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abcd6fcaaedd3383c4d33e.png)
总第 1 8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o . 3, 2 01 3
S e ia r l No . 1 8 5
关 于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几 点 思 考
叶 帆
(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纵观 全国新农村建 设的先进地 区 , 如江阴华西村等 , 大
多是依靠农业起家 、 工业发家 、 三产发家。一方面 , 当地 工业
发达使农 民进 了工厂成 为 了产业工 人 , 另一方面 , 农业是集
中规模 的高效农业 , 并通 过发展休 闲观 光农业 , 促进农 民增
收致 富。农 民住房保证有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 , 出行有 宽阔 的大路 , 身份 也逐渐 向市 民转换。因此 , 要大力实施以工促农
后是一个 由城镇 向农村的扩散过程 。 虽然城乡差距 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 中自动予以克服 , 但仅靠市 场来 缩小 城乡差距 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 , 政府在其 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 的效果 。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 阶
段 ,但部分 地 区也 已经 开始呈现城 市要 素要农村 流动 的趋 向。为此 , 立足长远 , 应当把促进土地 、 资金 、 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 , 最终 实现城 乡
一
体化 , 形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一体 化 格 局 。 关键词 : 城 乡一 体 化 ; 适度规模 ; 公 共 服 务
中图分类号 : F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3 — 0 0 0 1 — 0 2
关于我国城乡统筹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城乡统筹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d9e03ef111f18583d05a6f.png)
5 2
发展・ 月刊
FZ A ・IO H Y NI A H ND CA A J A U
调 查 研
究
收学费杂 费作为一 条重要原 则予 以确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 比例 分 别 为 :.3 源优化配置 。围绕城市消费热点 , 3 : 2 大力
抑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提 供 农 村 公 共 品 ,全 面 发 展 农 村 社 会 事 业 转 变 。 同
户协会的建立是 以农 民 自愿参加为基
础 的 。 民 用水 户 对 协 会 的认 识 程 度 和 农
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协会 能否顺利组
建 和运 行 。对 农 民的 宣传 发 动 如 何 、 宣
会能够有组织 、 有计划地对基础设施进
行必 要 地 投 入 , 成 良性 运 行机 制 。 形
财政部公布 的数字 , 十五 ” “ 期间 , 中央 财政安 排用于 “ 三农 ” 的资金达 13 0 10 多亿元 , 年均递增 1%, 改革开放 以 7 是 来投入增加最多 、增 长速度最快的时
师 旎
去几年 , 中央到各地 , 从 围绕农 民增收
这 一 主 题 ,通 过 一 系 列 强 有 力 的 政 策
会广 大用水户了解和熟悉 国家有关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政 策 , 及 灌 溉 管 理 、 程 以 工
措施 , 直接给农 民以实惠。 04年全国 20 共安排粮食直补 资金 16 1 亿元 ;全面
传内容是否全面是组建农 民用水户协
会的关键 。 既要宣传农 民是协会建设 和
管理 的主体 , 协会是为农 民自己服务 的 组织及组建协会的好处 , 也要宣传会员 应该履行的义务 , 真正使用水户树立水 是商 品的意识 。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9683dc360cba1aa811daf4.png)
、
建 设
积 极 倡 导 农 村城 市 化 、工 业 化 ,切 实 推 进 小 城 镇 业现代化 的必 由之路 。而农业产业化在 内涵上表现 为农业 的工 业 化 。农 业 产 业 化 与 工 业 化 之 间 关 系 密 切 ,其 中农 业
构 建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体 制 机 制 , 其 实 质 就 是 产 业 化 的本 质 是 农 业 的 工 业 化 , 为 工 业 化 提 供 发 展 的 基 础 为 农 村 城 市 化 、 工 业 化 提 供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和 法 律 保 和 空 间 ;工 业 化 是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载 体 ,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必
和 全 民 的积 极 参 与 。这 就 要 求 政 府 和 新 闻 媒 体 乃 至 社会 各 化 体 制 机 制 的 关 键 所 在 , 各 级 、各 部 门 务 必 把 这 项 工 作 搞 界必须大力 宣传 和积极倡导农村城市化 、工业化 的现 实意 好 、 搞 扎 实 。在 进 行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过 程 中 , 大 家 还 必 须 义 和 美 好 前 景 , 从 政 策 上 、 制 度 上 、 法 律 上 对 这 一 进 程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 实 现 农 村 工 业 化 是 整个 国 进 行有效的扶持和保护 。当务之急就是在条 件成熟 的城市 民经济持 续发展的一个重要 组成 部分 ,是 一个 有序渐进 的 近 郊 逐 步 推 进 城 乡一 体化 管 理 , 在 远 郊 切 实推 进 小 城 镇 建 过 程 , 是 一 个 市 场 主 导 、 政 府 调 控 、 全 民 参 与 的 过 程 。
间 的基 本 差 别 , 从 而 使 城 市 和 乡村 融 为 一 体 ,让 广 大 农 民 民 经 济 中 的 一 个 新 兴 产 业 部 门 。 平 等 参 与 现 代 化 进 程 , 共 享 改革 发 展 成 果 昵 ?下 面 根 据 几 从 发 展 趋 势 看 , 农 业 工 业 化 是 农 村 工 业 化 的 主 要 形 年来 的观 察谈几点 思考 : 式 , 是 传 统 农 业 融 入 工 业 化 进 程 的 必 然 选 择 ,也 是 实 现 农
城乡发展论文
![城乡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499788e53a580216fcfe5b.png)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长期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有别的社会管理体制、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城乡分割的市场经营体系以及城乡不同的政府投入机制等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
党中央审时度势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进一步指出“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将是珠三角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的关键一环。
以下为本人就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一)领会城乡一体化要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在保留城镇与乡村的前提下推进,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既要保留城市与农村各自的特点,又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别。
这种差别固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歧视农村、剥夺农村的传统体制造成的。
