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关汉卿

第二章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四章宋元南戏

第五章元代散曲

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城市经济的繁荣为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民族压迫使元代文学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3、文士落魄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4、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质朴刚健、酣畅自然的文学风格。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代文学特点: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原始歌舞——“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一)(前期)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二)(后期)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三)演员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简称

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

(可省略)小知识: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可省略)小知识:北曲: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独白)、带白(唱中夹白)、背白(旁白)等;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第一章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关汉卿——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的莎士比亚(郭沫若语)。

关汉卿(1225?-1302?),字汉卿 ,号已斋叟。其籍贯大致有三种说法:大都(今北京)人;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人;河北安国县人。“金之遗民”。“前辈”作家。散曲[大德歌]。

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元•熊自得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明•臧晋叔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贾仲明《凌波仙》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一)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蝴蝶梦》

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人物:葛彪、王老汉、王婆婆、王婆婆的三个儿子。“以情不以理”。宣扬贤妇孝子。

《鲁斋郎》

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人物:鲁斋郎、银匠李四、孔目(州府衙门中的秘书)张圭、包拯鱼齐即

从《蝴蝶梦》和《鲁斋郎》的剧情,可以看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即便如包拯这样的清官,要秉公执法,惩凶除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措施,这也正是人民大众对清官的希望。

(二)爱情剧:以《望江亭》、《救风尘》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救风尘》

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人物:赵盼儿周舍宋引章安秀实

喜剧赵盼儿的人物形象:侠女、侠士,大智大勇,头脑非常清醒。

《望江亭》

人物:谭记儿、白士中、杨衙内。喜剧。凭借一个弱女子的大智大勇去战胜一种强势的力量。谭记儿:老练、机智、勇敢、泼辣、不畏强权

《望江亭》、《救风尘》: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

(三)历史剧: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单刀会》、《西蜀梦》: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

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

窦娥冤

《窦娥冤》

人物:窦娥窦天章蔡婆赛卢医张驴儿父子桃杌太守

伟大悲剧:

窦娥的愿望之一:用今生受苦修来世;愿望之二:希望官府执法公正。窦娥的愿望,在元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实现,因此窦娥之死,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价值,而不仅仅是人生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

窦娥的悲剧形象:性格发展第一阶段:忍受阶段;性格发展第二阶段:抗争阶段;性格发展第三阶段:觉醒阶段。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言。”

悲剧冲突:窦娥和张驴儿的冲突:张驴儿逻辑。

窦娥跟官府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桃杌太守最后居然升官了。

《窦娥冤》思想的核心:

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

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