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斗拱的特征

合集下载

古建筑斗拱类型

古建筑斗拱类型

古建筑斗拱类型
古建筑斗拱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檐斗拱:位于建筑物外檐部位,主要起承重和装饰作用。

2.柱头科斗拱: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是明清时期的主要承重斗拱,其受力
构件的截面尺寸比其它的斗拱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大。

宋式称作柱头铺作,柱头铺作又称为柱头科斗拱,是斗拱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平身科(又称补间铺作)与角科(转角铺作)。

3.柱间斗拱:位于两柱之间的额枋或平板枋上,宋代叫作补间铺作,清代称
平身科。

在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是大式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斗拱。

4.角科斗拱: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
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端为进深方向的构件,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是所有斗拱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科。

5.溜金斗拱:这种外檐斗拱做法与一般斗拱不同,它的翘、昂、耍头、撑头
等进深方向构件,自正心枋以内,不是水平跌落,而是按檐步举架的要求,向斜上方延伸,撑头木及耍头一直延伸至金步位置,这种特殊构造的斗拱称为“溜金斗拱”。

6.内檐斗拱:包括品字斗拱、隔架斗拱、藻井斗拱等。

其中,品字斗拱又有
单翘单昂五踩斗拱、十字隔架斗栱、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科斗拱、单翘重昂七踩斗栱等多种类型。

以上就是古建筑中常见的几种斗拱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对木材的性能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的强度和韧性来构建稳定和耐久的建筑。

古代建筑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木制构件,如梁、柱、椽、栋等,通过巧妙的组合和连接方式,构建出宏伟的建筑。

2. 斗拱结构: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结构是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把木材切割成梁柱形状,然后通过榫卯连接组合而成的特殊构件。

斗拱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支撑较大的荷载,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斗拱结构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征。

3. 屋顶特色: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一般采用独特的悬山顶或硬山顶形式。

悬山顶是指将屋顶的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山峰状的屋顶,给人一种飘逸、轻盈的感觉。

硬山顶是指由多个屋脊构成的屋顶,形状像山脉一样连绵起伏。

这些特殊形式的屋顶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起到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4. 建筑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

建筑常常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左右对称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考虑到了阳光、风水等因素,以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风水效果。

5. 斗拱门和抱厦: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入口通常采用斗拱门形式,斗拱门由斗拱构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

而在大型建筑中,常常会有抱厦的设计,抱厦是指围绕建筑中心轴线设置的一系列廊柱,起到增加建筑面积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6. 石雕和彩绘:中国古建筑常常使用石雕和彩绘来装饰建筑表面。

石雕是以石材为材料,通过雕刻技术创作出各种图案和造型,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彩绘则是通过在建筑表面绘制各种颜色和图案,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和艺术感。

7. 园林特色:中国古建筑常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古建筑斗拱结构

古建筑斗拱结构

古建筑斗拱结构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以以斗拱、单体造型、方正严整、山水园景、木构架为主、装修与装饰六部分内容。

其中最为有的是斗拱建筑结构,以下是具体内容: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1·”斗”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

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

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

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

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的特点及作用

浅谈中国古建筑斗拱得特点及作用【摘要】斗拱就是中国特有得建筑结构,一般总就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得产生与发展有着非常悠久得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得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名族风格。

斗拱得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得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得链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得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一、斗拱就是什么斗拱就是我国建筑特有得一种结构。

在立柱顶、额枋与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得一层层探出成弓形得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得方形木块叫斗。

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由斗、栱、翘、昂、升组成。

斗拱得产生与发展有着非常悠久得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得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得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瞧到早期斗拱得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得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得构件,就是由方形得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得形制,就是较大建筑物得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得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得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就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得建筑物,才有斗拱得安置。

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得奇妙感觉。

在美学与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得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得角度来瞧,斗拱都足以象徵与代表中华古典得建筑精神与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

雕著一个立双式得青色龙头。

其两旁得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图1 斗拱得基本结构二、斗拱得种类斗拱得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柱头斗拱柱头铺作柱头科;柱间斗拱补间铺作平身科;转角斗拱角铺作角科;其中,转角斗拱得结构最为复杂,所起作用也就是最大。

