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
中医治疗高血脂案例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案例有很多,这里以痰瘀互结热毒证为例,患者男,时年38岁,眩晕伴双下肢浮肿1年。
患者腹型肥胖,平素饮食作息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之品。
现晨起眩晕,伴胸闷恶心,偶有头痛、心悸,乏力,双下肢浮肿,劳累后加重。
近日食欲不振,多寐,小便有泡沫,大便黏腻不爽。
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舌下络脉迂曲,脉沉弦滑数。
血压186/110mmHg,空腹血糖/L,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L,低密度脂蛋白/L。
诊断:(痰瘀互结热毒型)眩晕,消渴病,水肿(西医称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病)。
治则:利湿化痰、活血祛瘀、清热解毒。
方药:半夏9g,白术12g,天麻12g,川芎12g,牡丹皮15g,水蛭6g,羌活9g,豨签草12g,汉防己12g,瓜蒌15g,苍术15g,玄参18g,黄连9g,栀子9g。
7剂,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
并嘱以糖尿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
二诊:患者诉服药3剂后,未再出现眩晕,现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时有胸闷、心悸,纳眠可,二便调。
舌红,苔薄黄,脉滑。
测血压140/90mmHg,空腹血糖7~8mmol/L。
在上方基础上加用冰片(冲服)。
继服14剂,服药时间改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
按:脾胃同居中焦,共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焉。
”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脉络,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头窍失养,发为眩晕;痰湿与瘀血皆为阴邪,互宅互生,痰瘀互结日久而化生热邪;热邪伤正、脂质运化失调;痰郁化火耗伤阴液;痰湿日久闭阻经络;阴津失于输布;使机体失于濡养而发为消渴;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
该患者脉象沉弦滑数;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
《诊家直诀》曰:“是故凝痰血瘀;无论脉势强弱;按之必有劲线;或如珠粒。
”痰瘀互结产生热毒;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课件
03
提高免疫力: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治疗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药物选择:选择适 合患者病情的中药, 避免使用有毒、副 作用大的药物
剂量控制:根据患 者的年龄、体重、 病情等因素,合理 控制药物剂量
04
针灸治疗:通过 刺激穴位,调节 脏腑功能,达到 降血脂、改善血 液循环等作用
针灸治疗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
01
血,达到治疗目的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相应
02
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 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等
03
方法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注意针刺深度、时
04
间,避免感染等
3 中医治疗案例
疗程安排:根据患 者的病情,制定合 理的疗程,避免过 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生活习惯:指导患 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控制饮食等
定期复查:定期监 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治疗效果
4 中医治疗前景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具有 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副作用小,疗效持久。
典型病例
01
患者:张先生,45 岁,高脂血症患者
04
治疗效果:血脂 水平明显下降,
症状明显改善
02
症状:头晕、胸闷、 心悸、乏力
03
治疗方法:中药调 理、针灸、推拿等
治疗效果
01
降低血脂水平:中医治疗可以降低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02
改善血管功能:中医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弹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脾胃不和或肝肾阴虚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的方法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1. 脾胃失和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消化,如果脾胃失常,消化吸收不良,就容易出现胆固醇向血液中转移的情况,从而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是调理脾胃功能,增进胃液分泌,提高消化能力,适当进行饮食调理,缓慢进食、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
2. 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一个原因。
肝肾阴虚会导致肝阴亏损,解毒功能下降,无法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从而导致胆固醇等物质在体内滞留,引起高脂血症。
治疗方法是滋肾养肝、润燥生津,如用枸杞子、地黄等中药来调理肝肾功能,增强解毒能力,消除体内毒素和垃圾。
3. 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疏肝理气、消食宽中等功效,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如用丹参、三七、土茯苓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帮助降低三酰甘油水平;金钱草、苦瓜、决明等则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含量;山楂、薏苡仁、茯苓等可以清脾化湿,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可根据个体情况,在选药后进行配伍或加减。
综上所述,治疗高脂血症需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既要控制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又要通过中药来调节脏腑机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三大血脂浓度的目的。
