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快乐课堂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

初三上册课堂作业本物理答案新课堂作业本物理九上答案第一次运动和声音的世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D6.A7.C8.C9.B10.B11.ABD12.ACD二、非选择题13.2.80cm;2.8cm14.河岸(青山);竹排15.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物体运动的快慢;米/秒;米每秒;m/;km/h;1m/=3.6km/h16.响度;音调;音色;快慢;高17.传递信息;响度18.振动;声音19.介质;无线电(波)20.3.13;4.76;5.13第二次多彩的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D4.C5.A6.A7.ABD8.ABD二、非选择题9.3.0某108;漫10.1.6;2;左右;上下;不变11.折射;虚;反射;虚12.(略)13.(1)凸透镜的中心(2)缩小(3)倒立(4)放大放大第三次力、力与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D5.C6.B7.D8.C9.C10.D11.B12.ABC13.ACD14.ACD15.AD二、非选择题16.相互17.增大压力、增大18.4、619.作图略20解:(1)G1=m1g=900kg某10N/kg=9某103N(2)∵G=mg∴m2=G2/g=1.5某104N÷10N/kg=1.5某103kg=1.5t 第四次密度与浮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D5.A6.A7.D8.D9.B10.A11.B12.ABC13.ABC14.AD二、非选择题15.不变16.20、竖直向上、上浮17.小于、增大、上浮18.2.7g/cm3、2.7g/cm3第五次压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A4.A5.A6.A7.A8.B9ABD10ABC二、非选择题11.相等;不相等12.减小压强,增大压强。

13.靠拢;小14.(1)海绵(或物体)的形变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丁(4)等于15.解:(1)小华受到的重力G=mg=40kg某10N/kg=400N(2)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F=G=400N她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p=F/S=400N/1.5某10-3m2=2.67某105Pa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变小,因为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习题1: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习题2: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习题3:1.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的大小在物体开始滑动之前是变化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第二章:压力与压强习题1:1.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习题2:1. 帕斯卡定律表明,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压力可以均匀地传递到容器的各个部分。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 P 是压强,ρ 是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液体深度。

第三章:浮力习题1:1.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

习题2:1. 利用浮力原理,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

2.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大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要气馁,要勇于提问和讨论,共同进步。

请根据实际的练习册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使用这份答案,并确保遵循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指导原则。

九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人教版)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焦耳(J);电流2.增加;热传递3. 1:1;3:14.15 降低5.电磁 3×1056.排斥;减小7.法拉第;发电机8.负;0.69.热;短路 10.0.3;0.9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B 12.A 13.C 14.C 15.B 16.C 17. BD 18.ACD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题5分,第20题6分,第21题7分,第22题8分)19.砂子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2分);夏天在相同的日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砂子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一些(2分);砂子的温度高,所以烫脚,从沙滩走入水中,水温低于砂子的温度,所以感到凉快舒服(1分)。

20.(1)Q吸=cm(t-t0)= 4.2×103J/(kg·℃)×100kg×(100℃-50℃)=2.1×107 J(2)Q放= Q吸//η=2.1×107 J/70 %=3×107 JQ= Q放/m=3×107 J/0.75 kg=4×107J/kg<4.6×107J/kg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掺了混二甲醚21.(1)由P=UI得,I额=P额/ U额=3W/6V=0.5AR L= U额/ I额=6V/0.5A=12Ω∵滑片在a点,灯泡正常发光,∴U=U额=6V(2)∵灯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R=R L+R1=12Ω+8Ω=20ΩI=U/R=6V/20Ω=0.3AP实=I2R L=(0.3A)2×12Ω=1.08W(3)滑片在b点时,灯泡两端电压U b=UR L/(R L+R b)滑片在c点时,灯泡两端电压Uc= UR L/(R L+R c)依题意:R b= 1/2 R c, U b/Uc c=5/4 即(R L+R c) /(R L+1/2R c) =3/2解得R c=24Ω22.(1)“额定功率:3.5w·h”是错误的(1分),正确的是“储存电能(或额定电功):3.5W·h”(1分);因为W·h是电能或电功的单位,而不是电功率的单位;手机电池是电源,不是用电器,没有额定功率。

