通过第二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学生对各种探索活动失败原因及其教训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改良和革命的关系,以及中国革命最终选择无产阶级作为领导力量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洋务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维新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素质拓展】1.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共同原因。
2.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而彻底的胜利,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1.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素质拓展】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谈谈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种方案,两种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革命,鼓吹要“告别革命”,李泽厚、刘再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抛出《告别革命》一书。
他们明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
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
革命把中国给“弄糟了”,“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
“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
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
”他们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辛亥革命“过激地搞掉了清政府”是“不必要的”,理由是“清王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这个形式存在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把它搞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袁世凯称帝等现象乃是革命的后遗症,是暴力革命这种方式本身带来的问题。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教学目的】通过中编综述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曲折历程和客观规律等,懂得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教学重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2.人民共和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素质拓展】1.1919年以后,尤其是1927年后,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继续革命?2.人民共和国方案为什么最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教学重点】1.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素质拓展】1.梁启超曾说过: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联系梁启超的认识,谈谈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历程。
2.一种观点认为,从五四时起,中国开始了现代史,本应按照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发展下去,但历史没有按此发展下去;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运动。
使得五四时期及五四以后严峻的民族危亡局面和激烈的党派政治斗争导致了启蒙受到挤压的结局,即救亡压倒启蒙。
另一种观点认为,从根本上讲,是救亡唤起启蒙,而不是救亡压倒启蒙。
如何理解救亡与启蒙的关系?3.毛泽东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如何准确理解十月革命与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关系?4.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缺乏社会基础,是共产国际和苏联“移植”到中国的“卢布党”,是“舶来品”、“早产儿”。
针对这种观点,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探索【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历程和理论成果2.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纠正【素质拓展】1. “城市中心论”和“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目的】通过第六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侵略战争的主要情况,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性抗战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加深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验的认识,理解抗日战争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素质拓展】1.为什么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3.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前八十年反帝斗争一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能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史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为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如何形成。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基本经验。
【素质拓展】1.谈谈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2.第三条道路为什么会幻灭?下编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2012)【教学目的】通过下编综述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解新国家、新道路的选择过程及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使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坚定学生拥护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素质拓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发展?2.怎样认识中国从睡狮初醒到巨龙腾飞的形象跃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性质演变,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使学生懂得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1.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素质拓展】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不马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三大改造是否必要?社会实践:1、城市与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事件、遗址)2、十八大专题学习汇报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总评成绩为平时考勤20%+素质拓展15%+社会实践15%+期末考试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