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
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分支学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人:黄诗笺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动物生物学课程是高校生物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用辩证的、比较的思想方法,系统讲授动物生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生物学特征;并从动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而且在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能以较高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动物生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关生物学原理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动物的多样性、进化、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掌握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2. 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了解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3. 掌握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5. 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交流、繁殖和社会行为。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主要分类群和代表物种- 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 动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树- 进化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构造和组织- 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4. 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位- 动物的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5. 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动物行为的调节机制- 动物的交流行为和信号传递-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标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亲身感受和观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答能力进行评价。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43270【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gy【课程学时】8【适用专业】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生物学实验是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是《普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广范兴趣,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较好地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动物生物学实验是对《普通动物学》,《普通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重要的选修课,其后继课程有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等。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的观察;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目的要求】认识一般生物显微镜构造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认识掌握动物细胞的各种形态及结构(包括细胞器及内含物)。
1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组织切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膜、质、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观察有丝分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肺,肾,肝,神经,结缔组织等。
【方法】使用标本、切片示范。
实验二、原生动物形态结构观察【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室培养原生动物的方法、原生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
【内容】野外采集原生动物的标本,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生长繁衍后取样,显微镜观察;观察鞭毛虫,纤毛虫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运动特性。
【方法】要求学生亲自进行原生动物采样、培养、观察操作。
实验三、青蛙的解剖观察【目的要求】掌握两栖类形态学特点。
【内容】解剖青蛙,观察肌肉,骨骼,神经,内脏系统等。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y)课程编号:1313003213-4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78学分:4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动物学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课程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动物学,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胜任中学动物学的教学工作,具有从事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和调查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从第三、四学期开始。
本课程是动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2]第二节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学发展简史[1]重点:动物学的基本概念难点:动物学发展简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机能、繁殖、发育和分类第一节动物的细胞[2]第二节动物的组织[3]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2]第四节掌握动物的繁殖和发育[2]第五节动物的分类[1]重点:细胞的一般特征、基本结构与功能难点:动物的繁殖和发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名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繁殖、发育、生物发生律。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演化和适应。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在动物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1 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熟悉动物的分类、形态与结构1.3 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机能1.4 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1.5 培养对动物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系统分类2.1.1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2 动物界的分类体系2.1.3 主要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 2.2 动物的形态学与结构2.2.1 动物的身体组织与器官 2.2.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2.3 动物的内外分泌系统2.2.4 动物的神经与感觉系统 2.3 动物的生理学2.3.1 动物的消化与吸收2.3.2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2.3.3 动物的排泄与水平衡2.4 动物的行为学2.4.1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2.4.2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4.3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进化意义 2.5 动物的适应与演化2.5.1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2.5.2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3.2 实验观察与实践3.3 文献阅读与文献分析3.4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3.5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 (占比:10%)4.2 实验报告 (占比:20%)4.3 学术研究论文 (占比:30%)4.4 期末考试 (占比:40%)五、教材参考5.1 《动物生物学》王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动物学原理》 R.L.布兰诺克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参考文献6.1 《原生动物学》程庆荣等著,科学出版社6.2 《动物行为学导论》约翰.艾伦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3 《动物行为学》科林.麦本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结语: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介绍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深入讲解。