推进城乡一体化正是为了根除这种差别,一体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城乡差别越小,意味着社会平等程度越高。
城乡一体化要做到五个方面: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二)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作。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相对较高,但还存在着大片农村。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如何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a579e781c758f5f61f6778.png)
《 经济师} 2 0 1 3 年第 8 期
我发展能力 ,不但不需要农业 的积 累 , 而且还具备 了反哺农业 的实力 , 财政收 入增长 主要依靠 的是工业而不是农业 , 并且具备 了支持农村发展 的能力。 进一 步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 、 反哺农业 、 回报 农 民具有 了坚实 的物质保证 , 现在实行 城乡一体化发展适逢其 时。第 三 , 推进 ●杨 光 城乡发展 一体 化是彻底解决 “ 三农” 问 题的现实选择 。 目前 , “ 三农 ” 问题依然 突出, 与城市相比 , 农业的生产力依然低下 , 经 营水平仍然不高 ; 农村 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 占有 的公共资源 明显落后 , 生活环境 没有 明显改善 ; 农 民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 , 农 民的社会权益仍未 完全保 障。 对此 , 各级都有充分的认识 , 并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 , 也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但 都未能从 根本 上解决 问题 , 这说明“ 三农 ” 问题 的症结并不在农业 和农村本身 ,而在于 与农业和农村密切 相关 的宏 观经济体制 和政策导 向,在于城乡分割 的二元结构 尚 未从根 本上 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 向工业倾斜 、 向城市倾斜 的格 局不可能得 到根本 的调整 , 甚至在某 些方 面 , 城 乡差距又有新 的 发展 , 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 一是农村 金融体制不 合理 , 商业银行 重吸储 轻放 贷 , 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 力度弱化 , 财政金 融政策过于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 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 严重削 弱了农 业 自我积累和 自我发展 的能力 ,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 二是征用建设用地过程中的低 补偿 高出让 ,成为政府 筹集 城镇 建设资金的重要 途径 , 也是农 民利益流失 的一条重要渠道 , 是市 场经济时代 “ 以乡养城 ” 的新形式 。 据有关专家研究 , 土地农转非 的增值收入 9 0 %通过各种渠 道变成各级政 府和开发商 的收入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 民只能得到 1 0 %。2 0 1 0年全 国土地出让 收入高达 2 9 1 1 0亿元 ,扣除征地拆 迁等成本 支出后地 方政 府所 得的净利润为 1 5 7 1 4亿元。三是城 乡隔离 的户籍管理制度 , 依附 于户 口管理的计划生育 、 教育 、 就业 、 优抚安置等政策下 , 农 民很 难获得城镇居 民同等待遇。住房条件差 、 社会保 障跟不上 、 孩子 上学难 , 偶尔还会遭遇 “ 同工不同酬” 等就业歧视 , 二元结构 由城 乡转 向城市 内部 。因此 , 只有 打破城 乡分 离的二元体制 , 只有加 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 问题 。 二、 推进城 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抓好三个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在十六大 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更高 层次 的发 展战略 , 这一战略的实施 , 要 求在政策导 向 、 发展措施 上要 城乡一体 、 综 合考虑 , 在经济社会 资源上要城 乡互融 、 优化 配置 , 逐 步建立城乡共 同发展 、 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 2 0 0 9年底 , 我们秦皇 岛市开始全面部署统筹城 乡发展工作 ,经过几年 的发 展, 取得了一些成就 , 但 同我市作为全省统筹城 乡发展试点市 的 要求相 比, 同在我省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战略地位相 比, 还有很大 差距 。当前 , 要尽快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关键环节中实现三 个 突破 : 1 .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实现突破 。2 0 1 1 年我市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1 9 3 8 5元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7 3 6 5元 , 城 乡 居民收入差距 为 1 . 6 6 : 1 , 其中还 不包 含城 市居民享 受的住房 、 医 疗、 教育 、 交通 以及公共 服务 等 , 按照十八大提 出到 2 0 2 0年城 乡 居民人均 收入 比 2 0 1 0年翻一番的 目标 , 农村 比城市任务更 为艰 巨。从 收入构成上看 , 我市 2 0 1 1 年农 民收入来源分别是 工资性 收入 ( 占5 0 . 1 %) 、 家庭经 营性收入 ( 占4 1 %) 、 转移性收入( 5 %) 和 财产性收入( 占3 . 7 %) , 其 中, 增 长最 快的是工资性 收入 , 增 长潜 力最大的是财 产性 收入 。增加农 民收入首先应 调整 城乡就业 结 构, 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 、 制度上 的界 限 , 按市场经济法则 , 建立城乡统一 的就业制度 和开放 、 竞争 、 有 序的劳动力 市场 , 拓 宽农 民就业渠道 , 扩大就业规模 , 促进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 ; 其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a09c3fb9e31433239689383.png)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执行和推进,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在现有人口政策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面临新的挑战,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china. however, under the existing population policy, there are new challenges many problems for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ly.关键词:城乡统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调整;挑战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population problem;population policy adjustment;challenges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321-02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从2007年开始,笔者因为自己家父身体原因开始关注我国老龄化的情况,在现在研究的将近五年的时间里,笔者与学生多次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和养老机构进行有关人口、生育意愿、老龄化等人口和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每与学生和老乡在深入交谈中,作为中国本土的理论研究者,都感到身负时代巨大的重担与强烈的责任和使命,在此笔者把这几年调查的、研究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期望能给决策者们思考。