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因症施治,科学用药,透过调理,修复身体平衡,预防高脂血症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综述)高脂6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症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
现就中医药降脂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高脂血症的辨证论治: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痰浊”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
脾虚运化失常或过食高梁厚味,易致中焦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运化失司,脾胃蕴热,则痰热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亦可造成痰湿内阻。
临床常用的治则如下。
1:清热利湿法:用于高脂血症又见烦渴,发热尿少,腹胀浮肿,脉滑数,舌苔腻者。
药用金银花、荷叶、菊花、连翘、玉米须、泽泻、草决明、茯苓、虎杖、忍冬藤等。
2:祛痰除湿法:血脂高又见四肢倦怠,腹胀纳呆,咳嗽有痰,大便溏薄,脉滑,舌苔腻者。
药用陈皮、半夏、竹茹、茯苓、枳壳、瓜蒌、胆星、杏仁、白金丸等。
3:清里通下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大便秘结,腹胀,脉有力,舌苔厚腻者。
里热痰结轻者用川军、山楂、麦芽、旱芹菜、茵陈、黄芩、枳壳、胡黄连;重者加用生大黄、或芒硝、番泻叶。
4:滋阴补肾法: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脉沉细,舌质红、舌苔薄者。
药用首乌、枸杞、麦冬、生地、沙参、菟丝子、黑芝麻、桑寄生、黄精、杜仲等。
5:活血化瘀法:血脂高伴有胸痹心痛,痛处固定,脉弦,苔薄、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药用丹参、川芎、红花、降香、赤芍、生蒲黄、茺蔚子、姜黄、五灵脂、三七等。
6:清肝泻火法:血脂高又见形体壮实,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心烦尿黄,大便偏干,脉弦,苔腻者。
药用钩藤、葛根、草决明、生地、龙胆草、泽泻、山枝、黄芩、大黄等。
二:高脂血症的针灸治疗:针灸也有降腻脂作用,基本治则为健脾化湿,疏肝利胆,宽胸行气。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郄门、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足三里、丰隆、通里、阳陵泉、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太白、三阴交、公孙、太冲、曲泉、中脘、鸠尾、膻中等。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介绍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增高而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它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和临床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湿气和瘀血,调节脂肪代谢,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高脂血症与脾胃湿热、肝胆郁滞、脾肾阳虚、瘀血堵塞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茯苓、草莓叶、决明子等。
这些中药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血脂水平:有些能够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吸收,有些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还有些能够增加酶的活性,促进脂肪的代谢。
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某项研究发现,服用茯苓饮片治疗高脂血症的患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下降。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饮食调理包括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合理分配膳食比例等。
例如,中医认为多吃些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的时间和方法,例如将一日三餐分为四餐,吃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脂的升高。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也可以用来治疗高脂血症。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以达到调整血脂水平的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刺激足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等,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恢复,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中医如何治疗高脂血症
主动 饮水
成 年 人 每 天排 出
乏 , 液黏 稠 度 增 大 , 中毒 , 血 酸 易患
多 种 疾 病 。 中 老 年 人 易 患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压 高、 脉硬 化 、 出 血 动 脑
的 水 分 在 25 0 升 左 右 , 平 均 0 毫 而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DL C 、 易 发 为 中 风 。 本 病 病 机 可 以 概 括 治 法 : 热 化 痰 , 湿 祛 浊 。方 用 L — )甘 清 利
油 三 酯 ( G 过 高 和 ( 高 密 度 脂 蛋 T ) 或)
为 肝 、 、 三 脏 功 能 失 调 , 肾 脾 肾 以
邹澍宣
罗 洋
血 脂 异 常 是 指 由脂 质 代 谢 或 痰 瘀 加 重 , 阻 胸 阳 则 发 为 胸 痹 , 痹
烂 , 喉 牙龈 肿痛 , 便 黄赤 , 咽 小 大
运 转 异 常使 血 浆 中总 胆 固 醇 ) 、
上 扰 清 窍 则 发 为 眩 晕 ,闭 窍 阻 络 便 干 结 , 质 红 , 黄 腻 , 弦 滑 。 舌 苔 脉
3 6 小 验方 水痘 白扁豆 6 , 众 1 。水煎 服 , 日 1 次 。 克 贯 0克 每 ~2
2 .血 脂 康 胶 囊 ( 由红 曲等 组
成 ) 一 次 2粒 , 日 2次 , 晚 饭 , 一 早 后 服 用 , 、 度 患 者 一 日 2粒 。 轻 中
人 到 中年 ,身 体 各 器 官 开 始
1痰 湿 内 阻 证 .