【高中生物】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科技行业)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7学时。
总学分:4学分。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并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1)参考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册)1991.6(3)实验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看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内容安排27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节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的分界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第二节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第四节动物的分类一、动物生物的分类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三、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四、动物生物的命名五、动物生物的分门本章重点:动物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动物⽣物学》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700153课程负责⼈:黄诗笺课程中⽂名称:动物⽣物学课程英⽂名称:Anim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命科学学院本科⽣及七校联办双学位班本科⽣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教学⽬的动物⽣物学课程是⾼校⽣物学类本科⽣的⼀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进化的观点,运⽤辩证的、⽐较的思想⽅法,系统讲授动物⽣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命活动基本规律,包括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地位和主要⽣物学特征;并从动物⽣命活动的各个⽅⾯,描述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变和适应,突出⽣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物与环境的统⼀,局部与整体的统⼀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强调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反映现代动物⽣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以及为后续课提供可能的结合点。
通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和提⾼素质为⼀体的教学,使学⽣学习⽬的明确,不仅较好地学习掌握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且在学习能⼒、科学思维能⼒和综合素质等⽅⾯均有较⼤提⾼,能以较⾼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了解动物科学的发展,认识到动物⽣物学基础知识与⽣命科学各分⽀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在现代⽣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要求学⽣熟悉动物⽣物学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法, 掌握⽣命的基本特征、动物体的有机结构与机能、动物⽣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和多样性的保护、动物的⽣命活动、有关⽣物学原理和⽣命活动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动物演化发展上具转折性的关键门类的主要特征、进步性特征、适应于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理特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以及各门类的代表动物,动物界的演化规律、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发展;动物的各种⽣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a. 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定义和目的b. 引入教学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二、课程概况a. 课程名称和代码b. 课程学分和学时要求c. 课程前提要求和推荐教材三、课程目标a.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b. 具体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进化和适应性(2) 理解动物的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3)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动物研究(4) 培养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意识四、教学内容a. 动物分类与进化(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2)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理论b. 动物结构与功能(1) 动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c. 动物行为与生态(1)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3) 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 动物生活史与繁殖(1) 动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2) 动物繁殖与种群生态e. 动物保护与生物多样性(1) 动物保护的意义和现状(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方法a. 理论授课: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b. 实验教学:进行动物观察和实验设计c. 群体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d. 课堂演示:展示动物特征和行为六、教学评估和考核a. 平时评估:课堂参与、小测验和作业b.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c. 期末考试:对知识和理解的综合评估七、参考资料a. 主要教材:(1)《动物分类学导论》(2)《动物生理学》(3)《动物行为学》(4)《动物的繁殖与生活史》b. 辅助教材和参考书目八、教学团队a. 主讲教师的简介和资质b. 助教和辅导员的分工和职责九、其他a. 注意事项和课程规定b. 教学资源和设施要求结语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动物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动物分类、结构、功能、行为和繁殖知识,并能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动物研究。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六节:能飞的恒温脊椎动物——鸟纲
鸟纲的进步性特征,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鸟类的行为,鸟分类,鸟类的经济意义
第七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纲
哺乳类的进步特征,哺乳纲的系统特征,哺乳纲分类,经济意义
第三部分: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1.教学目的:
了解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动物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的规律及原理
2
6
内分泌与生殖
3
动物生态、分布及生物多样性
1
动物生态
3
2
动物的地理分布
2
3
生物多样性
1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教学目的:
(1)掌握动物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们课程共10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4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总论
1
生命活动
1
2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4
3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1
4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2
5
动物分类基本知识
1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第三节: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四节: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第五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
(1)许从任、程红.《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左仰贤.《动物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1999
动物学教学大纲(上、下)要点
××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动物学(Ⅰ)教学大纲制作:×××生物教研室二0一六年九月说明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增强独立操作能力,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本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讲授130(无脊椎动物为68学时,脊椎动物学为62时),野外实习7天(不包括途中时间)。
学时分配表讲授内容《动物学》Ⅰ第一章绪论本章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种、双名制、现存动物的主要分门、动物学的基本原理等。