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4a75162a98271fe910ef9bd.png)
资料来源t 北省 统计年鉴20.0 0 1 ∞》 0
二 元 对 比 系 数 越 小 , 两 个 部 门 的 结 构 反 差 越 大 . 元 经 济结 则 二 构 就越 显 著 。二 元 反 差 系 数 即两 部 门产 值 比重 与劳 动 力 比重之 差 的绝 对 数 的平 均 值 。如 果 反 差 系 数 越 小 , 反 差 程 度 越 . 则 二
时 代 视 点
郊 区。同时 。 各个 有条件农村 和城镇可 以利用 自身的优势 发展
新 型农 业 , 或是 建 立 有 特 色 的 企 业 来 带 动 当地 经 济 的 发 展 。 总
元 经济 结 构 就 越 不 明 显 上 表 中三 个 主要 的 测 度 指 标 结 果 显 示 . 北 省 城 乡 的 二 元 湖
贤料来拣:t 制北省统计年 2 0 -0 4 0 0 20 }
1 . 运 用 比较 劳动 生 产 率 、 元 对 比 系数 、 元 反 差 系数 分 析 2 二 二 湖 北省 的 二 元 结 构 表 6是从 19 9 9年 到 20 0 3年 湖 北 省 三 种 产 业 的 产 值 和 就 业 结 构 资 料 以 及 据 此 计 算 的 两 部 门产 业 比 较 劳 动 生 产 率 、 元 对 比系 数 、 二 二元 反 差 系 数 。从 中我 们 可 以进 一 步
上涨 2. 44 5亿 元 。 势 必 会 造 成城 乡在 基础 设 施 、 境 等 方 面 的 这 环
差距 。
表5 湖北 省历年城乡居民全社会周定资产投 资对比 单位 亿元
经济 结 构 的现 状 . 能从 一 个 确 切 的 角 度 来 把 握 。 才
1 湖 北 省 城 乡二 元经 济 的现 状
资料来源:a | 坍
关于成渝特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成渝特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1f83563b3567ec102d8a5a.png)
_溅浚符 城 乡
城 乡统 筹是 解 决城 市 问题 的重要 措 施 。城 市倾斜的 二元政策 ,引起 了城 乡结 构 失衡 ,导 致 了严 重的 三农 问题 。 反过 来 ,这些 问题又 限制 了城 市化的发展 ,成 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比如城 乡收 入 差距过大 ,农 民太 穷 ,造成需 求不足 。 正 是 农 民 购 买 力 不 强 , 导 致 工 业 产 品 过 剩 。 同样 ,也 因为 城镇 人 口过 少 ,造 成 农 产 品 的 过 剩 。 可 见 , 农 业 农 村 、 农
从 农业 吸纳 资本等要素 。农业应获 得与工
业 平等 发 展的 机会 与权 利 ,并 成 为接 受 “ 助”的部 门。这个 阶段就是二 元经济 补
展, 使农民收入有更高的增长 。 现在如果还 不能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农村 , 支 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要想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是根本做不到的。 5 统筹城 乡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 、
18 年 翻两 番 ,一 个是 全 国人均 G P达 到 90 D
2、统筹 城 乡发展是我 国工业化进 入 中期阶 段的 必然选 择 。 我 国工业化进入 中期阶段 ,客观上为 城 乡统筹 创造 了前提和条件 。根据 世界经 济 发展 的普遍规律 :工业 化发展通 常经 过 三 个阶 段,即依 靠农业积 累建立 工业化基
化 、城镇 化等等 ,一系列 改革使 一个 l 3 亿人 口的东方大 国告别 了贫困 、解决 了温 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时期 ,工业 化在加速 , 城市化在推进 。然而 ,由于计划经济年代 城 乡差别发展的 旧战略和城 乡失衡的 I体 3 1
键。 胡锦涛指 出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 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 想 ,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 追求 的一个社会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c76b63b43323968011c928f.png)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邹立君(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本文分析了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作出了理性思考.即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能让城市薄弱学校走向被遗忘的角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应该是对城乡各级、各类、各种形式教育的大统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教师资源的统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破解“高等教育情结”、解决投资教育的问题和政策配套问题。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近30盔l Z.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从规模上看,到2005年底。
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5%.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分别达到52.7%和21%。
教育发展在总体格局上基本达到了人均G D P3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理应对教育感到越来越满意。
然而.教育在社会上的“口碑”并不高。
许多时候甚至还有些责难(不排除其中的一些非理性成分)。
一份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处于低满意度状态,77.8%的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还不少。
为此,笔者认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中国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村教育极其落后。
农村教育落后到什么程度。
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的评价是“整体薄弱”。
整体薄弱意味着农村教育落后不只是在某个方面落后.而是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落后;不只是义务教育落后,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各个层次和类型的教育都落后:不是某个时段的落后.而是一直以来就如此并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而愈趋落后。
过去农村突击“普九”.短期内扩建了一批校舍,虽然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械等必要的教学设施极度匮乏,但还可自慰的是“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现在只要深入农村,就会发现许多学校不仅还是“空壳学校”,而且连过去聊作自慰的“空壳”都已经破败不堪。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316f616376baf1ffd4fad0d.png)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平度为个案5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平度市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开发上六管齐下,着眼于整个市域范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努力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平度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平度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以规划为引领,城乡统筹推进。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战略空间部署。