5 肝 肾 阴虚 证 .
形体偏瘦 ,
致 残 率 。血 脂 增 高 是 一 个 缓 慢 的 短 懒 言 , 闷 憋 气 , 晕 头 重 , 头 晕 少 寐 , 呜 耳 聋 , 躁 易 怒 , 胸 眩 腹 耳 烦 过 程 , 血 脂 的 调 整 及 降 低 , 除 胀 肢 沉 , 睡 , 苔 厚 腻 , 弦 滑 。 而 消 嗜 舌 脉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称为“血脂症”或“脂滞证”,其病因主要与饮食失调、体内运化不畅、脾胃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方法。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脂滞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藏血,脾主运化。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病人多有口味偏嗜、暴饮暴食、饮酒过多的习惯,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不佳,食物无法及时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了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法是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
调理脾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郁李仁、薏苡仁等,这些中药都具有健脾消食、化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脂肪的积累。
祛瘀活血也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而循环不畅又会导致脂肪的堆积。
通过祛瘀活血的方法,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的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囤积。
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中医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少吃动物内脏、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
还应禁止饮酒,戒烟,保持适当的运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祛瘀活血、通络化湿等。
通过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可以改善高脂血症的症状,并达到降血脂的目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不能片面追求药物治疗的短期效果,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浆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
中医学中,高脂血症被归为痰浊内蕴范畴。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
湿浊停滞,巨细胞吞噬增多导致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原则是化痰祛湿,健脾消脂。
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瓜蒌蓉、茯苓、泽泻、红豆薯、山楂、甘草等。
这些中药
可以通过增加代谢和排泄脂质的能力,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调理。
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煎炸和糖分高的食物,而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3.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生活习惯也有关系,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合理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对控制高脂血症有帮助。
4.穴位按摩疗法: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通,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虽然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治疗高脂血症,西医药治疗是首选。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采取西医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偏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偏方有哪些1、术积壳治高脂血症【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化湿消痰。
主治高脂血症。
【处方组成】炒苍术60克,炒积壳60克,何首乌60克,决明子180克,炒山楂180克,泽泻120克,红花60克,丹参60克,车前子60克,肉苁蓉60克,刺蒺黎(这个字应为草字头加个黎,在输入法中没有找到)60克,杭菊花60克,茺蔚子60克,白茯苓90克,陈皮40克,石菖蒲40克,制胆星40克,川郁金60克,远志6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细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复查。
可连服2~3个疗程。
2、樱子决明子治高脂血症【处方组成】金樱子、决明子、制首乌、生薏仁各30克,茵陈、泽泻各24克,生山楂18克,柴胡、郁金各12克,酒大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250毫升,分2次服。
每2周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观察治疗30例高脂血症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0例,占66.7%;有效9例,占30%;无效1例,占3.3%。
总有效率为96.7%。
3、参山楂治高脂血症【功能主治】行气化痰,化瘀消脂。
主治高脂血症。
【处方组成】制首乌15克,丹参15克,山植15克,黄芪12克,地龙12克,陈皮6克,苍术6克,赤芍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个月1疗程。
【加减】如痰郁中焦、腰膝酸弱者,加杞菊地黄汤;胸闷肢麻者,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郁阻络者,加陈六君汤及僵蚕、红花等;痰郁痹胸者,加瓜楼桂枝汤及降香、郁金;痰郁阻窍者,加温胆汤及苴蒲、郁金、熟地等。
【病例验证】该方治疗60例,1个疗程结果:近期痊愈30例,好转28例,无效2例。
4、乌虎杖治高脂血症【处方组成】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20克,桃仁10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泽泻15克,山楂20克,虎杖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78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明显降低)49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5%。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 • 中医食疗与日常调理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案例分析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展望与建议