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得位置分类: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

斗拱的演变

斗拱的演变

斗拱的演变1/ 5略谈中国斗拱的演变摘要:斗拱,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架建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斗拱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本文从现存最早木构架遗构的斗拱入手,上溯其源,下究其变,对斗拱的起源和斗拱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探讨。

文章的最后对斗拱对于当代建筑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斗拱;演变;发展正文:一概述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1] ,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五个部分:拱、翘(宋称华拱)、昂、升、斗。

如图所示。

探讨斗拱的演变意义何在?这不得不提到斗拱之于中国古建筑的重要地位。

梁思成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史》的绪论中提到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一大特点便是“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2],可见斗拱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作为区分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官式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关键构件,斗拱主要反映大式建筑、官式建筑的发展,反映的是我国较高水平的木构技术的发展。

通常认为,中国斗拱的演变有三个阶段:从西周至南北朝时期,为斗拱初始形成的发展阶段;唐代至元代,是一个相当务实的、“斗拱结构力学”与建筑造型艺术完美结合的成熟阶段;明代至清代,为斗拱结构趋向装饰化的阶段。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猜测必须要基于现实的依据。

本文从现存木构建筑出发,结合斗拱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斗拱的演变。

图1斗拱的组成图2 斗拱示意图二斗拱之前溯现存最早的大木构当属唐代遗构五台山南禅寺,南禅寺的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偷心造,前后檐华栱两跳皆足材。

略后建造的佛光寺东大殿—檐柱柱头铺作外跳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重栱偷心造。

所谓偷心造,即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架称为七踩,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

斗拱

斗拱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

西周铜器上已有栌斗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

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斗拱先是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最早的是人字拱)。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

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总而言之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不断形式上的演化)——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及其意义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古代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建筑中。

斗拱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给中国传统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一.斗拱的形态特征斗拱是指由两块石料或木料组合而成的牛腿状结构,呈现出动态和协调的线条。

斗拱通常由斗栱和拱石两部分组成,斗栱是支撑构件,起到承重的作用,拱石则是拱起的构件。

斗拱的形态结构既具有雄伟的气势,又具有柔美的曲线,通过其婉转的曲线变化,将建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斗拱的意义1. 结构稳定斗拱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可将上部荷载分散至墙体,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定。

斗拱还能够减轻建筑各部分的荷载,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

2. 美学价值斗拱形态曲线流畅,造型雄浑大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斗拱还能够通过其线条的流动感和空间的层次感营造出独特的建筑美感,使建筑增添艺术韵味。

3. 文化象征斗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斗拱的形态来源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天空中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拱的形态被赋予了神圣和吉祥的意义,代表着光明与权力的象征。

三.斗拱的应用举例1. 故宫紫禁城故宫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斗拱作为紫禁城建筑的重要构件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太和殿的正殿大门、午门和佛香阁等建筑中都使用了斗拱结构,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威严和尊贵。

2. 衡山南岳大庙衡山南岳大庙是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的代表之一,也是斗拱结构的典型应用。

大庙中的正殿大门和正殿内部都采用了斗拱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庄严和神秘。

3. 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中,斗拱也是常见的建筑形式。

例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和西湖的花港观鱼等园林建筑中都使用了斗拱结构,为园林增添了美感和独特的格调。

四.现代对传统斗拱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斗拱结构在当代建筑中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创新。

简述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演变与区别

简述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演变与区别

简述唐宋斗拱与明清斗拱的演变与区别摘要:一、唐宋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斗拱的起源与功能2.唐宋斗拱的形态特征3.唐宋斗拱的演变过程二、明清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明清斗拱的形态特征2.明清斗拱的演变过程3.明清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三、唐宋与明清斗拱的区别1.形制的差异2.构造方式的差异3.装饰风格的差异正文: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部件,起着承重、传递荷载的重要作用。