平度市都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推动科学发展的引领。
一是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科学制定规划。
《平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清晰的规划出平度的产业发展布局、城镇发展布局和生态建设布局,体现了平度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注重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是着力落实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显成效。
平度市按照辐射力强、影响面广的高起点规划要求,把城区作为发展的重点,按照“南拓、北展、东西扩”的城市总体布局,全面构筑以东部经济开发区、南部生态商务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生活商业服务区为支撑的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面貌日益改观,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市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平度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根据青岛市有关新型农村建设的相关部署,计划启动建设45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7b04dd16f1aff00bed51ea9.png)
改革 开放后 , 实行城 乡分 离 的工业 化模 式 , 农产 品生 产 、 通和加 工没有 形成 有机联 系 , 民难 以分 流 农
享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收益 ; 农村工业在 国内市场与
国际市场对 接后 , 发展 空间受 到 明显 制约 , 吸纳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的能力 减 弱 , 直接 和 间 接地 影 响 到农 民
( 摘 要] 统筹城 乡发展是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大、 十七届三 中全会精神 的必然要求 , 也是 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 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实现统筹城 乡发展的关键是 “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 。为此要 统筹城 乡一体化的
发展规 划, 弱化 并直至取 消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 构筑 以城带 乡梯度推进 的农业发展体 系。 [ 关键词] 统筹城 乡发展 ; 科学发展 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维持资本密集型城市大工业 的发展 , 国家将资金 、 、 技术 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投 向 城市, 同时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城市工业发展。改革开 放后 , 一方面 , 农村的资本、 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在经济效益驱动下 , 逐步向城市转移和集聚; 另一方
农产品剪刀差 , 将农业剩余转为工业积累; 另一方面
6 4
面, 国家在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上, 继续 向城市倾 斜 , 村却 在一 定 程 度上 只 能依 靠 农
自我积 累 , 三统筹 、 如“ 五提 留”进行相 应 的基础 设施 , 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 , 由此造 成 了城 乡在 基础设 施 和 公共服 务设施等各 方面 的差距 不断扩 大 。
二 、 筹城 乡发 展 的现 实基 础 —— 我 国 已进 入 统 “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 的发展 阶段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75d1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6.png)
05
结论
Chapter
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得到强调
农村改革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至关重要,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 之路。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 乡差距依然较大,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
推进农村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 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优化金融政策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融资保障。
建议二: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农业补贴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 补贴,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和生产生活条件。
引进高端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高端人才到农 村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 支持。
04
农村改革的成功案例
Chapter
案例一: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
总结词
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 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手中,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土地流转还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支持农村公共服务
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 教育、医疗和文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议三:优化产业结构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53ef48b307e87101f6967a.png)
工 业化 的 主要原 因。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济 体制 需 要新 型 的户 籍制 度 与 之 相适 应 。户籍 制 度必 须通 过 改革 还其 本 来 面 目,
、
