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生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海参生长、成活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选择

潮间带筑坝投石养参、海底增殖,虾池养殖等方式

其地点的选择:

周围无工业、生活污水的污染,最好周围无化工厂或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海区潮流畅通且有涡流,水质清澈,海区有大量的海藻,如大叶藻、鼠尾藻、裙带、海带等。最好选择增养殖的地点原来就存在海参资源,只要经过稍加改造、投苗就可以使海区的海参资源量猛增,获得较大收益。

具体地说,应根据海区的潮流、海水中基础饵料生物情况、水环境的优劣及台风季节的风向等合理确定增养殖的地点、模式及养殖容量。

二、增养殖方式

1、海底增养殖方式

海区处在岩礁底质、海藻丰富、海水状况良好的区域,投放海参苗种在体长2cm~3cm左右,经过2年~3年培养,成活率可达40%~50%。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体长3cm以上的参苗采用底播增殖方式较好,这样的苗种能快速适应环境和抵御敌害生物的侵袭,成活率较小规格苗种可以提高数倍。

2、潮间带筑坝投石养殖方式

此方式较海底底播增殖方式的成活率又有较大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加快,放养体长1cm~2cm参苗1万头/亩~

1.5万头/亩,3年后达到商品规格,成活率60%~70%,放养体长3cm~

5cm参苗1万头/亩左右,3年后达到商品规格的成活率达85%以上。

3、.虾池投石造礁养殖方式

影响海参生长、成活的因素首先是虾池的底质,虾池经改良底质后,投石优于投瓦片、牡蛎壳、扇贝壳,石头大小以5kg~10kg为宜,每亩投放石头200

立方米~300立方米;其次是池水深度、水温、潮汐水体交换量等诸多因素。如果按正常放养体长为4cm~5cm海参苗种8000头/亩左右计算,其成活率可超过95%,并可随时观察海参的生长、成活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促使海参健康快速生长。

三、底质组成

不同时期海参要求的底质不同。稚、幼参多生活在中、低潮区及潮下带的岩礁缝隙和大型海藻的根部,而较大的海参分布在较深水处。在选择海区时,底质要求为岩礁、乱石底质及有大型海藻繁生、沙泥底质,这些可为海参躲避风浪和夏季海参夏眠提供良好的场所。根据对海参增养殖场所大量调查研究得知:

泥量超过2成以上的,则海参分布密度小,成活率低,生产上,虾池及潮间带养参要对不良底质进行彻底改变,要人为创造岩礁、乱石底质,若泥、粉沙含量少,则海参分布密度大,成活率高而分布量大;人工增养殖海参多选择底质条件为岩礁、乱石底质,且有大型海藻分布、潮流畅通、有涡流的海区。

四、水温条件

海参是一种寒温带种类,其生存的水温范围为-

1.5℃~30℃,水温低于3℃时海参摄食量减少,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10℃~15℃时海参摄食量最大;水温达到17℃~19℃时海参摄食量又大大下降,水温超过20℃时海参进入夏眠(海参个体大小不同,进入夏眠期的水温明显不同,大规格个体达到17℃时就夏眠,而当年的参苗一般不夏眠且水温超过20℃时仍旧照常生长),水温超过28℃时海参生命活动便不正常,应该说,海参生长的适温范围为3℃~20℃,水温小于2℃或大于23℃则停止生长。但随着个体大小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体长

0.4mm左右的落地稚参,在适温24℃~27℃,经1个月培育,体长可增至5mm~6mm;体长2cm稚参,生长适温范围为19℃~23℃,最佳温度为19℃;体长5cm~15cm幼参,生长适温范围为10℃~15℃。

正常情况下,受水温的影响,海参在1年中有2个生长季节,一是春季的3月中旬-5月底,另一个是秋季的9月~11月。局部海域受当地条件影响会有所不同,山东荣成地区海参的夏眠期自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海参由大至小逐渐进入夏眠期,其余时间皆为海参良好的生长期。特别强调的是:

不论是虾池养参,还是潮间带筑坝投石养参,在夏季高温季节应注意增加池水的深度,防止池水的持续高温。

五、盐度范围

海参适盐范围为28‰~34‰,当盐度低于22‰时便有50%的个体死亡。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海参对各自栖息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生活于岩礁、乱石底质的海参,体色呈红棕色、棕褐色,要求盐度较高,多分布在受外海海水影响较大的海域;生活于有海带草丛生、砂泥底质的海参,体色呈黄绿色、绿褐色,要求盐度偏低,多分布在易受陆地淡水影响的内湾水域。体长5mm稚参的盐度下限值为10‰~15‰,幼参为15‰~20‰,水温在20℃以下时,水温越高则幼参对低盐的耐受力越强。另外,在夏季多雨季节,还应特别注意避免虾池养参、潮间带筑坝投石养参导致过多淡水注入而使池水盐度下降,进而使海参的生长,存活受到直接影响。

六、饲料成分

海参的食性很杂,主要摄食泥沙中的单胞藻类(底栖硅藻为主)、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海藻的碎片以及藻类腐烂后产生的有机碎屑、底质中的腐殖质及动植物残骸等,另外,海参消化道内还有大量的泥沙、贝壳的碎片等。海参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上述饵料的投喂白天应占4成,晚上占6成。在海区增殖海参时,一定要选择海藻丰富的海区,可为海参提供充足的饵料生物和提供躲避敌害与个体栖息的场所;虾池养参及潮间带投石养参,一方面多投石以增加饵料生物的附着面积,另一方面为海参提供充足的穴孔条件。不论何种方式的增养殖,最好辅以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的成分有海藻粉末、地瓜粉、杂鱼虾粉、麸皮以及刮取富有底栖硅藻的海泥等。投喂量视海参生长情况具体确定,一般来说,日投喂量为整池鲜参重的3%~5%,池塘中饵料生物丰富则少喂,反之则多。

七、运输方法

参苗的运输也是影响各个增养殖单位海参生长、成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节约生产开支,生产单位在5月~6月间参苗较小时着手购苗,通常在参苗还处在小白点的时候连参苗带饵料板(波纹板)充氧运输,送至塑料大棚暂养,培育至变色,达到海参正常体色黑色、褐色,体长1cm左右,正常时成活率达80%~90%。然而,不少的养殖单位在9月参苗体长1cm~2cm时购苗,在车间或室外大棚采用地下水或升温水越冬保苗,到翌年4月左右放养,其规格可达4cm~5cm,养殖成活率为90%以上,而采用室外虾池越冬培育,其规格仅有3cm~4cm,且成活率为50%~60%。运输体长1cm~2cm,体重

0.4g/头~

0.6g/头的幼参时,可将参苗分装于规格为30cm~40cm、网目

0.5mm的网袋中,每袋装入1000头左右,先行放于水池中流水暂养培育,让参苗充分附着袋上,运输时将其装入玻璃缸桶或帆布桶中,途中条件允许要适度换水,水温小于15℃可保证9小时内无死亡。如果不将参苗装入网袋中而是直接放入装水的玻璃缸桶或帆布桶中运输,最好每运输2小时左右停下休息

0.5小时,使海参有充足的休息、附着时间,这样经长途运输后的参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

八、放养密度大小

放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海参的生长与成活,放养密度过大,容易造成增养殖区域内隐蔽场所和饵料生物的不足,存活率降低。在投放参苗时应充分考察增养殖区域内参礁情况,根据海底礁石等隐蔽物的多寡、饵料生物丰欠程度等合理投放,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海区的生产潜力。对于虾池养参、潮间带筑坝投石养参,由于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补充饵料生物,根据多年的经验,体长

1cm~2cm的参苗放养密度为

1.5万头/亩~2万头/亩;体长3cm~5cm的参苗放养密度为1万头/亩左右。

九、参苗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