九年级物理2023年上学期附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2023年上学期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D.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答案】B【解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有传声的介质;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听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知其人的。

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①物体发生振动;②有传声的介质;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因此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在城市中禁鸣喇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听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湖光映彩霞”是光的折射现象B.“海上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D.“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答案】D【解析】A.“湖光映彩霞”是指天上的彩霞在平静的湖面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上明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疑水浅”是指由于光的折射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选择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答案】B【解析】A.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干冰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B.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B正确;C.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遇冷会凝固,凝固放热,故C错误;D.用酒精擦拭发热病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热,故D错误。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13.1分子热运动1.D2.B3. 大引4. 不同物质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答:只闻到香味,是因为豆浆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看不清豆浆是因为豆浆机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13.2内能1.A2.C.3.飞出去内盒盖机械5. 延展性减小热传递解析:(1)干将造剑主要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炽热的金属剑迅速与冷水接触,金属剑和冷水之间存在温度差,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金属剑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金属剑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6. 增加热传递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13.3比热容1.D2.D.3. 凝固放热比热容大4. (1)牛奶少(2)A5. 修建人工湖和内河增加城市水的储蓄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第十三章内能1.C2.B3.C4. 扩散蒸发(汽化)升华5. 答:乙同学的看法比较合理.傍晚,水和干泥土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在相同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Q=cmΔt,水的温度变化比较小,温度比较高,陆地温度比较低,所以到岸上散步更凉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1 热机1.C2.D3.C4. 内做功提高热机效率(节能、环保)5. 盒盖被弹飞,塑料盒口有白雾出现做功内机械14.2 热机的效率1.D2.C3. 热值10004. 内机械25%5. 1.26×105太阳 1.4×1027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保持不变方向性2. 内电3. B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C2.C3.A4.D5. 内比热容做功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5.1两种电荷1.C2.D3. B4. B5. 正失去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2)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再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3)如果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片闭合,是因为这个带电小球上的负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了中和现象.6.(1)摩擦起电(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人体导电(4)拖鞋绝缘等等15.2 电流和电路1.A2.D3.B4.大地云层5.开关插头处短路6. 冷热15.3 串联和并联1.B2.D3.C4. 并联开关15.5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1.C2.B3.A4.0.155. 0.36 0.18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D2.A3.B4. 0.6 A5. (1)灯泡L1不发光,L2发光(2)L1被短路,电流表A1的接线柱接反了6.S1闭合,S2断开S1闭合,S2也闭合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6.1 电压1. A2. B3. B4. 3 电荷5. 3 2.516.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 B2.B3.D4. 4 1.5 2.55.(1)如图所示(2)1.2 1.8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等于L1两端的电压与L2两端的电压之和,故关系式为U1=U2+U3=6 V+4 V=10 V.16.3 电阻1. C2.B3.C4. 电阻26 Ω5. 粗减小16.4 变阻器1.C2.B3.A4. 滑动变阻器长度5. 弹性滑动变阻器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A2. A3. AC4. 电压表5.滑动变阻器亮暗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D2.