弱化户籍制度 的附加 内容 ,使户籍制度成为一个单 纯 的人 口登记 制 度 ,使城 乡 居 民具有 平 等 的社会 权 利。具体来说应该把握两点 : ( 1 )实行统一 的户 口 ,取 消 城 乡 的户 口差别 ,取消 户籍 的区域 歧视 , 解决 “ 人户分离”的问题 。 ( 2 )户籍和社会待遇 脱钩。只有打破旧有 的城乡二元结构 的束缚 ,并在 城乡之间采取统一 的经济社会政策 ,使包括劳动力 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才 能为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铺 平道 路 。 二 、统 一 城 乡公 共产 品投 入 制度 ,促 进 公共 资 源均 衡 配置 长 期 以来 ,我 国城 乡 分割 的二元 结构 决 定 了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城乡 有别 。城市 公共 产 品供 给 由政 府 手 包 办 ,农 村 公 共产 品则 由政府 主 导 、农 民 “ 埋 单 ” ,导致农 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 严重 不 足 ,农村 社 会 事 业发 展 滞后 。近 年来 随着 政府 投 入 持续 加 大 ,农 村公共产 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 ,但城乡间 供 给水 平仍 存在 巨大差距 。 ( 一 )农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现状 1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农村普遍存 在公 共 基 础设 施 建设 不 能适 应农 村 经 济发 展 和农 民 生 产生 活 的需 要 ,主要表 现 为 :农 业水 利 设施 老 化 失修 ,抗灾能力弱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村交通 不便 、电网老 旧、电价昂贵 ;新兴 、现代公共产品 发展缓慢 ,农村供气 、供热 、供水等建设几乎 尚未 起 步 … …同 时 ,科 、教 、文 、卫 等农 村亟 需 的公共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6e85c90c22590102029d7d.png)
竹箦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竹箦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acac5bbe23482fb4da4c70.png)
竹箦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竹箦镇位于溧阳市北部半丘陵半圩区,属茅山老区之一,镇域面积183.6平方公里。
现有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8万人,耕地面积10.19万亩。
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亿元,财政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
近年来,由于受到区域位臵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竹箦镇的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排位靠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镇村两级经济较为薄弱,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形势比较严竣。
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竹箦镇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准确把握好社会发展的运行态势,科学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大力推进工业、人口、居住“三集中”,在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路子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具体做法以规划为优先,统揽发展全局。
为了使镇村规划切实起到了“龙头”作用。
近年来,竹箦镇在规划的编制上投入了近百万元,先后编制了《竹箦镇总体规划(2009—2020)》、《竹箦镇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竹箦镇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竹箦镇新镇区城市设计》,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按照“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的原则,根据溧阳市的“二山一湖”旅游格局,首先把竹箦集镇定位于溧阳北部的“人文(佛教文化、吴都文化)、山水(瓦屋山、神女湖)、生态(森林公园、设施农业)”旅游新镇;其次根据竹箦的地形地貌及三次产业情况,把镇域分成三大区域:北部以瓦屋山风景区为载体发展观光旅游业,中部以镇区为载体发展商业、轻纺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南部以前马、余桥集镇为载体发展机械铸造制造业;再次根据各自然村地理位臵、耕作半径、居住规模及宜住环境等情况,确定了97个居民保留点,同时根据区域位臵、经济基础、人口、村内基础设施等优势明显的前马、余桥、水西、陆笪、陶庄设立为中心村。
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46213cb90d6c85ec3ac660.png)
因素长 期相互作用 的结果 ( 一 )环 境 因素 农业 生产种植有一 定的季节性 ,且对水 、 气候等 自然 条件有较 高的要求 ,近年来 ,由 于工业化 的发 展和对森 林的乱砍 滥伐 ,使得 自然环 境状况 日益恶 化,水源遭 到严重污 染, 农业生产 中所必须具 备的光 、热 、水 、气 、 土五大基本要素配比失衡。 (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在基础 设施建设 方面 ,农村 的道路 、电 力、水利和 人畜饮 用水 以及能源 等方面 的建 设对于农 村经济 的发展至关重 要 。我 国虽然 到 了以城 带乡 、以工补农 的阶 段,但基础 还 很薄弱【 3 】 。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入力 度,但 当前 农村社会 ,基 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存在着较多的 问题。 农业基 础设施 管理 落后 、效率低下 ,大部分 农业基 础设施年久 失修 ,配 套不全 ,功能老 化 ,一部分河道淤 积 、防洪 排涝能力 减弱 , 保 障能力 明显 下降 ;资金投 入严重不 足,虽 然 国家和地方政府 每年投 资到农业基 础设施 建 设上的资金 不少 ,但相 对于农业经 济发展 对基础设施 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 的。 ( 三)各种保障制度缺失 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水 平的提 高和 人们 的 风 险意识 日益 增强 ,逐渐 形成 了现代 保险制
度 。当前城 市地区 的各 种保障制 度发展基本 成熟 ,车辆保 险 、财产 保险 、人 寿保险 以及 城医疗 、镇 居民的养老 等会保 障制度 ,为
城市居 民的生产 、生活提供 了较 为充分 的保 障。然而在 农村地 区,各种保 障制度缺失 , 现有保 障制度 由于 多种因素 导致 保障 能力 低 下 ,不 能很好的分 担农 民生产 生活 中的各 种 风险。 ( 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首先是 国有商业 银行基层 机构 的撤 并和 职能的调整 ,从 1 9 9 7年起对县级机构的贷款 权 限上收 ,部分 农村资金直 接被抽走 倒流入 城市 ,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突 出。其次 , 农村 信用社 为了摆脱贫 困,也开始 了走撤并 集 中,规模经营 之路 ,基 层业务代 办点大量 撤并 、人员清退 ,决策权 限上收 而 且农村 信 用社业务 非农化严重 ,农村信用 社存款远 远 大于贷款 ,其 差额大 部分投 向了非农产业 和城市 。农 村金融服务 的城市化倾 向使得 乡 镇企业的发 展和农业产 业化经营面 临严重 的 资金缺 口,直接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并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d8a3024a7302768e99393b.png)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城市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掠夺农村资源的发展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阻碍了城乡资源的正常交换。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明确提出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现状,统筹我国城乡资源配置,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1、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近些年,在城市优先发展这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下,大量农村土地资源被廉价地用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剥夺了农民依法享有的承包地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我国法律规定的对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仅仅包含农民丧失土地后部分经济成本,补偿上线远远小于农民丧失土地的综合效益,“以地生财”成为“第二财政收入”,还滋生了大量“寻租”行为。