从唐宋到明清,斗拱在形态、构造和应用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演变。

一、唐宋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斗拱的起源与功能斗拱起源于商朝,起初仅作为一种简单的承重结构,随着历史的推移,其功能逐渐丰富,不仅具有承重作用,还具有装饰效果。

2.唐宋斗拱的形态特征唐宋时期的斗拱形态丰满,线条流畅。

拱与斗的比例适中,使得整个结构稳定且美观。

此外,唐宋斗拱的尺度较大,给人以庄重雄伟之感。

3.唐宋斗拱的演变过程唐宋时期,斗拱的形制逐渐完善,成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斗拱的尺寸、形状和构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得斗拱结构更加稳定,承重能力更强。

二、明清斗拱的特点与演变1.明清斗拱的形态特征明清时期的斗拱形态更为精细,线条更加优美。

拱与斗的比例更加协调,使得斗拱结构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更具观赏性。

此外,明清斗拱的尺度相对较小,呈现出一种小巧玲珑之美。

2.明清斗拱的演变过程明清时期,斗拱的构造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采用了更多的榫卯结构,使得斗拱的连接更加牢固。

同时,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限于主体结构,还应用于屋檐、门窗等局部装饰。

3.明清斗拱在建筑中的应用在明清建筑中,斗拱不仅起到了承重作用,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工匠们巧妙地将斗拱与建筑的其他部件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典雅古朴的建筑风格。

三、唐宋与明清斗拱的区别1.形制的差异唐宋斗拱尺寸较大,形态丰满,线条流畅;明清斗拱尺寸较小,形态更为精细,线条优美。

2.构造方式的差异唐宋斗拱采用较多的木构件拼接,明清斗拱则采用更多的榫卯结构,使连接更加牢固。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 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 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C斗 拱
斗拱 结构
.

概述



发展
作用
什么是斗拱?




斗拱
斗拱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 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和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 间过渡部份。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 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 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故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 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 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元代斗拱的特点

元代斗拱的特点

元代斗拱的特点元代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元代斗拱是以拱为主体的建筑形式,拱与拱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一种扣合的结构,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下面将详细阐述元代斗拱的几个特点。

首先,元代斗拱具有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元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高峰时期,各种建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斗拱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形式,展现了当时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

斗拱能够将建筑的力量分散到周围的支撑结构中,使建筑更加稳固,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其次,元代斗拱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

元代斗拱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中。

斗拱形状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雄奇壮观的感觉。

斗拱的布局和比例经过精心设计,使建筑更加协调和谐。

同时,斗拱上还可以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增加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元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第三,元代斗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代斗拱的形式和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斗拱上常常雕刻有龙、凤、瑞兽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同时,斗拱上还可以刻写诗词、典故等文化内容,使建筑与文化相融合,展示了元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元代斗拱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

斗拱的结构形式使得建筑能够分散荷载,并通过拱与拱之间的扣合来达到均衡力的传递。

斗拱的力学原理使得建筑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特点在当时的建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元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元代斗拱在结构、美学、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的出现不仅为当时的建筑技术带来了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展示了元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元代斗拱的特点和价值在今天的建筑中依然有所应用和借鉴,为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斗拱

斗拱

斗拱在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清代木作中专门有“斗拱作”,从事斗拱制作的工匠称为“斗拱匠”。

斗拱有很多种。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用十三卷的篇幅开列各种斗拱的尺寸、构造、做法用工及用料,共罗列出单昂三踩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重昂五踩、单翘单昂五踩、单翘重昂七踩以及平台品字斗拱等近30种不同形式的斗拱。

实例中见到的,比这还要丰富。

斗拱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根据它们在建筑物中所在的位置或作用,是可以进行分类的。

如果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划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凡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的,称为外檐斗拱;处于内檐部位的叫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又分为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内檐斗拱有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