0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定义
总结词
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升高,从而引发 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建议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建议选择瘦肉 、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保持内分泌稳 定,进而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建议保持充足
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脂肪,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分类与诊断
• 总结词:中医根据高脂血症的症状和病因将其分为痰浊、湿热、血瘀等 类型,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诊断。
• 详细描述:中医根据高脂血症的症状和病因将其分为痰浊型、湿热型、 血瘀型等多种类型。痰浊型高脂血症患者多形体肥胖,头晕头重,胸闷 气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淡胖苔白腻;湿热型高脂血症患者多面 红口干,口苦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多面 色紫暗,胸痛胁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 合参的方法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体征,了解患者 的症状、病史等情况,综合分析病情,判断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 。
实验研究方面,中医药通过调节 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等机制 ,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得到了 深入探讨。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通常是指空腹时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高于正常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
老年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胆固醇≥6.21mmol/L(≥240mg%)、甘油三酯≥1.81mmol/L(≥160mg%)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35mg%)。
高脂血症一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称原发性高脂血症;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因素引起,称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成分的总称。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摄入的脂质量多、代谢的异常和脏器功能失常有关。
人体中的脂质可以从食物吸收后加工而来,也可利用其他物质在体内合成。
脂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只有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才会给人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它合成过多超过清除时,即可在血液中积聚,成为一种病理产物,(过剩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容易沉积在动脉内膜上),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素质、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祖国医学虽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对其实质的认识却源远流长,中医的膏脂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脂质描述基本一致。
在《内经》中已有类似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大致属于中医的“痰湿”、“浊阻”、“胸痹”、“眩晕”、“心悸”、“肥胖”、“中风”等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主症本症临床表现不一,个体差异甚大,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可有形体肥胖、疲倦乏力、四肢麻痹、项背发紧、头痛、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心悸、失眠、胸痹、心痛、纳呆食少、耳鸣眼花等症。
病因病机本病外因为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虚运化失常,痰热郁结,痰湿内生;加之中年以后肾气渐衰,肾阴肾阳俱虚,相火易妄动,致肝阳上亢,木旺克土,使脾胃输布功能失调,脾胃蕴热,痰湿内生。
痰浊壅聚于内,致心血淤阻,脉络壅滞不畅。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高脂血症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高脂血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高脂血症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在中医理论中,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药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调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身体状况。
一、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胃虚弱、肝胆失疏、肾元亏虚、痰浊内阻、瘀血阻滞等方面。
脾胃虚弱是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反而化为痰湿,导致血脂升高。
肝胆失疏也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障碍,易形成痰湿血瘀,进而导致血脂异常。
肾元亏虚是高脂血症的内在因素。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减弱,津液代谢失调,也容易导致血脂升高。