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二、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第二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等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正确认识和了解动物的自然规律,以便改造控制和利用动物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研究,基本方法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综合研究法。
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第五节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和机能;动物四大组织的特点和功能,器官、系统的概念。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动物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后续生物类课程的基础。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开设学期:第一、第二学期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动生物物学以动物界的系统分门体系、比较分类方法,运用进化的、历史的动态观点,掌握动物机体的基本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基本要求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的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主干及动物界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掌握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的实验动手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与各课程的联系动物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学分数: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68学时习题:4学时学时分配表四、讲授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种、双名制、现存动物的主要分门等基本概念,动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2、教学内容:1-1学习生命科学与必修基础课动物生物学的关系1-2生物的分界1-3动物生物学的涵义1-4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1-5动物生物学课的教学要求1-6动物学发展简史1-7动物学的分类知识笫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细胞的一般特征、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四大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概念。
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
2、教学内容:2-1 细胞的一般特征2-2 细胞结构2-3 细胞的化学组成2-4 细胞周期2-5 细胞分裂2-6 动物组织2-7 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笫三章原生动物门(5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四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掌握原生动物细胞即独立完整的有机体的特点。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以许崇任和程红主编的《动物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依据,为了便于网络学习,我们将原书第三章划分为三、四、五章,原书的第四、五、六章依次顺延至六、七、八章。
学习要求中分为了三个层次,一是重点掌握,这部分必须加以重视,花时间和功夫,是考试的重点;二是掌握,这部分内容也必须全面掌握,也是考试的内容;三是了解,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但也需要去作一些了解,有少量的考试内容。
每章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时数建议如下: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2学时)第一单元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重点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
掌握:细胞的分化。
了解:细胞周期。
第二单元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重点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分布和功能。
了解:四大组织分类。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学时)重点掌握:受精、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的概念;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掌握: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了解:划分动物极和植物极的依据;少黄卵、中黄卵、多黄卵、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的概念。
第三章动物分类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学时)第一单元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重点掌握:物种和生物发生律(重演论)的概念;物种命名的方法;学名的组成及书写形式。
掌握:动物分类等级和动物分类的方法。
了解:五界系统的来源及组成;对称(体制)、体腔、分节、头部形成、骨骼化的概念。
第二单元动物体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体制、体腔、体节的概念。
掌握:体制、体腔、体节的的类型。
了解:骨骼化及头部形成。
第四章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多样性(16学时)第一单元原生动物门重点掌握:原生动物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掌握: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的重要种类。
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单元海绵动物门重点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掌握:水沟系的类型及水流的意义。
了解:海绵动物被称为侧生动物的原因;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的常见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7学时。
总学分:4学分。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并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1)参考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册)1991.6(3)实验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看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内容安排27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节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的分界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第二节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第四节动物的分类一、动物生物的分类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三、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四、动物生物的命名五、动物生物的分门本章重点:动物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本章难点:动物种的概念,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机能和分类(4学时)第一节动物的细胞一、细胞的化学成分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三、细胞的周期四、细胞的分裂第二节动物的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四、神经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本章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组织器官与系统。
本章难点:细胞周期、组织器官与系统。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4学时)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特征第二节原生动物门的分类一、鞭毛纲二、肉足纲三、孢子纲四、纤毛纲|第三节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节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本章重点: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与多细胞动物的区别,结构与机能。
本章难点:原生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2学时)第一节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第二节胚胎发育第三节生物发生律第四节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本章重点:卵裂形式, 体腔形成方式,胚层分化和器官的形成过程。
本章难点:动物各发育阶段、生物发生律。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制基本辐射对称,没有明显的组织和器官系统,水沟系、生殖和发育等。