古建筑斗拱大部分向外挑出。

斗拱向外挑出,宋式称“出跳”,清式称“出踩”。

斗拱挑出三斗口称为一拽架。

清式斗拱各向内外挑出一拽架称为三踩;三踩斗拱面宽方向(包括正心拱在内)列三排横拱;各向内外挑出二拽架称为五踩,面宽方向列五排横拱;各向内外挑出三拽架称七踩,列七排横拱;挑出四拽架称九踩,列九排横拱;依此类推。

如果按斗拱是否向外挑出来划分,则可分为出踩斗拱和不出踩斗拱两类。

不出踩斗拱有一斗三升、一斗二升交麻叶,单拱单翘交麻叶,重拱单翘交麻叶,以及各种隔架科斗拱。

出踩斗拱则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平身科、柱头科、角科、品字科、溜金斗拱、平座斗拱等等。

在建筑物的檐下安装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

在历史上,随着建筑文化的输出和交流,这种形制也传播到let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超越国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一个共同的构造特征。

斗拱在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与作用,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①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型建筑柱子与屋架(或称下架与上架)之间的承接过渡部分,承受上部梁架、屋面的荷载,并将荷载传导到柱子上,再由柱传到基础,具有承上启下、传导荷载的功能;②斗拱用于屋檐下,向外出跳,承挑外部屋檐,可以使出檐更加深远,而建筑物深远的出檐,对保护柱础、墙身、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③斗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出,有缩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节点处剪力的作用;④斗拱用于檐下(包括室内梁架之下),在建筑物上下架构架之间形成一层斗拱群。

关于斗拱的研究解析

关于斗拱的研究解析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论文关于斗栱的研究解析学生:汪韬学号:********指导教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二O一二年五月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斗栱的诠释 (3)2、斗栱的描述 (3)2.1斗 (3)2.2栱 (4)2.3昂 (5)3、斗栱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各个时期的作用 (5)3.1起源 (5)3.2西周、南北朝 (6)3.3唐代 (6)3.4宋代 (7)3.5辽、金、元 (8)3.6明清时期 (8)4、结论 (9)摘要当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前,其屋檐下疏朗雄大的斗栱给人强烈的感受和视觉冲击力。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有着强烈的个性,有着远看屋顶,近看斗栱的说法。

斗栱不但起到跳出以承重的作用,它的装饰价值也再木构建筑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到:“中国古代建筑有两个明显特征:斗栱,屋顶。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建筑语言符号,是我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曾在我国建筑史上绽放过异彩,得到应有的地位;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关键词: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檐,斗栱,昂,跳,铺作1.斗栱的诠释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是由水平放置在栱和栱之间的方形斗,升和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矩形,曲线形或折现混合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它常见于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份。

其作用在于挑出以承重,将其屋面的重量经过斗栱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栱的安置。

它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结构,不仅起到很大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的过渡,在结构上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更是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所以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 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 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 法的典型实例.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 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C斗 拱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从色彩、 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 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 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 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 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北京故宫角楼
斗拱

山东曲阜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 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翼角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宋代斗拱的特点

宋代斗拱的特点

宋代斗拱的特点
宋代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简洁而精致:宋代斗拱的形式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
整体的协调。

它们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平滑的曲线为特征,展现出一种精致而雅致的美感。

2.稳定而均衡:宋代斗拱采用了合理的结构设计,注重力学原理的运用,使
得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受荷载。

斗拱的布置均匀,力量分布均衡,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3.灵活而多样:宋代斗拱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它们可以根
据建筑的需要和空间的要求进行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和样式。

这使得宋代建筑的斗拱具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性。

4.融合传统与创新:宋代斗拱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在细节和造
型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

它们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基本原则,同时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技术,使得建筑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的来说,宋代斗拱以其简洁、稳定、灵活和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们不仅展现了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也为后世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古建筑木结构硬五檩带三彩斗垬示意

古建筑木结构硬五檩带三彩斗垬示意

古建筑木结构硬五檩带三彩斗垬示意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也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征,由斗、升、昂、翘、拱等特型各异木构件组合而成,造型美观,有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清时,作为皇家建筑上的重要装饰,斗拱出挑层数的多少还被用以表示建筑物的等级,出挑的层数越多,建筑物的等级越高。