(1)1 (2)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B3.C4. 15 3017.2 欧姆定律1.B2. B3.(1)保护电路(2)变大(3)0.4.17.3 电阻的测量1.B2.D3.BD4. 1 55. (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缺少滑动变阻器17.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A2.B3. 10 0.6 3.334. 10 2.5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A2.C3. 变大变亮4. 60 12 40第十八章电功率18.1 电能电功1.B2.C3. 0.14. (1)10 (2)0.25. 20 218.2 电功率1.B2.A3.A4. A5. 暗小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C2. C3.(1)断开(2)0.1 (3)电源电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4. (1)如图所示(2)最右18.4 焦耳定律1.A2.D3. 1:2 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4.电流热量5.(1)温度相等(2)C (3)串大(4)多第十八章电功率1. A2. C3.C4. 越多越小5. (1)从接通电源到指示灯熄灭需要7700 s;(2)热水器的效率约为85.6%.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1家庭电路1.近年来,LED灯因其节能而备受人们青睐,小明对新型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家庭照明电路的.他取下其中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没有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亮了,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A.单只LED灯工作电压是220 V B.LED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C.电源适配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D.灯带中一只LED灯开路后其他灯还亮2.春节前,小茜家新购住房装修完毕,家中部分电路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科书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1节 家庭电路1.如图所示2.指示灯与开关是串联的,电路如图所示.3.试电笔内部的电阻约一百万欧,即R =106 Ω.接触火线时流过试电笔的电流为I =U R =220 V 106 Ω=2.2×10-4 A .25 W 的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P ′U =25 W 220 V =0.11 A ,I I ′=2.2×10-4 A 0.11 A =1500.4.空气开关是安装在干路的火线上,空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与火线脱离,可防止触电.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甲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乙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2.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为I =P U =2000 W 40 V=50 A .故应选横截面积为10 mm 2,安全载流量为68 A 的输出导线.3.电阻较大的材料作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由Q =I 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材料的熔点低,是为了在电流过大时更快到达熔点而切断电路.第3节 安全用电1.开关接在火线与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灯泡与火线脱离,人接触灯泡不会导致触电.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与灯泡之间,开关断开时,火线仍与灯泡连接,人接触灯泡仍可接触到火线,会导致触电.2.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更换灯泡或移动用电器时应断开开关;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用电器外壳应接地等.3.某处短路时,与甲地间的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U I =30 V 0.5 A =6 Ω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 6 Ω0.2 Ω/km =30 km.短路处到甲地的距离S =L 2=30 km 2=15 km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1.方法1:指向性判定:用细线将两钢棒悬挂起来,多次拨动它们,若最终停下来总是一端指北,一端指南,则有磁性,否则无磁性.方法2:一根去接触另一根的中部,若被吸引,则另一根无磁性;若不吸引,则另一根有磁性.2.如图所示.3.针尖是N极.4.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的是地理位置的北方.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为地面上静止的小磁针N极指北方,表明地磁的磁感线是指向北方的,即从南方出来.而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所以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方.第2节电生磁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开关S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的N极指向将变为水平向右.4.螺线管会转动一定角度才停下来.5.牵牛花的缠绕方向与生长方向的关系可以这样确定,用右手握住缠绕的树干,让四指弯曲的方向与缠绕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生长方向,这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与北极方向的关系相同.不同植物这种关系不一定相同.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水位达到A时,电磁铁通电,衔铁被吸下,红灯与电源接通,红灯亮,水位不到A时,电磁铁不通电,没有磁性,弹簧将衔铁左端下拉,右端接触上面的动触点,绿灯与电源接通,绿灯亮.2.水银是导电的,当水银面上升到温度计中金属丝下端的温度时,电磁铁与电源接通,有磁性,将电铃所在电路有动触点的衔铁向左吸过来,电铃的电路接通,电铃响起来,发出警报.3.如图所示.4.当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磁性增强,巨磁电阻(GMR)的电阻值减小,灯变亮.第4节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2.电动机主要由磁极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换向器由两个能和线圈的转轴一起转动的金属半环组成,它的作用是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地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3.I =P U =5.5×103 W 220 V=25 A. 