同时,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占用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城乡资金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资金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偏向,农村金融体系的发育和制度安排逐步边缘化、空洞化,各类金融对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差别对待,对农民和乡镇企业设置了更高贷款门槛,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突出表现为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倒流”。
农村信贷成本高、数额小、风险大,这导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缺少资金回流的商业机制,“存多贷少”,存贷差不断扩大,原来就非常稀缺的农村金融资源大量流失,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只能更多地依赖体制外非正规的金融融资渠道,农民受尽“高利贷”之苦,农村经济发展成本增大。
3、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城乡劳动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农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较少,但消耗的劳动力资源过多。
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bc92fca58f5f61fb7366634.png)
4 4 8 0 0 0)
改 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经济取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伟 大成就 , 经济总量 跃居世界 第二 。但美 中不 足的是 “ 三农 ” 问题 成 为 中 国经济 发 展 的 短板 , 制 约 着 整 个 国民经济健康 持续发展 。为 了解决 这一难题 , 十
和部 门在 这一发展 过程 中出现执行思路 混乱 、 执 行 目标不 一 、 执行措施 不 当 、 急于求成 等方 面 的问题 。 本 文将从 统筹城 乡发 展 的 主体 、 目标 、 模 式 和路 基
智囊 团 , 专家智囊 团结合 中央宏观 政策就 区域 内的
统筹城 乡发展提 出总体框 架 、 总体部 署 。然后 由市
建设 四个 方 面 , 论 述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中需 注 意 的
问题 。
一
( 地) 级政府依据省级政府 总体部署 , 结合本地实
际情况 , 制定 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和政策 目标草
案, 县级政府 则应 全力 协 助市 级 政府 深 入调 研 , 全
面把 控 当地工农 业发展 数据 , 为市级政府 科学制定
重 心 工作 置 于 农 村赶 超 城 市 方 面 ; 加 大 农村 基 础 设 施 的建 设 , 实 现 城 乡公 共服 务 均 等 化 ; 借 助 农 业 股 份 公 司 的核 心 力 量 实 现农 村 公 司 化 、 农 业企 业化 、 农 民 市 民化 。
[ 关键词]统筹城 乡发展 ; 主体 ; 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 司化 [ 中图分类号 ] F 2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0 0 9— 5 1 0 1 ( 2 0 1 4 ) 0 1 — 0 0 3 5— 0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8
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087f6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6.png)
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陈雪原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而着力解决好过去积累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近期我们开展了与北京市、区、镇农口相关部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调研座谈,针对城市型集体经济治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转居满意度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结合沪、津、粤、浙、鲁、陕、黔等地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就“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培育乡村地区的增长极,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应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进而提纲挈领,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地区之间不均衡。
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64,北京市为2.55,浙江省为2.01,天津市为1.86,上海市为2.21。
考虑到作为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已经发生重要转变的条件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首要着力点应该放在激活乡村地区的内在增长动能和活力上。
二是整建制农转居为标志的城市化政策供给不足。
整建制城市化,较比过去的渐进式城市化,是加快城乡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重要形式,势必将对集体资产监管体制、集体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金使用制度、社会管理主体与农业农村行政管理机构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缺乏理论和政策储备,需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前予以系统性谋划。
三是破除城乡组织二元结构是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点。
城乡组织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与城市经济高度组织化相比,“村自为战、户自为战”发展体制格局下农村地区组织的分散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中的碎片化、低效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几点思考[作者:郑梦熊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授权) 点击数:106 时间:2011-7-6 录入:蔡琳]统筹城乡发展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志、朋友看到我《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一文后又提出不少问题交流探讨,促使我就此问题进行再思考。