室外斗拱常见的室外斗拱是用于建筑的外檐额枋上的翘昂斗拱,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

在重檐建筑中,上层檐斗拱要比下层檐斗拱多出两个拽架。

紫禁城中建筑等级最高的太和殿,一层屋檐下安装单翘重昂七踩溜金斗拱,第二层安装单翘三昂九踩溜金斗拱,是层数最多的翘昂斗拱。

午门一层屋檐下安装单翘重昂七踩溜金斗拱,第二层安装单翘三昂九踩溜金斗拱。

室内斗拱室内斗拱是用于室内的斗拱。

古代建筑有“彻上明造”,即室内不吊顶棚,屋顶各种构件一目了然,要求用材高档,做工精细。

因此室内斗拱更讲究装饰性,有品字科、十字科、隔架科、擦下斗拱、丁头拱等几种类型。

品字科斗拱:用在高大殿宇的室内,置于跨空枋上,上承天花梁或天花枋。

这种斗拱采用出翘的做法,单翘、重翘,直到四翘,整体形象如倒置的品字,故名“品字科斗拱”,也分为平身科、柱头科、角科三类。

十字科斗拱:是指槐、梁、柱交接点上起承托与传递模上荷载作用的斗拱,又叫“擦下斗拱”。

其做法是将瓜拱十字交叉置于大斗上,下置驼峰或童柱。

但明代没有用荷叶墩的。

隔架科斗拱:用于大梁和随梁枋的空当之中,一般以两攒或一攒坐中安装。

因是装饰构件,非常华丽。

最下是荷叶座,当中置大斗,上安瓜拱一件,拱上托雀替。

梁枋空档高的,瓜拱上另加万拱。

擦下斗拱:因使用位置在“彻上明造”的各层擦下而得名,宋代叫“襟间”斗拱。

一般在金脊桁下设一斗三升斗拱,有一定的装饰性。

丁头拱:丁头拱即半截华拱。

有入柱和不入柱两种。

不入柱丁头拱一般多插入梁身,使梁下柱头斗拱在出跳数上与平身科保持一致;入柱的丁头拱一般多采用单拱造或重拱造,跳头多安置踏头承托梁底或擦条。

[精品文档]古代建筑研究论文: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

[精品文档]古代建筑研究论文: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

古代建筑研究论文: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摘要]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一、何谓“斗拱”1·“斗”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

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

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

[1]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

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身科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斗拱。

在外檐平房上的有的称为品字科斗拱,与内外檐构架相关联的为溜金斗拱。

斗拱专业知识点总结

斗拱专业知识点总结

斗拱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斗拱的历史渊源斗拱起源于古代建筑中的悬挑结构,其形式多样、技术复杂,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斗拱形式,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斗拱的形式和工艺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至唐宋时期,斗拱已经成为古代建筑中的主要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城墙等建筑之中。

在清代以前,斗拱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结构形式,得到了很多精彩的实践应用。

二、斗拱的结构形式斗拱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挑檐斗拱、悬山斗拱和挑山斗拱等几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挑檐斗拱。

挑檐斗拱是指在建筑的主梁和次梁之间,以“垂斗”(即翼板)来形成悬挑的结构形式,从而构成了一种具有美观和实用价值的斗拱形式。

而悬山斗拱和挑山斗拱则是在挑檐斗拱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化,其结构形式更为复杂,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要求。

三、斗拱的设计原理斗拱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结构计算、材料选用、力学分析等内容。

在斗拱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对斗拱的结构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确定,以确保斗拱能够承受建筑本身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同时,斗拱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审美要求,使得斗拱既能满足实用的功能要求,又能达到艺术的表现效果。

四、斗拱的建造工艺斗拱的建造工艺主要包括石材加工、搭建斗拱、固定斗拱等过程。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的建造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首先,要对斗拱所使用的石材进行加工和雕刻,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还需要进行斗拱的搭建和固定,这一过程需要精密的测量和精细的工艺,以确保斗拱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建筑中,同时又能够保持一定的美观效果。