连续工作2 h 消耗的电能W =Pt =5. 5 kW·2 h =11 kW ·h4.如图所示(也还有其他方法).第5节 磁生电1.后两种情况下的导体都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都会产生感应电流.2.发电机由磁极和线圈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的电能是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获得的.它的电能提供给用电器,使用电器工作.3.手电筒灯泡发光稳定,不闪烁;手摇发电机使灯泡发光时,灯泡会不停地闪烁.这是因为手电筒的电源是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而手摇发电机提供的是大小方向都发生改变的交流电.4.对着动圈式话筒讲话时,膜片随着声波振动,带动与膜片相连的轻质线圈摇动,线圈套在永磁体上,振动时切割永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5.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6.汽油发电机是靠汽油机带动,将内能转化成了电能,风力发电机靠风力带动,将风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听筒中的膜片也会同步地向左、向右运动.2.磁生电的耳机是话筒,电生磁的耳机是听筒.3.“学”字的电码是“1331”,“1”用点划表示应有“、一一一一”若用“0”和“1”表示点划,则“1”应表示为“01111”同理“3”应表示为“00011”,所以“学”字的数字码应为“01111000110001101111”.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它们都能发生电磁波.因为它们有的是间歇工作,电流时通时断,变化的电流会激发电磁波.有的会对接收电磁信号的装置产生干扰.2.由题图可知电台发射的最高频率的电磁波的频率为106MHz=1.06×108Hz.线路中电流方向每秒变化1.06×108次.3.红外线走的路程s=ct=3×108 m/s×2.8×10-7 s=84 m.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L=s2=84 m2=42 m.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1)射频电流的频率为1008kHz,音频电流的频率为400Hz.(2)收音机接收到空中电磁波的频率为1008kHz.2.移动电话的信号要靠基地台传递和放大,在上海给北京用户通话时,基地台转接的次数增多,因而费用更高.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卫星电话是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信号延迟时间为t=sυ=2×36000 km3×105 km/s=0.24 s.2.接打手机是微波通信;卫星电视是卫星通信;有线电视有的是利用光纤传输的,是光纤通信;互联网上发送电子邮件是网络通信.3.略.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1.2.蒸汽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它将人类从靠人力、畜力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电能可以通过各种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而获得,获得的途径广泛,对满足日益增多的能源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电能的输送也极其方便.电能的使用领域广泛,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3.一般家庭的电源使用情况经历了从柴薪到煤,再到煤气、天然气、电的变化过程,现代人均能量消耗的数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第2节核能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原子核相当于绿豆.3.核反应堆释放核能是缓慢、平稳的,原子弹是剧烈、迅猛地释放核能,它们相同之处都是原子核的裂变,都是链式反应.4.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叫聚变.利用核聚变制成了氢弹,核聚变能量释放速度不可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5.核反应堆→汽轮机→发电机→(核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3节太阳能1.因为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远古的动物、植物变化而成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储存能量,也是间接地储存太阳能.所以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来自太阳能,而太阳能是太阳内都不停息的聚变释放出的能量.2.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光能3.4.太阳能电池能量丰富、洁净、无污染.目前适用于光伏发电、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等.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2.水能、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其余的是不可再生能源.3.从不同类型的发电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4.能源的利用过程中有很多就伴随着废气、温室气体的排放,利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还有废气、废水等的排放.所以,“节能”本身就能够促进“减排”.5.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后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后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后练习(附带答案)一.重点1、物质的构成(共3小题)1.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对于这些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B.它包含几个分子C.它的直径约是10﹣10m D.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解析】扫地时的尘埃属于固体小颗粒,尘埃的直径大约10μm左右,而分子的直径在10﹣9m左右,分子的体积很小,尘埃是由很多的分子组成的,所以尘埃的体积要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2.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分子直径大小可以这样估测,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此时该油膜的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直径,如图所示,如果一滴油在水面展开时为均匀圆形薄膜,油滴的质量为m,薄膜半径为R,油密度为ρ,则薄膜厚d表达式是:d=。