1.1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责任,拆除城乡市场之间的人为“篱笆”,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主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比政府作用还重要的是市场,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就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政府的作用,一是主导旨在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改革,这个作用谁也不能替代,必须由政府当导演。
二是搞规划、出政策,用规划和政策把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起来。
三是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民和农民工利益增长的利益分配格局;四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承担起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主体的责任,使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民的份额尽快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基本相称。
1.2政府主导,实际上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
中央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决定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成效。
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完全实施城乡统筹,地方政府,即使省级政府也只能“有限统筹”。
这是这因为城乡统筹主要是全国性利益集团的博弈,而不是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过去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这在目标思路不明、路径方法不清的情况下不失为分散改革风险、避免全局失误的一种明智选择。
但在目标思路已明、路径方法清楚的情况下,就应该由中央统一决策。
在这方面要汲取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的教训。
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但由于实际实施当中由各省分散决策,其结果是直到去年12月1日,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才真正建立,整整推迟了近7年;如果当时由中央统一决策,不仅农民,还有市民由此政策得到的实惠要快得多、大得多。
当前各地围绕农民进城出台的政策虽然态度积极,但都有本地户籍的限制,而实际上农民工大部分是跨地区流动的。
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内地农民工的贡献,如果这些地区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仅局限于本地户籍的农民,政策的实效就要大打折扣了。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应该把到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宏观指导,特别是在事关公民基本权利、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应由中央政府做出决断,并以超常魄力推动实施。
比如,有的地方提出的“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政策,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到底对不对?在这类“国是”问题上中央应该尽快有个统一的说法。
否则,全国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城乡一体化”。
哪时再来纠正,就为之晚矣!1.3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市场却有这种“魔力”。
政府把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就很了不起了,但也就主要限于这几个方面。
因为国家的实力和财力虽然与过去相比确实大大增强,但要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靠市场,而不是政府。
市场的“魔力”要比政府大得多,而目前市场的“魔力”却被关在了城乡之间人为的“篱笆”之中。
只要拆除了这个“篱笆”,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尽显风流,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毫无障碍的自由流动,统筹城乡发展中好多靠政府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实现这一突破,关键是要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市场格局,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
其中要害在于农村资源的资本化,让农民的土地、房产、宅基地等生产要素毫无障碍的进入市场,让这些目前还死的东西变活,变得有生命,能够通过市场交换增值。
有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一方面想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却把农民手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生产要素人为排斥在市场之外?为什么城里人的收入已经大大高于农民,还让城里人能获得财产性收入,而农民收入远低于市民,却把他们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路子堵得死死的?这很可能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劳动收入仅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而财产性收入却可以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说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的秘诀是放活了“人”——把种地的自主权还给了农民,把进城打工的权利还给了农民;那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害则在于放活“物”,让农村的资源、农民的资产活起来,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流动、交换、配置。
有人担心,如果这样做农民破产怎么办?破产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那有不破产的市场经济?这正是市场经济之所以不愁没有动力的根本原因。
破产的只能是少数人,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可能破产而把多数人发财的路子堵死吧?再说,多数人破产政府管不了,如果少数人破产,现在政府的钱那么多,完全有这个能力。
农民拥有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的抵押权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地使用这一权利,绝不会盲目行事。
即使农民不使用这一权利,但也不能因此而不把这一权利不还给农民。
因为这体现的是农民与市民权利的公平。
只要把这些权利还给农民,使农民成为生产要素,特别成为土地交易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农民进城“不差钱”!2.1推进城乡一体化,户口只是形式,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统筹城乡发展,包括方方面面,从哪儿切入,不少地方提出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但据我调查,不是个别而是相当多的农民现在对城市户口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期待的是政府帮助解决进城后遇到的自身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