五、斗拱的艺术表现斗拱在古代建筑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斗拱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往往还会对斗拱进行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从而使得斗拱的外观更加华丽和精致。

同时,斗拱在建筑中的摆放位置和配合建筑的其他构件,也起到了丰富建筑整体风格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

跨学科合作研究
从建筑科学角度,深入研究斗拱的结构力 学特性和抗震性能,为现代建筑设计和保 护提供借鉴。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包括历史学、建 筑学、文化地理学等,从多角度全面深入 地研究斗拱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THANKS
谢谢当时主要用于支撑屋顶。随着时间 的推移,斗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形式。
成熟期
汉代以后,斗拱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等大型 建筑中。唐代斗拱造型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中国古代建筑 的重要特征之一。
晚期
明清时期,斗拱逐渐简化并失去了原有的承重功能,更多 地成为了一种装饰手段。同时,斗拱也逐渐传入日本、韩 国等邻国,对当地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构造精细
斗拱的构造精细,每个构件都有特定的形状和尺寸,通过精确的榫卯连接,形成稳定且富有弹性的结 构体系。
04
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宫殿建筑
斗拱在宫殿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宫殿建筑作为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其建筑风格和结构都体现了皇家的 尊贵和威严。斗拱在宫殿建筑中主要 起到承重和装饰的作用,其复杂的结 构和精美的雕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精湛技艺。
纵拱
纵拱是横拱之间的联系构件,按 照位置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正 心瓜拱、正心万拱和里外拽瓜拱 等。
构造原理
杠杆原理
斗拱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力的传递,横 拱作为支点,承受并传递屋檐的荷载 。
斜向支撑
纵拱通过斜向支撑的方式,将荷载传 递到横拱上,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
结构特点
层次分明
斗拱的结构层次分明,自上而下分为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和构 造。
对未来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启示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 的结构和造型设计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启示。 未来建筑可以借鉴斗拱的优点,探索更加合 理、美观、实用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设计。

浅谈斗拱的历时性特征

浅谈斗拱的历时性特征
卷 杀 之 初 型 ,如 隋 唐 以后 通 常 所 见 ;或 弯 作 两 相 对 顶 之 s字 形 , 亦 见 于 石 阙 所刻 斗拱 ,则 均 于 栌 斗 下 立 短柱 ,施 于 额 枋 上 。
— —
其数量增多 ,体积变小 ,屋坡越来越 陡,但 是其结 构 的作用越来越弱 ,装饰功能更加明显 。
计包含 了结构设计 ,结 构的安全 由经验保证 。特别 是中 国古建筑 中的斗拱 ,既体现形式美又是建筑重 要的结构 。斗拱 的 “ 勾 心斗角”体现 出了节奏感、 韵律感, 这一构件在 结构上又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粱思成 《 中 国 建 筑史 》
o n l y r e l f e c t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 b u t a l s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i mp o r t nt a s t r u c t u r e . Th e” i n t r i g u e a g a i n s t e a c h o t h e r ”o f b r a c k e t s e t ef r l - e c t s he t r h y t h m s e n s a t i o n , nd a t h e c o mp o n e n t p l a y s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s t r u tu c r e .
体 现 建 筑 的 结 构 美 了。 中国 古 建 筑 师 和结 构 工程 师 是合 一 的 , 建 筑 设
的阶段,其他构件代替 了原来在 结构上起相 当重要 作用的下昂 。形式方面 ,宋代 的斗拱 比唐代 的纤小

明朝斗拱等级

明朝斗拱等级

明朝斗拱等级明朝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起源于唐朝时期。

斗拱作为一种建筑特征,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独特的地位。

明朝斗拱等级指的是斗拱的不同规格和等级。

本文将就明朝斗拱等级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明朝斗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就有了使用斗拱的建筑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斗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风格也愈加多样。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明代的斗拱表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各种各样的等级。

明朝斗拱等级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斗拱,一般应用于重要场所和宫廷建筑上,具有很高的等级。