此外,长期的情志失调,如抑郁、恼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运行;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会损伤脾胃和肾气;而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也是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中医药膳调理高脂血症的原则中医药膳调理高脂血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膳。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可以选用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药膳;对于肝胆失疏型的患者,可以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膳;对于肾元亏虚型的患者,可以选用补肾益精、温阳化浊的药膳。
2、平衡膳食在选择药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食材。
既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又要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3、性味相宜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药材。
例如,温热性的药膳适用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寒凉性的药膳适用于阴虚体质的患者。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血脂升高,影响人体健康,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药对“三高”的研究与治疗,目前广泛认可的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无论从改善症状,和改善检验指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实传统中医并没有“血脂”这个概念,中医开方也不大考虑检验指标,中医侧重的是综合调理、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今天把一些现代研究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中药和中成药列出,仅仅是供大家参考。
一、具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具有调节血脂的中药一般多见于活血化瘀药如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姜黄、茺蔚子等;补益药如人参、灵芝、人工虫草、玉竹、何首乌、桑寄生、女贞子等;具有泻下作用的如大黄、决明子、荷叶;还有一些具有利湿退黄、疏肝利胆“保肝”的中药也有降血脂作用如虎杖、茵陈、水飞蓟、柴胡、郁金。
消食健脾的如山楂、麦芽等。
利水剂如泽泻、茶树根;通经活络的地龙、葛根;清热解毒的黄芩、金银花等。
下面把部分中药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分述如下;1、山楂:动物实验证明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
用山楂提取物制成片剂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效。
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促进消化,保护血管,降脂降压,抗氧化,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2、金银花: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毒抗炎,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功能,降血脂等作用。
它是通过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3、大黄:对血清胆固醇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降低作用,如三黄泻心汤能明显抑制由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血清胆固醇升高。
也就是说能抑制胆固醇吸收。
达到降低胆固醇作用。
4、泽泻:降血脂、抗脂肪肝。
5、茵陈:动物实验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效果,对主动脉弓段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
(脂肪肝有效)药理研究表明,茵陈具有利胆,保肝,降压降脂,抑菌,抗病毒,抗癌,镇痛等作用。
6、车前子:可以降低人血清胆固醇。
药理研究表明,泽泻具有调节血脂,利尿,降血压等功效7、人参:助进脂质代谢,能促进肝内胆固醇、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降低胆固醇;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关于高脂血症的中西医治疗高脂血症,也叫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通常,高脂血症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来管理,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在中医中,高脂血症通常被描述为“脂证”或“血脂紊乱”。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脂血症的症状可能涉及脾脏、肾脏、肝脏和心脏问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主水代谢,肝主调节气血,心主循环,因此,高脂血症的治疗应以调节这些脏器功能为主。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降脂丸、定喘丸、泽泻汤等。
此外,针灸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常,在耳朵上穴位贴压新一片(旁门、肝、脾、腎、胆、胰、交感)等穴位进行治疗。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常用的推拿部位包括大腿前侧、肚脐周围、首颈部等。
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旨在通过改善机体自身调节功能,达到调整血脂、保护心脑血管等的目的。
西医治疗与中医相比,西医治疗高脂血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胆固醇过高的情况。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如他汀类、质子泵抑制剂等)、胆汁酸制剂、鱼油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等方面发挥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西医还注重控制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
推荐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此外,适当增加运动量也是有益的。