(用常量和测得量表示)【解析】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圆形油膜的面积:S=πR2,油膜厚度为d,则油膜体积:V=Sd=πR2×d=πdR2由ρ=可知油膜的质量:m=ρV=ρ×πdR2,所以薄膜厚为:d=。

【答案】引力;。

3.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不停运动,这些小颗粒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表现出无规则运动。

由此,把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微粒(选填“分子”、“原子”或“微粒”)运动,布朗的实验反映了水(选填“水”、“花粉”或“空气”)分子的运动,人们通常以10﹣10m (选填“m”、“cm”或“m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解析】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指花粉小颗粒由于受水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分子比较小,通常以10﹣10m来量度。

九年级上物理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2019

九年级上物理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2019

九年级上物理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2019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

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

3引力,斥力。

4运动,升高。

5A6B7A8A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

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

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

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

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

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

2内,减少,具有,增加。

3(1)增加(2)增加(3)增加。

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

5(1)×(2)×(3)×(4)√(5)×(6)√。

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

13不是这样。

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

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

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

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基础知识 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

【教材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教材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13.1分子热运动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6.25×1014 8.93×104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8.93×104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热水杯中的更甜。

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13.2内能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C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B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14.1热机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1.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从多方面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1.密度: 一般是:固﹥液﹥气2.流动性: 一般是:气﹥液﹥固3.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既无固定的体积也无固定的形状。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水,水是液体,液体是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水遇热就会蒸发变成水蒸汽,这就是气体,气体也是可以流动的,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和液体不同的是,人们的触觉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水要是遇冷,也就是放热,大概降到0℃就会开始凝固,也就开始结冰了,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体积,2.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用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A .105光年,光年 B .105千米,千米 C .105米,米 D .1010米,千米 答案为A 。

3. 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约为(),用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C .10-10m ~10-9m ,纳米 答案 为C 。

最小的分子是H 2了,其直径接近于两个氢原子的直径和,大概在10-10m 级别,就是0.1纳米,一般用纳米表示,1nm=10-9m大多数分子的大小在10-10~10-9m 之间。

4.固体、液体、气体都由分子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小不同B .距离不同C .结构不同D .种类不同 答案为D 。

固体,液体,气体,之所以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或原子组成物质时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 1:分子间的距离不同 2:分子的结构不同 3:分子大小不同 4:特殊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例如当水的分子间距变大时就成为了水蒸气, 而变小则成为了冰5.古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关于这个猜想,应如何修正()。

A .可以再分为原子核找和电子B .可以再分为质子和电C .可以再分为中子和电子D .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答案为D 。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比原子小的微粒还可再分,现已从实验角度证实了几种夸克的存在.这与辨证法是相符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后习题含答案九年级全⼀册第⼗三章内能§1分⼦热运动1、把分⼦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个单层分⼦的正⽅形,边长Lcm,分⼦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形中约有个分⼦,每个分⼦占有的⾯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D.空⽓清新剂的使⽤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和热⽔中分别放⼊相同的糖块,过⼀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计下⾯,读出测⼒计⽰数。

使玻璃板⽔平接触⽔⾯,然后稍稍⽤⼒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计⽰数玻璃板的重⼒,产⽣此现象的原因是。

4§2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变成⾬滴。

内能;机械能。

(2)⽕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箭外壳和⼤⽓摩擦后温度越来越⾼。

内能;机械能。

(3)⼦弹击中⼀块⽊板,温度升⾼。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机械能减⼩;(2)⽕箭的内能增⼤,机械能增⼤;(3)⼦弹的内能减⼩,机械能减⼩。

2、⽤物体内能改变的⽅式说明“炙⼿可热”和“钻⽊取⽕”的含义。

“炙⼿可热”是指利⽤热传递使⼿内能增加,温度升⾼;“砖⽊取⽕”是指克服摩擦⼒做功即对⽊头做功,使⽊头的内能增加。

3、⽣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内能,有时⼜通过阻碍热传递防⽌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开得很⼤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内能;利⽤暖⽔壶来装开⽔及为了防⽌液化⽓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端,⼿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

§3、⽐热容1、关于⽐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

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2.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的方向,并回答:吸管带的是哪种电?餐巾纸带哪种电?为什么?(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课后习题答案1.甲带负电解析:乙吸引丙,而且丙物体带正电,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判断乙物体带负电;甲排斥乙,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可知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

由乙带负电可知甲也带负电。

2.(1)不能由此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因为摩擦过的饮料吸管带电,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吸管与玻璃棒相排斥,说明吸管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正电。

那么餐巾纸一定带负电。

因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由于得、失电子,带上的是等量异种电荷(3)吸管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餐巾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金属锡的原子核外有50个电子,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则这些电子所带电荷量为8×10-18C,由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体上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图15.2-8甲是把电池和玩具电风扇连接起来的电路图。

请在图15.2-8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堂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堂练习(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 分子热运动》课堂练习(附带答案)【易错考点精讲】1.分子动理论:(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1)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2)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2021•长沙模拟)有关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使我们直接观察到物体里分子的运动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只有液体和气体才有扩散现象D.扩散时一定是密度大的物质下沉,密度小的物质上升解: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很小,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

故A错误;B、扩散现象只能间接反映物体间分子的运动。

故B正确;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故C错误;D、不管是密度大的气体还是密度小的气体,都会向彼此扩散,扩散方向与密度大小无关。