而中斗拱用于一些中等规模的建筑,如寺庙和官署等。

小斗拱则用于一些小型的建筑,如僧房和住宅等。

明朝斗拱等级的确定与其采用的材料和建筑风格有关。

例如,大斗拱通常是由花岗石或大理石制成的,富有雕刻和浮雕,总体形态较为庄重。

而中斗拱则多采用砖石结构,其造型相对简单。

小斗拱则是由小块的石材或木材拼接而成,比较轻巧灵活。

明朝斗拱还具有强烈的建筑风格特色。

例如,明代建筑注重体现对称和比例感,并强调斗拱与建筑整体的协调性。

明朝斗拱的花纹和图案多采用细致的雕刻方式,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都是明朝斗拱等级的重要特点。

明朝斗拱等级的发展历程是与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的。

明代斗拱以其庄重、简约、富有文化内涵的特征,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斗拱的应用也对后来的建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今天,明代斗拱的精髓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建筑特征和形式也继续影响着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创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斗拱的特征探析[摘要]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斗拱;古建筑;文化符号;建筑语言一、何谓“斗拱”1·“斗”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

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

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

[1]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

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身科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斗拱。

在外檐平房上的有的称为品字科斗拱,与内外檐构架相关联的为溜金斗拱。

内檐斗拱除溜金花台科之外,还有位于梁架之间的隔架科斗拱与品字科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支撑构件,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大式建筑,在现有的一些大型而重要的古代建筑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

二、斗拱的功能1·承上启下,传递荷载斗拱一方面对屋的承载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柱子与梁、枋、椽的有机结合。

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是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

也正因为这样,才能使沉重的屋面更长地伸出屋檐。

当建筑受到地震影响时,不管屋顶向何方推移,斗拱都能承受,从而避免建筑物倒塌。

历史上北京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震,故宫太和殿的屋顶达两千多吨重,因为斗拱的作用却没受到损坏。

四川平武报恩寺殿堂上的屋顶在平武大地震时因为斗拱的功能而安然无恙。

可见作为传力构件的斗拱具有抗震功能。

我国谚语“墙倒屋不塌”就生动地说明这种木构架的特点。

2·造型优美,装饰性强古代匠师们对斗拱的造型除满足承力和传力的实用功能外,还从审美角度将斗拱制作成了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

斗拱造型从整体看,重重叠叠,结构有条有理,符合规律。

其构造精巧,如盆景,似兰花,象民间量米的斗子,本身就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从出土的战国至汉代文物上的斗拱造型来看,坐斗上有一左右弯曲起翘的拱,拱的两端有一小斗。

两端弯曲向上,端头上放小斗,让小斗至诚额枋,这种处理既达到了增强额枋的受力作用,又使斗拱的整体造型富有变化,起到了装饰美化效果。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牌楼的万象斗拱也非常具有装饰性。

牌楼为南方风格,斗拱有云头、凤头、野猪、犀牛,蝙蝠等,最多的是白色的大象。

一般古建的斗拱,正面象一只只大牛头在支撑着檐檩,侧面像一排排伸着鼻子的老牛在屋檐下低头负重。

而如意斗拱则把牛鼻子改成了一个个云头如意勾,使用“如意斗拱”更突出了牌楼的装饰性。

斗拱向外出挑可使建筑物出檐更长,美化整个建筑。

房屋越高大,房檐探出就越长,下面的支点都落在额枋上,正是采用了斗拱这一功能使得撑托屋顶的面积大而下面的落点要小。

唐代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结构,是我国木质斗拱之典型代表,其斗拱雄大与出檐长,风格简洁雄伟,表现了在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三、斗拱形制发展概况我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有着强烈的个性,斗拱就是其一。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说到:“中国古代建筑有两个明显特征:斗拱,屋顶。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建筑语言符号,是我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1·起源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2·发展与演变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

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柱子间铺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其是建筑结构忠实直率的表现。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

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此外,像广州的光孝寺,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屋脊跨度增大,屋顶全部重力均落在了斗拱上。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宋朝时期,斗拱数量增多,但体积减小,屋顶越来越陡,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