第二节多孔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多孔动物的经济意义本章重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章难点:多孔动物的在动物界的地们。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称,两胚层及原始的消化腔,细胞与组织的分化,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水螅型、水母型及世代交替,生殖与发育。
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一、水螅纲水螅纲的一般特征,形态构造,摄食与消化,生殖与发育。
二、钵水母纲一般特征,理解海月水母的形态,生殖与发育。
三、珊瑚纲一般特征,理解海葵的形态构造,生殖与发育。
第三节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节腔肠动物的经济意义本章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
本章难点:各纲的特征重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两面侧对称,中胚层出现,皮肤肌肉囊,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生殖,生活方式。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一、涡虫纲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殖和发育涡虫纲的分目二、吸虫纲吸虫纲的特征:三、绦虫纲绦虫纲主要特征:第三节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本章重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本章难点:寄生吸虫和绦虫的主要特点、生活史、危害和防治措施。
第七章线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线形,体表有角质膜,原体腔,肌肉退化,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的构造特点,雌雄异体异形。
第二节线形动物门的重要纲一、线虫纲二、线虫纲的主要特征:(一)外部形态(二)内部构造(三)生殖和发育(四)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1、人蛔虫(1)形态构造(2)生活史(3)危害(4)预防措施2、蛲虫3、钩虫第三节寄生虫与宿生的关系本章重点:线虫的主要特征,蛔虫的形态特点与生理机能特点。
本章难点: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4学时)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节的产生,真体腔的形成意义,后肾管系,闭管式循环,担轮幼虫。
第二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一、多毛纲(一)外部形态(二)内部构造(三)生殖与发育(四)多毛纲分目1、游走目:沙蚕、裂虫、疣吻沙蚕、背鳞沙蚕、日本沙蚕2、隐居目:毛翼虫、龙介虫3、原环虫目:好转虫二、寡毛纲(一)蚯蚓外形对土壤生活的适应(二)内部构造(三)生殖与发育(四)寡毛纲分目1、近孔寡毛目:瓢体虫、尾盘蚓、水丝蚓2、前孔寡毛目:带丝蚓、蛭形蚓3、后孔寡毛目:环毛蚓、杜拉蚓、异唇蚓三、蛭纲(一)外部形态(二)内部构造(三)蛭纲分目1、棘蛭目:棘蛭2、吻蛭目:舌蛭、杨子江鳃蛭、中华颈蛭3、鹗蛭目:欧洲医蛭、宽体蚂蟥、日本山蛭4、石蛭目:石蛭第三节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本章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本章难点:各纲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体分头、内脏团、足三部分。
贝壳,体腔退化,具外套膜。
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
开管式循环,神经的特点,个体发育。
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一、无板纲无板纲主要特征,龙女簪。
二、单板纲单板纲主要特征,新碟贝。
三、多板纲多板纲主要特征,红条毛肤石鳖。
四、腹足纲(一)腹足纲主要特征(二)腹足纲的亚纲五、掘足纲六、瓣鳃纲(一)瓣鳃纲主要特征(二)瓣鳃纲的分目和重要类群七、头足纲(一)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二)头足纲的亚纲第三节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节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本章重点:软体动物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本章难点:主要纲的主要特征,经济意义。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4学时)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异律分节,附肢分节及其意义,体被几丁质外骨骼,生长与蜕皮,肌肉系统特点,体腔及血循环,呼吸,排泄,神经感官特点,生殖发育,节肢动物在自然的分布及其高度适应。
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分三个亚门、7个纲1、有鳃亚门2、有螯亚门3、有气管亚门一、三叶虫纲二、甲壳纲三、肢口纲四、蛛形纲五、原气管纲(有爪纲)六、多足纲七、昆虫纲第三节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四节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本章重点:节肢动物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
本章难点:主要纲的主要特征,经济上的意义。
第十一章脊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要特征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第三节尾索动物门第四节头索动物门第五节脊椎动物门本章重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
本章难点:尾索动物门和头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结构与机能。
第十二章圆口纲(2学时)第一节圆口纲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第二节圆口纲的分类第三节圆口纲的生态本章重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结构和生理。
本章难点: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
第十三章鱼纲(2学时)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1、比圆类进步的机能结构2、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3、鱼类的体形、鳞、鳍,鳃、颌,鳔,单循环,生殖及发育等。
第二节鱼纲的分类各亚纲的主要特征(1)板鳃亚纲:鲨目和鳐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
(2)全头亚纲:以银鲛为代表说明本亚纲的主要特征。
(3)肺鱼亚纲:古老类群的特征,还是两栖类的祖先。
(4)总鳍亚纲:主要特征及代表,为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
(5)辐鳍亚纲:重要目的特征,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生活习性。
第三节鱼类的生态1、鱼类的繁殖鱼类繁殖的方式。
温度、外界环境与鱼类繁殖的关系。
2、鱼类的涸游。
第四节鱼类的经济意义第五节鱼纲的起源和演化本章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鲫鱼的结构和生理。
本章难点:主要类的特征及鱼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经济意义。
第十四章两栖纲(2学时)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1、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2、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第二节基本结构和功能1、皮肤、附肢、呼吸、循环等特点。
2、生殖、胚胎发育及变态第三节两栖类的分类1、分类的主要依据2、无足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有尾目的特征及重要代表。
无尾目的特征及重要代表。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态1、两栖类的生殖、变态、水生到陆生生活的意义。
2、两栖类的冬眠现象,了解冬眠的原因及意义。
第五节两栖类的经济意义第六节两栖纲的起源和演化本章重点:两栖类的主要特征,蛙的结构和生理。
本章难点:各目的特征、生态起源和演化,我国两栖资源。
第十五章爬行纲(2学时)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爬行类躯体结构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及原始性。
2、皮肤、四肢、呼吸、循环、骨骼等到器官系统的演变。
3、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1、龟鳖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2、喙头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3、有鳞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4、鳄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第三节爬行纲的生态第四节爬行类的经济意义第五节爬行纲的起源和演化本章重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结构和生理。
本章难点:主要类的特征及生态、起源和演化,经济意义。
第十六章鸟纲(2学时)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1、鸟类的形态结构适应飞翔的特征2、鸟类比爬行类高能的进步性特征3、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等器官的主要演变。
第二节鸟纲的分类1、分类的主要依据2、总目及主要目的特征第三节鸟类的生态1、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2、鸟类的繁殖3、鸟类的迁徒第四节鸟类的经济意义1、鸟类的资源利用及鸟类保护2、鸟类的训化和家禽饲养第五节鸟类的起源的演化本章重点:鸟纲的主要特征、结构和生理。
本章难点:主要类的特征及鸟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经济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七章哺乳纲(4学时)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1、高等类群的重要特征2、哺乳类的皮肤、骨骼、肢体、循环,神经,生殖等器官系统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