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西医通常推荐采用耐力型(如快步走、游泳、跳舞等)或者肌肉筋骨型(如力量训练、瑜伽等)的运动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中医药治疗和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个体化特征进行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控制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加快康复等。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通过中医立足于调理脾胃、调养肝肾、调节心气的治疗原则,通过调整食谱,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和膳食植物固醇,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转化脂肪酸,有利于控制血脂。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血脂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由于脾胃失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利湿、理气和血、健脾化痰。
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应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可以适当饮用一些降血脂的中药茶,如莲子心茶、山楂花茶等。
2.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有桑叶、山楂、决明子、枸杞子、茯苓等。
其中桑叶具有清凉降脂的作用,可以适量饮用桑叶茶或冲泡桑叶粉末。
山楂可以化湿消食、降血脂,可以将山楂与茶叶一起泡水饮用。
决明子具有泻火明目、降低血脂的功效,可以泡水饮用或煮成粥食用。
3. 调理情绪:高脂血症与情绪紧张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情绪紧张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脾胃运化,增加血脂的生成。
适当调理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的积聚。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5.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脂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内关、足三里、太渊、曲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施治,不能盲目使用中药。
由于高脂血症是慢性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并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这些方法你了解吗
特别关注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这些方法你了解吗彭正林 (成都锦江大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四川成都 610066)何为血脂?所谓血脂其实是指血浆或者是血清的脂类总称,如非常熟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都属于血脂。
当血脂的浓度过高,就称之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在日常生活中被叫作是血脂高,属于三高范畴之一。
一般情况下,对于高脂血症常用的方法就是降血脂,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并通过锻炼、科学的饮食结构来改善高脂血症。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直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安全隐患。
其实除了通过药物和运动来治疗高脂血症,通过中医方法来治疗高血脂症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那么,对于中医治疗的方法你们知道吗?下面根据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几大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
1从中医角度分析高脂血症的成因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像上文所说的,摄入了很多外源性的脂类食物,一旦体内脂类营养过剩,就会使体内的代谢功能出现紊乱的现象。
而身体代谢功能一旦紊乱,就说明患者体虚、血瘀。
对于高脂血症来说,它的主要病位是在血脉上,是因为肝功能、肾功能和脾功能失调导致,使气血不归正,出现淤堵情况。
体内一旦淤堵,就会影响到代谢,使身体的很多物质无法被吸收,也无法排出体外,使脂类物质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引发高脂血症。
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大部分人所表现的症状都是气短乏力、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最主要的还有体胖。
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症状表现会越明显。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治疗主要是从根本上来治疗,是通过滋补肝肾功能、疏肝益肾、健脾、化湿、祛痰等为主,帮助患者的代谢功能恢复正常,调节脏腑功能。
2从中医角度分析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通过健脾利湿的方法来达到降脂的目的。
脾对于代谢功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代谢功能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而高脂的生成和转化,是依赖于脾进行运化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由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并且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中医学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清热湿热,消食化痰湿,丰补血气,舒筋活血等,以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1. 脾胃失调: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失调会导致湿气内蕴,使得血脂升高。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湿热蕴结于体内,使血液黏稠,胆固醇等脂质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脂升高。
3. 运化失司:脾胃失调及肝肾功能不佳会导致脾运失常,运输不畅,使脂质代谢异常,血脂升高。
4. 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习惯: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生与个体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习惯有关。
如体质肥胖、喜食肥腻、熬夜、缺乏锻炼等都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
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1. 清热利湿:高脂血症属于湿热内蕴的病证,中药治疗中常用黄芩、栀子、决明子等清热燥湿的药物,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2. 消食化痰湿:中医认为消化不良、脾胃虚弱会导致湿气内生,而湿气是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薏苡仁、陈皮等,具有健脾消食、化痰化湿的作用。