广东的梅庵,斗拱依然保持着挂栓和吊栓,因此可见宋朝斗拱纤细奢华。

宋代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四铺作至八铺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成。

即四铺作就是四层重叠的一组斗拱,八铺作的造型就是八层重叠的拱昂枋组成。

这些斗拱的造型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所呈现出的多层花瓣形状一样。

因此,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拱为一朵,即是比喻为一朵鲜花。

无论是从纵向或是横向上看,这种斗拱均以30度角的斜度向上斜伸,呈倒阶梯形,也是成等比的梯形状,给人以层次感、深度感和变化感。

斗拱的结构自宋代《营造法式》这种建筑标准颁布以来,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建斗拱各部尺寸都有标准,元件互换性很强,不用铁钉不用胶全部插接而成。

与辽同时代的北宋,已开始着手对斗拱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者也可以说宋代是斗拱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

由于屋顶的坡度增大,立柱加高,斗拱的作用开始弱化。

不仅比例变小,而且补间铺作增多。

南宋以后,斗拱更加细腻,元代以后,斗拱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转由挑檐承担,它的原始作用消失。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挑之上,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总之,由于斗拱有逐层挑出支撑负载的作用,可使屋檐较大,又有装饰效果,成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之一。

清式斗拱的基本造型,虽然只有单翘品字斗拱,五彩重翘品字斗拱、七彩三翘品字斗拱、九彩四翘品字斗拱、单昂斗拱、单翘单昂斗拱、单翘重昂斗拱、重翘重昂斗拱、一斗三升斗拱,但通过这九种分别在柱头、角柱、额枋上的造型变化,出现了二十七种不同样式的斗拱。

除一斗三升斗拱外,以上各式斗拱通过檐柱里面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斜起秤杆变为溜金斗拱后,又分别出现柱头、角柱、檐枋上的造型变化,溜金斗拱出现二十四种不同样式。

再加上这些斗拱中的翘、昂的件数与昂耍头、撑头的前后端头造型变化和使用上的一些变化,清式斗口也有百种以上的样式变化。

溜金斗拱用于外檐或重檐建筑下檐的平身科,前面有昂,后尾为斜起长一步架的秤杆。

它是由宋式下昂演变来的,秤杆即昂身,但外檐部分改为平置的昂头和蚂蚱头,整个构件做成曲折形,构造不如宋式合理。

清式斗拱从宋式演变而来,但名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

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几踩几翘几昂(但以“单”、“重”表示一、二)。

最简单的斗拱是不出踩的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最多为五拽架的十一踩重翘三昂,但实际上,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的正门午门,正殿太和殿的上檐斗拱也只用到九踩单翘三昂。

明清斗拱结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

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从从的斗拱,就好象屋顶与梁柱间的过渡性装饰。

这时它正由一般的语言变为装饰语言,是对唐辽时代斗拱语言的一种记忆。

明清建筑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更多应用砖石的反映,是建筑高度增加和出檐要求弱化的结果。

四、斗拱的精神内蕴从斗拱的形状与名称来看,是象天法地的。

古代先民在长期观测天象变化中,看见天空上有组星座计七颗,就是所谓“北斗七星”,若用一根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象生活中的匙,匙的端部就象古人用来量米的斗一样,斗转星移,四时更替,就如中国古代民谣所唱: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中华世代按照不同的变化规律进行播种、耕作、秋收、冬藏。

斗拱中的斗就是北斗的象形物。

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从拱的造型来看,两端对称弯曲向上翘起,拱的一端形状极像农夫耕田的犁。

这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和生产工具形状的造型手法是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分不开的,不仅在造型上受人喜爱,而且还具有吉祥内涵。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重要的建筑物上,久而久之便成为统治者权贵们的“私有物”,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

到后来便发展为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一些高级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上与内外屋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并以斗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的伦理品位。

大雄宝殿上的斗拱就比寺庙其余配殿的斗拱要显得复杂与雄伟。

因为这是象征“献给主佛释迦的斗拱”。

五、结论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