故D错误。

答案:B。

2.(2021•常州)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

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

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解:AB、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A正确,B错误;CD、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后题答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上课讲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上课讲义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3、比热容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初三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归纳】1.振动2.介质固液气真空3.声波快340【达标检测】1.振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3.振动大于月球上空是真空,没有介质 4.能液体(水) 340 m/s 大 5.小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6.B 7.B 8.B9.解:s =ⅴt =1 530 m/s×3s/2=2 295 m 10.答: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能力提升】1. 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②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③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慢,在液体中快,在固体中最快2.(1)卷尺秒表 (2)立即按停秒表 (3)字母s、t、v为斜体【拓展创新】(1)略(2)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3)两个宇航员抱在一起,通过固体传播声音,这样就可以进行交谈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知识归纳】1. 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 骨传导3. 双耳效应【达标检测】1. 声带耳朵2. 固体液体气体空气大脑3.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4.骨传导5. 听小骨头骨骨传导6. 双耳效应7.D 8.B 9.C 10.D【能力提升】固体。

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到大脑的,且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拓展创新】(1)准确的 (2)准确双耳效应的功能 (3)增强听声的效果三、声音的特性【知识归纳】1.音调响度音色2. 音调高高3. 20 20000 20000 204. 响度响度5. 音色【达标检测】1.响度音调音色2.高振动频率3. 20H Z次能4.音调振动频率5. 幅度振幅6.音色响度7.C8. C 9.D 10.C【能力提升】1.(1)钢尺正在振动 (2) 慢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3) 响度 (4)提示:记下一分钟跳绳的次数2.(1) 大较大 (2) (2)B(3) 人耳听声还与不同的材料发出的音色有关【拓展创新】(1) 一(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归纳】1. 无规则2. 干扰3. 分贝 0 90 70 504. 噪声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进入耳朵【达标检测】1. 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2. 乙它的波形没有规则的3. 70 小4. 声源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5.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向环保部门投诉6.D7. B8. B9.D10.A【能力提升】1.只要讲得有理就对2. (1)无规则(2)声源传播人耳(3)有街道两旁多种树,搞好绿化工作;汽车在市区要禁止鸣笛。

[VIP专享]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VIP专享]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2、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有关。

3、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表格。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固态液态较大气态很大§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图钉温度有什么变化?解释这种变化。