3. 舒筋活血: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脂升高后,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加重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加剧高脂血症的病情。
中药常用的有桃仁、三棱、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4. 丰补血气:中医治疗高脂血症还应注意调补气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精、当归等,具有滋补肝肾,滋养气血的作用。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优势:1. 整体观察: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注重的是整体观察,强调平衡,而非只关注单一指标血脂水平。
通过辨证施治,治本求源,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内环境的目的。
2.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体质、发病原因等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是引发和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高脂血症属中医的“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高脂血症的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
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
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
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的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
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
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
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
中医高血脂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高血脂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
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即脂质在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手三里、足三里、神阙。
【操作】选用华佗牌灸用太乙条在相距穴位皮肤10cm 处,在以穴位为中心直径5mm范围内回旋灸,每个穴位灸5min,共治疗25min。
2.穴位注射【主穴】双侧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丰隆。
【操作】选用丹参注射液8ml用0.55mm×40mm针头的5ml一次性注射器给患者注射。
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于相应穴位进针,待酸胀得气后回抽无血,将丹参注射液注入,每穴1ml。
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敷贴【主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中脘。
【药物】麝香20g,沉香65g,冰片15g。
【操作】先把沉香粉碎后,再按配方将其他药材放入研钵内反复研磨,混合均匀后储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0.5g放在所选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每周敷药3次,一般21天为1个疗程。
3.耳穴压豆【主穴】脾、胃、肝、肾、心。
【配穴】脑、降压沟、神门、额、交感等。
【操作】将木香顺气丸置于6mm×6mm大小的胶布上,每次选上述穴位中的6~8个贴压,嘱患者自行按压,使耳廓充血、胀痛,按压力度适中,避免皮损引起感染。
每日按压5次,每次按压5min,每3~4天换帖,两耳交替,30天为1个疗程。
4.拔罐疗法【操作】沿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进行走罐,患者俯卧位,以凡士林油均匀涂于背部,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程度,取大小合适的玻璃罐,以适当的力度吸附于背部,推动其上下移动,要求在移动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疼痛感,上下推动5次,以出现皮下瘀点或瘀斑为度。
选取心俞、膈俞、肝俞中一个腧穴,在穴位处观察是否有小络脉扩张或浮于皮肤上,如有,则选用三棱针点刺其上;如没有,则选用七星针扣刺,中等力度,以出现血珠为度。
中医治疗高血脂黄宏敏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指南证治
主证型 (1)湿热蕴结证:治以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蒿汤) 中成药可选用桑葛降脂丸(桑寄生、葛根、山药)。 (2)痰湿内阻证:治以化痰祛湿,温胆汤加减,半夏、荷叶配泽泻、月见草。中成药可选用
痰湿内阻证
痰湿内阻证 证候:胸脘满闷,胃纳呆滞,头晕身重。大便不扬,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温胆汤加减。 陈皮9g,半夏9g,茯苓15g,枳实9g,竹茹9g,白术
9g,胆南星6g。 中成药:①脂可清胶囊,口服,1次2~3泣.【日
3次;②血脂灵片,口服,1次4~5片,3次;③月见 草油乳,口服,1次10ml,1日2次。
中医治疗高血脂黄宏敏
诊断
临床表现 脂质在真皮内的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临床较少见。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
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为动脉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 异常体征发现,常在进行血液化验时被发现。继发高脂血症有原发病的 临床发现。作用,比较适用于痰浊内阻型病人。 理化检查 血清TC:在5.20mmol/L(200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5.23~ 5.69mmol/L(201~219mg/dl)为边缘升高,5.72mmol/L(220mg /dl)以上为升高。 血清LDL-C:在3.12mmol/L(120mg/dl)以下合适范围,3.15~ 3.61mmol/L(121~139mg/dl)为边缘升高,3.64mmol/L(140mg /dl)以上为升高。 血清HDL-C:在1.04mmol/L(40mg/dl)以上为合适范围,0.91 mmol/ L(35mg/dl)以下为减低。 血清TG:在1.70mmol/L(l50mg/dl)以下为合适范围,1.70mmol/L (l50mg/dl)以上为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高脂血症
【概述】