由此提出一个城镇化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户口是形式,市民待遇是内容。
不要把户口看的过于重要,城市户口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值钱了,过去卖过城市户口,现在就卖不出去了。
既然如此,我们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妨把户口问题往后推一推,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放在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工资、住房、工伤、看病、探亲、子女上学和在城市参加高考等实实在在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上,让他们早日成为与原市民无差别的市民。
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他真正成了“城里人”了,再来解决户口问题也不迟。
我估计,中国这种独特的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制度彻底取消时,很可能与当年取消粮票、布票时的情况一样,粮票、布票已经变得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
当城市户口已经不再成为身份的标志,已经没有任何附加价值时,再来取消可能是水到渠成,风平浪静。
要预计到可能出现的反复过程。
价格改革进程中有一个“双轨”并存阶段,城镇化、农民进城也不可避免的会有这么一个“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过渡阶段。
因为问题的实质是利益,是市民户口上附着的有形无形的利益。
如果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率,那么现在全国就可以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问题是这样的城市化有什么实际意义呢?3.1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是让农民进城、推进城镇化问题,这只是城乡一体化目标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绝不能忽视农村的发展,还要用更大的力度抓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搞好新农村建设。
这也是目前必须注意的一个倾向性问题。
据有关专家估算,中国到2030年将实现城市化,届时总人口是15亿,70%在城市,留在农村的30%,绝对量还有是4.5亿,相当世界上一个大国的人口。
我们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时候绝不能把这4.5亿人忘了。
如果大部分农民将来进城了,而农村依然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很大,农民的生活还只能维持温饱,哪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就不是成功的,城乡就没有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绝不是要消灭乡村,而是城乡融合。
这样的一体化实现后,城乡之间沟通没有任何体制障碍,城乡居民之间没有权利差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存在现在这么大的差距。
哪时的乡村也享有现代社会的种种便利,是一种可以与城市共存共荣、互补互利的生活方式,一种和城市和谐共存的独特的文明形态。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要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让有条件、有能力,而且也愿意进城的农民顺利地转变为市民;另一方面还要用更大的力度抓好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让不愿进城、乐意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有与市民一样的权利,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文明幸福生活。
可以说是两个方面,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城乡一体化。
3.2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抓增收、抓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强调多的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民增收,靠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增收,这没有错,还要坚持。
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解决不了城乡发展不平等的体制问题。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来看,要真正做到“跳出三农看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更主要的应该是靠工业反哺增收,靠城市支持增收,靠国家公共财政的有力扶持增收,把农民增收变成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事情,而不仅是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情,这样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要意识到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到了大把花钱投入的阶段,仅靠农业和农村自身的积累发展既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城乡一体化。
现在发达国家农民收入来自政府补贴部分要占到40%,高的占到60%,而我国目前不足10%。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其要意就是要靠工业化、城镇化的力量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3.3新农村建设中,再不能把重点放在村庄建设上。
一定要与推进县域城镇化紧密结合,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推进城镇化的过程。
在中国,如果只顾大城市发展,舍弃了小城镇,不发展县域经济,中国城镇化的艰巨任务就完成不了。
需要明确的是,发展小城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农民搬到小城镇上去住,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提供创业的平台,使大量农民通过到小城镇创业转变为市民。
没有农民创业,小城镇是发展不起来的,即便一时发展起来了,也不可能兴旺持久。
为此,要提高小城镇的规划标准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在发展小城镇过程中同步建立农民创业园区,多研究出台一些支持农民到小城镇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把扩权强县延伸为扩权强镇,促进农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同步转变。
这样才能维持农民进入城镇后高额的生活成本,才能真正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在村庄建设上也不能再村村铺摊子,要在县域村庄布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中心村或新型社区。
有人说,他在发达国家看到有的地方也只有哪么几户人,享受的却是同样的公共服务。
但他却忘了哪些国家多少人口,中国多少人口。
中国的基本国情不仅决定了城市化要走城镇化的路子,同时也决定了未来现代化乡村要走中心村或新型社区的路子。
否则,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广大农民享受上与市民基本一样的公共服务。
4.1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是一体化后的城乡要一个面孔,还是要城乡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