摩擦后的图钉变热,这是因为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图钉的温度升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快乐课堂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快乐课堂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D2.B3.A4.大 体积 形状 小 体积 形状5.(1)气态(2)固体(3)液态(4)固液混合状态 6.C 7.D 8.D 9.液态:白酒、水银、牛奶;固态:铁、水晶、饼干10.D 11.A 12.C重点提炼1.质子 负 电子2.病毒 分子 质子3.4×10-104.A5.D6.B7.A8.B9.C10.A 11.A 12.D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形状 状态2.A3.B4.(1)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 (2)48.45.A6.B7.C重点提炼1.托盘天平 不变2.(1)砝码与物体放反了(2)调平时未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未调平(3)用手直接拿取砝码3.62.44.物体应放在左盘 73.65.错误一:B 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错误二:C 应向天平右盘加砝码或移动游码6.右 增加 81.67.水平 零 右 78.4 8.B9.D 10.A 11.C 12.实验目的 零 平衡螺母 左第三课时基础巩固1.(1)1 2 3 (2)正比 固定的 (3)密度 (4)0.52.不变 减小3.2.5 8 0.8×1034.2×10-3 25.101 1.12×1036.B7.D8.C9.A重点提炼1.变小 变大2.103 变大3.1.62×10-1 0.94.0.85.D6.B7.B8.C9.D 10.8.9 8.9 0.5 8.9g/cm -3 体积测算有误 11.(1)向左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向右盘添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2)①都是金属 密度不同 ②7.9 ③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且同一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及质量无关 ④确保实验准确 不可以 只收集一组数据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第四课时基础巩固1.铜像2.煤油 盐水 水3.小 大4.B5.246.B7.B8.(1)这种工艺品不是纯金制成的 (2)不可能是铜,因为金与铜的合金的密度应大于铜的密度 9.8.8g/cm 3重点提炼1.0.64 8×10-42.9:4 4:93.C4.C5.A6.0.5m 37.S=n m m ⨯⨯样样图s 8.204kg第五课时基础巩固1.(1)47.6 (2)20 (3)2382.左 27.4 2.74 不变3.(1)②应补充:“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③~④之间应补充:“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相对应的刻度值为V 1 (2)1mV V 4.①分度值为毫米,不应该估测出31.10mm ②金属块的体积不应为30.1 ③金属块质量不应为81.2g ④金属块密度不应为2.7g/cm 3 ⑤此正方体金属块不是铝 5.33.4 0.8 大 6.(1)左 (3)60 (4)58.4 (5)1.09重点提炼1.右 53.42.67 2.(1)丙 甲 乙 (2)13.4 10 1.34g/cm 3 3.(1)右 (2)32 40800 4.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记为m 1 ②将空瓶注满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 2 ③将空瓶装满酱油,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 3 (2)47.4 (3)1.15.(1)49 (2)30 偏小 (3)0.8 煤油或酒精6.(1)直接将带有水的软木塞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 16 0.15 (3)可用不吸水的物质包裹软木塞,测出的体积减去包裹物的体积即是软木塞的体积 7.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 E D B A C (2)1.2×1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1.D
2.B
3.A
4.大 体积 形状 小 体积 形状
5.(1)气态(2)固体(3)液态
(4)固液混合状态 6.C 7.D 8.D 9.液态:白酒、水银、牛奶;固态:铁、水晶、饼干
10.D 11.A 12.C
重点提炼
1.质子 负 电子
2.病毒 分子 质子
3.4×10-10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A 12.D
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
1.形状 状态
2.A
3.B
4.(1)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 (2)48.4
5.A
6.B
7.C
重点提炼
1.托盘天平 不变
2.(1)砝码与物体放反了(2)调平时未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天平未调平(3)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3.62.4
4.物体应放在左盘 73.6
5.错误一:B 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错误二:C 应向天平右盘加砝码或移动游码
6.右 增加 81.6
7.水平 零 右 7
8.4 8.B
9.D 10.A 11.C 12.实验目的 零 平衡螺母 左
第三课时
基础巩固
1.(1)1 2 3 (2)正比 固定的 (3)密度 (4)0.5
2.不变 减小
3.2.5 8 0.8×103
4.2×10-3 2
5.101 1.12×103
6.B
7.D
8.C
9.A
重点提炼
1.变小 变大
2.103 变大
3.1.62×10-1 0.9
4.0.8
5.D
6.B
7.B
8.C
9.D 10.8.9 8.9 0.5 8.9g/cm -3 体积测算有误 11.(1)向左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向
右盘添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2)①都是金属 密度不同 ②7.9 ③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且同一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及质量无关 ④确保实验准确 不可以 只收集一组数据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第四课时
基础巩固
1.铜像
2.煤油 盐水 水
3.小 大
4.B
5.24
6.B
7.B
8.(1)这种工艺品不是纯
金制成的 (2)不可能是铜,因为金与铜的合金的密度应大于铜的密度 9.8.8g/cm 3
重点提炼
1.0.64 8×10-4
2.9:4 4:9
3.C
4.C
5.A
6.0.5m 3
7.S=
n m m ⨯⨯样样图s 8.204kg
第五课时
基础巩固
1.(1)47.6 (2)20 (3)238
2.左 27.4 2.74 不变
3.(1)②应补充:“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 ③~④之间应补充:“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相对应的刻度
值为V 1 (2)1m
V V 4.①分度值为毫米,不应该估测出31.10mm ②金属块的体积不应
为30.1 ③金属块质量不应为81.2g ④金属块密度不应为2.7g/cm 3 ⑤此正方体金属块不是铝 5.33.4 0.8 大 6.(1)左 (3)60 (4)58.4 (5)1.09
重点提炼
1.右 53.4
2.67 2.(1)丙 甲 乙 (2)1
3.4 10 1.34g/cm 3 3.(1)右 (2)32 40
800 4.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记为m 1 ②将空瓶注满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 2 ③将空瓶装满酱油,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 3 (2)47.4 (3)1.1
5.(1)49 (2)30 偏小 (3)0.8 煤油或酒精
6.(1)直接将带有水的软木塞放在天平上称量 (2)400 16 0.15 (3)可用不吸水的物质包裹软木塞,测出的体积减去
包裹物的体积即是软木塞的体积 7.将游码移动到零刻度线处 E D B A C (2)1.2×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