高脂血症就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得病症。
因脂质多与血浆中蛋白结合,故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临床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系由于脂质与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得影响。
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尤其就是引发与加剧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
高脂血症属中医得“痰证”、“虚损”、“胸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高脂血症得病因有素体脾虚痰盛;或胃火素旺,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痰浊内生;或年老体虚,脏气衰减,阴虚痰滞,终致痰积血瘀,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
或阳盛之体,胃火索旺,恣食肥甘,致痰热壅积,化为脂浊。
或痰积日久,入络成瘀,而使痰瘀滞留。
或年高体虚,脏气衰减,肝肾阴虚,阴不化血,反为痰浊,痰积血瘀,亦可化为脂浊,滞留体内而为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同时参考放置4C冰箱过夜得血浆外观。
2、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三酰甘油)水平超过正常高限。
3.或有黄色瘤、动脉硬化证据等。
遗传性者可有家族史。
【辩证分型】
l、脾虚痰积症状:体胖虚松,倦怠乏力,胸院痞满,头晕目眩,肢重或肿,纳差,或伴便溏。
舌胖,苔白厚,脉濡。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痰积测体胖虚松,倦怠乏力;痰湿中阻,则胸院痞满;痰浊上扰,则头目晕眩;水湿流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或浮肿;痰湿内盛,胃弱脾虚,则纳差便溏;舌胖苔白厚,脉濡,均为脾虚痰积之征。
2.胃热腑实症状:形体肥硕,烦热纳亢,口渴便秘。
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
证候分析:阳旺之体,胃热炽盛测烦热纳亢;恣食肥甘厚腻,痰热壅积,则形体肥硕;胃火伤津,则口渴便秘;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或滑数,均为胃热腑实,痰热壅积之征。
3.痰瘀滞留症状:眼睑处或有黄色瘤,胸闷时痛,头晕胀痛,肢麻或偏瘫。
舌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
证候分析:久有痰积,人络致瘀,痰瘀滞留,可见眼睑处黄色瘤;痰瘀痹阻胸脉,则胸闷时痛;入于脑络测头晕胀痛;滞于经脉,则肢麻或偏瘫。
音黯或有瘀斑,苔白腻或浊腻,脉沉滑,均为痰瘀滞留之征。
4、肝肾阴虚症状:体瘦而血脂高,头晕目花,健忘,腰酸膝软,失眠,或五心烦热。
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年高体弱,肝肾不足,阴不化精,反酿痰浊,留滞体内,则体瘦而血脂高;阴虚于上,清阳不升,脑失充养,则头晕目花,健忘;阴虚于下,肾腑失养测腰膝酸软;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人独亢,心
神受扰而失眠;阴虚火旺,则五心烦热;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均为肝肾阴虚,或阴虚火旺之征。
【分型治疗】
1.脾虚痰积
治则:益气健脾,除湿化痰。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
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2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薏苡仁15克、生山楂15克、荷叶9克、泽泻15克
随症加减:若口腻口苦,苦转黄腻者,加茵陈15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化湿;肢体浮肿者,加猪苓15克、桂枝9克,以温运水湿,消除浮肿。
2.胃热腑实
治则:清胃泻热,通腑导滞。
方药:三黄泻心汤加味。
黄连3克、黄芩9克、大黄6克(后下)、槟榔9克、草决明15克、莱菔子15克
随症加减;热盛伤津、烦热口渴者,加生地15克、元参12克、麦冬12克,以养阴生津。
3.痰瘀滞留
治则:活血祛瘀,化痰降脂。
方药:通瘀煎加减。
当归9克、红花9克、桃仁9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泽兰15克、蒲黄20克(包煎)、三棱12克、苍术12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
随症加减:冠心病之胸闷时痛者,加延胡索9克、郁金9克,以加强理气活血化瘀;头晕胀痛,血压偏高者,加天麻9克、钩藤15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下),以平肝熄风;中风后遗症者,加黄芪3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地龙9克,以益气活血通络;脂肪肝者,加片姜黄9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以清肝活血理气。
4.肝肾阴虚
治则: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方药: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生地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泽兰15克、山楂15克、桑寄生15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首乌15克
随症加减:头晕目花者,加菊花9克、石斛15克,以清肝明目;腰脊酸甚者,加杜仲9克、川断9克,以益肾壮腰;夜晚失眠者,加知母9克、茯神15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6克,以清热滋肾,养肝宁心;五心烦热者,加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黄柏9克,以滋阴凉血清热。
【中成药】
月见草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草决明15克、大黄3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适用高脂血症形
体壮硕、纳亢便秘者。
2.女贞子、旱莲草、首乌、黄精、玉竹及山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高脂血症体瘦阴虚者。
【其它疗法】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调节脏腑功能。
食疗法:鲜蘑菇250克,配青菜心500克;冬笋300克,配荠菜150克;芹菜250克,配香菇50克;以上三种搭配均可加调料适量,翻炒至熟食用,血脂高者可经常选用。
耳针法:选脾、胃、神门、内分泌、心、肝、肾等穴,将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以胶布交替固定于所选耳穴上,3天一换,每日3次按压刺激,每次10分钟。
外治法:车前子、蒲黄各9克,皂角末1、5克,醋调敷脐,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除先天性因素外,高脂血症与饮食关系密切,应注意饮食调摄,慎食高脂高糖食品。
2.加强运动就是预防肥胖及高血脂得有效措施,提倡体育疗法。
3、戒除烟酒,起居有节,控制高血脂,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